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我愛讀古詩詞詩經作文(精選6篇)
我愛讀古詩詞詩經作文 第一篇
從前很不喜歡古詩,覺得晦澀難懂,最主要的問題是每學過一首古詩還必須背過,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偏偏還必須讓它在自己的大腦里踩下一腳,這感覺真是痛苦。誠然,幼時的我不懂得“晴翠接荒城”的意境,讀“離離原上草”時惟一的想法就是覺得如果帶著我的足球在上面奔跑,那感覺肯定很爽。直到那個下雪天,我對古詩的態度才發生質地飛躍。 印象中那天的天空給人有點“黑云翻墨未遮山”的感覺。我一臉悲壯地邁進教室,講臺上的老師抬起頭來掃了我一眼,一種不祥的感覺頓時籠罩了我的全身。那天是期末考試回校看成績的日子,我全然是抱著一種視死忽如歸的心情去學校的。因為這回的語文考試的附加題(一向是我的加分王牌)居然是古詩接龍,我絞盡腦汁地想,直到收卷前30秒才擠出來了一句,后來我才知道我還寫錯了一個字。別的同學有的十多句,最差也能寫上三五句;而且這次語文考試中古詩內容所占的分值史無前例的達到了30分,還有一篇課外古詩閱讀,我的語文分數自然可想而知。當我拿到試卷傻怔怔地望著試卷上古詩、古文部分大大的叉號時,窗外不知何時舞起的雪花已經覆蓋了大地,亮出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放學后我和雨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是我們班的“語文大王”,古詩積累了很多,古詩、古文都是她的拿手強項。就說這次考試吧,她古詩文部分不僅一分沒丟,古詩接龍的附加題還寫了十幾句,語文成績移居全班第一,而我卻因為語文的失誤被踢出了前十名。我們走在雪地里,“咯吱咯吱”的聲響是雪在呻吟。雪花不斷的灑在我的身上,也落進了心里,融化成冰涼涼的一片。“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真美啊。”雨感嘆到。我抬起頭,望著這皚皚的世間,雪花飛舞,擦過臉頰,留下涼涼的觸覺,滿腹心結仿佛也如那一片雪花悄悄的融化了。路過一樹頂著雪花怒放的紅梅,頓時被那種不屈的姿態所震撼,雨感嘆:“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我也在搜腸刮肚得想找一句高雅的詩詞來贊詠一下,誰知醞釀了半天只吐出兩個字“美啊。” 此后,我可以讀詩,在詩中我找到了無數種心情,打開了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門,在門中我望見了“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狼煙戰場;看到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見卻無”的初春風景;我終于懂得:詩,如此美妙。歷史的長河奔流中,詩是歲月與感嘆凝成的珍珠,沉淀了感情與智慧發出無盡的光芒,璀璨了中華文明,照亮了后人前行的路。 詩,來自歲月,來自生活。懂得了詩,讓我開始去讀生活。 我愛古詩。
可以先寫古詩給我帶來了什么感受,在寫我愛讀古詩,是因為什么,在分別寫我愛背古詩、默古詩、抄古詩,是因為什么.
我愛讀古詩詞詩經作文 第二篇
我愛宋詞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寥寥十幾個字,一個嬌羞可愛、矜持明麗少女即娉娉裊裊,跳脫而出!許是心態的契合,許是文學理論上所說的千古共鳴,剛剛步入豆蔻年華的我,頓時被這參差錯落、離合回旋、曲折委婉的長短句所感染,婉約的宋詞,就這樣穿越千年的時空與我契闊一敘!從此,在驚詫于昔日沉迷的武俠小說神雕中李莫愁那段蕩氣回腸的唱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竟出自元好問的長調《摸魚兒》、而《射雕》中烘托瑛姑和周伯通纏綿悱惻愛情的插曲《四張機》居然出自于無名氏的詞《九張機》之時,便與要眇宜修、一唱三嘆、意境至美的宋詞結下了不解之緣。
“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初讀宋詞,和諧的樂感,優美的韻致,如淡煙流水,花月春風,波明香遠,幽夐空靈,讓人五內爽滌、心神俱清。
展卷微吟之時,清疏郎雋的詞句如片片飛紅無邊絲雨飄入你的眼簾,多情的宋代詞人于柳陌花衢歌臺舞榭,操觚飛觴,按管調弦,曼舞低吟。 草色煙光殘照里,是誰獨倚危闌,傷懷念遠,擬把疏狂圖一醉? 隋堤之上柳飄綿,是誰唱罷歸來酒未消,又踏揚花過謝橋? 當蕓窗銷晝,月上簾鉤,是誰年年雪里,折得梅花香滿袖? 當素月皎皎,洞庭中秋,又是誰著扁舟一葉,與明河共影,扣舷獨嘯? 十里閑情憑蝶夢,一春幽怨付鯤弦。
象管鸞箋下真性靈的流露,如清標之藐冰壺,盡澤袢暑,“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清麗凄婉,“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的空靈雋秀,“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的朦朧蘊藉,“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的輕倩飄逸,“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瀟散出塵……,令人口齒噙香,攬擷不盡! 那浮動的暗香,芳馥了人間;那流霜的桂華,娉婷了千年。即使滄海桑田夕陽幾度,歲月的浮華盡被雨打風吹去,在中古文學史上享有無與倫比顛峰地位的宋詞,卻始終如一位洗凈鉛華淡墨輕衫不掩傾城秀色的美人,沈摯綽約,儀態翩翩!無論是大江東去的豪放曠達,還是曉風殘月的清新婉約都香南妍北濡染百代,舒瀹人的靈魂,給人的心靈一片朗潤而澄凈的天空,讓后世含咀英華取之弗盡。
多少人在縈損柔腸、困酣嬌眼之后,割開名僵敲開利鎖,沉潛含茹,與詞共語。 多少人在營營擾擾的塵世中覺醒,越陌度阡,于這片精神的家園超逸優游,陶然自適。
宇宙軒邈,恍兮惚兮間,千年的光陰奄忽一過。驀然回首,古典的容顏似被萬丈紅塵漸漸遮掩,文學的表達方式也由簡約漸漸演變為繁縟。
然而,拂去歲月的塵沙,我始終能感受到宋詞那流貫生命的瑰麗立于天地間,葳蕤滋蔓,富麗華瞻。弱水三千,予獨取一瓢飲之,如逢醴泉。
凡有井水處,即唱柳郎詞。我想每一位宋代的詞人定是一位風度卓異的音樂家,典雅綿麗的長調若嬌女弄花,百媚橫生;精巧輕靈的小令似清簫過耳,宛轉抑揚。
那長長短短的句式,疏疏密密的韻腳,處處洋溢著諧美的律感,把人心中的琴弦輕叩緩撥,使人的心志得到涵詠和凈化,讓人沐浴其中,自覺春光無限。于良夜風清做濠濮間想,于東山偃臥品上人羲皇的愜意也莫過于此吧! 因而,總喜歡隔著盈盈一水去品讀那久遠的醇酣,于月落寒窗,清輝滿室之夜去品讀她“言有不盡,意在言外”的風致,于晨曦翠微,新桐初引之時,品讀她“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氣韻,于風過云山,雨落檐下之際,品讀她景語皆情語,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的詞境…… 當然,穿行在散發淡淡幽香的字里行間,總裹挾著一己的喜好和偏執。
北宋的詞人,我喜歡語工意新卓有獨詣、被稱為“詞采第一,婉約之宗”的易安,語淡情深執著癡情的小山,,,情韻兼勝幽雅深婉的少游,典雅綺麗曲折纏綿的美成……露花倒影柳屯田膾炙人口的經典詞作也在其列,獨獨不欣賞其慢詞中的俗言俚語和秦樓歌館生活的白描。南宋詞人,我最喜歡如疏梗白荷般幽香冷艷的白石,其遺世獨立的才思真的如野云孤飛去留無跡,“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的清空,一洗塵俗,“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的惝恍,耐人尋繹,其大量的自度曲獨辟蹊徑,深含轉折奧峭之妙。
豪放派的代表東坡才高學博以詩為詞曠達超然,魅力大矣。稼軒詞更是風格雄健剛柔相濟,既有“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的沉郁悲涼,又有著“一川明月疏星,浣紗人影娉婷”的清新明麗,還有蔣捷、吳文英、張孝祥、陳亮、史達祖、周紫芝……在我看來,每一位詞人都是一顆橫亙于文學蒼穹之上璀璨耀目的明星,令人情弛神縱,他們的作品雖是個人獨奏,但弓弦響處,卻演奏了一曲恢弘深沉的交響樂章,在千載的長空中縈紆回蕩,綿綿不絕。
春色三分,兩分塵土,一分流水。逆旅人生總如雪泥鴻爪須彌芥子,轉瞬即逝,我愿寄情于諧律之內,修禊于曲水之中,在古人水袖靈動的平仄里追尋珠玉,采擷芳草,汲汲于這至美的語言藝術,讓古老的片牘承載起生命的澹泊,孜孜矻矻,思無旁騖,神游八極。
我愛讀古詩詞詩經作文 第三篇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hllip;”這首駱賓王的詩想必大家都學過,背過。
自然,這是一首唐詩;唐詩作為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精髓,散發著別樣的光彩。 唐詩真美。
你看,李白就要遠行了,好友汪倫前來送行,李白感動得熱淚盈眶,又見不遠處一潭水上散滿桃花,便揮筆書:“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hllip;&hllip;”多美的意境啊!兩個好朋友感動不已,周圍桃花飄飄&hllip;&hllip; 唐詩真美。你看王維一人只身前往深山,想找個伴兒,卻“空山不見人”,雖然是“不見人”,卻“聞人語響”。
王維正在奇怪,只見一縷陽光照在青苔上,放出美麗的光芒,怪不得王維留下了美麗的《鹿柴》。 同樣美麗的還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的好朋友要去蜀州,兩位好朋友就要分開了,王勃卻拍拍好朋友的肩膀說:“沒關系,‘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嘛!分開了,算得了什么呢?”你看看,這不是很美的境界嗎? 杜甫登上了泰山。
他說泰山很美,于是用同樣美的語言繪出了泰山在齊魯大地上“青未了”的雄偉壯闊;他說自然很靈光,把泰山給“陰陽割昏曉”了。當然,飽覽了這么美的景色,杜甫發出了自己的感慨,我一定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不能不說是壯美的雄心壯志。 劉禹錫說我可沒你這么走運嘍!我可被“遺棄”了二十三年啊!“巴山楚水”果真是個凄涼之地。
二十三年過去了,回到家鄉都沒人認得我了。唉!不過世間萬物總在新陳代謝、新舊交替,“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青”,我一個人的失利沉淪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國家發展了,我便安心了。
唐詩是一個花園,開滿了朵朵燦爛的花朵,讓我們一起來領略唐詩的美麗.。
我愛讀古詩詞詩經作文 第四篇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于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水的形象無處不在,“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揭開了《詩經》的封面,只見一片北方的水色河光,照入眉睫,“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翻開《楚辭》的篇頁,你會看到南方的湖波江浪,浸透了屈原帶淚的詩行。
先秦時代的水流,流過漢魏六朝,流過唐代詩人的篇章,在宋詞中也波光瀲滟,浪花飛揚。 水是阻隔 水最早出現的意義是表示阻隔,這就有了中國古典詩詞中最凄美的畫面:“所謂尹人,在水一方”。
還有那漢末《古詩十九首》中歌詠牛郎織女為天河阻隔的詩篇:“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素手,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此詩描寫了織女的機杼生活,寫她因相思而無心織布,淚流如雨,最令人感嘆的是:詩中不寫河漢的寬闊無邊,而是強調它“清且淺”,二人相距并不遙遠,卻只能隔著盈盈的水光含情相視。 水是相思 水難以逾越,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給人帶來了痛苦,因此大多說詩詞抒發的是相思之苦,或為友情或為愛情,成語“柔情似水”便是最好的例證,且看王觀的《卜算子》:“永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這是一道新鮮脫俗的送別詞。
王觀以橫流的眼波比水,以蹙眼的眉眼 喻山,以眉眼盈盈象征位于江南的浙東山水,并寄寓自己對友人的惜別與祝福。這首詞,宛如一活潑的輕音樂,沒有離別的傷感,而只有俏皮的描繪與祝愿。
水是愁情 古代詩人總喜歡以流水來比喻愁情,水的連綿不斷,恰是愁情揮之不去,這方面的名篇名句不勝權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水流無限,比喻愁之長,一江春水,比喻愁之思,抽刀斷水的奇妙比喻更寫出悲愁難斷,縱觀所有詩句佳詞,均從不同角度,恰當地在愁情與水相似特征之間建立聯想,使之流芳千古。 由此觀之, ,。
我愛讀古詩詞詩經作文 第五篇
三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當我吟起這首詩的時候,在我耳邊就會響起一陣又一陣親人雷鳴般的掌聲。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上小學低年級的時候,這首《詠柳》便是我們必需要會背的古詩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上了中年級了,要背的詩也越來越復雜了。像什么:“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這些古詩可都包著濃濃的情意啊!
我是越長越大的,古詩也是越長越大了。
高年級了,成為了同校弟弟妹妹的大姐姐了,當然學的古詩要更上一層樓了,要不然,這個大姐姐不是白當了嗎?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就是課本上的一首對母親的關愛之情想報答的詩了。
古詩文,從小到大,你一直伴我成長,你是我的好伙伴啊!
我愿意在古詩文的海洋里成長。
我愛讀古詩詞詩經作文 第六篇
靜靜地躺在草地上,靜靜地手捧一本詩詞集,靜靜地望著滿天星辰,會覺得一首詩就如一顆星,點綴著歷史長河,點亮了無邊黑暗。
每首詩詞總有一個故事。每個故事總會令人無比感慨,會覺得詩詞總是帶著一雙隨想的翅膀。
小時候,詩詞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低頭想去把握那似霜的月光,卻發現它是那么若隱若現,想仙女的裙衫,像微風拂面的一瞬間。走到窗臺便看見那月又大又圓,像一塊鏡又像美玉無瑕,便忽然會想到“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咯咯”一笑,笑當時的純真年少。
長大一點,詩詞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像是親身經歷了那些困難一樣,就像我就是詩人,堅持不懈地追尋目標,克服一道道艱難險阻。最后終是成功,頓時眼前無比敞亮,又如來到了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山村。可我不是詩人,卻比詩人還興奮,卻也悟出了那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毅力,那種樂觀對待人生,堅持不懈的人生態度。
后來,每一登高,每一次遠眺,雖不是泰山也如泰山,都會由感而發:“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那種高遠使人心境曠達,那種“連峰去天不盈尺”的感覺讓人流連忘返。這些山峰高卻沒有泰山那么高,險卻沒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人生也如此,不需要做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只需安分守己,做好自己本身足矣,物極必反必有一定的道理!
現在,時間一點點地消失,年華一點點的開始褪色,就像握在手里的沙一點點地溜走,忍不住感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雖不似李清照那般“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可心中還是難免蕩起一絲絲愁緒,我們能做的也許也只有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年華,做一些讓自己覺得開心有價值有意義的事,讓那些大大小小的憂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吧!
看到那些清澈的溪流,便會想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看到遠在異鄉的游子,便會想到“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看到明月也會感嘆“明月明月明月,爭乃乍圓還缺”,想到一些往事,也不禁會“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一首詩如一顆星。只希望這星永遠明亮,永遠高掛在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