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精選19篇)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一篇
參觀博物館有感
暑期里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讓我受益匪淺的參觀博物館活動。這次參觀,我感受頗深。與以往的參觀活動有些不同,因為這是一次歷史、文化的學習之旅。我們的營地被安排在位于運河畔的刀剪劍博物館。每天,我們在這里感受博物館的文化氣息,學習與交流。
走進這大大的博物館,到處充滿了歷史與文化,“刀劍的歷史”、“刀劍與生活”、“刀劍的文化”、“刀劍制造”、“刀劍欣賞”、“剪刀的起源及演變“等參觀內容,都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種各樣的刀、剪、劍,通過那些有趣的圖畫知道它們有很多種類型,遠至春秋戰國的青銅劍,以及鑄劍的流程,更能體會到鑄劍背后的故事。我目不轉睛地看著,時不時地發出了一聲聲驚嘆:如,在剪刀鍛造車間,工人叔叔們在認真地打造剪刀,原來制作一把小小的剪刀,竟然需要幾十多道工序,需要這么多人付出自己的勞動,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剪刀的形狀、大小也是千奇百怪,除了我們日常用到的手工剪刀、廚房里奶奶用的剪刀、裁縫阿姨用的剪刀外,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剪刀。
參觀活動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的歷史文化真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古代勞動人民用她們的勤勞與智慧,去發明、去創造。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小學生,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用自己學到的本領,用自己的智慧,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二篇
3月13日我們初二年級全體同學參觀了首都博物館,那里有著眾多的文物,剛一進入博物館的大廳,我就感受到了那里濃厚的文化氣息。
在講解員的解說中,我仿佛穿越回到了古代,心一下子便靜了下來,去感受每一件文物的歷史。全年級的同學被分成5個小組,走進不一樣的展廳,感受古都北京的歷史變遷和厚重的文化底蘊。
在眾多的文物之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首博的鎮館之寶:珊瑚紅釉琺瑯彩花鳥紋瓶。這件瓷器名字很長,初次見到它,我就被它漂亮的外表所吸引,更感嘆于古代工匠們的精彩技藝:瓷瓶上繪制了碧桃花、翠竹、鳥、蜜蜂等紋飾。腹部和頸部共繪兩只小鳥,一只棲于竹枝上,另一只展翅于空中,搖首啼叫,蜜蜂在盛開的桃花間飛舞,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
隨著首博教師娓娓道來,我也開始漸漸了解它的歷史:這件瓷器文物產于清朝雍正年間,是一件琺瑯彩瓷瓶。琺瑯彩瓷瓶可謂是古代中國制瓷工藝最高水平的代表,只生產于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之間。清朝官窯所產的琺瑯彩瓷瓶可是400多件,而其中的大部分又都在中國近代的歷史中埋沒了,現存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并且該瓶造型線條優美流暢,裝飾及工藝技術等都到達了極高的水平,其彩繪講究、造型秀美、紋飾細膩、構圖考究,表現出了雍正時期琺瑯彩發展特點和官窯器物的整體風貌,可謂是一件國寶級的文物了。
這件文物不僅僅在古代是一件珍品,而在現代,它也被運用到了外交上,而這便成功地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提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我國是世界四大禮貌古國之一,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上我們有著無數代中國人艱苦奮斗而得來的文化成果。這夯實了我們文化建設的根基,奠定了我們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更讓我們在國際中增強了自我的軟實力。
感激學校和教師們的設計和精心安排,讓我們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了博物館,知識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具體和歡樂。從陳列館中我們看到了歷史的實物,歷史變得很趣味和鮮活生動,讓我加深了對歷史的喜愛,也學會如何去欣賞文物,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厚重和魅力,激發了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的動力。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的學習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勤奮、自強、探索、創新的精神,用我們的奮斗換來祖國的成就,讓后人也為我們這一代人點贊、自豪。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三篇
在陰雨過后放晴的第一天,我們局組織全體黨員到革命老區金寨縣,瞻仰烈士,寄托思念,銘記歷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一路上我們唱著紅色歌曲,回憶那些金色歲月,對于即將到達的目的地更多了幾分敬意。來到金寨這里山清水秀,絲毫沒有當年戰爭留下的影子,然后這里的環境、這里的空氣都給人一種莊重、敬意之感。
參觀第一項,沿著蜿蜒的上路走進了“燎原星火”紀念碑。重溫入黨誓詞,敬意默哀,此刻我們都是革命事業的接班人,是為人民大眾謀取幸福的先足之兵。同時我們參觀了洪學智將軍的墓志銘,為洪老的一生奉獻贊嘆不已,也許這就叫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參觀在金寨成長的一批批軍隊,從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不禁讓我敬佩。每當聽到哪位將領小小年紀就犧牲,我的心都一陣唏噓。再想想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幸福,革命先輩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有銘記理想信念,我們在和平年代,又怎么能只圖享樂呢。猶記得長征途中那最小的身影的犧牲,如果是我們是萬萬做不到這么大的成績。
紅色教育是讓我們記住歷史,努力過好當前的幸福生活。我們不應該在為碌碌不為而抱怨,不應該因為利益驅使而斤斤計較。有人說“現在成為共產的有什么好處”,我想有這樣想法的都是不正確的,你既然現在成為xxx就是為人民謀福利的,為人民做事的。如果事事想到的是自己能有什么好處,那絕對不是個合格的xxx員。
前幾天有一則公益廣告刷爆朋友圈,那就是中國xxx的第一支廣告,永遠起得最早走的最晚,永遠身先士卒鞠躬盡瘁,永遠先顧大家后想小家。也許我們每一個xxx員做到最初的自己,最初的誓言,我們的紅色教育就是成功的,就是革命先輩再犧牲后給我們又一豐富的財寶。讓我們好好為革命事業工作吧。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四篇
1月7日,學校社會大課堂實踐活動,帶領著四五六年級的全體同學,踏上了前往首都博物館的旅程。一路上,大家興奮不已,紛紛討論起了首都博物館,車內一片歡笑。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到了目的地。下車后,按捺住心里的激動,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進入了首都博物館。一入館,我們就被琳瑯滿目的展品給吸引住了,這些是多么精美,多么富有藝術性,多么偉大的作品啊!同學們對展品贊不絕口,稱贊聲不絕于耳。我們左瞧瞧、右看看,怎么看都看不夠似的。如果你看見一個同學流連于展品之間不愿移動,那她一定是我。
最讓我驚詫的是這樣一件展品古代婚禮洞房。從小對古典作品情有獨鐘的我在看到它的時候就被牢牢的吸引住了。精良的制作,精致的布置,精美的效果,給我強烈的視覺沖擊,讓我感到震撼。它就像是真的洞房一樣,給人一種喜慶感,吸引著過往的參觀者。我好想把自己的家也布置成這個樣子,讓我天天生活在喜慶之中。
博物館內的展品一應俱全,什么都有,真是大開了眼界。展品讓我們穿梭于過去、現在、未來之間,讓我們的視野開闊,讓我們見識到了造物主的偉大,同時也沉醉于它的美好間。我愿一直感受著這純然之氣,讓世間的藝術永遠流傳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五篇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米。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每當我看到如此精美的文物時,我不由得感慨古代中國的文明的燦爛與偉大。然而,我亦不禁為那些命運多舛的文物的背后的經歷而感慨萬千,我也了解到在館內有一份長長的捐贈者名單,已經有800余位捐贈者的名字。上海博物館汪慶正先生曾披露:上海博物館的藏品由建館之初的9000件,增加到現在的近100萬件,其中有近1/10的館藏來自于民間的捐贈。當初建館時,海外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們的捐款達1000多萬美元。可見還是離不開各界人士的支持。
然而,我在欣慰之余卻又想到,流失于海外的文物千千萬萬,有幸能重回故里的文物何其之少,或許這是中國的不幸,是民族的不幸,盡管有無數的愛國人士傾力回購海外流失文物,那也僅是滄海一粟,冰山一角。就以圓明園十二獸首為例,目前有丑牛,寅虎,午馬,申猴,亥豬五首回歸祖國,然而,子鼠,卯兔二首卻仍流落海外。我由此而想到,如今流失的海外文物,我們是否都應用重金購回。我認為當然不是這樣,這只會助長了那些文物販子的氣焰,以為其中有利可圖。雖然文物代表了一個民族的歷史,但是歷史終究已是過去,雖然我們不應忘記過去。但是,我們更應著眼于現在和將來。只有自身強大了,才會有能力追討回更多文物——而不僅僅是用無窮無盡的金錢去滿足利益熏心的文物販子。
無論過去的歷史是多么的輝煌,但終究已是往事,仔細一想青銅器,無非是奴隸主貴族奢侈的生活用品;精美的陶瓷,無非是皇家御用的金貴之物;雕刻,無非是統治者籍以愚民的工具;書法和繪畫,無非是那些讀書人予以揚名天下的途徑;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無非是文人們借以“含沙射影”、抒發心中苦悶的媒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外國用xxx醫病,中國卻拿來當飯吃。”作為以四大發明為自豪的我們來說,著實令人汗顏。盡管中國已不再是昔日的xxx,然而世界四大文明最后只有我們中華文明僅存于世,現在卻也是傷痕累累。在我們長時間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最近幾個世紀,沒能出現一批劃時代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成果,是我們的遺憾,它直接導致了中國近兩個世紀全面落后于西方列強的局面。中國人不應該怕暫時的落后,自由的思想氛圍、開放而富有開拓氣息的社會、理性而不失道德的國民素質是我們發展的最重要動力。一切束縛國人思想的力量都不應在當今時代產生和存在。我們已經失去了幾千年的發展機會,此時不進,更待何時?
所以,我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僅僅能夠證明一點:我們華夏民族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歷史早已過去,輝煌也罷,慘淡也好,“古今多少事,均付笑談中”。我們應該用更清醒的頭腦去認識自己的不足,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著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所謂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先走別人走的路,再走別人未曾走的路,最終馳騁于不敗之地!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六篇
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齊齊哈爾市歷史博物館。博物館的講解員認真,仔細的講解了從原始社會到解放中國的這段歷史。讓我們對這段歷史又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認識。
博物館里雖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卻非常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人體會一下當時的年代和人文景觀。
同學們在聽講解員的講解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他們不懂和不知道的問題,講解員認真并且熱心的為同學們解答了問題。
歷史有時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讓人無法相信。當我們看到一些小石頭時,原始人類就用它來切割東西,這有時讓我們質疑,但它確實是真的.,也真正存在過的,那是我們的人類就很聰明。他們有時候想的辦法連現在的我們也會想不出來。歷史也是透明的,什麼事一看歷史就知道。例如日本侵華戰爭,我們一看罪證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冀勢力是否定不了的,因為歷史在證明,歷史不會欺騙我們。
這次活動很有意義,讓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禮。希望多有機會去參加博物館,更多了解人類,了解革命烈士,了解歷史。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七篇
今天,我去參觀自然博物館。走進大門,我看到了很多標本,有海龜、熱帶魚、魔鬼魚等等,再往里面走,就是恐龍大展,那里我看到了恐龍的骨頭和骨架,有大的,也有小的。分為兩大類,蜥臀類和鳥臀類,有食肉的和食草的兩種恐龍,也有一些什么都吃的雜食動物。我認識的有板龍、馬門溪龍、梁龍等等,其中,最長的是梁龍,長度有26米長。上面還有翼龍,長度有7米長,是雙翼展開的長度。我還看到了恐龍蛋的化石,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排列著。走出恐龍大展,我來到了一個全是奇石的地方,我看到了很多礦石,閃閃發光,品種齊全,看的我眼花瞭亂。我印象最深的是兩塊叫豬肉石的,真是像極了,肚子餓時我真會忍不住去咬一口,它好象還會散發出陣陣肉香。
我坐電梯到二樓,走進了一個隧道,看到了地球遠古時代的動植物,經過歷史變化,有些動物已滅絕,生命力強的留了下來,這就是自然規律。博物館里的動植物標本都做的跟真的一樣,活靈活現的。一圈參觀下來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
大自然真奇妙,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八篇
4月29日天空中細雨紛飛,無聲的滋潤著世間萬物。在這個特殊的天氣和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公司組織青年職工參觀了位于大慶市讓胡路區中央大街西側,大慶油田勘探園內,現名叫“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
它的陳列面積是1480平方米,是一個普及石油知識,介紹大慶油田歷史和科研成果的展覽館,館內分“大慶油田”、“油田地質開采”、“科研成果”、“巖芯標本”4個陳列室,展品有2500余件,展出物品顯示了地下油層千變萬化的狀況。
走進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猶似置身于一個地質的世界,許多標本,各種化石,奇形怪狀,顏色各異,都是從地下數千米深的地方采集出來的,宛如一座天然地下宮殿。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會感到科學技術的精妙和深奧,也會對采油工人產生深深的敬意。當我走進地質油層的立體模型中時,便會如置身油田地層的情景,如油層的厚薄,油層埋藏的深淺,石油怎樣從地底下被抽出地面等,使觀者大開眼界,學到許多知識。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了勘探、開采、注水工藝,油層、氣層分布情況,油層模型,許多圖表,各種地質圖,大慶油田地面設施模型沙盤,巖心樣本,數十種石油產品等等。
參觀大慶地宮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地質標本、油田知識的世界,在這里我獲知:過去的西方石油理論認為,石油一般蘊藏在海相沉積中,而大慶這樣歷史上從未成為海洋的地方,也就是陸相沉積,不可能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大慶的成功開發,宣布了西方落后石油理論的破滅,也促使我國幾乎所有地質條件相同的平原與盆地,均已找到了有開采價值的油田。
在我為中國人的智慧和過硬的科研水平而感到驕傲的同時,又想到大自然為人類蘊藏珍貴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資源枯竭了我們即使擁有再高新的技術也會無濟于事,應該懂得去珍惜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在慨嘆大自然的神奇奧妙的之余,又被我們的曾奮戰在這片荒原上的石油工人們那種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折服,為自己身為大慶人而感到光榮自豪。作為當代的青年人,我們有義務把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并使其發揚光大,為我們企業、油田能夠日益壯大,和諧穩固的發展而奮斗!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九篇
今天秋高氣爽陽光溫和,我們去“西溪濕地博物館”秋游了。
大家非常興奮,一路上歡聲笑語,不一會就到了西溪濕地公園。一下車我們我們迎著涼爽的秋風,遠足在西溪濕地向《西溪濕地博物館》走去。西溪濕地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個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國家濕地公園。國內唯一以展示中國濕地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
博物館外面栽種著漂亮的奇花異草,矗立著怪石嶙峋的假山,傾瀉著嘩嘩流淌的小瀑布,真是美麗極了!館內共有4個主廳,分別為序廳、濕地與人類廳、中國廳和西溪廳。我們排著隊有序地欣賞了濕地的動物、植物標本和濕地人們的生活用具。
參觀完博物館,沿著西溪河道游覽著濕地的秋景,西溪濕地的空氣真好,只看見那河水清清,沒有以前那么臟亂差,是五水共治的結果吧!經過昨晚一夜秋風,路上卻看不到落葉,原來是環衛工人一早就把馬路打掃得干干凈凈,據說這是被評為杭州市最干凈的馬路。到了大草坪了,我們按小隊坐在草坪上共進午餐,我們玩得很開心。
這次參觀了解了西溪濕地是人類文明起源和延續的重要支持系統,是文明的搖籃。我們有責任好好保護西溪濕地文化。做個文明的杭州人。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十篇
今天,韓老師帶領我們來到了金沙遺址博物館,了解古代文明和歷史。一進去,就感受到了獨特的金沙氛圍。
我們第一個參觀的是遺跡館,里面有很多的挖掘現場的結構。沿路走去,那里有一塊大玻璃,走近一看,腳下有一顆千年大樹的樹干,聽說這樹有著接近一萬年的歷史了呢。
接著我們來到了陳列館,第一個進入的是第三展廳——天地不絕。第三展廳有出土的金器、銅器、石器、象牙和卜甲等精美文物,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十節玉宗,因為它展現了金沙先民的手藝和技巧。
第二個進入的是第四展廳——千載遺珍。第四展廳最顯眼的當然是精美絕倫的“太陽神鳥”金飾了,在那個時期制作的金飾到現在能夠保存得那么完整,不容易。而且在沒有機器情況下,能制作的那么漂亮、對稱,真的是很不容易。其他的三十余件精品在“它”眼里都不在話下。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十一篇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對于博物館,我自認為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復制的地道戰的場景,大伙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呵呵,從狹窄的洞口鉆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柜。導游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仿佛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快看,“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我高興地指著墻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說:“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墻上的xxx憤筆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xxx戰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里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xxx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游告訴:“xxx中,偽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為什么會當xxx,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xxx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xxx!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里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里卻是激動不已,心里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十二篇
今天下午,老師要帶我們去參觀市博物館,那可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啊。
下了車,一座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展現在我的面前,使我精神振奮。一進門便是金碧輝煌的大殿,給人一種莊嚴與神圣的感覺。這大殿可真算的上是富麗堂皇。
正中間的一幅壁畫《嫩江母親河》金光燦燦!畫的正中間有一輪紅日散發著耀眼的光輝!太陽的正中間有兩只我們齊齊哈爾的市鳥——丹頂鶴。似乎這兩只鶴肩負和太陽一樣神圣的使命。鶴的左旁是一頭大象的骨架,大象的骨架下面有兩個獵人服裝的女人,乘在一條小船上,船在驚濤駭浪中行使,與橫行無忌的海面要比,她們的船太微不足道了,但因為她們無所畏懼,所以才能一直所向披靡,縱然有危險,也能化險為夷。鶴的右旁是當時人們勞動的工具,智慧的結晶——手推車。手推車下是一個威風凜凜的戰士,騎在一匹精神抖擻的戰馬上。
看他那嚴肅的表情,好像隨時能為祖國和人民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一幅多么慷慨激昂的畫面啊!壁畫上的沆沆洼洼見證著歷史的腳步。這時邢鎧滌語出驚人,竟說那是“甲骨文”!再一看,我不禁驚呆了,這里真不愧為市博物館!竟然有奧運火盆,這里面傳承了我們十幾億華夏子孫的奧運情!
接著我們又看了許多令人目瞪口呆的展品,例如那對牛角,竟然長達一百一十五厘米;那對猛犸象牙,單一個就長達三十五厘米;再說那把寶劍,雖然銹跡斑斑,但仍帶著戰火的銷煙,我仿佛已看見,它的主人正拿著它、血戰沙場……
最令人稱絕的是一個用骨頭擺成的恐龍模型了。它可是用一片片碎骨頭擺成的,足見制造它的人得有多細心了。骨頭表面十分光滑,最招風的當然是那雙眼睛,竟是用珍珠做的,真是價值連城啊!這可太讓我瞠目結舌了。里面還有很多的古物:瓷器,服飾,古人留下的尸體……伴著柔和的燈光,看著仿佛看不完的歷史,這種感覺真好!我們依依不舍離開了博物館。回到了學校,似乎還有點意猶未盡,這市博物館真叫人流連忘返。不過能去那博物館參觀一次,我已經是如愿以償了!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十三篇
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把我曬得嗓子都冒煙了。我多想在家吹空調啊!爸爸卻把我拉去了博物館。我和幾個好朋友們坐車去武漢市博物館。一路上我不停的埋怨爸爸,干嗎把我拉過來。
我們下了車,走到了博物館門口,我突然感到陣陣的涼意,進去了后,十分涼快。那里面漂亮極了,就像仙境一樣。我們都不住的贊美道:“哇塞!真美啊!”這時誰還抱怨呢?
我們看到了許多展品,有夏、商、周三朝創建的,中國歷史上燦爛的青銅文化,有樂器和兵器等。唐代有唐三彩。南宋有鎏金xxx佛。明代有鎏金菩薩像。還有清代的雙鳳交頸玉執壺。似乎我們的眼睛都要看花了,還有現代人做的工藝品。剪出來的魚似乎要從紙上跳起來,用布做的哪吒拿著荷花趴在荷葉上,就如真的一樣!我真佩服人們這高超的技術啊,能做出這么棒的工藝品!
人們都在努力,才能做出這么好的作品。我們也一起努力吧!爭取能拿到更好的成績,加油!
結尾:非常感謝大家閱讀《2020作文參觀博物館一年級9篇》,更多精彩內容等著大家,歡迎持續關注作文錄「」,一起成長!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十四篇
今天是我們的秋游日,我們的地點是“地質科普博物館”。
進去以后,我看見隊伍后面的大門兩邊,有兩個英姿颯爽的兵馬俑。接著我們進入了地震體驗館,何老師選擇了一些同學到臺上體驗了地震的感覺。這時,地震演示開始了,我看到臺上體驗的同學,當警報聲響起時,他們就會很迅速的躲到安全的位置。雖然我沒有上臺嘗試,但是我觀看就能感覺到地震很恐怖。這時,聽主持人說:這里離浦東機場很近,3——5分鐘就有一架飛機飛過,真巧一架飛機風馳電掣一般從我頭頂駛過。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在體驗地震的過程時,時間也晃晃悠悠的過去了,嘀——嗒——嘀——嗒中午到了。我與同學們都拿出了各自的零食,開始享用我們的午餐。申老師給我們小隊挑了個好地方,我們盡情的開始享用午餐,感覺心里舒緩了下來。吃好飯后,我們自由活動了一會兒,我在規定區域玩了一會兒。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斗牛場,觀看了斗牛比賽,這是我第一次觀看,感覺到心情很激動。看完斗牛,我們又來到了地質水晶館,我們了解了水晶的各類——紫水晶、白水晶、礦石水晶……,我們看好了水晶,了解了水晶,和鴕鳥接觸了,這個秋游就結束了,我開始盼望下次的春游。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十五篇
今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了自然博物館。一進博物館我們先參觀了古干尸展廳,展廳里放了兩具干尸的骨頭,都是明朝的。一具干尸骨頭已經發黃,還有一具干尸骨頭竟然是黑色的。我看了覺得有點恐怖,所以我們很快就出來了。
接著我們參觀的是古動物展廳。一進展廳我就看到了巨大的恐龍化石。我根據這些化石的樣子告訴媽媽這里的恐龍化石有劍龍,還有長頸龍。媽媽問我是怎么知道的,其實我是在自然課上聽老師說的。這次我看到了真的恐龍化石,覺得有些害怕。因為長頸龍的化石好高,頭頸好長,頭都快碰到屋頂了。我想如果它們沒有滅絕一定會把人吃掉吧,它們簡直是龐然大物,就連旁邊的恐龍蛋化石也很大,我都看呆了。
古動物展廳里的古人類發展陳列室也很吸引我。陳列室里的圖片、模型介紹了人類進化發展的過程,還有人的胚胎發育的過程。我看到很多實景模型,知道了人類是由猿人進化而來的,知道了猿人由爬行到直立行走的進步,還知道了古人類是怎么生活、捕獵的。其中有一個模型中有一群猿人用自己做的石器在殺一只鹿,我覺得太殘忍了,不過媽媽說他們是為了生存才這樣做的,不然他們會餓死的。
后來我還參觀了各種動物的展廳,看到了節肢動物、線形動物、魚和兩棲動物的標本,還有各種鳥、哺乳動物的模型。其實還有很多動物我有點忘了。不過今天我問了爸爸媽媽一個問題把他們考住了。你知道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什么嗎?答案是蝙蝠。如果上自然課認真聽的小朋友一定都知道這個答案。
我今天的收獲可真大啊!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十六篇
今天,我隨著小記者團來到了鐘祥博物館參觀,了解我們鐘祥的歷史。
還未進入展廳,就看見在正中間的地上刻著“鐘聚祥瑞”四個繁體大字。
進入展廳后,我們看到了博物館八個鎮館之寶之一的“鍍金銅龍”。“這個銅龍在當時出土的時候表面鍍了一層金,由于年代久遠,這一層鍍金脫落了,只剩下現在看到的銅龍。這個鍍金銅龍是1977年從鐘祥市的明顯陵出土的,它是國家一級文物。
在公元1539年,嘉靖母親蔣氏死了,想將母親與父親合葬在一起,但是這樣就會打擾到他父親安寢,為了告慰其父母的在天之靈,在明顯陵舉行了大型的祭祀活動并親自投擲此物,為的是將美好的祝愿帶給父母,同時也是為了祈求上天保佑明朝社稷綿延”。
聽了講解員的介紹,我們都說:“原來是這樣啊”。我們隨后又參觀了德化窯白瓷尊、德化窯白瓷瓶等一些文物,還了解了宋玉、莫愁女的故事,使我們大長見識!
今天去博物館可以說是收獲頗豐啊!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十七篇
浙江省博物館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余件,參觀省博物館觀后感。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制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湖州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
浙江省博物館舊館址的一部分為江南藏書樓文瀾閣。1993年,浙江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占地面積20400平方米,博物館里有幾個場館,分別是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家具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筑和連廊組合而成,形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于湖光山色間,成為天堂杭州一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
浙江省博物館舊名西湖博物館,1931年更名為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xxx建立后,改稱浙江省博物館。該館原設歷史文化和自然科學兩大業務部門,1980年分出歷史部文物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學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是浙江省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有關數據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十萬余件,其中一級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綢片和麻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各種青銅兵器、青銅農具、印紋陶和原始瓷;從東漢至明代各個青瓷窯系的一批標本;還有大量的古今書畫。不久我們參觀完了,便回家了。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十八篇
一天上午,陽光明媚,媽媽帶我來到古塔公園博物館參觀。
我和媽媽在那里看到了美麗的字畫和許多在錦州地區出土的古代文物。有一件很大很大的官袍,上邊繡有三條龍,我想穿這件衣服的人肯定是個大官。這里有石器時代的石頭斧子、石頭刀。有戰國時期 的銅劍、銅鍋(鼎)、勺等。還有玉石做的碗、精美的頭飾,媽媽最喜歡那些金手鐲、金飯碗、金盤子。
我最喜歡的是用軟陶制作的好大好大的一幅表現春、夏、秋、冬人們安居樂業生活的立體雕塑場景畫。春天,鳥語花香,大地復蘇,人們開始耕地播種。夏天,暑氣逼人,綠樹成蔭,人們躲在樹下載 歌載舞。秋天,秋高氣爽,高粱紅了,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玉米黃了,像一個要掉下來的大錘子,人們忙著收獲勞動的果實。冬天,寒冬臘月,大雪紛飛,人們有的做豆包、元宵、有的殺豬、宰羊, 還有的送禮物,迎接春節的到來。
我很喜歡這里,以后還要來。
一年級觀博物館有感作文 第十九篇
六月六號早晨,我們去了上海博物館。博物館免費參觀。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整幢建筑外觀,圓鼎狀框架結構,上圓下方,寓意中國的傳統說法“天圓地方”。從遠望去,建筑恰如一尊中國古代青銅器。邁進圓形中廳,仿佛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由于是早上,觀眾不是很多,印象深刻是,半數以上為外國游客,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等,其中遇見日本婦女,身著亮麗和服,腳穿木屐,微微弓著腰,足下碎步,裝飾好像參加盛典。外國子民,渴求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前來瞻仰。
整個博物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印章、玉器、錢幣、少數民族工藝十個固定陳列廳,另有國際交流書畫展等。
中國古代青銅館設在一樓。陳列著自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到戰國時代各種青銅酒器、食器、樂器、兵器等。那個年代,青銅器作為貴重的合金,被制成禮儀用器,多用在祭祀祖先神靈,宴請嘉賓貴客,舉行隆重典禮盛大場合。青銅器顯示其主人貴族身份、地位和權利。春秋晚期的犧尊,展露古人高超鑄造技術,造型繁復,紋飾精美,一副憨態可掬模樣。還有編鐘,大小不等,聲音差異,排列組合演奏樂曲,古人蠻有創意的,生活趣味悠然自得。
中國古代陶瓷館位于二樓。陶瓷品種豐富多彩,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景德鎮窯,青花騎獸吹螺人像,那老翁神態迥異,生動傳神;還有絢麗斑斕的唐三彩,一一匯聚古人智慧、精湛才藝。
中國歷代繪畫書法館居三樓。百余件繪畫精品參展,此次主要是明清各派各家杰作,風格多變,有講究工細、整飭,墨彩豐富,精巧深微的院體畫;或筆墨放縱,灑落簡略,寫意物象形神畫;約略作品,寄情山水花鳥,注重筆墨情緒,脫略形似,強調神韻頗多。筆墨各異,精彩紛呈,歷史悠久的中國民族繪畫,堪稱世界美術領域中奇葩。我特喜歡揚州八怪金農的作品。
金農(1687—1763),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壽門,號冬心先生,別號有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龍梭仙客、三朝老民、荊蠻民等。他博學多才,在書畫、詩詞、鑒賞諸多方面都堪稱大家。
金農的《山水冊》,縱厘米,橫厘米,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紙本。設色。此冊共十二開。每開都是詩意與畫情交融。每開所繪景物寥寥,然造境立意高妙別致,筆墨生拙而秀韻天成,是金農畫風本色。當時的金農已是暮年,藝術上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因為他平生所見的歷代名跡無數,博學多才,涉獵豐富,不僅在文學上造詣很深,而且具有精湛的書xx力,所以在繪畫創作中能夠作到“涉筆即古,脫盡畫家習氣”。這件《山水冊》雖然只是一件案頭小品,但展現給觀者的視野卻相當寬闊,精湛的筆墨技巧和大膽的構圖都給人一種新穎別致、情韻高遠的感受。
美術史學界普遍認為,金農是在應博學鴻詞科落選后才開始學習繪畫的。這種說法雖然具有普遍性,但與史料記載存在差異,厲鶚《樊榭山房集》中就有“督牛犁我田,歐陽圭齋句也。壽門為圖,因題其后”的記載。這篇跋文作于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當時金農31歲,這是見到的最早有金農繪畫活動的記載。在他自己的《冬心先生集》中也有他40歲以前從事繪畫的文字記錄,但這些時候的創作都是偶爾的事情,并不是主業,更不是為了衣食之需。在金農的心目中,詩是第一位的,書法次之,繪畫更次之,之所以在50歲以后他才開始賣畫,不僅是因當時的繪畫已接近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面貌,更主要的是將它作為謀生的手段,不得已而為之。
乾隆元年(1736年),受浙江歸安縣縣令裘思芹(魯青)的薦舉,49歲的金農人都應選博學鴻詞科,但未被選中,郁郁不得志,于是游走于齊、燕、趙之間,最后流落到揚州,以賣畫為生,先后居住在三祝庵、西方寺,直至77歲時去世。看畫如見其人,心中滋生不舍之意,此事古難全。
書畫展館燈光是感應的,人走到正面燈自動亮起來,顯示畫全貌,當你離開時,光線漸漸暗淡,如此精心設計,可能顧及強光對畫質影響,好細心啊,折射對作品尊重、保護,潤物細無聲。
展館寬綽,光線暗淡,人影綽綽,幽靜寂寂的。你可以靜心、自由瀏覽,也允許拍照。這里,沒有喧嘩,人們默守契約,用眼和心觀賞,平和靜穆,品味歷史文化藝術珍品,沐浴一種精神享受。
造型古樸典雅的明代家具展在四樓,以及用料寬綽,裝飾繁縟,厚重華麗的清代家具,還原了明代廳堂、古代家具使用場景,那文房四寶流溢著書卷墨香。我在靜靜地欣賞,一位老外神情專注的移動到前邊,“sorry”,老外脫口而出,我一愣,奧,他擋住我視線了,不由得會心微笑。道歉,感受文化素養,顧及他人,一種美德哦。
自己行色匆匆前行,是否只顧自我,忽略遮蔽他人呢?
崇尚自然,淡靜從容。做人作畫,走自己的路,畫自己的畫,抒自己的情愫肝膽,成自家的筆墨程式和造型規范。平乎?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