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精選10篇)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 第一篇
高斯7歲那年,父親送他進了耶卡捷林寧國民小學,讀書不久,高斯在數學上就顯露出了常人難以比較的天賦,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高斯十歲那年,教師彪特耐爾布置了一道很繁雜的'計算題,要求學生把1到 100的所有整數加起來,教師剛敘述完題目,高斯即刻把寫著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彪特耐爾起初并不在意這一舉動,心想這個小家伙又在搗亂,但當他發現全班唯一正確的答案屬于高斯時,才大吃一驚。而更使人吃驚的是高斯的算法,他發現:第一個數加最后一個數是101,第二個數加倒數第二個數的和也是101,……共有50對這樣的數,用101乘以50得到5050。這種算法是教師未曾教過的計算等級數的方法,高斯的才華使彪特耐爾十分激動,下課后特地向校長作了匯報,并聲稱自己已經沒有什么可教高斯的了,還特地從漢堡買來數學數送給高斯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 第二篇
數學家陳景潤在大學讀書時,生活極為簡樸,他始終穿著一件黑色的學生裝。由于家境貧寒,他經常一天吃兩頓飯,為的是把省下的錢用來買書。他說:“飯可以不吃,書不可以不念。”他平時不看電影,不隨便和人閑聊,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當中。
那時,宿舍有按時熄燈的制度,他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便把頭埋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看書。
在進軍“哥德巴赫猜想”時,他居住在6平方米的小屋里,演算全靠自己筆算。他演算的手稿有幾麻袋。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整整十年過去了,陳景潤在1966年終于攻克了“(1+2)”這個堡壘。英國數學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數學家李希特把陳景潤的發現譽為“陳氏定理”,說它是“篩法”的“光輝頂點”。一位英國數學家寫信稱贊他:“您,移動了群山!”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 第三篇
法國數學家格羅騰迪克,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但他基本上屬于另類,與學術界的數學家距離很遠。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也沒有按部就班地在學術階梯上晉升,而且在1970年以后完全脫離學術界。
格羅騰迪克于1928年3月24日生于柏林,13歲(1941年)作為難民來到法國。他父親是俄國人,在二戰中被xxx殺害,母親是德國人。格羅騰迪克在難民營中長大,受到一些初等教育,戰后他到法國高等師范學校和法蘭西學院聽課。1949年起,他開始研究泛函分析,并取得突出結果。1953年,開始轉向同調代數學,1957年轉向代數幾何學,14年間,完全改變代數幾何學的面貌。1960—1970年,格羅騰迪克任法國高等科學研究院教授,1970年以后回家務農。
格羅騰迪克在代數幾何學方面的貢獻博大精深,大致可以分為10個方面。他和其他人合作出版十幾部巨著,共1萬頁以上,成為代數幾何學的圣經。
迄今為止,格羅騰迪克的著述中還有很多思想未被完全了解,但已經產生許多大結果。1984年,格羅騰迪克的手稿《綱領草案》在部分數學家中流傳,1994年正式發表,其內容尚有待發掘,1988年瑞典科學院授予他克拉福德獎,他拒絕領取,并痛斥當前的學術界腐敗。不過,現在仍有許多同事和學生繼續他的工作。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 第四篇
在進入都靈皇家炮兵學院學習后,拉格朗日開始有計劃地自學數學。由于勤奮刻苦,他的進步很快,尚未畢業就擔任了該校的數學教學工作。20歲時就被正式聘任為該校的數學副教授。從這一年起,拉格朗日開始研究“極大和極小”的問題。他采用的是純分析的方法。1758年8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寫信告訴了歐拉,歐拉對此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從此,兩位大師開始頻繁通信,就在這一來一往中,誕生了數學的一個新的分支——變分法。
1759年,在歐拉的推薦下,拉格朗日被提名為柏林科學院的通訊院士。接著,他又當選為該院的外國院士。
1762年,法國科學院懸賞征解有關月球何以自轉,以及自轉時總是以同一面對著地球的難題。拉格朗日寫出一篇出色的論文,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并獲得了科學院的大獎。拉格朗日的名字因此傳遍了整個歐洲,引起世人的矚目。兩年之后,法國科學院又提出了木星的4個衛星和太陽之間的攝動問題的所謂“六體問題”。面對這一難題,拉格朗日毫不畏懼,經過數個不眠之夜,他終于用近似解法找到了答案,從而再度獲獎。這次獲獎,使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1766年,拉格朗日接替歐拉擔任柏林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在擔任所長的20年中,拉格朗日發表了許多論文,并多次獲得法國科學院的大獎:1722年,其論文《論三體問題》獲獎;1773年,其論文《論月球的長期方程》再次獲獎;1779年,拉格朗日又因論文《由行星活動的試驗來研究彗星的攝動理論》而獲得雙倍獎金。
在柏林科學院工作期間,拉格朗日對代數、數論、微分方程、變分法和力學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他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是在方程論方面。他的“用代數運算解一般n次方程(n>4)是不能的”結論,可以說是伽羅華建立群論的基礎。
最值得一提的是,拉格朗日完成了自牛頓以后最偉大的經典著作——《論不定分析》。此書是他歷經37個春秋用心血寫成的,出版時,他已50多歲。在這部著作中,拉格朗日把宇宙譜寫成由數字和方程組成的有節奏的旋律,把動力學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并把固體力學和流體力學這兩個分支統一起來。他利用變分原理,建立起了優美而和諧的力學體系,可以說,這是整個現代力學的基礎。偉大的科學家哈密頓把這本巨著譽為“科學詩篇”。
1813年4月10日,拉格朗日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光輝燦爛的科學旅程。他那嚴謹的科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影響著每一位科學家。而他的學術成果也為高斯、阿貝爾等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可以說,在此后100多年的時間里,數學中的很多重大發現幾乎都與他的研究有關。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 第五篇
書中描寫的是高斯在數學領域杰出的表現,并介紹了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生平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讀后讓人崇拜向往不已。
高斯很早就展現過人才華,三歲時就能指出父親帳冊上的錯誤。高斯七歲時進了小學,在破舊的教室里上課。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于發現了高斯的才華,老師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
高斯曾說過:“數學是科學的女皇。”而在數學上取得崇高成就的他則被稱為“數學王子”。未滿十九歲他,利用一個晚上,就解決一椿兩千多年的數學懸案----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二十二歲便獲得博士學位,成為各國爭相邀請的學者。
就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也要利用整整一個通宵,他一邊思索一邊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尋求答案,才解決一椿兩千多年的數學懸案。
除了數學外,高斯曾先后從事天文字研究、大地測量工作以及物理的鉆研,并在各領域中獲致非常高的成就。雖說高斯不喜歡浮華榮耀,但在他成名后,各界加諸于他的榮耀,就像雨點般紛紛落在身上,肯定他的貢獻。高斯一生始終保持著勤奮刻苦的態度,使人難以想象他是一位大教授,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數學家。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 第六篇
在陽光明媚的十一月,磻溪小學一年一度的數學節開幕了。同學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數學王國之中。我在這次數學節中,知道了很多數學家的故事,陳景潤就是其中的一個。
陳景潤,195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市。他從小是個瘦弱、內向的孩子,卻獨獨愛上了數學。演算數學題占去了他學習和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枯燥無味的代數方程式使他充滿了幸福感。1953年,21歲的陳景潤畢業于廈門大學數學系。由于他對數論中一系列問題的出色研究,受到華羅庚教授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就知道了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均可寫成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的數學猜想。哥德巴赫一生都沒有證明這個猜想,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成為了世界數學界的“一座高峰”。“哥德巴赫猜想”像一塊磁石吸引了陳景潤。他以驚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成果。1973年,陳景潤終于找到了一條簡明的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成功摘取了這顆世界矚目的數學明珠。
從陳爺爺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堅持不懈地攀登數學高峰的努力,看到了他為了科學研究而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也看到了他辛勤汗水澆開的成就之花。
在本次數學節中,我的同學們也在積極尋覓著一個個數學家的故事,努力地解決一個個數學難題,摘取著一頂頂數學競賽桂冠。我們一起在快樂的數學王國中嬉戲、遨游。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 第七篇
劉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國數學史上一個非常偉大的數學家,在世界數學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九章算術》約成書于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于世界先進之列,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而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創造性的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并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xxx割圓術xxx,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的結果。劉徽在割圓術中提出的xxx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xxx,這可視為中國古代極限觀念的佳作。
《海島算經》一書中,劉徽精心選編了九個測量問題,這些題目的創造性、復雜性和富有代表性,都在當時為西方所矚目。
劉徽思想敏捷,方法靈活,既提倡推理又主張直觀。他是我國最早明確主張用邏輯推理的方式來論證數學命題的人。
劉徽的一生是為數學刻苦探求的一生。他雖然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是沽名釣譽的庸人,而是學而不厭的偉人,他給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 第八篇
歐幾里得是第一個把幾何學系統化、條理化、科學化的人。多少個世紀以來,*在技術方面一向領先于歐洲,但是從來沒有出現一個能夠同歐幾里得對應的*數學家。其結果是,*從未擁有過歐洲人那樣的數學理論體系(*人對實際的幾何知識理解得不錯,但他們的幾何知識從未被提高到演繹體系的高度)。
關于歐幾里得的生*,沒有詳細的記載。然而,卻流傳著許多關于他的搞笑的故事……
歐幾里得的名聲越來越大,以致連xxx國王也想趕時髦,學點幾何學。于是,國王便把歐幾里得請進王宮,講授幾何學。誰知剛學了一點,國王就顯得很不耐煩,覺得太吃力了。國王問歐幾里得:“學*幾何學,有沒有簡單一點的途徑。一學就會?”
歐幾里得笑道:“陛下,很抱歉,在學*科學的時候,國王與普通百姓是一樣的。科學上沒有專供國王行走的捷徑。學*幾何,人人都要獨立思考。就像種莊稼一樣,不耕耘,就不會有收獲。
前來拜歐幾里得為師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是來湊熱鬧的,看到別人學幾何,他也學幾何。一位學生曾這樣問歐幾里得:“老師,學*幾何會使我得到什么好處?”歐幾里得思索了一下,請仆人拿點錢給這位學生,冷冷地說道:“看來,你拿不到錢,是不肯學*幾何學的!”
學*數學沒有捷徑,只有透過獨立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它;學*數學卻有方法,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 第九篇
從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數學就與人類相伴。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列出了88位古今數學偉人,華羅庚就位列其中。
初露鋒芒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于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余二,五五數之余三,七七數之余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并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他剛入校的時候,許多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他“*庸、低能”,他暗暗發誓,一定要用優異的學*成績來回擊這種偏見!從此,華羅庚全身心地鉆到數學里,如同著了魔似的。他的腦袋里裝滿了數學公式,攻克數學難題成了他最大的樂趣。白天,他連走路時都在思索著解題方法;夜里,他守著小油燈不知疲倦地演算著……就這樣,華羅庚攻下了一道道難題,并從中享受到了無窮的快樂。
勤奮成才
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他已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輟學之后,更懂得用功讀書。可憐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從老師那兒借來摘抄的50頁的微積分。
為了抽出時間學*,他經常早起。隔壁鄰居早起磨豆腐的時候,華羅庚已經點著油燈在看書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涼,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學*。嚴冬,他常常把硯臺放在腳爐上,一邊磨墨一邊用毛筆蘸著墨汁做*題。每逢年節,華羅庚也不去親戚家里串門,埋頭在家里讀書。大家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羅呆子”。
他的志氣與行徑,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難愈多,克服困難的決心也愈堅。沒有時間,他養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時間、善于心算的*慣。沒有書,也養成了他勤于動手、勤于獨立思考的*慣。這種*慣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身殘志堅
華羅庚十九歲那年,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舊歷臘月廿四日開始,他足足病了半年,從此因病左腿殘疾,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于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 經過了幾年的自學,華羅庚開始在雜志上投稿。一開始,他的稿件不斷被拒絕。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被國外某個專家給證明過了。這反而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鉆研出來的,并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讓熊慶來驚奇不已,迅即作出決定:“這個年輕人應該請他到清華來!”這時華羅庚只有21歲,他終于離開了雜貨店的“暗室”,來到了北京的清華大學。
天才出于勤奮
來到清華工作,是華羅庚一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他的數學生涯也真正從這兒開始。
從初中畢業生到一個大學教師,華羅庚只花了六年半時間。他后來對友人說:“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須用加倍的時間以補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時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時以上才覺得安心。”華羅庚在清華大學的4年中,在數論方面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自修了英、法、德語。25歲時他已成為蜚聲國際的青年學者。華羅庚迅速由助理提升為助教、教員,以后又被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聘為研究員。
華羅庚從不迷信天才,認為:“天才由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他提出“樹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學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輩子從實而終”的名言,作為對自己的告誡。直到他逝世前不久,還這樣寫道:“發白才知智叟呆,埋頭苦干向未來,勤能補拙是良劑,一分辛苦一分才。”
不慕虛名求真學
1936年,華羅庚26歲,由清華保送到英國留學,就讀的是最著名的劍橋大學。數學首*教授哈代托人告訴華羅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需要一年專心研究一個問題,但華羅庚說:“我來劍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得學位的。”他放棄了博士學位,作為訪問學者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在劍橋的兩年時間寫了20篇論文。論水準,每一篇論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他提出的一個理論被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改進了哈代的結論,哈代說:“太好了,我的著作把它寫成是無法改進的,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華羅庚被認為是“劍橋的光榮”!
在劍橋大學的兩年中,華羅庚就“華林問題”“他利問題”“奇數的哥德巴赫問題”寫了18篇論文,先后發表在英、蘇、印度、法、德等國的雜志上,其中包括《論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計問題》這篇有名的論文。按其成就,已經越過了每一條院士的要求,但在劍橋他從未正式申請過學位。他擁有的唯一一張文憑,就是初中畢業文憑。
愛國情深
1938年,抗日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人要華羅庚留下來教書,他毅然放棄在英國的一切回到祖國,到西南*與同胞們共患難。清華大學的資格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讓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晉升為大學教授。
1946年秋天,迫于國內的白色恐怖,華羅庚再次出國,美國伊利諾大學把華羅庚聘為終身教授,并給了他相當優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級的代數研究中心。1950年,祖國**的消息傳到美國,華羅庚毅然放棄優厚的條件,舉家回國。
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到發展祖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研究事業之中。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200余篇學術論文,10部專著,其中8部為國外翻譯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紀數學經典著作之列。他還寫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載入國際著名科學家的史冊。他是*科學界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數學家錢的故事作文 第十篇
溫室里難開出鮮艷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兒。人只有經過苦難磨練才有望獲得成功!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爺爺的成功就得益于他的坎坷經歷。少年時代的華羅庚家境貧寒,疾病纏身。18歲那年,華羅庚初中時代的王老師從外國學成歸來,出任金壇中學校長。華羅庚是他得意的門生。他一心要接濟華羅庚。不久,經王校長介紹,華羅庚到金壇中學做了個勤雜工,負責收發信件、報紙做雜務。華羅庚做勤雜工時,手腳勤快,每天忙忙碌碌地干完事就捧起數學課本學習。王校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為這位勤奮肯學的年輕人而感到驕傲。
真是天有不測風雨。華羅庚被一場傷寒病拖垮,醫生作出無法醫救的診斷。全家人悲痛萬分,王校長更是覺得十分惋惜。但是死神終究沒有把他拽走,他又奇跡般地活了過來,只是左腿僵硬,落下了終身殘疾。
華羅庚一瘸一跛地又去上工了,做的還是老本勤雜工。一天的勞累,雙腿已疼痛難忍,但是他咬咬牙,仍然沉浸在數學王國的遨游中,把疼痛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對華羅庚來說,枯燥無味的阿拉伯數字就象一組奇妙無比的音符,草稿紙的運算符號好比音樂演奏一樣,給他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他堅信,只要頑強地堅持下去,自學也能摘取數學王冠。由于他信心百倍地不懈努力,終于有一天,他的一篇數學論文發表了。機遇垂青這位下苦工夫的熱心人。清華大學的數學教授熊慶來得知華羅庚的研究成果和不幸遭遇后,邀請華羅庚到清華大學工作,這就是為他成為數學家提供了廣闊舞臺。這就是至今成為人們美談的熊慶來睿智識英才的故事。
1985年,75歲的華羅庚爺爺帶著一絲微笑和欣慰離開了他追求了一生的數學事業。他曾叮囑人們不要忘記他曾是一位勤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