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14篇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一篇
文明美德是中華美德的傳統,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美德傳承了近千年,到現在,即使在這污濁的社會,他還在我們身邊,伴著我們行走于人生一世。
鏡頭一
夏日炎炎,柏油路好像也承受不住高溫要化了似得。一個陡坡上,一名工人蹬著一輛三輪車,車上滿載著貨物,馬上就要越過這個陡坡了,可最后短短的五六米路就像不可越過得天塹,工人依然在努力,可車就是不走了,就在車往后倒退的一瞬間,一名看上去剛剛成年,臉上還有那未去完的稚氣,在車的后面推了一把,頓時,那短短的最后一段路過去了。青年沒有說什么,只是繼續(xù)向前跑去,不知去做什么。至于那名工人什么也來不及說,只是看了那名青年背影一眼,眼中充滿了感謝與欣賞。
鏡頭二
公共汽車上,只有一個座位了,車到站了,依然沒有人下車。有倆個看上去才十一二歲的孩子跑上車,搶著去占那個唯一空著的座位。旁邊的人剛要讓座就看見一個老奶奶走上車,兩個孩子同時說:xxx奶奶,坐這里!xxx滿車人愣了一下,然后都笑了。這時有倆個中年人站起來說:xxx別爭了,你們坐這里吧!xxx倆個孩子坐在那里,臉上掛著笑容,滿車的人帶著欣賞的眼光看著這兩個孩子,還有一些人看向老奶奶眼中是羨慕。
鏡頭三
傍晚我漫步在大街上,看著遠處的那被夕陽染紅的天空,這時山峰仿佛也被這美景感染了,鑲上了一道美麗的紅紗。這時突然聽到后面有聲音,我一回頭,原來是一個穿黑衣服的男子將一名穿紅衣服的男子撞倒了,但穿黑衣服的男子也因為慣性倒向了另一邊。這時紅衣男子站起來了,我想一場爭吵在所難免了。可是紅衣男子站起后沒有我想的破口大罵,只是將黑衣男子扶起,問他有沒有事。最后倆個人就忽忽離去。而我,回想著剛才的那一幕,心里有個地方被觸動了。
以前我們總認為社會是美好的,所以一顆心從未受到過污染,可當我們在踏入那社會后,就發(fā)現社會是那么復雜。以前所遵守的文明美德統統沒有,所以心就被一層霧包裹住了,于是這樣過了很久,很久,終于有一天,我們發(fā)現我們的社會并不是沒有文明美德,而是我們太忙了,以至于我們沒有精力去觀察發(fā)現它們。于是那一層霧消失了,我們的心又變得純潔了。
這個社會雖然污濁,但阻擋不了文明美德的傳播,他就在我們的身邊,伴著我們一路行走。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二篇
我是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老師和家長都常常教育我,要做一個講文明,有公德心的好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星期天的下午,我們一家三口去爬照母山,走到山頂,我感覺很累了,就拿了個杏干來吃。
把杏干剝出來以后,我隨手就把包裝紙扔在地上。媽媽看見了,就很生氣地對我說:“你為什么把包裝紙扔在地上?你看,地上這么干凈,你把包裝紙扔在了地上,不就破壞了環(huán)境嗎?在學校,你都是檢查潔的,在外面你就不能夠管好自己的手嗎?”聽了媽媽的話,我有些羞愧。雖然山上游客很多,但大家都很愛護環(huán)境,地上干干凈凈的,我自己隨手亂丟的包裝紙在地上顯得特別扎眼。我趕緊把那張紙撿起來,丟進了不遠處的垃圾桶里。在下山的時候,我看見一個水龍頭沒有關掉,白花花的自來水一股一股地涌出來,過路的人們卻視而不見。我想起老師告訴過我們,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人類就無法生存,而水資源又非常珍貴,不能浪費。于是,我就想自己去把這個水龍頭關掉,但是我力氣太小了,又關不掉。我就去找爸爸來幫忙,終于把水龍頭關掉了。
有一次,我在學校值周的時候,看見有些同學在往垃圾集裝箱倒垃圾的時候,把很多垃圾灑在地上,也不撿起來。我就告訴他們,這樣會污染校園的環(huán)境,他們就對我說:“你是檢查清潔的,你就應該是清潔工。”然后不管那滿地的垃圾,跑掉了。我想,他們做得雖然不對,但愛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他們不撿這些垃圾,我也有責任幫他們撿起來。于是,我就顧不上怕臟,把那些掉在地上的垃圾撿進了垃圾集裝箱里。在我們小區(qū)有很多養(yǎng)狗的人,他們經常帶狗到小區(qū)里來散步,小狗拉了屎,主人卻不管。有一次,我出去散步的時候,不小心踩到了一泡□,弄得我很不高興。我想對那些狗主人說,狗在地上拉了屎,請拿一個便袋把那些□裝起來,扔進垃圾桶里。
以上都是發(fā)生在我自己身邊的一些小事,古人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想,只有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做一個愛護環(huán)境,遵守公德,傳承文明美德的好少年。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三篇
我們都要做講美德講文明的人,特別是我們這一代新青年,要懂得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祖國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要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因此國家大力發(fā)展教育,實施9年義務教育,因此很多人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教育,國民的素質也就提高了上來,但是要構建一個完全文明和有美德的社會還是比較遙遠的,我們每個人都要落實文明和美德,讓文明和美德伴隨我們的成長。
做一個文明人,首先就要做到說話文明說話文明就主要表現在說話要有禮貌要客氣,不要總是說臟話說臟字,這樣是很不禮貌,而且會影響市容的。在與別人溝通交流的時候,我們可以多用請您,你好,謝謝對不起這樣的禮貌用語。
這樣的禮貌用語會讓對方聽起來比較舒服,而且認為你是個很講禮貌的人,特別是對于長輩和老師,我們更要懂得強求這種禮儀。也要懂得說普通話,現在普通話正在普及,每個人都要學會說普通話,這樣才能在普通話的時代站得住腳,普通話是我們國家的標準語言,如果每個人都說普通話,那么我們國家的市容和整個國家的精神風貌,文化素養(yǎng)也會瞬間提高很多。
作為一個文明人,我們也要懂得不要亂扔垃圾,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他們都是垃圾,而且有的人也看到垃圾也跟沒有看見一樣,這樣的行為都是不文明的,甚至還有人在馬路上面吐痰,其實這是一種很沒有禮貌并且非常不文明的行為。要想做一個文明人,我們也要懂得要保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一起創(chuàng)造更美的中國,一起構造更美更干凈的地球母親。
我們也要做一個講美德的人,也就是說我們要有德,要講禮貌,我們現在學習文化知識不僅僅是要學習知識,還要懂得怎樣做人,怎樣鍛煉我們的性格和怎樣培養(yǎng)我們的美德,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中國新青年。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四篇
上周班會課上,班主任賴老師給我們全班同學講述了兩個關于文明美德的小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列寧讓路的故事》。有一次列寧下樓,在狹窄的樓梯過道上,正碰上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他讓路。列寧制止了她,并非常有禮貌地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他自己緊貼著墻,讓女工先過去,他才下樓。我聽了很感動,列寧是一個名人,既然給普通的女工讓路,還做得那么的親切真誠。我要好好學習這種美德。
從懂事起,每當我坐公交車時,只要看見有老人家和抱小孩的阿姨,我都會立刻站起來給他們讓座;每當我走進校園碰到老師時,我都會親切地叫聲:“老師好!”;每當我看到有同學摔倒時,我都會跑過去伸手扶他起來……等等,這些文明行為,我做得很開心,我要一直堅持做下去。當然,我也有犯錯的時候:這個學期剛開學那段時間,我很散漫,上課老講小話,課間和同學追逐打鬧,被老師批評罰寫檢討書。那天回到家里,心情很沮喪地對媽媽說:“我現在糟糕透了,在學校犯錯要寫檢討書,真是不應該呀!”媽媽竟然開心地笑了:“改了就行。知錯也是一種美德,這是最寶貴的!”我聽得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可我明白一個人要知錯就改。
有句名言這樣說道:智慧和德行,有如一輛車的兩個輪子。我細細讀著每個字的含義,深深地明白:微小的德行,勝似美好的格言。
我靜靜地反思著自己,成長的路上我是否兩個“輪子”都在呢?
微小的德行,來源于我每一點的成長。文明美德,她像我的守護神一樣,時時刻刻地陪伴著我,讓我健康的長大。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五篇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yǎng)的民族。一個甜蜜的微笑,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融會成美德贊頌曲上一個個撥動人心的音符。
關于文明美德的佳話比比皆是:古有季布的一若千斤;孔融四歲讓梨;黃香九歲溫席。今有好事做了一火車的雷鋒;公交車售票員李素麗;這些不正是文明美德的體現嗎?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注重禮儀、倡導文明,時刻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在我的生活中,丟垃圾是我每天必做的家務活之一。每天早上上學時,我就負責把垃圾丟到小區(qū)的垃圾桶里。記得有一次,我起得晚了些,怕上學遲到,匆忙之中,竟把垃圾扔到了垃圾桶旁邊。媽媽看到了,嚴厲的說:“瑄仔,還記得電視里的`一則廣告《文明只差一步》吧!你該怎么做呢?”媽媽的話讓我耳根一紅,我飛快地跑過去,把那包垃圾送回了屬于它的“家”,回“家”的垃圾似乎在朝我笑呢。從此以后,每次見到“流浪”的垃圾,我都會把它送回“家”。
文明禮儀,它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
我們從小就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在咿呀學語時,父母教導我們如何禮貌待人。進入學校后,老師教育我們如何講文明、有道德,可以說我們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在我們的身
邊總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跳動著,校園內、樓梯上、教室里的紙片 、食品袋;走廊上追逐、打鬧的同學;還有講臟話、粗話,罵人打架的同學……這些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
其實,良好的文明美德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可見,它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是在公共場所不大聲的喧嘩……文明禮儀是一種修養(yǎng),文明禮儀是一種品質,文明禮儀更是一種受人敬重并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
同學們,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爭做文明的少年!讓我們的校園從此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fā)出文明的火花,讓我們和文明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六篇
古人云:“人之所以為貴,以其有信有禮;國之所以能強,亦云惟有信與義。“由此可見,從古至今,誠信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呀!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做人要以誠為本,還要求我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可那時年幼的我并不把他們的話放在心上,甚至去拿他人的東西占為己有,爸爸知道了,他沒有打我,而是送給我了一本厚厚的書讓我看,我那緊張的神情頓時又松馳了下來,可當我打開書本的第一頁,眼淚卻不爭氣的流了下來。從此以后,我改變了,因為那本書,那個故事,我覺得,是時候應該自我反省一下了。那個故事是這樣的。
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以誠信,為根本,這樣才能做一個真真正正的中國人。愿文明美德真的能和我們一起向前走去,為我們指點正確的方向。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七篇
我們是中國的禮儀知邦了,生活在禮儀之邦,做一個彬彬有禮的人是我們的準則。
我們很小的時候,媽媽家經常告誡我們,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你們知道嗎?文明禮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美好的品質,如果我們失去了禮儀就等于是去了一切。在我們國家的許多景點,地上常可以看到一些塑料袋,水瓶以及口香糖等垃圾。這不就說明了我們國家的人民素質不高嗎?如果再不保護好環(huán)境的話,不就會讓來我們國家旅游的外國人笑話嗎?不就丟盡了我們中國人的臉嗎?保護環(huán)境這就是一種文明的行為。
想要成為一個講文明的好學生,就要從小事做起。請不要踐踏草坪亂砍亂伐;請不要亂丟垃圾破話環(huán)境;請不要亂講臟話打架斗毆。如果每個人都做到以上的條件,我相信我們國家一定會更美好。
禮儀,需要從小培養(yǎng)。每當同學遇到難題時,過去耐心的幫他講解;每當有人吵架時,心平氣和的去勸架;每當朋友遇到挫折時,走過去安慰安慰她。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也可以增進人和人之間的友誼,促進和諧社會。
總之,一個人的文明禮儀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也體現出一個國家的素質。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八篇
在我十幾年的學習成長過程中,不管是老師家長、同學、朋友,從他們身上,我時時刻刻感受到了文明美德的存在,也正是在他們的一言一行的文明美德引導下,我逐漸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成長為懂禮貌、講文明、明禮儀的初中生。
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時候,老師向我們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每當有客人到家,我便會有意識的想到孔融,把好吃的、個頭大的、好看的東西讓給客人,自己去吃余下的東西,這一舉動贏得了客人的稱贊,我也從中感受到了快樂。二年級,學校開展了學習雷鋒活動,老師把雷鋒的生平經歷講給我們聽,同學們?yōu)檫@個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雷鋒起了深深的敬意,我也從中意識到,幫助他人確實是一件快樂的事。父母也教育我要與同學們和睦相處、樂于助人。有一次,學校放學,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我看了天氣預報,在去學校時帶了雨傘,但在放學的路上,班上有一位同學正淋著雨走著,我知道他家在惠安小區(qū),而我家的方向卻剛好與他家相反,看了他這個樣子,我想都沒想,和他共撐一把傘,把他送到的家門口,之后我才回家,已經六點四十多了,父母找不到了聯系了老師,我回到家后,將事情的經過告訴父母,這一小小的舉動得到了父母的贊賞。
還有一次,為了能讓我們上課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老師讓家中有花的同學帶著花到學校,我居然忘記了這件事情,在校園,我發(fā)現其他同學都帶著花到校,但這時離上課也就十幾分鐘時間了,我想,這么晚了,回家拿花肯定會遲到的,要不就說家里面沒有花?最終,我選擇了回家去帶,盡管時間緊了一些,但是我想,要做一個誠信的人,這也是老師經常教育我們應該做的。
轉眼,六年的小學生活已經過去了,我也逐漸明白了誠信做人,文明做事,互助相幫,樂于助人的道理。進入初中后,我已經成長為一名青少年,但是文明做事,心系他人的優(yōu)良美德,在我心中已是根深蒂固。有一次放學,我回家時,發(fā)現了一個檔案袋,我打開一看,里面有三千六百多元現金以及保險單一類物品,面對這些東西,我心中第一想法便是失主一定焦急萬分,趕回家后,我便讓媽媽尋找是否有關失主的信息,最后發(fā)現了電話號碼,我便讓媽媽與失主聯系,下午到校,媽媽隨我將錢交予班主任手中,等失主前來領取。因為此時,我得到了學校的表揚。
文明美德,已經陪我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孩成為一個新時代的少年,在今后的道路中,我一定要做一個誠信的人!做一個講禮貌、懂禮儀的人,文明美德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相信它也能夠陪伴我到永遠。
在這里我也想告訴同學們:文明美德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品質,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存有文明美德,在學習生活中互相幫助、誠實守信,身邊便充滿了和諧關愛,在文明美德環(huán)境下成長,讓文明美德深入每一個人的心中,人人都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一個講誠信、樂于助人的人,讓文明美德陪伴我們成長!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九篇
美德是石,敲出善良之火;美德是火,點亮溫馨之燈;美德是燈,照亮文明之路;美德是路,引人走向純潔。然而,美德時時刻刻在我們的生活中延續(xù)。
每當我看見干干凈凈的街道,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我們小區(qū)那個默默奉獻、拾金不昧的老清潔工。她已經年過六旬了,臉上布滿了皺紋,一雙大手長滿了老繭。
每天她起得比公雞還早,街道上的人寥寥無幾,只看見她在埋頭苦干。當我起床的時候,向窗口眺望,街道一塵不染。對于那些亂扔垃圾的人,她總是語重心長地說:“請不要亂扔垃圾,這是不良的習慣。我們應該保護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啊!”我曾經問過她:“老奶奶,您不是應該在家安享晚年嗎?怎么還出來干活啊!工資又那么低,不如在家休息休息。”她卻笑瞇瞇地說:“平時在家無聊,不如出來勞動勞動,也能為大家服務。這難道不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嗎?何樂而不為呢?” 她的回答雖然讓我出乎意料,但她那無私奉獻的精神讓我對她肅然起敬。
她不僅對工作盡職盡責,她還有一個方面更讓人欽佩-拾金不昧。那是一個赤日炎炎的下午,她在掃地的時候,無意中撿到了一個手提包。打開一看,包里面有1千元人民幣,還有一張銀行卡。她毫不猶豫的跑向我們居住樓,挨家挨戶的找失主。她雖然累得氣喘吁吁了,但她仍然堅持不懈。當她經過我家時,我看見她滿頭大汗,連忙說:“奶奶先坐會兒吧,等會再找也不遲!”她卻不假思索地說:“這可不行,失主現在肯定心急如焚。我先走了!”話音剛落,她又迫不及待地奔向其他樓房。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于在傍晚六點找到了她夢寐以求的失主。失主萬分感激地說:“真是謝謝你啊!等會在我家吃頓飯吧!”她卻百般推辭。事后有些人對她說:“你可真笨,天上掉下個餡餅都不要。那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呀!”她卻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不會將不是自己的東西占為己有的,我能體會到一個人丟失東西之后的心情。請你們將心比心想想,你丟失東西后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想必你們心知肚明。”他們認為老奶奶言之有理,都被她那耐人尋味的話反駁得啞口無言。
其實,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美德天使,誠實守信、謙虛禮貌、廉潔奉公、嚴于律己這些不都是美德嗎?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不就是應該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它們發(fā)揚光大嗎?一起讓美德之花盡情綻放,讓美德之花的芳香四處飄溢。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十篇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講究品德教育、個人修養(yǎng)的民族,講究文明已經成為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寬容微笑都能彈跳出一個個動人心弦的音符,融匯成一首首美德贊歌。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向來就有“文明古國”之稱。一個素質高、有教養(yǎng)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禮儀文明。文明禮儀處處可見,這些利益就常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們所忽略。
其實,文明禮儀是從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現出來的。下課時主動向老師問好;進老師辦公室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不亂扔垃圾……
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yǎng),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集中體現,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們每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之上,所以,個人文明才是根本。魯迅曾說過:“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舉。”
所以一個社會的文明,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yǎng)。我現在是一名小學生,但做一個文明的小學生并不容易,應該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讓文明美德伴隨著我的成長。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十一篇
只要有一雙忠實的眼睛與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為生命而受苦。——題記
桃花在這個三月無名的展開,它用一樹花開的聲音溫暖了我們的眼瞳。也許沒一件不經意的小事都會令無數人感動。會議似乎在蔓延,侵蝕了我的臉。像放電影一樣,一些零星的片段。某個人微微一笑,玫瑰都開了,桃花也開了。“上帝賜給我南希,我每天都在感謝他。”里根對朋友說。
生活賜給我健康.寧靜.愛和快樂。我每天都擁有一顆知足.感謝的心。我心存感激,因為生活讓我知道日子就像洋蔥,只要自己一片片的剝開,就會有一片讓我淚流不止。
印度的甘地有一次乘火車,他的一只鞋只掉到了鐵軌旁,此時火車已經開動,鞋無法再撿回來。于是甘地急忙把穿在腳上的另一只鞋子也脫下來扔到第一只的旁邊。一位乘客很不解的問甘地為什么這樣做,甘地笑著說:“這樣一來,看到鐵軌旁的鞋子的窮人就會得到一雙鞋子。”
我很慶幸在生活中我曾不止一次感受到那些與甘地一樣善良的心跡。我心存感激因為我的心常常沉浸在善意的微笑里,而不是躲避在敵視的瞳孔中。我心存感激,因為我得益于善良的人不僅是一雙鞋子。
我心存感激,因為生活讓我感受到愛是圓的,美是甜的。
我心存感激,因為我感到我的心跳和少年詩人的心跳一樣熱烈。現在文明美德的花朵才真正開放。她們固然美麗,但只有不斷創(chuàng)造嶄新的未來才能延續(xù)她們的美麗。“只要有雙忠實的眼睛與我一同哭泣,就值得我為生命而受苦。”羅曼羅蘭如是說。
我心存感激,因為我看到了一雙忠實的眼睛,但慶幸還能為生活而受苦。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十二篇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一面鏡子,能映射出人們的道德觀念;文明是一縷陽光,能溫暖人們的心靈;文明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文明就是我們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
一天早晨,天氣冷颼颼的,同學們都裹著厚厚的'棉衣,急匆匆的往學校趕去。一個蘋果核孤零零的躺在操場上面,它渴望被同學們發(fā)現。
同學們一個個快速的從這里越過,有的從它身上跨過揚長而去;有的厭惡的從它身邊繞過去;有的男同學調皮的把它當足球踢飛;還有的一不小心踩到了它的身上,撲通一聲滑到在地,只見他起身咒罵了兩句,轉身往教室跑去……沒有人撿起它,當然也包括我,因為它實在太臟了。
忽然,一個熟悉的身影進入我的視線——三四班的葛邦棟,他是我奧數班的同學。眼看他朝著蘋果核的方向走了過去,離蘋果核越來越近。他會怎樣做呢?是跨過去?繞過去?還是踢飛呢?哎呀!他不會也被滑到吧!不行,要提醒他一下。正當我要跑過去提醒他時,意想不到的一幕發(fā)生了。只見葛邦棟走到了蘋果核的旁邊,毫不猶豫的蹲下身來,撿起臟兮兮的蘋果核,把它丟到了垃圾桶里,然后就向班級的方向飛奔過去……
我的臉頓時被漲紅了,原來事情就是這么簡單,望著葛邦棟的身影,我忽然感覺,從他身上放射出一束光芒,那就是文明之光。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十三篇
我叫呂子羿,是越秀區(qū)署前路小學四年級的一名學生。我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但追求真善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追求新時代少年應該具有的美德。我的座右銘是“只比學習和品德,不爭吃穿和功利”。
孝順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爸爸媽媽養(yǎng)育我的恩情,我要從平時的小事做起,不和別的同學比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不增加爸媽的負擔。小時候我總是以為爸爸媽媽為我做什么都是應該的,現在我長大了,我要努力成為一個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的孩子。平時,每天吃完晚飯,我會主動收拾碗筷,打掃地板,做一些我能做的家務。看到媽媽有時因為一些事情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會給她說笑話來讓她開心,周末的時候我也會和爸爸媽媽在電腦上找一些喜劇電影來看,讓大家都快樂起來。
對于尊敬師長,我想說,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只要見到老師,我們都要深情地喊一聲:“老師好!”為了我們能夠學好知識,我們的老師真是費盡心血。老師下了班還要給我們備課、批改作業(yè);有的老師甚至生病了,還堅持給我們上課。對這樣的好老師,我們能不由衷地尊敬嗎?
遵守公德、樂于助人也是我要遵循的美德,要做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就要學習一些美德,讓這些美德隨著我們成長,讓我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社區(qū)文明有約美德同行作文 第十四篇
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中華民族不但創(chuàng)造了焰爛的文化,也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guī)范,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誠實、守信、寬容、孝順、節(jié)約……許多文明美德,沒有被歷史遺忘,古風把他們從遙遠的古代吹到現代,再次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說到寬容,我不得不說,自古以來,心胸狹窄都是小人氣量的表現,而寬容則是君子風范的體現。
大家一定知道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吧!他就是心胸狹窄,容不得諸葛亮的才華勝過自己,百般算計。先是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后是設計想殺掉劉備。結果,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從曹操那兒得到十萬支箭,還用錦囊妙計令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最后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而死。除了周瑜,歷史上還有很多像他這樣的人,例如龐涓。龐涓和軍事家孫臏是同學,兩人都拜同一位老師學習兵法。后來龐涓到魏國做了大官,但又怕孫臏勝過自己,在魏王面前誣告孫臏,還令人把孫臏變成殘疾,最后落得個拔劍自刎的下場。
這些人都是心里容不了別人,嫉妒心太強,最后都令人唾罵。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心胸狹窄的人,也有心胸寬廣的人。
“將相和”中,趙國大將軍廉頗非常瞧不起比他職位還要高的上卿藺相如。澠池之會,勞苦功高的藺相如理應加官進爵。可廉頗就是不服氣,憑什么他藺相如沒有上過戰(zhàn)場,沒有經歷生死,職位竟然比我還高。他還當街攔路,當堂譏笑藺相如的身份低賤。如此種種,要是別人,肯定咽不下這口氣。可是藺相如呢?廉頗攔路時,他就退讓,嘲笑他時,藺相如不與爭辯。也許旁人會認為,藺相如是個膽小怕事的人,其實并不是。澠池會上,他與秦王辯論得唇槍舌劍,針鋒相對,絲毫沒有害怕。比起廉頗,藺相如又怎么會怕他呢?他之所以這樣忍讓,是因為藺相如知道,秦王不敢侵犯趙國,就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啊!如果他們不和,秦王就會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藺相如的忍讓不是膽小,而是顧全大局,深明大義。后來,廉頗知道藺相如一再忍讓他的原因后,便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最終兩人成為一對好朋友,這就是附近請罪的故事。
有時候,寬容不是軟弱更不是屈服。小不忍則亂大謀。退一步海闊天空。寬容也許會關系到一個國家的安危,可見寬容何等重要。
說完寬容,接著談孝順。大家一定聽過孔融四歲讓梨,黃香九歲溫席的故事吧。孔融才四歲就懂得謙讓,讓哥哥姐姐拿大的梨。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順父母。冬天,為了不讓父親睡在冰冷的席子上,就用自己的體溫把席子溫暖,多么感人哪!
中國人一向以“百善孝為先”為宗旨。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付出了許多汗水,我們就應該知恩圖報,孝順父母。
記得有一次我得了風疹,媽媽整天為我忙來忙去。清晨,她就頂著寒風去菜市場買魚、雞蛋,來燉魚湯給我補身體。每頓飯都要從四樓送到二樓,再從二樓送回四樓,反反復復。我的眼睛濕潤了,媽媽為了我的健康,不辭辛苦。我也深刻體會到父母對我的愛。正如書上所說“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我也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在生活中體諒父母、關系父母,少惹他們生氣,少讓他們操心,“孝”不只掛在嘴上,而是融在行動中。
親愛的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折射出的不正是“文明美德”嗎?如果人人都講文明,人人爭做好公民,那社會不就更美好了嗎?讓我們與文明攜手,與美德相伴,共同努力,讓“文明美德”一直陪伴我們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