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精選19篇)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一篇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石質書庫,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達3500余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臺孝經碑》,這塊碑是由唐玄宗親筆書寫并注釋的。它形式獨特,四面都刻字,碑冠刻的是青龍騰空,它還有三層碑座,每一層都都刻有精美的圖案。那石碑上都畫上了一個個格子,格子里是用楷書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個字,格子旁邊的小字是對該字的注釋。可以看出,唐玄宗對這種所謂的小事都這么認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來我們去的是7個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不僅造型百出,碑上記錄的事也是五花八門,不僅有李斯、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家的杰作,還有文字游戲《畫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細看,卻是一個個字,還是一首詩呢!畫即是字,字即是畫,字畫合一。更有的碑刻的是地圖,圖上“每六寸折地一里”標注得清清楚楚。當時沒有測量儀器,地圖還能畫的如此精準,真是不可思議。
我們最后去的一個展室里的碑全是原來放在國子監給學生作范本,用處類似于現在字典一樣的碑。之所以有這樣的一些碑,是因為當時還沒有印刷術,學生們的課本都是他們自己用手抄出來的,你抄,我抄,他抄,難免會有些筆誤。有了這樣一個范本,學生們有了一個校對的地方。這塊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個字,字字都工整準確,讓人肅然起敬。
走出博物館,可我的'心還在那一塊塊碑、一個個字前。這次參觀,使我認識到了書法藝術是中華文明的奇葩,字寫的好,不僅是看起來美,更是為了準確地傳遞信息。通過這次參觀,端正了我寫字的態度,教會了我怎樣把字寫好,樹立了我寫好字的信念。
我愛西安碑林博物館!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二篇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碑林參觀了碑林博物館,看到了許多石碑。比如皇甫誕碑、孔子廟堂碑、道因法師碑、關帝詩竹等碑,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關帝詩竹碑。
在關帝詩竹碑上清晰地刻著一首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边@首詩為東漢大獎關羽所作,本詩前兩句表達了關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特殊心情,后兩句表達了關羽對劉備的忠心,盡管與劉備分離,猶如孤葉一樣孤獨和飄零,但在凄風苦雨中依然會保持氣節,始終不變心志。三國時期,劉備大軍被曹操大軍打敗,關羽被曹兵俘虜,克曹操惜才愛將,他奏請漢獻帝封賜關羽“漢壽亭君”,并贈與他許多金銀與美女,想方設法使關羽歸順,可他不被重金誘惑,不被美色所動,最終得知劉備還活著,便辭去曹操去尋劉備。我深深被關羽的忠誠和堅貞所感動。
今天來到碑林博物館使我感觸很深,好想回到了古代,好像和文房四寶成為了老友。我暗暗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發憤圖強。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三篇
今天,我們去了西安的碑林,我懷著期盼的心情第一個坐上了車,半個小時后我們就到了目的地。
從南門走了進去,一進大門,我就遠遠地望見了碑林這兩個大字掛在門口,但是,令人驚奇的是,碑林的碑,這一個字少了一撇,是為什么呢?原來這些字是林則徐寫的,他們當時就是這樣寫的,字的下面有三扇門,有大有小,兩邊的小中間的大,中間是走狀元的,左邊是客人,右邊才是我們的平民百姓。
參觀完大成殿,我們來石經閣,參觀分為三個展廳,一共有很多塊石碑,都是有許多大書法家寫成的,有王羲之、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趙孟頫等。這些字,一筆一劃寫得十分精巧,剛勁有力,行云流水,各有所長,讓人嘆為觀止。這一些石碑有的完好無損,有的小有殘缺,但是每塊石碑都在不同的朝代記錄了不同的歷史故事。
看完這些展覽之后,我們又拍了許多精致的照片。最后,我提議到商店買一些紀念品回去,可以留著當紀念,大家都說好,于是我就買了許多本書法家寫的字。
雖然今天下著雨,天氣有點寒冷,但我的內心卻十分澎湃,這些精美的書法深深的打動了我,將永遠印在我的心里,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爭取把字寫得更好看。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四篇
一大早我們就起床到門口街邊的早餐店吃了一些早餐,然后就帶著收拾好的行李,開著車來到了位于城市中心的碑林博物館。
一進碑林我們就看見了一個帶圍墻的亭子,我們大家都認定亭子里一定有石碑,于是我們向就走了過去。到近處一看,原來亭子的門是鎖著的,我從門縫中看到里面是一個高大的石碑,石碑上面還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字,由于距離和光線的原因,我們并沒有看清石碑上面的字。于是我們接著向前走,路上又看到了五六個這樣的亭子。過了一會兒,我們終于看到了兩個裸露在外面的石碑,我們就趕緊過去想要欣賞一下。石碑的底座是石雕的一只大烏龜,石龜昂首向天,面貌清晰逼真。而石碑上面的字漂亮而又工整,讓人看著賞心悅目。爸爸提議讓我在碑文中找到自己名字,于是我就趴在石碑找我的名字。沒一會兒,我名字中的三個字在碑文中被一一找到了。我們看完了這座石碑后接著向里走去,一座更大一些的碑亭映入我的眼簾。奇怪的是這個亭子上所題匾額“碑林”中的“碑”字少了一撇。在向里走就一共是七間石碑展廳,在這里我們不光見到了一千多件珍貴的石碑,還第一次見到了石碑拓印的全過程。我見到師父們第一步是先在需要拓印的石碑上貼上一張特質的拓印紙,并用棕刷將紙刷得碑上有字的地方向刻痕中塌陷下去。第二步是用風扇將拓印紙吹干。第三步是用包有填充物的拓包蘸墨后均勻的在上面反復撲拓三遍,直到無字的地方都被墨拓黑。第四部就是等拓片自然晾干后將其截下來。這樣一張原始的拓片就做好了,只要再經過細致的裁剪和整理裝訂成冊,一本精美的拓印就制作完成了。
欣賞完了精美的碑文后,我們又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終于到達了袁妍琪家的小區門口。這時候已經是下午快兩點了,怕打擾袁妍琪她們休息,于是就在小區的門口隨便找了一家飯店吃了午飯。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就打電話給袁妍琪媽媽說我們在她們小區門口。沒過一會而,袁妍琪和她的媽媽以及妹妹就下樓來找我們了,并把我們邀請到了家里做客。到了袁妍琪家里,我一開門,就發現她們家好大,家里干干凈凈的,并且裝修的很精美。大人們也都進了屋,提議讓我、趙董睿和袁妍琪再合一個影,大人們說今天一別,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我們三個小伙伴才能再見面,于是我們三個就一起坐在陽臺的一個大吊籃椅上照了一張合影。然后大人們就坐在一起聊天,把我們小孩子轟到了一間臥室里讓我們自己玩耍。我們就在這個房間里一起玩起了游戲,霎時間歡聲笑語充斥了整個臥室。半個多小時過去了,爸爸來叫我們,說我們該走了,袁妍琪和她的媽媽及妹妹又再次將我們送到了小區門口。我和趙董睿戀戀不舍的向袁妍琪告別,我們真的不想和小伙伴分開,心里都不是滋味。就在這時候,袁妍琪的妹妹小嘟嘟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原來這個小妹妹也不想和我們分開呀!可我們不得不走了,只是在心里期望我們能夠再次見面。
就這樣,我們的古都之行結束了。在這里我們見到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兵馬俑,欣賞了精美的文物和了解了西安的歷史以及文化,品嘗了這里特有的小吃,更是見到了分別兩年的小伙伴,這次古都西安的旅行真實讓我帶回了滿滿的收獲啊!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五篇
在這個假期里,我和我的家人們走進了碑林,一起去探索了中畫五千年的文字秘密,收獲了文字的果實,在這段時間里,我感到無比的開心與自豪。原來,中華民族的文字秘密是多么神秘,多么奇妙。不妨跟我去看看走進文字的秘密里去探索。
西安碑林建于1087年,至今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碑石收集最多得地方,石碑如木,眾多石碑如林。所以才以碑林成名。我最喜歡的還是魁星點斗圖,它是畫,不如說它是畫又是字,它源于1862——1874年馬德昭繪圖。古代科舉以五經取士,每經首選一人成為“魁”所以當時學宮多筑有魁星樓,塑造魁星點斗像奉祀,此圖以“正心修身,克己復禮”八個字組成小鬼,一腳立在“鰲”字上,取“魁星點斗,獨占鰲頭”之意,形象生動,拼字巧妙。我還喜歡“石臺孝經”它立在碑林博物館的大門口,人們一看到它,就會莊嚴起來。《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記述他與孔子的交談語錄,主要講的是孝、悌之道。此碑碑身由四石合成,上有浮雕云紋碑額,下有刻飾精美的三層石臺,造型宏偉莊重,玄宗的隸書雍容華麗,世稱“開元體”。這個碑志距今已經有九百余年,是碑林最早的藏品之一。
探索了兩個上下五千年的中國碑志,你們也有所感受吧,也可以去碑林在探索一下,也寫一遍感受吧!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六篇
今天早上我們小隊組織我們到碑林博物館參觀。
我們進去之后先參觀了景云鐘,它重達6噸,是公元711年完成的,距今快1300的歷史,上面還有一些動物的圖案和字,可惜印刷不上去,所以是刻的。我們走著走著看見了寫有(【林碑】)兩個大字,這時我就奇怪了,心想:不是碑林嗎?怎么又變成林碑了?正當我奇怪的時候老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于是說:“古代人一般都是從右往左念得,”噢我們白了,我又從右往左念了念對了?!边@時我仔細看又看見碑字少了一(丿),講解員講解道:“因為古代一個將軍在戰場上丟了自己心愛的頭盔,所以就在這石碑上少寫了一撇?!蔽覀兺镆豢丛趺戳⒅粔K大石頭?這時講解員講解道:“這是《石臺孝經》,它是李隆基寫的,而且是空心的!”我們往前走了一段路來到了一棟房子,房子里有好多好多的石碑,我們先看了同州三藏圣教序碑、多寶塔感應碑這兩個碑而且都是顏真卿寫的,多寶塔感應碑是楷書的典范人稱“學書先學楷,學楷先學顏,學顏先學多寶塔”。我們又去看了關帝詩竹碑,我們第一眼只看見兩根竹子,第二眼才看見了少數的竹子“偽裝”成的漢字,最后講解員一一把那些字都給講解出來了。講解員又說:“其實這是一首詩!”
關帝詩竹
不謝東君意,
丹青獨立名。
莫嫌孤葉淡,
終久不凋零。
這次活動讓我知道了,歷史的永久性,而且還讓我學到了一首詩,收獲可真大呀!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七篇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歷史,現收藏從漢代到近代的碑石、墓志四千余方,因碑石林立,故名碑林。
這幾天我也去了碑林,碑林有三個門,狀元走中間的門,有德人走東門,貴賓走西門。一進去就可以看見“泮池”,泮池中間有一座秀才橋,在古代,只有考上秀才的人才能走秀才橋。
再往里走,就會看見六座小塔,里邊有六座石碑,石碑下面還有一只大烏龜,傳說,這只大烏龜是龍王的九個兒子中的老大,叫做西西,他剛出生就力大無窮,還很喜歡書法,于是龍王就讓他背石碑了,傳說它本來還有一個角,最后人們一直摸他的角,給摸沒了。再往后就是碑亭,被亭上有林則徐寫著兩個大字:碑林,上邊的碑字沒有一“撇”,傳說他當時禁煙被朝廷罷免官職,他心想:官職撤了,官帽也飛了,撇就不寫了吧!
然后就有一個藝術館,里邊我最感興趣的是“昭陵六駿”,昭陵六駿有:特勒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它們在當年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次活動讓我認識了書法的美觀,我們也一定要好好練書法!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八篇
唐景云鐘因鑄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是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的,以青銅鑄造,重約6噸。鐘身為三格,最頂端蹲有蒲牢,鐘身分別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鳳凰、獅、牛、鶴等紋飾及32枚鐘乳,既裝飾了鐘表,又起到調節音韻的作用。鐘身正面鑄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書的駢體銘文292字,是李旦書法僅遺于世的絕少手筆。景云鐘的鐘聲悅耳動聽,渾厚悠揚,咱們每年除夕夜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鐘聲就是用景云鐘錄制的。
我左手邊是另一件國寶級文物,大夏石馬。大夏是少數民族匈奴族建立的一個王朝,大夏王朝只有短短的24年,由于當時的戰亂,大夏國遺留下來的文物極其稀少。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巨石馬就顯得更加珍貴了。
現在請大家看遠處的這個巨大的匾額,上面書寫著“碑林”二字。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個“碑”字少了一撇。那么為什么會少一撇呢?難道這是一個錯別字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這兩個字出自清代著名的愛國將領林則徐之手。有人說“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當時丟了烏紗帽。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這是因為古代的漢字講究對稱,“碑”字少了一撇,只是為了看起來對稱美觀罷了。
大家眼前屹立的這通高大威嚴的石碑,便是《石臺孝經》。《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編撰的講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親自為此碑作釋作序并書寫,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來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塊巨石組成。所以此碑顯的是頂天立地氣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稱。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九篇
周五一早吃過早飯,我們終于踏上了期盼已久的研學征程。我們研學的目的地是我熟悉的城墻和古樸的碑林博物館。
當我們走進碑林博物館時,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座噴泉,聽講解員說池子里的水永遠都是半池水。我看完后,心里就產生了疑問:水應該能把水池填滿呀,為什么這個池子的水永遠是半池呢?別急,講解員為我解開了謎底。原來碑林博物館又叫孔廟,孔子想讓他的弟子學習永遠也學不完的知識,所以這個池叫“泮池”。
再往里走,引起我注意的是一口大鐘,它的名字叫“景云鐘”,要用刻著金魚的木樁去敲打它,它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還有碑林博物館里的石碑,各個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美妙絕倫呀!
碑林博物館里的知識奧秘是博大精深的,使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這個西安娃感到無比的驕傲自豪。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十篇
早在放寒假前,我就聽說南京博物院從大年初二開始實行免費參觀,所以我和爸爸、媽媽在大年初三、初四兩天一頭鉆進了南京博物院,穿梭于各個展館之間,大飽了眼福。
初三下午一點多,我們坐車來到了博物院,遠遠望去,門口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看來大家都想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先睹為快。剛進博物院大門,我們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觀眾的隊伍從展館門口的領票處順著臺階向下,沿著博物院道路的一側都快要排到大門口了,兩百多米的隊伍就像一條彎彎曲曲的長龍,真是太壯觀了。因為觀眾太多,所以博物院每過十分鐘才放一百位觀眾進入展館。即便如此,長長的隊伍中卻沒有一個人擁擠、插隊的,大家都安靜地排著隊,耐心地等待著,隊伍緩緩地向前移動,秩序井然。排了大概四十分鐘,終于輪到我們了。
我們隨著人流,迫不及待地走進展廳,興致勃勃地觀賞起來。只見大廳分成上下兩層,每一層有好幾個陳列館。我們在上層依次參觀了書畫陳列館、云錦陳列館、玉器陳列館和征集文物陳列館。我對征集文物陳列館里的文物特別感興趣,參觀了很長時間,每一件文物我都仔細欣賞,認真閱讀文字介紹。特別是小巧玲瓏的昆曲玉玩,我看了又看,久久不愿離去。這套玉玩是微型的昆曲道具,有鞋、凳子、燈籠、兵器、書、官帽等等上百件之多。每一件都造型逼真,做工精致,讓我百看不厭。雖然每個陳列館里都有很多觀眾,但大家都全神貫注地觀賞文物,即使要交談也是小聲地竊竊私語,展廳里非常安靜。
正當我看得流連忘返的時候,已經到了閉館的時間,我真想再多看幾眼啊,可是也只能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雖然今天的觀眾很多,但是我發現無論是展廳的地面還是展館外的路面都很少有垃圾,大家都自覺地把雜物扔進垃圾箱里,整個博物院綠樹成蔭,既整潔又干凈,讓人心曠神怡。
南京博物院的展覽真是太吸引人、太好看了,我和爸爸媽媽說好以后要經常來參觀。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十一篇
今天,我們來到了碑林。顧名思義,是石碑的森林。它既是書法的殿堂又是藝術交結的中心,記載了自漢朝到清滿的2000年歷史。
石碑雖然是無聲的,可它卻帶領我們領略漢字的魅力。一點一橫、一撇一捺,小小的漢字非常神奇。他們像一群群可愛又淘氣的孩子,在石碑上跳躍著,像一株株小花朵兒一樣出現在你眼前;他們像一條條清澈的小溪流過筆尖;他們像浩瀚的大海從你面前奔流而過。它已經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可他永不退役。
我最喜歡《曹全碑》,因為它經歷了上千年的風雨的洗禮,依舊聳立,烏黑發亮,它只有二十行,卻記載了東漢末年張角率領大名鼎鼎的黃巾軍起義時的轟轟烈烈和之后的戰果。
我們遨游在書法與藝術之間的海洋,也飛翔在知識的天空。碑林這個并不大的地方,卻使我們受益匪淺。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十二篇
今年的10。1的小長假開始了,我和爸爸來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館參觀學習。
碑林建于北宋時期,是由四千余方的石碑,墓志組成的,大大小小的墓碑擺放在館內,記載著從古至今的一個個歷史或故事。
進入大門,往前走,一座古建筑出現在眼前,古建筑上刻有土黃色的碑林二字,導游講,這兩個字是由林則徐提的,他還問我們仔細看這兩個字,有什么區別。那當然是碑林的碑字少了一撇,導游繼續說下去:“這是古代的繁體字,其實繁體字的碑是對的,咱們已經錯了很長時間了!”古建筑內有一座巨大的石碑,叫孝經,這番景象合起來就稱為“石臺孝經”。接著往里走,是一個石碑展覽室,字體分為五大字體,它們分別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在所有刻出的石碑中,我最欣賞的字就要數顏真卿的字了,顏真卿寫的字體是正楷,他的字大,正,齊,捺硬,撇彎,一波三折,該直的直,該彎的彎,他的字一下子就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邊走,我邊讀著石碑上的內容,導游講到:“現在教科書里的古文都是從這一座座石碑上摘抄下來的。”古代會有地震,導致有些展覽品受到損壞,斷裂,有些石碑甚至成了碎塊,拼好搬到展廳來展覽,有些石碑能清楚的看出一道裂痕。
石碑,不僅僅只能刻字,也能刻畫,不管在石碑上刻什么,都能告訴我們從古至今,傳了千百年的故事和歷史。西安真是一座歷史文化匯集的城市?。?/p>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十三篇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與我的好朋友趙嘉偉和他媽媽一起來到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館參觀。天氣雖然有點陰沉,但是游玩的心情卻是無比激動。
我們倆按照媽媽事先準備的問卷,仔細的聽講解叔叔講,我們了解到碑林博物館創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有從漢到現代的碑石。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碑林博物館共分為四個展廳:
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修蓋的碑亭;第二室陳列著許多具有歷史資料價值的石碑;在第一展室與第二展室之間陳列著康熙皇帝的親筆石刻一百多塊。這時我們發現有一塊石碑的底座小烏龜的頭沒有了,我們趕緊去問叔叔,叔叔說這是在古代的一次地震中損壞的,這是可惜。第三展室是我們最為重視的石碑,它薈萃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我看到了東晉王羲之的《三藏圣教序》講解員叔叔說這塊碑文是從他的遺墨中拼集而成,人稱“千金碑”。更讓我吃驚的是碑上有唐三藏的簽名,叔叔告訴我們《西游記》就是根據此碑記載改編而來。第四展室里陳列的是蘇軾、祝允明等宋、明時期的名家詩文書籍等石刻。
看了好多的石碑,聽講解員叔叔講著每塊石碑記載著的故事覺得自己懂了好多真開心。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十四篇
森林是一片令人窒息的溫柔。
碑林。是石的宮殿?時光的藤蔓糾纏綿延,根伸入的肌膚,引我走進歷史深處。
碑本無意展示它的憂郁,只是,憂郁已深入骨髓。林也變成了智慧光輝的方塊字,閃出幾前年的氣質。
蠅頭小楷,傳達一份剔透明亮的心情;如椽大篆,像掀起高高的林浪,嘶聲吶喊;最是那狂草寫意,宛若欣常狂怨中的浪,一條挾風翻卷的龍。恣意,瀟灑,淋漓酣暢......
就這么佇立,讀差時光純粹的情緒。
走出文字的樊籬,走出墨課的迷陣,走出一筆筆雅潔的芳香。
日月會剝蝕,朝代會更替。當狼化為灰燼,嘶裂的咆哮帛為煙。只是那嘔心瀝血的壯觀,歷史選擇了石碑。
碑林,會說話的歷史。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十五篇
今天我參觀了被譽為書法藝術殿堂的西安碑林。
來到碑林,參天大樹矗立在兩旁,到處都是碑。我仿佛進入了文字歷史的長河中。在九百多年前,人們歷盡千辛萬苦,就是不讓碑林不受戰火的破壞,才有了今天嶄新的碑林。
上面刻著從秦篆到魏碑,唐宋明清的大書法家的曠世之作。其中有我們所熟知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這樣的大師。
看完了那么多的碑石,最讓我難忘的要數《開成石經》了,如果把碑林的歷史比做一名勇士,那么《開成石經》就是他堅硬的骨頭。開成石經共刻114石,每石高為兩米,均雙面刻字,共計288面。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禮儀》、《禮記》、《春秋左轉》等十二部歷史名著,共計160卷,65萬字,有著“石質圖書館”的美譽。
在我的視線中,我還發現了許多的文字變遷,比如古代的“光”字的寫法就與現在不同,是上面一個火底下一個兒,是一個十分形象的象形字。
石碑上的文字告訴我,中國書法在世界有著頂尖的名次。可現代,提筆忘字的人越來越多。我不想成為其中的一員,我要將中國書法傳承下去。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十六篇
今年暑假,我和媽媽去西安游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有“世界八大奇跡”之稱的秦始皇兵馬俑,也不是汁水四溢酥脆可口的肉夾饃,而是西安碑林博物館。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石質書庫,里面碑石如林,藏石達3500余件,匯集了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這讓自幼學習書法的我,感覺像闖進了“書法藝術的殿堂”,一次過足了癮。
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碑”字蒼勁有力,非常好看。不過這個字少了一個撇,有人說這是題字的林則徐因為禁煙被朝廷撤職,心情郁悶,所以少寫了一撇。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在古代碑字可以不寫撇。進了碑林博物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石臺孝經碑》,這塊碑是由唐玄宗李隆基親筆書寫并注釋的孝經。碑冠刻的是青龍騰空,它還有三層碑座,每一層都都刻有精美的圖案。那石碑上都畫上了一個個格子,格子里是用隸書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個字,格子旁邊的小字是對該字的注釋。說實話,唐玄宗的字寫的真不賴,風流力勁,被譽為唐代隸書的典范呢。
碑林里面有許多大書法家的真跡,比如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曹全碑等。展室里的石碑不僅造型百出,碑上記錄的事也是五花八門,不僅有李斯、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家的杰作,還有文字游戲《畫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細看,里面卻藏著描寫三國演義中的關羽的一首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久不凋零。”是不是很有趣呢?
碑林里各位書法大家的作品,讓人如癡如醉。有些書法家的故事也讓人忍俊不禁,大家都知道的草書大家張旭,據說一旦喝過酒極度興奮的時候就會把筆一扔,直接用頭發沾上墨來寫字,是不是很瘋狂?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懷素都曾師法于他,顏真卿甚至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
碑林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同學們如果今后有機會去西安,一定要實地去參觀一下哦!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十七篇
今天,我們小記者要去歷史博物館,不妨你也跟著我一起去吧!
我們一走進博物館,一幅迷人的景象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一塊紗布里面站著一個巨人——他就是銅立人像。它形態各異,而且還有兩只長長的手臂,好像要抱你一樣??梢?,它具有濃濃的民俗文化啊!接下來,我看到一個文物好像在金雞獨立,結果,我上前一看原來是銅人首鳥身像啊。它像奧運云一樣,一動不動地立在那里。然后,我又看到了一顆巨大的牙齒,它會是誰的牙齒呢?原來,它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象的牙齒。它巨大無比,呈土咖啡色。
突然,我的眼睛被一幅幅山水畫吸引住了,然后,我就不知不覺地來到“畫廊”,那里到處都是畫,有的刻在木頭上,還有的干脆把人的造型捏出來。第一幅畫是在木頭上刻的,它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很精致??墒?,我感覺它非常像《清明上河圖》。你看,民俗文化又特別,又相像。
然后,我們又去了三樓,那里有xxx爺爺所開過的車、用過的公文包等等。在這里,我大開眼界,看到了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的電話,還看到以前竟然有兩個鏡頭的照相機,真是應有盡有!可是,一個大大的家伙擋住了我的視線,我心想,這家伙,這么大,還有一個自行車一樣的圓圈,真奇怪!原來,它是古代的電影設備啊!你看,古代的東西也很新奇哦!
但是,時間過得飛快,我們該回去了。我戀戀不舍地告別了歷史博物館,心思還在那有趣的博物館。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十八篇
今天,我們參觀了陜西歷史博物館。早耳聞藏物的珍貴和多樣,我很期待今天的活動。
隨著大巴的前進,博物館霧灰色的頂部在一排松柏的縫隙間不時地顯露,一會兒就到了大門口。黑底金字的長匾,白色的柱子,博物館的壯觀盡在眼前。
走進博物館,我首先關注到的是大廳內的墻紙。鮮紅的底色,有墨黑色的塔城綿延在之間,長著細長腿的仙鶴悠悠飛過,別具特色。整個廳內都顯出歷史的氣韻。
我們跟隨講解人員前往第一展廳,開始參觀。秦朝的箭矢讓人驚嘆,根據介紹,這些箭的剪頭都做成規整的等腰三角形,更不可思議的是,磨制的痕跡是平行的,說明這箭可能是用類似砂輪的工具打磨出的。我佩服不已,早在那時竟然就有了如此巧妙的制造手藝!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
接著看見的是唐朝著名的工藝品——唐三彩,其名為“三彩載樂駱駝俑”。在偌大的方形玻璃罩中,一只昂首挺胸的棕毛駱駝邁著優雅的腳步,在駱駝身上有吹笛子的,彈胡琴的,吹風管的……還有一個站著歌唱的女人。他們神情歡愉,演繹著美妙的異域歌舞,迷人的音樂仿佛穿越千年歷史傳入我的耳朵。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身下鋪著的毯子,擁有著綠色、黃色、藍色等鮮艷的色彩,色澤光亮,變化無窮。
通過這精美的工藝品,大唐博大開放、文化融合的時代特點可以最直觀地被我們所感受。我回憶起從前學過的唐朝文化,溫習著過去的歷史知識。暢游在這文明和知識的璀璨星空中,我徹底陶醉了……
在這次參觀中,我更深地體會到古代人民的智慧浩渺。
漫步在歷史的殿堂,從前的古老記憶仿佛浮現在眼前,那面含微笑的胡人好像牽著汗血馬,慢慢地朝盛世走來。
陜西博物館小學生作文 第十九篇
今天,我去了碑林博物館,碑林博物館里有許多大書法家的作品。碑林博物館原名是:陜西博物館。
碑林博物館是陜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他收藏碑林、石刻為主。碑林博物館現在的文物都有11000個,其中,國寶級文物有19個。我發現碑林博物館共有12個展廳,現有8做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藝術室和4座文物陳列,陳列面積達到4900平米。
碑林博物館創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我估計陳列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總共一千多塊。我感覺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我看到碑林博物館內東西非常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時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忠實。西安碑林博物館始建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經金,元、明、清、民國歷代的維修及增建,規模不斷擴大,現收藏自漢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時間跨度達2000多年。
碑林博物館是非常有文化的地方,收藏著許多有知識的東西,很值得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