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拔艾葉作文(精選9篇)
拔艾葉作文 第一篇
每年春天,媽媽都會去采一種野草——艾草。
今天陽光明媚,媽媽帶我們去采艾草。我們來到大壩,大壩上的小草從地里探出頭來,一片生機勃勃。一開始我不認識艾草,媽媽告訴我說:“艾草有一種特殊的香氣。”媽媽采了一棵給我聞了聞,艾草的香氣沁人心脾,我很快也找到了一棵艾草。我仔細一看,它的葉子正面是綠色的,反面是灰白色的,仔細看還有許多絨毛,散發出一種特殊的香味。不一會兒,我們就采了一大筐。
回到家,媽媽將艾草洗凈處理好,剁碎和面粉和在一起揉成綠色面團,包上臘肉咸菜餡、豆沙餡、白糖餡,還有牛肉咸菜餡,做成餃子的形狀,然后放鍋里蒸。蒸好的艾草粑墨綠墨綠的,像一塊翡翠,一陣清香撲鼻而來,讓我垂涎三尺。我問媽媽為什么每年都做艾草粑?媽媽說:“在我們的家鄉'艾'和'愛'同音,'艾粑'有一家人相親相愛的意思”。原來,媽媽在想念她家鄉的親人。
這就是媽媽的“艾”情故事,有趣吧?
拔艾葉作文 第二篇
今天早上,我媽媽要煮艾水。因為馬上要過年了,要給小妹妹洗個澡,媽媽用艾水給小妹妹洗,所以我想了解一下艾,我問媽媽:“艾是什么?”……“艾草是一種植物”。媽媽回答說。
我查了一下艾的資料:艾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亞洲及歐洲地區。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莖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莖直立,圓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軟毛,莖從中部以上有分枝,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
小朋友,你們知道艾草的功效和作用嗎?
艾草泡腳有去虛火和寒火,除腳氣,腳癬還有止血等作用和功效。
媽媽告訴我艾草還可以壓面條。
我沒想到小小的艾草有這么大的功效和作用,真是令我驚訝。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小植物,它們雖然不起眼,但是它們有許多的作用和功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發現,多多去想,才能有收獲。
拔艾葉作文 第三篇
端午節到了,奶奶的門前掛了一串艾葉,濃郁的艾香彌漫開來,
房前屋后都可以聞到香味。關于端午掛艾葉,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據說,唐朝末年,戰火紛飛,民不聊生。有一個叫黃巢的農民,他想推翻朝廷。一次,他準備去攻城。前一天他去查看地形,突然看見熙熙攘攘的逃難的人群中有一位婦女格外引人注目,她懷里抱著五六歲的孩子,手上牽著個兩、三歲左右的小男孩。
黃巢過去問道:“為什么你要把大的抱在懷里,小的卻牽著呢?”婦女說:“因為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小的是我的孩子,大孩子更重要,如果小的能和我們一起逃亡,就好了。如果不能,就只能聽天由命了。”黃巢說:“你在家門口掛上艾葉,保你們一家老小平安無事。”
回去以后,好心的婦女讓全城人民都知道了這件事。第二天,黃
巢就來攻城。他看見每家每戶都掛上了艾葉,結果他信守諾言,決定放棄攻城。這樣,全城的老百姓便安然無恙。
其實,艾葉的用處可多了,它可以驅蚊避邪,還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呢!
拔艾葉作文 第四篇
那一天,我們來到了學校的果園,已然是收獲的季節,金秋送爽、碩果累累,但最吸引我的并不是這滿園的果實,而是果樹下那一簇深綠,這到底是什么呢?近前一看,原來是好多株艾草呀!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并不稀有,在全國各地都能找到它的蹤影。公路旁、荒地里、小河邊、山坡上、草叢里,如果你仔細尋找,似乎都可以發現它的蛛絲馬跡。艾草的根深扎進土壤里,莖筆直地立著,表面呈黃褐色帶有棱條,葉子表面呈深綠背面長有細小的絨毛。艾草不喜歡一個人獨自生長,總是一大團、一大簇聚集在一起。輕輕地掐下一片艾葉,慢慢地放在鼻子邊,一股艾草特有的芳香傳入大腦的記憶深處,讓人牢牢地記住這獨特的味道。艾草最美的地方當屬艾葉了。瞧!有的葉子狀如菊花,有的葉子狀如手掌還有的狀如雪花,一團團、一簇簇美不勝收、惹人喜愛。
艾草得到了人們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它那特有的濃烈的氣味,還因為它有著許多功效。它可以做成香包帶在身上防止蚊蟲叮咬,它也可以用來泡澡。聽媽媽說在我還是小寶寶的時候,外婆就曾經用艾草煮水給我泡澡,說是長大后可以預防皮膚類疾病,你說這是真的還是假的呢?艾草還與我們中國習俗有著密切的關系。每到清明節人們用艾草制作清明果;到了端午節,人們將艾草掛于門前,用于“辟邪xxx、祈求平安。
艾草真是一個厲害的大寶貝,艾草也是大自然送給人們的一大筆財富。
拔艾葉作文 第五篇
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但是每個人面對失敗的方法不同。有的人選擇了堅持,而有的人選擇了放棄,而我就是那種選擇堅持的人!我這可不是吹牛說大話,不信你就接著看下去吧!
那是我們在清明節前采摘艾草的事兒。那天,老師讓我們一群同學去采摘艾草去了,老師只給我們簡單地描述了一下艾草的形狀,并沒有給我們看艾草的樣子。但是事總是要辦的,我們立刻出發了,還帶上了一個黑袋子。
校園里,到處是草,這種草也有,那種草也有,讓我們怎么找到那一點點艾草?但是一定要完成任務啊!沒一會兒我們就分頭行動。我們連大白菜都不放過,但是看來又看去,怎么也不一樣。有的同學不耐煩了,自己走掉了,不采了。而我認為這次失敗是一種經驗:說明這些草不是艾草,可以排除不用采摘了。在我們多次排除后,總算是找到了艾草。原來這艾草藏在體育館后頭!我們一來到體育館后面,全是類似電鋸的草,也就是說這是艾草的“天堂”!我們確定這就是艾草,大把大把地采摘了起來,不一會兒,黑袋子里馬上就填滿了艾草。我們抬回去向老師報告,并讓老師確認。老師說:“正是!”“哈!”我們的勞苦沒白費!小艾草,這回兒我認識你了!下次誰要采艾草,就來叫我幫你哦!
通過這次采摘艾草,我明白了這么一個理兒:只有多次失敗,多次地吸取經驗,排除那些不要的東西,才能找到你所需要的東西,得到成功!
拔艾葉作文 第六篇
我有一位植物朋友,它每年都會到我家來做客,它還會給我們帶來美食和健康。
它是誰呢?每年的清明節前后它都會光臨我們很多人的家庭,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有它的蹤影。你們猜到了嗎?猜對了!它就是艾草。每年的清明節前后就會在田野里、馬路邊、墻角下出現它的蹤跡,走近湊過鼻子就能聞到一陣特殊的清香味道。艾草的形態比較特殊,一條直桿往上直直地生長著,碧綠碧綠的葉片分散地長在直桿上,一片葉子分成五個小片,每個小片當中又有著五個齒。
艾草全身都是寶貝,可以入藥、止咳、平喘、消炎、止血小時候,我身上長了濕疹,爸爸媽媽就是根據醫生的建議給我泡艾草浴,很快濕疹就不癢了。古時候還用艾草熏衣服除蟲,現在我們還保留著清明節家門口放艾草的風俗,因為艾草有消毒、殺蟲的作用。當然我的好朋友艾草也會給我們帶來各種美味,比如:艾草葉煮雞蛋、艾草汁做青團、艾草雞蛋餅等等,太多了,一吃就停不下來。
艾草,是我真正的好朋友!
拔艾葉作文 第七篇
周六上午陽光明媚,春風宜人,我和媽媽隨著橙子旅行俱樂部到贛縣下塘農莊摘艾草。農莊真美呀!春暖花開,香氣四溢,鳥轉鶯啼,楊柳依依,到處春意盎然。我們像小鳥一樣在田間快樂地追逐打鬧。
開始摘艾草了,我們每人拎著一個袋子去地理摘艾草。艾草很矮,大約高十五厘米,常長在水溝邊和菜地里,聽媽媽說艾草可以通經活絡,祛除陰寒。真不敢相信又青又苦的艾草竟能做出又香又甜的艾米果。
媽媽說土壤濕潤的地方艾草多些、嫩些,艾草不用連根拔起,只要用手指折艾草的上部分就行。人們三五成群的,大人們邊聊邊摘,小孩子邊玩邊摘。我和媽媽比賽摘艾草,我兩手同事摘,掐得手指酸痛,蹲得兩腿發麻。我抬頭看看媽媽,媽媽摘的艾草大約是我的三倍,我趕緊把他的艾草到倒進我的袋子里,說:“媽媽,我幫你提吧。”媽媽還沒反映過來我已勝利地拎著艾草跑開了。“我們來比比看誰摘得多!”我興奮地來到人群中大喊。“哇,你最多,真能干!”,“哥哥是我們的榜樣!”……我驕傲得手舞足蹈,滿足極了。可是一想到艾草是從媽媽那里搶來的,我不由得臉紅了。我低著頭回到媽媽身邊,把艾草還給媽媽,“媽媽,這草太重了,還是您提著吧。”我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媽媽微笑著說“一起摘吧。”我蹲在媽媽身邊一心一意地摘艾草。
該回家了,人們摘滿了一袋袋艾草,隨著大巴緩緩的發動,大家依依不舍的跟美麗的農莊告別,一路上留下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采樵作①05-29
拔艾葉作文 第八篇
早就吃過艾粿,也聽說過艾草,但就是沒有見過。今天趁著春回大地陽光明媚這個好時機,我和家人一起到田野里去尋找艾草。
我蹦蹦跳跳地來到田野邊,一眼望去,田野里都是稻子枯萎的舊茬。我蹲下身子,開始尋找艾草。
哪里有艾草的身影?不會是和我捉迷藏吧。我細心地尋找艾草。我嘴里一直叨念著艾草、艾草……突然,我聽到姑姑說:“看,這就是艾草。”我興奮地跑過去,忙說:“我來,我來!”伸手就把艾草連根拔出來。姑姑說:“不對,不對。采的時候不要連根一起拔來,要采的是嫩葉。”姑姑還采了幾棵示范給我們看。我照著姑姑說的去做,果然沒再把根采來了,采的很嫩,很漂亮。
艾粿好吃,但要采很多這么小小的艾草才能做出來,真的太不容易了。大人真得很辛苦。
今天,我收獲不小,不但采了一大袋艾草,培養了我的耐心,還能幫大人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小事,真是意義非凡!
拔艾葉作文 第九篇
別人的家鄉端午節都是吃粽子的,唯有我們家鄉一枝獨秀。
我的家鄉一到端午,村里放滿了艾葉,從村頭到村尾,艾葉的清香一線貫通地彌漫了整條村子。艾葉不單只是我們端午節的裝飾物,我們的端午吃食也跟艾葉有關。
可能你們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種吃食,但正因為這樣,才能顯出這種吃食的特別之處。沒錯,這種吃食就是標題上寫著的“艾草糕”。
艾草糕也不是人人都會做,大都是一些中年或老年的婦女,而她們的孩子也會在旁邊觀看,學習這門手藝。
首先要把艾葉搗爛,把渣和汁液分開收集,再把糯米搗爛,和艾葉渣和在一起攪拌,然后捏成方塊狀,再放在竹席上曬干,這是個要非常有耐心的過程。一共要曬上一天,這期間要每隔兩個小時都要把糕翻面。不要以為這樣就結束了,曬干的艾草糕十分黏手,要把糕清洗過濾一遍。用清水洗會洗去它原有的味道。這時候,當時壓縮的汁液就派上了用場。用艾葉汁過濾一遍后,再晾干,艾草糕就軟嫩而不黏手,清香而不甜膩。
一到端午節,家家都擺出了事先做好的艾草糕,喝著艾草糖水,咬上一口艾草糕,感覺全身的經絡都疏通了,真乃人間之一大美味啊!幸好祖上流傳下來的手藝沒有被歷史長河和戰爭的烽火淹沒,不然世間上就少一道珍饈了。
我們家鄉的“一枝獨秀”有沒有令你味覺頓開,直流口水呢?想嘗嘗嗎?嘿嘿,你們家鄉肯定沒有,想吃就來我的家鄉吧,保證你能大飽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