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精選22篇)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一篇
最近俞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任務”,就是做一道美食,我做的是“布丁”。
有人拿雞蛋都會碎,但是我家有養雞場,雞蛋如果都拿不好,不是給我們養雞場丟臉嗎?
開始做布丁了,我先打一個蛋雞蛋,不過蛋清和蛋黃粘在一起了,我用手一拉蛋黃的那層膜破了。只好重新來了。我把工具洗干凈,原來是過濾器沒洗干凈,第二次我把什么工具都洗干凈,果然成功了!我立馬進行下一步。
接下來就要放著名的甜寶____糖了,于是我用勺子抄了一勺10克的糖,甜寶卻像不情愿化掉似的,還沉在碗底。
又要放面粉了,我抄了10克的面粉,倒入碗中,有些面粉粘在了碗的邊上。碗就像火山,這些面粉就像在逃命的人一樣,死死不肯下落,突然一陣180克的牛奶瀑布從天而降,把那些逃命的人給沖了下去,而巖漿也被沖成了暖流。
這個可是太難了,我不停地攪拌,但一些東西卻死活不肯融化,后來外婆對我說:“不能像你這樣硬攪,要有順序地攪拌。”于是外婆又給我演示了幾遍,我又自己開始攪拌,終于攪拌好了,我又倒入過濾器中,再放入自己喜歡吃的零食和堅果,在200烤30分鐘。啊!美味的布丁馬上就要做好了!
端過去給媽媽嘗一嘗,媽媽又評價:“好好吃啊,但是顏色有些黑,外形不太美觀。”媽媽又打分:“讓我來打分嘛”媽媽一下子露出可愛的眼神“好美味呀,口感當然100味道也很好100分,至于外形嘛!除了有點黑都挺好,90分吧,”媽媽又做出上通天文,下懂地理的樣子,“平均分:當然是分。怎么樣,你老媽厲害吧。”其實他早就計算機算好了。
后來我又知道我的布丁黑,是因為我烤了33分鐘,多烤了3分鐘,下次我一定要更加認真、仔細,把黑色不拿出來,留給烤箱。
下次我一定要做更多,更美味的美食。
這次活動不僅為了吃,為了寫作文,也更讓我感受到勞動的辛苦,勞動的快樂。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二篇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潮汕人,對于潮汕地區的美食是再熟悉不過了。潮汕美食是多種多樣的,也各具特色。有蠔烙、牛肉丸、達濠魚丸、腸粉……這些美食在潮汕地區可是享有盛名,家喻戶曉。每當想起這些,我垂涎欲滴,真希望這些美食能立即出現在我面前,讓我一飽口福。現在我就帶大家去嘗嘗鮮……
一提起潮汕地區最負盛名的魚丸,要數達濠魚丸。達濠魚丸是有講究的,首先是選材,如什么月份魚肉最鮮美,最適合做魚丸,且要根據不同肉質進行搭配……像海鰻、那哥魚就要取其肉質雪白、鮮甜的;馬鮫魚就要取其肉質粘性好;淡甲魚選取的是其肉質凝固性強的,這樣可以使做出的魚丸有彈性。選好材料后,接下來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打魚丸:殺魚、切肉、絞成魚糜后,將魚糜放在魚斗中打成魚漿,要經過打魚丸的師傅們一系列加工后,再加入蛋清和淀粉,才能使制作出來的魚丸又白又亮。這時我們就可以煮一碗味道鮮美的魚丸湯了,看著一粒粒浮在湯水中的又大又白的魚丸就好似粒粒乒乓球兒,咬上一口真是又酥又鮮又爽口。
再來說說潮汕地區的地道小吃之一:蠔烙。所謂蠔烙,就是把薯粉跟生蠔和在一起,打入雞蛋,放置在平底的煎鼎中輕輕翻烙,不一會兒,煎好的蠔烙就像張大薄餅香噴噴地吐著金黃色的泡泡呈現在眼前,把它盛在盤中,撒上青翠的芫荽,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蠔烙就出爐了。當然,最地道地吃蠔烙還少不了要用魚露來調味,品嘗時蘸一下魚露,那味道真是香得品嘗者真想把自己的舌頭都給吞食下去。
腸粉也是潮汕的風味小吃。在大街小巷隨處都可見大大小小的腸粉店,每天早晨,學生和上班族都紛紛光顧腸粉攤,攤主熱情地招呼,忙得不可開交,“老板,我要青菜、蝦、豬肉和蛋”“老板,我要兩條……、一條……”過了一會兒,一盤熱氣騰騰的腸粉就端上來了,白色的粿條好似一張薄紗包裹著各式食物——有蝦仁的、有豬或牛肉末的、青菜、蛋花……,要不是為了品味這份美食,還真讓人不忍心破壞它的這層雪白外衣。
潮汕不僅小吃多,還有名揚海外的工夫茶、潮汕柑等極具特色的標志性飲食和文化,朋友們,聽了我的一番簡單介紹,你們是否很想來汕頭游玩并品味美食呢?如果你們來了,一定要好好品嘗這些美食,才不枉此行啊!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三篇
不吃奇香雞,枉來石龍鎮。
父親一直對奇香雞贊不絕口,情有獨鐘。年輕時常常騎著自行車不遠百里只為品嘗奇香雞。后來,常常帶著尚年幼的我也往返于此。
父親開著車,我坐在后座。他熟練地打著方向盤,從東江大道拐入中山西路。街上騎樓商埠林立,各色招牌斑駁脫落,一座座老屋散落在市井,老人們閑坐在街邊石階,上班族騎著自行車穿行而過。
石龍中山路的繁華早已煙消云散,但石龍奇香雞的濃香歷盡變遷依然如舊。
揣著對童年味蕾的回憶,循著寬窄街巷,踏著坑洼石徑,追尋那份歲月的獨家記憶。
雞香巷遠隱散來。身處陋巷,卻吸引著懷舊的故鄉人,以及慕名而來的外鄉人。店內聲鼎沸,人滿座,足以證明石龍第一雞名不虛傳,街知巷聞。
店內,老莞風格裝飾,大大小小的獎章及照片掛在墻上天下第一雞,猶在向每個位顧客把昔日光景娓娓道來。
奇香雞,恰如其名,鮮美奇異香芬之雞,選用湖南三黃走地雞,一口老鍋,熬制多年的濃老湯滴滴及日月之精華的陳年湯底。冒起蟹眼般大的水泡時,快速將雞放入湯中。浸雞汆燙,隨即撈起放進冷湯浸泡,如是反復。汆燙時,雞湯滲入雞肉里,雞肉入味,肉質緊實飽滿;浸泡時,在冰湯里將高湯鮮味封鎖入肉中,同時也不失雞皮爽脆。可謂一舉兩得。
鮮濃高湯沸水和清鮮爽涼冷湯二者天衣無縫。旺火燒開后,撇去漂在上層浮沫,上下翻動雞,蓋上鍋蓋,改用小火煮雞肉。
擺盤簡易,卻暗藏乾坤。奇香雞一上桌,只見皮色澤金黃,但聞香氣濃郁,配上秘制醬汁,撒一小撮蔥白細絲,蘸汁夾食入口,皮軟肉嫩、味道鮮甜濃香。雞皮軟肉嫩,醬汁味極鮮。淋上私家醬汁,搭著浸滿醬汁的蔥花,輕嚼爽滑的肉塊,雞肉酥爛脫骨,滋味鮮美,肉絲入口化渣,瞬間滿口生香。
唇舌芳香觸及了記憶中的曾經,這確實是不愧三十四年的真功夫。隨著世事變遷,繁華兮不復還,但奇香雞之味,歲月沉淀,時光窖藏,依然如初。
奇香雞,奇香,奇,鮮奇美異,天下奇味;香,香傳至今,香沖唇口。
看著窗外,傍黑冥冥,暮色深深,光景舊曾諳。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四篇
酸奶,能算上是大眾認可的美味甜點之一吧。這不,我就是個超級酸奶迷。它既酸甜可口又美味無比,還富有其他食品普及不到的有機細菌——雙歧(qì)桿菌。飯后來一杯,還能有助于腸道吸收。酸奶還能抵制有害細菌的繁殖,阻礙人體吸收有害細菌分解的毒素。還能給你的牙齒做健身運動哦,它還能延長壽命!更重要的是,酸奶那淳樸軟滑爽口的味道,喝上一口,絕對會讓你流連忘返。
今天放學,我媽媽一邊開著車,一邊對我說:“今天有個大大大的驚喜給你哦!”“神馬驚喜?”“下車了再給你說。”哼,老是給我賣關子,我想到。只不過我還是翹首以待驚喜的到來。
終于等到了下車的時間,我迫不及待的推開車門,媽媽打開車門,拿出了一個類似于電飯煲的東西,我一看,令我大吃一驚:“原來是酸奶機!!
“媽媽,你太好了,thank you!”說著,我就像搶劫似的一下子抱走了酸奶機。
一回到家,我對媽媽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一起做酸奶吧!”無奈媽媽只好答應。哈哈,看看自己做出來的酸奶會是什么樣子呢?我翹首以待。
我拿來了一大堆“特侖蘇”牛奶。
全部都“嚓嚓嚓嚓”的剪了個粉碎,但還是“誤傷”倒到了自己的身上。把純奶倒進了鍋里,然后,媽媽把鍋蓋蓋了上去。把火開到了“大火”位置。“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問。“先把純奶煮沸,生的純奶可不能發酵。”哦,看來喝上酸奶的過程還不容易啊!正當我要走的時候,突然,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我如臨大敵。還以為出了意外,我立馬箭步沖上關掉了開關。“那只是他發出的聲音而已啊!”媽媽解釋道,哦,煮牛奶還會發出這樣的聲音,真是無奇不有。我聞了聞,牛奶發出濃郁的香味。這時,它上面還結了一層薄薄的,淡淡的皮。“這是‘奶黃金’,奶皮吧。”“對,它能補充營養和蛋白質呢!”哇塞,奶的價值竟然這么高啊,我還是低估了牛奶。煮好后,冷至30°~40°。再把它倒進了酸奶機的桶里,拿出一包“乳酸菌”和一包“雙歧桿菌”。灑在了里面,和煮好的牛奶攪拌在了一起。這時,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濃郁又悠遠。
雖然對酸奶的成功是滿懷期待,但接下來就要經過漫長的等待了。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五篇
在我的腦海里,香芋扣肉是一塊香芋連著一塊肉,中間夾著的是父親的愛。香芋扣肉并不是廣州的傳統菜肴,它起源于客家。作為一位“老廣”,也不常吃。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家便有了過年吃香芋扣肉的傳統。但這倒不如說是專程做給我吃的,我們家沒幾個人喜歡吃這玩意。也許是幾年前我隨口對爸爸說了一句,我喜歡吃扣肉。但那也是隨口一說,真沒想到爸爸這么在意。
香芋扣肉做起來并不算容易,不是家常菜,忙前忙后也得一天。早晨,爸爸就去買材料了:五花肉,芋頭,五香粉,南乳,柱侯醬,八角等十多種東西。接著,肉洗凈焯水,而另一邊又開始炸香芋,提起整桶油往鍋里倒滿。香芋炸至金黃撈出。接下來的炸肉就如同轟炸一般。剛放肉,鍋里的油像調皮的孩子,竄到幾厘米高,爸爸急忙蓋上蓋,但這沖擊力也把鍋蓋彈起,響聲不斷,如同放炮,似上演了一場戰斗。最后調味,各種調料混在一起,沾滿芋頭和肉。把肉與芋頭碼在碗中上鍋蒸45分鐘。但每次都得做七口人的分量,得分開蒸,這又得費掉兩三個小時。所以,即使在初春,做一次香芋扣肉,父親也滿頭大汗。做完香芋扣肉仍要放冰箱凍上一陣。
好不容易等到了晚上,終于可以運動運動嘴了。眾所周知,五花肉就是半肥瘦對半的肉,十分油膩。香芋也是淡而無味。但當它倆撞在一塊兒,加上醬汁,兩種食材互補,令人欲罷不能。香芋扣肉被醬料染上了色,但又能透出肉的鮮紅,芋頭的白。各種香料滲入肉和芋頭當中,香氣撲鼻。一口下去,肥肉在口腔中炸開成微粒。在咀嚼中。芋頭吸收了肉的油,醬汁滲入芋頭芯,使其充分入味,肉因芋而更清淡,沐浴著口腔。芋因肉而更酥脆,散發著淡香。我直說出四個字:芋香肉化。
父親的愛總是含蓄的,無微不至的。這“夾心”的香芋扣肉是父愛的體現。它芋香而肉化,化開后便剩父愛了。香芋扣肉令我如此喜愛,應該也是如此吧。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六篇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世上的美食千千萬萬,可是我卻對家鄉的特色安義米粉情有獨鐘。
別看一根根粉條身形纖細,它的做法可不簡單。首先準備好一團米粉,然后整塊放進鍋里,把水煮到沸騰,揭開鍋蓋,如霧一般的水蒸氣朝臉上撲來,還帶著米粉原汁原味的大米清香。這時可以把米粉先撈起,淋上少許湯汁,再加上各種佐料:一勺香菜,一勺香醋,再鋪上一層肉末,最后撒幾顆花生米點綴,一碗湯粉就出鍋了。
看著面前這盤熱氣騰騰的湯粉,一股誘人氣味便占領了我的鼻腔。有陳醋的酸爽,肉末的油香,有湯汁的鮮美,米粉的清香。就這一碗粉,整個飯館便籠罩在香氣中,我不禁使勁抽動鼻翼,整碗湯的香味就充滿了全身,直沖我的大腦。
再觀摩這道湯粉,一根根粉條仿佛是晶瑩剔透的綢帶輕飄在湯上,花生米就是一座座褐紅的小山,香菜好像是一叢叢碧綠的草坪,那肉末就是一條條小路鋪開,這哪里是一道菜?這分明就是另一個美麗的世界。
面前擺著一道如此誘人的美食,誰能不心動?我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輕輕挑起幾根粉條,只見它半透明,仿佛是晶瑩剔透的工藝品,把它輕輕塞進口中,香菜的濃香,肉末的醬香,花生的清香從我的舌尖劃過,仿佛春風拂過草原,瞬間占領了我的口腔。我牙齒一張一合,花生米的脆落,米粉的Q彈,肉末的松軟,在我的牙尖散開,順著我的喉嚨舞動,直達我的腸胃。我又扶起湯碗吸溜,喝了一口湯汁,鮮美的味道,仿佛在為的舌頭按摩,又在我的腸胃中回蕩。
一碗湯粉,看起來平平無奇,可是在我的心里,就好像是朱自清對白水豆腐的回味,蔡金密對燒餅的喜愛,豐子愷對螃蟹的情有獨鐘。自從秦始皇吃魚須發明米粉以來,米粉這道菜便源遠流長,代代相傳,一直到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傳承家鄉美食,保護家鄉的非遺文化。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七篇
說到美食,大家都會垂延欲滴的吧!我也不例外,因為我是一個“吃貨”。不過,今天我這個“吃貨”要做一道美食,那就是黃金土豆球。
首先,我拿出了幾個土豆,這些土豆好像一個個胖嘟嘟的小泥娃。我決定先把他們的臟衣服脫掉,經過一陣刮洗,小泥娃被清理的干干凈凈,頓時,變成了一個個白白的胖娃娃,可愛極了。胖娃娃來到我面前好像在說:“小主人,謝謝你把我整理得這么干凈,現在請你把我們切成土豆片吧。”于是,我便拿出我的魔法刀,“唰、唰、唰,”一會兒工夫就變成了薄薄的土豆片。我把土豆片放到鍋里蒸了十分鐘,土豆片就熟了,撈出土豆片,放上鹽、胡椒粉、淀粉,然后把他們壓成泥,再把土豆泥揉成一個大圓球,從圓球上取一團搓成小圓球。
沒過一會兒,在我靈巧的雙手下,一個個雪白又可愛的土豆球誕生啦。接著要給這些小家伙穿衣服了,我把土豆球放到盛滿面包糠的盤里滾了一圈,他們個個都穿上了珍珠裙。最后就是下油鍋,等油燒了七分熟,我把他們一個個放到油鍋里,那些土豆球就像活潑的小女孩一樣跳起了芭蕾舞。可是跳著跳著,只聽“啪”的一聲,有一個土豆球裂開了,流出了白白的土豆泥,媽媽聽見了,過來一看,說:“你炸的時間太長了,只要炸兩分鐘,全身炸至金黃就可以了。”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又重新放了幾個,按照媽媽的說法,果然沒有破裂,而且越來越熟練。
隨著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黃金土豆球就做完了。我決定給他們擺一個好看的造型,我找來了一個長方形的盤子,在盤子里擺了幾片綠色的菜葉,把黃金土豆球擺在菜葉上,再倒上一些番茄醬,一盤精致的黃金土豆球就完成了。我和媽媽連忙嘗了一下,外脆里酥,好吃極了。媽媽還夸我做的美食色、香、味俱全,稱得上我們家的大廚了。
吃著自己做的美食,聽著媽媽的稱贊,心里特別有成就感,感嘆勞動真美好。不信的話,你們也來試試吧!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八篇
央視播出的一部探討中國人與美食關系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大江南北。主要內容為中國各地美食生態。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中華上下五千年,無數的美食就像長江水一樣滔滔不絕。今天,我就隆重的推出一道舌尖上的美食——藕夾肉。
藕夾肉,顧名思義就是用藕片夾著肉末。這道美食吃上一口便會讓你回味無窮,終生難忘。咬一口唇齒間洋溢著一股藕的清香,再細細品嘗,你會發現除了藕的清香,還有一種莫名的鮮美,這就是肉。藕與肉的結合則是相得益彰。藕讓肉油而不膩,肉讓藕清香而不乏味,兩種食物碰撞在一起,擦出了美味的火花。
藕夾肉,做工考究,十分復雜。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想要做出美味的藕夾肉,優質的食材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準備好新鮮的藕、肉末、面粉和香料等。準備好食材之后,就可以開始進入烹制了。第一道工序就是切藕。切藕看似簡單,要想切得勻稱可不是容易的事。這正是考驗刀工的時候了。將藕洗凈用削皮刀刨去表皮,削皮后的藕光潔無暇,如同剝了殼的雞蛋。將藕切成薄如蟬翼的藕片。因為這樣可以讓藕充分吸收肉末多余的油脂。品嘗時便不會過于油膩。接著是第二道工序:填肉。制作這道菜的餡心可以使用現成的豬絞肉,如果追求口感,則可以用去皮五花肉剁成的肉餡。把切好的藕片按大小相似分為兩片一組,在其中一片藕上鋪上肉末,將另一片覆在上面壓緊,就這樣把所有的藕都塞滿肉末,包好的如同一塊塊夾心餅干一樣。“夾心餅干”做成后,接著就要給它的外層添上一層“包裝”。“包裝”也就是我們的第三道工序:制面糊。先將面粉倒入碗中,在面粉中加入雞蛋,生粉和香料等。加入適當的水,攪拌成糊狀。然后把制好的“夾心餅干”放入面糊中。一塊塊藕夾肉如同白天鵝一樣在湖中追逐、嬉戲。最后,將包裝好的“夾心餅干”撈起放入油鍋用小火一邊加熱一邊翻動,直至微焦并散發香氣。從油鍋中撈起,一道美味的藕夾肉就出鍋了
蓮藕的清脆甘甜和肉餡的鮮美搭配得天衣無縫,只要餐桌上有這道菜,就不會出現眾口難調的難題。愛吃辣的朋友們可以沾上一些辣椒油,愛吃甜的朋友們可以沾一些番茄醬。咬一口藕夾肉,它的美味瞬間征服了我的味蕾,外酥內嫩,真是人間一絕啊!聽了我的介紹,如果你對這道美食也動心了,那就不妨自己動手試試吧。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九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的到來,美食也接踵而來而來,那就是青團。
青團既是南京的美食,也是清明的代表,讓我最難忘的美食當然就是青團了。
“青團來了!”隨著服務員的喊聲響起,我從門外三步化作兩步地跑到自己的座位上,服務員手拿抹布,提著蒸籠的拎帶,隨之映入眼簾的是十幾個青如松樹,猶如臺下石階的顏色,綠中雜著絲絲的黑。這十幾個青團,就如十幾個軟乎乎的胖娃娃般地端坐在木色的籠子中。
我忙用手抓起一個青團,青團表面附著一層薄薄的皮,我一把將它撕下,聞了聞,一股清香撲鼻而來,中間雜著一股股淡淡的艾草香味,讓人心曠神怡。
我輕咬了一下青團旁邊的面皮,那面皮黏黏的,才剛咬下就黏在了我的口腔之中,嘴里似乎夾雜著草葉的清香,撲鼻而來。突然,什么東西從這黏糊糊的青團里流瀉出來,甜絲絲的,嘴里夾著一顆顆沙粒般的小豆子,腦里突然一亮,原來是紅豆!我細細品味著紅豆在嘴里上下流動的感覺,像是條小蟲在嘴里上下地爬著。我忙把剩下的青團一口咽下,青團順著我的咽喉滑過,感覺身體里充斥著、洋溢著一股股清甜的豆沙味、略帶苦澀的艾草味……
我吃完了青團,只見旁邊的叔叔也在狼吞虎咽地吃著青團呢!只見他提起一個青團,將皮扯開,高高昂起頭,把一整個青團放入嘴中,低下頭來,還沒看那青團在嘴里咬幾下就“咕嚕”一下滑進他的肚子。他吃完了還打個飽嗝,邊摸肚子邊說道:“真好吃!”一個阿姨進來了,問道:“你吃的青團是什么餡的?”叔叔歪著頭想了想,然后疑惑地問:“什么?什么餡的?這青團,恐怕是沒有餡吧!”阿姨呵呵笑了,說道:“你可真是豬八戒吃人參果,不識其味啊!”看看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樣子,我和阿姨摸著肚皮哈哈大笑,最后,叔叔也很有興致地笑了起來。
這就是南京美食——青團,下次,你也可以來南京一起享受吃青團的樂趣喲!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十篇
今年寒假,我學到了外公的拿手菜——糖醋排骨。
那天是除夕,我和外公早早來到菜場挑肉。外公說用肋排燒制成的糖醋排骨是最好的。一眼看過去,大大小小的肋排整齊地擺放在案板上,我一路挑挑揀揀,終于找到一塊肥瘦均勻,大小正好的肉。我把肉提在手里,心滿意足地跟著外公回到了家里。
外公先拿來一塊砧板,一把菜刀,再給我套上一件圍裙,以免弄臟衣服。準備就緒后,我把肉放到砧板上,接著退到一邊,看著外公手起刀落,“咚咚咚”,切下三塊整齊的排骨。看著好簡單,我也要試試!說干就干,我從外公手里接過刀,“小心點,別傷著手了……”耳邊傳來外公的嘮叨聲,我不勝其煩,心想不就是切個肉嗎,有什么好擔心的。邊想邊學著外公剛剛瀟灑的樣子切下三塊排骨。結果,一塊肉被切成了豆腐塊,一塊又大的離譜,還有一塊……跟外公切的肉簡直是天壤之別。我平息下內心的煩躁,專心地切完了剩下的肋排,其余的肉起碼不像剛剛那樣難看。
外公又吩咐我去把肉洗干凈,然后倒入鍋里煮。我好奇地盯著鍋里,不一會兒,水底開始向上冒泡泡了,這是水沸騰的標志。接著外公把肉撈了出來,換了一鍋水繼續燒。等水再次沸騰后,外公指導我倒入醬油,本來白生生的肉頓時變得黑紅,再放入了黃酒、老姜等其它調味料。攪勻后,外公蓋上了鍋蓋。等了七八分鐘后,水快要燒干時,外公又提醒我加水。我把鍋蓋打開,一股乳白色的煙涌了出來,在空中翻滾著消失,我撥開煙,倒了一碗水進去,煙頓時消失了大半。又是七八分鐘后,這次開蓋,濃霧中還帶著一股肉香,令人垂涎三尺。再次重復剛剛的動作后,外公又加了一勺糖,少許醋……接著我把肉盛了出來,端上了飯桌。
這頓晚飯我感覺意外的香甜可口,興許是因為這是我和外公共同的勞動成果,我的第一次辛苦所得吧!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十一篇
我匆匆向前走著,抬起手腕看了看表,離上課還有二十分鐘。
我稍稍松了口氣,將手中的零錢放在臺子上:“老板,來碗牛肉面。”
這家面館坐落在一個不知名的小巷子里,盡管這家面館占地面積很小,盡管煮面的炊具十分陳舊,盡管這是一家經營年數老到連招牌上的字都看不太清楚的小店,但這些阻擋不了絡繹不絕的食客們的腳步。許多慕名而來的美食愛好者,為了品嘗這里的招牌牛肉面在舌尖上迸發出的滋味,有時甚至要排上一刻鐘的隊。
面條不是由充滿鋼鐵味的機器做出的,而是老師傅經過成千上萬次的揉制發酵而成。手工制作的面條彈性十足,口感筋道,若是在面上再鋪上一層牛肉,嘖嘖,不禁讓人垂涎欲滴!牛肉在紅油鍋中燉煮得又軟又糯,老師傅秘制的味道滲入牛肉的每一絲纖維中,一口咬下去,唇齒留香。
咀嚼完牛肉,后,將碗中所剩不多的鮮湯一飲而盡,再從胃里打出一個飽嗝,那便是再舒服不過了的。咀嚼之間,焦慮的心情變得放松,緊張的靈魂得到解脫。
在這家店吃面你體驗到的服務與別家可不同,老師傅從不以笑臉迎人,總是“橫眉冷對”板著個臉。遞面給客人時,總是將面碗往臺面上一放,由客人自行拿走。也許正是因為老師傅的冷淡內向,面條的味道才能如此完美,他已將自己一身的精氣神融于食物之中。
據說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做事一向表情嚴肅,全神貫注地做事的人鮮少有笑容滿面的時候。因為他們把所有的精氣神融進了做事當中。這樣看來老師傅用工匠精神做舌尖上的這點事了。就這樣,我更加敬佩老師傅,只要時間允許,我都會去那家面館吃面。
其實老師傅偶爾也會流露出點點溫情,隨著我去店里次數的增加,老師傅與我也漸漸熟悉了些。現在只要我一到店里,不用點餐,老師傅就已經開始做我最愛的面了。當我從口袋中拿出錢遞給他時,他已經將面放在了臺子上。整個過程中沒有說一句話,也還是那個表情,可是我卻被感動到了,在每個來來往往的食客中,我能被一個普通面館老板記于心中。
吃完面,懷揣溫情繼續踏上我匆匆的學習之路,我暗暗告訴自己:我也要以工匠精神對待學習。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十二篇
經過幾小時的車程,終于回到了那個不算熟悉的家鄉。一下車我們便馬上去吃粉。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這個更像是一種儀式,證明我們回到家鄉的儀式,還是一種情懷!把車停靠在路邊,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喧鬧的集市中穿梭。走進古樸曲折的小巷,來到一間樸素的店子前。店前炊煙裊裊,老板和老板娘忙碌的身影淹沒在陣陣白霧中,一張長桌上五顏六色的配料配菜錯落有致地擺開著。店內隨意地擺放的木桌,長長的木凳,墻上斑駁的痕跡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它走過的歲月。店內三三兩兩的人邊吃著粉,邊扯著家長里短,陣陣既陌生又熟悉的鄉音傳出,又飄遠……
我們剛到店門前,老板娘便熱情地招呼我們。老板和爸爸顯然是熟識,還問我們花了多長時間回來咧。老板娘笑得一臉燦爛,問我們要吃什么粉。我快速掃過長桌上擺著的食材,外酥里嫩的燒鵝,香味四溢的炸腐竹,金黃香脆的炸肉……
我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咸香適中的叉燒。我覺得這種柴柴的咸叉燒和這里的米粉才是絕配。老板娘應了一聲,便利索地開始了工作。從架子上拆下一條叉燒,切下一段,又馬上掛了上去,熟悉地把叉燒切片備用。再拿過一旁早就分好的米粉,倒入篩子中,放進滾燙的沸水中,燙幾下就馬上撈起來放進不銹鋼小碗中,再把紅紅的叉燒放在米白色的米粉上。側過身子,勺上一大勺香噴噴,熱騰騰的骨頭湯。淋下去,只聽見“嗤”的一聲,頓時,香味四溢。然后拿起一個個小瓷勺,依次澆上香油,醬油……最后,撒上一撮芝麻和一把蔥花,這叉燒粉才算大功告成!這一套動作如行云流水,看得我眼花繚亂,堪比好萊塢大片。這一兩分鐘的動作,也不知年年月月重復了多少次,才有今天的流暢。
還沒等老板娘動手,我自己就去把粉端了過來。翠綠的蔥花和泛紅的叉燒互相映襯,而兩者又把米粉襯托得更加鮮嫩潔白。香味隨著熱氣飄出,直直鉆進我的心里。迫不及待夾了一塊叉燒,放進嘴里。還有些燙人。這叉燒算不上鮮嫩,甚至是又干又柴,但卻是越嚼越帶勁,越嚼越香。再吃上一口米粉,一股清甜的米香在嘴里炸開了。粉條細細窄窄的,和平時吃的河粉完全不一樣。忍不住又迅速地吃了幾口,根本停不下來。不一會兒,小碗就見底了,連帶湯水也喝得一干二凈,真是滿足極了。
這叉燒粉,還是幾年前的味道,還是夢中的味道,記憶中的味道。
吃下滿滿的叉燒粉,浮起幽幽的鄉愁,升起綿綿的情懷。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十三篇
美食給予味蕾不同的感受,讓人愛得徹底,愛得真切。——題記
自古中國就是一個美食國度,古有“民有食為天”的理論,今有“吃貨”一新名詞。可見,人們對于美食的依賴,已不再是單純的喜愛,更是一種追求,追求生活的愛,追求愛的享受。
難忘海邊的魚丸,幾張簡單的桌椅,一把把遮陽傘愜意地在路邊等待著顧客,熱情的主人拿著扇子,用笑臉去迎接每一位顧客。取一只普通得白碗,拿一只勺子,從那煮得冒泡的湯中,帶著南方特有的慢撈出魚丸,放入碗中,略帶口音的聲音同時響起:“慢點兒!燙!”熱氣籠罩住了雙眼,但是遮不住那顆心。煮得濃白的湯汁,碧綠的小蔥,又白又大的魚丸,更像一幅畫作,猶如江南女子的清秀,此時,那普通的白碗也變得高雅起來。
捺不住,拿起湯勺,撈一個魚丸急忙送入口中,但是又燙得小嘴通紅,待微涼,朱唇輕露魚丸之上,咬一口,湯汁四濺,濃香四起,刺激著味蕾,潔白的魚丸皮中包著誘人的餡料,讓人食欲大開。品一口濃湯,有魚丸的清香,豬肉的新鮮爽滑,小蔥的獨特,更有一份細心、貼心,讓人愛上了它……
難忘家鄉的餃子,一張巨大的圓桌,擺在屋中最顯眼的位置。家人在廚房忙碌著,將絞好的肉,剁碎的姜末、蔥末放下盆中,沿順時針方向攪拌,拌到肉質融為一體,閃著晶瑩的光澤。大家圍坐在桌旁,在歡聲笑語中,包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不一會兒,餃子上桌了。白白胖胖的餃子在沖著每一個人笑。一小碟醋配上香油。讓人的視線不禁望向了那里。用筷子夾一個,蘸上醋,去品嘗餃子與醋的完全結合,金黃的油伴著面香融在嘴中,蔬菜的清香伴著肉香在嘴中回味,香氣彌漫在屋中,彌漫在家人的臉上,讓人一下愛上了它……
南北方的美食縱有再多不同,但是都飽含著相同的愛,對美食無限的追求與熱愛,對生活的喜愛,享受生活。享受愛。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十四篇
小雨淅淅瀝瀝地飄灑著,夜色正濃。邂逅了火辣辣的烤魚,豈能辜負良辰美景?奔赴“初見小酒館”與美食再次相遇。
香噴噴的`味道,酥脆脆的聲響——兔柳,我的“寵妃”。咬一口,滿嘴流油,外焦里嫩,舒適的微辣,美妙的孜然,吃得津津有味!配上一杯燒仙草,絕了!甜甜的芋圓,辣辣的雞柳,完全是舌尖上的碰撞!
來碗營養豐富的雞湯。奶白的鍋底,鮮美的雞肉,幾顆多汁的枸杞,食欲大增!端著精致的青花瓷小碗,濃濃的香味散開,輕嘗一口,醇而鮮,熱氣四溢,仿佛是一個火爐,瑟瑟發抖的身體頓時暖烘烘的。雞肉妙不可言,款款升起的香氣,肉質鮮嫩帶來嚼勁兒,越吃越有味,越吃越想吃,欲罷不能的美味。靜靜地咀嚼,慢慢的回味。非比尋常的韻致!妙,實在妙,一碗不夠,再來一碗!
淡淡的酒香撲鼻而來,或許是微雨綿綿的意境,真有幾分想大醉一場的念頭。瓶蓋打開,清晨的花香溢出,暖人心房。飽含著林間的氣息,飽滿著清晨的新鮮,不好飲酒的我,鼓起勇氣,細細品、慢慢品。不是詩人的借酒消愁,不是應酬的丑態百出,不是幼稚的年少輕狂,只是新奇地嘗試……捧起那個古樸的酒杯,一縷果香、醇鮮的特殊味道,越發濃烈,沁人肺腑。閉上眼,輕輕地抿上一口,嗯,甘甜中帶有幾絲酸楚,輕柔中帶有幾分苦澀。再品上一口,只覺得一股暖暖的、美妙的液體在舌尖徜徉,輕輕地在喉嚨中跳躍,靜靜地溜進腹中,遨游在胃部,扎根在血液……一杯雖了卻,那芬芳的花香卻在齒間游走,像一首動聽的曲子,余音繞梁,獨一無二……幽幽的燈光,典雅的環境,配上無與倫比的桃花酒,所有人都沉浸在了微醺的氣氛中。三千煩惱絲皆忘掉,總算感同身受,李白在那十里桃花中大快朵頤……
雨點如煙如霧,美味流連忘返;伴著醉意,伴著夜色……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十五篇
在我記憶中讓我難忘的美食就猶如那天上的星星但其中最亮的那顆便是那又白又大又圓的湯圓啦。現在想起來口水就已經“飛流直下三千尺”了。
小鳥的歡叫、時光的流逝、人們的期盼,這使人開心、快樂。讓家人團聚的元宵,也緩緩地來臨了。家人都圍在桌前,我也樂在其中。這時忽然飄過來一陣香味。這香味不說桂花十里飄,也是飄逸滿家門了。聞了這味兒,我開始坐不住了,我就像一根離了弓的箭一樣,便到了媽媽的跟前。哇!這是又大又白又胖,大小各異,仿佛一碰就破的“小圓球”。也許是我碰到媽媽了吧,也許是媽媽沒端穩吧,也許是這“小圓球”太頑皮了吧。一個“小圓球”直接跳出了碗“啪”的一聲掉在了地上,但沒有摔破,我就要把它拿起來放在垃圾桶里。可它不聽話了,幾次從我的爪牙逃脫,我也不會善罷甘休的,最后它的命運還是逃脫不了被丟進垃圾桶里。
我拿起了筷子不分黑白的就往嘴里送,剛到嘴邊就把我燙的一蹦三尺高,我感覺的到那“小圓球”也在笑我。我吸取了教訓,這次等它涼了再吃。等了半天終于涼了,這時我早就口干舌燥按耐不住了“啊嗚”一口直接咬了上去,透過柔軟的外皮,我咬到了一種液體是黑色的,而且非常好吃。我想這就是這個“小圓球”的精髓吧!這是我第一次吃這種東西可真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啊!
它這種口感入口即化,與你牙齒的碰撞讓你感動。它那白白的“外衣”非常柔軟有彈性。還有它里面也不全是水而是一半液體一半吃的。吃了之后我感覺這個世界上任何東西都不能和它相比,簡直就是人間極品。
我想了半天,我問媽媽這個東西叫什么名字,媽媽說這是湯圓。于是湯圓這一詞便印在我的腦海里。在這以后,我無時無刻不再想著湯圓。媽媽還告訴我只有在元宵時才能吃到我夢寐以求的湯圓,我便每天都盼著元宵的到來。
這是一個多么難忘的元宵啊。我愛這美味的元宵。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十六篇
周末我們要去觀看掛面是如何制成的。掛面是種經過復雜的工序制作出來的傳統美食。
師傅們從前一天的下午就開始準備了。他們先把面搓成長條狀,每個條有筷子那么寬,然后再整整齊齊的,有秩序的掛在竹棍上,進行幾個小時的發酵,也就是醒面。這就需要師傅凌晨四點起早貪黑,把面掛在窖里進行發酵了,還要蓋上一片布,不能見光。醒完面之后,那就是最最激動人心的最后一道工序掛面。現在主講掛面。
師傅先從窖里拿出已經醒過的掛面,然后再站在高高的三角梯上,開始往用來掛面的樹樁上掛面條。師傅先把已經掛上了面的竹棍插在樹樁上面的口上,再用嫻熟的手藝用兩根竹竿輕輕地把粘在一起的面分開,這道工序必須非常小心,一不小心就會把一根面弄斷;接著再把上下翻個個兒,再分開。那一條一條的面簡直就像被施了魔法,再也不粘了,而且不管它多長好像都不會斷,面拉長了,我們更被震撼到了。
面掛起來了,捆在了一起。朝下看,掛面下面還壓著磚塊和鐵墜子,都有三米高。光是看著都不敢相信,更別說道聽途說了,看到了這么細,如此長,又香噴噴的掛面,我們真為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才干倍感驕傲,這如絲線一樣的面就是象征。
分開后的面,從下面看如瀑布一般,傾瀉下來,從遠處看像誰家在曬衣服呢;近看才發現,那是讓人眼花繚亂的,返如絲絲縷縷那么細的面條。進去屋子里面香撲鼻而來,讓你進了屋子就不想出來,你會沉浸在這面香之中,使勁的聞啊聞啊!
更神奇的是,它還是空心的呢,讓人不敢相信呢。比頭發粗了沒多少的掛面竟然是空心的!雖說不敢相信,可事實就擺在眼前,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我們又一次的,為中華民族的智慧感到自豪,為中華勞動人民的才干感到震撼。
掛面不僅是美食,是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中國的一門技藝的代表。吃著香噴噴的掛面,我就不禁回想那些師傅制作手工掛面的技藝是多么的好。我的嘴里吃的其實不僅僅是那面,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心血、結晶、汗水。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十七篇
美食給予味蕾不同的感受,讓人愛得徹底,愛得真切。——題記
自古中國就是一個美食國度,古有“民有食為天”的理論,今有“吃貨”一新名詞。可見,人們對于美食的依賴,已不再是單純的喜愛,更是一種追求,追求生活的愛,追求愛的享受。
難忘海邊的魚丸,幾張簡單的桌椅,一把把遮陽傘愜意地在路邊等待著顧客,熱情的主人拿著扇子,用笑臉去迎接每一位顧客。取一只普通得白碗,拿一只勺子,從那煮得冒泡的湯中,帶著南方特有的慢撈出魚丸,放入碗中,略帶口音的聲音同時響起:“慢點兒!燙!”熱氣籠罩住了雙眼,但遮不住那顆心。煮得濃白的湯汁,碧綠的小蔥,又白又大的魚丸,更像一幅畫作,猶如江南女子的清秀,此時,那普通的白碗也變得高雅起來。
捺不住,拿起湯勺,撈一個魚丸急忙送入口中,但又燙得小嘴通紅,待微涼,朱唇輕露魚丸之上,咬一口,湯汁四濺,濃香四起,刺激著味蕾,潔白的魚丸皮中包著誘人的餡料,讓人食欲大開。品一口濃湯,有魚丸的清香,豬肉的新鮮爽滑,小蔥的獨特,更有一份細心、貼心,讓人愛上了它……
難忘家鄉的餃子,一張巨大的圓桌,擺在屋中最顯眼的位置。家人在廚房忙碌著,將絞好的肉,剁碎的姜末、蔥末放下盆中,沿順時針方向攪拌,拌到肉質融為一體,閃著晶瑩的光澤。大家圍坐在桌旁,在歡聲笑語中,包成一道道美麗的風景。
不一會兒,餃子上桌了。白白胖胖的餃子在沖著每一個人笑。一小碟醋配上香油。讓人的視線不禁望向了那里。用筷子夾一個,蘸上醋,去品嘗餃子與醋的完全結合,金黃的油伴著面香融在嘴中,蔬菜的清香伴著肉香在嘴中回味,香氣彌漫在屋中,彌漫在家人的臉上,讓人一下愛上了它……
南北方的美食縱有再多不同,但都飽含著相同的愛,對美食無限的追求與熱愛,對生活的喜愛,享受生活。享受愛。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十八篇
今天終于有機會讓媽媽帶我去吃菜煎餅了。
到了店門口,只見“陳記菜煎餅”的招牌分外引人注目。還沒走進去,菜煎餅特有的香味已經鉆進我的鼻子。走進店里,客人們可真不少呢,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了空座。客人們多數是在吃煎餅,那副津津有味的樣子,讓我更加迫不及待想要一飽口福。
菜煎餅店鋪不算大。做煎餅的食材盒子整齊地排放著,里面盛放著各種蔬菜。收銀臺就在離煎鍋不遠的位置。靠近最里邊的地方,三個煎鍋整齊地排列著。其中有兩個煎鍋上的煎餅正在加工,散發著熱氣,伴隨著特有的“滋滋”聲,煎餅的香味逐漸彌漫開來。
我和媽媽拿起選菜的盤子開始挑選自己煎餅的配料:金針菇、生菜、木耳,這是媽媽的最愛;韭菜、海帶、土豆絲,我也選了自己最喜歡的。裝滿了盤子,我把盤子遞給做餅的阿姨。阿姨接過我的菜,倒進一個大碗里,然后開始加佐料:食用油、食鹽、雞精……再把這些配料攪拌均勻。阿姨接著就拿了一張餅放在煎鍋上,再打一個雞蛋均勻地攤在上面,又把攪拌好的配料倒在餅上,再接著又拿了一張餅蓋在配料菜上,最后鍋蓋蓋上去等餅煎好了就可以了。
煎餅終于做好了!只見阿姨一刀下去,把卷好的筒狀煎餅切成兩段。阿姨把煎餅遞給我。我的食欲已經無法控制了,趕忙伸出手就想抓著煎餅吃。手剛碰到餅,燙得我趕忙縮回來,再一看,手都被燙紅了。阿姨笑著對我說:“餅剛煎好,會有點燙,吃的時候要小心。”于是,我耐著性子等,煎餅終于可以吃了。
我一口咬下去,滿口生香。看著自己咬過的煎餅,哈哈,綠色的菜葉,黃色的土豆絲,銀色的雞蛋白,青黑色的海帶絲,真是色色俱全。我細細地咀嚼著:又脆又香,又膩又滑。我一大口趕著一大口地吃著,已經狼吞虎咽了。媽媽不住地提醒我:“慢點吃,慢點吃,別噎著!”我一邊點頭應承,一邊不住地夸獎說:“真是太好吃了!陳記菜煎餅果然名不虛傳!”
走出“陳記菜煎餅”店,看著絡繹不絕的顧客,我心想:真是百聞不如一見,這陳記煎餅果然是一道舌尖上的美食啊!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十九篇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飲食文化最為見長,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就體現了中國人對飲食的足夠的重視,而仔細探究起來,中國菜更有粵菜、川菜、魯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各有特色。
可口的食物被稱為美食,但美食并不單單是指食物本身的味道之美和色澤油亮的品相,還有此情此景下用心品味、柴火慢慢烹煮過程中食材的變化融合以及文化的積淀。古人對吃是很講究的,單說以孔府菜為主的魯菜,講究的就是一、二百年的老酒,老湯。吃飯猶如品茶,皆有一套相當講究的禮儀,這賦予食物本身極大的尊重,也會使食物變得更美好適口為人們所享用,同時也體現了食用者本身的文化素養和價值觀念,正所謂形神兼美者,美食也。
在現實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食物的種類越來越多,我們享用著這一切,卻漸漸失去了以往對食物的敬畏。同樣的食物也吃不出同樣的味道了。
剛入春時,大地上的各種生命迅速復蘇,展現著頑強的生命力,尤其見那野菜生長最為迅速,不幾天只幾場毛毛小雨,便讓其綻放出生命的活力。媽媽是個念舊的人,帶我去遠郊的田地里挖野菜,找尋童年的記憶,采來野菜后,將它們帶回家,喜悅的心情,愛戴的眼神,像與它們交談一般,輕輕撫過每一片葉片,賦予它們新的意義。褒一鍋野菜湯,清香四溢,我盛了一勺,夾著綠葉的白色湯汁有種莫名的誘惑,一口下肚,穿腸而過的湯汁讓胃得到一絲慰籍,這看似粗陋的菜肴遠遠勝過平時的大魚大肉,味道決不輸大飯店里琳瑯滿目的美食,芳香在口中釋放,這自然的饋贈,竟有如此大的誘惑力,我細細品嘗著,多么美妙的滋味呀!媽媽也嘗了一口,卻疑惑地說:“還少了點什么”!少了點什么呢!是啊!少了點什么呢?少了當時的心境啊!生活變好了,誰還會把曾經的救命糧做寶呢?這種食物的美味,是要用心去品味的呀!
舌尖上的美食,就是站在人舌尖上俯瞰人類的精靈,你待它入心,它便給你養料,你怠慢它,它則寡淡無味,只需靜下心來品味,它便釋放出豐富的滋味,一切靈氣都彈跳在你的味蕾間,成為真正的舌尖上的美食。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二十篇
一路上爸爸就嘟囔著:“北京有個王府井、上海有個城隍廟、嘉興有個地方叫南門頭呀......”聽著我肚子里的小饞蟲都要出來了。
終于到了,一進門那個香啊,“鴛鴦大包”這里已經排了好長的隊了,聽說這里的包子是限量的包子,飯點都要提前來排隊才能買得上,媽媽抻著頭不停地在看。
我迫不及待地想吃,吃什么都行,一眼看去“培哥年糕”這里沒人,我趕緊上前點了一碗年糕,爸爸在這里等著,我拉著媽媽走到“劉同興的泡泡餛飩”又點了一碗餛飩,“這個好吃,皮薄的可以像泡泡一樣浮在湯面上,好像能吃出棉花糖的感覺,還有他家的蘿卜絲餅,真是妙呀。”我真是想一口氣吃上幾個。一會兒工夫我媽找不到了,原來到斜對面的“徐珍齋糕點”買糕點了,媽媽說:“這家的糕點算是很地道了。”
“再打包幾個‘三阿姨糕團’吧。”媽媽比我還能買,又買了幾個鮮肉團子。“文虎醬鴨”那里站著爸爸的身影,我知道他肯定在買他最喜歡的醬鴨。剛才點的美食都做好了,我們找了一張桌子坐下,看到對面的叔叔在吃生煎,我實在也好想吃,又去買了兩個“鼎有名”的生煎包,一口咬下去,噴出油水出來,里面的肉好足,真好吃。我也圓鼓鼓的肚子已經撐得不行了,我一邊撫摸肚子,一邊說:“這里的美食太好吃,還想吃就是肚子不行。”爸爸看我那小饞樣兒,就打包了“潮鄉宴球”、“張萃豐的醬芒果”等美食,幾乎把我沒嘗過的買了個遍。
里面除了好多好吃的,我還看到了媽媽小時候的電視機、縫紉機、自行車上的雪糕箱子,都是爸爸媽媽小時候那個年代的樣子。
這里的東西新舊交替,小吃也原汁原味,全是舌尖上的美食,人山人海的,可能對很多人來說,在這里令人念念不忘的不僅是小吃,還能看到一些青春歲月記憶的碎片吧。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二十一篇
“哇,好香啊!xxx“金黃金黃的,真好吃!xxx一看到噴香松軟的面包新鮮出爐了,我的口水直流三千尺。
親自動手做面包這事,還要從那天我路過蛋糕店說起,聞到面包散發出的香味四溢的味道時,“咕嚕嚕”不爭氣的肚子開始抗議了,沒錢,怎么辦?我靈機一動:倒不如回家自己做一個香噴噴的大面包,一口氣吃個夠。
回到家,我興致勃勃地拿出制作面包單一一地念了起來:“牛奶、雞蛋、黃油、白砂糖……咦!xxx怎么少了酵母?要知道那酵母可是讓面包發起來的主要材料!xxx可那時已是中午,為了夢寐以求的美味,我只好頂著大太陽去買酵母。一路飛奔到超市,又經過賣面包的地方,我的肚子一直咕咕叫,那些饞蟲好像在說:“買一點吧!買一點吧!我都快餓死了!xxx可是一想到可以品嘗到自己做的面包,我只能擦擦快流出嘴邊的口水……
到家之后,我把買來的材料按照說明書的操作全放了進去。但是,我竟然發現了單上印刷出現的小錯誤:雞蛋怎么會是一只雞蛋呢?不應該是一個雞蛋嗎?于是,我調皮地把面包單上的一只雞蛋改成了一個雞蛋。因為是第一次操作,興奮之余難免會出小差錯。看,由于沒有看到量勺,接下來可糟了:單上明明寫的是用量勺量三勺鹽,我卻用了家里的鹽勺,要知道家里的鹽勺可比里面配的鹽勺大了許多呢!之后放的油、糖、酵母……都比里面提示的配料多了許多!當我一倒面粉,誰知機器顯出了重量超重!這可把我急死了!手忙腳亂下,我只好把面粉倒出來一點。
機器開始工作了!可是等面包做好需要三個小時呢!我只好待在客廳里,眼巴巴地瞧著烤爐工作,以十二分的意志力耐心等待著……
“滴滴滴xxx面包做好啦!我打開門,哇!香味四溢!滿屋子都是誘人的味道。我迫不及待戴上手套,把面包像寶貝一樣小心翼翼取了出來。哇!這面包色澤鮮亮,蓬松柔軟的樣子讓人忍不住想大嚼上一口!在我肚子中的饞蟲沒有涌出小嘴之前,我得留個影,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咔嚓xxx一下,媽媽為我拍下了——舌尖上的美食,這一刻,我自豪!
作文舌尖上的陜西800字 第二十二篇
我們來到了桂林的西街。“咕咕——”我的肚子早已唱起了“空城記”,艱難地向前走著。突然,我眼前一亮,眼中冒著金光,那是餓狼看見食物的表情。“那里有賣啤酒魚啊”。我興奮地拉著爸爸媽媽狂奔過去,選了個位置坐了下來,點了份啤酒魚先嘗嘗鮮。
等待的滋味總是讓人難忍。我坐立不安,在旁踱步。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慌啊!一會兒是著急,一會兒是興奮,一會兒又是苦惱,心情百感交集,如病狂的野牛頂撞著我的心。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肚子叫得更“歡快”了,像是進行一場單調而又枯燥無味的“音樂會”。
“菜來嘍!”店小二吆喝著。喊聲雖不大,可我卻聽得一清二楚。我一蹦三尺高,心情異常激動,期待著那道菜。“哇!xxx我喊出聲來。金黃色的外表,像是披著朝陽般那樣耀眼,襯上那藍得純凈的淡藍色盤子,就如一輪驕陽掛在蔚藍的天空中,沒有一點兒瑕疵,耀眼而又和諧。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塊魚肉放入口中,立馬感受到那突如其來的美味,令人心醉。細細品味,又q又有嚼勁的魚肉,帶著那酸酸甜甜的味道,像是融合了世界上所有的味道,非常的美妙,實在難于用語言形容!當你把那魚肉放進嘴里,隨著牙齒的攪動,慢慢地那魚肉的香味頓時充斥著我的嘴巴,而當你戀戀不舍把魚肉吞進肚子里,那魚肉的香味卻依然堅強的留在你嘴里,讓你實在無法釋懷!這種感覺實在讓人流連忘返,嘖嘖稱贊啊!我不禁豎起大拇指,連說:“好吃!好吃!”不容多說,我趕緊低下頭來繼續品嘗這“人間美味”。這種味道,讓我忘了時間,忘了周圍的吵鬧,忘了這個世界。似乎,已經在美食的海洋中,忘情的遨游;似乎,已經淪陷在美食的沼澤里,無法自拔;似乎,已經甘愿被美食的枷鎖牢牢套住,動彈不得;似乎……“老板,結賬”,爸爸的一聲吆喝,讓我突然回過神來,望著眼前空空如也的盤子,我無奈的抿了抿嘴巴,艱難地離開餐桌。 如今,身在廈門的我,可能很難有機會再次品嘗那啤酒魚,但,那種味道,卻早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無法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