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計劃范文工作總結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報范文工作報告范文年終總結范文申請書范文通知書范文請假單范文活動策劃范文活動報道范文簡歷范文委托書范文授權書范文論文范文簡報范文志愿書
構造輔助函數(shù)開題報告范文(精選5篇)
構造輔助函數(shù)開題報告范文 第一篇
方法簡述:將所證明的表達式 \[\varphi \left( {f'\left( \xi \right),f\left( \xi \right),\xi } \right) = 0\] 看成是微分方程 \[\varphi \left( {f'\left( x \right),f\left( x \right),x} \right) = 0\] ,從中求解F(y,x)=0,然后忽略掉常數(shù)項,替換為F(f(x),x)就是我們要找的輔助函數(shù)了。
運用該方法,關鍵在于構造的微分方程比較容易求出f(x)。舉個例題,如下:
例3:已知f(x)連續(xù),且f(a)=f(b)=0,求證在(a,b)上有一點 \[\xi \] 使得 \[\frac{{f'\left( \xi \right)}}{{ - 2\xi }} = f\left( \xi \right)\] 。
解析:先將式子進行整理為 \[f'\left( \xi \right) + 2\xi f\left( \xi \right) = 0\] ,那么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微分方程了 \[\frac{{dy}}{{dx}} + 2xy = 0\] 。學過微分方程的應該都會做,分離變量嘛。如下:
\[\begin{array}{l} \frac{1}{y}dy = - 2xdx\\ \int {\frac{1}{y}dy} = \int { - 2xdx} \\ \ln y = - {x^2} + C \end{array}\]
此時我們把常數(shù)當做0,就有 \[\ln y = - {x^2}\] ,也就是 \[y = {e^{ - {x^2}}}\] ,進一步得到 \[y{e^{{x^2}}}\] -1=0.那么我們忽略常數(shù)項,則 \[F(x) = f\left( x \right){e^{{x^2}}}\] 就是我們要找的輔助函數(shù)了。
非常容易驗證F(a)=F(b)=0,那么由羅爾定理就有 \[F'(\xi ) = f'\left( \xi \right){e^{{\xi ^2}}} + 2\xi {e^{{\xi ^2}}}f\left( \xi \right) = 0\] ,也就是 \[f'\left( \xi \right) + 2\xi f\left( \xi \right) = 0\] ,整理則題目得證。
構造輔助函數(shù)開題報告范文 第二篇
2)觀察題目中函數(shù)結構,象上面例題中出現(xiàn)過的構造輔助函數(shù)討論方程的根中,就是根據(jù)面積關系函數(shù)的結構,構造輔助函數(shù)的.構造合理的輔助函數(shù)才能使問題簡化,才能達到我們借助輔助函數(shù)解題的意義.
3)逆向思維 象中值定理的證明中,我們可以從要證明的想起,從結果中的隱性條件,結合已知函數(shù)結構構造輔助函數(shù),我們想要證明:
我們比較(1)和(2),很明顯他們的結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參考文獻】
[1]陳傳璋,等.數(shù)學分析(上、下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2]湖南師范學院數(shù)學系分析教研組[M].數(shù)學分析習題解答.
[3]趙顯曾,等.數(shù)學分析的方法與解題[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
[4]邵劍,等.大學數(shù)學考研專題復習[M].浙江大學:科學出版社,2001,7.
[5]龔冬保,等.高等數(shù)學典型題解法、技巧、注釋[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6.
[6]同濟大學數(shù)學教研室.高等數(shù)學上、下冊(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李遠東,劉慶珍.高等數(shù)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5.
8 薛嘉慶.高等數(shù)學題庫精編[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0.
構造輔助函數(shù)開題報告范文 第三篇
上面兩種方法不是萬能,有時候總有更復雜的輔助函數(shù)構造起來很麻煩。根據(jù)經(jīng)驗,筆者之前整理了一個羅爾定理常用的輔助函數(shù)表格?,F(xiàn)在再放一下,如下:
怎么用呢?還是用一道例題來說明。
例4:f(x)與g(x)在(a,b)上可導,且有f(a)=f(b)=0,試證明在(a,b)上存在一點 \[\xi \] ,使得 \[f'\left( \xi \right) + f\left( \xi \right)g'\left( \xi \right) = 0\]
解析:首先微分方程法行不通,因為包含了f(x)和g(x)兩個函數(shù),沒學過這樣的微分方程如何求。再看看用原函數(shù)法呢?如下:
\[\begin{array}{l} \int {f'\left( \xi \right) + f\left( \xi \right)g'\left( \xi \right)d\xi } \\ = f\left( \xi \right) + \int {f\left( \xi \right)} dg\left( \xi \right) \end{array}\]
也積不出什么函數(shù)出來。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上面的表格(其實表格不必死記硬背,經(jīng)??纯从袀€印象就行)。我們對照下所證表達式,是不是跟第四行的原式那一列非常相像,從而所構造的輔助函數(shù)就為F(x)=f(x)*e^g(x)。
因此,我們構造函數(shù)F(x)=f(x)*e^g(x),根據(jù)題目易得F(a)=F(b)=0,那么根據(jù)羅爾定理就有在(a,b)上存在一點 \[\xi \] 使得 \[F'\left( \xi \right) = 0\] ,即 \[f'\left( \xi \right){e^{g\left( \xi \right)}} + f\left( \xi \right){e^{g\left( \xi \right)}}g'\left( \xi \right) = 0\] ,我們約去 \[{e^{g\left( \xi \right)}}\] ,就得到 \[f'\left( \xi \right) + f\left( \xi \right)g'\left( \xi \right) = 0\] ,題目得證。
=======================
特別說明:具體題目使用哪一種方法呢?沒有特別規(guī)定的情景,說不定一道題三種方法都行得通。但是這三種方法不是萬能的,題目無窮無盡啊,很難找到能夠適用于所有題目的方法。
=======================
然而上面的方法雖然不是萬能的,但在做題時卻能給我們指明方向,帶來一些靈感。下面筆者就再舉一個例題來說明這種情況吧。
例5:函數(shù)f(x)在[0,1]上連續(xù),在(0,1)內二階可導,且過點A(0,f(0))與B(1,f(1))的直線與曲線y=f(x)相交于點C(c,f(c)),其中0\[\xi \] ,使得 \[f''\left( \xi \right) = 0\]
解析:這顯然是微分中值定理應用的證明題。直接給答案沒多大意義,筆者就專門分析下思路是怎么來的。
解法一:我們使用上面的原函數(shù)法來試一試。如下:
\[\begin{array}{l} \int {f''\left( \xi \right)} d\xi = f'\left( \xi \right) + C\\ \int {f'\left( \xi \right) + Cd\xi = f\left( \xi \right)} + C\xi + k \end{array}\]
那么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所構造的輔助函數(shù)應該為 \[f(x) + cx + k\] 形式。也就是說雖然原函數(shù)法沒有給出我們具體的輔助函數(shù)是什么(因為c和k沒法求出),但是給出了我們構造輔助函數(shù)的方向,這是相當寶貴的!
好,那么我們的重點就應該看看 \[f(x) + cx + k\] 中的c和k要怎么來找出來。進一步觀察輔助函數(shù)形式,其實就為f(x)與一條直線的和,因為cx+k就是一條直線啊。那么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往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中來找尋這條直線。顯然題目暗示的已經(jīng)很明顯了,就是直線AB。
很容易就求出AB的表達式:y=[f(1)-f(0)]x+f(0)
那么我們所構造的輔助函數(shù)就是F(x)=f(x)-y=f(x)- [f(1)-f(0)]x-f(0)
有同學奇怪這么為什么將加號換成了減號呢?在此時的方法中筆者是根據(jù)經(jīng)驗來的,往往就是減號(但在同濟版高數(shù)教材拉格朗日定理證明中有另一番解釋,感興趣者可回看)。即使你在這里按部就班的構造成F(x)=f(x)+y,在下面的分析中會發(fā)現(xiàn)還是得回過頭將這里的加號改為減號。這里筆者為了篇幅,就直接根據(jù)經(jīng)驗來了。
好了,輔助函數(shù)找到了。經(jīng)驗告訴我們,題目讓證二階導數(shù)點為0,那么勢必要兩次運用羅爾定理。題目也給出了非常明確的暗示了,就是先在(0,c)上和(c,1)上先分別運用羅爾定理。那么就必須有F(0)=F(c)和F(c)=F(1),也就是說必須有F(0)=F(c)=F(1)。那么到底有沒有呢?我們來驗證下。
很容易驗證F(0)=F(1)=0。
然而F(c)=f(c)- [f(1)-f(0)]c-f(0)卻一時半會判斷不出來是否為0。這個時候就有同學開始著急了,覺得是自己想錯方向了。別急,也別放棄。因為顯然題目中的已知條件你還沒用完啊。點C在直線AB上,這個條件你還沒用呢?。∮诌@個條件可得[f(1)-f(0)]c=f(c)-f(0)。代入F(c)的表達式,就有F(c)=0.
于是就有F(0)=F(c)=F(1)=0了。
那么我們首先在(0,c)上和(c,1)上各用一次羅爾定理,就有在(0,c)上存在 \[{\xi _1}\] 使得 \[f'\left( {{\xi _1}} \right) = 0\] ,同時在(c,1)上存在 \[{\xi _2}\] 使得 \[f'\left( {{\xi _2}} \right) = 0\] ,那么再在 \[\left( {{\xi _1},{\xi _2}} \right)\] 上運用羅爾定理,就得到在 \[\left( {{\xi _1},{\xi _2}} \right)\] 上有一點 \[\xi \],使得 \[f''\left( \xi \right) = 0\] ,題目得證。
解法二:有的同學嫌兩次利用羅爾定理麻煩,而且如果不會用原函數(shù)法來尋找思路方向。那么沒關系。我們完全可以根據(jù)對題目的深入剖析來得到另一種較好的思路。
我們根據(jù)題目中對三點A、B、C的狀態(tài)描述,來嘗試畫出f(x)的大概草圖。會發(fā)現(xiàn)只能如下所示:
那么大家觀察這個圖,尤其是圖中三條平行的紅線直線,想到了什么??熟悉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幾何意義的都會知道,這分明跟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幾何意義圖示一模一樣啊。
其實再仔細觀察思考下,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幾何意義是以A到B為長度來描述的,而且只是表述了存在一根紅線與AB平行。然而正如上圖所畫,實際上是存在兩根紅線與AB平行的。按照朗格朗日,一根紅線可以得到一個 \[\xi \] ,即根據(jù) \[\frac{{f(b) - f(a)}}{{b - a}} = f'(\xi )\] 得到。那么兩根紅線應該能得到兩個 \[\xi \] ,而且還是兩個不同的 \[\xi \] 。怎么得到呢?變通下,不再以AB為長度了,分別以AC和CB來做拉格朗日不就行了嘛。而且題目也暗示了很明顯了,擺明讓我們一C作為分段點來做。
因此我們按照方向,就分別有如下結果:
\[\frac{{f(c) - f(0)}}{{c - 0}} = f'({\xi _1})\]
\[\frac{{f(1) - f(c)}}{{1 - c}} = f'({\xi _2})\]
好了,題目讓證明二階導數(shù)點為0,顯然應該有 \[f'\left( {{\xi _1}} \right) = f'\left( {{\xi _2}} \right)\] 。那么他倆等于不等于呢?稍加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鐵定等于啊。因為 \[\frac{{f(c) - f(0)}}{{c - 0}}\] 和 \[\frac{{f(1) - f(c)}}{{1 - c}}\] 表示的都是直線AB的斜率啊,肯定是相等的??!
于是問題已經(jīng)得到證明了。剩下的步驟我就不寫了。
說明:其實問題分析到這個地步,題目的意義已經(jīng)很明顯了,說白了,就是如果二階導數(shù)存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中隱含了存在二階導數(shù)為0的點。而題目就是要我們證明這個隱含條件而已,本質上還是屬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一部分。
構造輔助函數(shù)開題報告范文 第四篇
具體方法簡述:將要證明的式子整理為 \[\varphi \left( \xi \right) = 0\] (一般不包含分式),然后令 \[F'\left( \xi \right) = \varphi \left( \xi \right)\] ,對兩邊式子分別積分,則有 \[F\left( \xi \right) = \int {\varphi \left( \xi \right)} d\xi \] ,那么F(x)就是我們所求的輔助函數(shù)。
說白了,就是將所證明的表達式進行積分還原,如果能夠還原成功,那么成功找到的這個F(x)就是我們苦苦尋找的輔助函數(shù)。
還不懂?沒事,舉兩個例子。
例1:設f(x)、g(x)在[a,b]上連續(xù),(a,b)內可導,且 \[g'(x) \ne 0\] ,證明:在(a,b)存在 \[\xi \] ,使得 \[\frac{{f\left( \xi \right) - f\left( a \right)}}{{g\left( b \right) - g\left( \xi \right)}} = \frac{{f'\left( \xi \right)}}{{g'\left( \xi \right)}}\] 。
解析:這是非常常見的一道題。估計即使做過了這道題,還有很多同學很迷惑,解答中的輔助函數(shù)到底是咋構建出來的。其實利用原函數(shù)法,很容易就找到這個輔助函數(shù)了。
首先先所證明的分式整理成易觀的式子,如下:
\[F'(\xi ) = g'(\xi )f(\xi ) + f'(\xi )g(\xi ) - f(a)g'(\xi ) - g(b)f'(\xi )\]
然后我們令:
\[F'(\xi ) = g'(\xi )f(\xi ) + f'(\xi )g(\xi ) - f(a)g'(\xi ) - g(b)f'(\xi )\]
好,對上式兩邊進行積分,如下:
\[\begin{array}{*{20}{l}} {F(\xi ) = \int {g'(\xi )f(\xi ) + f'(\xi )g(\xi ) - f(a)g'(\xi ) - g(b)f'(\xi )d\xi } }\\ { = \int {f\left( \xi \right)dg(\xi )} + \int {g(\xi )d} f\left( \xi \right) - f(a)g(\xi ) - g(b)f(\xi )}\\ { = f(\xi )g(\xi ) - \int {g\left( \xi \right)} df\left( \xi \right) + \int {g(\xi )d} f\left( \xi \right) - f(a)g(\xi ) - g(b)f(\xi )}\\ { = f(\xi )g(\xi ) - f(a)g(\xi ) - g(b)f(\xi )} \end{array}\]
所以我們要尋找的輔助函數(shù)就為:
\[F(x) = f(x)g(x) - f(a)g(x) - g(b)f(x)\]
很容易驗證:
\[F(a) = F(b) = - f(a)g(b)\]
于是根據(jù)羅爾定理,在(a,b)上存在一點 \[\xi \] ,使得 \[F'\left( \xi \right) = 0\] ,也就是:
\[g'(\xi )f(\xi ) + f'(\xi )g'(\xi ) - f(a)g'(\xi ) - g(b)f'(\xi ) = 0\]
整理便可得題目中的式子,因此原題得證。
注:原函數(shù)法特別適合所證式子中包含f(x)和g(x)兩個函數(shù)的情況。
例2: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證明。
解析:教材上給出了一種輔助函數(shù)的構造方法。其實我們利用原函數(shù)法完全可以找到另一種輔助函數(shù)。
分析式子 \[\frac{{f(b) - f(a)}}{{b - a}} = f'(\xi )\] ,整理為 \[f'(\xi ) - \frac{{f(b) - f(a)}}{{b - a}} = 0\] ,兩邊同時積分,得到 \[F(\xi ) = f(\xi ) - \frac{{f(b) - f(a)}}{{b - a}}\xi = 0\] 。因此 \[F(x) = f(x) - \frac{{f(b) - f(a)}}{{b - a}}x\] 就是我們要找的輔助函數(shù)。是不是跟教材上的那個不太一樣啊。沒關系,我們來驗證下。
非常容易驗證:
\[F(a) = F(b) = \frac{{bf(a) - af(b)}}{{b - a}}\]
因此滿足羅爾定理,拉格朗日得證。
構造輔助函數(shù)開題報告范文 第五篇
3)在證明含有兩個變量的不等式時,可以把其中的一個當作變量,而另一個當作常數(shù),使問題化為一個變量的函數(shù)不等式的證明.
我們再來看看下面例子:
例設b>,a>,e,證明ab>,ba.
分析:所給不等式為冪指數(shù)形式,可先兩邊取對數(shù)
由于b>,a>,e
所以ab>,ba等價于blna>,alnb
考察F(x)等于xlna-alnx
若x>,a>,e時,能推知F(x)單調增加,則命題得證.
證:令F(x)等于xlna-xlnb(x>,0)
- 上一篇:書法公益課的文案范文(精選6篇)
- 下一篇:小學教育實踐手冊日記范文(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