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李白筆作文(精選12篇)
李白筆作文 第一篇
他是名詩人,豪放直爽。他也是一名劍客。心圖報國,卻唯才不遇,只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惆悵。他樂觀開朗,無需長憂傷。他也曾因狂傲。恨不得上天撈月下海捉魚的豪放,"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天馬行空想象浪漫。被翰林院開除(古時候也有,翰林指文學很高的人)
可他并沒有沮喪,依舊有"一曲高歌一樽灑,一人獨鉤一江秋"的閑情,他遠離故土,會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他有錢的日子幫助了所謂的"朋友",卻不曾想過他們是虛情假意,發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的自我安慰。
他有志向,卻未曾能為國盡忠,當他被唐玄宗看中,只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篷萊人"的喜悅自豪,被流放后,換作旁人,只會覺得"天長地盡會有時,此恨綿綿無絕期"。而他只有"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不舍,他喜歡喝酒,也許是因"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吧,
他孤獨寂寞,不然不會有"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他才華橫溢,不然不會有后人代代吟誦背他的千古絕唱,他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不然不會有爛漫主義使者的稱號,也不會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等佳句,
他有十足的親切,不然不會豪爽,給只有一面之緣的汪倫寫詩,也不因跌進水里沒生氣。
豪放的他曾言《行路難》。但他卻一直是走下去了。他勉勵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堅信自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怒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張揚的自己有揚的個性。鑄造了文化的豐碑,從而體現了自身價值,受到千秋萬代人的敬仰!
李白筆作文 第二篇
他,是唐代詩壇的經典傳奇;他,是月之使者,下凡人間;他,用酒香和月色雕琢文字,醞釀出一篇篇不朽的詩作;他,詩仙,李白也。
從前,在千百年前的唐朝,李白在一個孤寂的庭院如水的月光下,用文字抒發對家人的思念。今天,我在另一個庭院的如水月光下拜讀他的詩作,穿越千百年的時空隧道,用心去聆聽那詩的背后,李白的聲音。
他的詩是一首首浪漫豪放的歌,用文字的音符唱出自己的心聲。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儻不群的形象在首首詩篇中被一一勾勒出清晰的輪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我想,我聽見了李白快樂的聲音。
他的詩是一首首思念友人的歌。李白在皎潔的明月下獨自飲酒,他想起了遠去的王昌齡,他抬頭望月,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他在河邊看友人的船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處的夕陽邊,暗自感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他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別,長江的濤聲淹沒了他的淚,他望著朋友孤獨的小舟,情難自已:“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他把自己的血淚磨成墨汁,用文字記錄對友人的愁思。
他的詩是一首首藐視權貴,揭露現實的英雄之歌。李白用詩人的敏感揭露社會陰暗,用清白布衣之身顯示與權貴的對立。我看見他用青蓮一般的品格和英雄般的膽量,寫下“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的佳句。袖間一襲清風把功名抖落,讓美酒作伴,用樸素平凡的生活表現他在權貴面前毫不臣服,為維護自我尊嚴勇于反抗的意識。他的詩成了一面旗幟,在唐代紛亂的社會和腐敗的政治現象上空飛揚,生動。我聽見李白發出了最響亮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的聲音,讓世人為之震撼和覺醒……
半壺美酒,一滴皓月,李白把命運的輪廓隱在歲月的云霧。用廬山瀑布的水洗凈樸素的目光,讀醉黃昏,再信手拈幾個意境,放進平平仄仄的酒杯里,飲醉所有的詩歌詞賦。合上手中的李白詩集,我想,我讀懂了李白的聲音。
李白筆作文 第三篇
我看見他提著一壺溫酒,穿著一襲素白長褂,邊上花紋被磨得淡了,搖晃地在長安市上尋酒家眠。面色酡紅,酒氣的嘴里喃喃著一句又一句“驚風雨,泣鬼神”的.詩作。他大笑,他睥睨,路人們只是如流水不斷地擦肩離去。站在世界中心,卻又像遠離了世界中心,他不怨,這是仙人才擁有的寂寞。壺里剩著最后那么一口,仰頭喝盡,萬里長風吹散了發。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作為一個浪漫主義的詩人,李白是偉大的,也是無法輕易仿效的。那種噴勃而出,一瀉千里的情感造就了“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嘯傲凌滄洲”的淋漓暢快。這種不壓抑、不收斂的表達,正是后人極力推崇,李白詩歌最鮮明的特色。
幼年時捧著唐詩三百首搖頭晃腦得誦著:“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長大后感慨著“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在學習古人之風范文采時,李白從未缺席。他看似瀟灑浪漫,看似狂放無拘,卻是因為平常文字已負荷不了他對生活,對萬物的過多感受,所以他借助夸張、非現實的神話和種種奇麗的幻想,留下了“飛流直下三千丈,疑是銀河九落天”的雄壯氣勢。
有人嘆其才華不為唐玄宗所重,有人為其長流夜郎而不平不滿,也有人訝異其老境的困頓、蒼涼。我卻總想;“李白或許真是天上被謫的神仙,在經歷了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的寵遇;在嘗盡了朝臣排擠,醉臥高臺的失意后,終用他不為沙土掩沒的才華,在千百年的歷史洪流里畫上了燦爛的一筆。”
纏綿悱惻如膠,高逸空靈如云,氣勢雄渾如山,雍容和緩如溪,無論五言七言、樂府歌行,李白都用著真情真意創作著、分享著。“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望著那直率自然,不假雕飾的背影,望著那濃縮了整個盛唐,整個宇宙的背影,我只能目送,目送那斜行的腳步踏入另一酒樓中。
李白筆作文 第四篇
晨風溫柔。突然,一個人踩到了風。在薄霧中,他看到他的眼睛閃閃發光,他的氣質優雅非凡。他看起來像是世界上被放逐的仙女。他是李白。
李白的一生離不開神仙。流亡的神仙、詩意的神仙和酒仙都給“神仙”注入了神秘的氣息。天空將被降級到一個更高的位置,人們將不得不忍受他們的意志,首先鍛煉他們的肌肉和骨骼。他出生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他是一個神童,“五歲時背誦劉佳,十歲時觀察數百所學校”。然而,他的生活充滿了挫折和困難。20歲時,他周游世界,希望結交朋友,實現他的政治抱負。然而,他旅行了十年。他直到42歲才開始行動,最終得到了玄宗的賞識。十年后,他被流放到西野。62歲時,他再次踏上了風,只留下了一個無法解開的謎。
李白,字太白,數青蓮居士,李白的人就像那藍色的蓮花。盡管全身都是黑暗和污穢,但它們仍然像蓮花一樣清澈。“清蓮華雨”的含義是活潑與華麗分離后的冷漠與灑脫。李白用清涼子好做一個始終如一的自我保護者,不受名利和權力的束縛,只喝一瓢淡泊的自飲。盡管貴妃捧著硯臺,力士脫著靴,但呵,我怎么能對那些做官的和做官的,永遠不會受苦的人鄭重其事地鞠個躬,露出一張真誠的臉,他仰天大笑出去,留下清蓮的余香揮之不去。
李白喜歡酒,所以他被稱為酒仙。他對葡萄酒的熱愛已經到了沒有酒就無法生存,沒有酒就無法生存的地步。然而,他的詩通常是在飲酒后寫的,還有李白的詩“哦,讓一個有精神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冒險,永遠不要把他的金杯空對著月亮!”在這個時候非常活躍。“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請求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讓我們三個”孤獨的含義油然而生;“但既然水還在流,盡管我們用劍把它切開,舉起你的酒杯來減輕你的悲傷和憂慮吧”無盡的憂郁在李白身邊響起。除了酒,月亮也是李白的最愛。一個人不能登上月球,但月球會與他同行。秋天的風穿過河流,河流在上個月落下。
李白的詩灑脫、典雅、無與倫比。因此,杜甫稱贊他“寫詩驚風雨,作詩變鬼”
“既然上天賜予了人才,就讓它被錄用吧!”李白笑著隨風而去。
李白筆作文 第五篇
千百成峰,萬壑藏云,在一處毫不起眼的民宅里,一個眉清目秀、書生模樣的青年男子正拎起酒壺,自斟自飲,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一朝芳草碧連天
手邊是皇帝詔他進宮的圣旨,他卻不緊不慢,輕聲吟誦:“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臉上保持著當初被李邕斥責時自信的笑容。
待飲完杯中最后一滴酒,便起身上馬,回頭看一眼滿山遍野的春色,感嘆著這一朝芳草碧連天。他相信,此去長安,他必能夠有所作為,報效國家!
一身詩意千尋瀑
放下金杯,扔掉手中的筷子,看著眼前的金樽清酒,玉盤珍饈,他竟覺得難以下咽。拔劍揮舞,回頭再看,他茫然了,身為翰林待詔,他的職責本應是向皇帝進忠言,卻日日被詔入宮陪其尋歡作樂,做詩助興,這不是他要的生活!既然如此,那便去吧,離開這個歌舞升平之地。
遍訪名山大川,自然之美讓他忘卻了塵世的煩惱。
面對氣勢磅礴的黃河,他不禁吟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行走在山路坎坷的蜀道,微微嘆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抬頭仰望千尋瀑布感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獨自坐在山頂上看落日余暉,似是自言自語,“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他不再醉心于功名利祿,徹底擺脫了人世的紛擾。真正懂他的,唯有一輪月、一樽酒罷了……
一曲高歌一樽酒
終于,他停泊在一陣風里,與詩、酒為伴,同明月交輝。他已經不再是人了,或者說,他的思想已脫離了這副驅殼,飛到九天之上,笑著邀請月亮與他對飲。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美酒在側,月、影相陪,自然是不醉不歸。
也許,他實在是太孤單了,看到水中的月亮,他竟想將其撈起,傾訴自己的心聲。也許,他該離開了,回到屬于他的世界,那是一個充滿詩、酒的世界,一個富有人情味兒的世界。毫不猶豫地,他跳了下去,用這么詩意的方法結束了自己孤寂的一生。我想,他終于解脫了吧。
敢問這世間,還有誰能如他般瀟灑,還有誰能如他般恣意豪情。我想,大概是沒有了吧,就算有,估計也是不及他的。遙望遠方,凝視虛空,千言萬語只化作一句:厲害了,我的太白兄!
李白筆作文 第六篇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千年前疏朗狂傲的笑聲震動一片時空的漣漪,伴隨著那個驚天動地的名字——李白。
蒼穹之上,太白金星。
曾記得么?我們孩提時最先接觸的一首詩就是出自李白之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初讀時,我還是年少稚子,如何能懂這十字所蘊含的深切無奈與愁思?只不過覺得語言淺近,比其他詩作易懂罷了。
如今,翻開一卷卷書,千年的時光在指尖飛速流淌而過。輕輕吟誦每一個字,只為尋找你,歷史長河中的一顆明星。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遙想當年,金殿上你把酒臨風,衣袂飄飄,豪情萬丈,讓力士脫靴,貴妃研墨。何人有你這般大膽?何人有你這般狂妄?又有何人,有你這般才華橫溢,名垂千古?
然而你也正是因此為佞臣所害,因為一句被曲解的詩受盡讒言,從此仕途潦倒,換其他人,從此筆下僅剩了貶官的愁思之苦。然而你,何曾如那些平庸俗人,寫盡哀情怒懟?又何曾因官作文場名利紛爭而終日攘攘郁郁?你的號為青蓮居士,脫于凡塵,心凈土無穢。是啊,你是青蓮——清凈的,素潔的蓮花啊!你不該存在于這熙熙攘攘的紅塵中,塵世皆俗,會污穢了你這朵素色之蓮,可你依然存在著——活出了自己應有的豪邁狂放。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你始終是這樣不羈的人啊!“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好一個謫仙!“天子,是誰?”你質問,你大笑,你醉了。什么王侯貴胄,天子老兒,都湮沒在你的一樽酒里,幻化出一個自由自在的李白——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千古一醉,快哉李白!
你如此快樂而不羈。“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漂泊四方,你的歸宿又在何處?“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和酒是你唯一的伴侶。在此凄涼之地,你誤把廣寒的明月認作故鄉,舉手、擁抱。也許那清涼幽靜的月宮,才是你憶的歸宿……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何曾照古人。
李白筆作文 第七篇
唐朝的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去街上閑逛。
一天,李白有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河邊。和暖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鮮花綠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呆在家里那多沒意思啊!”
李白走著走著,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老奶奶正在專心致志地磨著一根鐵棒。李白好奇地走過去問:“老奶奶,您在干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繡花針。”老奶奶抬起頭,對李白慈祥地笑了笑,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棒這么粗,什么時候才能磨成針呢?”
老奶奶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那鐵棒為什么不能磨成針呢?”
“可是,您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奶奶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他再也沒有逃過學,學習也很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史的詩仙。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才能成功。
李白筆作文 第八篇
他四處流浪,四海為家。
他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優美自然,是自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代表人物,他就是大詩人——李白。
在他苦命之際,他獨自游覽了敬亭山并揮筆灑墨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獨坐敬亭山》。這首詩的深言之意是詩人生命歷程中曠世的孤獨感,而正是因為他懷才不遇和知己不在才有生長出的孤獨感。
秋季蒼茫,李白獨自駕著一葉扁舟來到渺無人煙的敬亭山。在山上,四處消靜,凄冷。而這時,鳥叫聲便顯得格外熱鬧,可是,當李白到來時,鳥群卻像商量好一般一齊地向天邊飛走了。而原本在空中自由飄蕩的云也好似因為李白的到來而嫌惡地向天際飄去。此時,李白身邊空無一人,李白有些絕望地望著身邊,孤獨與寂寞深深地淹沒了他。而這時,唯一還在李白身邊停留的也許就只剩下敬亭山了,那座同樣孤獨與寂寞的山。
李白無奈地苦笑,看著眼前的敬亭山,仿若覺得幽靜秀麗的敬亭山也在滿眼深情地望著自己。李白心中一陣溫暖,來自于這座不言不語的大山。
我讀了這首詩,心中所感受到的竟不是李白所描繪出的那副悠然景象,而是滿滿的無奈之情。李白的懷才不遇,即使自己學富五車,滿腔宏愿卻也找不到能在茫茫人海中尋出自己的貴人,就好似一匹品質優良的千里馬,卻始終等不到能真正賞識自己的伯樂,從而郁郁寡歡,無疾而終。
因為他的處境,導致原先那些經常在一起吟詩作賦的朋友都離他遠去了,不再圍繞在他的身邊一起傾訴心腸,一起談古論今。李白的身影孤單凄涼,他靜靜倚著敬亭山,心中的千言萬語如流水般慢慢地從心底淌出。
我同情他,也敬佩他。我覺得他一生遺憾種種,也覺得他一生光輝熠熠。我折服于他仿若天人的才華,也折服他即為天人。
李白筆作文 第九篇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提到唐朝,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李白,提筆便能成詩的詩仙,怎么能不讓人感到佩服?
李白的文采相當高,僅存世的詩文便達千余篇,在他寫的詩中,總能看到他的豪情與苦悶,李白詩歌中總洋溢一種狂放不羈,樂觀的精神風貌,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耿直,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灑脫,激勵了多少受挫的文人。但是,李白并沒有詩中那樣對功名毫不上心,并且,他的求官路十分坎坷。
他是商人家庭,所以不能科舉考試,那只有薦舉和制舉兩條路了,他不停拜訪高官,可他屢遭碰壁,“十謁朱門九不開”。后來,因玉真公主推薦,李白當上翰林待詔,本以為能有機會報效國門,可玄宗公讓他作詩填詞,慢慢的李隆基對他失去了興趣,加上宦官嫉恨,所以被賜金放還,可他并沒有心灰意冷,56歲高齡還想著求官,可見他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提到李白的詩,怎能不談他手中緊握的一壺酒呢?那壺酒永遠滿滿當當。真可謂是“狂了詩仙”。酒是李白詩歌的靈感,杜甫也說過“李白斗酒詩百篇”。他能“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的與友人暢飲;有時也“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一人獨飲,真是無酒不歡,連自已都稱自己為“酒中仙”。的確,他因酒成詩,也因詩成仙。
在我們印象中,李白永遠是那個白袍書生,雙手背在后面,仰天長嘆或是開懷暢飲,提筆成詩,可世人都忽略了行囊里那把鋒利的寶劍。相傳李白劍術相當高明,僅次于當時“劍圣”裴旻。李白靠什么浪蕩江湖,就仗劍游天涯。若唐初有第四絕,便是李白之劍。
現在,你喜不喜歡這位英俊帥氣,才華橫溢,仙氣十足的大詩人了呢?
李白筆作文 第十篇
我乘坐著多啦A夢的時空穿梭器到了許久前的唐朝。還望著周邊的景色,雖然不是那么清靜,但我總能感覺到那愜意的氣息。在那里到處散發著片片樹葉的香氣,天空總是顯著那樣的晴朗,白云總是顯得那樣清亮,鳥兒正在自由自在的翱翔。幾乎什么都不用顧及,真是無憂無慮,逍遙自在。
我走著走著,只見那屋子上裊裊的炊煙在徐徐升騰,我走近了那座小屋,輕輕地敲了敲門,突然有一位風度翩翩的人推開了門,我疑惑地對他說:“你是誰呀?”“我姓李,名白。字太白,請問這位是?”“對,自我介紹下,我叫王妮,今年十三歲了,見到你很高興!”“我是從21世紀來的。那里有先進的設備,發達的科技,搞笑的游戲,風馳電掣的汽車,無所不能的電腦,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好東西呢?!”李白一頭霧水地說:“我們這里是唐代,所以我不知道你在說什么,我們這里也很快樂,有搖搖晃晃的馬車,有欣賞不完的風景,有……”我們聊呀聊,慢慢地夜幕悄悄地降臨。
俗語說話“月明星稀”,今天晚上也是如此,李白看著那又大又圓的月亮,不禁深情的吟誦道: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我聽了這首《靜夜思》,再望望那一輪明月,脫口而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李白聽了,欣喜道:“好詩!好詩!果然是江山自有才人出啊”。我暗笑道:“哼!這又不是我寫的!”
又是一天的清晨,我告別了那位大詩人李白,消失在了那片茂密的森林中。體驗了那“床前明月光”的來歷以及過程,明白了《靜夜思》的真正意思,見識了“傳說”中的詩仙,欣賞了唐代熱熱鬧鬧的場面,我已心滿意足!
李白筆作文 第十一篇
一壺酒,一把劍,一輪彎月,一路狂舞,一路豪飲。飲出一位唐代詩壇的謫仙,舞出一顆大唐的劍膽。
醉臥長安,天子難尋,不是粉飾,不為褒銘,滄海一笑,散發弄扁舟,從此踏遍祖國山水,縱情天地之間。
你,李白,本有天生之才,卻無奈仕途坎坷;本有豪情壯志,卻怎敵官場黑暗。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鄉不見下渝州。”還記得你初次離開家鄉時對未來的無限向往。是啊,你本想擔任朝廷宰相,一管天下事。可是,事實總是如此殘酷。政治理想之路總是多磨多難。你本想在這條政治之路上一展宏圖,可是,官場難入。才華橫溢的你因幾件小事而倍受打擊,最后,你只能抽身而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是你對朝廷權貴,功名利祿的藐視。直到最后,你發出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聲音。
李白,你愛酒。“醉酒斗十篇”,醉酒后更是文思如泉涌,妙語連珠,絕句由筆端而生。因為給我們留下了九百多篇絕代佳作,讀你的詩,讓我們受益匪淺,了解你的生活經歷,加深了我對你的無限景仰。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流露出幾分無奈與少年的孤獨,更多的卻是你的樂觀積極;“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是你的豪情壯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你的昂揚自信。
李白,生活給了你以希望,卻又屢屢讓你失望。但你不屈不撓,沒有被生活的浪花摧折桅桿,用你獨有的豪氣和自信披荊斬棘,開辟了一條只屬于自己的輝煌道路。
李白,你五歲誦六甲,十年觀百家,誰能長劍挑盡人間知冷暖,紙扇墨客回眸間,隨口的詩文傳了千年,到了洛陽賞牡丹,冥冥青夭映你逍遙飲花前,笑對冷月。
走近李白,領略你的浪漫主義風格。愿與你一同挾一尺青鋒,踏數朵流云,裹一身豪氣,與書劍飄零。
李白筆作文 第十二篇
今天我們學了李白的《靜夜思》,回家我又翻開《和好孩子交朋友》這本書,我就找到了李白小時候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學習很不用功,他看見別人出去玩,就也想出去。父親看他學習不好還要出去玩,就不讓他出去玩,讓他在家里學習。李白在父親的督促下,就去讀書了。但是李白讀了一會兒書,就覺得枯燥無味。他趁父親不在,就偷偷地溜出去了。他跑到小溪邊,看見魚兒很活潑地在水里游來游去,他想:“它們多么自由啊!我每天讀那么多的書,一點自由都沒有。”這時候,他看見一位老奶奶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杵,李白很奇怪,就上前去問老奶奶:“老奶奶,您為什么要磨這么粗的鐵杵呢?”老奶奶就說:“我這是在磨繡花針呢!”李白說:“老奶奶!你可真會哄小孩!”老奶奶說:“你可別看這個鐵杵粗,只要我每天都磨,肯定會被我磨成繡花針的!”聽了老奶奶的話,李白想:“是啊,只要我努力讀書,以后肯定會成為一代文章大師的!”從此以后,李白發奮讀書,最后李白成了一個大詩人,人們都叫他“詩仙”。李白的詩流傳到現在,有900多首呢!
李白的故事告訴我們的是: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 上一篇:二年級魚兒小兔池塘作文(精選13篇)
- 下一篇:借景抒情寫荷花作文(精選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