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藏族家事作文(精選28篇)
藏族家事作文(篇一)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子女,西藏以其博大、寬廣、神圣養育了勤勞善良的藏民。藏民以他們特有的文化快樂的以自己的方式過著屬于他們的生活。
酥油茶是藏鄉群眾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種飲料,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禮儀、祭祀等活動不可或缺的用品,極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剛進藏的漢族干部,要適應高原環境,首先要過生活關,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能不能喝酥油茶。顧名思義,酥油茶由酥油、茶和食鹽三種原料做成。
酥油是藏族人民用手工工藝從牛羊奶中提煉出的奶油。提取的方法既簡單又別致:先將鮮奶加溫煮熟,晾冷后倒入圓形木桶中,桶中裝有與內口徑大小一樣的圓蓋,中心豎立木柄,下安十字形圓盤,打酥油者緊握本柄上下搗動使圓盤在鮮奶中來回撞擊,直到油水分離。這個過程就叫做“打酥油”。牛羊奶經過這樣搗打后,其中的油質浮出水面,將它用手提出。壓裝于皮翼中,冷卻后便成酥油,現在,手搖奶分離器已經逐步代替了手工搗制的舊工藝。
喝酥油茶時還有一套喝茶的規矩。客人坐好后,主人取出茶碗端放在面前,恭敬地將酥油茶斟上。倒茶前將茶壺輕輕晃蕩數下,意將壺里的茶攪均勻。飲茶不能太急,不要一口喝干,且不能發出響聲。主人對客人的茶碗總是添的滿滿的,以表示禮貌。如果自己不想喝了,就擺著不要動,等告別時,一飲而盡,這樣才符合當地飲茶習慣。酥油茶營養非常豐富,喝后還能生津止渴。
青稞酒是藏族人都喜愛喝的酒,是自己用青稞釀成的一種度數很低的一種家制酒。青稞酒制作簡單,先將青稞洗凈煮熟,稍加降溫后加進酒曲,裝進木桶或淘罐加封發酵3——4天后,在加一定比例的清水,幾天后便成了清爽可口的青稞酒。每當親戚、朋友團聚或客人來訪,主人都要給客人敬三杯酒,客人用無名指沾少許彈向空中,以示敬天地神,最后小喝一口,添滿,再喝一口,如此三次,然后滿杯喝干。
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日常交往中常見的一種禮儀,常在覲期佛像,建房豎柱、認錯請罪,拜會尊長,送別迎親、饋贈親友時使用,表示敬意、祝賀,表達純潔、誠摯之心。哈達有藍、白、黃、綠、紅五種,最常見的為白色哈達,象征純潔、吉利。哈達一般用絲綢做成。五彩哈達是最為隆重的禮物,是獻給菩薩和迎親做彩禮用的特定禮物。送接哈達有講究:下輩向上輩或高僧活佛敬獻哈達,要微微躬身,雙手捧著獻于手上或置座前桌上,獻后后退數步方能轉身離去,以示尊敬。長輩給晚輩贈送哈達可直接掛在對方頸上。平輩獻哈達只需獻于手上。接受哈達者,身體要微微前傾,恭敬地用雙手接過,然后舉過頭頂掛在自己頸上。以示謝意。有事求人則要到他人家獻哈達,將哈達獻于主人家神龕前,對方應允留下哈達,不應允則當面退還。向對立的一方獻哈達,對方接受了哈達,意味著有可能化干戈為玉帛。
堆諧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人們從小就受到了歌舞的熏陶。他們用歌舞表達自己的各種各種感情活動及許多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心理狀態。藏族是一個熱情奔放的民族,有人說會走路就是會跳舞,會說話就是會唱歌。無論男女老幼都能歌善舞。西藏的民間歌舞浩如海洋,而堆諧則是西藏民間歌舞中的一種。堆諧是藏語的讀音,“堆”是西藏的一個地方,“諧”為歌曲之意。這種具有快節奏表演、粗獷樸素的舞蹈,后來被藝人加工提煉,又有了各種舞姿,如踢踏舞的強節奏、扣胸挾臂的舒情浪漫,都在堆諧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藏戲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它在藏語文中被稱為“阿吉拉姆”。從十五世紀起,噶舉xxx僧人唐東杰布立志在雪域各條江河建造橋梁,為眾生謀利。后來,他發現虔誠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聰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來組成戲班子,以佛教故事為內容,自編自導成具有簡單故事情節的歌舞劇,到各地演出,以化導人眾、募集經費。這就是藏戲的雛形。藏戲在西藏以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流傳至今已相當普及,是以歌舞形式表現故事內容的綜合藝術。
藏族家事作文(篇二)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在慢慢地盛開著,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著我們。當然,藏族這朵“鮮花”,已開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就是藏族的雪頓節。
雪頓節就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就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就是酸奶x的意思,“頓”就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就是吃酸奶x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就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就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就是為了吃的,而就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終于,扣人心弦的比賽開始了,人們拿起碗,拉開了嗓子,“咕嚕咕嚕”地喝著。開始,人們不分上下,時間長了,許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賽,在一旁給別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強壯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勝利,人們一起開心的為他祝福。
比賽好了以后,江嘎爾、香巴、覺木隆這后期新派藍面具四大團體,輪流在羅布林卡戲臺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就是傳統劇目整本戲,有《迥布頓月頓珠》、《諾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瑪文巴》等。人們一邊吃酸奶,一邊看戲,真就是不亦樂乎。
藏族有著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一直在慢慢的盛開著,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一直吸引著我們……
藏族家事作文(篇三)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在慢慢地盛開著,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著我們。當然,藏族這朵“鮮花”,已開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頓節。
雪頓節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zi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zi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終于,扣人心弦的比賽開始了,人們拿起碗,拉開了嗓子,“咕嚕咕嚕”地喝著。開始,人們不分上下,時間長了,許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賽,在一旁給別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強壯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勝利,人們一起開心的為他祝福。
比賽好了以后,江嘎爾、香巴、覺木隆這后期新派藍面具四大團體,輪流在羅布林卡戲臺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傳統劇目整本戲,有《迥布頓月頓珠》、《諾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瑪文巴》等。人們一邊吃酸奶,一邊看戲,真是不亦樂乎。
藏族有著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一直在慢慢的盛開著,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一直吸引著我們……
藏族家事作文(篇四)
藏房外觀宏偉,在藏房的橫梁、櫥柜上都精雕細刻著木雕畫。在藏房堂屋的墻上繪畫著花草、劍、絲帶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畫,很典雅、古樸。
過年了,和去爺爺家拜年,轉過最后一道彎,就能看見幾十幢幢藏房——“土掌房”。它像斷了線的佛珠灑落在了四面八方。從遠處看,那一幢幢“土掌房”與大地相比是多么渺小,可走近一看,它又是多么宏偉啊!
一進大門就會看見豬、牛悠閑自在地在院子里曬太陽。藏民一般都是把牛、豬放養在院子里的,不套繩子拴住。正大門的右邊會養著一只兇猛的藏獒。藏獒是一種兇猛的狗,比平常的狗大,善斗,能幫助人打獵。
藏房是屬于土木結構的的房屋,墻有一米厚,因為那里地理位置特殊,把墻作厚是為了防嚴寒。房子主體是由很多根柱子支撐著的,那些柱子的長短、大小都是統一的。一層關牲畜,二層才住人。堂屋中間有一根很粗的中柱,如果中柱越粗,那么他家就會顯得越富貴、發達。在堂屋的大塘上有一口很大的鍋,這口鍋是由四個圓柱形的小鍋組成,這個鍋叫作子母鍋。它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相處的美好愿望。
藏房難道不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勤勞的象征嗎?
藏族家事作文(篇五)
今天我們去了藏族家里做客,我們去的是一個叫“黃哈達之家”的藏族家庭,因為他們家已經出了兩代活佛了,所以只有他他們家可以給客人獻黃色的哈達,因此他們才叫“黃哈達之家”。
我們進門后好多藏族的哥哥姐姐跟我們說:“扎西德勒!”我知道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我們也回答說:“扎西德勒秀!”這是導游毛拉交給我們的,意思就是也祝你吉祥如意的意思。
打完了招呼,我們先用一些煙烤了一下手,之后用雪山上挑回來圣水洗了一下手,就走進屋里。進屋一看,已經有好多游客坐在里面了,我們趕緊找地方坐下來。不一會,具有藏族特色的食物就擺上桌了,有牦牛肉,炒青稞,酥油茶,青稞面,青稞餅,當然也少不了青稞酒了。
當我們正吃的開心的時候,一些藏族的哥哥姐姐上來給我們表演節目,他們不但表演了藏族民歌,還給我們講了一些藏族的風俗民情,我們邊吃邊玩,好開心啊!吃玩飯之后,我們本來要一起到院子里跳鍋莊舞,可惜下雨了,我們玩不成了,只好先回酒店了。
藏族家事作文(篇六)
藏族有一個很隆重的節日,叫沐浴節。你知道沐浴節是怎么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個很出名的醫生,叫宇托·云旦貢布。他的醫術十分高明,什么疑難雜癥都能治好。所以藏王赤松德請他去做御醫,專門給妃子們和自己治病。但是宇托進宮后,心中仍然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經常借外出采藥的功夫去給百姓治病。
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了起來,許多牧民臥床不起,嚴重的還被奪去了生命。這時,宇托醫生奔跑在遼闊的草原上,為一家家患病的人們治病。他從雪山上和森林中采來各種藥材,煎藥給百姓們服下。許多瀕臨死亡的病人恢復了健康。人們都稱他為“藥王”。
不幸的事發生了,宇托醫生去世了。草原又發生了瘟疫,比上次更加嚴重。生命垂危的牧民只好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保佑。
說來也巧,一天,一個快要病死的婦女做了一個夢。夢見宇托醫生對她說:明晚,當東南天空出現一顆明亮的星星,你去吉馬亞河洗澡,病就會好的。果然,當這個婦女洗完澡,馬上就恢復健康了。
這件傳開后,家家戶戶都來到了吉馬亞河洗澡。凡是洗過澡的病人,每一個都變得紅光滿面,健健康康了。
人們說,這是宇托醫生化作了一顆星星,用星光把河水變成藥水。因為上天只給他7天的.時間,所以這顆星星也只出現7天。
從此,藏族人民便把這個7天定為藏族的沐浴節,每年的這個時間,人們都去附近的河里洗澡。據說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其實,我覺得這只是一個民間傳說而已。真正使人民的病好起來的,是宇托醫生那顆永遠牽掛著、愛著人們的心。
藏族家事作文(篇七)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呀!五十六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習俗,我喜歡藏族。
讓我帶領大家走進藏族之鄉吧!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肅、西川、云南等地,說到藏族,就不得不提起藏族的特色服飾——哈達了。你知道什么是哈達嗎?哈達就是藏族和部分蒙古人表示敬意和祝賀用的長條絲巾或紗巾,多為白色,也有黃、藍等色。敬獻哈達,是藏族人對客人們最普通的、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就越隆重。對尊敬的人和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稍稍向前傾,把哈達送到雙手里或手腕就行;對晚輩,只需要把哈達系在他們的脖子上。如不鞠躬就送,或是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行為。
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動作,表示謝意。說起藏族的特色服裝,非藏袍莫屬。藏袍的種類繁多,從衣服質地上就可以分為錦緞、皮面、素布等多種材料。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三四十米高,并扎上腰帶,女式襯衫的袖子比其他襯衫要長四十厘米左右,跳舞時,袖子翩翩起舞,十分美麗。
這就是有趣的藏族民俗,通過我的介紹,你是否對藏族的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呢?藏族是絢爛的;藏族是有趣的;藏族是真誠的;藏族是樸素的我喜歡藏族。
藏族家事作文(篇八)
我們家有一把精美的藏刀,它是爸爸的一個朋友送給爸爸的,它是藏族的工藝品。
這把藏刀體呈銀灰色,刀柄是有豹子的頭、龍的脖子,鳥的翅膀和鷹的爪子組成的。豹子頭上的眼睛、牙齒都刻得栩栩如生。龍的脖子上的鱗片雖然很小,但很精美,一個挨一個排列的很整齊。鳥的翅膀與眾不同,它的翅膀上的骨頭清晰可見,沒有骨頭的地方大約只有4毫米,表面非常平滑。鷹的爪子不是很大,它的腳趾是勾著的,上面的斑紋也露了出來,它的指甲很鋒利,讓人覺得這個動物威風凜凜。刀鞘是這個動物的審理,上面有許多花紋。彎彎曲曲的好像是一些草,凸出來一大片好像是一大塊石頭,上面畫的就像一片草地和一大塊石頭。尾巴好像是獅子的尾巴,上面刻得更細,密密麻麻的花紋占滿了整個尾巴,不仔細看是看不到的。從刀鞘里拿出刀,刀鋒利無比,一面是刀刃,一面帶有鋸齒,刀片很干凈,像擦過一樣,把刀放進刀鞘里正合適。
這把藏刀,即代表了藏族人民的精心制造,也代表了爸爸和朋友之間的友誼。
藏族家事作文(篇九)
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薩東南地上空,新出現一顆十分明亮的星星。
這時,藏族人民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節。傳說那顆星星只出現七個晚上。為什么人們把星星出現的七個夜晚定為沐浴節呢?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個很有名的醫生,他的名字叫宇托。云旦貢布。他的醫術十分高明,什么疑難雜癥都能治。因此藏王赤松德贊請他去做御醫,專管給藏王和妃子們治病。但是,宇托進宮以后,心中仍舊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經常借外出采藥的功夫,給百姓治病。
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許多牧民臥床不起,有的被奪去了生命。這時,宇托奔跑在遼闊的草原上,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從雪山和老林里采來各種藥物,誰吃了病就會好起來。不知有多少瀕臨死亡的病人,恢復了健康。草原上到處傳頌著宇托醫生的名字,人們稱他為藥王。 不幸的是宇托醫生去世了。他去世以后,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嚴重,許多人死了。生命垂危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蒼天祈禱,希望天國保佑。 說來也巧,一天,一個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婦女,突然做了一個夢,夢中宇托醫生對她說:“明天晚上,當東南天空出現一顆明亮的星星的.時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里去洗澡,洗澡以后病就會好起來。”果然,這個婦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后,疾病立刻消除了。一個又黃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后變成了一個紅光滿面的健康人。
這件新鮮事傳開以后,所有的病人都來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復了健康。 人們說,這顆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醫生變的。宇托醫生在天國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襲擊,他又不能來到人間來給人民治病,于是把自己化作一顆星星,借星光把河水變成藥水,讓人們在河水中洗澡以去處疾病。因為天帝只給宇托七天時間,這顆星星也就只出現七天。
從此,藏族人民就把這七天定為沐浴節,各地的牧民們,每年這個時間,都到附近的河水里洗澡。據說洗澡以后,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藏族家事作文(篇十)
我的家鄉在雪域高原新城——天祝藏族自治縣,那里有圣潔的白牦牛,雄偉的馬牙雪山,還有熱情好客的藏家兒女。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藏歷新年。新年一大早,阿爺起來便擠好了新鮮的牛奶,阿奶開始熬制奶茶,炊煙裊裊,茶香撲鼻,不一會兒,一大鍋奶茶翻滾著香味,使我饞得直流口水。
阿爸拿來了上好的酥油,放在了龍碗里,阿媽舀上熬好的奶茶,金黃的酥油化開了,蕩漾在潔白的奶茶上,聞一聞,真香啊!這天,人們還要吃手抓羊肉。阿爺說,藏歷新年這天吃手抓羊肉象征著幸福美滿,來年五畜興旺,莊稼豐收。當阿爸把一只羊剁成大塊時,我已迫不及待地端起盆子把肉倒進了大鍋里,圍在灶火旁等待吃超香的手抓肉。整個下午,村莊里都飄著手抓羊肉的香味。晚上的節目更熱鬧。大人小孩都穿著節日的盛裝,來到村里的大場上,圍著篝火跳鍋莊。
音樂響起來了,篝火燃起來了,鍋莊跳起來了,全村男女老少的臉都被篝火映紅了,歡樂蕩漾在他們的臉上,歡呼聲、笑聲、孩子們的吶喊聲響徹了整個村莊,幸福洋溢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很美吧!希望你有機會也來我的家鄉和我一起過我們的傳統節日——藏歷新年。
藏族家事作文(篇十一)
每年藏歷七月初一到七月初五,是西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宴”的意思。“雪頓節”也就是吃酸的節日。后來由于這個節日的活動內容多以藏戲會演為主,所以也叫“藏戲節”。建國前,每逢雪頓節,西藏12個最有名氣的藏戲劇團,從四面八方趕到拉薩羅布林卡,向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進行交差演出。參加演出的有扎西雪巴,賓頓巴第六個古老的白面具劇團;有均巴、覺木隆等四個新派藍面具劇團;還有野牦牛舞、工布鼓舞等。
17世紀以前,“雪頓節”的活動是一種純宗教活動。那時按照佛教的法律戒規,夏天有好幾十天禁止出家門。到了開禁的日子,允許他們出寺下山,按風俗老百姓要準備酸施舍。喇嘛們除了吃一頓酸外,還盡情地歡樂玩耍。
17世紀中,清朝政府正式冊封五世和四世xxx,加強了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這時“雪頓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姿,開始正規演出藏戲節目,約定成俗,形成了固定的雪頓節日。這個時候宗教活動和文娛活動相結合,范圍仍局限在寺廟內外。先是以哲蚌寺為活動中心,稱為“哲蚌雪頓節”。五世從哲蚌寺移居達拉宮后,定每年六月十三為“雪頓節”,并在哲蚌寺進行藏戲會演。第二天便到布拉宮演出。18世紀初羅布林卡建成以后,成為夏宮,雪頓節的活動又從布達拉宮移到羅布林卡,這時允許市民入園看藏戲。從此以后,“雪頓節”的`活動更加完整,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節日儀式。在雪頓節期間,拉薩廣大市民和郊區農民,都穿上節日服裝帶上吃喝用品,紛紛前往羅布林卡,觀看藏戲演出。
1959年西藏地區政治改革以后,百萬農奴才真正獲得翻身解放。從此,雪頓節才真正成為廣大人民傳統的節日,除具有傳統的賽馬、射箭和各種馬術表演外,還增加了舉重、拔河等項目,并組織文藝演出、放電影、錄像等活動。各地來的商業貨客,有農業、工業、牧業和各種物資產品,前來擺攤設點,進行貿易。變成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資交流大會。
藏族家事作文(篇十二)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區。藏民族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進藏游客應尊重。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民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為這樣: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寶),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會把杯子倒滿,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滿,這樣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馬肉、驢肉和狗肉是從來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連魚肉都不吃。因為藏族人認為狗和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驢被視為一種很不干凈的東西,也不會食用。所以,在西藏千萬不能提起吃驢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點是寺廟。目前,西藏對游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民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在轉經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的時候,身后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做“放生羊”,不可對這些羊進行騷擾。同時,在寺廟佛殿之內,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更不能在佛殿內錄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藏族家事作文(篇十三)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xxx不能晾在別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里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后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里有兩個人同時出門,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后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發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里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
藏族家事作文(篇十四)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著藏族人民,他們以從事畜牧業為主,兼農業。
藏族人民最喜愛白色,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天祝草原四周為白茫茫的雪山環繞,看上去一片銀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遠遠望去,像一張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襖、戴的氈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區人民喜愛白色,并視白色為吉祥、勝利的象征。
酥油茶你知道嗎?這可是藏族人民最愛喝的飲料呢!它具有極高的熱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頓爽。甜甜咸咸的,有濃濃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飲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還有個規矩呢!一般是邊喝邊添,不一口氣喝完,但對客人的茶杯總要添滿;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滿,客人就擺著,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就是藏族的喝茶規矩,你也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西藏的酥油茶的確好喝,因此你可別忘記它的原產地——牦牛啊!牦牛是一種渾身是寶的牛類,它的“臉皮”可厚了!聽說連子彈都打不進去呢!話說這個頭較粗重,額寬平,面稍凹,眼圓有神,嘴方大,唇薄的大家伙,還是藏族人民的“寵物”呢!別看笨拙的樣子,它還有識路的本領,也難怪西藏族人民總是牽著它去草原上散步。
這就是藏族,一個暗藏著寶貝的少數民族。
藏族家事作文(篇十五)
藏族人民視茶為神之物,從歷代的“贊普”至寺之喇嘛,從土司到普通百姓,“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因其食物結構中,乳肉類占很大比重,而蔬菜、水果較少,故藏民以茶佐食,餐餐必不可少。
藏族飲茶方式主要有酥油茶、奶茶、鹽茶、清茶幾種方式,調查結果表明:酥油茶是最受歡迎的飲用方式(平均達),其次是奶茶。
酥油茶是一種以茶為主料,并加有多種食物經混合而成的液體飲料,所以,滋味多樣,喝起來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補充營養。
凡是到西藏旅游的人都要注意,藏族喝酥油茶是有一套規矩的,到藏民家去做客就應遵守這套規矩。這就是:在藏民家喝酥油茶一般是邊喝邊舔,而不能一口氣喝完。主人總是隨時會把客人碗里的酥油茶添滿的。假如你不想喝,就別動它;假如喝了一半,再也喝不下了,當主人把碗里的茶添滿,你就擺著,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樣做才符合蒙族人民的習慣和禮貌,才會受到藏族人民的歡迎。
藏族家事作文(篇十六)
藏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省區。另外,尼泊爾、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國境內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的人們的服飾特征主要為肥腰、長袖、大襟等。他們戴的帽子種類很多,有氈帽、皮帽、金絲花帽等。藏族發飾繁多,尤以婦女為最。中青年婦女喜用紅綠絲線與頭發混編。藏族佩飾主要有耳環、胸飾、腰飾和手飾。多以金、銀、銅和珠寶、石器制成。耳飾,均為互環和耳墜。胸飾包括項鏈、護身盒“卡烏”。腰飾主件是一條絲綢或牛皮腰帶,上面懸掛各種主人喜歡的飾品,男子有腰刀、打火鐮、鼻煙壺等,婦女有銀器、銅牌等。
在藏族的節日中,雪頓節是藏族著名的三個節日之一。在藏語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曬佛節”。
更為特別的還是藏族人的舞蹈,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長民族歷史孕育下的若干節日中,幾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為敬奉神靈和歡娛民眾、借以把節日歡樂氣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后來增加了簡單的上肢動作、原地旋轉和隊形變換,成為一種男女交替、載歌載舞的勞動歌舞形式。這種勞動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臺,成為歷史上勞動藝術的紀念。
藏族家事作文(篇十七)
今天,我們接受藏民邀請參加藏族歌舞晚會。
一到夜晚,藏族家里就跳起了舞蹈歡迎各方游客。我們走進一家藏族大院,熱情好客的“扎西、卓瑪”為我們獻上哈達,敬一杯青稞酒。青稞酒真香,我嘗了一小口,心里甜滋滋地。走上樓一看,喔!這里的人可真多。扎西、卓瑪在跳舞,游客們在歡唱,好熱鬧。我趕緊找了座位坐下來,小桌上擺放著許多小吃,有青稞面,酥油茶,炸青稞小米,還有香香的奶酪、青稞酒。美麗的卓瑪阿姨為我們倒滿酥油茶,教我們做“掌巴”。我把青稞面放入酥油茶中,加點白糖,攪拌均勻,成了一塊灰色的面團,然后放在手中揉起來,揉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就是我做的“掌巴”。你想來品嘗、品嘗嗎?歌聲越來越歡快,人們都圍著柱子跳起了“迎賓舞”。我也加入了舞隊和“扎西、卓瑪”手拉手跳起了熱情的藏族舞蹈。我們開心地跺腳,歡唱“亞雄、亞雄、亞亞雄-扎西得樂”。卓瑪阿姨美妙的歌聲-“青藏高原”把晚會推向了高潮,歌聲、舞蹈、歡笑聲,大院里沸騰起來。穿著盛裝的扎西端著香噴噴的烤全羊上來了。真香啊!我忍不住都流口水了。烤得金黃、透紅的小羊,背上插著一把藏刀,真誘人!我迫不及待地用兩手撕著羊肉往嘴里塞,太美味了
!真想留下來做藏族小扎西。院子里燃起了篝火,人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歡慶這美好的時光,久久不愿離去,再見了,好客的扎西、卓瑪、再見了,美麗的香格里拉,我還會再來的,帶上我的好朋友一起來相會。
藏族家事作文(篇十八)
在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居住著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民族藏族。當你進藏族旅游時,你不得不了解藏族的一些風俗禮節。
藏族人熱情好客,有人前去拜訪時,他們必定出門迎接,另外,當你向他們打招呼時,名字后一定要加一個啦字,表示尊稱,這時一定會有藏族人向你獻哈達,你必要雙手迎接,哈達,是一種絲制的東西,長短不一,一般以白色為主,因為自古以來,藏族人認為白色代表純凈、吉利,所以哈達是白色的。
進入藏族的房屋,主人就會敬酒,敬酒用的一般是青稞酒,敬酒的時候,客人先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會斟滿,然后再喝。當你坐下后,主婦或子女會倒茶,可是你不能自已去端著喝,要她們端在你面前你才可以接過來喝,這樣才懂禮貌。
如果你遇上了藏族的喪葬,那么你就太幸運了,因為你可以看到非常隆重的藏族葬禮。最常見,把尸體往山頂一放,喇嘛在葬場誦經超度,點香升煙,鳴缽吹號,直到啄食尸體的禿駕及鷹見煙聞聲從各方聚集飛至,啄食盡凈方止。專食人尸的鷲鷹,不害小動物,藏族人民稱之為神鳥,尸體敬獻諸神,祈禱贖去罪孽,為死者超度。
藏族的風俗數都數不過來,我就不一一說明了,如果你到藏族去游玩,一定得注意禮節喲!
藏族家事作文(篇十九)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藏族有著各種各樣的禮儀。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于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這就是藏族,一個少數民族。
藏族家事作文(篇二十)
去年暑假,我和媽媽隨旅游團去九寨溝游玩,還去了一趟在那國足人家,體驗了一把藏族的獨特風情。
藏族人的熱情好客可不是我吹的。我們車離門口有點距離,他們便早早等在停車處,手捧著潔白的哈達,笑盈盈地為我們戴上,嘴里還說著:“扎西德勒。”不僅如此,在吃飯的大廳里,每個人的桌上早已擺好酥油茶,青稞酒和一大碗耗牛肉,還安排了許多歌舞表演來款待我們。
藏族人的能歌善舞也是出了名的。在我們吃飯的時候,一位藏族姑娘就為我們高歌了一曲《青藏高原》,著實讓我們好像坐了一次”過山車“一般。那聲音就像一個人從山腳下一下子奔上了珠穆朗瑪峰一般。之后,又有幾位藏族姑娘出來跳舞了:她們時而如蝴蝶在花叢中飛舞一般優美;時而如小鹿伶俐地奔跑一樣富有節奏感;時而又像仙子一般高貴而不失優雅。有些觀眾不可思議地感嘆道:“難道仙子真的下凡了?”
除此之外,藏族還有許多饒有風趣的習俗:如不吃馬肉、驢肉和狗肉。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不得跨越火盆法器等等。
對!這就是藏族,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藏族!
藏族家事作文(篇二十一)
今天本計劃去玉龍雪山,再次因為我們起床晚了,車站已經沒有票了。我們和老板商量把行李放到旅店寄存一天,我們開始向那個世人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出發。
在路上行走了4個小時,沿途的風景美麗而深沉,由于路途中太顛簸,我是一半欣賞、一半同周公攀談。當下了大巴,你才發現這里很接地氣,像一個鎮子那樣的安靜存在。沒有昆明的喧鬧、沒有大理的商業、沒有古鎮的精彩。
浪費了一個小時找到了一家比較滿意的酒店,放下背包,我們該去安慰一下我們的胃了,已經下午5點多了我們還只吃了一頓飯。去了一家有酥油茶的小飯館,他們的桌子比較有特色,就是我們農村用的爐子,不過爐子的邊比一般的寬很多倍。我們說把菜單拿來我點一下菜,老板說他們這沒菜單,都是看菜點菜,很神奇,我還想她故意忽悠我呢?后來才知道這里都沒有菜單。閑說一句,我覺得這樣不好,因為他們會看人喊價(他們也被商業了,因為有一家我們進去一看又是沒菜單,就出來了,他們竟然在我們剛出門口就潑水,差勁。)。所以我和朋友只吃了這一次炒菜。
由于我們住的離古城有點遠,晚上這里沒有其他活動,我們倆就去了KTV,嗨,了一晚上。根據計劃我們就在香格里拉停留一天,第二天要回麗江。時間緊,我們此行就只能去了古城,香格里拉的古城是遺世的、是獨立。是孤獨的、是空曠的、是寂寞的,可是她又是那么的淡定那么隨意的存在,沒有過多的修飾和籠罩反而更加超凡脫俗。雖然今年1月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她的半張容顏,可是她卻那樣淡然的接受,沒有浮躁、沒有憤怒、沒有爭執。淡定的接受這一切。其實誰能說,這不是她對世俗的(過度利用)反抗呢?選擇那么決絕的手段,讓我們沉痛的反思呢?寧愿摧毀了自己的半張容顏想要換回世人的執迷不悟。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經過那場大火,她的周圍已經不復原來的枝繁葉茂和盛世繁華。三清殿內有喇嘛在誦經,我沒用進去,周圍有人在祈福,當我們逆時針行走的時候,他還給我們說了這是不對的。也許真的是那場大火,讓人們覺悟,也許是因為她已不是原來繁華所以游人很少,也許這才她是真正想要的。殿宇大部分在修建中,站在這里俯視一下香格里拉的房屋,很特別,他們的屋頂是木片銜接而成,非常的別致。這里的天空蔚藍蔚藍,沒有一絲雜質,你會覺得哪怕是靜靜的看看天空,那也是一種安逸的享受和無與倫比的幸福。真的應了那句,“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值得這句形容。
臨走前,我們去參觀他們的博物館,補習了一下他們藏族文化知識。不過我最震撼的是他們仿造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場景和音效非常的逼真。你會真的認為你正在長征的路上,你會體會到書本以外的知識,你會覺悟、你會沉思、你會感動、更會由心的敬畏和感動。
時間來不及了,我們只能戀戀不舍的離開。返回的途中我們說都說這條路上的風景很美,我們倆一定不能睡覺啊。伴隨著美麗的風景我們離開了香格里拉,終究抵不過周公的召喚,我們還是和他攀談的不亦樂乎。
再見了,這個人間凈土,下次來的時候我一定要多今天欣賞你的淳樸和真誠。再見!下次再見!
藏族家事作文(篇二十二)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藏族有著各種各樣的禮儀。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米至2米,寬約20厘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于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這就是藏族,一個少數民族。
藏族家事作文(篇二十三)
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新館于20xx年9月開館,位于香格里拉縣城獨克宗古城月光廣場旁。20xx年初,經國家xxx評定公布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博物館總建筑面積為5400平方米,樓高4層。展廳是原來博物館的2倍,供游客參觀的展廳有兩個,博物館功能設計也更人性化、更環保和更安全。
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以靜態文物陳列和動態的多媒體演示,集中反映具有云南藏區特色的自然生態多樣性和民族文化多樣性,使參觀者更清楚、更直觀地了解和認識香格里拉。也為古城增添一道風景線,豐富古城文化內涵,同時可以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
跨進博物館的大門就會看到一個很大的沙盤,沙盤主要展示了迪慶州的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西北部,橫斷山脈中斷,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界處,是世界著名的三江并流國家風景名勝區腹地。沙盤后,有兩幅很有意義的壁畫:茶馬互市和軍民魚水情。茶馬互市主要反映出了,茶葉從主產地版納由馬幫運送,一路經思茅、大理、麗江到達迪慶,在這條古道上往返進行著茶馬互市的古老交易,也帶動了多元文化和經濟的交流;而軍民魚水情講述了一幅1936年紅軍二四方面軍長征經過迪慶時,與迪慶人民關系融洽,紅軍為百姓看病,百姓送子參軍的軍民和諧畫面。
一樓主要為歷史文物展廳,擁有文物鑒賞、民族風情、佛教文物、近現代文物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文物鑒賞包含藏傳宗教文物、石器、青銅器、陶器、工藝品、民族服飾、書畫、錢幣、國寶鑒賞和近現代文物的收藏展覽。民族風情主要是少數民族文物的展覽,包含民族服飾和民族飾品的收藏展覽。佛教文物主要是佛像、唐卡、佛教法器、佛教樂器、羌姆舞面具及服飾、隔板畫、東巴經書、東巴紙牌畫和其它宗教文物等的收藏展覽。工藝品有直木酥油盒、糌粑盒、楊章木糌粑盒、羊皮革囊、熊掌箭包、鼻煙壺、牛皮托包、鼻煙壺、弩弓、明代瓦飾、砍刀、疙瘩木碗、疙瘩木酥油盒、豆腐渣木碗、茶桶、彩繪大糌粑盒等。
在一樓和二樓樓梯間的墻壁上,還掛有一幅幅用珍貴的蝴蝶拼出來畫,這些畫以人物為主,極具審美價值、歷史價值及收藏價值。
二樓為藏醫藥文化展廳,展廳設有曼唐展區、《四部醫典》展示。曼唐就是醫學教學掛圖,它以彩圖的形式把藏醫藥學的全部內容用80幅唐卡,4900多個小圖像形象地表達出來;《四部醫典》又稱《醫方四續》,藏語簡稱為《據悉》,全書分四部:《根本醫典》《論述醫典》《秘訣醫典》《后續醫典》計156章,約二十四萬多字。79幅唐卡,則依據《四部醫典》的內容繪制的;以及人體胚胎發育圖、人體骨骼及脈絡圖、手術器械展示、第一粒腦顱手術圖、金針調撥法圖、動植物標本展示、毒哈圖拉、礦物標本等展示。游客還可以找優秀的藏醫師免費看病,體會神秘藏醫學的博大精深。
在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里,你一定會有一段洗滌心靈的旅程,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神圣。
藏族家事作文(篇二十四)
每年藏歷六月底至七月初是藏族傳統的雪頓節。在藏語中,“雪”是酸奶zi的意思,“頓”就是吃,所以又叫酸奶節。
雪頓節起源于公元十一世紀中葉,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由于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驚蟄,萬物復蘇,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定藏歷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著,關門靜靜地修煉,為了感謝僧人們在雪頓節不出門,百姓們便在這一天送給僧人們酸奶、表演藏戲……
二百年來,拉薩出現了哲蚌雪頓、布達拉雪頓和羅布林卡雪頓并存的局面,其中以羅布林卡雪頓為中心。雪頓節是藏族文化傳承綿延的形式。過好這一節日對發揮藏族保持民族文化獨特性、增強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有積極意義。
藏族家事作文(篇二十五)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著藏族人民,他們以從事畜牧業為主,兼農業。
藏族人民最喜愛白色,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關系。天祝草原四周為白茫茫的雪山環繞,看上去一片銀白;地上的羊群和牦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遠遠望去,像一張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襖、戴的氈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區人民喜愛白色,并視白色為吉祥、勝利的象征。
酥油茶你知道嗎?這可是藏族人民最愛喝的飲料呢!它具有極高的熱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頓爽。甜甜咸咸的,有濃濃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飲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還有個規矩呢!一般是邊喝邊添,不一口氣喝完,但對客人的茶杯總要添滿;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滿,客人就擺著,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就是藏族的喝茶規矩,你也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西藏的酥油茶的確好喝,因此你可別忘記它的原產地——牦牛啊!牦牛是一種渾身是寶的牛類,它的“臉皮”可厚了!聽說連子彈都打不進去呢!話說這個頭較粗重,額寬平,面稍凹,眼圓有神,嘴方大,唇薄的大家伙,還是藏族人民的“寵物”呢!別看笨拙的樣子,它還有識路的本領,也難怪西民總是牽著它去草原上散步。
這就是藏族,一個暗藏著寶貝的少數民族。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藏族的民風民俗有吃有喝有玩,真是有趣極了。
藏族家事作文(篇二十六)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在慢慢地盛開著,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著我們。當然,藏族這朵“鮮花”,已開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頓節。
雪頓節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 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后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并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終于,扣人心弦的比賽開始了,人們拿起碗,拉開了嗓子,“咕嚕咕嚕”地喝著。開始,人們不分上下,時間長了,許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賽,在一旁給別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強壯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勝利,人們一起開心的為他祝福。
藏族家事作文(篇二十七)
人的一生,撲朔迷離,唯有心靈皈依,才能看穿。
風,吹動著悠悠的白云,也吹動著經幡,可吹不動的,是人們的堅持。那遙遠的地方,便是人們一生所堅持的信仰。天籟一般的歌聲穿透著人們的心,帶著內心的純潔,滿腔的虔誠,一步三磕頭,向著高原之巔,雪域圣殿走去。布達拉宮,這個神圣的地方,就矗立在這。這里,是人們的歸屬。又是一次日出,仿佛聽見了晨曦的鐘聲。那鍍金的大鐘所發出的聲響,回蕩在布達拉宮,活佛傳頌著藏經,似乎,就在耳畔旁縈繞。經過多少次的日升月落,才得以到達。才到達心中所向往的地方。一路上,是無數的坎坷,可不正也看穿了這世間,找到自己應該所處的方位。他們活著,就只是單純的為了這個信仰,就算與時間為敵,就算,與全世界為敵,不變的是依然堅持著這個信仰。
他們將心皈依給佛祖,獻出純凈的靈魂。他們,不同于其他的念佛人,他們,為的不是祈福,而是自己的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心歸命極樂世界xxx,承佛慈力眾心信樂。心,皈依于此,不變的純潔。也許,在世俗的目光中,這就是不可理喻,就是癡心妄想,但是,他們又是看得最清楚的人,這世間的紛紛擾擾,早就不是一回事。抵擋住外界的攻擊,在這片土地上,在這皚皚白雪上,留下光榮的印記。
人,總是會迷失了自己,尋找不到在這世間的意義,但朝圣者們,總是活得比別人更為清醒,因為,他們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該堅持的東西。布達拉宮,這個在高原之巔的雪域圣殿,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
朝圣路上,雪域中的那一抹高原紅是那樣質樸,他們的臉上蕩漾著虔誠和滿足,澄澈、燦爛,一如通透的藍天。
藏族家事作文(篇二十八)
雪頓節是西藏的傳統節日,藏語里“雪”是酸奶的意思,“頓”的意思是吃,顧名思義雪頓節就是吃酸奶的節日。
每年雪頓節,哲蚌寺后山的曬佛儀式都是一場重頭戲。幾十丈高大的錦緞繡繪佛像大唐卡,伴隨著低沉的誦經聲,有很多年輕喇嘛一字長蛇陣地抬出。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越過山崖,照在擺放唐卡的山坡上時,那巨大的唐卡自下而上緩緩露出尊貴真容。數以萬計的僧侶圍繞在巨大的佛像唐卡周圍,拋灑哈達信物,虔誠頂禮叩拜。
除了曬佛,雪頓節還有另一個高潮——酸奶酒宴。大家身穿節日服裝,帶著所能有的首飾,帶著酸奶和各種吃喝,懷著揣揣不安的心情踏進神圣的園林,看戲時不能擁擠,喧嘩,站起來,稍有越軌,“瓜甲巴”長長的竹竿就會雨點般地落在頭上。
除雪頓節外,中華民族還有很多奇特的節日,讓咱們一起來領略各族的民族特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