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作文品三國讀后感(精選5篇)
作文品三國讀后感 第一篇
今天,我讀了一本易中天的書,叫做《品三國》。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不知道的事,比如說現在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老奸巨猾、大逆不道、謀權篡位”的曹操。他為什么被人們說成奸臣?難道就因為他說了一句“寧教我負天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難道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這一本書中,給予了我們明確的答復。
先說說他的那句“名言”。雖然世人皆知,但卻不是他說的,而是羅貫中改出來的。曹操原來說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是針對于他誤殺呂伯奢一家的事而說的,帶有“被逼、無奈”與“歉意”。而“寧教我負天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則是狂妄的,自大而又自私的。所以說,曹操在這點上不算奸險。
在說“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天下大亂,他那么做完全都是出于迫不得已與政治需要。如果這時間,孫權、劉備稱帝豈不更奸?
諸如此類的事,在這一本書中還有許多,多讀一讀它,在生活中,你會更加機智,識破一些騙術:在學習中,會讓你更加聰穎。總之,它不僅說了三國,評為三國,也講了我們的生活。在增長知識的的同時,也會開闊我們的視野。
作文品三國讀后感 第二篇
中央電視臺第十頻道的《百家講壇》是我喜歡看的一檔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認識了易中天和他的《品三國》,初聽的時候就覺得有意思,特別是他常用現代的一些俗語和事例來解釋三國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覺挺新鮮還很有趣:比如他把劉備這一幫人比作一個集團,認為劉備集團好比一個很有前途得民營企業,可惜缺少一個能干得CEO,搞不清自己得主打產品和營銷路線,因此生意做得平平淡淡。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職業經理人,可以讓企業起死回生,但沒有自己的公司,他自己也不想當老板,所以他們兩人就一拍即合了。可惜因為要上班,所以只是斷斷續續的看了幾回。
那天在校長辦公室看到《品三國》這本書的時候,禁不住就拿起來看了一下,然后就向校長借了來,帶回家慢慢研讀了。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的開場白吸引了――大江東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我喜歡的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讀起它,就感覺到一股磅礴的氣勢,讓人覺得胸襟豁然開朗。
再看下去,又發覺有很多與我原來認知的三國并不一樣,比如說劉備這個人物,從電視劇中了解的劉備是個重義氣,會用人的好領導,而易中天先生卻認為“他跑得比兔子還快”,讓人感覺他并不仗義,其實我對他也沒什么好感:懦弱、無能、耍心眼、一遇事就知道哭,全靠一般忠心耿耿的弟兄們幫他撐著門面。有時也替這些英雄們不值啊!
《三國演義》是一杯濃濃的咖啡,《品三國》讓我讓我感受了沁人心脾的甘醇。
《品三國》讓我們了解到鮮為人知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如果你對三國也有點興趣,那也來讀一讀《品三國》吧!
作文品三國讀后感 第三篇
走出三國的情感篇章,去讀讀一些人也還是不錯的。這也是《三國演義》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原因。每個人特點鮮明,總是令我這種三國迷再三回味。
先說說諸葛亮吧,作為一個時常羽扇綸巾笑談間的智者。這個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在他的身上,少了些許殺氣與莽撞。多的是一些草船借箭的智慧和大擺空城計的沉穩。正如他的名號臥龍一般,雖是臥榻之龍,但畢竟是龍。他與蜀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他的智慧與謀略就好比是一根粗壯堅實的木頭撐起了蜀國與魏吳兩國相抗衡的藍天白云。但伴隨著劉備的死去,眾多蜀國名將的生老病死。諸葛亮在偌大的蜀國顯得有些孤掌難鳴,蜀國好像諸葛亮的白發一樣,顯得不再有生機。終于,伴隨著諸葛亮的逝去,蜀國在阿斗的歡笑聲中退出歷史的舞臺。
從一方面來說,曹操就是一個文武全才。從曹操的詩中,到處都是他的理想與抱負。這讓我想起了西方千百年后的拿破侖,這兩人的經歷真的有點相似。起初出身并不優越,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國家的掌權者,最后隕落天際。
三國的歷史值得每一個人去品去賞。雖不用做到如易中天教授那樣,但我們也應明白這一段歷史。它里面有著人間最真實的東西。成功者的黯然失色,理想者的滿腹離騷,忠肝義膽者的死心塌地,奸惡小人的長于應變。還有許多東西,是幾行字能表達的清的,回到書中,或許你還能找到迷失的自己。
作文品三國讀后感 第四篇
易老師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三國里面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曹操。
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歷史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說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當今社會的大小企業,在用人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關,這就是為什么人力資源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一個企業不會用人的話,那么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走向滅亡的企業,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什么是人才?如何去發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為企業著想,曹操的前期為什么會那么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現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能夠采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干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一個企業是一樣的,靠什么壯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無論在什么時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迅速的發展并壯大起來,一個企業如果想做到這幾點那么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現出整體的形象,首先一點就是要讓員工信服,靠什么讓員工信服,不只是單靠的工資,最重要的是企業的信譽和企業的發展潛力,有沒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業文化,有沒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讓員工信服,要讓員工真正的看到企業的發展潛力,而不是意味的唱高調子,這樣只能是一時的效果,但帶來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因為直接影響了企業在員工心目的形象,企業靠什么傳播,靠什么吸引人才,靠的是實力以及信譽,如果你在員工的心中把這兩樣都給毀了,還談什么企業文化,還談什么發展,一切都是空的。
作文品三國讀后感 第五篇
正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在每個人心中,對歷史人物的認識和理解都有所不同。而這本書讓我對三國里面的歷史人物有了另一個角度的認識。
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易中天對曹操的認識。平常我們在我們讀的三國演義等書籍里面,都對曹操塑造了一個戒心重、艱險狡猾、冷血無情的形象,因此在我們心目中,曹操這個歷史人物都是個反面人物。但是在易中天的眼里,曹操卻是個好人。特別是對于呂伯奢一家的遭遇,一向在歷史人的眼里,呂伯奢一家幫助了曹操卻被他殺了,是因為曹操猜忌心重,而且冷血無情,面對一個多年的朋友,竟然一點也不念舊情。但是在易中天眼里,卻有不一樣的理解。他的描述到“意思是雖然我錯殺了人家,對不起人家,但我現在走投無路,也只好是寧肯我對不起人家,不要讓人家對不起我了。應該說,他還保留了一部分善心在里面。”在他眼里,曹操殺人是迫不得已,而且心里很愧疚的。
當我看完后,神經觸覺好像觸動了心弦一樣,我發現易中天所想的方方面面,我總是從來不曾考慮過的。對于一本書,書里寫的是怎樣,我想的就會是那樣,少有過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更沒有考慮下這個情節是否存在疑點。原來讀書,不是要投入沉醉書里,而是要在書里找到自己,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