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小學作文自相矛盾擴寫(精選6篇)
小學作文自相矛盾擴寫 第一篇
《自相矛盾》是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韓非子》,是一則內容淺顯、寓意深遠的小故事。講的是楚國有個人既夸自己的矛銳利,又夸自己的盾堅固,說話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了解字義,走進成語。
這篇小古文中,有幾個字比較冷僻,學生不理解。教學時,我采用了解字義,走進成語的方法,讓學生既學習古文字義,又積累成語。古文中有:“楚人有鬻盾與矛者”,句子中“鬻”的讀音是“yù”,意思是“賣”,相同的意思并且帶“鬻”字的成語有“賣官鬻爵”,學生很容易理解這個字義和成語的意思。還比如教學“譽”時,可以積累成語“毀譽不一”。這樣通過了解字義,積累成語,讓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成語故事,體會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
2.教學收獲(思得)
(1)讀句子,想畫面,用成語。
這篇課文中句子“其人弗能應也”是故事“自相矛盾”的結果。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讀句子以后,想一想當時那位商人“弗能應也”窘相、尷尬的畫面,然后說說此時可以用什么成語來描繪,學生馬上就會聯想到“啞口無言、張口結舌、目瞪口呆、瞠目結舌、無地自容、面紅耳赤、無言以對、洋相百出、呆若木雞”等成語,這些類似成語的積累,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匯,了解了成語的魅力。
(2)閱讀插圖,拓展延伸,說寫結合。
插圖是課文的一部分。教學中,我注意到課文中有一幅插圖,在學生認真觀察插圖以后,我要學生把插圖與文中對應的句子找出來,學生很快找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此時,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想象:課文中那幅插圖是一位老年人正指著那位商人,除了那位老人,還會有什么樣的人,他們會用什么語氣,說什么話呢?學生根據情境說話,分組練習,然后把練習的內容寫出來。這樣,通過閱讀插圖,想象說話,說寫結合,使閱讀有指向性,使讀寫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很大的提高。
3.不足之處(思失)
課上完了,回顧整節課,自己覺得還是有一些遺憾:
在拓展延伸的環節,要求學生和生活相結合,說說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學生感到有點兒困難,不知如何表達,課堂有點兒沉悶。其實“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言行相抵觸”,主要有三種:就是前面說的和后面說的不一樣;前面做的和后面做的不一樣;說的和做的不一樣,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當時也沒有去好好琢磨。
4.改進措施(思改)
以后教學中要改進“教學導入”這個環節,采用“游戲導入”——請你猜一猜。上課開始可以創設情境,出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畫蛇添足》內容的圖片寓言畫面,讓學生看畫面猜寓言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作文自相矛盾擴寫 第二篇
一天清晨,有一個楚國人又在大街上賣自己的矛和盾。別的人聽見了他的吆喝聲,個個伸長脖子好奇地看著楚國人。
他先舉起自己的盾,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看呀!快來看看呀!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盾,無論多么鋒利的東西都不能刺穿它。”說完,他又舉起手,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鋒利的矛,再堅固的東西,我的矛也能一刺就穿。”
這時,其中一個文人假裝若有所思地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如何呢?是你的盾破呢?還是你的矛壞呢?”那個楚國人一聽,頓時冒出了一顆顆豆大的汗珠,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圓圓的,一句話也答不出來。
見他張目結舌,那個文人又繼續咄咄逼人地說:”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穿的矛,根本就不可能同時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這時另一個文人也立刻附和道:“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楚人被他們這么一說,臉頓時漲得通紅,羞愧地低下了頭。
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說話要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更不能違背事物的客觀規律,不要說自相矛盾的話,也不要做自相矛盾的事。
小學作文自相矛盾擴寫 第三篇
楚國人被當眾拆臺以后,便是一個矛和盾都賣不出去。
他回到家,對老婆說了整件事的經過,老婆聽完后說:“你且俯下身來,我告訴你解決的方法。”“這能行嗎?”“行不行你試試不就知道了,不然你還有別的辦法嗎?”好吧,明天我就去試一試。
第二天早上,公雞剛剛打鳴,楚國人就醒了,他拿起了矛向南門走去,大聲吆喝:“快來看看我的矛呀,它鋒利無比,不管有多堅固的盾它都能刺穿,機不可失啊,將士可以上戰場時用,*民可以防身用,買不了吃虧,多買還可以打折哦。”沒多久,他吸引了南門來來往往的人,大家都爭先恐后的買他的矛,不一會兒就搶光了,楚國人也高高興興的回家了。過了幾天,楚國人也和之前一樣,天蒙蒙亮就出發了,但不同的是,他這次拿的東西是盾,去的'地方是北門。不一會兒,他就擺好了攤,于是開始吆喝:“快來看看我的盾啊!絕對獨一無二,過了這村可沒這店了,任何的矛都不能刺破它,非常堅固,買了絕不會吃虧,是一個防守的好東西,都過來看看,這可是今天最后的十幾個了,如果沒買到,你鐵定后悔,多買還打折啊!”周圍的人一聽立馬都圍了上來,有一位老先生開口道“這盾的確是個好盾啊!這精致的做工,光滑的外表,果真難以刺破。”一旁的人聽后,就開始爭論“食物”了,這一次的盾又被搶光了。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那個楚國人一天在南門賣矛,另一天在北門賣盾,即掙了矛的錢,又掙了盾的錢。
有些時候,只要換一種方法就可以解決問題,雖然堅不可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不可能同時存在于世上,但是,單方面一定可能會出現。
小學作文自相矛盾擴寫 第四篇
故事發生在宋朝時期的某個村莊,那里人山人海,十分熱鬧繁華,尤其是這一天……
在集市里,只見一個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商人在大聲嚷嚷,叫賣著他的兵器。他首先拿出一只矛驕傲地說:“這把矛是天底下最厲害,最銳利的矛,大家快來看看啊!”人們被他的叫賣聲吸引過來了,都圍在一起仔細看這把銳利的矛,只見那只矛尖上閃閃發光,好像天上神仙用的兵器,看得有些人眼睛都閃閃發光。那位商人又得意地說:“這把矛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厲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將它刺穿。”有些人沒等商人說完,就搶著要買,五千兩,七千兩,一萬兩,一萬五千兩……加價的聲音一陣高過一陣,商人心里簡直就樂開了花。
但是他又裝著很不情愿的樣子說:“你們真是沒見過世面啊,我還有很多神兵利器呢!”接著,商人又舉起一塊盾大聲介紹到:“我這還有一塊盾,這可是神器呀!這塊盾堅硬無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損它一絲一毫。”又有一些人圍著這塊盾仔細欣賞起來,盾上刻有一條真龍,有些人看的非常入神,眼球差點都要掉下來了。人們都又來搶著買這塊盾,三萬五,四萬六……的聲音又一一傳來,商人高興得都快要死掉了。
這時有一位過路人走上前問:“那麼用你的矛xxx的盾會怎樣呢?”熱鬧的場面一下就安靜的出奇,人們用疑惑的眼光看著剛才還神氣十足的商人,可是商人聽了這句話卻啞口無言,滿臉通紅,本來要買兵器的人紛紛都走了,只剩商人一個人呆呆的站在那里,這時過路人拍拍他的肩說:“以后要老老實實的做生意,別再這樣自相矛盾了。”
從此以后,商人改邪歸正老老實實的做生意,結果賺了大錢再也沒有自相矛盾了。
小學作文自相矛盾擴寫 第五篇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吾、弗、夫”3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矛、盾”等4個會寫字。正確讀寫“矛盾、何如、弗能”等詞語,聯系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
7、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談話激趣:同學們,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說話中,恰當地運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豐、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名家名言等。
【出示課件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后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簡單地說“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2、引導交流:說說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農夫和蛇》等。)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書課題:自相矛盾)學生齊讀課題。
4、理解題目:請同學們互相交流對課文題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戰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戰中保護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自相矛盾》選自《韓非子8226;難一》。)
小學作文自相矛盾擴寫 第六篇
課文《自相矛盾》簡短易懂,對于這樣的課文如何教學?我的想法是成語故事只不過是個引子,目的是通過該文的學習,為學生打開一扇窗戶,引導學生走進浩瀚的成語故事世界之中,了解祖國的文化,體會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感受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無窮魅力。為此,我是這樣進行計教學設的:
1、首先激情導入,通過寓言故事激發起學生學習寓言的興趣,然后讓學生以很高的熱情投入到這節課的學習中去。
2、接著進行第二項的學習(初讀課文),理解大意。讓學生帶著開頭的激情進入第二階段的學習,在這一環節中,老師教給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并指導學生怎樣去讀好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不要讓學生把詞和句子讀破,還要教會學生根據課文后面的注解去理解寓言的大意。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寓言的大意。
3、然后再帶領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寓意。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老師以提問的方式把學生引入到學習的內容當中去,后讓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后再設計一個一個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這樣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把學生帶入更深層次的學習中去。讓學生在老師設計的教學情境中,通過讀、說、問、演等環節的訓練進一步加深對寓言的理解和認識,從而更深刻的明白寓言里面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4、最后進行“修改病句”和“仿寫”的拓展練習,通過這兩個練習,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
這節課的教學,從總體上說,達到了課前的預期目的,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基本掌握。字、詞、句理解得比較透徹,寓意每一位同學都基本明白,從中也懂得了寓言所蘊含的深刻道理,課堂上布置的作業也能完成得不錯。由于課堂中設計了表演這一環節,所以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學得也很輕松,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因為時間安排不夠妥當,開課引入時所用的時間多了些,后面練習時間就比較倉促,不能很好的反饋教學效果,這是不足的地方。我會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多加注意,爭取把自己的語文課上得更好!
- 上一篇:去金沙灣游玩作文25篇
- 下一篇:作文酒店的景色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