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作文《古詩詞伴我成長》(精選7篇)
作文《古詩詞伴我成長》 第一篇
我母親是個喜歡古詩的人。她經常告訴我,中國是一個詩歌之鄉,詩歌之鄉。
我父親是個旅游者。他總是叫我讀幾千首詩,行幾千里。
從小,媽媽教我詩歌,爸爸帶我去旅游,我經常走唐詩宋詞。
我記得我說話的時候,媽媽會抱著我念“春天我睡不著,到處都能聽到鳥兒的歌唱”,“床前的明月,我想是地上的霜”,我會跳舞,喃喃地說“鵝,鵝,向天空歌唱”。
三四歲的時候,爸爸喜歡帶我到郊外游玩,有一次當我氣喘吁吁地爬上一個小山包時,媽媽讓我往遠處看,“你發現了什么?”我說:“好爽!”她笑了:“傻孩子,還記得‘欲窮千里目’嗎?”我恍然大悟,和爸爸一起大聲接下去:“更上一層樓!”下山后,已是夕陽西下,爸爸牽著我的小手,沿著河邊慢慢走,天邊那個太陽,像一個紅紅的大氣球,美極了,我久久地望著它,忽然想起了一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搖頭晃腦地“吟誦”起來,媽媽趕緊把這一瞬間給我拍下來,并給這張照片提名為“安然誦夕陽”。
五歲時,我第一次游江南,在漫長的路途中,媽媽給我講白居易的杭州,蘇軾和楊萬里的西湖,張繼的姑蘇城。然后,我一一見到了“春來江水綠如藍”的太湖,“夜半鐘聲到客船”的寒山寺,在西湖邊上,遇到了滂沱大雨,我又冷又怕,緊緊抱著媽媽,爸爸安慰我:“忘了你媽剛教你的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陰晴不定就是西湖的特點啊。”果然,很快就雨過天晴了。漫步在蘇堤白堤上,我覺得西湖更美了,真不愧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呢。可惜那時是春天,我沒看到“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象。
七歲時,在福建武夷山下的九曲溪漂流,青峰碧水,非常迷人,我在日記里引用“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把媽媽逗得笑彎了腰。
八歲那年盛夏,去李清照紀念館參觀,雖然沒有看到海棠,卻見到了滿湖怒放的荷花,我高興地大聲叫:“快來快來,這里可是‘紅肥綠瘦’哦!”興致勃勃地在湖里“爭渡”了一番,卻沒驚起一只鷗鷺。
九歲那年的深秋,站在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我第一次感到天地之大,我之小,禁不住大聲吟誦:“千里川,銀山下,天空如穹頂,覆蓋四片田野。天是灰色的,野是廣闊的,風吹草看牛羊。
今年的婦女節,我陪媽媽去廬山,在“躍上蔥蘢四百旋”的盤山公路上,旅游車上的阿姨們被顛得七暈八素,導游姐姐讓我表演節目給她們放松一下,我搜腸刮肚給他們背“望廬山瀑布”“大林寺桃花”“橫看成林側成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我知道的廬山詩詞很快背完了,還是沒到山門,我只好再唱一首歌,林黛玉的《詠白海棠》,她們逐漸忘記了暈車,熱烈鼓掌:“好個典雅的小姑娘!”
我看過“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我走過“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xxx”的揚州,我去過“空翠濕人衣”的婺源,我住過“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普陀,我行走在祖國廣袤的土地上,體會著唐詩宋詞的無邊魅力,我愿意永遠這樣詩情畫意地生活。
作文《古詩詞伴我成長》 第二篇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千百年來都得到了華夏子孫的傳承,而詩詞文化則是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它是我生活中的伙伴,是我成長的見證者。
從幼兒園起,媽媽就叫我背詩,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接觸的中華詩詞。通常是媽媽讀一句,我跟著讀一句。反正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便咿咿呀呀地跟著背。背好了,便去樓下找小伙伴們玩,玩的時候嘴里還會嘟囔著剛才背的詩。有時他們也會背,便跟著背起來。也不知是為何,聲音越來越大,好像爭搶著看誰嗓門大。什么“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什么“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都是那是的詩。或許那時對詩詞的了解并不深入,便當是童年的一點樂趣了。
上了小學,學習的詩詞更多了,學習的知識范圍也更廣了,自然而然,產生了問題也就多了。為何是更上一層樓而不是直接上到頂樓呢?月亮真的像白玉盤那么圓嗎?為什么一定是王師北定而不是什么李師南定?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一直存留于我的腦海中記在我的心里我暗暗決定,一定要弄他個明白。有的時候把這些問題跟同學們說,他們只會回上一句:“研究這個干什么呀,一起來改詩吧!看看這個,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里沒帶錢!”說完他們便笑作一團,我也跟著笑了笑,心里想:“這首《望廬山瀑布》被改得真慘,不過話說回來,為什么什么水都是幾千尺,換一個幾萬尺得不會更壯觀嗎?難道不可以換一個其他單位嗎?”現在回想起來,小學時那些與詩詞為伴的時光給了我無限樂趣,但那些問題也意味著我今后一定會被為詩詞做些什么。
到了初中,思想更加成熟了,背的詩詞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什么《蜀道難》、《春江花月夜》,各種長詩難詩都在我的背誦范圍之內。而詩詞也逐漸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出去旅行到馬致遠故居望著那小橋流水人家,還真有些凄涼之意;到了蒼山洱海,站在水邊,也能體會到水和澹澹,山島竦峙。望著月光下看門入寺的老僧,經真不知應是“僧敲月下門”還是“僧推月下門”了。李白的鄉愁、杜甫的悲傷、蘇軾的思念、陸游的愛國,都已經記憶在我的腦子里,銘刻在我的心中。
中華傳統的詩詞文化見證了我十四年從小到大的成長,而我卻用了十四年通過詩詞領略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變革與發展。唐宋元明清的大事小事都以化作詩詞朝我撲來。暢游在詩詞之海,我充實了頭腦的知識儲備,改變了我內心世界里對世間萬物的認識與理解。我接受了千百年來厚重古老文化的洗禮,也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
詩詞見證了我們的成長,我們更應該詩詞的文化。讓這見證了中華大地變遷的,象征著中國的詩詞文化,與我們一起,共同成長下去吧!
作文《古詩詞伴我成長》 第三篇
如果中國有天堂,那一定是詩詞所在的地方。
——題記
風起,輕輕翻一頁泛黃的詩篇,發出極脆的聲音,入目,皆是我所熟悉的詩詞。她們,伴我成長,伴我走過風風雨雨,給了我莫大的力量。
讀李白,教我自信。詩仙太白,一直以飄逸灑脫的形象立于國人心中。寂寞時,他淺酌一杯,低吟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遇挫時,他昂首高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聞友左遷時,他寬慰到“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失意時,他仰天長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好一個飄逸豪情的青蓮居士,在我考試失利、自我否定、心情低落時,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令我重燃希望之火,點亮自信之燈。是啊,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只要我重拾信心,努力奮進,定能證明自己,感謝詩詞,教會我自信,伴我成長。
品杜甫,教我愛國。詩圣子美,濟世為民的形象一直為后世所贊美。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他欣喜若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深秋時節,茅屋為秋風所破時,他依然不忘天下蒼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好一個憂國憂民的少陵野老!他教會我,作為“讀書人”要放眼天下,心系家國,讓我懂得了“匹夫之責”,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努力實現人生價值。感謝詩詞,教我愛國,伴我成長。
賞蘇軾,教我豪邁。北宋文壇領袖東坡居士,以全能型的形象成為后人所追隨的目標。他能柔情滿懷“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能豪情萬丈“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他亦能不畏世俗“一蓑煙雨任平生”……這樣的一代文豪有著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卻從未沮喪過。于是,我在被人誤解時,心中默念“一蓑煙雨任平生”,然后瀟灑轉身,因為我知道,懂我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我的人沒必要解釋。感謝詩詞,教會我豪邁,伴我成長。
誦一首小詩,讀兩句詞,享受一場精神大餐,接受心靈的洗禮,體驗古人的喜怒哀樂。詩詞伴我成長,并將永遠陪我身旁……
作文《古詩詞伴我成長》 第四篇
我樂于閱讀,尤愛品詞。每當我徜徉于書海中,就會感到如沐春風,心曠神怡。
記得三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本《宋詞精選》,本想讓我到高年級再看,可我心血來潮地翻了翻。這一翻,就讓我翻進了宋詞之海。“九畹芳菲蘭佩好,空谷無人,自怨峨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弦斷知音少。”我喃喃地念著。這是宋代詞人辛棄疾填的《蝶戀花》,
對于當時的我來說,未免有些“高深”了——且不談對整首詞一知半解,就連字音也讀錯了幾個。幸虧這本《宋詞精選》有注釋,我和著注釋、賞析和詞一起看,也能懂個大概。
我入了迷,深深地沉醉在宋詞之海,汲取著她的燦爛精華,吮吸著她的馥郁芬芳,并驚嘆于她的瑰麗奇異。看到不懂之處,翻一番字典,注一注拼音,也不覺繁瑣,反倒樂在其中;看到快意之處,吟一吟詞句,舞一舞手臂,仿佛自己成了詩中人,穿著雪一樣的白裙,綰著云一樣的發髻,撐著荷葉,乘著木筏,劃著小槳,去池中采蓮。
我細細品讀著一篇篇詞,她們為我開啟了一扇嶄新的陌生的大門,同時也給我帶來了快樂——閱讀之樂。放學歸來,從木質書架上取出一本詞集。讀一讀華麗精致的花間詞,想一想破曉時的荷塘之景——波光荷影,露珠滴滴,綠莖紅花,清麗可愛,乘興猜一猜溫詞人面對清涼的水風,回以悠然的神情。
品一品菩薩蠻,念一念采桑子,翻一翻浣溪紗。詞的光輝耀眼,蘊含在油墨中,縈繞在指尖上,使人不知不覺間入情入境。來自女蠻國的“菩薩蠻隊”,梳高髻、戴金冠,披瓔珞、籠輕紗,熱烈地舞蹈。葳蕤蒼翠的桑樹林中,一個女孩,恬靜淡然地采桑,耳邊的碧玉玦時不時打著秋千。又是一個女孩,停在溪邊,無思無慮地浣著沙,唱起了越國的歌謠。我囫圇吞棗地看,大有不求甚解之感,可閱讀詞帶給我的那種舒心暢快之樂,卻是真實的。
一花一世界,一詞一天地,手執書卷,時而會心微笑,時而皺眉感慨,時而長嘆人生苦短,時而贊美宇宙無垠。走進詩詞之海,有誰不承認它的樂趣之深也,它的樂趣之廣也,它的樂趣之長也?
作文《古詩詞伴我成長》 第五篇
唐詩的韻律很押韻,讀起來感覺瑯瑯上口,媽媽說這叫韻律美。像唱歌一樣。比如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里邊的曉、鳥、少都是押的ao韻,像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里邊吳、孤、壺押的是u韻。媽媽教我說:“只要能夠把握住韻腳,讀起來非常好聽,也非常容易背會。”我按照媽媽給我講的去讀、去背,果然覺得好背多了。
不僅如此,唐詩還告訴我很多道理。記得最清楚的就是杜秋娘的《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剛開始讀這首詩的時候,我不知道什么是金縷衣,就問媽媽。媽媽說是用金線織成的衣服。我一聽,覺得很驚奇,金線織的衣服,那得多貴啊!媽媽說,杜秋娘就是為了勸我們珍惜少年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寫得這首詩,咱們來讀讀吧。就這樣我認真學習了這首詩。這才知道,再貴重的衣服,在奢華的生活,都不必去珍惜,最應該珍惜的就是美好的時光,應該抓住少年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長大才能為祖國做出貢獻。“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不學習,到老只能白白地嘆息,一切都來不及了。
在讀到《長干行》的時候,通過媽媽的講解,我仿佛看到了一個可愛的古代女子,她聰明、熱情又很有禮貌,和自己的老鄉熱情地打招呼。媽媽說,我和哥哥身上缺乏的就是熱情。見人不知道打招呼。有一次在公園玩,我看到奶奶在公園鍛煉,卻不知道和奶奶打個招呼,奶奶為此還說我是“冷血動物”。學過這首詩以后,我也試著和我見到的熟人、親人打招呼,他們都說我變了個人。
作文《古詩詞伴我成長》 第六篇
世上優秀的古詩燦若繁星,星羅棋布,讓我們追尋古人的足跡,體會古詩的魅力。遇見古詩,讓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題記
記得我第一次遇見古詩,是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當時,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發了張寫滿字的紙條,然后我們跟著老師朗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我們就跟著老師咿呀咿呀地讀著。回到家,我在媽媽面前背起詩來,媽媽還摸了摸我的腦袋夸我是乖孩子。然而,那時候的我并不知道李紳寫的《憫農》的真正含義。
后來,直到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的疑惑才得到了解答。那節語文課,老師在黑板上寫著“憫農”二字,同學們都在底下嘰嘰喳喳地念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時,老師轉過頭問我們說:“你們知道這首古詩的意思嗎?”我們都搖了搖頭。接著,老師意味深長地說:“詩的前兩句的意思是: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落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后兩句的意思是:我們每天所吃的糧食,每一粒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聽后,不禁想到自己平常挑食、浪費糧食的情景,羞愧地低下了頭,眼眶不由自主地紅了起來……
這時我仿佛穿越了歷史長河,看見了古代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畫面。不遠處的田地里,有一群農民伯伯頂著炎炎烈日,正在辛勤地勞作。他們頭上戴著白色圍巾、皮膚黝黑,眼睛在太陽的照射下瞇成了一條縫。他們都光著膀子,手里拿著鋤頭,在田地里用力地鋤草、耕田,汗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流了下來。然后,他們就用脖子上的毛巾擦臉。他們就這樣反反復復地勞作,汗水一滴一滴地流淌著。我也好奇地跑過去拿起他身邊的小鋤頭,可是一點都舉不動。后來,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小鋤頭與地面有一點距離。但是還沒堅持多久,我又馬上放下小鋤頭,鋤頭砸到田地上,田里終于裂了一個縫。這時我才明白,農民伯伯種田是多么不容易啊!
傍晚放學回家,吃晚飯的時候,我把碗里的飯吃得一粒不剩。媽媽好奇地問我:“兒子,今天怎么吃得這么干凈呢?”我不好意思地笑著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時,媽媽摸著我的腦袋笑著說:“我的寶貝兒子,長大了!”
隨著年段的升高,我掌握的古詩越來越多,賀知章的《回鄉偶書》,葉紹翁的《夜書所見》,蘇軾的《題西林壁》……一首首古詩余香繞口,令我沉醉其中。
文字如風,古詩就是最涼爽的清風,迅速地撥開我們心中的烏云;文字如雨,古詩就是最纏綿的雨,輕輕地洗凈我們蒙塵的心靈,教會我們人生永恒的真諦!
遇見古詩,遇見更好的自己。古詩一直陪伴著我成長……
作文《古詩詞伴我成長》 第七篇
假期里,周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小學生必背古詩詞》,里面有一百五十五首古詩。
拿到書后,我首先翻開書的前言,映入我眼簾的一句話深深地刻進了我的腦里“……背誦一些優秀的古詩詞,能使小學受到多層次的藝術感和美的熏陶。”我覺得利用假期的時間,好好地學習書中的古詩。
這本書里不少詩都是我學過或背誦過的,雖然這樣,但對詩的含義不太理解,看到這本書的譯文和賞析部分讓我精神為之一振。翻到《登鶴雀樓》這首詩的時候,我被詩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負所感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對我們少年的一種激勵,激勵我們學習永無止境。讀到《長歌行》里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一個人少年不努力學習,等到年老時后悔也來不及了。還有《游子吟》里的“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歌頌了母愛的偉大。
除此之外,書里還有描述邊關戰士壯志豪情詩,有思念家鄉的詩,有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詩,有表達朋友間的友情詩……我說也說不完。
總之,在反復讀、背古詩中,我有了巨大的收獲,這些古詩詞將成為陪伴我一生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