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河中石善作文500字(精選7篇)
河中石善作文500字 第一篇
齊李昊
?在清朝時期,這里的河曾發生過一次洪水,河北南邊的河岸上有一座寺廟,廟門前的兩尊大理石石獅子雕像,也一起和寺廟都被洪水淹沒在長河的洪水里。
過了幾天,天氣風和日麗,廟里的和尚開始自己自發的湊錢重修寺廟,廟里東西其他都可以換新的,唯獨曾經廟門前那尊大理石獅子雕像竟是古傳之物,用多少錢財是不能買到的,于是和尚們在岸邊用棍子攪拌河水希望能觸摸到兩尊石獅雕像,但累了半天一點蹤影也沒撈到。
于是,廟里的老施主命令十幾個和尚到河下游尋找,河面上,十幾個和尚坐著小船用鐵耙又抓又撈,卻絲毫什么都沒撈到,一位住在寺廟里講書老師聽了后說:“你們怎么這么笨啊,兩尊獅子雕像又不是木片,都是堅重的石頭,河底的沙子又很松浮,獅子雕像在河底只會越沉越深,應該沿著河沿找,”和尚們聽了都覺得是正確推論。
這時,岸邊走來一個看河的老兵,聽他們一說,笑著對他們說:“你們都是愚昧無知啊,只要是河里的石頭,都應該在去上游去尋找啊,沙土松浮,石像又重,河水并不能沖走石像,河水撞擊石像,河沙松浮,河水撞擊石頭,石頭返回的出擊力量一定會向上滾動,所以兩尊石像一定是在上游找,在石像掉的地方找,不更荒唐嗎?”和尚一聽,都覺得言之有理,依他的話找果不其然在幾里外地方找到了石像。
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得人多著呢,怎么能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呢?
河中石善作文500字 第二篇
滄州南河邊有一座與世隔絕的寺院,沉淀著歷史的舊塵。多年來,每日晨燈暮鼓,我和其他的門下弟子在此伴古卷青燈,坐禪靜心。
一天,斑駁朱紅的寺門因久未翻修,不堪歲月,連同兩只石獸一同沉入河中。十余年后,經過我與其他同門共同募集下,重新整修了寺廟,唯獨不見那兩只石獸。
同門一致認為是被河水沖到下流去了。于是大家一齊乘著幾葉小舟,曳鐵鈀,去尋找石獸的下落。尋尋覓覓,方圓十余里,不見蹤跡。
一位在寺中講學的年輕學者,聽聞此事,不由輕蔑地笑道:“你們這群和尚,終日念經祈佛,尚不知這事物的道理。
“何以見得?我等虛心求救。”老方丈道。
“你們想,這石頭又不是木柿,豈能被洪水攜去呢?沉重的石獸若是埋沒于松散的河沙中,日積月累,只會越沉越深罷了。若像你們那樣尋找,恐怕是永遠也找不到。”
人人都十分贊同其獨到的說法。不由信服贊許。
一日,我去河邊打水,偶遇一位常居河邊的老伯。見他身體硬棒,性格爽朗,不由攀談起來。
“聽聞你們寺廟正尋兩只石獸,可否求到?”
我心下驚訝,道:“曾數法求之,竟不可得。老伯可有些許好法子?吾愿聞其詳。”
那老伯爽朗笑道:“吾乃一介粗人,不知甚么道理。不過曾是一小小河兵,多些經驗教訓罷了。凡水中失石,應到上游尋之。”
我暗暗興奮,看來這次沒有白來,不由追問:“何以見得?”
“河水沖不去石獸,其反作用力,必在石下迎水處將沙子沖成坑垌。越沖越深,到了石頭一半的位置,石必倒入坑中。周而復始,日積月累長此以往,石頭便逆流而上。在下游尋找,固然瘋狂,在原地尋找,難道不更荒唐么?”
我拜謝了那老伯,回寺院告之大眾。果如其言,不出幾日,那二石獸被尋到。
欣喜之余,不由想,這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甚多。果真不可一知半解,據理臆斷。
河中石善作文500字 第三篇
李勇搏
從前有條河,河旁有座廟,廟旁有兩個大石獸,只因戰火烽亂,寺廟倒塌,兩石獸也沉于水中。就這樣,默默地經過了十幾年。
一天,一群躲避戰亂的和尚又重新來到了這里,籌備錢財去重建這所廟。然而,兩個石獸仍埋沒于水中的不為一面。和尚們仍在為之苦苦發愁時,一位老和尚提出“不如我們去下游找吧,兩個石獸早就被沖走了”,一旁的聽眾也隨之附和。于是乎,一大批人也跟隨其后,然而,兩手空空而歸。
和尚們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夕陽的倒影映在水面上,打動著所有人的心。幾日過去,人們的臉上多了許多焦慮。
正當所有人哀嘆之時,一名講師聽聞了此事之后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明白事物的規律呀,石之重是你們無法想象的,那么在輕浮的沙子面前,石頭只能是越陷越深罷了。你們在下游去尋找,實在是太荒唐了”。
一旁的聽眾恍然大悟,癡迷的眼光紛紛投向了這位講學家。就在此時,在一旁巡邏的老河兵聽到了講學家的話,又冷笑一聲說“怎么可能是陷在泥土中呢?石曾不能被水推動,但沙子可以,所以石頭下的沙子會被沖成一個坑,于是石頭就滾到了坑內。日久天長,石獸不斷轉動,就會來到上游了”。人們一時難以判斷。
此刻,又有幾個老人認為老河兵說的對,眾和尚決定從上游開始找吧。
剛來到上游,就看到了兩個黑色的東西沉在水中,一看果然是石獸,眾人歡欣雀躍,都在稱贊著老河兵的聰明。
唉,天下只知其一一不知其二的人太多了,怎能按主觀判斷就取下結論呢?
河中石善作文500字 第四篇
滄州南邊有一座寺廟靠近河邊,廟門前的兩個石獸一起掉進了河里。寺里的僧人籌集了錢要修繕寺門,這必須要先找到石獸。大家開始在河里尋找,卻遲遲沒有找到,我在旁邊看著都著急。
不久,寺里來了位教書的講學家,他以傲慢的態度回答了他們,傾訴了自己的想法,結果不但沒有找到石獸,還耗費了大量的資源。
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那天早上,我跑到寺中告訴他們:“別聽那講學家的,他的方法不對,光考慮石頭和沙子卻不考慮它們是在水里,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僧人們聽了之后似乎覺得有理,想讓我講講我的道理。我找來了一個木盆,一些沙子,一塊石頭和一些水。我先將木盆里倒上水,又將沙子倒入其中,然后把石頭放立在中間。我一邊操作一邊為他們講解著,我用手撥動水面,模仿著水面波動,剎那間沙子里被沖出了一個坑,這坑隨著水的波動一點一點深了,立在沙子中間的石頭便掉了下去。僧人們明白了,于是逆流而上,果然在幾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獸。僧人們對我是深深的臣服了。
我總結到:“石獸畢竟是掉到了水里,要是想找到它們,要考慮水流、沙子和石頭質地,這三方面因素要綜合起來考慮,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的判斷。”僧人們連連點頭。那講學家聽完后,還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小嘴一撇,小手插在腰上還一邊打著哼哼。再看看我,我這老河兵的臉上貌似,不但沒有滄桑老態,反倒增添了幾番光彩。不過,講學家說的也不無道理,只是同我相比少了些經驗而已。
河中石善作文500字 第五篇
馬千子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廟。一天,寺廟那扇破舊的大門倒塌在了河里,門前作文的兩只石獸也一起沉沒在此河中。
過了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只石獸。于是,大家在河中找了很久,最終還是沒找到,僧人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幾個僧人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里設館教書,聽聞此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這石獸又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洶涌的河水帶走呢?石頭的特點堅硬沉重,泥沙的特點松軟浮動,石獸埋沒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很荒唐嗎?”一旁的聽眾聽了,認為是正確的言論。
一個老河兵聽了這話,從人群中走出來,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河的上游尋找它們。是因為石頭的特點堅硬沉重,泥沙的特點松軟浮動,水不能沖走石頭,河水撞擊石頭返回的沖擊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蝕沙子形成坑洞。石下的坑洞越沖越深,到石頭底面一半時,石頭一定會栽倒在坑洞里。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于是石頭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很荒唐;在石獸沉沒的地方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人們依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找到了石獸。
通過這件事我們可知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況有很多,怎么能只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呢?
河中石善作文500字 第六篇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了河水里,兩個石獸一起沉沒了.經歷十多年,和尚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最終沒找到.和尚們認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拉著鐵耙,尋找了十多里,沒有任何石獸的蹤跡.一位學者在寺廟里設立了學館講學,聽了這件事嘲笑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石獸埋沒于沙上,越沉越深罷了.順著河流尋找石獸,不是顛倒錯亂了嗎?”大家都很佩服,認為是正確的結論.一個年老的河兵聽說了這個觀點,又嘲笑說:“凡是丟失在河里的石頭,都應當到河的上游尋找.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的性質松軟浮動,水流不能沖走石頭,河水的反沖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面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沖越深,沖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里.像這樣又沖擊,石頭又會再次轉動,這樣不停地轉動,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顛倒錯亂了;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顛倒錯亂了嗎?”按照他的話去尋找,果然在上游的幾里外尋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現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觀判斷嗎?
河中石獸講的是一個寺廟的山門的兩個石獸被洪水沖到河里了,寺院的和尚在河里尋找石獸.怎么也找不到.方丈說,可能被沖到下游了,到下游找.一教書先生說,石獸那么重,應該在原地沉到泥沙里了.有一個老船工卻說,石獸可能跑到河水上游了.因為河水不斷沖刷石獸下的泥沙,泥沙沖走了,石獸就往上游走點.這樣不斷沖刷,就不斷地往上游走.所以石獸就跑到上游去了.后來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獸.這個故事有點離奇,但卻教給我們一個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勤于觀察思考,要聯系實際,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實情況.
河中石善作文500字 第七篇
李光家
河北滄州南邊有一座佛寺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門倒塌在河中,兩只石獸也一起沉沒在河中,經過了十多年僧人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石獸,最后也是沒有找到,以為石獸順著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劃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搜索十多里,也沒有發現石獸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中試管教書,聽了之后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會被暴漲的河水帶走呢?石頭堅硬沉重,泥沙松軟浮動,埋沒在沙里越沉越深,沿著河流尋找不是錯亂了嗎?”大家紛紛點頭,以為是正確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了,又哈哈大笑,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該在河的上游去尋找,正是因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土松軟,輕浮水不能沖走石頭,河水沖擊石頭,返回的沖擊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刷石沙子形成坑洞,越積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下的一半時,石頭就會倒在坑洞里,如果再沖刷,石頭會再次轉動,像這樣不停轉動,于是就順著逆流朝上游去了,到下游找石獸,本來就顛倒了,在地中找,不就更顛倒了嗎?”人們也半信半疑地按他的去做,果然像他說的一樣,在上游幾公里外,找到了兩個石獸。那么天下的事,只知表面不知根本道理的情況,有很多可以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