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計劃范文工作總結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報范文工作報告范文年終總結范文申請書范文通知書范文請假單范文活動策劃范文活動報道范文簡歷范文委托書范文授權書范文論文范文簡報范文志愿書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精選11篇)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一篇
紀錄片策劃稿本
一、題材選取
社會背景:盲人推拿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在南昌就創辦了第一家以推拿為治療方式的醫院。而在這里工作的大多數是由國家培養出來的優秀盲人推拿師。隨著改革開放,推拿行業也在不斷的擴大,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迄今為止在大大小小的社區有無數的盲人推拿店在為社會服務。目前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而視力障礙的殘疾人大約有1350萬。通過學習按摩技術,能夠提高他們的適應社會自我就業的能力,更好地參與社會活動,減輕心理壓力,促進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人文背景:這個題材涉及到一個社會特殊的群體,他們的世界里也許只有半片光明,也許一絲陽光也滲透不來。而我們就是要通過對這一個群體的生活記錄,表現出盲人這個群體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以及通過對這一群體的食宿記錄號召人們寄予他們更多的關愛。此紀錄片展現一群盲人按摩師通過自己的努力,積極樂觀的精神態度,在推拿中心安穩工作生活的故事。這個題材比較最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雕刻葫蘆相比,更加突出了紀錄片的人文關懷精神,注重社會精神層面的問題。是一個相比較而言更加具有意義的話題。
二、拍攝條件
我們選取的是益康盲人推拿中心,這個推拿中心相比較而言在聊城市是一個規模比較大、正規的一家。這一家推拿中心,我們選取的這個對象有下面幾個有利之處:
1、客流量比較大,對于采訪相對有利。
2、益康相對于其他的推拿中心更加正規。
3、中心的工作人員精神狀態非常積極健康向上。
4、交通條件比較便利。
5、店面有兩家,可拍攝的鏡頭多。
6、店主自主創業,為盲人提供就業崗位,意義非凡。
7、中心工作人員上午的空余時間比較多,為拍攝提供了時間。
三、前期采訪
根據這個主題我們前往花園路益康盲人推拿中心和閘口益康盲人推拿中心,與中心的經理和店長及員工進行交流溝通。員工不僅熱情健談,而且提供了充足的資料,介紹了推拿中心按摩師的日常生活狀況和按摩師的精神生活狀況,為紀錄片的順利拍攝建立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四、切入點
拍攝盲人按摩時這一個整體,著重表現其中的典型人物:
1、來自他鄉的按摩師
2、多才多藝的按摩師
3、按摩師中的模范
五、拍攝的主要內容
1、按摩師的食宿
2、按摩師工作之余的生活
主要是從微小的細節中體會盲人的生存狀況,從日常的生活瑣事中表現盲人按摩師這一群體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正能量。具體的拍攝內容會在拍攝過程中和后期剪輯方面再商議,視情況而定。
六、拍攝手法及其注意事項
!、小組成員共同參與拍攝制作,哲理思辨的手法,匯集更多的思想點子。
2、拍攝技巧方面:多景別、多角度、高低機位有變化的拍攝,并注意各景別的表意;運用各種長鏡頭,包括固定長鏡頭、綜合運動長鏡頭;注意抓拍和搶拍,盡量隱藏攝像機;有預見的提早開機晚關機,便于后期剪輯;主要捕捉細節,保持素材的完整性;盡量拍攝過程中注意到構圖等要素,掌握好場面調度,留下足夠的空鏡頭。
3、現場聲音方面:在拍攝日常工作生活的時候由畫外音解說,插入個人的感受的現場敘述,多方面表現。
七、后期制作
采用敘述性剪輯和表現性剪輯相結合的方法去剪輯,先審看素材,再段落剪輯,再初剪、精剪。解說詞啟發式解說,最后配樂,完成字幕、小組成員
王榕倩張志慧王瑜車冉孫竹杰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二篇
紀錄片拍攝策劃
一. 題目
《苦澀的記憶》
二. 選題說明
煙臺玉林店鎮小屯圈村姓李居民居多,全村160戶人家,150戶姓李。李姓居民至今保留一奇異的習俗:在世時姓李,去世后都改姓吳。在離村不遠的山腳下,是李姓墓地,墓碑上無一例外地寫著吳姓,而立碑的子孫則都是李姓。這一家俗已持續了幾百年。據村內李姓老人講,他們是吳三桂的后代。明朝末年,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降清后,聯合清軍反明有功,被封為平西王。三藩之亂平息后,因吳三桂反清復明,犯有滿門抄斬之罪,子孫便隱姓埋名四處流亡,其中一支逃到牟平。據當地老人講,逃到牟平的這一支,姥姥家姓李,遂改為李姓。不知是祖宗留下來的規矩,還是后人不愿提及當年避難的事,這些姓李的吳三桂后人們只是憑著上一輩人的苦澀記憶,將這段不見經傳的歷史代代相傳,至于他們怎樣躲過劫難,這一習俗背后有著怎么的故事,而在紀錄片中將一一做答。
三. 拍攝目的
1講述一件奇聞軼事2表現豐富多彩的民間風俗,3了解當地種奇怪風俗形成背后的故事4尋找吳三桂的后人。
四. 拍攝時間與地點 未定煙臺市牟平區玉林店鎮小屯圈村
五. 拍攝方式
跟蹤拍攝,采訪,其他隨機拍攝
六. 拍攝流程
1.前期準備
與當地村委會溝通交流,勘測拍攝場地,聯系一個當地代表(老人),準備器材,安排工作人員。
具體分工:編導:
撰稿:
攝像:
燈光:
剪輯:
錄音:
場務:
預設拍攝場景
場景一:村子周圍環境,村子全貌
場景二:村西頭村碑碑文
場景三:讓一老人帶領去李氏家族塋地,拍攝墓碑碑文
場景四:拍攝一些老人家里的一些牌位及采訪老人講述一些關于他所知道的傳
下來的故事。
場景五:拍攝家族譜書。(附講述姓氏對我們的重要性,加強別人對當地這一習
俗的好奇)
場景六:采訪《牟平縣志》主編王本世,尋找官方解答。
場景七:最大可能模仿或者抽象再現一些歷史場景
場景八:拍攝現在村子里的一些生活場景,細節
場景九:(現在人不愿意提及當年避難的事,但是他們代代相傳上一輩人的苦澀
記憶)通過細節展現,拍攝老人臉上的皺紋等。
具體情景具體拍攝。
預設人物情況
尋找一個有故事老人作為片中主要人物,帶領我們尋找歷史留下的蛛絲馬
跡,經歷過歷史事件后人的講述補充,官方糾正修改
七. 后期制作
視頻采集
配音:深沉,懸疑的語調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三篇
一、片名:《郭明義》
二、片長:90分鐘
三、拍攝時間:2011年10月—11月
四、拍攝地點:鞍山、工作地點、郭明義的家里、受過其幫助的人們的所居地
五、類型:人物傳
六、方式:記者走訪
七、拍攝設備:各類攝像機和照相機若干臺
八、采訪的拍攝人物:工作單位的老同事和年輕一輩,受過其救助的人們等
九、拍攝背景及意義: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不少人只注重經濟利益,而忽視道德和社會
公德。社會風氣不斷敗壞,社會上出現種種丑聞,比如老人摔倒該不該扶起來,本來助人為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受到了質疑,助人不樂了,反倒把自己賠進去了,還有,生病了付不起醫藥費,硬是被趕出醫院等等。受這種風氣的影響必然不利于我國人民思想道德的良好發展,為了幫助我們的人民找回自信,找回我們的傳統美德并將其繼續發揚光大,我拍攝此記錄片,來給大家展示人性美好的一面,值得我國人民去思考和學習。重新學習這些平凡的人身上所具有的優良傳統美德,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十、主要內容:
分為三部分:
1、平凡中的偉大:這一部分拍攝的畫面主要有,郭明義40多平米的家以及家中簡單
的物品陳列,記者采訪受其幫助過的人們,如單位分房得到他房子的人,受其自行車捐助的人以及得到他家電視捐助的家庭。記者采訪妻子和女兒,從而得知他們對這個丈夫和父親的行為持什么態度,從他們那里采訪側面得知平凡的郭明義的不平凡事件,以及從這些口中得知“郭傻子“的來源,。
2、愛崗敬業:拍攝的畫面主要有郭明義的工作單位,作為一名鞍山鋼鐵集團礦山公司
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他的工作環境,在一些因工作做出貢獻而得獎的畫面,記者采訪領導和工友得知工作狀態中的郭明義是個什么樣的人,再加一些他工作時的畫面,通過這樣一些畫面給我們展示 他 愛崗敬業、創先爭優,無論在什么崗位上,始終以飽滿的激情、樂觀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 ,尤其是在采場公路管理員的崗位上,不怕工作環境的艱苦和工作內容的枯燥,十幾年如一日,勤勤懇懇、扎實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
3、當代雷鋒:主要拍攝畫面有,郭明義捐血和血小板的畫面,如火的獻血證明書,對
受其救助過人們的采訪,不遺余力救助礦工子女的畫面,特別拍攝受其捐助過的小女孩楊斯雯,采訪得知妻子的態度,他成立的希望工程等等畫面。
十一、所需費用:20000元
十二、后期制作:
1、剪輯: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制作
2、字幕:設計中文版和英文版
3、片頭片尾制作: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制作。可以錄一些花絮作為片尾
4、推廣發行:通過類似于王剛講故事之類的電視節目或者是作為參賽作品等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四篇
人文紀錄片《你是哪里人》總體策劃
一. 目的意義
我們每每到一個新的陌生環境時,總不乏有人會問及我們,你是哪里人?就是這么簡單的一句話,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你是哪里人?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問題,就能看出很多東西。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例如我的行為舉動都告知我是湖南人。湖南人樂觀開朗愛表現的性子是獨一無二的。來到黃岡這座城市,雖然他不是什么一線城市,但是他卻匯聚了成千上萬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他們都在干什么?有的是入伍參軍過來的,有的是來做生意的,有的甚至在擺地攤。在形形色色的社會里,人們為了自己的生活選擇了遠赴他鄉。他們是否惦記家中年事已高的父母和尚未成人的子女。“你是哪里人?”每當別人問及這個問題時他們心中又是怎樣的感想?
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還有哪些人愿意承認自己是鄉里人。是別人的冷眼?還是社會無形中的等級觀念?或者只是庸人自擾?其實不管你是哪里人,我們都為了各自的生存和理想聚集在這一方土地,都是憑借自己的汗水讓自己生活的更好,都在努力為了目標而前進,都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不管你是哪里人,我們大家都是有夢想的中國人!
二.內容策劃
本片我們定位于人文紀錄片,所以就必須考慮到真情實感。紀錄片講究真實,我們準備其中一部分采取隨機拍攝,在人群中隨機找一些人,向他提問你是哪里人,談談他為何在在外以及在外的感受。我們也會采取“交友拍攝”,我們先要獲得被拍攝者的信任甚至成為朋友,然后再進行拍攝。這樣拍出來的東西自然放松以及真實。
本片的時間大定于五到八分鐘,但是不敢確定,依照素材以及現實情況而決定。
三.紀錄片分工
要拍好紀錄片,首先要有明確良好的分工。各司其職,每個人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們這一組一共有六個組員,我們將會重復多次利用,分別有編導兩名、攝像三名、錄音一名、字幕一名、剪輯三名。由于我們還是在學習和掌握拍攝制作紀錄片,所以其中的每一個工作我們會讓每一位組員進行嘗試和操作。基本分工如下:
字幕:周丹、朱守蘭
錄音:周雪
剪輯:黃文周雪
攝像: 王魁 黃文
主人公::朱守蘭 麻辣燙老板
四.組織拍攝
本組將利用上課時間進行拍攝。我們會選擇車站、市場、人行道等多個地點進行拍攝。基本架構為:
(1)開場:以主持人問路人:“你是哪里人?”快速轉換的鏡頭開頭。
(2)引出主題:用車站人流的來來去去,加上旁白道出人們為何遠赴他鄉,開門見山引出主題——你是哪里人。
(3)拍攝主題:由大到小,有面到點,本組選擇了兩個主人公。來自安徽的麻辣燙老板和在外省來黃岡求學的學生朱守蘭。由于我們記錄片時間有限,所以我們采取面面俱到而只是略過的方法。拍攝兩位主人公談及剛來黃岡的感受以及對今后生活的期待以及對自己的
一個定位。其中會談及到他們在其中遇到的一些困難,拍攝國慶節大家都回家了,剩下朱守蘭一個人在宿舍。我們還會采取情景再現的方法拍攝。
(4)結尾:以路人的回答自己是哪里人,以及旁白道出:大家都是從五湖四海而來,帶著自己的夢想。雖然有地域的差異,也有在他鄉的不適應,但是不管你身在哪里?不管你是哪里人?我們都聚集在了這里,為了自己各自的理想生活而不斷努力,不管你是哪里人,我們都是有夢想的中國人。
五.進度表
09月06日——09月20日前期策劃
09月21日——10月10日攝制
10月11日——11月15日后期制作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五篇
紀錄片《藝考生》策劃書
類型定位:人文紀錄片 創作理念:
以高三藝術生自己的視角來反映高三的生活、愛情、夢想。藝考作為一代高三學生考上大學的主要捷徑之一,是廣大家長和老師關
注的重要對象。對高三藝術生群體的紀錄是一個反映當今社會發展軌跡、追尋社會發展走向的重要線索。
基本風格:
盡可能以平視的視角,從細微的生活素材中,全面表現高三藝
術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盡量不使用旁白和畫外音。
拍攝對象:
1、藝考的高三學生為主
2、周圍的其余學生老師為輔
拍攝目的:
通過對藝術考試高三學習生活的拍攝和紀錄,來向藝術考試
之外的人展示其最真實的一面,消除原本存在的好奇和誤解。展示部分當代藝考生的學習生活的普遍現狀,詮釋出當代藝術生在面對未來,夢想的人生抉擇時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透視高等教育現狀、啟發人們思考日益緊迫的教育體制改革問題、反映90一代面對社會劇烈轉型的苦悶和彷徨。
具體流程(概況):
1、9月份分階段跟拍高三藝術生的學習生活,例如上專業課、
備考、考試。
2、全面長時間紀錄某一天內發生的點點滴滴。
3、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進行拍攝,并有少量的社會交往和其他生活鏡頭。
4、對部分同學進行采訪,錄制約半小時的可用素材。
5、對學生的老師、家長進行采訪。
6、拍攝一些反映季節變化的空鏡頭。
7、10月份將所有素材進行整合,采訪穿插著學習生活的素材,進行后期剪輯。
8、11月1號——11月20號:聽取各方意見修改
9、11月20號——12月10號:加字幕、配音、加音樂
10、12月10號———12月20號:最后合成、上交
B111001074 唐煦棋B111001118張志鵬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六篇
紀錄片《藝考生》策劃書
`2008040606李勁松
類型定位:人文紀錄片
創作理念:
以高三藝術生自己的視角來反映高三的生活、愛情、夢想。藝考作為一代高三學生考上大學的主要捷徑之一,是廣大家長和老師關注的重要對象。對高三藝術生群體的紀錄是一個反映當今社會發展軌跡、追尋社會發展走向的重要線索。
基本風格:
觀摩國產紀錄片《好死不如賴活著》、《待業青年》、《高三》等,國外紀錄片《中國》,盡可能以平視的視角,從細微的生活素材中,全面表現高三藝術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盡量不使用旁白和畫外音。
拍攝對象:
1、藝考的高三學生x / y / z 為主
2、x、y、z周圍的其余學生老師為輔
拍攝目的:
通過對藝術考試高三學習生活的拍攝和紀錄,來向藝術考試之外的人展示其最真實的一面,消除原本存在的好奇和誤解。展示部分
當代藝考生的學習生活的普遍現狀,詮釋出當代藝術生在面對未來,夢想的人生抉擇時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透視高等教育現狀、啟發人們思考日益緊迫的教育體制改革問題、反映90一代面對社會劇烈轉型的苦悶和彷徨。
具體流程(概況):
1、9月份分階段跟拍高三藝術生的學習生活,例如上專業課,、備考、考試。
2、全面長時間紀錄某一天內發生的點點滴滴。
3、對x、y、z的學習生活進行拍攝,并有少量的社會交往和其他
生活鏡頭。
4、對x、y、z及其部分同學進行采訪,錄制約半小時的可用素材。
5、對x、y、z的老師、家長進行采訪。
6、拍攝一些反映季節變化的空鏡頭。
7、10月份將所有素材進行整合,采訪穿插著學習生活的素材,
進行后期剪輯。
8、11月1號——11月20號:聽取各方意見修改
9、11月20號——12月10號:加字幕、配音、加音樂
10、12月10號———12月20號:最后合成、上交
技術保障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七篇
人文紀錄片《時尚》總體策劃
07廣電本一班鄧強70914024
一、目的意義
如今,時尚一詞已經被大眾所熟悉。每天接觸的事物,無一不是在詮釋著時尚。可時尚究竟是什么呢?80后、90后這些被冠以“新人類”的群體,在他們的心目中時尚又是什么呢?時尚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衣著打扮、飲食、行為、居住、消費、甚至情感表達與思考方式等。追求時尚是一門“藝術”。模仿、從眾只是“初級階段”,而它的至臻境界應該是從一撥一撥的時尚潮流中抽絲剝繭,萃取出它的本質和真義,來豐富自己的審美與品位,來打造專屬自己的美麗“模板”。
每個人心中,有自己的時尚。戰爭年代的時尚是軍人與武器,和平年代的時尚是體育與女性。80后、90后們,真實生活中又怎樣獲得屬于自己的時尚?為此我們特地選取了兩個人群,一個是以女生小陳為代表的某藝校男女同學,一個是以男生小張為代表的去往貴州支教的一個大學生。本片不參雜任何感情色彩,完全以一種真實的記錄去表現80后、90后的時尚定義,感受他們在新時期下的成長與蛻變。因此本片的時尚并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通過細節(生活理念、方式等)來表現一個精神層面的“時尚”。
二、內容策劃
本片屬于人文類紀錄片,在風格上主要走“直接電影式”,強調拍攝者絕不參與主體的活動。也不設解說和采訪。拍攝上采用“交友拍攝”,即先期我們深入到被拍攝者的生活中,與他們成為熟人乃至朋友,力求讓他們在拍攝時自然、生動。
本片時間不能確定,根據最后素材而定。暫定是40分鐘到1個小時。 內容上從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入手,力圖展示他們生活中具體涉及到的細節。選取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場景或者一段活動,集中反映出他們內心深處的“時尚”。要求不能停留在流水賬記錄上,要以小見大,以情動人,平實的記述中展現他們的精神風貌。
主要參考《幼兒園》等片子的手法。融思想于娓娓道來的故事中。
三、節目形式
《時尚》是一部人文紀錄片,風格真實、自然。片長設立40分鐘到1個小時(隨后期素材變化)。音樂選取上只在片頭和片尾,中間主要內容只有音響語言。音樂風格輕松之中不失思想,格調舒緩、緊張交錯自然。
四、組織實施
1、組織機構:由四名同學組成拍攝小組,負責策劃與拍攝。其中男生、女生各兩名。
2、實施程序:
1)第一階段:支教群體。時間,一個月。前期10天主要是與他們一起生活,幫助他們做一些事。同時觀察需要拍攝的內容。后20天主要是跟蹤拍攝。因為拍攝條件限制,故在此停留時間稍長。
2)第二階段:藝校學生。時間,20天左右。前期10天也主要是與他們一起生活,了解情況。后10天主要是跟蹤拍攝。時間可以延長。
3)第三階段:后期剪輯與補拍。前期拍攝估計兩個月左右,后期利用一個月時間完成一些補拍鏡頭和成片制作。
五、經費預算
向學校機構申請一部分,向一些組織和企業申請一部分,剩余自己籌措。 主要支出:交通費、食宿費,器械耗材費。
六、效果預測
片子制作完成后,主要供學校內部觀看。有適當的機會可以送至一些比賽,以擴大影響力。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八篇
一、選題背景
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永樂宮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格宏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筑群。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風格,粗大的斗拱層層疊疊地交錯著,四周的雕飾不多,比起明、清兩代的建筑,顯得較為簡潔、明朗。幾個殿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排列。特別是宮殿內部的墻壁上,布滿了精心繪制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來到山西,自然不能放過去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的機會。宮宇規模宏偉,布局疏朗。除山門外,中軸線上還排列著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這些元代建筑,是中國古建筑中的優秀遺產。在建筑總體布局上風格獨特,東西兩面不設配殿等附屬建筑物,在建筑結構上,吸收了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
二、拍攝意義
永樂宮里的壁畫總面積達960平方米,題材豐富,畫技高超,它繼承了唐、宋以來優秀的繪畫技法,又融匯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可貴風格,成為元代寺觀壁畫中最為引人的一章,這些對研究繪畫的人很有幫助,還可以讓人們更多的了解道教文化。
三、拍攝內容
拍攝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拍攝建筑,另一部分拍攝壁畫。
四、拍攝地點
芮城縣永樂宮
五、拍攝時間
20XX年11月~~~~12月中旬
六、合作方式
由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拍攝組與當地電視臺組成聯合拍攝組。
七、拍攝設備
數字設備(DP800)一臺,磁帶兩盤。
編導闡述
永樂宮的拍攝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我國的道教文化,其結構不復雜,表現手法還帶有傳統的印痕,但片中文物的鮮活拍攝,使此片較好完成了文化意蘊傳播的功能訴求。文物是靜止的,但是導演要將其拍攝的鮮活,有感染力,呈現動態,必須在攝影鏡頭和光線造型上下功夫。多運用主觀鏡頭和運動鏡頭,文物的動態拍攝才會淋漓盡致,文物才能被塑造成鮮活的角色吸引觀眾的眼球,實現文化類宣傳片的展示與文化傳播功能。
影片格調盡可能用暖調勾勒出文化氛圍。整個片子用富有道教特征的小片頭隔斷,背景音樂為主,旁白為輔。整個片子節奏應張弛有度,快慢結合。鏡頭上多運用運動鏡頭,可以勻速搖拍壁畫。光線上以面光為主。解說詞要形象而富有生命力。片子的剪切風格決定了片子的最終形態,流暢的畫面、平穩節奏的控制、動靜結合的鏡頭跳接使影像產生了明快、真實的視覺美感。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九篇
紀錄片拍攝策劃書
(一) 題目:《夕望》
(二) 拍攝主題:以一個外來參觀者的視角真實再現老年人別樣的
“青春”,用鏡頭真實再現21世紀的城市老年人們有別于傳統的生活,他們雖在暮年可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夢想和希望。
(三) 拍攝目的:現在很多年輕人意志消沉,沒有追求,沒有目標,
過著沒有理想的生活,紀錄片《夕望》用鏡頭真實再現老年的爺爺奶奶們“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以及他們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以此激勵年輕人積極進取。
(四) 拍攝對象:自貢市老年大學的一群特別的學生們。
(五) 拍攝內容:選取個別典型的老人,以此為點輻射成面,多方位
的展現老大學生們積極進取,不斷學習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
(六) 拍攝要領:切實把握在“霧中行走”的紀錄片創作,以客觀的
視角真實地記錄這群老年大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態。
(七) 拍攝準備:提前征求校方的同意,搜集我們所要拍攝的人物的
聯系方式背景資料,拍攝器材,拍攝的策劃書。
(八) 拍攝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要盡量地切合主題不用盲目地亂
拍,同時注意設備安全,財產安全以及人生安全問題,盡量少干預拍攝畫面,以達到最大限度的真實,具體操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九) 拍攝方法:仰拍,平拍,俯拍,不同的場景用不同的角度,對
景物的選擇要盡量靈活調整,并且靈活選擇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
(十) 設備準備:攝像機、三腳架、話筒、單反、擋光板。
(十一) 片長:約27——30分鐘
(十二) 職務安排:
導演:龔靜攝影師:張啟明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十篇
紀錄片拍攝策劃書
1.紀錄片《永樂宮》拍攝策劃書 2.紀錄片拍攝策劃書 3.紀錄片拍攝策劃書
4.紀錄片《我要飛回家》拍攝策劃書
1、紀錄片《永樂宮》拍攝策劃書
一、選題背景
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西省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永樂宮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格宏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筑群。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風格,粗大的斗拱層層疊疊地交錯著,四周的雕飾不多,比起明、清兩代的建筑,顯得較為簡潔、明朗。幾個殿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排列。特別是宮殿內部的墻壁上,布滿了精心繪制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來到山西,自然不能放過去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的機會。宮宇規模宏偉,布局疏朗。除山門外,中軸線上還排列著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這些元代建筑,是中國古建筑中的優秀遺產。在建筑總體布局上風格獨特,東西兩面不設配殿等附屬建筑物,在建筑結構上,吸收了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
二、拍攝意義
永樂宮里的壁畫總面積達960平方米,題材豐富,畫技高超,它繼承了唐、宋以來優秀的繪畫技法,又融匯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可貴風格,成為元代寺觀壁畫中最為引人的一章,這些對研究繪畫的人很有幫助,還可以讓人們更多的了解道教文化。
三、拍攝內容
拍攝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拍攝建筑,另一部分拍攝壁畫。
四、拍攝地點
芮城縣永樂宮
五、拍攝時間
20XX年11月~~~~12月中旬
六、合作方式
由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干部學院拍攝組與當地電視臺組成聯合拍攝組。
七、拍攝設備
數字設備(DP800)一臺,磁帶兩盤。
編導闡述
永樂宮的拍攝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我國的道教文化,其結構不復雜,表現手法還帶有傳統的印痕,但片中文物的鮮活拍攝,使此片較好完成了文化意蘊傳播的功能訴求。文物是靜止的,但是導演要將其拍攝的鮮活,有感染力,呈現動態,必須在攝影鏡頭和光線造型上下功夫。多運用主觀鏡頭和運動鏡頭,文物的動態拍攝才會淋漓盡致,文物才能被塑造成鮮活的角色吸引觀眾的眼球,實現文化類宣傳片的展示與文化傳播功能。
影片格調盡可能用暖調勾勒出文化氛圍。整個片子用富有道教特征的小片頭隔斷,背景音樂為主,旁白為輔。整個片子節奏應張弛有度,快慢結合。鏡頭上多運用運動鏡頭,可以勻速搖拍壁畫。光線上以面光為主。解說詞要形象而富有生命力。片子的剪切風格決定了片子的最終形態,流暢的畫面、平穩節奏的控制、動靜結合的鏡頭跳接使影像產生了明快、真實的視覺美感。
2、紀錄片拍攝策劃書
(一)題目:《夕望》
(二)拍攝主題:以一個外來參觀者的視角真實再現老年人別樣的“青春”,用鏡頭真實再現21世紀的城市老年人們有別于傳統的生活,他們雖在暮年可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夢想和希望。
(三)拍攝目的:現在很多年輕人意志消沉,沒有追求,沒有目標,過著沒有理想的生活,紀錄片《夕望》用鏡頭真實再現老年的爺爺奶奶們“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以及他們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以此激勵年輕人積極進取。
(四)拍攝對象:自貢市老年大學的一群特別的學生們。
(五)拍攝內容:選取個別典型的老人,以此為點輻射成面,多方位的展現老大學生們積極進取,不斷學習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
(六)拍攝要領:切實把握在“霧中行走”的紀錄片創作,以客觀的視角真實地記錄這群老年大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態。
(七)拍攝準備:提前征求校方的同意,搜集我們所要拍攝的人物的聯系方式背景資料,拍攝器材,拍攝的策劃書。
(八)拍攝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要盡量地切合主題不用盲目地亂拍,同時注意設備安全,財產安全以及人生安全問題,盡量少干預拍攝畫面,以達到最大限度的真實,具體操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九)拍攝方法:仰拍,平拍,俯拍,不同的場景用不同的角度,對景物的選擇要盡量靈活調整,并且靈活選擇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
(十)設備準備:攝像機、三腳架、話筒、單反、擋光板。
(十一)片長:約27——30分鐘
(十二)職務安排:
導演:龔靜
攝影師:張啟明
場務:楊靜
紀錄片策劃書范文 第十一篇
一次深入孤獨的心靈記錄
——《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
一、選題背景
從2000年開始,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在這一天,我們似乎淡忘了這樣一群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他們被迫留在家鄉,留在爺爺奶奶的身邊,對于這些孩子而言,父母已蛻變為一年兩年才露個臉、見個面的符號和概念。他們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留守兒童”。
這些孩子孤單地留守,少有依靠。內心的寂寞與憂傷,生活上的不便與環境的歧視,意外的人身傷害,無一不在困擾著這些孩子。由于缺乏親情滋養,這些幼小心靈,有的走向消極、孤僻,有的變得任性、暴躁。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這些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據調查,三成留守兒童有自我封閉、抑郁等傾向,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在一個個沒有爸爸媽媽陪伴的的深夜里,你知道他們幼小的心靈正在承受著怎么樣的孤單?在看到其他孩子和父母快樂玩耍的時候,你知道他們正在忍受著怎樣的酸楚?看看這些發自他們內心深處的話語,是不是也觸動了你心里那一塊柔軟的部分呢?
二、拍攝意義
大多數的留守兒童在成長中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注和呵護,情感豐富而脆弱--依賴性和獨立性、沖動性和理智性、自覺性和任性并存,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以及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希望通過我們的拍攝,能引起社會的廣度關注,關注這一樣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能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亞健康的問題。讓他們不僅在5月25這一天,而是每一天都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己,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提高自身心理素質,進而愛別人,愛社會。
三、拍攝內容
拍攝方式:本片采用真實的記錄方式,對選擇的人物對象進行跟蹤拍攝。 拍攝周期:2013年4月17日——2013年5月10日
拍攝地點:重慶市涪陵區(據調查,涪陵是重慶地區留守兒童最多的地區) 拍攝人物:選擇一個性格孤僻、自我封閉、獨生子女家庭的留守兒童為主要拍攝
人物(女孩兒最佳,最易引起觀眾共鳴),周圍的留守兒童為輔助和補充拍攝人物。
四、影片結構
1、鏡頭由涪陵地區的全景開始,交代拍攝地點的真實場景,拉到獨自凝望遠方的小女孩兒,特寫他的眼睛,伴隨著煽情的背景音樂烘托氣氛。
2、拍攝小女孩兒真實的生活場景,包括校園生活。重點拍攝小女孩兒獨自一人的場景。
3、拍攝小女孩兒與的家庭成員之前的場景,如:對話和肢體語言。
4、拍攝小女孩兒在黑夜里的場景。
5、拍攝小女孩兒與其他留守兒童接觸的場景。
6、對比拍攝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生活,如:吃飯的場景、上學的場景、周末的場景。
7、拍攝小女孩兒面對挫折的場景。
8、拍攝小女孩兒與父母接觸的場景,如果不能見面可借助電話。
9、拍攝小女孩兒的日記或者她的圖畫本。
10、最后鏡頭由獨自凝望遠方的小女孩兒拉到涪陵地區的全景。
五、影片分析
通過近一個月的跟蹤拍攝和指定內容的拍攝,相對完整的勾勒出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理亞健康問題,由一個典型的案例可分析出大多數留守兒童孤單地留守,少有依靠。內心的寂寞與憂傷,生活上的不便與環境的歧視,意外的人身傷害,無一不在困擾著這些孩子。由于缺乏親情滋養,這些幼小心靈,有的走向消極、孤僻,有的變得任性、暴躁。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這些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從這些問題來看,注意引起社會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廣度關注,和社會人士的關心與同情。
六、經費預算
尋找拍攝對象:500到1000元
設備租借:2000元
其它支出:1000元
支出總計:4000元
七、拍攝注意問題
1、拍攝時要注意攝像機的角度,是傾聽者的角度,盡量少俯拍和仰拍,除了特殊鏡頭的需要。
2、拍攝人物時,盡量與人溝通,做到自然。
3、拍攝時注意場景的選擇,盡量在真實的前提下做到畫面的質量。
4、在鏡頭的運用上避免單一。
- 上一篇:績效管理論文范文(精選11篇)
- 下一篇:測繪資質申請書范文(精選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