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作文學做香包(精選20篇)
作文學做香包 第一篇
有一個傳統的說法,認為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也有的說是紀念伍子胥,還有的說是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五花八門的說法就越來越多了。xxx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xxx唱著這段民間的兒歌,我走進了鄉村,我走進了端午節。
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和媽媽來到了奶奶家,看見奶奶一只手里拿著一塊花布頭,另一只手拿著一個像勺子一樣東西,把一些蒲公英、野菊花和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和草。奶奶把花草舀出一勺放進花布頭里,再迅速地把花布頭包成三角形、正方形、六邊形。并遞給姑媽。姑媽穿針引線,縫好后,就找了兩根繩子,一根是紅色的,下面還有絲帶;另一根是彩色的。姑媽把彩色的繩子繞了一個圈,并用針把圈固定住,又把紅色的繩子穿過圓圈并打一個結,一個香包就做好了,不一會兒,一個個香包展現在我和媽媽面前。xxx哇!我要!要!xxx我伸手就要把香包拿過來,對奶奶說:“寶寶要包,寶寶要包!”奶奶把花布頭和木勺遞給了我,我把一勺放進花布頭里,然后把花布頭折成三角形,接著穿針引線,可做好的時候,卻活看像一個瘦干巴,簡直和奶奶做的沒法比。
媽媽接著說:“寶貝,加油!再做一個!”那時我明白了“驕兵必敗”的道理。我長大了,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沾沾自喜,我相信,通過一次次的努力,一個個香包會做的更好、更完美!
作文學做香包 第二篇
兒時的端午節,似遙遠記憶里的一條小河,穿越時空的回憶,歷經歲月的洗禮,醇美的讓人難以忘懷。
又是粽葉飄香時,那曾經兒時最美的記憶依稀就在昨天。端午節是個令人難忘的日子,記得每年端午節的前幾天,街上到處都是賣香包、結五彩繩、炸油糕和賣粽子的小販。那琳瑯滿目的香包、金黃酥脆的炸油糕和清香誘人的粽子,看得人是眼花繚亂,食欲大開,所到之處無不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人們都在為這歡樂的節日忙碌著,兒時的端午節處處彌漫著親友團聚的喜悅,曾經歡度節日的一幕幕情景時時刻刻浮現在眼前。
五彩繩是由紅、黃、藍、白、黑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線做成的,做好后于端午節當天戴于孩子們的手腕、腳腕或脖子上,據老人們說可以辟邪或防毒。這種五彩繩一直要戴到六月初六才能取下來扔掉,據說扔掉意味著扔掉疾病,也就是祛災祛難的意思。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陜西關中的端午節更是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包粽子、炸油糕,結五彩繩或是送香包頗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作文學做香包 第三篇
端午節,這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個節日中有許許多多的民風民俗:吃粽子,劃龍舟,對了!還有掛香袋!
以往的端午節香袋都是在市場中買的,雖然精致美觀,可卻總覺得少了些什么。今年我們就要過一個獨特的端午節!學校組織了同學們一起做香袋!
早上,我哼著小曲兒,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迎接這不一樣的節日。
我盼星星,盼月亮,可終于盼到了下午的班隊課,大家四人一組的圍在一起,把漂亮的步、剪刀、香包等材料放在了桌上,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吳老師下命令了!
我好不容易才靜下心來聽吳老師講著一項項注意事項。“好了,大家可以開始做了。”吳老師的指令一下,班里的同學像是飛離了籠子的鳥兒,迫不及待地動手制作了起來。
我也不例外。我從一堆布料中選出了最滿意的一塊,把它折成了一塊不大不小的長方形。接著,我拿起了針線,把線小心翼翼的穿進了針中。我拿起布料,把它反了個面折好,再用笨拙的小手在布料邊緣縫著。
“哎呀!”我大叫一聲。原來我不小心把針扎到了手呀。我把血輕輕地擦了,又開始干起了活。咦?這縫好了該怎么做了呀?我急忙向志愿者阿姨求助。阿姨認真地教著我,我也認真的聽著。道了謝后。我又加緊做了起來。
我把香袋反了過來,向老師取了香包和繩子,把香包裝在了袋中。又用針線把香袋封了口。呵呵。一個香袋誕生嘍!不過。我的香袋還不怎么美觀。這怎么辦呢?看我的!我拿了些裝飾品把香袋裝飾了下。
伴著下課鈴聲的響起,我的香袋也大功告成了。這次香袋雖不比以往美觀、精致,可卻多了份暖意。我要將它送給媽媽,讓她也能感受到我的愛。
作文學做香包 第四篇
端午節,大街小巷都有賣香包的。動物造型、菱形、三角形,紅的、粉的、金黃的……各式各樣的香包散發著濃郁的香味。今年端午,我打算自己做個香包。
先準備材料:香料、金黃色的絨布、棉花、剪刀、針線、紅色毛線。
然后開始做香包。先認針,我左手捏針,右手捏著線,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線在嘴里抿了一下,然后開始穿針眼。可線就像一個調皮的小男孩,怎么都不肯穿過針眼。沒辦法,我只好請媽媽幫忙,媽媽用剪刀剪了一下線頭。我再認針時,線一下子就穿過了針眼。接下來,將長方形的金黃絨布對折后,我開始用針將它縫成小袋子。縫好后,我把小袋子翻過來,再把帶有香料的棉花塞進去。頓時,香包就像個剛剛出籠的粽子。
在香包頂端,縫上紅色手繩;底端縫上三條紅色毛線做成的流蘇;再用銀色的小鈴鐺裝飾……我拿起做好的香包晃了晃,香包發出丁零丁零的響聲,好像在說:“我真漂亮,我真漂亮!”最后,我又請媽媽在香包的三個面上分別繡上三個紅色的“福”字,香包更漂亮了。
做好的香包閃著金光,像金字塔,金碧輝煌,配著紅色的“福”,喜慶極了!輕輕擺動,紅流蘇飄來飄去,鈴鐺聲清脆悅耳,香包還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
我的香包還寓意著:吉祥富貴,幸福平安!這個端午,我動手,我快樂!
作文學做香包 第五篇
平常端午節我都會看媽媽包粽子,可今年媽媽要教我新本領做香包。媽媽告訴我,香包可以驅蟲,掛在床頭,還有助于睡眠,緩解人體疲勞的用途。
我們準備好針線、布料、香料,然后把針線穿上,這次,媽媽教我做立體三角的香包,還說讓我認真學,好好看。
一開始,我拿出一小塊方布做,媽媽說一步,我跟著學一步。可是沒多長時間,線可能是因為太長了,就不知不覺繞在一起打了個死結。哎,又要重新縫。第二次縫的時候,我把線的長度縮短,可只逢到一半就沒線了。后來又逢得太亂,香料塞進去漏出來了,是個次品。媽媽有點急了,說:“你真是個笨手笨腳的人,一點也不像個心靈手巧的小男孩!”我有點灰心喪氣,噘著嘴說:“媽媽,男耕女織,你懂不懂?”媽媽哈哈大笑,說你有本事耕田去。我被媽媽說得無語了。這時,突然在我腦海里浮現出毅力二字,我又有了信心,又開始縫起來。終于,通過我的努力,這次我把線的'長短都估計好再縫,果然縫好了一片三角布。我把三角形的布料翻過來留了一個小口,小心翼翼地拿著香料放進去,再把剩下的小口縫上,一個三角形香包做好啦。我高興得跳了起來,太棒了,太棒了!
看著自己做的立體三角的香包,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雖然不是那么精美別致,但這是我親手制作的香包,里面藏著許多我的秘密。
作文學做香包 第六篇
今年的6月7日農歷五月初五,是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我和媽媽來到蕭山日報參加做香包的活動。
我拿到了一塊彩布和一根一頭尖又硬一頭軟的紅繩子。老師告訴我們,等會兒香包里放的是十四味純中藥,分別是石菖蒲,薄荷葉,艾葉,藿香,白芷,丁香,金銀花,蘇子,肉桂片,紫蘇子,香茅,冰片,蒼術(zhu讀二聲)和佩蘭。
終于,要開始做香包了。我們照著老師的樣子,先把剛剛發下來的線穿到針的一個小洞里。這一步我花了很多時間,等我穿好線后,看到旁邊的同學還沒穿好,又讓我干勁十足。接著是把兩條線對齊,再把針穿到反面對折的布上。我先把線頭上打個結,就把針穿過來穿過去,穿著穿著,我把三邊都封死了,等于這塊布已經廢了。幸好,聰明機智的我用剪刀剪開一條短邊,把布翻過來點再縫上,然后把整個織好的袋子翻過來,就是一個袋子了。
接著,我去講臺上面讓志愿者家長給袋子打洞。又到另一邊,家長們拿了點棉花,把磨成粉的中藥包起來塞進去,再塞一點棉花。然后我用一頭尖一頭軟的紅繩子在洞上穿來穿去,打個死結和蝴蝶結,一個香包就做好了!我看著這個香包,心里頓時充滿了成就感。
作文學做香包 第七篇
端午節帶著夏的熱情翩然而至,人們又開始興奮地忙碌起來。忙什么呢?挨家各戶都忙著包粽子、包餛飩、裹餃子、做香包,大街小巷忙著賣艾草,賣香包,一路上,人們總互相打著招呼:“買肉吃餃子嘍!”“你那香包真漂亮唉!”好一派喜慶的節日氣氛!
在這個歡樂的節日里,我也想做一樣東西,做什么呢?請猜謎語:身披彩衣,肚子鼓鼓,下掛彩帶,聞聞香香。哈哈,大家一定猜到了吧。“香包!
”今天,我也要趁端午節,親手做個香包。想干就干,我和媽媽買了朱砂、香粉,帶上七彩線,就直奔外婆家。
剛進外婆家,就看見外婆正端坐在椅子上,聚精會神地做著香包。我迫不及待地上前細看,一個個五顏六色的香包都還只是個半成品,肚子里塞了不少棉花,都還敞著一個個大口子。外婆說,還得給它們放朱砂、香粉,最后封口呢。看外婆做得起勁,我立馬手癢癢。媽媽知道我的心思,隨手抓起一塊金燦燦的布遞給我,那塊布滑如錦緞,亮如絲綢,還說:“照這塊正方形的小布剪,再剪下兩塊來。”看著容易,做做難,滑布料,加上鈍剪刀,怎么也不好使,費了好大的勁,仍然無濟于事,只好請媽媽幫忙才湊齊了三塊正方形的小布。
然后,媽媽叫我把三塊布縫起來。我心想:以前,我和姐姐在奶奶家常拿針做個錢包什么的,這還不是小菜一碟。我一手拿針線,一手抓布,從布的上頭往下扎,翻轉布,又一針刺過去。哈哈,兩塊布慢慢地連在一起了。正在這時,媽媽看見我的招式,哭笑不得地對我說:“照這樣縫,不知要到猴年馬月呢。”于是,媽媽給我做了一個示范。哦,我明白了,原來要像蚯蚓穿洞的樣子縫。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做起來,一開始,笨手笨腳的,不是針腳寬了,就是針腳窄了,還歪歪扭扭的。后來,越來越熟練,不一會兒,就縫好了香袋囊。接著要放棉花了。等我把一團團的棉花塞進去后,原本癟癟的香包,就鼓鼓的了,像吃撐了肚子似的。隨即,媽媽又讓我把紅紅的朱砂,香氣刺鼻的粉放進去,一不留神,粉兒一股腦兒都倒了進去,連手兒都成了紅色,聞聞,還有淡淡的香味兒。最后,媽媽幫我封口,釘上流蘇,一只老虎香袋就完成了。
雖然我怎么看手中的“老虎香袋”,都不怎么像威風凜凜的老虎,雖然,大街上賣的香袋琳瑯滿目,形態逼真,可我還覺得自己的香袋最好,因為這是我做的第一只香袋,包含著我一種特殊的情感。我喜歡我做的“老虎香袋”!
作文學做香包 第八篇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這是大詩人歐陽修《漁家傲)中的兩句詩。端午節前兩天,班主任楊老師說要教我們做香包,這真是太意外啦!楊老師可是教語文的,她真的會做香包嗎?想起街頭賣的那些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琳瑯滿目的香包,每次偶遇我總忍不住湊上去仔仔細細地看,小心翼翼地摸,總也看不夠,我真的能親手做出那漂亮的香包來嗎?
周五下午隊會課,楊老師讓我們拿出了自備的材料:硬卡紙、彩色絲線。楊老師也拿出來一卷彩線和好多漂亮的穗子。哇,老師的彩線超炫,一根線由上到下顏色不同,叫做“五彩線”毫不夸張,我真想要!心里不由得對這次活動又多了幾分期待。
我們要做的是粽子形狀的香包,制作分兩大步驟:先把硬卡紙折成帶棱角的粽子的形狀;再把彩線一圈一圈地往上纏。這兩個看似簡單的步驟,其實做起來并不簡單。怎么折能把硬紙板包成個粽子樣?往哪個方向纏線不會松垮下來?這可都是有技巧的。一節課過去了,看老師演示了兩遍,又自己動手,還向同學請教了,可我還是沒學會。唉,我心心念念的香包啊,就這樣要和你失之交臂了么?不行,不行,我得好好琢磨琢磨。
同學們都放學了,我一個人坐在座位上,靜下心來看能不能研究出來。兩分鐘過去了、四分鐘過去了、八分鐘過去了……我這兒折折、那兒折折,怎么也折不成。“唉,這玩意兒怎么這么難弄!要是剛才能離近點、看清點就好啦!”我嘆了口氣,心想到。就在這時,涵涵和小宇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我像碰見了救星,不由分說拉著他倆來幫我,可惜我們半斤八兩,三個臭皮匠也沒湊成半個諸葛亮。“咦,楊老師來啦!”小宇話音落地,楊老師進來了。我們仨眼神一碰,“嘿嘿”笑著纏著楊老師教我們做香包。楊老師莞爾一笑,輕松地接過涵涵的半成品先給他纏,邊纏變給我們講要領,看我們都學會了,又大方地把五彩線分給了我和小宇。
哈哈,今天真是賺到了,我難掩心中的狂喜,一到家連作業都顧不上寫,就連忙坐下纏了起來,我纏得很快,不一會就大功告成了。我拿遠仔細端詳了一下,嗯,線纏得稀稀拉垃地,不行,得重新纏!這次我把線纏得又密又勻,纏幾下就離遠看一看。纏完之后,又拿家里的膠槍把楊老師送我的穗子粘上,哇,我被自己親手做的香包折服了,和街頭賣的不想上下。我歡天喜地地拿給爸爸媽媽看,然后便小心翼翼地掛在床頭,左看看又看看,怎么也欣賞不夠,越看越高興!
這次端午節,我不僅了解到了端午節的習俗,還學會了做香包,太開心啦!我真希望以后每一個端午節都能這樣快樂、有意義!
作文學做香包 第九篇
在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天叫端午節,有戴香包,吃粽子等風俗習慣。
今天,我們來到學校,老師神神秘秘地說:“有誰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我說:“是端午節!”“答對了!所以我們今天就是做香包!”接著老師又給我們每人發一包材料,說:“包里的那塊布是麻布,還有流蘇、牛皮繩、桃木球和艾草,麻布里還包著針和線。”說完又給我們做了示范,只見她把牛皮繩對折,把桃木球放了進去,系上扣,又把麻布四處縫上,把艾草倒進去,把流蘇系上,就完成了。
我也開始了,一切本來很順利,可是縫著縫著,沒線了,我急如火山。但我不怕,還要繼續,我又重新認線……終于成功了!
小小香包做好了,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跌倒就要爬起!
作文學做香包 第十篇
夏天到了,蚊子就多了。那些特別招蚊子叮咬的人,像我,就成了蚊子的美餐,苦不堪言。這次的小記者活動,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制作香包”主題,想做一個特別的香包,用來防蚊。
水晶老師先帶領我們認識了十四種中藥,它們各有各的名字,比如白芷,蒼術,肉桂,金銀花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用途:除濕防蟲。
接下來就是自己動手了!
我們每人分到一塊正方形或長方形的花布、一根針和一根紅色的絲線。我們先把花布翻面對折,然后需要把開口的兩邊用線縫起來,留下一個口子做袋口。我把絲線穿進針眼里,拉直,再把線尾巴繞在食指上一圈,接著用大拇指一抿,壓住,另一只手拉針,就打成功了一個線結。我把針從折好的布的正面插到背面,把線拉過去,在離這個針腳3毫米遠的地方又插針把線拉到布的正面。這樣反反復復,一直把這一邊縫完,來到布的直角處。把針線拐個彎,我又按照上面的方法繼續反反復復一針一線地縫起來。我把針腳縫得密密的,防止藥粉裝袋后從里面漏出來。好多小記者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很快就縫好了,結果因為不合格要重新加工。我慢慢地縫著,一點兒也不著急。因為我知道,做得快不一定就是好。
終于縫完了兩邊,我打好了結。我把花布像翻襪子一樣翻過來,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袋子。美中不足的是,袋口一圈有很多花布的線頭,我把它們折到里面,又用針線密密地縫了一圈,縫成一條整齊美觀的邊。袋子做好啦!
我高興地跑到水晶老師那里,老師幫我在袋口附近打了八個孔,又給我一條紅繩子。我把紅繩子穿過每一個孔,用來扎袋口。最后一步,把藥粉包在棉花絮中,用力塞進布袋里,拉緊紅繩子,封住袋口。一個香包做好了!看著自己的手工作品,聞著好聞的中藥香味,我覺得一切都很完美!
蚊子們,放馬過來吧!我已經準備好了!這個夏天我一定會安安穩穩地度過!
作文學做香包 第十一篇
綜合課上,老師教我們做許多手工藝品。令我最難忘的數做“粽子香包”了。
當老師發給我們一人一張又細又長的紙條的時候,我們以為又要寫對聯了呢!沒想到老師是要教我們做粽子香包呢!老師指導我們先把紙條折成一個一個小三角形,然后把“第一家的房頂”和第二家的房頂”挨著,在里面塞上香料,便成一個“香兜兜”了。再用“第三個房頂”把這個“香兜兜”的口封住。最后用其它的三角形把這個用三個“房頂”組成的“粽子香包”一層一層地包起來。老師邊說邊做,津津樂道,我們也是興致勃勃地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的折,覺得津津有味。可是,我折了老半天,卻連個粽子的形狀都還沒做出來,真是一籌莫展啊!看見別的同學都在請教會折的同學,我靈機一動,去找老師。我興高采烈地走到老師身邊,老師一絲不茍地教我,我也是一心一意地在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我在老師的“英明指引”下,成功地做出了一個“小粽子”。
接下來老師教我們在“粽子”上面繞線了——“先拿出毛線,沿著直角往下拉,遇到尖角繞半圈,遇到直角拐彎……”老師依然是那樣津津樂道,聚精會神地做著。瞧,同學們都在問老師,但老師還是不厭其煩地教著。我也想去請教老師,但卻躊躇不定,最后決定靠自己。是啊,這一次我要靠自己,靠自己才是英雄!
我在座位上研究著,我左弄弄右擺擺,終于我成功了——毛線在我的“粽子香包”上像樓梯一樣一層一層、平平整整地纏了上去,形成的圖案真的不只是一點點好看哦!
最后下課了,我也在下課之前把我自己做的粽子香包交給了老師。這節課,我親手做出了一個粽子香包,似乎親身體驗了過端午節的快樂!看來,過傳統節日,還真的需要自己動手,親身體驗,方能體會其中的無窮樂趣啊!
作文學做香包 第十二篇
讀到這個題目,我就想出來很多問題,香包是什么?香包能吃么?為什么它叫做香包呢?
這個星期天,我和同學們來到了作文班,老師要領我們一起做香包。
我們先拿起牛皮繩,然后把它穿在桃木球上面,把牛皮繩系上,誰知道這個牛皮繩不聽使喚,老是系不上去,我只能找同學來幫忙。接著是穿針,因為這針孔太小了。我反復嘗試過,最后還是失敗了。我對自己說:“一定要成功,成功就是希望。最后果然成功了,可是我和別人的差距越來越遠,不過不能放棄,終于到了第三步。先把針穿在麻布上,然后繼續縫,糕了!繩子不夠了,看來我只能重頭再來一遍。
今天雖然沒成功,但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中有無數次挑戰,但我不會認輸,努力去嘗試、戰勝。
作文學做香包 第十三篇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又到了星期天。今天不同尋常,今天老師居然讓我們做香包。天哪!我可從來沒有做過香包啊!
我走進了教室,一進門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我一聞就知道是什么了。對,就是艾草。令我覺得奇怪的是為什么還有布、繩子、木球、流蘇這么多的物品。老師說:“今天我們制作香包。”一開始,我們信心十足,但是后來節節敗退,因為動手能力不強所以我們總是被針扎著手。但是我們不斷努力終于把香包基本上做完了。可是在這時候老師叫我們停了下來。沒有辦法,我不得不停下來,回到家以后我穿針引線,仔仔細細把香包做好了,因為有了香包我晚上再也不用害怕蚊子了。
有了這次經歷我明白了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會成功。
作文學做香包 第十四篇
又逢一年端午節,6—25日終于盼來了久違的線下小記者活動。“爺爺,快一點兒!快一點兒!”就在這一陣陣催促聲中,我終于來到了這次活動的目的地國貿大廈。
到了四樓,我走進教室坐在位子上等待水晶老師開課。終于等到了,水晶老師開始說如何做香包啦!我迫不及待認真的聽著,可是沒聽多久。我就沒有耐心了,好多字兒都沒聽進去。等水晶老師講完啦,我便拿著水晶老師給我們的針與線開始縫了起來。
做香包得先穿線。要在只有1mm左右的針孔里穿線談何容易?結果我的眼睛都要碰到針了,可還是沒有戳進去。這可怎么辦呢?結果呢,我的眼睛就變成斗雞眼兒了,總算是讓線戳到針孔里去了。我在線的兩頭各打了一個結兒。噢,總算可以縫香包啦!香包該怎么縫呢?很簡單,我們只需把長方形的布長的那一面折一個小拇指左右的大小。接著就得一針一針慢慢的開始縫了。每一針的`距離不能超過1cm,太長的話,哼,沒過多久全都撒掉嘞。太短也不行,因為線太密了,很可能一不留神戳到了另外一根線。那樣所有的努力就全廢啦!最好的是不長也不短,既不會漏,也不會搓到另一根線,豈不妙哉?可是不長不短不好控制呀!能瞬間學會這些的人,除了是天才還能是什么?會控制并做好這些的人,除了日復一日的訓練,月復一月訓練,年復一年的訓練,就沒有什其他的辦法了。只有反復的練,才能練出這一手藝。
等我終于穿完了,現在就要將這塊布對折。內側朝內,外側朝外,折好之后就可以繼續縫啦。沿著這條線一直縫下去,最后就會形成一個小口袋。看!現在我把我完成的口袋遞給草莓老師,草莓老師把針剪掉,再把那個帶子翻過來,現在就可以往里面戳上六個洞啦!綁上繩子后就可以裝棉花嘍。不一會兒草莓老師就把繩子給了我,我高高興興的回去穿洞啦!一下、兩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好啦!可是馬虎的毛病是我的缺點。這不,我的這個缺點又在給我添麻煩啦。當我把我的香包外衣遞給那位裝藥的大姐姐時,那位大姐姐先將一團棉花塞在香包里最底下的地方,然后放了一點藥進去,最后再放上一層棉花。就變成驅蚊版漢堡包。可是正當他要給我打蝴蝶結時,驚訝地發現,我的線竟然沒有在同一條邊上,而是分別在左邊的盡頭和右邊的另一個盡頭。
這該如何是好呢?當然是上交歸公。這可怎么辦呀?我做的東西我做主。我可不愿意讓我的香包上交歸公。在水晶老師的眼皮子底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香包拿到了自己的背后,接著將里頭的線抽掉,然后求燕子老師幫忙把線穿進去再幫我打個蝴蝶結。在燕子老師的幫助下產品終于出爐了,太好啦!我的香包終于救回來啦。
經過這次小記者活動,我明白了遇到困難不要放棄,要有信念,要有勇氣,要有智慧,還要有堅持,從攔路虎的頭上越過去,勢如破竹,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作文學做香包 第十五篇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兩千多年來,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一直是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端午節姥姥總是會編制一個小小的香包掛在我的身上,因為我是個“招蚊體質”。今年端午節沒回姥姥家,我打算自己做一個香包,驅趕“熱愛親吻”我的蚊子們。
媽媽首先給我介紹了做香包的十四種中藥,它們各有各的名字,比如白芷,蒼術,肉桂,金銀花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用途:除濕防蟲。接下來媽媽開始給我示范了,那細細的針和線在媽媽手里仿佛有生命似的,在布上靈活穿過去,穿過來。沒過一會兒,一個清香四溢的香包就做好了。
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開始做起了香包。我拿了一塊正方形的花布、一根針和一根紅色的絲線。先要把花布翻面對折,然后把開口的兩邊用線縫起來,留下一個口子做袋口,我想把絲線穿進針眼里,可這針在我手里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安分極了,在花布上蹦蹦跳跳,我有些急躁了,媽媽摸著我的頭笑著說:“別急,你多試幾次它就聽話了。”
我靜下心來,開始一次一次的嘗試:先把線拉直,對準針眼慢慢地穿過去,再把線尾巴繞在食指上一圈,接著用大拇指一抿,壓住,另一只手拉針,打成一個線結。終于把“穿針引線”這一步完成了。接著,我把針從折好的布的正面插到背面,把線拉過去,在離這個針腳3毫米遠的地方又插針把線拉到布的正面。這樣反反復復,一直把這一邊縫完。到了另一邊,我按照上面的方法繼續將香包的反反復復一針一線地縫起來。我慢慢地縫著,一點兒也不著急。因為我知道,做得快不一定就做得好。終于縫完了兩邊,我打好了結。我把花布像翻襪子一樣翻過來,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袋子。美中不足的是,袋口一圈有很多花布的線頭,我把它們折到里面,又用針線密密地縫了一圈,縫成一條整齊美觀的邊,袋子做好啦!
我得意洋洋地對媽媽說:“不錯吧!我差點扎到手了呢!”“不錯,我再幫你改改!”媽媽幫我在袋口附近打了八個孔,又給我一條紅繩子。我把紅繩子穿過每一個孔,用來扎袋口。最后一步,把藥粉包在棉花絮中,用力塞進布袋里,拉緊紅繩子,封住袋口。一個香包做好了!看著自己的手工作品,聞著好聞的中藥香味,我覺得一切都很完美!
我對媽媽說:“媽媽,這次,我不會接到蚊子的“紅包”啦!”“什么意思呀?”“你看我準備的多么充足,我就是想對蚊子說:“蚊子,放馬過來吧!這個夏天你吃不到我的美餐啦!”“哈哈哈!”屋里蕩漾著幸福的味道。
做家務作文05-29
做獎品01-23
《想和做》01-24
作文學做香包 第十六篇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的習俗:吃粽子、賽龍舟、吃五黃、做香包等等。今年的端午前夕,我有幸來到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學做香包。
走進門診部,一股夾雜著苦香的濃濃中藥味撲鼻而來,里面就診的人是絡繹不絕。醫院的韓醫師耐心細致地為我們講述了佩戴香包的由來、香袋的配方功效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原來,從商代開始,就有了佩戴香包的習俗,里面的藥材均來自植物,它不僅可以防止毒蟲侵擾,有袪毒避邪的功用,同樣也成為了一種平安吉祥的象征。
韓醫師我們作了示范后,給我們發放了藥芯袋和香包袋。我輪到第一組,準備按配方做一個防感開胃的香包。首先,我打開藥芯袋,它是無坊布做的,看上去挺透氣。然后開始找我的藥材,我轉了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了橙色的陳皮,它已是粉末狀,聞著有一股清香。我將一小勺放入藥芯袋,就算采集完成了一種藥材。很快,我又快速找到了佩蘭、蒼術、砂仁、艾葉和藿香,分別按1:1的比例將它們混合。最后加了半勺冰片,為的是讓那些藥材更好地散發出清香。最后,我扎緊了口子,把它放入帶有漂亮花紋的綢布香包袋后再扎緊。一個完整漂亮的香包出爐啦。我看看手表,哇,才用了3分鐘。我忍不住把它放到鼻子前,一股清香迅速流進了我的心田。
回到家,我把香包放在床頭。時不時地去聞聞它,愿感冒遠離我,健康伴隨我。
作文學做香包 第十七篇
今天,在作文課上,老師決定要領我們做香包,我知道這個好消息后,特別高興。
來到了作文班,老師首先給我們發了艾草、牛皮繩、桃木球、麻布,它們裝在了一個小口袋里,當老師說:“做香包沒有那么難,只要認真細致就可以,但是也沒有那么簡單……”當聽到老師說做香包,沒有那么難時,我心里得意洋洋,心想:這次能成功。當老師說也沒有那么簡單時,我整個人的魂都不知道飛哪去了,心想:完了,這下我弄不好了。
我打開口袋時,發現了里面還有針和線,此時,心理更是雪上加霜,心想:我又不是女生,怎么能縫好呢,讓男生縫一點也不公平。
不過還得硬著頭皮做,首先把牛皮繩系個扣,我怎么弄,也弄不上來,最后,還是老師幫助了我。我又不小心把線上的桃木球給拽下來,老師趕緊幫我處理。我接著把針穿上線,麻布對齊,開始縫,后來我才發現,沒對齊,又要拆了,拆了好長時間也沒拆完,布也破了,線也斷了……最終我放棄了。
這次我雖然放棄了,但是我要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
作文學做香包 第十八篇
端午節快到了,大街小巷都散發著濃濃的香氣,只要聞著香氣,你就會知道賣香包的來了。每年都是買香包,可是今年我覺得做一個香包更有意義。
為了做一個心儀的香包,我先小心翼翼地在花壇里摘下許多五顏六色的花瓣,有白生生的月季,有金燦燦的金銀花,有紅艷艷的玫瑰……可漂亮了!它們摸著像絨布一樣柔軟,聞著香氣撲鼻,沁人心脾。我把這些新鮮的花瓣放在紙巾上,夾進一本厚厚的大字典里。第二天清晨,我輕輕翻開大字典,呀,花瓣變得皺巴巴的了,失去了原來的鮮潤,猶如一張張老人的臉,但卻更加幽香了。我貪婪地嗅了嗅 ,仿佛進入了仙境。我又拿來了針、絲線、碎花布和一些裝飾品。萬事俱備,就等我開工了。
我先把碎花布攤在桌子上,用彩筆畫了兩個相同的心形。接著,左手捏著花布,右手拿著剪刀,開始剪花布。花布軟綿綿的,十分難剪,剪刀也好像故意和我作對,不聽使喚。好不容易剪完了,呵呵,狗啃的似的。要穿針引線了,我一手拿針,對準針眼,可那針眼一丁點兒大,難穿極了。我真是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穿了進去。然后,我拿起針,把兩片心形布重疊在一起,學著媽媽的樣子縫了起來。由于第一次做針線活兒,我生怕戳到自己的手,所以特別用心。哎呦,還是戳到手了,我有些心灰意冷,不想縫了,但是想到“有志者,事竟成”這句話時,我又鼓起勁兒,繼續縫了起來。我沿著布邊兒縫了大半圈,留下一個口子。瞧,我的樣子還真像一位專業小裁縫呢!我把香花瓣一片一片地塞進香包里,封好口。仔細一看,針腳很不平整,一段線長,一段線短,有的地方還打了結呢。雖然縫得很粗糙,但心里還是樂滋滋的。最后,做穗子。我和同桌團結合作,同桌伸出兩個食指,我用黃絲線按順時針方向在他手指上繞了二十多圈,再用剪刀把線圈的一端“咔嚓”剪斷,把金黃的穗子固定在香包下方,上面再吊一個大紅喜慶的中國結。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別致的香包誕生了。據說,戴上香包能驅蟲辟邪、四季平安呢!
我把做好的香包掛在脖子上。每當聞到香味時,我就一直告訴自己:做任何事都要自己動手,你在付出的同時,也會得到收獲,真可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作文學做香包 第十九篇
端午節馬上到了,老師說:“在端午節那天要在身上灑上雄黃酒,戴上香包,就會保佑你一生平安。”我想在端午節那天買一個香包,可是我又覺得做一個香包更有意義。
我東瞧瞧,西瞧瞧,不知不覺來到了東洲路。無意間發現了一間一元超市。走進門,叔叔問:“你要什么東西?”“請問有香料嗎?”有你等著,我馬上給你拿。”買完了薰衣草和艾葉草,我就完成了做香包的第一步。
我回到家,拿出一塊紅布,在上面畫了一個較長的長方形,再剪下來。接著我開始縫,先把長方形對折,沿著兩條長開始縫。剛開始縫還簡單的,然后我就加快速度,“哎喲,哎喲,疼死我了。”我尖叫道。趕快放下針生怕再被針扎到,就急忙跑去請教媽媽,“媽媽,為什么你平時縫衣服時縫得又快又好呢?而我卻扎到了手。”
“這叫熟能生巧”媽媽撫摸著我的頭說。我聽了后,又一次拿起針小心翼翼地縫著,縫啊,縫啊,終于縫好了。
“耶,我成功了!”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因為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廢。
作文學做香包 第二十篇
今天是端午節,往年的端午我都與媽媽包粽子,今年我想媽媽教我做香包。
媽媽買了做香包的材料。哇!布、艾草包、針、線、吊墜……一應俱全,就待我開工了。
首先,穿針引線。我左手拿針,右手拿線,瞪大眼睛,湊近了針眼,可這針、線老是打架,怎么都穿不過去。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向媽媽求救。媽媽鼓勵我:再試試,你行的!于是,我抿了抿線頭,又試了起來。真是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穿了過去。我長長地嘆了口氣:哎!穿針也不容易啊!我等著老媽也像我這樣出洋相,可沒想到她一穿即中,哎,姜還是老的辣啊!
接著,折疊、縫香袋。這個簡單,我將布的反面朝外,對折,準備縫制。只見老媽左手拿布,右手執針,向下一戳,再向上一頂,飛針走線,極其嫻熟。我也依樣畫葫蘆地一戳一頂地重復著。這可比穿針簡單,于是我大意起來,竟走了神。呀,這針縫錯了,方向反了。媽媽將線一回,再一次解救了我。哇!我都有點崇拜我媽了。媽媽提醒我:針腳再密些,平整些。嗯,好的。我又接著縫,從開始的不熟練到后來的得心應手,沒多久,大半部分就縫好了,只留了一道口子。
接下來是最令我享受的一個過程。我將布翻了個身,帶有紅色花紋的一面露了出來,我開始往里塞艾草。一打開艾草包,那撲鼻的香味撲面而來,我情不自禁地將艾草放到鼻子底下,深深地吸了口氣,陶醉其中。
陶醉過后,我將最后一道口子卷到里面,再對角縫起來。有了前面的基礎,這次很順利地完成了。
最后,我還給香包縫上了掛綴、吊墜。OK,大功告成!
這是我第一次做香包,雖然線腳縫得不是很平整,樣子不是特別美觀,但這是我親手做的,在我心中是最美的。它凝結了我的心血,寄托了我的美好愿望。我要將它掛在我的床頭,每晚讓這迷人的芳香,伴我進入夢鄉……
- 上一篇:他委屈了我的作文400字(精選9篇)
- 下一篇:寫人貪吃的爸爸作文大全(精選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