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精選12篇)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一篇
“待人要謙遜,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是做音樂家,最后是做鋼琴家。”在《傅雷家書》中,傅雷對于傅聰的人格、道德教育都很嚴格。傅聰長大后去國外留學,傅雷卻對自己的過分嚴厲感到自責。
《傅雷家書》那一封封的書信中,深沉而又偉大的父愛展現得淋漓盡致。傅聰也體會到了父母對他深厚的關愛。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對父母能像傅雷朱梅馥那樣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成長經歷為例教育兒子,又有幾個孩子能像傅聰那樣幼時對父母言聽計從?我們本就沒有那樣好的家庭教育,只能更加努力學習,豐富知識,充實自己。
親情在教育、批評、贊賞中一一體現。面對父母的嚴厲批評,我們要么默不作聲,要么嚴詞拒絕。傅聰之所以能坦然接受批評,是因為傅雷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我們的父母時常將我們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但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我們總會因為這種批評而更加“討厭”父母,與之對抗并產生隔閡。而傅雷則用和朋友商量的語氣,贊賞的視角,激勵代替批評,表揚代替斥責,心平氣和地跟兒子交流,進而達到好的教育效果,使得傅聰對父親給予的愛越來越容易接受,順利完成學業且終有所成。
各位父母大人,你們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給子女寄予厚望,作為晚輩的我們都能理解。問題是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時什么都聽進去,這一道坎不好邁。大人們是否也應該向傅雷學學呢?批評要適度,不然不就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好心不就辦成了壞事?
不過,大多數的我們也不會因批評而放棄追夢的。
愿天下的父母們多一份理解。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二篇
讀到上期《外婆的道歉信》,我感慨萬千。大多數人心中一定會有這樣一個人:從小把我們帶大,無論何時都是最堅實的避風港;一同度過轉瞬即逝的歲月,只期盼時間慢些再慢些;抑或分別以后,每每總會想起以前的對話情景,無盡想念。于我而言,這樣的人就是我的奶奶。
自幼,由于父母工作較忙,我就在奶奶的庇護下長大。小時候我是個淘氣的孩子,喜歡跑來跑去,難免摔倒受傷,膝蓋經常摔破流血。每次摔了以后,我總會哭著回家,然后奶奶就給我仔仔細細地上藥。有時候瘋玩到飯點,奶奶便會不厭其煩的叫我回家吃飯。奶奶有很多拿手菜:茄汁魚,連魚骨頭都是酥的;皮凍,做完之后還會送些給左鄰右舍,大家都贊不絕口;蘿卜燉牛肉、小雞燉蘑菇……提到拿手菜,就又想起每次過年,奶奶都要提前很久準備,買菜,收拾屋子,擦窗戶,貼對聯,她都忙里忙外。一大家子人一起過年包餃子,其樂融融。那時的我還不理解大人們對相聚的執念,只知道跟著一起熱鬧,后來我才明白,家人就像銀河中的星星,也許有一天我們的軌跡會有些偏離,可是只要有機會,我們就會努力靠近,湊成美麗的星云。
后來上了離奶奶家很近的小學,每天上學之前奶奶都會對我說:“好好學習啊!”一天疲乏的學校生活過后,睡前我就跟奶奶一起躺在床上背“小九九”: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或者背背古詩,又或者聽奶奶講講她的故事。記得那是第一次學到“死”這個字,對于一個小孩子來說,這個字眼的含義真的龐大而又沉痛。我在日記里寫怕有一天奶奶不在了,每想到這就會忍不住偷偷哭,而奶奶卻也故作輕松的說:“我都這么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一股莫名的滋味,親昵著而又擔心著。小學時光就匆匆過去了。慢慢長大才知道,小時候的時光,才是最美的時光。
上了初中,住校開始,我也就不在奶奶家住了。有一次期末放假,奶奶來校門口接我,她看著我那成堆的書說:“我只能幫你拿這兩個,多了我拿不動了。”是啊,這就是歲月,歲月又能饒過誰呢?
高中以后,我又搬到了學校附近住,所以去奶奶家的次數也不多,周末偶爾去看看她。高中也是在不斷地上學、補課中呼嘯而過。但是奶奶經常打電話來關心我,我每次去也都會給我做好吃的,她在用這種最質樸的方式表達愛。
轉眼間,上了大學。寒暑假就算回家也是經常出去玩,或者短途旅游,或者做點小兼職。有時候去奶奶家,也是吃完飯呆一會自己去另一個屋子玩手機(這個智能手機時代啊,奪走了多少和愛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平時在學校偶爾給奶奶打打電話,隨著她的年齡越來越大,聽力也跟著差了起來,打電話有時候也聽不太清,所以每次她都是跟我說幾句知道我挺好的以后,就含糊地掛了。不知道是因為成長還是因為距離,我總覺得我和奶奶似乎疏遠了,雖然我不想承認。
再后來大四回來實習,成功進入一家500強企業實習。奶奶不懂那是一家怎樣的企業,擔心我找到的工作不是很理想。每次看新聞看報紙都會留意有關招聘的信息,然后留著給我看。就這樣,我一直忙于實習,時間又一點點過去,后來大學順利畢業。想想小學時奶奶說的那句:“我都這么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現在想想覺得既有趣,又欣慰。
在愛的沐浴中成長的孩子都會單純喜樂。我很慶幸自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有奶奶的愛和庇佑。畢業以后,看過很多人和事,心境也會發生變化,才知身邊親人珍貴。工作后,我每周都會去奶奶家幾次,好吃的好玩的巴不得都買來給奶奶。我終于理解了奶奶的心情,愛一個人,就想把最好的都給她。小時候,我是接受著愛的一方;而現在,就讓我好好愛你。
其實有時候很羨慕我奶奶的晚年生活,兒女都很孝順。有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弄個露天燒烤,其他老爺爺老奶奶看著我們過來跟我奶奶說真羨慕啊。我姑姑們閑暇的時候就開車帶她出去玩,順便吃個大餐。奶奶愛美,每次她出門的時候就把新衣服穿上,收拾收拾,平時在家就隨便穿一下,把新衣服都收起來,以致于她有一大堆新衣服在柜子里放著。節假日有時間我們會全家去旅游,奶奶雖然平時腿腳不好,也吃不了多少東西,但是一出門玩就像變了個人。去年我們全家去海南還有港澳等地轉了一圈,大半個月的時間,奶奶每天都紅光滿面的,很開心地讓我們幫她拍照,吃飯的時候吃的也很多,嘗嘗各地的美食。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坐著飛機到處旅游,拍了很多照片留紀念。看著她沒事就拿出那些照片看,跟鄰里分享自己都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吃到了什么,心里就覺著特別滿足,畢竟她臉上的喜悅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她八十大壽那年,來了很多人,奶奶平時很注重親情,她過生日的時候來了非常多的人,一個人到晚年還有這么多人惦記著,真的很幸福。
我又想到了十多年前那句:“我都這么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如今,奶奶真的等到了。慶幸奶奶還在等待著我,我們對彼此的愛依舊如初。小時候,是您牽著我的手帶我看遍世間的光怪陸離,如今,就讓我牽著您吧。你陪我長大,我伴你到老。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三篇
今天,我讀了 《雞毛信》我背故事里的 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
故事里 的主人公海娃真勇敢啊。一天夏夜下雨,爸爸交給了他一封很重要的信,讓海娃把信送給張連長,在送信的路上,海娃遇見了一群敵人,但他一點也害怕。沉著冷靜。一次次機靈的躲過了敵人的檢查。當海娃就要完成任務的時候中了敵人一槍。但海娃忍著痛把信交給了張連長。
在看看我,用剪刀剪窗花,不小心把手弄破了一個小口,我就喊著讓媽媽給我的手包了起來,晚上,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突然,樓上的弟弟把什么東西弄出了“咚――”我以為是電視壞了,嚇了我一跳,急忙關上了電視。
《雞毛信》里的小海娃多么勇敢堅強啊!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勇敢、堅強的人!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四篇
整篇作品都彌漫著綿長的憂傷,深重的忍耐還有無可奈何的執著,而文字卻是淡淡的、優雅的,將故事慢慢地展開,將傷口精致地深入,精細地處理,一點點撕咬著人的心靈,讓逐漸塵封的神經呼吸到新鮮的氧氣,赤裸地面對災難深重的人生。
“被貼上標簽的人,只能等待著自己應得的人生。我因為是xxx的弟弟,不得不拋棄音樂的夢想”……主人公直貴子唯一的親人是自己的哥哥,哥哥為了幫弟弟積攢讀大學的費用,辛苦地做著低賤的體力活,腰椎受損后,鋌而走險去一個老太太偷錢,逃走時卻錯殺了老太太,從此身陷囹圄。弟弟生活在xxx的陰影之下,永遠偏離了正常人的生活軌跡。為了躲避哥哥的來信,他屢次搬家,愛他的由實子姑娘以他的口吻與哥哥通信,雖然曲折,通信還是一直延續著,直到,直貴子發現自己的女兒也被孤立。
直貴子給哥哥寫了最后一封信:“我打算從這封信被投入信箱那一瞬間起,不再作你的弟弟了。同時,打算今后不再跟你有任何關系,下決心抹去我們所有的過去。”同時,他到單位改變了自己的履歷,抹去了生命中這個親人的一切痕跡。
也許為了在心靈上與哥哥也作一個告別吧,直貴子決定實現哥哥多年的愿望,去了一趟被害人家,見到了老太太的兒子――緒方先生,在那兒,他看到了哥哥的寫給緒方先生的一堆信,而哥哥的最后一封信是這樣寫的:
“前兩天收到了弟弟的來信。對于服刑者來說,沒有什么能比受到骨肉親人來信更能令人欣慰了,我按捺住內心的興奮打開了它。可是讀了那封信,我驚呆了。信上寫道,從今以后再也不寫信了,而且也不再收取我給他的信了。理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親屬。弟弟這樣寫道。那封信中深切的述說了只因有一個搶劫xxx的哥哥,他到現在遭受了多少苦難,那些苦難到今天還在繼續。他的妻子和女兒又遭遇了多少艱辛。如果這樣下去,將來甚至會殃及女兒的婚事,還有這樣暗淡的預測。弟弟說,所以要和哥哥斷絕兄弟關系。叫我出獄以后也不要再和他們聯系。不知能不能理解我讀這封信是所受到的打擊。不是因為弟弟要斷絕關系受到了刺激。而是被這么多年來因為我的存在他們一直在受苦受難的事實所震撼了。同時,本來這些事情是子讓可以預想到的,可直到收到弟弟這封信時,我基本上沒有意識到。對我的這種愚蠢,自我厭棄到了極點,恨不得一死了之。說明我人雖然在這樣的地方,可一點也沒有得到改造。同時我意識到,弟弟最想說的,是我不應該寫信。給緒方先生的信也是一樣,大概緒方先生看來,也認為這不過是xxx的一種自我滿足,非常令人不快。對此我深表歉意,為此寫了這封信。當然,這是最后一次了。是在抱歉。”
我不知道直貴子的選擇是不是正確的,我只知道我了解他的痛苦、他的糾結、他的無奈、他選擇從此抹去哥哥的存在所給予他的痛苦,更甚于他自己失去一切的痛苦吧,可是,他卻不得不作這樣的選擇。
雖然這部小說不是推理,但東野還是不想隨便結束故事,照例三番()五次的變化結尾。不過不管怎么說,最后看到弟弟不計前嫌,才放下心來。這個故事雖然充滿悲傷,但是直貴和哥哥的故事,教給我愛、選擇、堅強、堅持、放棄、果斷和擔當。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五篇
上周日下午,我去新華書店免費借了敬一丹的《那年那信》,當天看了半本,今晚看完了剩下的半本。這本書主要內容是來自敬一丹家的家信。
敬一丹的爸媽之間以及他們和孩子們之間寫了很多家書,共有1700封。敬一丹從中選了一些,分主題放在這本書里,講講故事,再分享信的內容,并在每個主題的前后給她的下一代及下下一代就寫上幾句,促進他們思考和了解長輩以及那過去了的年代。
這本書很感人,很真誠,這薄薄的一本書,道盡了她們家的幸福與甜蜜。盡管曾經也有痛苦與磨難,但總的來說還是以甜蜜溫馨為主。不管是她父母之間的信任與恩愛,還是父母與孩子們之間的關愛與理解,還是她們四姐弟之間的深厚感情,都讓我深深感動。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六篇
文字在生活中是無法沒有的一個東西,它也是我們自己的好朋友,每天都常常陪伴在我們人們的身旁度過每天的愉快。那你又是否沒有看過沒有一個文字的書籍呢?我想沒有吧!就算也有沒有文字的書籍看到的一定很少可以看到吧,大概看到的可能性只有那的微微的機會吧!我不明白書籍沒有一個字,只有圖畫那還算是一本充滿豐富知識的書籍嗎?信上沒有文字又寫來有什么意思呢?真不明白啊!下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下面的這篇文章吧!題目為?沒有文字的書與信?。課文主要講了:在古時候,還沒有產生漢字的時候,人們是靠著結繩記事法去記載生活中發生地趣事。
他們每發生一件事,他們就長繩上打上一個不同的繩結在長繩上。事情過后,又可以回憶回憶。也有的人在沙灘上撿到貝殼來記事,他們每天早上天空還沒有亮起連一絲的光芒也沒有的時候,撿起不同樣的貝殼,有的像星星,也有的像樹葉,各色各樣的的都不同來記載在生活中這每一點一滴的事情。就這樣古時候的古人就有了書籍與信了。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我們已在用筆與紙張去記載我們生活中的趣事。但是你知道嗎?在山區住的小朋友們他們還在用石頭在地上寫字;用樹枝在土地上寫字;用粉筆在墻上寫字。這種熱愛學習的精神值得我們城市的小孩學習啊!最后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吧!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七篇
不得不說,《傅雷家書》無疑是一部極親切、極寫實的作品,無論是作為一名讀者,還是對當時的傅雷一家來說,很享受其中的溫馨。
品讀完全部的家書,無論對誰來說,傅先生是一位十分負責,有自省能力的父親。信中細膩入微、誠心誠意的文筆,無不充滿著對孩子的愛。從開始的致歉,到后來的噓寒問暖,他隨著孩子的長大,自己也不斷的改變著,這是十分難得的。你很難在一位不惑之年的老者筆下看到這些。也許是失去了,才最終大徹大悟,體驗過放手,才真正的放手。
父親在自省的同時,更多的,是給予了尊重。孩子遠走高飛了,心里,說不出的難過。但我們從信中卻見不到任何約束,更多的是建議,更像一位朋友,這點也無不令我佩服。在這位父親的信中,有一句令人難以忘懷,他說,人是感情動物,展示了父親感性的一面,人就是這樣的,生而為人,我們為什么特殊于其他生物?就在于我們有更多的情感。無論痛苦、快樂,這都是我們一份難能可貴的經歷。為什么總那么理性呢?享受這些獨特的情感,將人生變得多彩些,才不負此生!
在這些信中,看的是父親,也不少見母親的筆影。在文中,我發現母親對于一些事,往往更為理性,她在文中說過:“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其實兩者并不沖突,因為有父親的感性,有母親的理性才能造就出在這個社會上,能夠立足,亦能享受生活的人。這也就是父母能帶給孩子的引導與愛了。在一封封的信中,我們不乏能看出父母的關心,往往很多封的信,才能換得孩子的一件,可能是父母寫多了,或是孩子寫少了。
但無論如何,我很欣賞傅先生說的一句,“不能用忙字推托。”還是回到上文,人生中分秒都是一種享受,我們不要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世上的人情事故還有很多,別荒廢了。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八篇
這是讀的第十本東野圭吾的書。也是迄今為止我讀的東野圭吾思想最深刻的一本書。也是不用怕劇透的一本書。這樣我寫讀后感輕松的多。
首先,我認為東野君雖然給了我們一個結局,但這只是這本書需要一個結局,而不是一定要這樣結束。
關于與人為善。發自心底的善意,和為了自我滿足的善行,在主動者需要自己內省去分辨,以利于自己的修為提升。但我想,作為被動者的話,是不該去考慮這些的,而是都當做主動者都是善意去感恩。
書名《信》,我理解為一種溝通渠道。語言,文字,行為,表情等等,都是類似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傳出方的未必能完全傳達出自己的全部意思,而接收方更是很難完全獲取傳出方表達出的意思,怪不得有哲學家說語言文字其實什么都做不了。但這種想法只適合在哲學意義討論。實際生活中,溝通是建立人與人之間橋梁,和消除誤會的時候,最應該優先考慮的方式。
關于寬恕和懲罰。寬恕是宗教經常選擇的方式。對絕大多數人而言,絕對的寬恕是極難做到的。但這是指某些嚴重的事情上。在某些事情上,寬恕或許是簡單的方式,正如東野君在書里寫的堂堂正正比隱瞞很多時候更容易去實現一樣。這時候我想到的居然是xxx和汪精衛,如果汪精衛真的不是從xxx角度去投靠日本的話,他的行為就真是比xxx正面抵抗日軍要艱難萬億倍。而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遇到的盡管都是些生活瑣事,若要把寬恕和懲罰做到盡量完美,好像也是極難的事情呢。
書中所得,不止上面所述,不過還需要時間去發酵。東野君本意是否考慮過那么多我不知道,但我的確體會到此書和他別的書不同。感謝東野君。也感謝沒有推薦別的名氣極大的著作,只獨獨推薦此書給我的某同學。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九篇
傅雷家書讀后感書信格式800字1
《傅雷家書》從1981年出版到現在,已經增訂了五版,發行100萬冊,可見這本書的影響之大。1984年我大學將要畢業時,讀到了《傅雷家書》。當時的感覺《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父愛的教子書。不久前重讀《傅雷家書》,從中感受到了傅雷濃濃的愛國情懷。
從唯物主義的樸素觀點看,愛國是一種對故土親人的天然樸素的道德感情,具有強烈的自覺性和認同感。從傅雷給其子傅聰的書信中,他們父子之間對家庭、社會、國家之間的關系理解和精神境界,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七千多字。《傅雷家書》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在1956年3月1日晨的信中,他寫道:“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塊,為你的成功而高興,為你的煩惱而煩惱,為你的缺點而操心!”全書真實地記錄了傅雷先生“大器之成,精心雕琢”,把兒子培養成材的過程。傅雷先生曾有志于美學及藝術史論的著述,卻終于遺憾地不能實現。但在他給傅聰的家書中,充分體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素養及深刻的探索。他自己沒有從事過音樂實踐,但他對于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遭受的心靈的歷程,體會得相當細致深刻。他對傅聰說:“藝術家天生敏感,換一個地方,換一批群眾,換一種精神氣氛,不知不覺會改變自己的氣質與表達方式。但主要的是你心靈中最優秀最特殊的部分,從人家那兒學來的精華,都要緊緊抓住,深深地種在自己的性格里,無論何時何地這一部分始終不變。這樣你才能把獨有的特點培養及厚實。”這充分說明,傅雷把兒子的教育、生存發展與社會、民族、國家的生存發展,把兒子的家庭幸福、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培養自己國家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愛國的關鍵是“愛”,有了愛才會在言行中表現出愛國的道德品質。有了對祖國深沉而熾熱的愛,就樂于為她奮斗,甘于為她奉獻,勇于為她犧牲。可是愛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建立在大量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基礎之上,正所謂“知之深,愛之切”。對兒子遠在他鄉異國,傅雷最擔心的是兒子埋頭藝術生活、脫離實際、脫離政治,害怕兒子對祖國有所隔閡。因此,在許多書信中,他諄諄教育兒子:“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你如今每次登臺都與國家面子有關;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你既熱愛祖國,這一點尤其不能忘了。”傅聰在異國飄泊的生活中,從父親的書信里吸取了豐富的精神養料,使他時時得到父母的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困難。這些書信,不但是親人聯結的紐帶,也是傅聰與祖國聯結的紐帶。傅聰在國外,不管國內家庭的殘酷遭遇,也不管自己背了多大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叛祖國,沒有說過有損祖國的話,沒做過有損祖國的事。所以傅聰信賴祖國、熱愛祖國的精神,是與傅雷的教育分不開的。
傅雷家書讀后感書信格式800字2
是一部充滿了父愛與諄諄教誨的教育的書信集。在這部作品中,傅雷不僅僅是作為一名關愛兒子的父親,關注著兒子的一舉一動,也作為一個'過來人'的長輩,對兒子即將遇到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做推測,更作為一個指路人,為兒子設計好應對即將到來的事的辦法,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也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理智的分析,幫助兒子吸取經驗,讓他引以為戒。
這是一部很好的藝術學徒修養作品,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無論是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極為淵博的知識。即使兒子遠在千里之外,正在準備一場極為重要的音樂演出,而他卻好象在對待即將赴考的孩子一樣,殷切的關注著他的沒一個舉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要在去的路上會遇到的各種可能的情景,并替他設計好應該如何去應對,傅雷在這兒所透露出來的,不僅僅是他高深的藝術造詣,更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應有的關愛。
傅雷對兒子的祝福,表現了他作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但他在祝福兒子的同時也不忘教育兒子,卻體現了他最為一個長輩對晚輩的嚴厲要求。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的事業卻是無限的,通過親生兒女,來延續希望,也延續與發展一個人為社會,為祖國,為人類所能盡的力量,因此,培育兒女也是一項為人父母所應盡的義務。從傅雷的行為中,也不難看出,他是一個以高度負責任的態度,在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對世界負責任的。
傅雷家書讀后感書信格式800字3
一封家書,飽含著異地親人之間那濃濃的親情。“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更能體現出家書的可貴之處。在《傅雷家書》中,不僅僅只有讓他人動容的親情,還有那字里行間中流露出的父子之間的深厚情誼。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十篇
“仁”:仁人、愛人、仁愛。自孔子倡導“仁”學以來,“仁”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為個人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把“愛人”作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歸仁”作為最高的社會道德理想。講“仁”,就是講人與人的關系,講人對人的愛,由對父母之愛、兄弟姐妹之愛,進而推及對他人之愛。“仁”,不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講“仁愛”,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理念。中國人至今仍視有德者為“仁人”,無德者為“不仁”。“仁愛”思想,作為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主要價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滲透在中華民族的血液中,鑄就了中華民族的特殊品質。
“義”:大義、正義、公平、公正、公道。中華傳統文化把“義”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和價值取向。《禮記?中庸》:“義者宜也。尊資為大。”中華傳統文化把義與仁并用,作為傳統道德的核心內容,提出了“仁義道德”、“仁至義盡”、“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思想。“義”是合宜、應當、應該之意,是作為人應該遵循的最高道義。利他,不以損害和出賣他人尤其是朋友來換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義”,還有情誼、恩誼之意,包括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牽掛、互相關照、互相提攜。親情和友情,發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義”的成分。有“義”,使友誼友情友善純久。有“義”在,朋友不會出賣朋友,丈夫也不會拋棄妻子兒女。“義”,是中華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現。
“禮”:明禮、禮貌、禮讓、禮節、禮儀、禮制。“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會交往之道。禮與仁互為表里,仁心愛人是禮的內在精神,恭敬辭讓是仁的外在表現。好禮、有禮,注重禮儀是中國這個“禮義之邦”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美德。中華傳統文化認為,“禮”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標志。“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記》)“禮”也是治國安邦的根本。中國倫理文化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禮儀文化”。“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作為倫理制度和倫理秩序,謂“禮制”;作為待人接物的形式,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謂“禮貌”;用于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謂“禮讓”。明禮、禮貌、禮讓、禮節、禮制,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智”:知者、明智、智慧、機智。“智”通“知”。中國古代思想家賦予“智”以豐富的道德內涵。“智”在知道遵道。學而致知,不知不覺,智而不*。“仁、義、禮、信”是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而要將這一切聯系起來就需要“智”貫穿其中,否則即使有“仁、義、禮、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達無礙。新時期需要把中華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學智慧聚成一體,開啟新的智慧。
“信”:誠信、信任。《說文》講:“人言為信”。“信”是立身之道、興業之道、治世之道。誠信求和。誠信是約定俗成的社會交往規則。孔子把“信”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規范”(恭、寬、信、敏、惠)之一,強調要“言而有信”,“信則人任焉。”“以誠待人”、“以信取人”、“一諾千金”、“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推崇并發揚光大。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十一篇
《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每個人都體驗過父母的慈子與教誨,而這些正是生活中所通過不同方式體現出來的。而傅雷夫婦對傅聰的愛便體現在家信之上。
所有的家信一直都圍繞愛、笑、人生和藝術來寫。
愛,體現在當傅聰經受痛苦時,父親會說:“心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塵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入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xxx
孝,在于雖然傅聰在國外,卻愿將他所有的事情分享給父母,并把關于自己鋼琴進展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與父母分享自己比賽時的緊張,受到波蘭人民、音樂家們喜愛時的激動和歡喜。雖然回信會常常慢些,但他內心卻一直敬、愛、孝著自己的父母。
人生和藝術在于傅雷話語之中。“一個又一個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莫過于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真正的藝術家必須是有創造性的藝術家,真正的演奏家也必須是有創造性的演奏家……
為了指導兒子把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傅雷不知寫了多少封信,用了多少紙、墨。
問我為什么喜歡《傅雷家書》?原因無非這是這本家書不讓我讀到了父愛、母愛。傅雷在教育傅聰的同時也一并教育了我,讓我明白了如何處事,感悟了許多人生中蘊藏的哲理,令我受益匪淺。
書信式讀后感作文600字 第十二篇
東野圭吾的作品中,《信》可謂頗為與眾不同的存在,其與東叔諸多的代表作不同之處在于它并非局限在推理小說的流派之中,讀罷令人深思的往往是其作品傳達和想要揭示的社會問題,同時無時不流露在文字之間的深情更使人為之動容。此外這部作品中所傳達的犯罪家屬的心理傷害亦深深觸動我的思緒,以至于當我掩卷之時,比之以往讀罷東叔作品的驚嘆,令我思緒良多的是那些犯罪者家屬們正承受著怎樣的心理傷害。
罪犯的犯罪行為傷害的不僅只有被害人而已,而與之至親的親屬其遭受的傷害雖然無形卻仍舊痛徹骨髓。難以相見的凄涼,對被害人的懺悔以及無形之中被社會乃至自我附加的犯罪家屬標簽,都沉痛的叩問著自己滴血的靈魂。可以想象,這些罪犯家屬每日是在怎樣的掙扎中睡去,又是在怎樣的疑惑中醒來。我不清楚他們是不是時時會幻想著自己的至親犯罪的場景,在每個寂靜的夜里如電影一般一幀幀的回放;又是在怎樣刺眼的.陽光下恍惚中發現,自己仍舊是那個被社會和眾人厭棄的罪犯家屬,從而新的一日又成了無盡的黑白。
可以體會這種懺悔和內疚以及被標簽后的卑微,只因我曾有一同村人亦在數年前因搶劫出租車而入獄。我依稀記得聽聞這個消息時自己的感受,惋惜和感嘆以及腦海里勾勒的他父母的面容。此后幾次回到故土那座村落,有一次與其母親擦肩而過,我刻意避開了她的目光,我害怕這種注目會令其加劇心里的掙扎,可我看得出在她面頰之上,蒼老和疲憊顯然代替了原來應有的模樣。可以想象這數年間其經歷的心理折磨,坊間鄉民提及其父母,亦難掩憐憫之情,可言語間不經意中被冠以的罪犯家屬標簽,卻終也擺脫不去了。
就如《信》中罪犯的弟弟武島一樣,背負罪犯弟弟的標簽,承受他人的非議和詰問,處處碰壁。那么我們在懲罰犯罪,保護受害人的同時是否亦應關注一下罪犯身邊的人們,他們之中許多對于罪犯的犯罪本無任何過錯。不過是與罪犯流淌了一樣的血脈,為此他們便要承受他人的側目,社會的冷落,甚至自我的拋棄。倘若對這一群體多一點關懷,少一份非議,還他們一個寧靜的生活環境,使他們與常人一樣有著未貼標簽的身份。也許背負在他們心上的壓力會減輕許多,也許他們會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向受害人懺悔,同時思考至親犯罪的誘因。
那么問題是如何實現對犯罪家屬的免打擾,最大限度的減少其遭受的潛在傷害呢?恐怕此問題并非一日可得出答案,傳統文化嫉惡如仇和愛屋及烏的影響,想要突破這種束縛就宛如滴水穿石一般。然而同樣作為社會群體中的一員,同樣享受法制社會威嚴的約束,只因與罪犯切實的發生了關聯便要承受多于常人數倍的壓力,對其未免過于殘忍。
對于犯罪家屬的保護,我能思及的也僅限于信息的保護及心理的救助,同時將罪犯家屬所承受的痛苦傳遞予罪犯,通過此種反面激勵亦能使罪犯更為深入的體會到其犯罪的危害和給人帶去的傷害。
- 上一篇:今天我和爸爸下象棋的作文(精選54篇)
- 下一篇:小學生數學作文(精選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