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三國演義影評作文(精選6篇)
三國演義影評作文 第一篇
“劉關張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火燒赤壁”……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全都出自一本精彩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東漢末年群雄各據一方,發動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成為魏國、蜀國和吳國的爭霸,最終晉國統一天下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有不少鮮明的人物形象。如“奸雄”曹操,以仁治邦的劉備,忠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等。其中,我最喜歡臥龍先生諸葛亮。他機智過人、神機妙算,卻不像周瑜一般心胸狹窄、詭計多端。他對劉備十分忠心,對待公事一絲不茍,“開誠布公”這個成語就是從他這里來的。他可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啊!
想到諸葛亮,我不禁想起了身邊的人。在放假期間,我們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玩耍時,老師們還坐在燈前,像諸葛亮在案前審閱奏本一般一絲不茍地批改我們的作業;交通警察還站在路旁,像諸葛亮操演軍民一般指揮著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車輛。他們和諸葛亮一樣,沒有人極力去贊揚他們,可是他們還在努力付出。
我們應該像對諸葛亮一樣,給他們——這些默默付出的人們——一個無比真誠的贊!
三國演義影評作文 第二篇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當中的《三國演義》,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八回“三顧茅廬”,我想和大家一起談一談劉備。
蜀帝劉備是仁義,仁愛,禮賢下士的人。他三次去請諸葛亮,可是第一次去,只有小牧童在家里,小牧童對劉備說:“諸葛先生今天不在家里,估計要等三四天,十來天才能回來。”第二次劉備又去諸葛亮家,結果劉備把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當成了諸葛亮,劉備趕緊行禮。諸葛均連忙說:“我不是諸葛亮,我是諸葛均。”劉備再次失望而歸。第三次來到隆中,離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便下馬步行。小牧童告訴劉備:“諸葛先生,昨天夜里回來了,但是還在睡覺,請三位先生再等一會兒吧!”劉備、關羽、張飛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依然在睡覺。后來,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恒心所打動了,劉備見到諸葛亮后向他請教安邦定國之道,諸葛亮給出三分天下的策略,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一生追隨劉備,而劉備對諸葛亮也處處尊敬,甚至在臨終托孤時,讓諸葛亮擔起復漢的重任。正是由于這份真誠,讓諸葛亮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讀了這一回,我被劉備的毅力深深感動,明白了做事要持之以恒,對人要有誠意。今后我也要真誠待人,向別人學習,只要有毅力,有目標就可以成功。
三國演義影評作文 第三篇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到三國歸晉的經歷。書中的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三分天下和三國歸晉,讀來無不使人不忍釋卷,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的,同時三國的'明爭暗斗也從這里拉開序幕。在三國武將如林、謀士如雨,我最看重一個人——曹操。雖說諸葛亮用計出神入化,不過他沒有曹操豪邁的詩情,也沒有曹操嚴明的軍紀,更沒有曹操作戰時的狠、勇猛。曹操兵多糧足,大名威震江東,可謂談得上豪杰也。所以說曹操乃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曹操雖未能一統天下,但也在群雄中爭得一席之地。我如果生在那時,一定和他結交,并和他豪飲美酒,笑看天下英雄,暢談統一中原的霸業,給他出謀劃策,那就太痛快了。
三國演義影評作文 第四篇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但也是從《三國演義》中,我發現了其實,諸葛亮并不聰明。
第一,諸葛亮,作為蜀國執掌大權的宰相,他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這看上去很令人欽佩,但無意中卻限制了人才的發展。經如任免一個縣官的小事,諸葛亮也要親自處理。難怪,司馬懿會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后來,諸葛亮死后,蜀國人才青黃不接,才造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
第二, 諸葛亮的不聰明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才,蜀國君臣平庸。“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證明;劉備死后,在諸葛亮執掌大權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卻也未能保住蜀國的江山,可見其才氣平平。
第三,諸葛亮不僅不會招賢,還不會用人,首先是關羽。(一)戰場上無情意可言,倘若在赤壁之戰中華容道上把關羽、張飛或是把關羽、趙云兩人位置調換一下,這樣不是讓關羽還了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的不殺之恩,又可以活捉曹操,不是兩全其美么?但是諸葛亮并沒有這樣做。他錯用關羽,結果放虎歸山,讓曹操有機會重整旗鼓,卷土重來。(二)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格高傲,剛而自矜,有勇無謀。關羽失荊州,使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兩路出兵北伐的計劃落空。其次是馬季。馬季幼熟讀兵法,好論軍計,甚為諸葛亮所器重。但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卻不以為然,還經常同他談論兵法,有時通宵達旦。錯用馬季,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自己也差一點淪為司馬懿的階下之囚。
第四,不自量力和沒有自知之明是諸葛亮最不聰明的一個表現。明知道蜀魏實力相差巨大,況且,劉備死后,蜀國元氣大傷。但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說此時吳蜀已經言歸于好,但諸葛亮雖然說是和東吳聯手,卻一意孤行,獨自行動,結果屢戰屢敗。倘若吳蜀聯盟,東西夾攻司馬懿,那么最終恐怕就不是三國歸晉了。如果說一兩次的失敗是情有可原的話,那五六次的過失,只能說是諸葛孔明的不智了。
雖然說諸葛亮在一些戰役上取得了勝利,但畢竟在統籌全局或是在一些關鍵的細節上,他畢竟是錯了……
三國演義影評作文 第五篇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讀的經典歷史小說。它通過描寫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發生的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來表現英雄人物如何利用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與對手隨機應變、斗智斗勇。《三國演義》就像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每讀一次《三國演義》,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其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故事就是《草船借箭》。
挾天子令諸候的曹操平定了北方,率百萬大軍南下,打算一舉掃平蜀漢和東吳。劉皇叔和孫權決定組成抗曹聯軍。諸葛老師是劉皇叔的全權代表,周瑜是孫權軍隊的最高統帥。雖然雙方是聯合軍隊,但周瑜妒忌諸葛老師的才干,總是給他設絆子,搞破壞。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周瑜借口缺少箭支,要諸葛老師十天之內制造十萬支箭,最后陷害沒成功,留下了千古笑柄。
讀著讀著,我想到以前學校里發生的一件事。那一天,學校舉行語文考試。一位跟我比較要好的同學考出了98分的好成績,我卻只考了86 分。放學回家的時候,我越想越難過,覺得她很有可能是作弊得來的,或者是老師偏心,就故意問她:小李,你這次怎么考得那么好啊?當時我有些嫉妒她,因為我平時的成績都比她好,可是這一次卻被她超過了,心里覺得很不服氣。有一段時間,都不愿跟她說話,和她一起回家了。
讀著讀著,你會發現:周瑜作為諸葛老師的友軍統帥,不跟諸葛老師好好合作,反而因為嫉妒,多次設計謀害,最后竟被活活氣死,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終身遺恨。為什么要去妒忌別人呢?是怕別人超過自己的成績嗎?這樣的人是沒有勇氣的!當別人取得好成績,受到大家尊重和愛戴,如果我們不去尋找取得好成績的原因,不虛心向他學習,反而諷刺甚至中傷別人,那是多么愚蠢無能的表現啊!
讀著讀著,我明白了不能妒忌別人的才干,如果要想取得跟別人一樣的成功,那就努力去做。
你瞧,小時候數學常常考不及格的華羅庚爺爺努力去做了,他后來竟然成為了數學家!
你瞧,殘疾張海迪阿姨也是努力去做了,她居然掌握了多種語言!
你瞧還有很多很多。
努力去做吧,成功等著我們呢!
三國演義影評作文 第六篇
書是有價的,但又是無價的。書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了。
我讀過一本書:《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文學名著。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是趙云。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人稱“常山趙子龍”,對蜀國劉備忠心耿耿。趙云從20歲起,就隨劉備南征北戰,奮勇殺敵,他身經百戰,所向披靡。他為蜀國的江山社稷耗盡了心血,直到白發蒼蒼仍為蜀國四處征戰,趙云為蜀國立下了赫赫戰功。
長板坡大戰中,阿斗和糜夫人與趙云走散,趙云急忙前去找,最終在一堵矮墻邊找到,可是糜夫人已受重傷,無法行走,她把阿斗交給趙云后,投枯井而死。趙云把阿斗背于身上,曹兵來追殺,趙云連殺65名大將。幸得曹操愛才心切,命部下不得放箭,趙云才得以在十萬大軍中背負阿斗,殺出重圍。三國時期戰火紛紛,品味古中國文化,了解我國歷史,這是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應當做到的!
我想如果能夠做成一個像趙云這樣有勇有謀的人,那真的是太好了。
- 上一篇:有趣生活作文(精選16篇)
- 下一篇:植物生長300字作文大全(精選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