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美麗攀枝花小導游作文500字(精選6篇)
美麗攀枝花小導游作文500字 第一篇
歡迎來到四季都景色宜人的黃山。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黃山的美是世上絕無僅有的,預祝各位旅游愉快。
我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梁。
現在我們已到達黃山風景區南邊重鎮湯口。
下面講講游覽黃山的溫馨提示:景區內除規定地點外,禁止吸煙;黃山景區非常干凈,希望上山游人注意衛生、不要亂扔垃圾;黃山氣候變化無常,山高風大,不宜打傘,應備雨衣;黃山山高路陡,上山前買根手杖,有備無患;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大景不放過,小景不留連,拍照時特別注意安全,切忌貪景“退后一步”;夏日紫外線較強可帶好防曬用品。
現在向諸位介紹一下黃山風景區的“四絕”里的奇松。
黃山松奇在何處
首先奇在它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你見了不能不稱奇。
它們長在峰頂,長在懸崖峭壁,長在崇山峻嶺間,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樹干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
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越穴縫,破石而出。
忽懸、忽橫、忽臥、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千百年來,它們就是這樣從巖石里迸裂開來,根兒深深扎進巖石縫里,不怕烈日炎炎,不唯寒風刺骨,不懼風吹雨打,鐵骨錚錚。
大家在其它地方很少能見到吧
其次,黃山松姿態堅韌傲然,美麗奇特。
它的松針粗短,蒼翠濃密,千姿百態。
樹冠扁平,顯出一種樸實、穩健、雄渾的氣勢。
這里的每棵松樹都獨具美麗、優雅的風格。
現在再向大家介紹黃山一絕——“怪石”。
怪石的形狀千奇百怪,令人贊嘆不已。
他們似人似獸,令人眼花繚亂。
這些怪石屹立峰頂,或與泉相偕,或與松結伴。
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天然山石畫卷。
這些石頭形態各異,因而起的名字也各不相同。
現在我們來看看“獅子搶球”。
在“天都峰”上,有兩只獅子,它們都露出兇狠的目光,張開血盆大嘴,里面的一顆顆尖牙利齒,像一把把尖刀,如果獵物到它的嘴里,一定跑不掉。
它們用后腳支撐著身體,前腳抬得高高的。
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這兩只獅子的前腳中間,放著一個球,好像是上帝賜給他們的禮物。
你們看,大自然這個雕刻家的技藝是多么高超,多么神奇,多么美妙。
它把這些石頭刻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面對如此魅力的景觀,希望黃山能成為大家游覽拍照欣賞散心的圣地
美麗攀枝花小導游作文500字 第二篇
“三線建設”是指從1964年開始,因國家戰略需要,中央決定在“三線”地區展開規模巨大的建設,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次重大經濟戰略調整。
在歷時17年的大三線建設中,數百萬建設者齊心協力、艱苦奮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成我國的戰略后方基地。
在三線建設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和價值追求。
“祖國江山無限好,襄陽一行豪情增”,“革命友誼深過海,五湖四海奔攏來。
為了革命同目標,人親難比階級愛。
”正是當時“三線建設”豪情萬丈的真實寫照。
意義深遠的三線建設,是一首氣吞山河、感天動地的偉大歷史史詩,是一曲改天換地、慷慨激揚的宏偉樂章,對中國西部,乃至全中國都產生了極其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美麗攀枝花小導游作文500字 第三篇
這是一篇關于頤和園的作文。
五一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頤和園。
我們一到門口,就看見售票處排了很多人。
爸爸說:“真是透著過節啊
”我應和著說:“對呀,放假了,爸爸媽媽都帶孩子出來玩了。
咱們每人排一隊,這樣可以早點進公園。
”我們花了十分鐘才買到票。
我們進了公園,直奔昆明湖。
我們在湖邊租了一條船。
船的樣子好像一條蛟龍。
我迫不及待地登上了船。
船開動了,微風拂面。
我眺望遠方,看到湖邊綠樹成蔭,初秋的風還沒有把綠葉吹黃。
柳枝依然低垂,楊葉依然綠茵茵。
再看那邊的萬壽山,滿山古柏蒼松,掩映著雄偉的宮殿、秀麗的樓閣。
我低頭看昆明湖水碧綠,微微泛起漣漪,岸邊的綠樹的倒影在湖中微微晃動。
這時,我不禁想起蘇軾的詩名“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引用詩句,好
)正在我遐想之際,船靠岸了。
我們順著湖邊,登上了十七孔橋。
橋的兩邊有白石欄桿,共有128根望柱。
每根望柱上都雕刻著精美的姿態各異的石獅,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鬧,有的你追我趕,有的凝神觀景,個個惟妙惟肖。
(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具體說明了姿態多。
)據說這橋上共有五百四十多個石獅。
在橋頭各有兩只大水獸,很象麒麟,威武得很。
“知道嗎
兒子。
”爸爸說:“十七孔橋是仿照著名的蘆溝橋建造的。
”“盧溝橋
我下次要去那看看
”我興致勃勃地說。
沿著湖岸我們一路游覽了長廊、石坊,翻過了佛香閣,來到了后湖,當我已經有些疲憊的時候,眼前出現了一條商業街。
這條街和平日我逛得街不同,是一條水街。
爸爸像講解員一樣跟我說明:“這是蘇州街,始建于乾隆年間,毀于英法聯軍戰火。
1888年,慈禧重修頤和園時,由于銀兩不足,未能重建。
現在的蘇州街是亞運會前夕由政府出資重建的。
重建時,秉承了‘復古如古’的原則。
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蘇州街,反映的是中國十八世紀時的商業風貌。
” (借爸爸之口介紹了有關蘇州街的知識,豐實文章內容。
)聽爸爸這么一說,我的興致來了,每個店鋪我都要進去。
可是,當我得知蘇州街共有大小店鋪64間時,決定放棄自己的這個打算。
暮色已濃,我們結束了頤和園的游覽。
一路上,我連蹦帶跳地和爸爸媽媽說著今天所見所聞所感。
美麗攀枝花小導游作文500字 第四篇
攀枝花地處金沙江和雅礱江的交匯處,四周幾乎都是大山和高原,所以景點以山水為主,溫泉也不錯,給你推薦幾個,有的比較費時間,自己選擇吧:1) 大黑山從攀枝花市中心炳草崗過江盤山而上58公里,途經瓜子坪,蘭尖礦山和務本鄉。
到埡口處,舉目環視,四周樹木參天, 這就是大黑山森林公園。
2) 二灘風景區這個大家都曉得,二灘可以坐快艇 3) 格薩拉生態旅游區(推薦)格薩拉生態旅游區位于攀枝花市鹽邊縣西北角,是黃金旅游線路-攀枝花至瀘沽湖的必經之地,景區景觀由原始森林,高山風光、天坑地漏和彝家風情等組成。
被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
” 4) 紅格風景區位于攀枝花市區東南部,距市區38公里,總面積174平方公里。
景區內風光秀麗,加之居住著白、彝、傣、普米、回等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給整個景區格外增色。
景區分為3個小區:紅格溫泉療養區,距市中心38公里。
紅格溫泉水溫達攝氏58度,水質優良,對皮膚病有療效;日流量達270噸,可供近1000人浴用。
溫泉周圍群山環抱,綠樹成蔭,周圍芭蕉樹成林,每當紫金花盛開,構成了一派南亞熱帶的風光。
翠泉別墅療養中心,能同時供100人療養。
熱帶植物場游覽區,距中心35公里,場內有熱帶水果芒果、荔枝、油茶、菠蘿、柑桔等,瓜果成豐,林木蒼郁,景色古樸自然。
少數民族民俗風情游覽區,距市區50公里。
5)青龍洞個神奇的地下溶洞——青龍洞,象一座奇異非凡的地下宮殿,隱沒在鹽邊縣江西鄉蒼蒲村的青龍山下。
在青龍洞附近,便有幾股終年常流不斷的地下水。
其中有一股桶口粗細的泉水,被引人環山水渠.人們謂之“龍泉圣水”。
在洞內,至今還隱約可見巖溶形成的“龍”體,有頭有尾,有影有甲,那就是青龍。
據當地老鄉說,這個洞可通云南省華坪縣永興鄉。
有一年,當地有七個大膽的人自告奮勇去探洞,在洞中整整走了七天七夜也沒有走出洞口。
6)蘇鐵保護區在攀枝花市西區所屬的的巴關河西岸的豐家梁子一帶,海拔2000米左右,分布著一片十分珍貴的天然蘇鐵林。
7)白坡山??米易普威的白坡山自然保護區,海撥1200-3400米,土壤氣候、植被呈垂直分布。
原始森林以云南松為主,藤蔓紐結纏繞,古木森森,杜鵑爭春,還有珍禽奇獸出沒。
8)望月樓?從成昆鐵路經米易掛榜鄉,憑窗西望,萬綠從中,一座紅色亭閣亭亭玉立,它便是攀枝花市的省級文件保護單位望月樓。
9)箐河風景區鹽邊山雄水秀。
箐河瀑布是山水的佳處之一。
10)蘭家火山在攀枝花蘭家火山、尖山,有一座國內最大的現代化的天然釩鈦磁鐵礦采礦場。
它場面宏大,氣勢磅礴,每日成于上萬噸礦石從這里運走,因此名聞遐邇。
成了人們爭相一睹的勝景。
要俯瞰宏偉的采礦壯景及攀枝花礦山全貌,最佳視點便是登上海拔1620米的蘭家火山山頂.在一個叫“埡口”的地方駐足而觀。
11)海塔風景區海塔風景區位于龍洞河源頭,米易縣城36公里,是個海拔1900米、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山間盆地。
海塔之名由“海”與“塔”組成。
海塔人工湖水域面積60萬平方米,匯水面積9平方公里,四周青山環繞,形如彎月,得名月兒海。
海塔地勢形如船體,相傳前人為拴住這條船,不使 它隨水飄去 ,便在山上修了一座六角白塔作栓船之樁。
海與塔交相輝映,“海塔”因此得名。
美麗攀枝花小導游作文500字 第五篇
xxx時期,北京大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的西學內遷到昆明,1938年曾在蒙自設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文學院和法商學院的師生曾在此辦學,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等一大批著名學者來到蒙自,在如翡翠一樣的蒙自南湖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回憶。
走入蒙自,仍能通過一批舊址和古老建筑追尋當年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歷史記憶,包括蒙自海關、哥臚士洋行、周家宅院、碧色寨火車站等。
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紀念館于2011年在原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哥臚士洋行建成,紀念館展示內容分為聯大歷史記、蒙自分校記、聯大人才記、聯大精神記4個部分共8個展廳,較為全面詳細地介紹了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的辦學歷程。
“西南聯大”創辦于戰火紛飛的年代,培育出了眾多的棟梁之才。
“西南聯大”的成功舉辦,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成為教育史上的一座豐碑,對當代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雖因為特定的歷史原因,“西南聯大蒙自分校”只存續了短短的幾個月,但是它的精神和思想,卻載入“西南聯大”和中國歷史的輝煌史冊。
重建“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紀念館的意義,主要在于通過一些有價值的文物和事件追述那段歲月,讓人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為充實文物史料,真實生動再現“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辦學歷史,蒙自市積極與云南師大、省博物館等單位溝通聯系,并面向社會征集“西南聯大蒙自分校”歷史文物。
目前,除蒙自原有展品103件外,州、市新征集到文物56件,云南師大征集到文物34件,復制文物100余件,全部文物已移交展覽館內,《烽火學涯長歌行———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記憶》已經展出,布展面積1100平方米,由4個部分8個展廳組成。
南湖邊上的“哥臚士洋行”是“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之一。
修葺一新的“西南聯大蒙自分校”,一幅幅嶄新的容貌展現在世人眼前,讓人仿佛又走進當年的戰爭場面,更深刻地見證了那段珍貴的歷史。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舊址的石碑,石碑背后有著名的聯大校訓:“剛毅堅卓”4個大字。
庭院里栽種了各種綠化樹木和花草,環境顯得幽靜。
同時,在庭院周圍,設計方還設計建造了3座雕塑,其中一座名為《吶喊》,幾個學生模樣的青年在大聲喊著口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為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和吶喊。
另一座雕塑被命名為《遷移》,幾個學生和老師提著包袱遷移的情景,當時師生們被迫遷移的境況形象生動地展示在眼前。
第三座名為《從軍》,很多熱血青年為挽救國家于危難中,前去參軍報效祖國。
蒙自文物管理所所長包震德說,“哥臚士洋行”片區規劃布局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完成主體文物維修,完成布展,完成主體內環境整治工作,目前已經完成;第二期,完成外圍環境整治工作,包括拆遷、環境綠化、新建建筑、修繕建筑、道路廣場、停車場、給排水、照明、雕塑、配套設施等都在逐步完善中。
聯大分校其他5個點規劃含“海關舊址”、“法國領事府”等地也在規劃進行中,同時也將“周家宅院”(聯大女士住宅舊址)、“王家舊宅”(聯大教師住宅和教室用地)納入保護修繕范圍。
“哥臚士洋行”保護修繕委托通海秀山園林古建筑公司進行,景觀設計改造委托昆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進行設計。
據悉,“哥臚士洋行”片區規劃用地總面積平方米,“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修復工作順利完成,截至2011年用于“西南聯大蒙自分校”修繕及其他費用累計撥款達189萬元。
“西南聯大蒙自分校”其他舊址的修繕和保護,同時進行相應的藝術包裝,充分的再現“西南聯大蒙自分校”那段珍貴的歷史。
修復后的“西南聯大蒙自分校”原貌又重現在蒙自南湖畔,它不僅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的風景區,更是南湖畔一道亮麗奪目的風景線。
美麗攀枝花小導游作文500字 第六篇
山風景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
方山,因像一個巨大的印章又被稱為天印山。
它是傳說中南京第一個被人工改造過的山,秦始皇鑿山通淮泄王氣,晉宋時人就認為是在這兒。
傳說往往是歷史的影子,方山至少在東吳——六朝的第一個朝代,就被納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宏大工程之中。
南京被定為一國之都,作為中樞,它需要一個能夠順暢聯結王朝各個部分的交通體系。
南人以舟為車,水路交通自然是首選。
南京向北,有天塹長江,同時也是黃金水道,再向北有邗溝和巢湖兩條水路,一東一西溝通江淮;南京向南,則是水路交通的薄弱環節,金陵地勢高于三吳的太湖流域,沒有河流通航。
通過占天斗地的人工改造,將南京與太湖水系的河道串連成線,成為彌補天然缺陷的唯一選擇。
吳人把工程起名為“破崗瀆”,這個是真正的鑿山斷壟。
方山是破崗瀆的終點,山南筑有方山埭。
埭就是橫截河道的土壩。
破崗瀆中間高,兩頭低,要通過沿途上下十四埭,太湖船才能層層抬升至句容,再下航方山,經秦淮河入城,最后走運瀆入吳宮。
過埭時,用牛牽繩引船,要繳牛埭稅,有點像現在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在方山設有津主一人負責管理。
所以古人相送,關系近、感情好的也就送到方山,由于方山距 城有四十里,大多還要住一晚才依依惜別。
迎來送往,客貨中轉,方山便熱鬧起來。
晉元帝時,南京老百姓因為大官張廷尉私建大門侵占民宅,到處打官司無人敢 理,后來聽說另一個高大的官賀司空出城,便跑到方山攔住他告狀,張廷尉嚇壞了,趕緊拆掉大門,還親自去方山請罪。
晉成帝逝世,名士阮裕自會稽晉京,千里赴 喪,不見京中名流,事畢了就打道回府,眾人齊追至方山,不及而返。
這兩件事都記在《世說新語》里,所以方山津是東南方向出入京城的必經之地,與著名的石頭 津南北相對。
王彪之、謝靈運也都有方山送別詩為證:與諸兄弟方山別詩 晉·王彪之脂車總馳輪,泛舟理飛棹。
絲染墨悲歡,路歧楊感悼。
鄰里相送至方山 宋·謝靈運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甌越。
解纜及流潮,懷舊不能發。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
積疴謝生慮,寡欲罕所闕。
資此永幽棲,豈伊年歲別。
各勉日新志,音塵慰寂蔑。
謝靈運此去就任永嘉太守,其永嘉山水詩是中國詩風的一大轉折。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兩句已見山水寄情之端。
過往的人多了,方山之奇便為人所注意,六朝人又愛山水泉林之幽隱。
元嘉末,尚書令何尚之退休后即僦居方山,還寫了《退居賦》以明其志。
何尚之是“贊揚佛 教”的著名居士。
此后,孝武帝時,又有高僧釋法瑗廬于方山,注《勝鬘》及《微密持經》。
這是方山與佛教搭上關系的最早明證。
方山這么好,于是皇帝也來湊熱鬧,齊武帝就夢想著要在這兒起離宮,大詩人王融、沈約都有《侍游方山應詔》詩,估計和此事有關: 王融巡躅望登年,悵飲臨秋縣。
日羽鏡霜潯,云旗落風甸。
四瀛良在目,八寓婉如見。
小臣竊自嘉,預奉栢梁讌。
- 上一篇:我幫同學找書的作文(精選36篇)
- 下一篇:和朋友玩誰是臥底作文(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