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正篇古文作文(精選12篇)
正篇古文作文 第一篇
寒假的早晨,我和媽媽去古文化街游賞。
來到古文化街,我們看見了高大的門樓,門樓上“沽上藝苑”四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我們往里走,看到街道兩邊店鋪古香古色,干凈整潔。前來游賞的人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因為快到春節了,各家都掛出了各式各樣的燈籠和福字,紅紅火火的,很好看。
媽媽給我買了一朵粉紅色的頭花,我很高興,我想到了春節再帶上。我們繼續往前走,看到一家商店里擺著各式各樣的“小老虎”玩具,我很喜歡這些“小老虎”。因為今年是虎年,而且我的姥姥和姥爺都是屬虎的,所以媽媽給我買了一紅一黃兩個小老虎。紅色的我打算送給姥姥,黃色的送給姥爺,我想他們接到這兩個小禮物一定很高興。我們走進“泥人張”商店,看到了許多泥人,像真的一樣,我最喜歡放炮竹的小娃娃。
走了很長時間,我有些餓了,正巧看到有很多游客在排隊買茶湯。我和媽媽也買了一碗杏仁茶湯,這可是用龍嘴大銅壺沏出來的呢!茶湯上面還有香甜的玫瑰絲,喝著熱氣騰騰的茶湯,我心里美滋滋的。
不知不覺中,天色暗了下來,古文化街又亮起了五彩的霓虹燈。我們隨著人流走出漂亮的古文化街,我想以后還要再來。
正篇古文作文 第二篇
對于文化,尤其是中國的古文化,我一直覺得很神秘,也很感興趣。中國帶給世界的震撼太多,于是便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文化。
要形容中國文化,我要用這句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古中國。其中,只有中國文明傳承至今,而其他三國早已消失殆盡。中國文化的生命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這也是中國吸引人的.地方。
上古時期,中國有這幾種主要文化:漢字的創造,這恐怕是最深遠的文化之一了。禪讓制,奴隸制的一系列變化,無一不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及至夏商周這個“青銅時代”,這是中華文化的第一個高峰,這在世界文化的長廊中都是極為罕見的。
接下來的時代,我認為是一個史詩般的,最偉大的時代。正是這一時期誕生的文化,對以下的幾千年及至現代產生了無比巨大的影響。春秋戰國時代,是諸子百家的舞臺,各種文化交相輝映,并且產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被后世尊稱為孔圣人,他所宣揚的“仁愛”“禮樂”“六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思想為以后的中國奠定了文化基礎。不僅只是孔子,還有其他許多諸如道家的老子、莊子;法家的商鞅、韓非;墨家的墨翟;兵家的孫武;縱橫家的蘇秦、張儀等,有的爭鋒相對激烈碰撞,有的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對后世文化的形成來說,春秋戰國時代無疑舉足輕重。
反觀現代人,似乎已經摒棄了大部分優良傳統文化。“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現代,這句話輕如鴻毛。多少官員貪贓枉法,魚肉百姓,如果一日不查,禍害一日不消,而“官官相護”卻得到了極大的利用,這難道不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諷刺嗎?還有一些年輕人崇洋媚,對中國文化一問三不知,而對韓國之類的文化卻頭頭是道,似乎忘記了韓國申請的世界文化遺產里的“端午祭”還是我們中國的東西。
我熱愛古代文化,尤其熱愛中國的古文化,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為能生活在一個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而感到慶幸,感到自豪。
正篇古文作文 第三篇
經典的古文詩篇,伴我成長;別有韻味的宋詞元曲,心伴惆悵……一個個文字組成了一則則至上的真理,深陷其中,他們也成為了我成長的伴侶!
古文經典,讓我學會了生命的道理。讀起《勸學》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每天進行自我反省,辦事就不會有差錯。生活亦是如此,成長亦是如此。反省失敗,總結成功,腳踏實地地一步一步走。就是這句話,才讓我對成長中的辛酸風雨勇敢面對,才讓他們成為我前進的動力。
李白的詩文,是一種人格的陶冶。“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句話把他火大自信的品格表現的淋漓盡至。心中雖然有傷,卻依然保持著樂觀、自信的態度,對他的敬佩油然而生。把這句話當做至理名言,悲傷失敗時看一看,總會給自己無窮的力量,發奮向前,更加的努力!
“李花怒放一樹白”雖是幼年的詩,卻一樣的流露出自然的美。不用想也知道,他便是風格飄逸的李白,在成長中,我感受到的是他的詩帶來的奇特自然之旅!
吟哦《七律·長征》,“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紅軍的艱難盡顯眼底,他們蔑視困難,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種種精神都成為了我成長中需要學習的榜樣!
他們的古文詩詞照亮了歷史,也陪伴我成長,影響了我的一生!
正篇古文作文 第四篇
今天我們學到文言文了,我心情非常激動,
第一次學文言文作文
早上第一節課,老師走進教室,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和我們以前不一樣的小學生作文大全老師又說:“只要你們做好‘三步曲’,就能把文言文學好,第一步:喜愛文言文;第二步:讀好文言文;第三步:讀懂文言文。”我們點了點頭。老師又告訴我們:“文言文里的單字意思和現在意思不一樣,所以讀文言文要讀清楚、想明白。”這時我想:文言文真是奧妙,幾十個字就能表達出一件完整的事,看來我一定要把它學好。不知不覺[注: 知:知道;覺:覺察。沒有意識到,沒有覺察到。現多指未加注意。]鈴聲響起來了。
中午放學回家后,我把我學到文言文的事告訴了中國文化的精髓,詩、詞、對聯都屬于文言文的一種,所以文言文十分重要。我點了點頭。隨后爸爸又告訴我一副對聯:
[1]?[2]?下一頁
正篇古文作文 第五篇
一提到古文我就會想到枯燥二字,在我的印象中,它簡直就是“天書”!但上周的一堂課讓我開始對古文充滿興趣,并且慢慢喜歡上了它。
上個星期五下午,我們到東南大學禮堂上一節古文公開課。上課鈴一響,我們抱臂坐直。一位漂亮的老師站在講臺上,微笑著說:“同學們,我姓朱,你們可以叫我老朱,下面讓我們一起輕松愉快地上課,手不要抱那么緊。”
這堂課從一個小故事開始:一次,有個人出差坐火車,不知不覺睡著了,鼻涕慢慢流到嘴巴,于是口鼻之間開始了一場口水大戰。怎么大戰呢?朱老師邊講邊演大戰精彩過程,同學們笑得前仰后合,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這時,黑板上出現了“口鼻之爭”的古文,如“口謂鼻曰:我精通古今是非,爾有何功居上我?”朱老師開始逐字逐句講解,聯想到剛才的故事情節,大家都覺得不難。“故事繼續,口鼻爭高下時,眼睛很快加入進來。你們說說眼睛有什么用處?”大伙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來。老師小結同學們的想法:“概括起來,眼睛的用處就一個字‘看。”這時,黑板上出現兩個小短語“近鑒毫端,遠觀天際”。朱老師講解了意思后,問:“這是一組對仗句,你們知道對仗句在古文中又叫什么嗎?”我們都搖搖頭。朱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駢”字,“此字讀啥?”我迅速舉手,老師點了我,我響亮地回答:“讀pián。”老師邊豎大拇指邊說:“棒極了。兩馬并駕,兩物并列,成雙對偶為對仗,所以對仗句又叫‘駢句。”
隨后,朱老師又繪聲繪色表演眉毛、耳朵如何不服的過程,并逐字逐句講解古文。至此,五官之爭告一段落。最后,朱老師說:“五官爭到這里,主人終于發話了。到底主人發何話,請同學們開動小腦筋寫一寫。”不一會兒,大家就寫好了,朱老師讓三名同學表演了自己的作品,并一一作了點評。這時,下課鈴響了,整堂課在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
正篇古文作文 第六篇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掌握文中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詞類活用(名作動、形作名、意動), “其、而、之”等虛詞以及判斷句、被動句和賓語前置等。
2、 培養學生自瀆注解,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2、 理清文章的邏輯層次,以誦讀貫穿整個課堂。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培養學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戰的精神和勇氣。
2、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在學習《勸學》之后,已經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學習的框架和思路。《師說》的學習,教師旨在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探究的學習模式。在自我思考的過程中,提高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1、 字詞的梳理與課文的背誦。
2、 掌握文章對比論證的說理方法。
四、教學難點:
1、 品位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2、 把握師道的內涵。
五、教學方法:探究法、誦讀法、講授法
六、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2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 新課導入
《論語》中有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從師而學應該說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唐代大文豪韓愈就以一篇《師說》流傳千古。2、新課教學
正篇古文作文 第七篇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我在六年級上學期參加了一個關于誦讀的比賽,是朗誦論語的。劉老師在四個班里分別問了問誰想參加這次活動,我們班有好多人都舉手了,我就是其中的一個人,老師又說了一句話:“要想人參加可是要背論語的呦。”話音剛落,好多人都把手縮了回去,可是我沒有退縮,依然舉著手。
劉老師叫我們出去,還讓我們把論語書拿上,畫要背的段落,讓我們利用周末的時間來背,周一檢查,背不了的就不能參加了。我周五剛剛到家,我就馬上背論語,我背著背著我突然睡著了,我是在周六背完的,周一我通過了檢查,我順利參加了這次活動,我有點興奮。到了比賽拿天,我和其他人都格外緊張,我們就把比賽當練習,我們順利的通關了,的了二等獎,我們都很高興。
我喜歡誦讀,誦讀能讓我的知識面更廣,學習空間更大。
正篇古文作文 第八篇
從新文化運動開始,中國人便用上了白話文。白話文簡單明了,通俗易懂,大伙要不是有教育,怕是要把文言文拋到腦后。
如同大多數零零后孩子一樣,我第一次接觸古文是家長們拿著一個啟蒙讀物,指著一只白天鵝一遍又一遍地念道:“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湖綠水,紅掌撥清波。”當時那么小,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哪里會知道詩里說的是什么,只知道跟著一起念:“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也當知道了一種新動物——鵝。
上小學后,接觸的古文就是古詩。當時感覺真是神奇,這么一句詩,一個字的意思竟是一個詞,雖只有20個字,卻一下子描繪了四幅畫面。當然,一開始肯定喜歡,畢竟以前要背的東西是一篇課文,現在可只有四行字,背起來開心多了。甚至后來也開始模仿著那些詩寫一些打油詩,內容大多都是惡搞別人,發牢騷,以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為名罵一罵日本。可能我當時自己都不知道,這可是我最愛為文言文的時候了吧。
到了中學,文言文可就變成噩夢了。一篇文言文,足足有一頁紙,又看不懂,還要背,這對于當時的我還真是個不容易的事。對于題目更是無語——對于一首古詩的賞析,每一個人的理解應該是不一樣的,也也不應當有人能夠準確說出當時古人的想法,所以每一個文言文賞析題都應該是開放的答案,只要符合當代價值關即可,而當時的老師卻要我們把文言文賞析的答案背下來,以便考試的時候規范作答。
古文,的確傳播了傳統文化。但我認為,對于文言文的學習,不能夠像以前那樣八股取士一樣禁錮思想,他應當容許不同時代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們對于他不同的評判、不同的理解。
像古文等這樣的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是我們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延續。多看古文,多讀古文,把我們自己的東西傳下去,讓中華文明更加閃亮,熠熠生輝!
正篇古文作文 第九篇
一提到秋季,一直說秋高云淡,孰不知秋季“最是一年秋好色,枯葉金黃檀滿山”。秋天的顏色不如春,那般花紅柳綠;也比不上夏,那樣生機盎然;比不上冬,那般白雪黃的枯葉,它的美是與生活緊密聯系的,是一種自然美,它的美并皚皚。而秋則是最真正的,有豐碩的果子,有滿地的“金子”,有青不空洞。
古代人歌頌秋天的詩有很多,有“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感懷,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快樂,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對比,也是有“碧向生幽泉,朝日艷且鮮,密葉羅輕煙”的悠揚。
可是我,對秋季的感懷,則是有一些難以言喻和無盡期待。感懷是股無時沒有、無所不在的風,早晨,和太陽一起灑進房中;夜里,和星辰一起走入夢中;道上,追著單車的車轱轆一起玩樂;房外,拍打著秋之果一起歌唱;霧里,濕漉漉迷住你的雙眼;霜里,晶瑩剔透瑩敲打你的肩頭。
秋天是大家一同歡慶的時節,是秋實累累,是秋雨綿綿,是枝枝葉葉的完善時節,是青少年的情思。
一片樹的葉片從上空喊著滾兒翻騰而下,既有一些舍不得的眷戀,又有一些匆匆忙忙,終究落葉歸根,又重返家園的它開心和舍不得同行業,這就是秋所給與它的心態。
在小河邊穿行,見到秋季的水波,像美少女的那雙眸子,熠熠生輝,沒有熱情和冒失,僅有一種平靜的美。秋季的河流清雅、清幽,也有太陽灑下的余輝,有“半江瑟瑟半江紅”的精美。
秋季,我走在路上走著,走著,不得不說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風采……
正篇古文作文 第十篇
我是一名初中生,我對現在的古文教學有些想法,我不愛拐彎抹角,所以便打開天窗說亮話。
我先問一問各位,所有的學生都要背誦古文是為了什么,我的大部分同學都說:唉,這還用問嗎!當然是為了應付考試啦!這還真是一個簡陋的回答。其實不是,我通過我的老師了解到,學古文是為了讓我們從古文中學到古代人民待人處事之道。可現在的老師大部分都要求我們死記死背這些古文,讓我們從死記之中悟出其中之理。可效果呢,卻是當然是應付考試啦!這一句話,這并不是我想要的結果,老師們的這種做法,只會讓我們去應付其古文,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誤意識,認為這些古文是為了老師而背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背的。若真成了這樣,這古文豈不是什么意義也沒有了嗎!
又請各位想一想,古文其核心是什么,不就是當中的含義了嗎。可我如此生搬硬套的去記這古文,不就好比教你去抓蝴蝶,你卻拿來一個空蝶蛹給我,當中含義了然無存,毫無意義。蝴蝶走了,蝶蛹有價。古文其含義走了,它便不是一篇古文了,而是一篇語無倫次、亂七八糟的廢話罷了。敢問各位,我們多次死記這些廢話,居然是為了考試!!!!!無價之有!!!!!還不如去背一背歌詞,練一練唱功,以后還能當個歌星。
可能有人要問了,不是有古文翻譯注釋嗎?不,其實古文含義過于巨大,無法在現代文中找到對應關系,翻譯只是一種理解的輔助工具,只能體現原文的少部分意思。我覺得可以說古文本身就是為了闡述這些巨大而又有共性的概念而存在的!說它含有一種神性也不為過。
所以,我認為古文其實不用背,若真的死背下來了也沒多大意義,因為要是你的大腦不接受它,那么你背過的那篇古文忘掉也是早晚的事。若古文是為考試而背,那只能說明出題人思想觀念還沒轉變過來,太過于追隨腐朽且從字面意義上來說沒啥用的文化。并且我也沒見過什么人通過背古詩文而成為像李白、杜甫、李清照一般人人皆知的大詩人。
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有異者見諒。
正篇古文作文 第十一篇
文言文練習題精選
文言文練習題精選
《唐雎不辱使命》練習題一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 ;要離之刺慶忌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1.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本文主要歌頌了_______(人物)的凜然正氣。
2.空缺處應填的語句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釋詞語。
怫然( ) ?布衣( ) ?搶( )地 ?縞( )素
4.翻譯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②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
5.在唐雎看來,真正的“士”是像_____________一類的人。
《唐雎不辱使命》練習題二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嘗聞天子之怒乎?” 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
(1)倉鷹擊于殿上 (2)長跪而謝之 (3)色撓
2.翻譯下面文言語句。
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話者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付。請揣摩下列各句,說說其“潛臺詞”是什么。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臣而將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唐雎是怎樣讓秦王理屈詞窮的?從中可以看出唐雎是個怎樣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雎不辱使命》練習題三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1.填空。
(1)本文選自《______》,其中的秦王是指______。
(2)秦王的換地要求看似好意,實際上是一種______行為。而唐雎的不答應實際上是一種______行為。
(3)“先王”是指______;“布衣”是指______,是______的修辭手法;“寡人”是______。
2.解釋加點的詞。
故不錯意也_____________ 輕寡人與___________________
雖千里不敢易,豈直五百里哉_______請廣于君___________
3.選擇譯文正確的一項。
①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
A.以為安陵君是年長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認為安陵君是年長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當作忠厚的人,這是不打他主意的緣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 )
A.現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請求安陵君擴大我的國土。
B.現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給安陵君擴大領土。
C.現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請求安陵君擴大影響。
D.現在我認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請求擴大安陵君的領土。
4.下列句子里加點的詞各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什么詞,表示什么語氣。
①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____ ②豈直五百里哉?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____________________
5.段中表現秦王玩弄詐騙伎倆,裝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段中表現秦王驕橫無理、盛氣凌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唐雎維護領土立場堅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概括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篇古文作文 第十二篇
與古文的第一次接觸,是在剛入小學的時候。曾記得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教語文的黃老師在黑板上出示了一段文字:黃白二貓,斗于屋上,呼呼而鳴,聳毛豎尾……她什么話也沒說,就領著我們有感情地誦讀著,一遍,兩遍,三遍……讀著讀著,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兩只貓:它們四眼相對,在屋頂上激烈地打斗著,嗚嗚地叫著,毛也根根豎起……啊,這么生動的畫面竟然短短的幾句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了,真是太有趣了!這時,黃老師告訴我們,這是小古文,我一下子愛上了它。
時間飛逝,在小古文的陪伴下,我慢慢長大。當晨曦徐徐拉開帷幕,一米陽光探進窗內時;當夜幕慢慢降臨,皎潔的月光溫柔地灑進屋內時;當同學們嬉戲玩鬧、高談闊論時,我總喜歡靜靜地捧著小古文,坐在桌前、床前,搖頭晃腦地吟誦著,若有所思地品味著,那淺淺的短短的詩句就像優美動聽的古典樂縈繞在我耳邊,久久揮之不去……
如今,我從最愛的'小古文中汲取了豐富的精神糧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讓我知道了學以致用,快樂無比;“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讓我明白了堅定信念,矢志不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我學會寬容,善待他人;“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博大、母親的偉大……暢游古文,我接受了一次次的精神洗禮,我的內心漸漸變得豐盛起來。
以后,我還會早伴陽光晚依月,找一處僻靜之處,安靜地閱讀更多的古文《中庸》《大學》《春秋》……與古代的圣人賢士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學習超乎尋常的思維方法,領悟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有古文作伴,我愿行走在油墨的清香中,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