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20篇

    發布時間:2023-02-25 17:58:45閱讀量:109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一篇

    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了!當歷史的時針指向輝煌的20xx年,此時,她已經走過了58個風風雨雨。

    自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以來,在xxx和xxx的關懷和支持下,經過全區人民的共同艱苦創業,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長,物質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作為廣西的一位小公民,感到非常自豪。因為,在我們廣西有好多享譽于世界的著名景觀,如桂林山水、北海銀灘等。能在這塊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成長,是人們一生的心愿。我喜愛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廣西在這50年來,一直都在向小康社會邁進歷史性的跨越,這是每位廣西人都能看到的。和過去相比,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貧困落后到富裕富強,努力了58年!

    在過去的50年里,人們所居住的基本上是破舊不堪的瓦房、泥房和毛草房,生活簡樸得不能再簡樸,衣敝履空,都快揭不開鍋了。在黨的領導下,廣西人民齊心協力搞建設,開拓發展,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現在,每家每戶都能過上富貴安康的生活,道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城市中高樓聳立,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農村中樓房別墅;人們個個西裝革履,衣裝楚楚;商店里琳瑯滿目……一副繁華的景象。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和全區人民的功勞。

    作為廣西的一位小公民,我更應該為社會做點事情。彎一彎腰,隨手撿起地上的紙屑和果皮;用一用力,和伙伴們推著叔叔的三輪車上坡……雖然這些只是微不足道的,似乎對廣西、中國,乃至世界都沒有什么影響,不過,我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表達了我對廣西這個富有生機的地方一份熾熱的心。讓我們共同努力把廣西建設的更加美好。

    啊,生我養我的廣西啊,我愛你!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二篇

    廣西,一個山清水秀的人間天堂。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這里是我成長的地方,這里是我美麗的家鄉。

    我出生在這風景秀麗的廣西,我感謝上帝給予我這么一個家鄉。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并不覺得這里很美,因為我還沒有認識她。從我三歲開始,爸爸媽媽帶我游歷了不少家鄉的風景勝地,我慢慢地認識了這個人間天堂。我看見了大明山、冠巖、青秀山、良鳳江、通靈大峽谷、德天瀑布……我深深地愛上了她——我的家鄉。云南省就坐落在廣西的旁邊,那里的天像藍寶石一樣迷人,那里的水像水晶一樣透明、純凈,那里被稱為讓人留戀往返的仙境,但是我在我的眼里廣西的天比云南的更藍,水比云南的更清,更純,廣西才是名副其實的天堂!別地的水甜,不及家鄉的水甜,別地的景美,不及家鄉的景美。

    廣西有很多的城市,我來介紹廣西一些城市風景吧。先來說說我的出生城市南寧。南寧的夜景很漂亮,可以在晚上去五象廣場、會展中心這些繁華路段逛逛。青秀山是一個很不錯的地方;桂林有很多好風景:漓江、七星公園、象鼻山等等都很好玩;百色可以看百色起義、通靈大峽谷;玉林有云天宮、溝漏洞、精武閣、謝魯山莊。除了這幾個,還有很多的城市。這些風光迷人的城市拼湊成了一個美麗的廣西。

    我愛我的家鄉。有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去外省旅游,在外省的每一分鐘我都在想念著我的家鄉。我總感覺到外省的空氣沒有家鄉的清新,樹木小草沒有家鄉的綠,花朵沒有家鄉的富有生機。當我旅游歸來,雙腳踏在家鄉的。土地上時,我就會有一種無法形容的快樂,我大口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帶著爸爸媽媽到處逛。我小小的心里充滿了幸福。

    廣西這片土地是生我育我的母親,我在家鄉母親溫暖的懷抱里長大。廣西,我的家鄉,我走到那里都不會忘記你,你勝似天堂,我感到自己很幸運,生長在這樣山美水美的環境里。我愛你,廣西——可愛的家鄉,美麗的家鄉!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三篇

    盧可馨

    說起我們壯族的節日,那最熟悉的便是“三月三”了。

    在“三月三”這天,人們會唱山歌、拋繡球、打花炮、吃五色糯米飯。說起唱山歌,就會想起劉三姐,她聰慧美麗,歌如泉涌,歌聲優美動聽,深受民眾喜愛,被人們稱為“歌仙”,所以人們還專門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這天紀念她。

    在我的家鄉,每逢三月三,人們便會一起對山歌。有時就算我聽不懂方言,但是我也樂在其中。

    五色糯米飯有黑、白、紅、黃、紫這幾種顏色,象征著五谷豐登。小時候我很疑惑,為什么糯米飯有這么多的顏色?這些顏色是怎么來的呢?問了媽媽才知道,哦,原來是用植物染成的。黑色用的是黑豆;黃色用的是梔子;紫色用的是紅藍草;而紅色是用楓葉染的。

    去年三月三,我們一家人回了老家。經過了大約四個小時的路程,終于到了家里。一進家門,只見奶奶拿著梔子和紅藍草正在泡水。我連忙跑向廚房,興奮地喊道:“奶奶這個什么時候才泡好?。拷裢砜梢猿粤藛??我想吃糯米飯了?!蹦棠绦α诵Γ骸耙矫魈欤阆热コ酝饷娴哪切┡疵罪埌??!蔽页缘降氖前咨呐疵罪?,不甘心地想:唉,這些糯米飯只有香和味,要是有顏色,那才叫好吃呢!畢竟美食都講究色香味俱全嘛。

    我記得那天我總是在廚房里進進出出,恨不得馬上吃到黃色和紫色的糯米飯。終于我從中午熬到了晚上,連睡覺都夢到自己在吃五色糯米飯,真想快一點到明天。到了第二天,我匆匆洗完漱就跑進廚房,看到已經煮好的糯米飯,那色澤光鮮亮麗,五彩斑斕,擺在簸箕上,仿佛開了一朵五彩的絨花。那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真是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p>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除了我們壯族的三月三,還有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祖國。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四篇

    學期結束,放寒假了。我正忙著把書包里的作業揪出來,把柜中的書塞進行李箱時,忽然瞟見窗外有個模糊的形狀。定睛一看,才發現是一個招牌。再往上看,一行大字闖入了眼簾:“20_中國溧陽第五屆宋團城觀燈節”。觀燈節?一提到這個詞,腦海中似乎有些被遺棄的記憶又再浮現出來了。我放下書,極力回想那段記憶。對,是一段關于去年燈會的記憶……

    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夜晚,當天晚上,夜空漆黑一片,燕山公園卻燈火通明。我漫步在石磚道上,欣賞兩旁的花燈:路兩旁,迷你小房子閃著金光,一群一群的勞動人民在燈光照耀下辛勤勞作;山頂,一座多層寶塔閃著陣陣亮光,照亮了周圍的樹林,給人一種神靈將要顯靈的感覺;河上、橋下,荷花燈乘著綠葉隨波漂流。河上點點亮光,如同天上的星星;此時的河,成了璀璨的銀河……一路上,閃耀的花燈注視著我,照著我前行的路,陪伴我共度這個美好的夜晚。

    正當我沉浸在花燈的世界中時,一陣食物是香氣傳來。我循“香“而去,只見一條華燈璀璨的小吃街。臭豆腐、炒魷魚、炸土豆……撲鼻的香氣與誘人的賣相,讓無論多么吝嗇的人都停下匆匆的腳步,瞧一瞧,擦擦流出的口水,禁不住要嘗一嘗。

    宋團城燈會已經成了家鄉的新年俗。

    傳說在明代中葉時,溧陽曾任南京國子監司業的鄉賢馬一龍,在辭官隱居家鄉后,為了改變活動泛濫、民生凋敝的狀況,會同鄉紳們每年由出資主持,在八個地方籌辦八次大型節慶活動,讓老百姓廣泛參與,免費享受,從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自行組織的民間活動,遏制奢侈浪費的風俗習慣。第一場節會便是觀燈節。這便是如今燈會的前身?,F在,不僅燈變得多樣化了,還增加了舞獅、舞龍、小吃街等新事物,使燈會更加熱鬧。

    可今年,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大家不約而同的成為了“宅男宅女”,燈會也暫不開放。但這并沒能打消我的熱情,反而讓我更加期待了。等疫情結束,我一定要第一時間沖到燈會門口,好好感受這家鄉的風俗。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五篇

    關于歌圩節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

    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為夫妻,于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說,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后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于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于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边@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宋元以后,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并出現了拋繡球的游戲。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后,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歌圩節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做用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等染成的五色糯米飯,還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來旁觀助興。對歌的內容十分豐富,有知識性的盤歌、斗智的蠻歌和情歌等。內容則是天文地理、文學、社會、倫理道德等無所不包。其中情歌又分為見面歌、邀請歌、愛慕歌等等。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在歌圩旁邊,攤販云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巴馬的盤剛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歌聲像條紅線,牽著兩顆愛心,若姑娘中意小伙子,便趁旁人不注意,將手中繡球贈與他,“他”則回贈手帕、毛巾等物。另一表達感情的交際工具便是彩蛋。小伙子在歌圩上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若不愿意,就握住彩蛋不讓碰;若有意就讓小伙子把蛋碰裂后一起吃,同時也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如今三月三已成為國際性的歌節和具有新時代氣息的綜合性文化節日。

    三月三花炮節是侗族人民傳統的體育盛會,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這天,湘、桂、黔交界的侗、壯、瑤、苗、漢等族的男女青年,身著民族盛裝前來廣西三江富祿地區赴會。后生們紛紛向姑娘們贈送糖果,哪個姑娘得到的糖果最多,她便是最受人們喜愛的姑娘。搶花炮是花炮節的主要活動。待炮聲一響,那個圈有紅綠布條的鐵圈沖上天空,立即成為全場注目的焦點,場上上百名隊員爭相搶奪,搶走花炮的選手意味著智勇雙全,他們不僅能獲得長者頒發的獎品,也會得到姑娘們的青睞?;ㄅ跁?,大家聚在一起吹蘆笙、對歌、唱彩調、看侗戲,斗牛、斗雞、斗鳥等,到處是一片歡樂的景象。在三月三這天,布依、彝等族要宰牛殺豬祭祀灶王和山神,同時還要掃寨趕鬼,外人絕不能在這天進寨,否則被認為是破壞掃寨。

    “三月三,耍西山”是昆明民間傳統習俗。這天,彝、白、傣、苗、哈尼、納西、僳僳等民族的青年男女,身著節日盛裝,呼群約伴,到西山踏青游春,大家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節日的歡樂,日暮興盡方歸。

    海南黎族在農歷三月要過“愛情節”,這最初本是黎族美孚支系特有的節日,后逐漸發展成為整個黎族的節日。它的形成與黎族的婚制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這天,必定舉行篝火歌舞晚會。篝火旁,黎家姑娘、小伙和著節拍,跳起歡快的“檳榔舞”和“竹杠舞”等。待月上中天,“山戀”開始了,男女青年在山林里、溪水邊,三五成群的對歌擇偶。中意的便雙雙離群,互贈定情信物,小伙子將耳鈴或手鐲為姑娘戴上,姑娘則將自織的七彩腰帶系在情郎腰間。這種對唱情歌擇偶的傳統已延續了兩千多年?,F在的“三月三”,除傳統歌舞外,還有經貿交流等活動。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六篇

    三月三在壯族人民特別隆重,相傳是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故又稱歌仙節。壯族多于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還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包五色糯米:節前家家準備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后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繡球傳情:繡球活動早在南宋文人朱輔的《溪蠻叢笑》中就有描述:“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敝苋シ窃凇稁X外代答》中也說:“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憋w綸即為今天的繡球。歌圩的繡球連起了男女愛情,成為壯族青年男女交際的一種習俗。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制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繡有當月的花卉。有些繡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繡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征著純潔的愛情。

    歌圩對歌談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點。小伙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彼此有了情誼,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貼情貼景。歌聲是條紅線,牽引著兩顆愛心,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滿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與意中人,“他”則報之以手帕、毛巾之類的物品,然后歌聲更加甜蜜,遂訂xxx之好。對歌前,劉三姐的神像由眾人抬著游行一周,人們祈求她賜予歌才,保佑三月三歌圩人人對歌如意。人們敬完了歌仙劉三姐,爭相亮開歌喉,相互對唱,歌聲此起彼落。歌詞內容包括天文、地理、民族歷史、現實生活、生產知識等等。男女老少在這歌圩中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歌圩也成為傳授知識的好場所。歌圩的文娛活動也很活躍、豐富。

    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用以傳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舞彩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于節目的氣氛中。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七篇

    端午已近,艾草的幽香在遠山上繚繞著,然后不停地跟著風兒飄啊飄,飄綠了家家戶戶,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陽的詩篇。

    印象中的端午節,在流蘇般的綠絲中穿梭。

    那些從峭壁上垂下來的綠色絲線是奶奶裹粽子用的“寶貝”,通常是前一天去擷來的,只需放入清水里洗一洗即可,到煮粽子的時候,那細細的綠絲所蘊含的清香便透著那層層的筍葉,滲進去、滲進去。是的,奶奶裹粽子用的粽葉是那種帶著點毛的棕黑色花紋的筍葉,那是不知什么時候拾來存著的,雖已經卷成了一幅幅畫卷般,卻仍透著勞動藝術的芬芳。洗筍葉用的是老屋掘了好幾十年的井水,井邊放著一個因滲進太多水而變得十分沉重的木桶,可以清楚地看到把手已有些泛黃,而桶壁卻是早已生了點點青苔的。有陽光的時候,井壁上便有了些許大小不一的白色光斑,它們是太陽的縮影,更像是挖井人眼中那充滿希冀的神色。

    記憶中的端午節,在沾滿了糯米粒的嘴角邊流淌。

    我喜歡左手拿著一個破了頭的咸鴨蛋,右手拿著一個剛拆了紅線的豆粽;更愛把一支筷子戳進一個稻香四溢的米粽4角中的一個,然后將其余3個角輕輕咬去。剛煮熟的粽子是要一串串掛在竹竿上晾涼的。于是乎,才不一會兒,那些冒著熱氣的粽子就將它的清香繚繞了整個堂前。待晾涼后,取下幾串來,配上幾個圓溜溜的咸鴨蛋放進竹籃子里便挨個送粽子去了。這時候,也同樣會有人將香噴噴的粽子送到我們家門口的。而奶奶卻是很少收下的,兩大鍋的粽子剩得只夠家人吃一兩個便足矣。本以為是奶奶深知鄰里嗜愛粽子,故多多的送,而今才明了,奶奶送出去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粽子里那些看不見的卻散發著濃郁香味的東西。那些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都在那個端午,化作一朵朵花兒般美麗的笑靨,卻只嘆那人兒喲,滄桑已然嵌滿了面頰。

    多想再吃一次那裹滿香甜的粽子喲。我聳聳鼻尖,深深地嗅,確乎又嗅到了空氣中艾草的幽香,那香味飄啊飄,飄進了我心中那座小屋,在六月的史冊中悠悠著一首端午的詩篇。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八篇

    我的家鄉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這里保留了許多的風俗習慣,我想介紹的是三月三歌圩節。在我國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但是現在,每個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壯族的三月三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所以又稱為歌仙節。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壯族的特色,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壯族多于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是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繡球一直流傳至今。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節上拋繡球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哪個小伙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不過壯族人玩繡球,以拋繡球為樂,也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對歌墟的拋繡球活動描述道: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說: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所謂飛綸,就是今天的繡球。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宋《太平寰宇記》中也記載:壯人于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已經相當興盛。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墟活動的地方就有多達26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如今在我們家里,雖然不會以唱山歌的形式過節,但會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等等歡度節日。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是永恒的經典。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九篇

    壯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以農歷三月初三最為隆重。大的歌圩有萬人以上參加。被譽為歌仙的劉三姐是壯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間還舉行男女間的拋繡球、碰蛋等娛樂活動,吃五色糯米飯、唱壯戲、兼辦物資交流等,預祝五谷豐登。唐代壯族已有舞蹈。廣西寧明、龍州等地的斷崖陡壁上留下了壯族先民繪制的眾多崖壁畫。鑄造和使用銅鼓在壯族已有2000多年歷史。壯錦是享有盛名的紡織工藝品。

    壯族的婚姻,過去是父母包辦,但婚前戀愛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現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數與當地漢族相同。部分地區居民住二層干欄,樓上住人,樓下養畜堆物。近年來已有改變,實行人、畜分居。服裝大部分和漢族相同,但還有許多地方仍保留著本民族服飾特點,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裝。衣料過去多為自織的土布。過去有文身習俗,現已改變。飲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節時,用大米制成各種壯族婦女粉、糕。婦女有嚼檳榔的習俗。結婚送聘禮時,必贈檳榔。除祭祀祖先外,還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陽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傳入壯族地區。近代有傳教士到壯族城鎮建立、xxx教堂,但影響不大。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十篇

    新年伊始,我們懷著美好的心情來到了秀美的廣西。

    那是一片山水甲天下的土地,山清、水秀、洞奇、石美,不僅如此,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也深深地吸引著我們。

    第一天,我們來到了位于中越邊境的德天瀑布,瀑布寬約200多米,與越南的板越瀑布相連,也是亞洲最大的跨國瀑布。遠看瀑布,河水如一條白浩、悠長的飄練從天空蜿蜒而落,水聲震徹河谷,氣勢磅礴如萬馬奔騰,不經讓我想起李太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近看瀑布,河水從嶙峋秀奇的山崖跌下,撞擊河谷濺起的水滴,盡化為煙,為霧,仿佛置身于云頂天宮。此時的瀑布像是青山少女那雪白無暇的披肩,又像是耄耋老人一落千丈的三千白發。最有趣的是乘坐竹筏靠近瀑布時,四濺的水花像是一群頑皮的孩子,在我的頭上、臉上、身上肆無忌憚地爬了個遍。此時此刻,我真得被眼前這壯觀的景象所震憾了,不由地贊嘆起大自然竟有如此鬼斧神工之作!

    第二天,我們來到了北海銀灘。一下車,我便忘記了旅途的疲乏,跑到海灘邊,脫了鞋子,奔向大海。金色的太陽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如藍色的綢緞上鑲滿了光彩奪目的寶石。微風在海面上輕輕地拂過,透著些許涼意,沁浸心里。浪花就像個淘氣的小弟弟,迫不及待地要和我們玩跑步比賽。你進我退,你退我進,小弟弟實在太狡猾了,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涌了上來,層層疊疊,著實可愛。

    接下來的兩天,我們來到了位于北海東南方的潿洲島,它是中國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我們看到了許多線條怪異的巖層,那些都是火山爆發后留下的燒灼痕跡。島上的風光旖旎,小路兩旁種滿了巴蕉樹,當我們住進原生態的海景房時,開心極了,因為在那里我們可以盡情地玩玩沙子、踩踩浪頭、抓抓沙蟹、騎騎快艇。晚上,我們悠閑地躺在門口的吊床上,仰望滿天繁星,感受海邊的愜意和寧靜!要是能在這里放放孔明燈,許許愿望該有多好呀!我心里這樣想著。叔叔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趁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去買了孔明燈。于是,我們走到海邊,點起石蠟,隨著孔明燈內部溫度的升高,不一會兒,孔明燈就騰空而起了。一盞盞孔明燈劃著弧線,帶著我們美好的愿望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此次廣西之行,我們不僅領略了秀美的自然風光,感受了壯族人民的純樸情誼,還盡情地享受了鮮美的海鮮大餐,這真是一次讓人難以忘卻的快樂之旅。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十一篇

    三月三,是我們壯家掃墓的節日。

    我的家鄉在廣西扶綏縣,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媽媽回岜盆老家去掃墓。一大清早,爺爺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飯。紅色,是用紅藍草染成的;黃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楓葉染成的;紫色,是用紫葉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鈑香噴噴、亮晶晶,一聞到那股清甜的香味,總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團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風景的日子。掃完墓,大人們就帶著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圍的風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學的逐羊景區和游泳山泉銀泉山莊,還可隱約望見遠處的縣城,風光美極了。

    三月三也是我們壯族唱山歌的節日。青年男女成群結隊來到歌坡唱起情歌,穿著壯族節日盛裝的大伯大嬸們也聚集在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喲尼羅……你來看羅!左江兩岸好風光哩……”錄相播放到市里的電視上,她們還得過市里的獎狀呢!

    我愛家鄉,我愛家鄉的三月三。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十二篇

    我的家鄉在廣西桂林,那是一個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地方,有波光粼粼的漓江,有雄偉的象鼻山,有風景秀麗的七星公園那里簡直就是個不容置疑的人間仙境。

    漓江,當你坐著小舟,蕩漾在波光粼粼的水面時,你會感覺這是一塊巨大無暇的翡翠安在天地之間。一座座大山在白云的襯托下變得更加雄奇壯觀。看著這美景,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象鼻山,這是桂林最特別的旅游景點之一。從遠處看就像一頭大象立在江邊喝水。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帶著一群仙象在桂林散步,有一頭仙象踩到了一個毒刺倒在了地上。過了幾天,來了一位神醫把仙象救活了。從這以后,仙象在桂林行善。這件事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就派幾個天兵把仙象打死,仙象和天兵展開了戰斗。天兵全了,仙象也身受重傷,當仙象在江邊喝水時,一個天兵把一把巨劍刺在仙象背上,慢慢的仙象變成了山,而天兵的劍變成了山上的一個十字,至今依然不變。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是世人對這個旅游勝地的'美譽。歡迎你到我的家鄉桂林來旅游。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十三篇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于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么。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于自家包的,對于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劃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里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xxx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后,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棕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棕子清香,于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為什么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么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并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十四篇

    我的家鄉座落在巖茶鄉周同屯,這里山美,水美,人更是勤勞。我愛我的家鄉。家鄉四面環山,一年四季綠水長流。這幾年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山野更加濃綠了。

    家鄉的山形狀各異,有的像青龜,有的像駱駝,還有的像天鵝撲水。駱駝山上的駝峰飽滿有滋味,看了都想往上爬一下,體驗體驗騎駝峰的感覺。山上有很多巖洞,犀牛洞、水簾洞、旋風洞……最有名的應數雙龍洞了。雙龍洞洞口很窄,窄得只能一個人匍匐進去。內洞很寬,能容下五六座房子。洞頂有一條由石灰巖自然形成的彩虹,看上去非常耀眼。洞底有條干溝,溝的左面有些形狀彎曲似是龍身的石灰石。這些石頭蜿蜒盤旋,相互纏繞,中間還有一顆圓圓的石頭,看上去就像龍珠,所以當地的人們給它們起了一個美名,叫“雙龍戲珠”。

    家鄉的山美,水也美。一條四季長流的小河橫跨村前,遠看就像一條飄帶,近看,河水清澈見底,河底游魚瀝瀝可數。你可別小看我們家鄉小河里的小魚,它們可是招待貴賓的佳品。因為我們這里四季如春,河里的小魚生長都普遍慢,所以魚味香、嫩、甜、爽,嘗過的人都會回味長久,齊口稱贊。傍晚,夕陽斜照,山影倒映在小河里,清靈靈的河水倒映著夕陽下瓦藍瓦藍的天空,那翻景致,再高明的畫家也畫不出來??!家鄉的人們多么勤勞!人們一年四季忙碌不停。你看,田野里,剛收完稻谷,機器聲又響起來了,人們正為冬種忙碌。

    有準備撒油菜的,有種植蔬菜的,有育春煙苗的……聽,那邊的小鳥嬉戲,這頭的小鴨舞蹈,頑皮的小牛犢奔前跑后,好一派熱鬧的鄉村景象??!人們用勤勞的雙手敲開了鄉村致富開放的大門?,F在,家鄉的人們不像以前那樣走茅坡,趕茅路了。你瞧,一條寬闊的馬路直接通到了村寨。小伙子有了面包車、汽車,中老年也有了摩托車,三三兩兩,成雙成對,歡歌笑語,好一派樂融融的景象。

    難怪經常在村前大樹下乘涼的老人們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黨的政策真好?。 蔽覑奂亦l的山,愛家鄉的水,更愛家鄉勤勞的人們!長大了,我也要積極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中,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起來。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十五篇

    李思瑩

    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又稱“歌圩節”,意為到洞外田間去唱歌。傳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歌仙——劉三姐。我曾聽奶奶給我講過,劉三姐能歌善舞,她的歌聲像春風一樣柔和動聽,常常帶領鄉親們唱歌,以表達對常常壓迫村民的地主的不滿。所以地主莫懷仁對她懷恨在心,企圖禁歌,卻被劉三姐用山歌反駁的理屈詞窮,啞口無言??墒遣桓市牡哪獞讶?,甚至不惜重金聘請來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企圖用歌聲降服劉三姐,結果毫無招架之力,輸掉比賽的莫懷仁一氣之下掉進河里。所以人們在三月三這天對山歌,吃五色糯米飯來紀念劉三姐。

    五色糯米飯不僅僅用來紀念劉三姐,也有著五谷豐登的寓意。有黑、紅白、黃、紫五種顏色組成。黑色象征土地肥沃,紅色象征子孫帝王。黃色象征五谷豐,白色象征純潔的愛情色,紫色象征富裕飲食。小的時候,每逢三月三吃到香甜軟糯的糯米飯,我就會想:糯米飯這些鮮艷的顏色是怎么做出來的呢?于是去年三月三,我特意請教了在我心中無所不知的奶奶。原來黑色的糯米飯是用楓葉染制的,黃色使用梔子染制的,紅色和紫色是用同一種植物——紅藍草染出來的。

    首先要把糯米洗干凈,接著把糯米泡進這些植物的汁里。糯米剛泡進汁里的時候,顏色還是白凈的,像是珍珠散落在了彩色的布匹上,奶奶說這些糯米要泡上一整天。于是我時不時就來看看,看著原來純白的糯米一點一點染上顏色,有趣極了。第二天,白凈的“珍珠”已經泡成了艷麗的黑、紅、紫、黃各種顏色。奶奶把糯米放進了鍋里蒸,我站在一旁,好似一個木頭人一般一動不動,目不轉睛地盯著。雖然我表面平靜,但我的內心的湖面已經泛了波瀾,對于即將做好的糯米飯,我迫不及待。

    在奶奶掀開鍋蓋的一瞬間,幾縷白煙向上散開,香氣鉆入鼻中,讓我垂涎三尺。我舀起一勺熱乎的糯米飯,軟糯的口感散在口中,鮮美極了。讓人吃了一口就會想吃下一口,真是回味無窮。這樣色香味俱全的糯米飯,是誰都無法不喜歡的吧?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十六篇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外婆家去過三月三,農歷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節日。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外婆家,我叫外婆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外婆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外婆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外婆還說,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做。

    第二天,外婆把葉渣撈出來濾凈,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外婆接著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

    緊接著,外婆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外婆還告訴我說,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外婆這么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外婆說,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里蒸十幾分鐘,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著說著,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可是當外婆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伙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

    我和小伙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并著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十七篇

    廣西,我的家鄉!

    我的家鄉在廣西,一個少為人知的省。在向朋友介紹自己時,除了說來自廣西以外,往往我還得加上一句:“我是從桂林來的”--桂林還是很有名的。

    我喜歡廣西純樸的民風,勤勞的人民、就象我很多親戚一樣,他們辛苦勞作的形象自小就在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們大多不富裕,我農村的親戚很多還住在簡陋的磚房里,簡陋得連內墻都沒有粉刷,外墻是不必說的了。他們住在山區,交通十分不便,難得進城。以前是用腳得走好幾天才能到桂林市區,現在雖然有班車,那班車也是極簡陋的那種--車椅是硬的,而且還有很多損壞的。唯一的通風設備就是車窗,空調是想也不敢想的。當然,他們是不會介意車的好壞的。上海、北京大城市的豪華公交車,他們是想象不出來的。

    18歲開始就到外地闖蕩--想想這些年國內去過的省份有上海、北京、江西、廣東、四川、黑龍江、安徽、浙江、江蘇、湖南、河南、天津等,去過的城市多的都記不起來了。我承認,很多地方都比廣西富裕,也比廣西發達??墒牵谶@些地方我永遠都是異鄉人--盡管我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住在很漂亮的小區。我還是喜歡在自己的家鄉隨意的走走,就是在簡陋的路邊早點攤邊吃一碗米粉都叫人感到愜意。

    希望廣西的明天會更好!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十八篇

    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是我們壯鄉的傳統節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時間在飛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來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我媽媽就開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準備。首先看見媽媽拿來紅蘭,炒了一下就滾了熱水,就把紅蘭泡入水中,媽媽就用手拿紅蘭,不過多久,紅蘭便冒著熱氣,水變成了紅紫顏色的了,香透了。我心里想……彩媽媽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紅蘭水,等到明天早晨蒸。聽了媽媽說明天蒸,我焦急了。但還是得明天吃上這香噴噴的糯米飯,因為明天是“三月三”嘛,這只是準備。然后,媽媽做另一種食品,就是雞蛋。

    我想:人們為什么要做各種顏色的糯米飯,肯定是它表示著使人們一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吉利的含義吧!雞蛋呢,也許是祝愿我們小孩呢感快長快長,健康成長呢。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十九篇

    春天來了,春姑娘從南方趕到我們身邊。小草是她充滿陽光的眼睛,小花是她五光十色的衣裳,解凍的小溪是她送給大家的歌聲。

    “二月二,搓麻線,三月三放風箏。”三月初三,許多地方都有放風箏的習俗。這一天,大家紛紛走到戶外放風箏,既陶冶情操,又鍛煉身體。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喜歡放風箏。

    周末,萬里無云,碧空如洗,李明、李歡和李麗一家人早早地來到郊外放風箏。李麗拿了一只蝴蝶風箏,李歡和李明拿了一只燕子風箏。

    開始放風箏了,三個孩子興沖沖地來到一片空空的綠草地上。李歡迫不及待地把風箏舉到頭頂,大聲喊:“燕子來報喜嘍!”

    “小燕子,飛高一些,再飛高一些。”李麗高興地說??僧斔ь^看時,發現有一只老鷹正在天空盤旋,像是在覓食。李麗便皺起了眉說:“你還是別把這個燕子風箏放上天吧!放上天他會被吃掉的?!?/p>

    李歡笑了,接著說:“那是一只老鷹風箏,不會吃燕子的。”

    李麗定睛又看,還真是風箏。

    遠處,爸爸媽媽早就把三角形的風箏放上了高空。風太大了,媽媽的頭發隨風xxx舞蹈xxx,連他自己也沒注意到。

    漸漸地,放風箏的人漸漸多起來,天上的風箏也逐漸多起來,蜈蚣風箏、紅鯉魚風箏;有的剛飛過頭頂,有的只能隱隱約約看到一個黑影子;有的在空中翻著跟頭,有的直沖云霄……真是各式各樣、千姿百態、五顏六色。天空中,還飄一只斷了線的風箏,在漫無目的的飛!那是放風箏的人故意放飛的,因為他們想讓風箏把自己美好的祝愿帶給遠方的親人。

    快樂的三月,美好的春天。

    家鄉廣西的風俗作文 第二十篇

    梁詩琪

    說起壯族的民風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吶。

    走進我們壯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壯族最具特色的傳情達意的信物——繡球。繡球是廣西壯族人家的定情物和吉祥物,也是廣西最具特色的民族工藝品之一。繡球大多有十二瓣,代表著一年的十二個月。每瓣都繡上了不同的吉祥物,如梅、蘭、竹、菊等花卉圖案或春燕,龍鳳等。我曾聽爸爸說過,繡球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當時用的是青銅鑄造的古樂器“飛砣”。據說“飛砣”過處寸草不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飛砣”都是壯族先民保衛家園,抵抗外敵的神器。唐朝時,人們用錦布、麻布或絲綢模仿“飛砣”的形狀,相互拋接娛樂。到了宋代,繡花布發展成了“五色球”,此時拋繡球便于壯族的各種活動聯系在了一起。每逢節日時,壯族人民便以拋接五色球作為娛樂,例如對我們壯族來說最重要的日子——三月三,也有著拋繡球的傳統。

    三月三,又稱歌圩節,意為到洞外田間去唱歌,傳說是為了紀念劉三姐。除了唱山歌,拋繡球,壯族人還特別愛五色糯米飯,家家戶戶都做來吃。在三月三前夕,我們就去采摘材料,用來對糯米染色。紫色用紫蘭草,紅色用洛神花,藍色用蝶豆花,黃色用迷蒙花,橙色用蘇木。先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十個小時后,再將浸泡好的糯米風干十五分鐘,上鍋蒸前拌入一點點的食用油,將紗布打濕,擰干水分,鋪在蒸籠上,放入糯米飯,擺出五色的造型。蒸上一個小時,美味的五色糯米飯就做好了。

    掀開鍋蓋,一股清香彌漫全屋。這五彩繽紛的糯米飯。吃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吃著軟糯香甜的糯米飯,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女同| 黄色毛片一级片| 成人动漫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稚嫩娇小哭叫粗大撑破h|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播放器 | 久久一本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免费涩涩在线视频网| 调教扩张尿孔折磨失禁|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在线| xxxx性开放xxxx| 日本三级免费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狠狠97人人婷婷五月|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地址 | 寂寞山村恋瘦子的床全在线阅读 | 波多野结衣一区| 午夜视频体验区| 韩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99热在线观看| 巨年少根与艳妇全文阅| 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最近中文字幕精彩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男女无遮挡边摸边吃边做|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成年人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性感美女视频免费网站午夜|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男朋友说我要冲你是什么意思| 国产v在线在线观看羞羞答答|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2021| 97日日碰人人模人人澡| 女人18毛片a|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日本h片无遮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