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精選14篇)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一篇
今天,邵老師帶我們去了月牙湖公園,當走到古城墻時,我們大家都發現了“有名”的爬山虎。
成片的爬山虎有著碧綠的葉子,有的像蟠桃、有的像愛心。我還看見有的爬山虎的葉子是紅色的,在陽光的照耀下像熊熊燃燒的火焰,十分美麗。有個同學問邵老師:“為什么爬山虎會吸在墻上呢?”邵老師笑咪咪的說:“你們走近再看一看爬山虎就知道了。”我們趕緊往前走了幾步仔細看了看,“啊!我們知道了,原來爬山虎是有吸盤的,吸盤好像一只只有生命的小爪子哦!”大家齊聲說。這時,邵老師神秘地說:“其實你們現在看到的吸盤是紅色的,其實吸盤以前和爬山虎的葉子顏色是一樣的,是碧綠碧綠的。”我們不解地問:“那是為什么呢?”邵老師笑著說:“紅色的吸盤已經干巴巴的,沒有了水份,因為吸盤使出了所有的力氣吸附在城墻上,吸盤一但變紅了就說明,這個吸盤已經死亡了,而爬山虎依然活著,并不斷地向上攀登呢!”我大聲地說:“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懂了。”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二篇
在我幾歲了時候,發現了關于雞消化的問題,到現在想起,還不禁笑了出來呢!
住在一樓的李奶奶養了一只雞,我經常追著它跑。一次,我發現了雞在那里吃小石子,我的腦子里馬上畫出了無數個問號。我誤以為雞吃了小石子會死,便去阻攔,因為李奶奶養這只雞已經好幾年了,它每天早上都會準時叫大家起床,鄰居們和李奶奶都非常喜歡它,如果它死了,李奶奶和大家一定會很傷心的。誰知我剛跑過去,它就溜了,找了另一個地方繼續吃石子,我急了想把雞抱回李奶奶家去,哪知平時那么溫順的雞,這時竟狠狠地啄我,我忍著痛,還是緊緊地抱著,那只雞一看情勢不妙,還是溜之大吉吧!它猛地掙脫了我的手,撲著翅膀逃走了。我死追不放,誰知天不作美,我兩腳一滑,摔進了泥坑里,我“哇”地一聲哭了。這時,李奶奶聽到了我的哭聲適時跑來,看著我的樣子真是苦笑不得。李奶奶說:“雞吃石子是因為雞的消化系統需要石子來幫助它磨食物,看一下雞的嘴巴,就會發現雞是沒有牙齒的,它吃了石子后,肚子里的東西就好像找到了“磨盤”一樣,將食物磨碎,有利于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另外,雞有時也吃煤灰,因為它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可以增加食物的營養成分”.“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帶著一身泥巴回家了,我望著鏡中的自己,做了個鬼臉,“咯咯”地笑了。不過,我發現了關于雞為什么吃小石子的事情,也算是沒白摔跤吧!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三篇
在我五歲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蝸牛有腳的秘密,這完全是我獨立思考的結果。
這個發現緣于一次澆花。記得那一天,我在房間內玩著早就玩膩了的玩具,覺得十分無趣,就突發奇想:幫爸爸澆花!說干就干,我提著裝滿水的澆壺,搖搖晃晃地來到陽臺,學著爸爸的樣子澆起花來。澆著澆著,我突然看到一只蝸牛沿著葉子緩緩地爬著,爬過的地方都留著一條長長的線。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么會留著一條線?蝸牛有沒有腳呢?一個個問號在我的腦海中閃過。我決定自己解開這個謎團。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捏住蝸牛殼,把蝸牛“送”到空中。蝸牛慌了,不住地折騰,頭和腹部都露了出來。我趁機摸摸它的腹,卻“無功而返”。我想了想,便將蝸牛翻個“四腳朝天”,在窗臺上敲碎了蝸牛殼,摸了摸它的腹部,覺得有幾粒小小的東西,還有黏糊糊的液體。于是,我猜想:那小粒的東西便是蝸牛的腳吧!后來,爸爸告訴我,我的猜想是正確的,那液體是蝸牛的排瀉物,有助于蝸牛的爬行。
這就是我的一次小發現。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四篇
春的腳步在孩童的催促下,加快了……
瞧,她邊走邊把生命的氣息留下,她撒下一片花瓣,她摘下一片嫩葉,她化作春風,吹綠了江南兩岸,柳條為她翩翩起舞,百靈為她歡快歌唱,一陣春雨過后,花朵那含苞欲放的神情再也不見了,風兒催出了嫩芽,春撒下了愛的漣漪……
小雨初落,睡蓮顯的滿面紅光,像一艘小舟,在輕柔的碧波中,盡情的蕩漾,“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正有一絲江南雅居的味道呢!湖中的小魚相互嬉戲,那閃爍著藍色光芒的翠鳥,早已盯上了那群嬉戲的小魚,那長長的嗉袋,早就想裝滿那美味的.小魚……山上的涓涓細細流,潺潺的流向茂密的山林,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片片綠葉都青翠欲滴,若沒有一個大“托盤”,真怕哪天把這一山春色都流失掉。
春在哪里,只要你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里都是春。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五篇
童年是多姿多彩的,我的童年也不例外。以至于現在想起來,都要笑破肚皮! 記得剛上學時,我還是個不懂卻又裝懂的小孩兒。有一次,我從電視上知道了“人參”這個詞,并且知道人參的顏色是土黃色的,形狀像個人,有時上面有泥土。人參能治病,是一種珍貴藥材。我還從動畫片中看到人參能長生不老,救死扶傷,便真的相信人參有這種本領。 第二天,我去找表姐玩(雖說是姐姐,也不比我大幾個月)。我們商量了老半天,最后終于決定玩“家家酒”。她負責“煮飯”和“炒菜”,而我則負責“買菜”。我提著一個藍子,來到了一個雜草叢生的地方,隨手摘了幾片葉子。就算是“買菜”了。 我看見了一些一寸高的雜草,正想摘它們的葉子,但轉念一想:還不如整株都摘,省得麻煩!于是,我用力一拔,雜草連根拔了起來。咦?這不是人參嗎?只見雜草的尾部,是土黃色的,形狀也有像人,還有……對!上面還有泥土。條件都十分符合,肯定是人參! “佳佳姐姐,過來一下!”我大聲叫道。表姐聞聲趕來:“什么事?”“你看,我發現了人參!”我十分興奮地說道。表姐接過一看,再聽了我的解釋后,說:“是有點像,只不過人參可沒那好發現。”我振振有詞地說:“雖說很少人發現,但也有人發現啊!說不定我們就是發現人參的人。”表姐半信半疑地說:“那它怎么沒有手腳,就有頭和身子而已?”“因為它還沒有成形嘛!”我學著電視上的口氣說,“還有,你有沒有聽說過,菜是越嫩越好吃,這人參也肯定是這樣。現在還嫩著,快拔多些。”我一臉的稚氣,但姐姐還是被我說服了。我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不,比發現新大陸還高興,一下子摘了好多。于是,便開始做菜。做完了,我想起人家說“馬肉全席”,是指全是馬肉,那我們做的,全是人參,就叫“人參全席”吧!我把想法告訴了表姐,她聽了,也拍手叫好。“姐姐,你先吃。要知道吃了人參可以長生不老。”我興奮地說,但當我們聞到那澀澀的味道時,都不敢吃。 過了幾年,我從書里知道我發現的那個叫“根”,并不是“人參”。好險!那時玩過之后不太在意,如果當時告訴了別人,還不笑掉大牙.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六篇
從天氣炎熱的酷暑到清爽的秋天,總是有著一些細微的變化。
站在高山往下望,一片片郁郁蔥蔥的樹林就能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那就是炎熱的夏天的象征——茂盛的樹木。可是秋天就不同了,那樹上總有許多黃色,地上也多了許多黃色,那就是涼爽的秋天的代表——金黃色的落葉。
呼、呼、呼……一陣陣風吹來,少許的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從我的頭上劃過。教室旁的樹成為了“光頭”,那郁郁蔥蔥的樹林則變成了樹枝。我從我家的窗戶望去,長滿絲瓜的架子消失了,豆子葉子枯黃了,竹子也沒有了葉子……這些東西那兒去了?葉子為什么枯黃了?原來,秋天來了,葉子黃了,果子成熟了,這也是一個象征——東西收獲了。
我發現了秋,你們發現了嗎?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七篇
今天下午,我做數學作業的時候,在數學校園作業本上發現了這樣的一道題:□÷8=□……□,這道題的要求是商和余數必須相同,被除數可能是哪些數呢?你還發現了什么?我的答案是:14÷8=2……2,做完了以后,我也沒檢查就裝起來了。
晚上,媽媽回來了。媽媽讓我先把數學作業檢查了一遍,我看了一遍,就把數學校園作業本交給了媽媽。媽媽一眼就看到了這道題錯了,于是,媽媽溫和地對我說:“瑤瑤,你把這道題再好好地想一想,看是不是這個答案?”然后,我就快速地又算了一下,我把14改成了18。媽媽問我發現了什么,我說:“什么都沒有發現。”媽媽又說:“來,我們一起來算一算,看看能發現什么?”我趕快拿來了一張白紙,我們就開始算了。
我們先把商和余數都定為2,用商乘除數加余數的方法算出被除數是18,算式就是18÷8=2……2,我們又把商和余數都定為3,算出來的算式是27÷8=3……3。接著,我們又把商和余數都定為4,算式是36÷8=4……4。我把這三個算式一比較,發現了每一個算式的被除數都是商和余數的9倍。我又試了一下,商和余數是5、6、7的時候,只要用它們乘9就可以快速地算出被除數了。
接著,我們又把除數換成6,算式就是□÷6=□……□,我們把余數和商分別定為2、3、4,算式是:14÷6=2……2,21÷6=3……3,28÷6=4……4,這次,三個算式的被除數又是商和余數的7倍了。把這三個算式跟除數是8的算式放在一起比較了一下,我發現倍數都比除數大1。所以,商和余數相同,要想快速地算出被除數,就用除數加1算出倍數,再用倍數乘商就可以了。比如:□÷7=□……□,如果把商和余數定為6,就用7+1=8,再用6×8=48,得數48就是被除數了,這個算式就是:48÷7=6……6,很快就算出來了。我又試了好幾道這樣的算式,被除數很快就算出了。
通過我和媽媽認真地計算,仔細地觀察,我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規律,才能這么快地算出被除數。媽媽問我:“剛才你怎么什么都沒有發現呢?”我不好意思地說:“因為我剛才沒有仔細觀察,也沒有認真地去計算,所以才什么都沒有發現。”媽媽告訴我:“數學還有很多的規律,只要你多動腦筋,多算、多觀察,就能發現更多的數學規律和奧秘。”
以后,學數學的時候,我要細心,還要仔細地觀察,而且還要快速地動腦筋,做完了數學題還要認真地檢查,爭取把數學學得棒棒的!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八篇
周末,爸媽不在家,我洗漱完畢,跑進廚房找東西吃。一不小心,我把臺子上的生雞蛋和熟雞蛋撞混了,這可怎么辦?
要想吃雞蛋,我就得先把它們分開。可生雞蛋和熟雞蛋看上去一模一樣,怎么分?
我無精打采地把雞蛋挨個兒旋轉著,發現一部分雞蛋能直著身子,在桌上滴溜溜地轉上好幾圈;而另一些雞蛋,只轉了兩三圈就倒下了,真奇怪!我一連試了幾次都是這樣。這是為什么呢?好奇心使我忘記了饑餓。我翻開了百科全書。
原來,熟雞蛋里的蛋黃、蛋白質和蛋殼都是一個整體,旋轉時速度均勻,時間快;而生雞蛋里面是蛋清和蛋黃的混合體,旋轉時沒有一致性,時間慢。也就是說,能快速旋轉并直立的就是熟雞蛋,剩下的就是生雞蛋。
就這樣,混雜在一起的雞蛋被我巧妙地分開了。我一邊剝開蛋殼,美美地品嘗,一邊為自己的新發現而得意。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九篇
今天,媽媽在洗衣服的時候,我發現床單在洗衣機的攪拌下竟會膨脹。
中午的時候,我原本想去寫,無意中發現洗衣機中的床單像一個大包子一樣,在洗衣機中來回的轉動著,當洗衣機停止轉動時,這個大包子就像被掏空餡兒似的,只剩下皮兒,變的軟綿綿的,為了證明我的發現,又試著轉了幾圈,這個大包子又像被裝滿了餡兒慢慢的膨脹起來。
看見這一幕,我迫不及待的問媽媽:“這是怎么回事啊?”媽媽說:“自己動腦筋想想。”我只好慢慢的想,想啊想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忽然我想出了一點眉目,我用手摸了摸正在洗衣機中轉動的床單,噢~鼓鼓的,床單在水和空氣洗衣機的轉動下就會膨脹。
經過試驗證明我總結出一個道理:空氣和水的混合后,一個用布做的東西在攪動下會變的越來越大。
我的這次發現說明了一個問題:只要你在平常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能明白其中的含義。我這次的收獲就是:發現了床單的秘密,你們知道了么?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十篇
為了尋找答案,我把家里的書都搜查了一遍,可還是找不到答案。最后,我終于在我們班的圖書角的《十萬個為什么》里面找到了答案。揭開了我心里長久的謎團。
原來,貓喜歡吃魚是因為貓總是在夜間活動,它體內的牛黃酸是提高夜視能力必備的物質,而魚和老鼠體內含有大量的牛黃酸,便于貓補充營養。另外貓是一種小型貓科食肉動物,而老鼠主要也是在夜間活動,魚和老鼠自成了貓的美食。
通過這件事,我終于揭開了埋在心里的謎團,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我們平時留心觀察,仔細思考,遇事多問個為什么,不解之謎自然會被揭開。
我把這個發現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以后,欣慰地對我說:“小賢,你為解開在心中的謎團,不厭其煩地詢問、查找資料,找問題的答案,你有這種求知欲,媽媽非常高興。希望你能憑著這種求知欲,獲得更多的知識。”聽著媽媽對我的表揚和教育,我心里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十一篇
這天,我從圓通橋經過時,有一個新發現。
這天,我從圓通橋經過,發現圓通橋的橋洞是半圓的。過另一座橋時,我發現,橋洞還是半圓的。我想:為什么橋洞要砌在半圓的呢?為什么不砌成四四方方的呢?這下,好奇心強的那股勁就上來了。
回到家,我仔細翻閱有關書籍,仔細翻閱剪報冊,還是找不到答案。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突然,我機靈一動:我為何不到電腦上查找呢?我趕緊打開電腦,在上方尋找了起來。
原先,半圓形洞承受力度比較大,不容易針倒塌。四四方方的橋則正好相反。方形橋洞承受力度小,容易倒塌。看完之后,我二話不說,就拿出吸管做實驗。
我搭好兩座“橋”一痤是半圓橋洞的,一座是方形橋洞的。我在兩座“橋”上各放上了一個麻將。結果,麻將放上去沒多久,方形橋洞的橋就倒塌了。而半圓橋洞的橋卻“站”的挺穩。
“疑問之鎖”最后被我打開了。我要努力學習,解開更多未解之跡。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十二篇
大自然是一本書,大自然是一本深奧的書。經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我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發現路邊有成群結隊的螞蟻,從草坪上的縫隙里爬到一棵大樹的縫隙里。它們走得很匆忙,并且每一只螞蟻的嘴里都背著一個白色的東西。我心想:這么多螞蟻,是不是要發生什么事情了?我猛地一抬頭,便發現天空中烏云密布,可能會下大雨。我趕緊跑,不一會兒,果然就下起了傾盆大雨。到家后,我連忙把身上的雨水擦干,拿了雨傘,撐開雨傘走到剛才的大樹旁,發現螞蟻們全都安然無恙的躲進了樹洞。我不禁想道:螞蟻們怎樣明白今日會下大雨呢?
第二天來到學校,我便把這個問題告訴了教師。教師說:“每當螞蟻們成群結隊地往高處走的時候,就告訴我們明天會下大雨;每當螞蟻們成群結隊地往低處走就說明明天會天晴。這就是‘螞蟻搬家蛇過道,明天必有大雨到’的含義。”
大自然真奇妙啊!讓我們一齊留心大自然吧!在這本奧妙的書里你必須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十三篇
我的爺爺奶奶在老家養了一條貓,它是黑自相間的。特別逗人喜愛。每次回老家,我總要給它買點貓糧。
那天,我正在和小貓咪玩耍的時候,突然聽見了它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可是,它的嘴是閉著的,這聲音到底是從哪里發出來的呢?于是,我突發其想,非要把這個謎團解開不可。
白天,貓咪正在巡查有沒有老鼠,而我按部就班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可怎么也靜不下心。一看見貓,耳邊就響起那個咕嚕咕嚕聲,越想就越渴望弄明白。索性,在電腦上去搜索,誒,有答案了,說是從背上發出的。可我不信,便決定驗證一下。我把貓抱到地上,用鏈子把它套起來,不準它亂跑。果不其然,自由慣了的貓發怒了,又發出了咕嚕聲。我趕緊摸摸它的背,脊梁拱起來了,它發聲的時候,明顯能感覺到背脊在抖動。
后來,我去考爸媽,以為他們不知道。結果他們早已曉得。我這才深信不疑,貓發出的咕嚕聲是從后背發出的。
我發現了與過程和感受的作文300字 第十四篇
太棒了,我高興的跳了起來,一邊叫著媽媽過來看,我催促到。媽媽過看后贊不絕口,還是你最棒。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
那年夏天,正下著雨,我發現花壇邊上有幾只蝸牛,好象在商量著什么,我用手輕輕一捏,捏住一只,哼!我找了你半天,功夫不負有心人呀!回到家,我把它裝入瓶子,就算是一個“家”。
第二天,我突然想起了那只蝸牛,便打了一只蒼蠅,放在它的面前,可它只用觸角碰了碰,好象沒多大興趣,又回過頭去,咦?怎么了?我的腦子裝滿了問題,為什么它不吃蒼蠅?它是益蟲嗎?它有眼睛和鼻子嗎?我便一一做了實驗。
首先,我拿出了蚊子,菜葉和大米,看它往那里爬,睡眼朦朧的它,挪動起它的“大屋子”走了一小段路,我發現了它走過的路有一條濕漉漉的“線”,我的好奇心促使我去摸,咦!好粘,我心理想,正在這時,蝸牛用長觸角碰碰菜葉,然后就大口大口地吃著美味,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沒有?我是明白了,蝸牛是害蟲,它借自己黏液尋路,長長的觸角是眼睛,短的是鼻子,怎么樣?
一個人想要有所創造,就必須要有所發現,只有當你發現了問題,試著去解決問題,你才能去發明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