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精選39篇)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一篇
我的家鄉在河南的洛陽,那里有一個著名的景點—龍門石窟。
關于龍門石窟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呢!很久以前,洛陽的南面有一片煙波浩渺的湖,被蒼翠的龍門山環繞著。人們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魚,村子里有一個勤勞的孩子,天天上山幫媽媽放羊。一天,他在樹下打盹的時候,忽然聽到地下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龍門山開不開?”于是,放羊的孩子想了想,鼓起勇氣大聲喊道:“開!”,這時,只見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涌的湖水從裂縫中傾出,奔騰咆哮的繞過洛陽城,一瀉千里流向東海。龍門山的石壁上側出現了大大小小的石窟,里面是千姿百態的佛像。有的眉目清秀,有的形態猙獰,真是形態各異。從此,龍門石窟就成了洛陽的第一景點。
看,現在我們面前的寺廟,名叫“奉先寺”,寺里有尊美麗的大佛,名叫“戶舍那”,它身邊的二位弟子是阿難和迦葉。弟子兩旁,是兩位仁慈的菩薩—-文殊菩薩和xxx菩薩。再往旁邊,是南方增長天王和北方多聞王。勇猛的金剛力士和堅固力士在二位天王的左右。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那么短暫,在這里要祝福大家事事順心,還有,不要在景區內亂扔垃圾,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祝大家天天快樂!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篇
我們今天和媽媽 一起龍門石窟游玩。
本來我們要坐班車的,可是吉利到洛陽的車來的比較早,我們想早點去,就只好坐這趟車了。
一路上我們用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了龍門石窟,一下車我們就找到了去龍門石窟的公交車——八十一路車。經過了快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買票口,我是免門費,我媽媽是全票,姥姥和姥爺是半票。我們拿著票高高興興的進到了里面。一進去就看到右邊的一面山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小洞,洞里有好多石像。姥姥每到一個佛像前面都要拜一拜。走到一半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大很大的佛像,旁邊還有很多小佛像,他們都穿著古代人 的服裝,還擺著各種各樣的動作,有的手里拿著大刀,有的手里拿著長棍,還有的盤腿坐在蓮花臺上。姥姥在一個大佛的前面不磕了頭。遺憾的是好多佛像都不完整,卻胳膊少腿的,好多連頭也沒有了,真是可借啊。
走到最前面的時候我看到一條橋,從橋上一直走到頭就到了山上的另一邊,另一邊還有個千手觀音,它有很多手,我們爬了很長時間的山才到了山下,這時候我們都很累了,媽媽介意我們坐觀光車來到了出站口。回來的路上我們很幸運的坐了一輛帶空調的雙層公交車,我坐在了最上面,這是我第一次坐這樣的車,好開心啊!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篇
春節期間,我們一家人一起去龍門石窟游玩。
經過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到達了停車場。爸爸一停下車,便去打聽龍門石窟的具體位置。一位阿姨告訴了我們,并說:“到龍門石窟要爬山的。”媽媽一聽,連忙擺擺手說說:“我和多多就不去了,你們去吧。”
跨過大門,我便不禁贊嘆古代人們高超的技藝。有的菩薩腳踩蓮花,溫文儒雅;有的菩薩端坐蓮花,不可侵犯;有的菩薩手拿蓮花,慈眉善目。突然我看見了一尊佛像,他手拿仙丹,慈眉善目地看著眾人。
接著往前走,令人驚奇的一幕出現了:許多佛像殘缺了,或被盜走了!我呆呆地站在那里,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可事實就擺在我的眼前。這片場景讓我想去的課文里面的莫高窟。它們都是含有豐富歷史文化的寶庫呀!可都遭遇了相同的悲慘命運,讓人看了心寒。
那一幕始終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四篇
暑假里,爸爸媽媽帶我又去了洛陽,參觀了龍門石窟。[由整理]
來到洛陽,就不能不去看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市西南,這里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之處。美麗的伊河從中穿流而過。走進那座標有“龍門”二字的古老石門,首先看見的是一座巍然屹立在伊河上的大橋,再望見了一篇馬蜂窩似的黑洞,這些黑洞大小不等,有的深,有的淺,仔細一瞧才發現洞中有一個個佛像,讓人情不自禁地贊嘆。再向前走,石窟數量就愈來愈多,洞也愈來愈大。這時,一個巨大的石窟把我的目光吸引去了,只見這個石窟里幾尊大佛屹立在洞中,中間的那尊大佛臉上還掛著淺淺的笑意,面相慈祥和善,眼神專注地凝視著遠方,聽導游阿姨說這就是著名的奉先寺盧舍那大佛,它已成為了龍門石窟的代表作品。
走過龍門大橋,走到伊河對岸,再回頭向龍門石窟望去時,它就像一個巨大的蜂窩!這次龍門之行,我不但學到了很多歷史知識,而且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完成!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五篇
有人喜歡碧水滔滔的海南,有人喜歡氣魄雄偉的長城,但我喜歡高大壯觀的龍門石窟。
進了龍門石窟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時花石,花石是圓形的,上面有紅色的、紫色的…一些五彩繽紛顏色的小石頭,使這塊花石星星點點。人們都搶著讓孩子們在花石前照相,使花石有了很多很多熱熱鬧鬧的氣息。
再向前走了三分鐘,就會看見一座高大雄偉的觀音,很引人注目,因為她又大概是二十二層樓房那么高大。她穿著長衣手拿著瓶,面容很美,兩顆黑珍珠似的眼睛,小巧玲瓏的嘴巴,看見我們來,似乎在對我們笑呢!人們看見觀音直入云天,真是無比贊嘆,我特別高興能看見這樣的觀音。
看!那里碧水蕩漾的小湖,有了太陽光的照射,湖面上好像是由許許多多的金子和銀子。我感受到人們是多么喜愛這條小河,因為小河里干干凈凈,看來人們學會了愛護環境。有的游人坐著船向前面劃去,有的游客在慢慢地看著美麗的湖,有的游客分兩條船正在比賽劃船。這里有了這條小湖游客們每次都能在小船里玩,真的是開心極了!
美麗壯觀的龍門石窟我喜歡,人們因你而歡喜。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六篇
“哇----太壯觀了!”咦?這是誰在說話聲呀,告訴你們吧,這是我們在龍門石窟里發出的感嘆聲!
進入景區,一座古老而蒼桑的石門----龍門便映入眼簾。我與同伴早就等不及了,一個箭步就躍起過了龍門,可我們卻因為一座小山峰而停住了腳步。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這座看似普通的小山上被古人刻滿了各式各樣神態各異的佛像,遠遠看去,密密麻麻的。洞里端端正正地坐滿了佛像,他們有的面貌慈祥,有的開懷大笑,有的怒目圓睜,讓人仿佛來到了佛國仙境一般。
最厲害的還是大佛洞了,大佛洞里有一尊巨大無比的大佛像,他的手上足以容納幾百號人在上面開會,如果想要爬上他的身軀,得要半小時呢,從他的眼神里就能讓人覺得平靜,莊嚴的神情。最有意思的就是他的那雙胖乎乎的大腳,許多人笑著來到他的腳下“臨時抱佛腳”呢!
最讓人覺得震憾的還是千佛洞,不知道古時候在有多少個能工巧匠才能在這崖壁上雕刻出77490個佛像,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么多的佛像光讓我們數都要數花了眼,更何況要一個個的精雕細鑿,精美無比。只是有許多讓人遺憾的地方,許多的佛像被人偷走或毀壞,有的佛像有頭卻沒有手,或有手沒有腳,總是缺胳膊少腿,看了讓人心痛不已,這可都是古人傳下來的寶貴遺產,我們一定要更好的保護。
龍門石窟,你真是一座寶藏,你給后人留下了美妙的記憶和精神財富。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七篇
我這個學期的星期六和星期天,我們去了河南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15公里處,我們隨著旅游團到達了龍門石窟景點區,我們看到最外面的一個門是與一座長橋組成的龍門石窟景點門,上面大大寫著兩個字:龍門。我們過了這個大門之后,里面是一個小門,導游說:這座小門以前是龍門石窟的正大門。我們進去以后,就看到有無數個像一個食指那么大的佛像,導游說:這里是兩千多年前東晉時期建造的,由于當時的皇上非常迷佛,所以讓老百姓門刻了這些大大小不計其數的佛像。我們非常不明白,他們竟然能在這種高大險峻的山嶺上刻上這么大的佛像真是太奇了。真不愧是八大奇跡之一呀!導游說:窮人們就只能在一些小地方可以些小佛像,而富人能雇人刻一些比較大的佛像。我們終于到達了幾座大佛像面前,還有許多小佛像組成的千佛洞,我們可以看到左面的一座佛像因風化而成形狀的奇特的樣子,那個佛像擺了一個耶!的手勢。我們再返回的路上,問導游:為什么有很多佛像都是缺胳膊少頭的哪?導游回答:因為中國舉行過3次滅佛活動,很多都被摧毀了。
天也不早了,我們回到了賓館,躺在床上,我心里在想:原來這就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勞動的結晶!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八篇
我常聽人說,坐落在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的龍門石窟景色壯觀,馳名中外,是雕塑藝術的寶庫,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今天,我們全家來到龍門石窟,終于實現了我夢寐以求的心愿。
遠望龍門山,山上的樹木十分茂密,大樹小樹肩并肩親密地挨著,蒼松翠柏,清秀挺拔。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賓陽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內,他們衣裙飄飄,看起來那么慈祥、端莊,像是在迎接四方賓朋的到來。
然后我們參觀了萬佛洞。這里真是一個佛像的世界。他們大小不一,最大的有七八米高,最小的卻只有二厘米多,連眼睛都看不清楚。這些佛像神態各異,有的端坐沉思,有的神態威嚴。洞里面一共有一萬五千多個佛像呢。真不知道在技術落后的古代,能工巧匠們是怎樣在這峭壁上造就這不平凡的奇跡的。這一座座,一排排排列有序的佛像,像是在無言地訴說著這段傳奇般的歷史故事。
我們拾級而上,最后看到的是最大的,也是最壯觀的一個大佛——她就是聞名于世的盧舍那大佛。盧舍那大佛是唐代塑造的,她高17。4米,光耳朵就有1。74米長。原來我在電視屏幕上、宣傳冊上都多次見過她,對她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可站在真正的盧舍那大佛前,我還是感嘆不已。仔細端詳,大佛的面容端莊秀麗,一雙眼睛顧盼生輝,流光溢彩,手指的關節清晰可見,脖子上戴的佛珠也圓潤逼真。整個佛像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怪不得盧舍那大佛已經成為宣傳洛陽的名片,馳名中外呢。
龍門依山傍水,山崖峭面平整,這神奇的地理環境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交融在一起,才有了這絕妙的文化遺產。我完全沉浸在這美麗壯觀的景色中,它使我陶醉,使我流連忘返。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九篇
暑假,媽媽帶我去游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歷經南北朝、隋唐、五代、宋等朝代修建,建有大小石窟、佛像不計其數,是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
我們一進旅游景區,遠遠地看見山上挖掘著大大小小的石窟,形態萬千、各式各樣的佛像就雕刻在這些石窟中。這些佛像大的身高數丈,小的只有雞蛋般大小。其中有身型圓滿、神態莊嚴的盧舍那大佛,有安祥自在、微露笑意的xxx佛,有舉止從容、文靜端莊的觀世音菩薩……
我們在驚嘆先人鬼斧神工精湛技藝的同時,也看到不少洞窟在歷經漫長的歲月洗禮和風雨侵蝕之后,顯得斑駁陸離,特別是有的碑刻和佛像人為破壞嚴重。有的沒頭,有的斷手,有的跛足,更嚴重的是有的佛像不翼而飛,只留下空空如也的石洞讓后人唏噓不已。
據導游介紹,這些破損嚴重的石窟,除了自然風化的因素以外,相當部分是在晚清時期,遭受外國侵略者搶劫,運到了國外;也有的是因為以前當地人非常貧窮,文物意識淡薄,把石窟里的佛像偷偷搬走拿去換錢。
我一邊驚嘆于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悠久,一邊為缺損的佛像感到可惜。我希望那些被盜取、被國外收藏家收藏的佛像能夠歸還回來,讓它們完璧歸趙。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再也不會出現外國列強侵略的事了。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十篇
星期天一大早我還沒起床,就聽爸爸說要帶我去洛陽的龍門石窟游玩,我高興極了,一下子就從床上蹦下來。
天氣格外清朗,爸爸駕著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我們經過兩三個小時的奔波,終于到達了洛陽的著名景點龍門石窟。一進景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成群結隊的游客,隨后我們找了一名導游,我們一邊觀賞,一邊聽導游解說龍門石窟的來歷:龍門石窟位于河南洛陽南郊的伊河兩岸,從北魏至北宋400余年開鑿有2100多個窟龕,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3600余品,它不僅體現了佛教文化,更給我們展示了當時書法碑刻藝術。一路上幾乎所有的石壁上都鑿有大大小小的佛像,有的躺著、有的立著、有的在微笑、有的在發怒……樣子千姿百態。
跟隨著導游的介紹我們來到了龍門石窟最大的盧舍那佛像跟前,在盧舍那佛像面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很渺小,導游講這尊佛像有17米多高,僅其頭部高度就達4米多高,他的面部表情看起來慈善安詳,好像在為我們的祖國祈福。
隨后我們又觀賞了潛溪寺、賓陽中洞、萬佛洞、蓮花洞等著名景點。其中蓮花洞中有一個最小的佛像,它僅有兩厘米大小,被稱為“微雕”。
不知不覺觀賞完整個景區已是下午4點多了,但我一點也沒有感到累,我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這壯麗的瑰寶而驕傲!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十一篇
無數的窟洞,姿態各異的圣佛,高高的土山,這不是別的地方,這正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
遠遠望去,矗立在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好似兩個巨大的蜜蜂巢。來此游覽的人們,有若一只只辛勤的蜜蜂,從這個“蜂穴”中“飛”出,又“飛”入那個“蜂穴”中,忙碌極了。“蜂穴”中的一尊尊大佛,有若一只只淡金色的神圣的蜂蛹,等待著人們去保護,去哺育。
整座石窟的樣子有如一把未撐開的巨傘,橫貫于“傘”中的伊河,是那美麗的傘骨,水波蕩漾著,發出點點的光芒,秀極了。
石窟兩邊那兩道鐵路,是最外側的兩層傘皮,火車繞窟而行,生怕擾了石窟的寧靜與神圣。
石窟的主體則是那壯麗的傘面,多樣而美麗,豐富而樸素。沒有虛華的、無用的裝飾,只有巨大的、樸素的傘體。
行于伊畔,輕風拂面,似幽幽之手,悠悠拂過;立于丘上,龍門映目,若日下之傘,亭亭覓雨;行至窟前,圣佛入眼,似淡金之蜂蛹,靜靜相望。
走上近前,一座座洞中有著一座座形態不一的圣佛,或站立、或盤腿、或跪坐于地,動作多樣,神態不一。
已至窟中,賞千年之佛,感千年之幽古。立洞中,瞑眼,若立于盛唐,四面皆圣佛,皆以金丹所披,實是華美至極,何似千年之后:惟有一色如土。再瞑眼,似立于佛界,騰于云上,舉目四望,皆是佛圣,鎏金燦爛,赤朱仙丹,神圣惟端。
如今的佛像,只有單一的土色,誰曾想到,曾幾何時,或被黃金、或被丹紅裹著的大佛曾矗立于洞中,就如商場中那一位位衣著華麗的假人模特,整座石窟就似一座渡了金的大商場,秀麗極了,華麗極了。
“龍門石窟,我來了!”……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十二篇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上,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遠望龍門山和香山,山上樹木十分茂密,蒼松翠柏,清秀挺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賓陽 三 洞。只見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內,他們衣裙飄飄,那么慈祥,像是在迎接遠道而來的賓朋。隨后我們參觀了萬佛洞。這里簡直就是一個佛像的世界,洞里有一萬五千多個佛像。他們大小不一,神態各異。最大的有七八米高呢,最小的只有兩厘米多高,連眼睛都看不清楚。他們有的端坐沉思,有的莊嚴肅穆。
我們拾級而上, 最后看到的是最大的,也是最壯觀的一個大佛——舉世聞名的盧舍那大佛。盧舍那大佛是唐代雕刻的,高米。仔細端詳大佛面容端莊秀麗,安詳,親切,一雙眼睛顧盼生輝,流光溢彩,手指關節清晰可見,脖子上戴的佛珠也圓潤逼真。整個佛像線條流暢,栩栩如生。
龍門石窟依山傍水,山崖峭面平整,正是有了這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交融在一起,才有了這絕妙的文化遺產。龍門石窟的人文景觀使我陶醉,讓我流連忘返。
“謊”作文03-13
心作文03-12
作文:真誠03-13
蜈蚣作文 03-13
下圍棋作文03-13
光陰的作文03-13
去書店作文03-13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十三篇
這個寒假,我游覽了不少地方,有陜西西安的秦兵馬傭,河南鄭州的少林寺,河南開封的開封府,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受益匪淺的就是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一走進龍門石窟,我看到了大大小小的石頭佛像,真讓人眼花繚亂。這些佛像價值連城,雖然有些已經因在地表長期受風雨等侵蝕而分解崩潰,殘缺不全,但是依舊富有濃厚的佛教藝術特色。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組佛像是奉先寺,它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處摩崖佛龕,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大佛龕環北,西,南三壁雕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共九身大佛。正中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大佛是洛陽龍門石窟近十一萬尊造像中,體型最大,形態最美,藝術價值最高,最最富有佛教藝術特色的佛像。傳說自古以來,眾多男男女女紛紛向盧舍那大佛恭敬祁福,隨心所愿。我也在大佛面前許了不少心愿,希望能夠隨心所愿。
來到龍門石窟,讓我學到和看到了不少東西。它是我們人類的藝術結晶,是唐代石雕藝術的最高成就,是東方佛教藝術的典范。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十四篇
暑假,媽媽帶我去龍門石窟游玩。
只見龍門石窟中,半座山都是一座雕像。里面的佛像大則十幾米,小則只有一厘米。還有一些一、兩米的佛像不等。走進洞,只見聳立著一尊高大的xxx的像,據說有17米高。這大佛里果真不同凡響。眉目清秀,微睜二目。目光柔和,丹唇微翹。不愧為眾佛之首。又見他盤膝而坐,赤腳,微胖,珠光寶氣。渾身散發著一種高貴、柔和的氣息。而大佛的身旁,便是一些十米來長的佛。大大小小,共計有二十來個吧。這些精美的佛像由于歲月的流逝,難免有些不光滑。唯有四大天王的右腳卻還是熠熠生輝。這是為什么呢?還得從一個民俗“抱佛腳”說起。相傳遠古時期,百姓盛行抱佛腳,也就是抱四大天王任何其中一個腳,為自己和親人祈福。
看了龍門石窟,我真敬佩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啊!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十五篇
星期五剛放學,媽媽就高興的對我說:“明天我們去洛陽龍門石窟游玩!”我一聽見這個消息就高興的蹦了起來。
我夢寐以求的龍門石窟終于來了。經過一路顛簸來到了洛陽。本來我們想去看牡丹花,我們轉念一想:牡丹花差不多都敗了,雖然看牡丹花是最佳時期4月1日——5月8日。來到了龍門石窟,我本以為有一個大門,可是跟我想的一點也不同,沒有門只有一跳路,右邊是買水、吃飯的。越往里買東西的越多:民族衣服、玉石、石頭、面具、泥人——左面是草坪,草坪上坐著許多人們,真是人山人海!過了一架橋,到了龍門石窟里面,里面有許多山洞,鉆到山洞里可以看見許多被人雕刻的栩栩如生的,美輪美奐的石像。
有些石像刻在土挖坑里,許多石像都是大佛。這是媽媽給我講:“龍門石窟是由這些石像而得名的,以前這里是山,石頭很多,所以一些能工巧妙的石匠利用石頭可成了石像,這里的石像被雕刻的栩栩如生,可見石匠們巧妙地手藝。
聽了媽媽這番話,我知道了龍門石窟的由來,龍門石窟讓我流連忘返,下一次我一定還去!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十六篇
“劈破層巒一水來,儼然雙闕向城開。千龕佛像唐雕鑿,萬世神功禹削裁。”這描寫的是龍門石窟的景色。回想起兩次觀賞龍門石窟的經歷,心中不禁升起對龍門石窟景色的贊嘆。
初見龍門石窟,我還是一個只會感嘆“這座佛像真大!”“它的胳膊怎么斷了啊!”的孩子。那時的記憶,僅僅停留在伊河上古樸的橋,千瘡百孔的石山,并不寬闊的伊水……
直到前幾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又一次見識到龍門石窟的壯觀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沿著蜿蜒的山路拾級而上,右側一個個洞窟吸引了我的眼球。其中的佛像各式各樣,有的雙手合十,閉目沉思,有的上手放在腿上,仰首遠望,有的皺緊眉頭,緊盯前方,面目猙獰……還有一些洞窟里空空如也,我伸著頭,瞇著眼睛尋找,仍然一無所獲。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尊高達十七米的大佛:盧舍那大佛,是根據武則天自己的容貌儀態雕刻的佛像,更是龍門石窟中藝術水平最高、整體設計最嚴密、規模最大的一座造像仰望著這尊大佛。大佛身著通肩大衣,自右肩回繞至左肩,覆蓋著全身的舒緩的衣褶,飄逸而浩蕩。大佛的臉上仿佛洋溢著一抹神秘的微笑,正因為如此,大佛被國外游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世界最美雕像”。
大佛的身后光艷奪目,是馬蹄形的神光和寶珠形的頭光,突出了大佛氣宇軒昂之勢。大佛旁邊造像布局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這些雕像雖然是大唐佛教雕塑中常見的類型,但是仍然顯示出中國古代藝術家獨特的匠心。
久久凝望著這尊大佛,我不禁感慨,這么龐大的佛像,這么浩大的工程,在古代技術不先進的情況之下,是如何雕刻出來的呢?我不禁慨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雕刻技藝的精湛。我也希望,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能夠繼續傳承下去,源遠流長。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十七篇
游完了云臺山,第二天,太陽升起時,我們又驅車朝旅途的第二站——龍門石窟進發。
經過四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龍門石窟售票口,叔叔買好票,我們便進入這人間奇跡,沿著湖邊大道緩緩前行,百米之外便見人群熙熙攘攘,循著人群望去,只見湖邊山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大小不一的石窟,如一個個馬蜂窩。我們頂著太陽走向“蜂窩”,細細欣賞。每個石窟里都雕刻著佛像,大的足足有十幾米,小的只有幾厘米。它們形態各異,有的慈眉善目,神態安詳;有的怒目圓瞪,火爆沖動;有的手握神器,威風凜凜;有的滿眼智慧,一身正氣……尤其是龍門石窟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為xxx的報身佛像。這尊佛像通高17。14米,腦袋高4米,僅耳朵就有1。9米長。佛像面圓體豐,眉清秀目,含笑凝視,安詳自在,令人敬仰。特別令人稱奇的是,不管游客從何角度仰視大佛,總會覺得大佛的目光總是跟隨自己移動,她始終頷首微笑注視著自己,讓人倍感親切。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雕塑于唐高宗年代,據說是按當時皇后武則天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突然,幾個無頭佛像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連忙拽拽我身旁的爸爸向他詢問原因,爸爸也不知道,于是,我只好聽身后的導游向我們介紹,原來這些佛像曾造侵略者大肆破壞, 缺胳膊斷腿的,滿身是洞的比比皆是,它們有的甚至粉身碎骨,而今所見則是后來修復而成,隱隱還能看到修復的痕跡呢。
聽著導游的介紹,看著眼前祖國的瑰寶遭受的厄運,一股恨意油然而生,我想只有祖國強大,才能真正保護祖先創造的人間奇跡。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十八篇
今年暑假,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和全家來到龍門石窟游玩。
進了大門,一下子大大小小的石洞,里面姿態不一的佛像,都一一展現在我眼前,我曾聽說這些佛是古代人民一點一點鑿出來的,當時沒有任何機器,僅憑這一雙柔弱的手,造就了無數個藝術瑰寶和世界奇跡。其中最小的佛像只有手掌大小,最大的卻有五六層樓高呢!
來到西山石窟,就可以看到龍六石窟最高最大的佛像,它叫奉先寺大佛。它是唐代石窟中最大的石窟,主佛戶舍那高17。14米,面容飽滿,修眉長目。只見它靜靜地坐在那里,耳朵垂下眼睛平視前方,站在石像腳下望著石像,真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
龍門石窟共2100多個石窟,雕有10萬尊佛像,令我眼花繚亂,有的張牙舞爪,怒視前方,好像快要上陣殺敵;有的威風凜凜,指兵點將,好像在考慮如何配合,戰勝敵人;有的像一個菩薩,好像世間之物都與他無關……佛像一個個神態各異,說也說不盡,寫也寫不完。
我們走出龍門石窟,回頭觀望,更顯雄偉壯觀。龍門石窟的建成是我國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遺產”。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十九篇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和姐姐去洛陽龍門玩。
在領略了洛陽的一草一木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參觀著名的龍門石窟,終于到了。
天氣可真熱呀!熱得我汗流夾背的,姐姐都撐起雨傘了。爸爸媽媽也躲在傘底下,生怕給太陽曬到。這里的石梯也非常滑。我差點就掉下去了。我看到了很多石窟,有“佛祖”、“菩薩”,和佛祖的兩大弟子“阿難”和“伽葉”都有兩米多長,非常壯觀。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好多石窟,有連在一起的石窟,還有有很多“佛像”和很多“房子”的石窟。呀!爸爸的相機從來沒有停過,每到一個石窟他都會迫不及待、興奮不已的拍照留念,姐姐告訴我,龍門石窟山清水秀,環境清幽,氣候宜人,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我想,現在終于知道為什么來這里旅游了。
不知不覺地觀賞完整個景區,回頭看那千姿百態的石窟,那一級級的石梯,不禁為祖先的智慧而感嘆!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十篇
“瑰寶珍窟百丈巖,神工鬼斧歷千年。”
在多朝古都洛陽,有這樣一處驚天地泣鬼神的地方,它歷盡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心血,令人心馳神往,它就是坐落在伊河兩岸的龍門石窟。
趁著金秋國慶假期,爸爸媽媽帶我到了龍門石窟游玩。
走進龍門,兩排林木郁郁蔥蔥,石板小道更增添一種韻味。墻上的每個小窟中都有佛像。別看這窟小,佛的神情和手勢都是非常清晰的。有的雙手放在腿上,目視遠方,讓人感到溫暖;有的雙手合十,虔誠閉目,仿佛在祈禱什么;有的眉頭緊皺,面目猙獰,盯著什么地方,讓人毛骨悚然……
行至奉先寺,那尊最高最大的佛占據了我整個眼睛。那尊佛名叫盧舍那,它通高17。14米,光頭部就足足高4米。他發髻呈波浪形,面部圓潤,眉毛如那彎彎的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睜半閉,像在打瞌睡,又像是在俯視山下的伊水。嘴角藏著隱約的笑容,顯現出他的慈祥與平靜。他的表情就如蒙娜麗莎的微笑,讓人捉摸不透,嚴肅中帶著一份慈祥,慈祥中又有一絲神圣與威嚴。我不僅贊嘆這驚人的高度,也佩服這精湛的技藝。
漫步伊水邊,夕陽的余暉灑滿水面,猶如一位少女披上素裝,優雅而平靜。微風輕拂湖面,層層漣漪蕩在水面上,就像少女臉上漾起的微笑,讓人舒適。水中的魚兒成群結隊,在水中嬉戲打鬧,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一絲生機。
這次洛陽之行,不僅讓我領略到自然風光的美麗,也讓我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十一篇
洛陽的龍門石窟是壯觀的世界文化遺產。
進入龍門石窟的大門,穿過散落各處的小石窟,就是著名的萬佛山洞。萬佛山洞雕刻著一萬五千個精致的佛像。這些佛像中有些只有3,4厘米高,但有些有2米以上高。不管大小位置,這座佛像的結構都很精致。他們都像美麗的精靈一樣美麗,像美麗多彩的少女一樣,坐在一朵美麗的蓮花上,雙手合十,為人們祈福。那些菩薩中有些拿著淺粉色的蓮花。有些腿交叉,盤腿坐在蓮花上努力念經。也有人在旁邊竊竊私語。
更進一步的話,是以中外聞名的露西亞納大佛。露西娜大火帶著慈祥的微笑,表現出和藹可親的樣子。大佛的一個手掌朝上,一個手掌朝下,好像3360說:“天,地,地,都由我掌管!”好像在說。佛像的裙子微微翹起來,像被風吹走,大佛像在跳舞。更壯觀的露西亞大火有17米高,只有4米高,真是雄偉啊!
龍門石窟還有很多美麗的風景,說起來也沒完沒了,希望你有機會仔細游覽。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十二篇
去年暑假,爸爸媽媽帶我去旅行,游玩赫赫有名的洛陽龍門石窟。
之前聽媽媽說,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哇!龍門石窟可真偉大,我一下子對它憧憬起來。
一下車,我就看到一片人山人海,看樣子這里果然名不虛傳。走進大門,映入我眼簾的是那大大小小的圓形洞,洞里有栩栩如生的佛像,精致萬分!這些佛像,有的慈眉善目,有的雙眼緊閉,有的面目猙獰,雕刻的十分生動。然而,有的佛像卻沒有臉,令我很好奇,聽導游說,是被外國侵略者盜取的,我聽后十分憤怒。那個時候,祖國落后就會挨打,所以才會丟失這么寶貴的文化遺產。
我們接著往前走,看到了一個既驚艷又壯觀的佛像,這座佛像有18米高,僅頭部就有4米高,耳朵長1。9米。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盧舍那大佛。她博大而壯美,慈祥和善,方額寬頤。傳說是按照唐朝女皇武則天的相貌雕刻的。
我真佩服古代的勞動人民,他們是多么偉大啊!那個時候沒有電鉆,沒有大吊車和升降梯,他們就是用雙手一點一點開鑿出來,每一個佛像都流淌著汗水。我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要用心保護龍門石窟,讓它更加輝煌,更加美麗。
夜晚,我躺在床上,回想著白天龍門石窟那不計其數的小洞,栩栩如生的佛像,慢慢地進入了夢鄉。夢見我把那些缺失的部分找了回來,讓那些佛像恢復了原來的樣子…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十三篇
第一次聽說“龍門石窟”,是我讀《莫高窟》這篇課文時。老師說,龍門石窟與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中國的“四大石窟”。暑假里,我來到了洛陽,終于有機會一睹它的風采。
洛陽城南,伊水泱泱,龍門石窟就位于伊河兩岸。一進入景區,只見兩座大橋橫空飛出,架在河上。參觀石窟,我們需要從橋洞下穿過。在橋下,抬頭便可以看到橋洞上赫然刻著“龍門”兩個大字。伊河兩邊,山峰聳立,大大小小的石窟就分布其上。
我們順著樓梯爬上去,看到的是“賓陽三洞”,它由“北洞”“中洞”“南洞”三個洞窟組成。“中洞”里端坐著一尊大佛,高約四五米。大佛面帶微笑,耳大垂肩,右手豎起,掌心向外,左手低垂,仿佛在給身邊的八個弟子講解經文。弟子們則身體微微前傾,仿佛正側耳傾聽,神態安詳。站在佛像身邊,我似乎聽到隱約傳來梵音僧語,雖隔千年,卻近在咫尺。
繼續向南走,不久便來到了著名的“萬佛洞”。主佛xxx坐在蓮花臺上,微閉雙目。旁邊的四尊佛像,恭恭敬敬地侍立兩旁。最引人注目的是洞內密密麻麻的小佛像,它們大小不過幾厘米,卻栩栩如生,神態各異。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得緊湊而整齊。據說,這些小佛多達一萬五千多個!這也是人們稱它“萬佛洞”的原因。
龍門石窟里最著名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我們爬了近百級臺階,才到達最頂端的廣場。盧舍那大佛盤腿坐在寶臺上,雙手平放,雙目平視,是整個景區規模最大的佛像,高達米,頭像就有4米高,一只耳朵也有米長。我站在佛像前,還沒有大佛的雙腳高。大佛旁有八尊佛像,分別是弟子迦葉、阿儺,以及文殊、xxx,還有四大天王。
如果站在河東岸的禮佛臺上,正好與盧舍那大佛相對而望。左右環顧,西岸大大小小的洞窟盡收眼底,十分壯觀。
我問爸爸為什么很多佛像都殘缺不全,有些缺了胳膊,有些少了腿腳。爸爸遺憾地告訴我,這些佛像歷經千年,自然會有所損壞,而在動亂的年代,又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這真是不可挽回的損失啊!現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應該代代傳下去。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十四篇
龍門石窟位于龍門山與香山上,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
那里山清水秀,環境清幽,氣候宜人,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這里滿山都是佛像,每個都雕得惟妙惟肖,姿態不一,大水也不相同,最大的高米,頭長4米,耳朵長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長,無論大小,都雕刻得很精致,動作也不一樣,有的佛像一手朝一手朝下,有的雙手拉攏朝上,有的是盤腿坐,有的不盤腿坐,還有少數佛像是站著的。往前走,登上六十級臺階,抬頭一看,七個巨大的石像聳立在你眼前,他們每個人神態都不一樣,中間一個坐在蓮花上,一只手朝上,一只手朝下,雙眼平視前方,聽說是中國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的替身像,我敢說這石像是世界上最像武則天的石像了。雕刻這石像的師傅平時肯定很細心觀察,把這石像雕得這么栩栩如生,把她的特征都雕刻了出來,比如:武則天豐滿的體態,方正的臉龐,嘴唇上一般很難發現的條紋等等。站在旁邊的兩尊石像是她的侍衛,形態緊張,好像從不放松警惕,隨時準備迎戰!余下的四個侍衛也都表情嚴肅,有的手持長矛,有的手托鐵塔,動作很是威武。
龍門石窟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里面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建筑等實物資料。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十五篇
說到洛陽,相信大家都一定不陌生,它可是中國古代十三朝的古都,留下的名勝古跡數不勝數。比如說:定鼎門、應天門、龍門石窟、白園。今天我要給你介紹的是龍門石窟。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隨著激動的心情,我來到景區門口,輕快地走在被游客踏得光亮的、年代久遠的青石路上,不絕于耳的蟬鳴聲這會兒也在歡迎我的到來。伊河西畔,恰逢洪水過境,它不像從前那么清澈緩和了,波濤洶涌顯得更為雄壯。
我向遠處望去,看到了崖壁上綿延不斷的洞窟,密密麻麻,好像滿天的繁星。
首先參觀的是賓陽三洞,三個洞內都擺放著許多佛像。我將目光投向了最右邊的賓陽北洞,洞內盤坐一尊胖胖的佛像,大概高十米。他身邊圍著幾個雙手合十、風度優雅的弟子。佛像左手下垂,右手向前伸出兩根手指,似乎比了個“耶”!令我驚?不已,這個手勢佛祖們也喜愛嗎?后來,一問導游才知道,佛像一開始還豎著大拇指的,這個手印的意思是“國泰民安”。可是大拇指最上方的一節斷掉了,而剩下的兩根指頭中間間隙比較大,就呈現出了這個效果,所以被人們戲稱為“剪刀手佛"。
沿著大大小小的石窟,我繼續往前走,爬了很長,而且很陡峭的一段臺階,來到了盧舍那大佛龕前,頓時我感到很安靜,仿佛世界上就只有我和佛像了。
盧舍那大佛相傳是工匠們依據武則天的形象雕刻塑造而成的,雕刻精湛精美,巧奪天工。從下往上看,佛像嘴角微微翹起,對著往來的游客微笑。但是如果你從右邊看佛像,就非常莊重,不怒自威。而后來到左邊,卻依然還是那幅可親的樣子。
我站在伊河邊,仿佛聽到滿山傳來鎬子、鐵錘敲擊石頭的聲音,那是古代工匠多年的心血。他們鍥而不舍地勞作著,才有了這栩栩如生,而又千姿百態的十幾萬尊佛像。給我們留下了博大宏偉,燦爛壯麗的藝術瑰寶。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十六篇
河南——我的家鄉雖不是*的首都,但是它有著可以同首都相提并論的文化古跡。河南的文化古跡非常多,有軒轅皇帝故里,有嵩陽書院,更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殷墟龍門石窟等,今天我重點向大家介紹龍門石窟。
我一直夢寐著想去龍門石窟,因為別人都說那里很美,處處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氛。我為了更了解龍門石窟,平時也留心搜集資料,終于我有幸去感受了龍門石窟的博大:
龍門,古稱伊闕,隋唐以后,泛稱龍門,沿用至今,龍門石窟longmengrottos位于洛陽市區南面13公里處,是與大同云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我來到這里看見這里青山聳翠,東西對峙,伊水汪洋,從中北流,真不愧是聞名中外的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之一。
龍門石窟的歷史十分悠久,創始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后,都歷經了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諸朝500余年大規模營造,使大大小小造像10萬余尊,最大的造像高達17米多,最小的僅2厘米;造像題記和碑碣3的窟龕像蜂窩一樣,密布在伊水兩岸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余。龍門石窟的資源也非常豐富,我在龍門文武保管所看到:龍門石窟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600塊左右,佛塔40余座。北魏時造像占三分之一其中代表洞窟為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石窟寺和魏字洞等全在西山。唐代造像幾乎占三分之二了武則天轉移到東山,最有代表*的洞窟為潛溪寺、奉先寺、萬佛洞、看經寺等。我仔細想了想如果都在西山沒挪的話西山就太完美了!龍門石窟在雕刻藝術史上占有非常主要的位置,巨大的造像是東方雕塑的典型。造像中的飛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手捧圣果凌空飛舞,或奏樂高歌,或布撒花雨,姿態輕盈,神情優雅,真令人嘆為觀止,這么美的雕刻也吸引了古代文人的眼球,他們在欣賞了龍門石窟后,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龍門石窟中還有著名的龍門二十品中的十九品和唐代著名書法家諸遂良書寫的《伊闕佛龕之碑》等等,這些都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啊。所以1961年*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不覺得稀奇了。
龍門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們游覽勝地。歷代文人學士關于描寫龍門風光的詩詞有千百篇,李白、白居易、歐陽修等許多著名詩人都有題詠。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陽四塞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山包”,歷來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首。如今的龍門,滿山翠柏、郁郁蔥蔥。流泉飛瀑,蔚為奇觀。1962年,雄偉壯觀的龍門大橋造成通車,飛架龍門之口,雄跨伊水之上,猶若*虹臥波,使龍門的水光山*倍添光*,點綴得山河更加秀麗,龍門正以它的秀麗山光水*和眾多的歷史文物,博得中外人士贊美。
龍門石窟的景點景*優美,龍門四季如畫!
春天滿山看去,都是嫩綠嫩綠的,伊水已經解凍,河水清澈見底,柳枝也發出了小芽,小風一吹,頓感全身涼絲絲卻又暖洋洋的,身臨如此環境中,真想張開雙臂,仰頭來感嘆龍門如此美麗的景*。
已正值盛夏,遠遠地看去,郁郁蔥蔥的龍門山尖,感嘆龍門的風光如此秀美的山巒,一個轉彎,視野驟然開闊,只見玉帶般的伊水從天邊處劈開兩山平緩從容而近,水面寬闊清澈,楊柳夾岸拂風,剎那間空氣便潤澤清新起來。
悄然間就進入了秋天,柳葉已然開始泛黃,時不時飄下幾片泛了黃的柳葉,似乎在告訴游客門秋天的龍門也一樣美麗,也似乎在告訴世人歲月蒼蒼,逝去無痕,龍門已經經歷了1500多個秋天,告訴我們它是佛教藝術的化身。
東來秋去,時間好快,漫無聲息之間已經進入了一年的最后一個季節--冬天,看冬天龍門被白蒙蒙的覆蓋著,很是美麗,似乎正是印*了“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遠處,看那一個個洞窟,歷歷在目,洞洞清晰,每個佛像都盡可能的展現了自己的風采,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藝術的高超,也會感嘆如此之宏偉的工程。
這么宏大的工程有許多神話!
如:蛤蟆嘴
龍門西山有一個著名的景點:“禹王池”。方正的石砌淺池里,溫泉噴涌,熱氣飄蕩,水草擺動,細蝦閑游,更矗立一嫩綠*稀奇石柱。相傳,自大禹劈開龍門后,這一帶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大禹放心地東去治水了。不久,來了個蛤蟆精,見伊闕一帶風景秀麗,水清地肥,又有不少石層斷裂后自然形成的溝溝洞洞,便于居住,就霸占住闕口,胡作非為起來。蛤蟆精能一口將伊河吸干,讓兩岸沃田成年澆不上一口水,田地干裂,禾苗枯死;蛤蟆精能一口吐出波濤洶涌的洪水,淹田毀屋,讓河兩岸百姓流離失所,不得安生。
后來,大禹巡視水情回到龍門,聽百姓們訴說了災情,十分氣憤,就帶著開山通溝用的石鑿來尋找蛤蟆精,為民除害。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十七篇
10月3日那天,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去了十三朝古都洛陽,我們坐高鐵來到了洛陽。
我們下了高鐵后就迫不及待地打車來到了龍門石窟。雖然今天還下著雨,龍門石窟人依然非常多,人山人海,怎么這么多人呢,我想大家都是對龍門石窟仰慕很久了吧。我們走進了龍門石窟的大門,龍門石窟真是壯觀。
進入景區,映入眼簾的就是大石門,高大宏偉,順著游覽路線一路走來,接下來是禹王池,禹王池的水很溫暖,它歷史很悠久。不久,我們來到了潛溪寺,雖然有些小佛龕已經損壞,但還是能從其他的佛龕上看出當時的工藝是多么先進。我最喜歡的是盧舍那大佛龕,盧舍那大佛龕上有三個菩薩,其中中間的最高大,神態慈祥、端莊,據說是模仿武則天的相貌所建造的。那尊佛像真大呀!
龍門石窟中也用了很多現代化的科技設施,比如有微信購票、刷臉入園、微信講解,尤其是微信講解內容非常豐富,講解的非常細致,完全可以替代導游。
我的腳泡在涼涼的水上,但我還在堅持游覽。因為下雨,所以我們只看了四個景點中最有名的西山石窟。小朋友們,龍門石窟是四大石窟之一哦!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十八篇
今年國慶長假,父母帶我去了洛陽,去一覽龍門石窟的風采。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于20xx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它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后,后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達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它們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在這些石洞中,比較有名的有:奉先寺、賓陽洞、藥方洞、蓮花洞等。
盧舍那大佛,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陽龍門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盧舍那大佛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座雕塑,盧舍那大佛通高米,頭部高4米,發髻呈波紋狀,面部豐滿圓潤,眉如彎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睜半合,俯視著腳下的蕓蕓眾生,嘴邊微露笑意,顯出內心的平和與安寧。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嚴肅中帶有慈祥,慈祥中透著威嚴,威嚴中又有著一種神圣與威武,是一個將神性和人性完美結合的典范,讓人難以忘懷。
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有萬佛洞和蓮花洞。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結構,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蓮花洞因窟頂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而得名,大約開鑿于北魏年間。龍門石窟中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高,就位于蓮花洞中。
本次龍門石窟之旅,令我受益匪淺。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二十九篇
今天我和爸爸來到了世界遺產之一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經歷了 :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北宋等朝,斷斷續續的雕鑿長達四百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一百四十多年,因此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百分之一三十,唐代占百分之六十,其它朝代占百分之十。走進龍門石窟的大門首先看到一條大河,大河名叫伊河,伊河上有一座龍門石橋,龍門石橋是仿照河北趙州橋而建。在看到龍門石窟的那一瞬間,我就被這一景象震撼了,如果不是聽到導游的講解我真不敢相信這么雄偉,壯觀的景象竟然是在科技落后的古代,而且是純手工的,可走進了仔細一看我卻有點失望了,因為佛像的頭有的就剩一半了。后來才知道佛像被一些外國人給破壞了,真是可惡。佛像中最大的也是最精致的是一座名叫“盧舍那”的大佛,它的臉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四十八歲是的容貌,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它的雙手因長年遭受風吹雨淋已經被風化了,正因為這樣它做的什么手勢已經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今天的龍門石窟已經成為了洛陽的標志,更是中國的標志!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十篇
今天已經是我們游玩的第五天了,我們來到河南,去了名揚中外的五A級的旅游景點——龍門石窟。
我們請了位導游,買了票,便出發了。我們先來到了一個叫不出名字的洞,那兒有高高的石壁,石壁上有數不勝數的小洞,每個洞里都是些觀音、如來等神仙的雕像,可惜的是這些佛像大多都是沒頭的,只有身體,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是為什么呢?經過導游地介紹,我們才明白。外國人侵略我們中國時,佛像被他們發現了,就用石頭敲走了佛像的腦袋,可是為什么要敲走頭呢?原來佛像中最寶貴的就是頭部了,這樣敲下來,一定可以賣很多錢。欣賞到這里,我覺得外國侵略者真可惡,也為沒有面容的佛像而感到惋惜。
接下來,我們繼續前進,不一會兒就到了萬佛洞,為什么叫萬佛洞呢?因為萬佛洞的墻壁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全都是拇指大的小佛,有一萬多個呢,非常壯觀!
經過萬佛洞,我們到了龍門石窟的最大的窟,中間有個如來佛祖的石像,這個石像是最完整的,也許是侵略者無法敲到的緣故吧!無論怎么看,他都微笑著 “看”著你,讓我們在這遠離家鄉的客地又多了一種親切感。這尊佛像很高,約有十層樓的高度,一個1米80的人也比不過這佛像的耳朵,他的耳朵竟有兩米高,讓我們不由自主感到雕刻佛像時的艱辛。
繼而,我們去看一個觀音,這個觀音右手拿瓶子,左手拿楊柳,只不過楊柳向后甩,十分悠閑,所以命名為“下班的觀音”。這個觀音和別的一樣,是沒頭的,可想而知,有頭的“下班觀音”是多么的生動,據說他的頭保存在外國的博物館里,我們中國人沒能把他接回國,因此我覺得非常遺憾!
我們還去了蓮花洞等石窟,龍門石窟真是名不虛傳,不愧是五A級的旅游景點啊!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十一篇
我的家鄉在洛陽,洛陽是九朝古都,它擁有許多的名勝古跡,龍門石窟就是其中之一。今天,爸爸媽媽帶著我去洛陽八大景之首的“龍門石窟”游覽。
龍門石窟距洛陽市南十公里,依山傍水,景色優美,它全長大約有一公里。
走進龍門石窟,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由我國十大元帥之一的xxx元帥親筆題寫的“龍門”二字。前方不遠處有一眼清澈的泉水從山上淙淙地流下來。
我們邊走邊看,最小的石佛只有兩厘米大小,雕刻得非常精致,叫人驚嘆。隨后,我們來到了龍門最大的石窟——奉先寺。我們先看到的是盧舍那大佛,她大約有十七米高,頭有四米高,耳朵有兩米長。從正面看盧舍那大佛儀表端莊,面帶微笑地俯視著我們,從下面仰望,她威嚴地盤坐在蓮花座臺上,她的手一只在上,手心朝下,另一只手在下,手心朝上,據說:因為它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她的這個動作表示“天下唯我獨尊”的意思。導游說:奉先寺完工于武則天統治的唐朝鼎盛唐時期,所以她的面容與武則天有些相似。在她的身旁還雕刻有七尊佛像,兩尊是她的弟子,五尊是天王,這七尊佛像神形兼備,巧奪天工。
游覽了龍門石窟,我心中不由得贊嘆:龍門石窟真是我國石雕藝術的寶庫啊!我是個洛陽人,我為洛陽而驕傲!
廣州游作文03-19
游雁蕩作文03-18
游紹興作文03-18
北京游作文03-18
游麗江作文03-18
五泄游作文03-18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十二篇
洛陽的龍門石窟是一處壯觀的世界文化遺產。
進了龍門石窟的大門,走過散落各處的小石窟,就是大名鼎鼎的萬佛洞了。萬佛洞里雕刻著一萬五千尊精美細致的佛像。這些佛像有的只有三、四厘米高,有的卻有兩米多高。不論大小位置,這些佛像的構造都十分精致。她們都美若天仙,猶如一個個婀娜多姿的少女,坐在一朵朵嬌艷的蓮花上,雙手合十,似乎在為人們祈福。那些菩薩有的手持嫩粉*的蓮花;有的兩腿交叉,盤腿坐在蓮花上認真地誦經;有的側著身竊竊私語……
再往前走,就是聞名中外的盧舍那大佛了。盧舍那大佛面帶慈祥的微笑,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大佛一只手掌朝上,一只手掌朝下,似乎在說:“上至天,下至地,全由我掌管!”佛像的裙子微微翹起,好像被風吹得飄了起來,大佛似乎在翩翩起舞。更為壯觀的是,盧舍那大佛有17多米高,僅頭部就有4米,真是宏偉啊!
龍門石窟還有許許多多美麗的風景,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十三篇
龍門石窟坐落于洛陽南郊的伊河兩岸,這里香山,龍門山兩山相對,伊水中流。形似天然門闕,故,又稱“伊闕”。1961年空門石窟就成了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可了不得!
石窟密布于兩岸的巖壁上,非常壯觀,可是象我這樣有密集恐懼癥的人望去,密密麻麻的佛像看得我直起雞皮疙瘩。它開鑿去孝文帝到明,達500余年,現存河兩岸山崖峭壁間的2000余座窟龕和10萬余尊佛像多數于北魏和盛唐兩個時期雕塑而成。東西兩山現存2100多個佛龕,可是這些佛龕里的大多被砸斷了頭或者被搶走了。我們*這么珍貴的文物居然被搶走這么多,我們國家那時候就不應該反抗嗎?這些國外來的強盜,*的文物就是*的,你把它搶走冒充你們自己國家的文物,難道不可笑嗎?不勞而獲,搶劫別人,可恥!
這次觀賞對我啟發很大,我想,那些壞人,不僅會遭到世人的嘲笑,而且早晚也會得到他們應得的報應的!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十四篇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市區南側,它和云岡石窟、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列為中國四大石窟。
一個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洛陽龍門石窟游玩。一入景區,“龍門”兩個大字展現在眼前。龍門石窟有石刻佛像十一萬余座,所以,繼續往里走,看到了是一些小型但雕刻精美的石窟,但有一些卻被盜獵分子偷盜走了。繼續,映入眼簾的是賓陽三洞。三尊巨大的佛像端坐在洞內,他們衣裙飄飄,看起來那么慈祥、端莊,像是在迎接四方賓朋的到來。
我們來到了萬佛洞,這里就像一個佛像的世界,高的佛像有7、8米高,而最小的佛像只有2厘米高!看都看不清楚。這些佛像形態各異,有的端坐沉思,有的神態威嚴。洞里面一共有一萬五千多個佛像呢。真不知道在技術落后的古代,能工巧匠們是怎樣在這峭壁上造就這不平凡的奇跡的。這一座座,一排排排列有序的佛像,像是在無言地訴說著這段傳奇般的歷史故事。
繼續往里,來到奉先寺,看到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一尊佛,登上石階,看清了這尊佛的真正容貌。一尊大佛被雕刻在中間,兩邊各有幾尊人物,有天王、阿難、力士等。經過向導的講解,得知:這尊大佛名叫盧舍那大佛,她是龍門石窟近十一萬造像中,體型最大、形態最美、藝術價值最高、最富有佛教藝術特色的雕像。她通高米,光耳垂就有米呢!看到這尊大佛,我的心中不免出現這樣一組情景:一位位刻師爬上峭壁,由于大佛頭部太高,所以經常有刻師墜下山崖之事。他們終于在唐高宗上元二年除夕之前雕刻完成了,但是,也摔死了許多雕刻師。所以,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幾座雕刻品是用血和汗換來的。
龍門石窟游完了,但那一尊尊石像卻留在了我心中。為古人精湛的石刻技藝,深刻的藝術造詣而折服。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十五篇
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5公里處,開鑿于公元495年,歷經400余年才建成,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賓陽中洞是公元386——512年的代表作品。這個洞窟前后一共用了24年才建成,是開鑿時間最長的一個洞窟。洞內有11尊大佛像。主像xxx像面部清秀,神情自然,堪稱是石雕藝術的杰作。主像座前刻有兩只姿態雄健的石獅。左右侍立二弟子,二菩薩,菩薩像含笑凝模,溫柔敦厚,洞中還雕刻著許多菩薩,弟子聽法的浮雕像,栩栩如生。洞頂飛天仙子的刻畫也十分傳神。
奉先寺是其中最大的一個窟,代表了公元618——904年石刻藝術風格。它長寬各30余米。其中盧舍刻的豐腴典雅,目光正好與朝拜者的目光交匯。
龍門石窟,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精湛的技藝。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十六篇
來到洛陽的第一個早晨,我們就游覽了三大石窟中的龍門石窟。
走過小橋,花的芬芳與草的清香便迎面撲來,讓人感覺一陣清爽。
我們首先游覽的的是西山石窟。走近龍門西山石窟入口,左邊有清澈的河水,右邊是起伏的群山,猶如步入仙境。
走過龍門,沿著小路一直向前,欣賞著舟行河中,寺座山中的美景。這時,一座石窟群浮現在我們眼前,里面有許許多多的.石洞,有大有小,大的有好幾尺高,小的只有約一分米大小。每個洞中都有一尊佛像,這些佛像形態各異,有站著的,有坐在蓮花臺上的;有的微笑著的、有慈祥的、也有嚴肅的。但是,由于盜竊文物損壞,有些佛的臉部都已經模糊不清了,還有的洞里的佛像也不翼而飛了,我不禁感到痛心!
繼續向前,走到一個更大的石窟群前,拾級而上,我們參觀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盧舍那大佛。這尊佛像是武則天當皇后時修建的,大佛高17。14米,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主佛的兩側還有阿難、迦葉、菩薩、金剛、力士,栩栩如生,非常壯觀。
又看了幾個石窟群,我們便走出了西山石窟。爬上東山石窟遙望西山石窟,景色更為壯觀。
最后我們還游覽了香山寺和白居易墓園。
從龍門石窟走出,我為祖國山河的壯美感到自豪,同時也為歷史文物的損毀感到痛惜,我們應該愛護文物,不能再讓這些珍貴的文物受到破壞。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十七篇
龍門石窟是中國的三大石窟之一,它位于洛陽市的伊闕峽谷。這里香山和龍門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
走近龍門石窟大門,沿著筆直的大路向前走,就來到了萬佛洞。遠看,陡峭的山體上有很多個小石窟。走近一看,原來石窟的四周雕刻著排列整齊、密密麻麻的小佛像,一共有一萬五千多個呢!它們一個個盤腿而坐,雙手合十,神態各異。洞的中間還立著七八尊佛像。洞頂是一座盛開的蓮花,更神奇的是蓮花呈現出來的是天然的紅色。
拾階而上,我們來到了最著名的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的一個石窟,它的中間屹立一尊高17多米的大佛,名叫盧舍那大佛,差不多有五層樓那么高。大佛的面部表情慈祥,波浪形的發型,彎彎的眉毛像新月,下面有一雙秀氣的眼睛。臉旁的耳朵圓圓地下垂,還有一個鼻子高高地挺著。大佛身上的袈裟紋理清晰可見,它整個人都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古代的工匠們能把大佛雕刻得栩栩如生,真是太了不起了!
在返回的路上,我們乘上了一艘游船。沿著伊河往回走,伊河的水無邊清澈,伊河的河面非常廣闊,一眼望不到頭。朝左邊望,整個龍門石窟的景色盡收在眼底。遠遠望去,一排排大大小小的石窟依稀可見,甚為壯觀。其中盧舍那大佛十分引人注目。再朝右邊望,連綿起伏的香山坐落在那邊,山上種滿了蒼翠欲滴的大樹,一片蔥綠。太美了!
龍門石窟是多少人民的智慧凝結成的。它帶給了我們不一般的景色,才使它成為了中國的三大石窟之一!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十八篇
龍門石窟是國家五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龍門石窟全部都是由大大小小的佛像組成的,大的佛像高達2點7米,小的佛像只有5厘米那么小,很精致。
如果你跟著我走,你一定會十分吃驚的.,有的佛像頭沒有了,有的佛像全身都沒有了,哎,我要悲哀地告訴你:“這些都是在古時候被信奉道教的皇帝下令毀掉的,有的佛像的全身卻是被伊河河水沖走了。”哎,這么多佛像被毀掉,太可惜了!我在心里暗暗惋惜,不過我很快便由惋惜之情轉變為慶幸之情,慶幸還有那么多的佛像沒受傷。
我發現,佛像的表情也十分奇特,當你快樂時看他,他便也會露出淺淺的微笑,當你悲傷時看他,他也會有一絲憂傷。
讓我們珍愛這些古人留下的奇跡吧!
游記作文250龍門石窟 第三十九篇
洛陽的龍門石窟是個歷史悠久的建筑群。
它位于洛陽城南龍門石窟十三公里,當我走進去后,第一眼看到的是龍門真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第一個石窟是一個雙腿盤坐的大佛,由于當時是以胖為美的審美觀,所以這尊大佛面豐體肥。
走了三十多米后,我來到了“牡丹石”旁。“牡丹石”是因為石頭上面是由白色水滴狀的圖案一個一個的組成的,那些白色的圖案很像一朵朵白色牡丹,因此人們稱它為“牡丹石”。
看完“牡丹石”后,我們就會看到清澈無比的伊河,伊河在陽光的照射下,由綠色的河變成了金黃色的絲帶,一陣微風吹過,一圈圈的漣漪在水面上酥酥地顫著……
我們爬上了樓梯,有一座大佛展現在我們眼前,這座大佛從遠處看只能看到一尊高大的佛像,墻壁上還有很多凹凹凸凸的東西,等你走近后才會發現,那些凹凹凸凸的東西,竟然是一些只有兩厘米大小的小佛像。看到這些巧奪天工的佛像,我不禁古代人們高超的工藝而折服,我真的沒想到這么小的石頭都能雕刻的這么精致。
我們走下樓梯大約五十米后,又看到一尊大佛,這尊大佛很有意思,這尊大佛擺著人們平常拍照時所做出“耶”的動作,他的一只手正擺,一只手倒擺,我看到這尊造型奇特的大佛后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后來我聽了導游的講解后,才明白這尊大佛其實是指上帝保佑的意思。
最后我來到了最大,也是最壯觀的大佛前,導游說,他叫盧舍那大佛,看到這尊高大威武的大佛,我感到很震驚,這么高大威武的大佛,古代人沒有現代化建筑機械又是怎么建造出來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們在近景拍了一張照片,又走過伊河來到一座大山上,這里是最佳觀景區,我環顧四周后,我心想:這里真的好美啊!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龍門石窟的大部分景色,還可以看到像一條金黃色絲帶環繞的伊河,還有很多形態各異的人群。
龍門美麗的景色還有很多,我還沒有全部介紹完,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或者有機會的話,可以親自去游覽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