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作文寫采訪后的感受(精選5篇)
作文寫采訪后的感受 第一篇
今天是圣誕節,根據部門的安排,用中午的時間,對學校里的幾位外教進行了一場簡單的采訪。
在幾位外教中有教西班牙語,德語,日語,法語的老師,但是在整個采訪的過程中,無一例外的都是用了英語。通過這次對外教的專訪,真的是開闊了我的眼界。因為之前,在現實生活中并沒有真正接觸過外國人。我們身邊的人都是說中文,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覺得這才是一種正常現象。可是事實*,這種想法是非常狹隘的。當你真正和外國人交流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那種現實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的將你淹沒。患得患失,亦喜亦憂。就好像那一瞬間,突然就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去旅游了。
我覺得整個采訪中,我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我的英語水平太差了。在采訪的過程中,連提出的問題都沒有一句說的是完整的,而且外教回答的問題也沒有幾句能聽得懂。
且不說作為一個信息部的媒體人,這樣的能力,也算是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了。作為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四級,六級考級的問題,和我們已經學了多年的英語的經歷,我想著其中存在著巨大的問題,需要我們自己去反思和解決。
反正我現在對自己英語的看法就是很有挫敗感。也可能是我自己本身的原因,所以英語才那么差。因為在我們宿舍里,就有一些無論是英語口語還是書面能力都很強的同學。所以我想以后要想他們看齊。然后每天都要學點兒英語,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和能力。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采訪數量的增加,我對采訪的熱愛程度也在不斷上升。
因為這一場場的采訪,并不只是單純的采訪,還能夠學到很多東西,還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機遇。就比如說今天我加了一位外教老師的微信,和她成為好友。再比如說通過今天的英語采訪,我突然下定了,要好好學英語的決心。
作文寫采訪后的感受 第二篇
今天上午,綜合楊老師帶我們班全體同學去*公園,任務是向*公園的老人了解常州的民風民俗。
走進*公園,我看到有許多老人,他們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打牌,還有的在喝茶……我高興極了,心里想:今天的任務一定能圓滿成功!于是我沖上去就問一位老爺爺:“爺爺,請問您……”我的話還沒說完,那位老爺爺就頭都不回一下“逃開”了,我的心情非常失落、沮喪、失望。但我又想:老師布置的采訪任務是一定要完成的,所以我毫不氣餒,繼續尋找著下一個采訪對象。
第二次,我進入茶館訪問,找到了一位看起來比較和善的老人,我緊張地問:“爺爺,我可以打擾一下嗎?”那位爺爺和藹地說:“當然可以啦!”我平靜了一下心情后開始詢問:“爺爺,請問您知道常州有什么風俗嗎?”這位老爺爺并沒有象前面那位爺爺一樣頭都不回一下就“逃開”了,而是平靜而又放松地坐在座位上,我總算舒了口氣,心里想:終于采訪到了一位知道常州風俗的老爺爺了,今天肯定能收獲許多有關常州風俗的知識。可是這位老爺爺聽了我的問題,卻沒有先回答有關常州風俗的知識,反而說起他和我是校友的事情,好像跟看到熟人一樣似的。
過了一會兒,老爺爺總算回答我的問題了,便止不住地說了起來:“常州有許多風俗的,農歷二月二是龍抬頭,小孩要剪頭發,吃土龍篤面、吃團子。土龍要提前用面粉做好,等到二月初二才可以吃的!”哇!這位老爺爺也太能說了,知識真豐富呀!我高興地說:“爺爺謝謝您!”爺爺笑瞇瞇地說:“不用謝,孩子。”我心里想:這位老爺爺給我提供了這么多的信息,今天真是碩果累累啊!今天我采訪了許多老人,知道了年初五常州人要拜財神;又知道了常州人在端午節要*艾草;還知道了常州人在3月18日公歷4月16日要去小茅山和北門趕集場。
這次活動既讓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又讓我學到了很多人際關系,學會了如何與別人交流。
作文寫采訪后的感受 第三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訪,我認為不僅要對采訪的對象有充分的了解,對于整個話題的背景也應該要有相當完備的背景知識。不然或許就會遭遇我所遇到過的尷尬。
學期后半段有幸來到解放日報體育部做關于世界杯的專題報道。我主要負責電話采訪一些足球教練紀錄他們對于某一場比賽的看法。我自以為對采訪對象十分了解(大多為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知名教練與體育評論員),但實際采訪中卻是漏洞百出。
首先,語言上遭遇了危機。由于一些主教練來自上海講著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對于我來說理解起來就成了大問題。即使后來用普通話對話也時常在一些關鍵語句上因為口音問題而不能正確理解意思。記得一次采訪一位滬上著名教練,因為前期沒有心理準備,電話采訪時才發現采訪對象的語調“驚人”的低。低沉的語調使很多話變得含糊不清,那次的采訪最終也因此失敗。
除了采訪對象的準備外,背景知識的準備也必須充足。還是在實習期間,一次采訪圈外人士預測比賽時又出現了新的狀況。由于前一場比賽我自己也沒有看,而采訪對象對于足球也不夠專業,就出現了采訪過程兩個人無話可說的境地。
兩次失敗的經驗也提醒我做好采訪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對于采訪對象,適當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順利的進行采訪;對于采訪選題的背景,完備地做好先前功課才能在采訪中更好地與采訪對象交流。
作文寫采訪后的感受 第四篇
對于不同的采訪對象我認為應該是選擇不同的采訪策略。策略的內涵即是選擇不同的話語方式、不同的語言氛圍以及不同的話語量。比如采訪“下層”受訪人時,我大都會比較主動,盡量將語言氛圍變得輕松使受訪者能夠較為自然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同時在采訪中我也會適當的掌握主動權,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受訪者整理自己的思路與看法。
而對于“中高層”受訪者,我一般不會過于主動,而是將采訪的掌控權交予對方,給受訪者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表達展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兩種不同的策略,也是基于兩類受訪者不同的社會身份、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對而言,“中下層”受訪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響相對怯于表達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看法,同時表達中也可能會因多種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問題;而“中上層”受訪者相對文化水平較高,對于特定問題相對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仍然選擇給予對方過多的引導勢必將使受訪者感到嘮叨瑣碎。
所以在這樣的考慮下,針對不同的受訪者采取不同的采訪策略既能使采訪順利的進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動環境。
這個學期開始全面的接觸采訪與寫作,實地采訪與電話采訪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覺還是遠遠不夠。實習期間指導老師也告訴我,采訪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覺,文字、語言上面才能有進步。或許這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反復強調的實踐的重要性的很好體現吧。
同時,在采訪中我也發現自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對不同的受訪者,可能會因對方身份的不同而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對于普通的農民工或許我更能放得開,而面對著名運動員或者知名教授則會顯得拘謹。起初,我也是總因為緊張而使采訪不那么順利,但隨著采訪次數增加自己也變得自信,并且能夠做到與受訪者一定量的有效互動,不再只是那個被動的記錄者,開始成為了互動者。而這樣自信的由來,既來自戰勝自我膽怯心理的一次次實踐,也源于對受訪者、采訪背景的充分準備。
在采訪的實踐中我也發現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受訪者特別健談,于是便需要將他的大篇幅內容微縮到小篇幅;有時候則會遇到受訪者遲遲不能點到問題的內核而游離與提問之外。第一個問題考驗的是自己的文字壓縮能力,第二個問題則考驗的是記者的提問技巧。在采訪中,我也發現,問題的設計往往趕不上實際中的變化,所以在提問過程中設計問題顯得尤為關鍵。而設計的串聯點就是和受訪者的良性互動,通過互動將自己的觀點傳遞,同時將自己的疑問拋出將受訪者引入自己的設計之中。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采訪內容。
這學期的采訪與寫作課使我受益良多,汲取了許多采訪的理論知識。而實踐中,一次次的采訪經歷則讓我明白了理論與現實結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脫離理論而自成一套也不能僅僅依靠理論知識而無視實踐中的變化。
現在只是一個起點,希望這樣的總結與體會能夠給我今后的采訪以提醒,也希望未來越來越多的采訪實踐又能給予這份體悟以更多的內涵。
作文寫采訪后的感受 第五篇
12月12日,我和另外一個小記者——賀維嘉臨時接到通知,在唐老師和湖南都市頻道記者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沈慧嬋姐姐家。聽說她現在23歲了,還患了先天*的小兒麻痹癥,可是她還是用笑容面對每一天,所以我們想看一看她是怎么做到的。
到了她們家的房前,我看到了她家的房子:大約只有3、4米高,房頂是用瓦片鋪成的,雖然外觀簡陋,但是房子里面還是整整齊齊的。一進門,我便站在了沈慧嬋姐姐的面前,她面帶微笑看著我,我便問:“姐姐,你過這樣的生活你覺得幸福嗎?”姐姐回答道:“我覺得我很幸福,因為我有一個非常慈祥的母親,還有非常友好的同學,我能和她們一起做手工,一起鍛煉、畫畫、曬太陽,所以我覺得很幸福。”
不久,沈慧嬋姐姐的母親回來了,都市頻道的記者對她的母親說:“阿姨,你能跟她洗一下頭發嗎?”阿姨說:“可以。”說完,阿姨便去接水,把沈慧嬋姐姐扶到水邊,輕輕幫她洗頭,生怕姐姐感到不舒服,洗完后,阿姨又幫姐姐吹頭發。另一個小記者賀維嘉問:“阿姨,您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照顧姐姐,您覺得厭倦、*苦嗎?”阿姨熱淚盈眶地說到:“厭倦時肯定有的,但是她畢竟是我的親生女兒啊,我不照顧她誰來照顧她呀。”
唐老師去幫沈慧嬋姐姐拿助走器,沈慧嬋姐姐把她細心地打開,輕輕站起來,一步一步艱難地走著,走出門后,沈慧嬋姐姐吃力地上著樓梯,我和賀維嘉連忙扶著她,記者看到了她的助走器,問:“你這個助走器是被磨穿了嗎?”這時我們才發現助走器有兩個腳已經被磨穿了,還有兩個腳蓋子也掉了。記者讓姐姐的母親把她穿過的鞋子拿來看一看,這時我們竟然發現她的鞋子底也被磨穿了。
我們還去了沈慧嬋姐姐的學校,看到了姐姐學習的地方,也看到了許多和姐姐一樣身殘志堅的同學。
雖然姐姐身體殘疾,但是她卻不想平常我們一樣嬌氣,而是堅強地用笑容來面對生活,我希望我以后能像姐姐學習她的堅持不懈、樂觀開朗,也希望有更多地好心人來幫助她們,讓她們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