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參觀天一閣作文(精選7篇)
參觀天一閣作文 第一篇
今天,驕陽似火,可也抵擋不住我去天一閣品味一番古韻之閣的步伐。
到了天一閣,我們買好票(友情提示,我們小學生免票的哦),拿了一張手繪地圖,高高興興地開始游覽了。剛一進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石像,這石像就是這里面的主人——范欽,旁邊還有兩棵千年古樹,它的根在地下不斷生長,把地上的磚都拱起來了。
往右走穿過一排長廊,忽然眼前一亮,只見中央有個水池,奇形怪狀的假山堆在一處,高高矮矮的樹木分散四周,池中紅鯉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一片綠意悠然的景象。看到這景象,我那因為天熱而煩躁的心也不由自主地靜了下來。
再往前走,我發現了一條有趣的路,它是由一塊塊麻將牌鋪成的,還有兩個大骰子在一旁立著,抬頭一看——平和堂。最有意思的是平和堂門口的雕像,三個不同國家的人圍成一桌,三缺一,我連忙坐上去跟他們“打了一桌麻將”。走進館內,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麻將,詳細介紹了麻將史與寧波關系史。
對了,來天一閣有一處地方不能不看,那就是秦式大戲臺。我都被它驚呆了,只見那戲臺上雕刻的魚蟲花卉,各個造型生動逼真。我不禁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真聰明啊!
天一閣是寧波人的驕傲,我在這兒細細地品味著中國文化,感受著歷史的滄桑,收獲頗豐。
參觀天一閣作文 第二篇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文學家高爾基如是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朝大詩人杜甫曾這樣描述。人們常常清楚書籍能夠給予我們無限的力量,那是否知道書的故鄉在哪里呢?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和爸爸有機會來到了書的故鄉——天一閣,來體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人無限的智慧。
一來到天一閣,就被它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深深地吸引住了,它讓我原本煩躁的心一下子沉淀下來,也讓心情一下子豁然開朗起來,甚至它還讓我一下子回到了幾百年前的天一閣。
首先,一進門,我就看到了天一閣的主人像——范欽像,好象是一位慈祥的老人站在門口等待著我們的到來。再往里走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面巨大的墻,在墻上刻畫著一頭張牙舞爪的中國獨角獸,聽導游說,它可是一頭神獸,時時刻刻保護著天一閣的安寧。
然后,我們走著走著不經意間來到了一座假山面前。我捂著頭奇怪地問道:“這是什么啊?”后來聽了工作人員的介紹,原來這是天一閣的“九獅一象”,天一閣的防水工程就是靠它的,在建樓時,范欽還在樓前開鑿一方水池,名為“天一池”。水池其實就是消防池,環植竹木,池水經暗溝與藏書樓旁邊的月湖連通,如遇意外,便能引水滅火。噢,原來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一池“九獅一象”假山布局啊!真是讓我即興奮又好奇。
最后,我們來到了麻雀園,在這里我看見金制麻雀牌,水滸傳麻雀牌,還有巨型麻雀牌……這么多麻雀牌真是打開了我的二十四K黃金眼啊。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的短暫,但書會陪伴我永遠永遠。書,是百花園,將我帶入夢一般的天堂;書,是翅膀,帶著我遨游神奇的天空;書,是飛奔的馬,載著我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自由飛翔;書,是生命之源,滋潤著我那枯干的心靈。我想,古人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座藏書樓,更是留下了數不清的進步的階梯!
參觀天一閣作文 第三篇
寧波有一座世界最大最古老的藏書樓——天一閣,一直是我做夢都想去的地方。在國慶逢甲子的十月,我終于圓了這個夢,一睹天下第一藏書樓的風采。
走進天一閣,這里古色古香的一磚一瓦都積淀著濃濃的書香。我沿著一條古橋走去,這橋下的池塘里,有幾條金魚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像一個個古時候的秀才,有翰林的韻味。過橋一轉彎,一座瓊樓玉宇般的巨大古樓映入眼簾。哇,原來這就是天一閣里最早的建筑。
我徜徉在這青瓦白墻之中,有三個不同花紋的陶瓷工藝,讓我駐足觀望。旁邊是一個荷塘,可惜現已入秋,若盛夏來此便可一見“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致了。接著向前走,只見“九龍戲珠”四個鎦金大字鏗鏘有力地刻在古板上,正上方雕著九條栩栩如生的臥龍。
我隨著人群來到了書畫展廳,我有幸一覽“天下第一行書”的最真臨摹版。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在書法家的筆下,生發出無窮無盡的變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還有很多名人書畫的真跡讓我贊不絕口。真是不枉此行!
穿過一座假山,我來到了“德和堂”。一張保存完好的八仙桌吸引了我的眼球。它是由純木材造成的,每邊的抽屜上都雕了不同的圖樣,真是精致絕倫。現在少有人家還用這樣的桌子,即使有,也不可能保存的這樣完好無損。咦,那里怎么那么熱鬧?哦,原來是導游正在向游客介紹古經呢! 我也正好窺聽一番。我得知古代的四書五經是沒有標點的,而且是由一卷一卷折疊而成。嘿,還真學到不少!
不知不覺,已是傍晚時分了。夕陽的余輝映照在綠樹叢中的天一閣,顯得更加熠熠生輝,整座天一閣也鍍上了一層金。
參觀天一閣作文 第四篇
“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寧波的宣傳口號,其中“書藏古今”指的就是天一閣,天一閣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是我們寧波的一張名片。今天我和爸爸去了天一閣。
一到大門口,我抬頭念著頂上的“閣一天”,爸爸笑著說:“應該是天一閣!”走進大門,我看見了藏書樓主人范欽的石像,他的身后是一幅駿馬壁照,栩栩如生。爸爸說:“范欽從小就很愛看書,還經常去朋友家抄書,成才后,收藏了七萬多卷書。”
穿過長廊,我們來到了藏書樓,里面有許許多的書柜,書柜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書籍,這些書經歷了430多年的風雨坎坷,雖然書很舊,但是很有價值。
走出藏書樓,便能看到一方水池,叫天一池。天一閣取自古書“天一生水、以水制火”之意,這天一池就是用來防火的。水池旁有一座座假山,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雄獅,千姿百態,爸爸說這是著名的“九獅一象。”
天一閣里還有很多富麗堂皇的亭臺,郁郁蔥蔥的竹林,萬紫千紅的花草,枝繁葉茂的古樹,把古老的藏書樓裝點得年輕、優雅了。
參觀天一閣作文 第五篇
“書藏古令,港通天下”,是我們寧波城市的宣傳標語,對每一個寧波人都是耳熟能詳的。寒假開始,我們雛鷹假日小隊的四名隊員一起來到聞名中外的天一閣,了解地域的文化特色,研究獨特的文化內涵。
我們在天一閣的西大門集合,大門左右兩邊各有一尊清代的石獅,那么莊嚴,那么鎮靜,好像是天一閣的忠誠衛士,又好像在歡迎我們。這木結構的大門也是清代的構筑,門廳外側有一塊長方形的橫匾,上面寫著“南國書城”這四個大字,是潘天壽先生與1962年贈寫的。
進入了天一閣,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人物塑像,他就是這家藏書樓的主人——范欽。他小時候,家里非常窮,完全是靠自己的刻苦學習成材。他喜歡藏書,最終聚藏書籍達七萬卷。我們從后面的弧形門中進去,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嵌在墻上的一塊照壁,壁上有一個麒麟,一個龍角,一個牛嘴,它是傳說中的異獸,是正義的象征。
范欽認為書最怕火,而水則能克火。1665年,范欽在閣前疊山理水,建筑園林。園林以“福、祿、壽”等作總體規劃,用山石堆成九獅象,形態逼真,叫人浮想聯翩。
天一閣以古色古香的風格展示寧波歷史名城的不朽光輝,是寧波城市的一張永不褪色的明信片!我愛天一閣!
參觀天一閣作文 第六篇
天一閣是一座古老的藏書樓,乘坐公交車至天一閣站下車,向北走約50米,再右轉,走進一條小路,兩分鐘后就到了大門口。
進入大門,映入眼簾的就是范欽銅像了。范欽銅像是用銅雕刻的,天一閣的主人——范欽臉上露出慈祥的微笑,手里捧著一本珍貴又古老的藏書,讓人覺得他非常和藹可親。范欽身后是一幅溪山逸馬圖,這幅圖也是用銅打成的,圖上有山,有水,有草,還有馬,每一處都栩栩如生,看,圖中的八匹馬神態、動作各不相同,有的在揚起四蹄在樹林、小山間奔跑;有的低著頭,神態安詳地在溪邊喝水、休息和吃草;有的仰著頭,似乎在高聲嘶鳴,好像在說:“這是我的地盤,你們別進來,快出去!”還有的與同伴互相嬉戲打鬧。
參觀完后,進入南邊的小門,再往東走,繞過池塘,往右轉,就來到東園。東園中央有個水池,叫明池。要是沒有風,明池就像一面鏡子。有微風時,明池清波蕩漾、“魚”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明池周圍有一座逼真的假山,灰黑色的假山表面凸凹不平,半山腰上有一些凸起的部分,遠遠望去,就像好幾座高低不同的假山圍著美麗的明池。
接著向北走,穿過花轎廳,就來到麻將起源館。先看看室外館,地面上畫著麻將,有條子,有白板……麻將前面有麻將起源人的銅像,此刻,他正坐在桌旁的椅子上,兩邊坐著兩位外國人,只要我們其中的一個人坐到空位上,就可以四個人打麻將了。再看看室內館,館內有外國的麻將,有日本的,有韓國的……各式各樣的麻將有好幾十幅呢!
天一閣處處都有美麗的景色,歡迎你細細游賞。
參觀天一閣作文 第七篇
今天,我們興高采烈地來到天一閣。在我的想象中:天一閣是一個現代的著名建筑,是一套豪華的別墅。站著天一閣門前,才發現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建筑。
走進天一閣,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銅像。這個銅像令我大吃一驚。我看見過雄偉高大的銅像,卻從未見過只有一個頭和一個肚子的銅像。據說,他是天一閣的主人——范欽,字堯卿,號東明。
接著,我們去參觀了麻將陳列館。麻將,這種娛樂方式可謂是家喻戶曉,但說起麻將的起源,又有幾人能知道呢?現在就讓我給大家來介紹關于麻將的起源吧。麻將起源于寧波。陳列館院內有一銅像群,坐在中間那位就是傳說中麻將的發明者寧波人陳政鑰,字魚門。銅像中一左一右各坐著一個英國人和一個日本人,儼然就是“三缺一”。 現代麻將最早源于中國古代的博戲,骰子、詩牌、葉子戲是博戲的主要構成,其中的葉子戲發展到后來的“馬掉”,又稱“馬吊”,到清代中期“馬吊”發展成麻雀紙牌,即現代麻將的雛形。然而原先的紙牌抓拿不便,特別是在船上風大玩時極為不順,于是陳政鑰在清咸豐年間結合紙牌和骨牌的特點,制成了流傳至今的現代麻將。
最后,我們跟隨著隊伍來到了百鵝亭。聽導游說在古代大族清明祭祀的時候,要殺很多鵝來祭天,祭地,祭祖縱,所以稱百鵝亭。隨后我們又去參觀花轎廳。這個轎子叫萬工轎,是用鎏金制作的,長米,寬95厘米,重200公斤,需要8個人抬。
天一閣還有很多建筑。如:充滿詩情畫意的長廊,南池,秦氏支祠……天一閣真是一個充滿人間藝術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