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精選10篇)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篇一)
人們在強調一件事情是真的時候,總會說:“我親眼見的,還能假嗎?”但眼睛也會犯錯的,世界著名的“繆勒—萊爾錯覺”,等長的兩條線段,但我們看上去就會產生一種兩條線段是不等的錯覺。在我們生活當中,有許多事都不一定是眼見為實的,因為我們的主觀感受、主觀視角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從而產生錯覺。
晚修、自習期間不得走動、交談、傳紙條,甚至連上個廁所也要報備,第二天老師還要找你“問話”。看上去讓人覺得不合常理又不通人情的規定使每個人都不禁抱怨這非人化的管制。但是,如果我們用心去細想這規定背后的得益者是誰,它的來源是什么,我們卻會發現這規定限死的同時也是收益的人。就好比那些表面威風凜凜的部隊,在人們看來部隊的紀律是那么的不合邏輯,但正是這些紀律使部隊成為受人尊敬、崇拜的部隊。再說中國的“虎爸”“虎媽”式教育:大冷天的讓不足五歲的孩子赤身到雪地里跑步;用一切辦法逼孩子練習鋼琴等樂器……在這些人們看上去惡毒、沒愛心的“虎家長”的背后,卻是一顆異常疼愛孩子,希望孩子成才的炙熱的心。表象,很真實,但也很容易給人錯覺。我們應用心、用腦、用的方式去看待,而不是只靠眼睛。
我們身處于一個錯覺的世界,僅用眼睛是不足以辨真假的。
路邊段手殘組的乞丐,看著他們那殘缺的身軀,破損到猙獰的肌膚,總是讓人忍不住去施舍些錢給他們。但當夜幕降臨,他們卻像擁有神力般變回完好的正常人。真真假假,在這喧浮的社會,人們已經不能再但用視覺去判別了。
“知人口面不知心”,即使是與你日也相對的人,你也不可能真正地認識他。那些看上去沉默寡言的人,其實并不是冷酷,可能只是過于羞澀或是不善言辭罷了;而那些表面上開朗無比、豪爽的人卻不一定是那么坦蕩蕩的。我們應用心去結識、去了解身邊的人。
世間萬物都有表象,我們卻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看不穿看不透它們,有時還會被表象迷惑而產生錯覺。因此,我們應學會用心去觀察、去分析它們來擺脫錯覺,去透過現象看本質。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篇二)
今天上作文課時,舒老師笑著對我們說:“請大家猜一猜今天的作文課我們寫什么題目呢?”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同學說是寫物,有的同學說是寫景,還有的同學說是寫事……舒老師神秘地笑了笑,說:“都不是!”舒老師操起粉筆,在黑板上寫出五個大字,我們一字一頓地念了起來:“徒手切香蕉。”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有的同學說:“用手怎么切香蕉呢?手上又沒有刀片。”有的同學用手比劃著,舒老師拿出三根香蕉放在講臺上,說:“看好了!”后排的同學生怕看不仔細,都站了起來。
只見舒老師拉開雙腿,扎起馬步,深吸一口氣,我們看見舒老師這個認真的樣子,哈哈大笑了起來,舒老師原來文縐縐的,怎么今天突然像位氣功大師呢?只見舒老師雙掌朝下氣運丹田,慢慢將力量集中在右手上,這時,全班同學都睜大眼睛,屏息凝視,胡可昊同學尖叫了起來,舒老師將手揮向香蕉,鏗鏘有力地大喊一聲“斷”,可是舒老師就的手突然停在了離香蕉大約一厘米的地方,有的同學笑著說:“您這哪是在切香蕉,明明就是在裝模作樣吧!”我心里納悶兒:香蕉到底斷沒斷呢?
舒老師請汪品逸同學去看看香蕉到底斷沒有,他隨意掰下一根香蕉,舉過頭頂,我看到香蕉的表皮完好無損,心想:香蕉的表皮完好無損,里面肯定沒斷!汪品逸同學從頂端慢慢地將香蕉剝開,全班同學尖叫了起來,胡可昊同學都站到講臺前了,令我驚訝的是,汪品逸同學才剝開一小半,香蕉的果肉中就出現了一道小口子,就像是用刀切的一樣,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香蕉表皮完好無損,果肉卻斷了呢?難道是碰巧選中了這一根嗎?還是舒老師真的有神功?
舒老師又請胡可昊同學上來選香蕉,再驗證一次,胡可昊拿著香蕉左看看右看看,恨不得把眼睛鉆進香蕉里找到一點兒破綻,坐在第一排的張澤棟同學問胡可昊:“看看那一個黑色的東西是不是洞呀?”胡可昊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說:“不是的。”大約過了兩三分鐘,胡可昊同學還沒找出破綻,只好隨意挑選一根,將它剝開,可是還是沒有見到斷的小口子,有的同學幸災樂禍地說:“沒有斷、沒有斷!”可是剝到一大半時,卻看到了一個黑色的小口子,同學們驚訝地叫了起來,舒老師得意地笑笑說:“下面就讓我來為你們揭開謎底吧!”
原來,是舒老師提前將一根繡花針輕輕地扎進去,左轉轉,右轉轉,香蕉果肉就斷了,然后將繡花針輕輕地拿出來,再將香蕉皮摸一摸,表皮看起來就完好無損了,大家這才恍然大悟。
之后,我們便結束了這一個小小的魔術表演,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去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才能發現其中的奧秘!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篇三)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王安石告訴我們:不可;無數事實證明,當然不可。
但某人卻因聽見一只愛唱的雞的旁邊撿到一顆蛋,而認為所有的蛋都是這只愛唱的雞所生,并從此特別偏愛它,喂以精致的飼料,從而冷落了那只也下蛋的“靜”雞。這不就是“臆斷其有”的表現嗎?
別把眼“見”全當“實”。
別把眼見當全實,這所謂的“眼見”的東西,并不完全代表著事物的真相。須知這事物的真相往往被隱藏在一團迷霧后面,需要你的判斷,需要你根據事實的前因后果來仔細核對才能得出。只有用自己的“眼見的客觀”加上“主觀思維的判斷”得出的才是真相,才是“實”。
別把“眼見”全當“實”。
善良的人們,你們可曾因為自己一句武斷的話,一個隨便的猜想而造成一堆誤會,失去一些摯友,甚至將自己從成功的山頂墜入萬丈深淵?我想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只因為太普遍了,大家都不去注意了,惟有等到出問題時才醒悟過來而已。
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別認為一個武斷沒什么大不了的,不會造成太大的錯誤。一句下意識的話或想法,如果碰巧正確,那么恭喜你,今天運氣不錯;但若你的猜想不幸是謬想,我想你給自己筑起的必定是一堵堵的高墻,既隔斷了別人走向你的道路,又阻礙了你往別人走去的前路。這一堵堵高墻若沒因發現問題而拆除,你大概認為自己聰明絕頂并從此更加相信自己的直覺,更喜歡憑表面現象做事。長此以往你會赫然發現眼前的路到處都是一堵堵墻,你只能兜遠路過去,甚至有些還是死角。面對前路的繁華,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滋味不言而喻。這將是何等的可悲,因一時懶惰或因一時意氣自掘墳墓;這又將是何等的滑稽,自己推開自己最想親近的人,自己叫別人不要相信你。
三思吧,人們,不要再像某人一樣要等到“一天偶然的經過”才發現“靜“雞的功勞,才發現事情的真相了。那時的如夢初醒早已失去了事情應有的意義。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萬萬不可!無疑是自掘墳墓。
因此,別人的片面只言,自己的匆匆一瞥不能全當實。眼“見”不能全當“實”。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篇四)
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可是魔術并不如此,我們睜大眼看的魔術現象卻都是假的。今天,郭老師請來了民間魔術師李先生,要為我們上一堂有趣的魔術揭秘課。李師傅年齡在66歲左右,古銅色的臉上布滿了皺紋,那雙機靈的小眼睛掃視著同學們。
魔術開始了,他第一個表演的是隔筒聽骰子。老師讓我們班的劉哲權去配合李師傅,李師傅讓他選好骰子中的一個數,放到盒子里。只見劉哲權轉過身,和我們幾個圍成一團,大家遮住了李師傅的視線,他左手拿著筒子,右手捏住骰子的“六”,神秘地放入筒中,小心翼翼地蓋好蓋子才轉過身來。李師傅接過筒子,讓大家檢查完真偽后,又把這個小筒子裝到了另一個大的筒子里面了,然后眼睛微閉,嘴里念念有詞,對著筒子猛吹了一口法氣,然后大聲說:“數字是六。”大家打開一看,還真是六!同學們不禁大叫:“哇!太神奇了!”
后來他又表演了開心果穿杯子,只聽李師傅大叫:“一、二、三!”只聽“當”一聲,再看玻璃杯上面的開心果已穿過杯底進入到杯子。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后來他又表演了陰魂不散等精彩的魔術讓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
看著大家一臉的疑惑,李師傅說:“魔術都是假的。這句話你一定要記在耳邊。魔術只是鍛煉人們的眼力極限的,眼見的不一定為實。”
李師傅一一揭秘了所表演的魔術,原來隔筒聽骰子的筒蓋是魔術道具,具有透明性,李師傅讓你檢查時,他已看見了點數。開心果穿杯子原來是有一顆開心果試先吸在杯子里,然后杯子一晃,李師傅把在上面的那一顆開心果迅速拿走了,杯子里的開心果就掉下來。讓你的視覺誤以為穿過了杯子。
多么有趣的一堂魔術表演、揭秘課,它告訴我:眼見也可能為虛呀!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篇五)
從我開始讀書起,我就一直相信“眼見為實”,但最終還是被現實推翻了。
四歲的春天,一位新的語文老師來到幼兒園。她的書包就像一個寶箱,每天都能從中“換”出各種各樣的書。
一個舒適的下午,微風在窗簾外面自由地飄蕩。面對著窗戶,我坐在一張木椅上,手里拿著從老師那里借來的綠色童話。陽光透過窗戶照射在白雪公主的黑發之間。我翻過這一頁,看到這位好心的老太太瞬間變成了兇殘的王后。很奇怪,她抱著一本書跑到老師面前,卻不明白:
“老師,奶奶剛把蘋果賣給白雪公主。她怎么會突然變成毒藥皇后,想要傷害她呢?”
老師愣住了,但驚訝的表情轉瞬即逝。過了一會兒,他告訴我:“有時候,你看到的未必是事實。女王把自己偽裝成一個老太太,因為她想讓白雪公主吃有毒的蘋果。她這么做是因為嫉妒!你知道嗎?”
我點點頭,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轉身走開了。那時候,我年輕的時候不懂這句話的意思,所以我沒有注意它,直到兩年后,它又在我耳邊響起。
兩年后,我成為一年級的小學生。一個星期五放學后,我和媽媽在街上的一家餐館吃晚飯。透明的落地窗,一位白發蒼蒼的殘疾人在路邊乞討。暮色映照出他皺巴巴的臉頰,銀發在風中搖曳。
“真可憐!”我嘆了口氣,轉頭從盤子里舀了一勺米飯,卻聽到窗外一聲很好的吼叫:“你在干什么!”
餐館里的人幾乎轉過身來,同時盯著街上的老人和年輕人。
“只要幾元錢。你需要偷嗎?是的!”一個年輕女孩急忙從老人身邊退了出來,雙手捂住錢包。她的眼睛充滿了厭惡,仿佛她在看蒼蠅而不是人。
“我,我,我沒有……”老人似乎想解釋什么,但被女孩撞倒了。穿飛行服的女孩很快就消失了。
晚上在家里,我對媽媽說:“媽媽,那個女孩今天太兇了。即使老人偷了她的錢,她也不該這么兇。”
我媽媽認真地對我說,“是他偷的。是他偷東西引起的。不要只看事物的表面。有時,你所看到的未必是事實,“我很慚愧,但我牢牢記住了這句話。
星期一早上,我在樓下的包店買早餐。等的時候,我看到前面的男人緊張地四處張望,把手伸進一個女人的手提包里。我正要提醒,卻看到一個乞丐殘疾人沖著女子大喊:“你好!你沒看見我在這兒嗎?照顧殘疾人不懂啊!”
我突然明白了那句話——有時候你看到的未必是事實。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篇六)
人們常說“記憶仿佛是一扇大門,每當你打開這扇大門時,你就會想起許多事情,有的事會令你捧腹大笑,而有的事卻又令你慚愧自責”。每當我想那件事時,一種莫名的笑感隨之而來。
還記得在我6歲的時候,跟著爸爸媽媽參加旅游團的一次旅行,我們這個團人數多,在后面往前看,人頭攢動,黑壓壓的一片。導游走在最前面,而后面就是浩浩蕩蕩的大部隊。我們走在大部隊的后半段。我在爸爸媽媽前面肆無忌憚地走著,突然我看見在我前面有一位平頭短發,穿著帶有藍條紋的白色襯衫,還戴著手表的男士,我第一反應——是爸爸。于是我跑上前去,一走到他背后就抓住他的手,然而轉過來的卻是一張陌生的面孔。我愣住了,猶如晴天霹靂一般,我在心里吶喊:天啊!這不是我爸!糗大了……。我剛回過神,便聽到了真爸真媽的呼喚,周圍許多眼睛都轉向我這兒,仿佛在嘲笑我,我漲紅著臉,不知所措,第一反應就是溜回父母的身邊。自從那次,每當我想拉爸爸媽媽手的時候,都會先看看他(她)的臉。
這件事到現在都令我記憶猶新,每當想起,都會覺得當時的自已怎么這有趣,競分不清哪個是自已的爸爸,但我又安慰自已,誰叫他的背影太像了呢?每當這時,我都會笑出聲來。有時跟爸爸說起,他都會笑著對我說:“你好蠢啊!”。我也深深地記住了幾個字:“眼見不為實”。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篇七)
有人說:眼見為實。我看未必。有時眼睛會成為屏障,蒙蔽事情的真相,從而使人錯認真理。
從前一個村莊旁邊的湖上出現過這么一幕。湖上是傾盆大雨,而旁邊的地上卻一點雨也沒有,這下可大事不妙了。村民們以為是神給他們的懲罰,這些村民嚇壞了,連日在岸邊燒香磕頭。直到有一個專家來到了這地方。經過幾天觀察發現,這是由于地理位置而形成的。而與神無關,因此在看到某種奇怪的現象時,我們不能完全用眼睛思考,而應該學會用心去分析現象的本質。
還有一則新聞說:一些流浪漢在過節前一天去某個城市找個地方住下。到了過節的這一天,大街上人潮洶涌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假扮成身有殘疾的殘疾,人在大街小巷中騙取金錢和同情心。每每這時,總有一些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誰能想到,一到晚上這些人就成為常人,穿著西裝革履出入高級場所活動。
一開始,我并不相信這樣的報道,我認為誰愿意好好的正常人不做,要做殘疾人和乞丐呢?直到重陽節的前一天,我親眼見到了一個正常人,他完全無視我驚訝的目光,在我面前裝扮成一個著裝邋遢的殘疾人。這讓我無比厭惡,又無比痛心,這些人不勞作而是用詐騙的手段來混吃混喝。如果不是我親眼所見,我還要給他們錢。
正是有了這些人的存在,消耗了人們的同情心和善良,讓人們生出了警惕之心,即使看到真正困難的人也不敢伸出援助之手了,生怕自己上當受騙。他們就是社會的大蛀蟲。不消除這些蛀蟲,社會就會被他們攪得烏煙瘴氣。
有些電視電影明星,在電視上我們常常看到的是他們以美好的或者正能量的形象出現,而那些真是的丑聞和報道又告訴我們不能只用眼睛去看待他們包裝出來的美好,從而盲目地崇拜。你瞧,張國立的兒子又吸毒了,你瞧,非誠勿擾的寧財神也吸毒了,你瞧,一向以對妻子忠誠的文章出軌了,你瞧,歌唱家李雙江的兒子犯罪了……這種種事例告訴我們看待一個人也不能光憑眼睛去判斷,應該用心去看。
社會上還有那些沒事找事———碰瓷的人。春節聯歡晚會上還以此為題材編了一個小品,人們在演員生動的表演中哄堂大笑,又在這表演中沉思。天下的人看見了某件事,往往是從表面上做出判斷。我認為,我們要科學地分析人和事的真相,真正明白“眼見未必為實”的含義。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篇八)
今天在吳老師的課堂上,我又懂得了一個道理:眼見不一定為實。
在作文課時,吳老師把書包放在桌子上,迅速打開包,從包里取出幾個紙杯,放在了旁邊。接著,又取出幾個信封,放在桌子的右上角。老師把所有道具擺好后,把玻璃杯的水逐次倒進了一個紙杯里,發出嘩啦嘩啦的聲音。當水倒滿時,老師拿起了其中的一個信封,把口子打開,輕輕掂了掂,撐開了信封,往紙杯里似乎倒了些什么東西,讓我感到很好奇,想要一探究竟。同學們也都激動地站了起來,睜大眼睛想要明白老師到底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老師用手遮住了杯口,更加的神秘莫測。老師每倒一次水,都會將杯子晃一晃,好像是讓什么東西混合在水里。
等待幾分鐘后,吳老師首先端起了第一個紙杯,然后低下頭來仔細地看了看,好像在沉思著什么,表情看起來十分猶豫,可還是一口咽了下去。老師眉頭緊皺,眼睛都快瞇成了一條縫,臉上的皺紋也浮現了出來。他用五個指頭頂在額頭上,看樣子像受過什么刺激十分痛苦。難道老師喝的是苦瓜汁?正在我思索時,老師又端起了第二個紙杯,眼睛深陷在一起,看起來是經過第一次的嘗試,對第二杯水有防備,慢慢地喝了下去。老師眉頭又舒展開,表情看來非常的陶醉,讓人回味無窮。我猜老師喝的肯定是可口的奶茶。到底是不是我喜歡的口味呢?我開始浮想聯翩。老師又端起了最后一杯水喝了下去,可能擔心水是甜的,面無表情,沒有第一杯那樣痛苦,沒有第二杯那樣陶醉。我猜測這杯肯定是普通的白開水。
老師喝完后讓我們上來親自體驗一番。我欣喜若狂,把手舉的很高很高,心里還默念著:一定要選我呀!結果不出所料,果然選到了我。到了桌子面前,我開始有些擔心。我要嘗試一下才知道它的味道。我慢慢端起第一杯水喝了一口,驚奇地發現竟然是白開水。這讓我十分吃驚。我開始預感第二杯水很可能也是白開水。我喝了一口,懷疑地看了老師一眼,這時真相便漸漸浮現在我的眼前:第二杯果然是白開水。我心想:老師不光是一位老師,還是一名深藏不露的演戲高手啊!
互動結束后,老師告訴我們,有的人說人生就像杯白開水,是苦是甜,只有嘗試了才知道。
我覺得人活著要勇于嘗試,才能知道人生的白開水是什么味道。不能以看到的為實,有時候眼見也可能是虛假的,所以要親自檢驗才能明白其中的含義。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篇九)
杜湖對岸有一座光禿禿的山丘,山丘上有且只長著一棵又高又直的樹。不管刮風下雨,還是春夏秋冬,它總是枝繁葉茂。甚至湖面已經驚濤駭浪,湖對岸的它依然兀自矗立,連動都不曾動一下。好奇怪的樹,它是真的嗎?
放寒假第一件事——到對岸尋找真相。我和爸爸順著斜坡往上爬。我氣喘吁吁,好幾次都想放棄。可想到真相離自己那么近,還是咬咬后槽牙堅持下來。左轉,右轉,爬上石頭,翻過荊棘……終于,我們來到了山丘頂端。抬頭看,那棵樹就在前方了,棕紅色的樹皮清晰可見,枝干上滿是密密麻麻的葉子。難道是真樹?我湊近看了看。咦,樹的底部有十幾枚鋼釘把它牢牢固定,那棕紅色的樹皮其實是鐵皮,只是綜合交錯做出了樹皮的紋理,就連茂密的枝葉也是塑料的。不仔細看,還真的要被蒙混過去了。再往上看,樹干中間還有一個洞,這個樹洞里可沒有松鼠,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電線。如果仔細觀察,樹冠上還有一個攝像頭,正靜靜地看著我們。爸爸告訴我,這叫做仿生樹通訊塔,這樣做是為了和自然環境產生視覺上的協調,提供較強的觀賞性。
后來,媽媽把這次探索之行發到朋友圈,有好幾個叔叔阿姨留言表示,看了三十多年,才知道這是假樹。我抿嘴偷樂,沒有探尋真相的心,也許他們要被騙一輩子呢!
眼見不一定為實議論作文800字(篇十)
我曾到一位老伯的菜園里看過,見有一處壟臺壟得極高的地,我知道那里種的很可能就是大蔥了,但是卻怎么也看不到那大蔥的特殊標志——蔥白,所以也不怎么確定。我便去問那正在忙著除草的老伯:“我說老伯,這大蔥怎么沒有蔥白呢?”他轉身看了看我,說道:“你們年輕人啊還真是那只吃過豬肉,卻沒見過豬跑的享福人啊!”我尷尬的笑了笑,他繼續說道,“隨你們吧,孩子,你往那土里刨刨!”而后,我便輕輕的把土刨開,一眼看到的,便就是那蔥白了。
其實啊,看蔥如此,看人又如何不是一樣的呢?我們應該要了解的是每個人都會有為他人所不知的一面,最真實的一面。
人常言: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人們也常說“百善孝為先”,孝子總是受人喜愛,即便是貧出的孝子。但那貧出的孝子又有幾人真正了解他們呢?他們過早的去分擔起家中的重擔,過早的去感受到錢在當今社會上的“萬利性”,在他們最不應該“成熟”的時候“成熟”了,而這樣的早熟,也就注定了他們的早衰,因為很少有人能在年少無知時大悟,去合理的調控自己的情感。而他們心中早已充滿了對錢的崇拜,骨子里也早已刻滿了自卑。而這,才是他們的實,那不為人所知的啊!可是,人們世俗的觀念卻硬是使他們不敢吐露這心思,讓他繼續做別人眼中的好孩子,其他孩子的好版樣,可是卻從不會有什么人去開導他們,因為人們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看到現象的只是那“壟臺上的蔥”而已。
既此,我們永遠都沒有理由去因一個人的表象而去否定他們,刨開那土,你才能用你那標準去衡量那人的品性。
在生活中,我們因為某個人的表現而否定那個人,這樣的事可并不是少見的!或許我們會因為某人成績太差,做起事來,流氓地痞的氣息太強而疏遠他,或是因為他只知道讀書,對人太過拘謹或小氣而厭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難處,我們永遠都不會有理由因此而否定他們,也不應該如此去做。既然,我們已看過了“實”,為何不再去看看實呢?那或許才是衡量一個人品性的標志。
所以請不要從一個人表面所展示的去判斷他,不要把“大蔥”看成草,因為那不一定是真的,而真的那一部分還在地下,要你去輕輕刨開“土”去,才能看得到的!
- 上一篇:描寫家鄉的作文臺山(精選6篇)
- 下一篇:跟時間賽跑四年級作文(精選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