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精選16篇)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一篇
西*位于貴州省凱里市西*鎮,今天我和父母來到了西*的千戶苗寨游玩。我對這里印象深刻,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鏡頭一,建筑
苗寨里的房屋全都是用木頭做的,在這里不能點蠟燭,如果點蠟燭會有可能引起火災,發生火災,不僅是這一個大房子,還會把整個寨子燃燒起來!在每一家房子的房頂下方,有3、4扇木頭圍成的長方形大窗戶,玻璃干凈得連里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走進要住宿的“時光里”,房屋里面雖然沒有我們那里那么舒適、整潔,可也毫不遜*于我們的家。房子十分巧妙、獨特,一間連著一間,連綿不斷,好像看不完一樣!
鏡頭二,打糍粑:道路兩旁,有許許多多打糍粑的人,他們有男的女的,還有一些40、50歲的,旁邊就是打糍粑的道具。一些面團在一個類似船型的大盆里,盆的里面還有一個大木錘,打糍粑的人舉起錘頭,我看見那上面沾上了一些白*的面團。我和爸爸也過去看了看,爸爸先拿起錘子,雙手握住錘柄,用力往上拉,爸爸也用了很大的力氣才拉開,打了幾下就不打了;到了我,我用了很大的力氣也不能將錘子和盆子里黏在一起的的面團拉開,好不容易拉開了,我又差一點被錘頭砸到腳了,我就不再嘗試了。可是那些打糍粑的人毫不費力氣的高高舉起了木錘,打了下去,打了好幾下他們好像也不累的樣子呢(⊙o⊙)!
鏡頭三,苗族的服飾
要說苗族的服飾,那可是十分獨特呀: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二篇
月亮悄悄的向我們走來,她身著苗衣,嫻靜而安詳,溫柔體貼。她那素顏好看的臉,透過苗寨,留下醉美的笑容。它像一個含羞的苗家少女,一會兒躲進云間,一會兒又撩開面紗,露出嬌嫩的笑容,宛如仙女下凡,跳著優美的舞姿,整個苗寨都響起了心愿蘆笙曲。哦,原來是農歷八月十五是月圓之夜,團圓之夜。星月情緣――醉美苗寨。
坐在房間里,望著窗外一片安寧,潔白的月光灑滿靜寂的苗寨,把整個苗寨點綴成一幅精美絕倫的畫面。房前的昆蟲在唱著悅耳的情歌,增添了苗寨夜色的安靜。
放下筆墨,靜靜的走到房前,望著星空,便覺得無邊無際的宇宙竟有一種幸福之美。也許,星辰與月亮在一起,永恒的相守在星際,宛如人世間的相濡以沫。
月光與星光如一對情侶。我仿佛聽到他述說的情話。一望無際的宇宙,星月正散發出溫暖而柔和的光芒,散落在苗寨的古道。月光滿臉嬌情的看著身邊的星光,感知著星光默默地廝守在身邊的幸福之花。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三篇
西*千戶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類學家和民俗學者認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比較完整的地方。
西*苗族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據說西*苗族是蚩尤第三個兒子的后裔。*西苗族遷徙西*之前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體系,到西*后又長期處于*“管外”(管制之外)的狀況,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發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統治者欲同化也鞭長莫及。
雷山苗族銀飾以其鮮明的特*在*苗族銀飾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響的銀飾制作村是雷山縣大溝鄉控拜,該村是*苗鄉聞名的銀匠村。控拜幾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銀飾制作技術,沿襲了若干代人。這里的銀飾藝人除了滿足本縣的需要外,還走南闖北,云游四鄉以銀飾手藝為生。遠在榕*乃至黔南的一些邊遠縣份,還可以尋到這里銀飾藝人的蹤跡。
最負盛名的*苗族銀飾是雷山和臺*,兩地的苗族女子節日盛裝的銀冠,銀角和銀鳳雀等頭飾雍容華貴,連小姑娘都頭戴華麗的銀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橋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四篇
西*千戶苗寨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領略和認識*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之地。下面給大家分享貴州西*千戶苗寨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歌舞之州”、“神奇之州”、“百節之鄉”的貴州黔東南,我是大家今天的導游—張琴,“張揚個*,如鼓似琴”,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張導,現在我們開始走進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西*苗寨。
苗家招待客人以酒為重,苗族同胞們將以他們最高的接待禮儀——十二道迎賓攔路酒來迎接我們。喝酒方法何其多,唯有此處最特別,只要你的手碰到了牛角酒杯就必須得喝完,所以我們酒量略差的朋友,只要用嘴對著苗族姑娘們手上的牛角酒杯輕輕嘗一口即可。
西*苗寨位于雷山縣東北面,距縣城37公里,距州府凱里39公里。寨內有1288戶人家,居民近6000人,為全國最大最典型的苗寨,因此被稱為“千戶苗寨”,西*是苗語“雞講”漢譯而來,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這里保留著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態。
西*千戶苗寨坐落在河谷,源于雷公坪的白水河,穿寨而過。這是苗家的風雨橋,出于改善村寨風水條件和方便居民生活,多數苗寨都在自己村寨附近建有風雨橋,以關風蓄氣和擋風遮雨。
這里的建筑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五篇
暑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西江千戶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
西江千戶苗寨變化坐落在深山里面。我們從貴陽市坐了三個小時的火車到達凱里市,又坐了一個小時的汽車,我們順著白水河灣流而上,到達了西江千戶苗寨的寨口。
我站在寨口向寨子里面望去,我看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綠色,我還可以看到我的身邊飛舞著彩色的蝴蝶;我還可以聽到鳥兒的聲聲歌唱。
在寨子里這幾天,我發現很多這里與北京完全不同的東西。我發現了與北京不同風格的建筑——竹樓。竹樓全部都是用木頭制成的.。我們住的客棧也是木頭制成的,所以隔音效果不是很好,只要樓上的人腳步重一點,樓下的人就感覺有些震。我還發現,苗族婦女的衣服分兩種,第一種是平常穿的衣服,上衣和褲子都是黑色的,在上衣的右上角有兩朵小紅花,她們每人頭上都戴了一朵大紅花,頭發要梳成一個鬏。第二種是節日服裝,節日服裝是顏色鮮艷的裙子,裙子有長裙和短裙,項圈和頭飾都是銀的,在裙子上有一個腰帶,腰帶底部有一圈銀墜兒,走起路來叮當作響。看到這么好看的服飾,我也穿上了一件,在白水河旁拍了許多照片。
在這里,有許多香甜誘人的小吃,我最喜歡吃糯米糍粑了。做糯米糍粑首先要把糯米蒸熟,再放到木盆里用大大的木錘將糯米打成粘粘的糍粑,最后把打好的糍粑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到蒸鍋里保持熱量。客人來了,就拿出一小塊,壓平,將里面放上花生、芝麻和糖,外面包上一層豆面,味道香甜可口。
我在這看到真的梯田了,但我又不明白梯田的作用是什么。爸爸告訴我,梯田的作用是幫助苗族人種莊稼,保留水分的。
我們還參觀了苗族博物館,觀看了一場歌舞表演,讓我了解了苗族的文化和歷史......
我對這次苗寨之旅記憶非常深刻,我記得最清楚的是那美麗的風景和那一張張面帶微笑淳樸的臉。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六篇
秋天的時候,如果你走進苗寨,那么,最令你驚喜的事情,一定是苗寨的顏色,她是金色的。
融水元寶山四周,到處都是梯田,它是苗族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從沿河兩岸,一級一級地修上去的,經過幾代甚至幾十代人不懈的努力,終于把梯田修到了山頂上,于是便形成了“山有多高、田有多高”的奇觀。
到了秋天,稻田里的谷子成熟了,黃燦燦的稻谷,洋溢著芬芳。遠遠望去,層層梯田,金光閃閃,一派豐收景象。收割的人們,在金色的地毯上勞作,用快樂的心情放歌,那歌聲從嶺坡上飄下來,繞在藍天與白云之間,有如天籟之音一般動人心弦。
秋收的時候,苗家人把田水放干,把肥鯉捉來,在金色的家園里燒烤,歡慶一年一度的苗族烤魚節。不論你是誰,也不論你從哪里來,苗家人都熱情地邀請你入席,共同分享這豐收的喜悅。所以,秋天到苗寨,你一定能看到苗家人一顆顆金子般的心。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七篇
今天,我和媽媽坐上了開往鳳凰苗寨的客車,去觀望那奇妙無比的流沙瀑布。
我們經過了一座座高樓大廈,攀沿了一條條曲折環繞的山路,一幅幅迷人的風景畫從車窗邊飛過,讓我感覺美不勝收。一棵棵參天大樹,一座座直上云天的山脈映入眼簾,還有一些可愛的小動物也在山路上盡情地玩耍,讓我應接不暇。車停在了山腳,山旁美麗的鮮花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熱烈地歡迎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還沒有見到瀑布,我就已經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也對流沙瀑布增添了些許渴望。
由于流沙瀑布在群山環繞中,車輛無法抵達,游客只能步行前往。我們興高采烈地走在山間小路上,一縷縷薄紗似的微云擋住了陽光,山風迎面吹來,使人感覺神清氣爽。一股股山泉從四面八方的山峰匯聚到山谷,山谷中的小魚兒快樂地游來游去,和那些張牙舞爪的螃蟹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一滴山泉滴在腿上,一陣寒意立馬上竄。天空中飄起了一層薄霧,涼涼的水氣慢慢地浸濕了每個人的衣裳,有些游客半路而返,我和媽媽堅持著往前行進。終于,我們聽見了一陣陣美妙的樂曲,那正是流沙瀑布演奏的節目,聲音由遠而近,仿佛每一塊巨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此刻都成為流沙瀑布手中的琴鍵,雄偉的瀑布用輕捷有力的手指演奏了一曲曲動聽的歌曲,每一個節拍都把游客帶進了無窮的幻想當中。
聲音越來越近,繞過一座駱駝似的的山峰,我們終于見到了那條銀鏈似的瀑布,瀑布寬約20多米,高約70多米,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矗立在山旁。銀鏈從山頂飛奔而下,撞在了山間的石頭上,發出一聲聲巨響,濺起了20多米高的浪花,然后飛流而下跌入山腳的深谷,激起了10多米高的水柱,水柱翻騰飛舞,飄舞著晶瑩透亮如寶石般的水珠。我們被眼前的壯觀吸引,心也隨著瀑布的震蕩而跳躍,久久不愿離去。
我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車上,這壯觀的流沙瀑布在我心中印下了永不磨滅的形象,我驚嘆大自然的神奇,我驚嘆流沙瀑布的壯觀。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八篇
群山縈繞的寨子里,小雨紛紛……
迎著細密的雨絲,我們踏入西江苗寨的大門,遠眺,在天際勾勒出敦實曲線的青山上擠出一大片一大片的吊腳樓,似書中密密麻麻的鉛字,云作插圖,雨為眉批,共同譜寫苗家那樸素的生活詩篇。
青黑泛烏的瓦,棕黑的木墻上泛著古樸的光澤,小巧的吊腳樓和同伴們一起安靜地站在石板街兩旁。也許誰的飛檐碰了誰一下,誰的招牌偏了半寸,也都不計較,就那么安靜地立著。用自己樸素的臉孔迎來日出日落,云卷云舒……
街邊的一幢吊腳樓上,掛著幾只水牛頭骨和一些別的東西,柱子披滿了歲月的灰塵,隱去了昔日光澤,墻角的幾頂草帽躲在陰影里,竊竊私語那逝去的時光······
樸素的外表下,苗寨亦有色彩繽紛的一面。
苗寨街頭,吊腳樓臺階上,隨處可見盛裝的苗女。三三兩兩站著的苗女,臉上洋溢著明媚的笑容,牛角狀的銀角,熠熠橫陳于一綰青絲之上,如遙臥天際的月亮
更有苗女彩衣,閃爍著銀浪,隨著苗女窈窕行走的身姿,坐立、翻飛、翩翩起舞,似欲飛往游人肩頭,傳遞一抹馨香。
在苗寨這里,樸素擁抱著鮮活,樸素又裹挾著明麗。兩種樣子融合在一起,正孕育了它獨特的美,渾然天成。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九篇
十一國慶我跟爸爸媽媽回了老家,要說到我的老家我會很自豪的告訴大家那就是風景優美。空氣清新。物產豐富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爸爸去哪2》中的地筍苗寨就是在哪拍的,下面就讓我給你們介紹這座美麗的山城。靖州縣城四面環山,小縣城內房屋排列整齊,兩行茂密的綠樹分別排列在人行道旁。山中的溪流匯聚成悠悠的渠江,從山上望去,好像一條銀白色的絲帶。我們開車來到地筍苗寨,青青的山坡。潺潺的溪流,吊腳樓依山旁水;長亭式的花轎,寶塔式的鼓樓,讓我倍感興奮。大人們喝過攔門酒后,我和妹妹已經迫不及待的往寨子里跑去。來游玩的人還真多啊!我們來到鼓樓下,媽媽讓我和妹妹換上了侗族的服裝跟著寨子里的人一起隨著美妙的山歌聲跳起舞來。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幾十人,不管認識或不認識大家手拉著手圍成一個大圈,有節奏有次序地一個跟一個的跳動起來。身上的銀飾隨我們的跳動叮叮當當響個不停,好聽極了。蘆聲。歌聲。音樂聲。歡笑聲匯成一片。互動結束后,熱情的鄉親們還拿出自家做的糍粑給我們品嘗。在電視里大家看到的楊梅,想起就會讓人流口水,可是吃楊梅的季節已經過了,所以樹上看不到紅紅的果實。不過聰明的靖州人會把成熟的果實做成楊梅干跟楊梅酒。看看那些來游玩的人們臨走時大包小包帶走好多的特產:雕花蜜餞。筍干。山核桃油等等......
當然不會忘了帶走楊梅干跟楊梅酒啰。在一位村民的帶領下,我們還參觀了一下《爸爸去哪》中爸爸跟小朋友住過的房間,干凈。整潔而樸實。這些的一切都體現出靖州人的熱情與淳樸。就這樣,我們結束了地筍苗寨的游玩。小朋友們,也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靖州苗寨游玩吧。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十篇
寒假出游的第二天,我們全家人來到了貴州的“千戶苗寨”。這里原本是一個苗族的村寨,可是現在竟然成了收門票的景區!
驗了票走進苗寨,只見一條平坦的道路,兩邊都是店鋪和旅店。我們拎著行李也顧不上逛街,還是先找好住處安頓下來再說吧!經過一番尋覓,我們終于找到了一處可以欣賞苗寨全景的“觀景房”!住在這里,不僅可以將整個苗寨一覽無余,更可以欣賞到苗寨美麗的夜景!一放下行李,我便迫不及待地來到了觀景臺。哇,整個苗寨都盡收眼底,真是太美了!夜幕降臨,整個苗寨燈火通明,我們吃著火鍋,喝著農家自釀的米酒,欣賞著夜景,真是一種享受啊!
第二天,我們吃過早飯就下山去逛了。先跟著觀光車圍著苗寨轉了一圈,后來看到山上有穿苗族服飾拍照的,爸爸媽媽一時興起拉著我換苗族服飾要去拍合影。苗族衣服真的很麻煩,左一件右一件,里外套了好幾件。男人的頭飾說帽子不像帽子,說頭巾不像頭巾;女人的頭飾則是全銀的,亮閃閃的真漂亮!換好衣服,我們擺著各種造型拍照。等拍完我一看我的照片:呀,那真是24K超級帥呀!哈哈哈!
拍完照,我們跟著觀光車下山。路過小吃街,已經有點餓的我嚷著要吃東西。走進小吃街,里面的小吃真多:有烤魚、烤土豬肉串、煎豆腐、糍粑、楊梅湯……饞得我直流口水!后來我們每樣都嘗了一點,真的很過癮!
吃飽喝足后正好趕上十一點的苗寨演出,我們跟著人流進到表演場地,等著苗族特色表演的開始。一開場,只見一群苗族小伙和妹子列隊走了出來,為我們展現著他們獨特的民族風情,讓我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這些表演的節目里,我最喜歡的就是“樹葉吹奏”,一個年輕人用樹葉吹奏著一首首曲子,還用樹葉學人說話,看了真讓人嘆服!
兩天的苗寨之旅結束了,回頭望著苗寨的大門,我不禁哼起了歌:“再見吧苗寨,再見吧苗寨,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十一篇
“十一”假期,我們三個三口之家來到貴州鎮遠、西江千戶苗寨一游。
第一天,我們乘著小船游覽潕陽河,這里群山環繞,景色怡人,水碧綠碧綠的,空氣新鮮,深不見底的水被這艘船漾起了一道道波紋,一路游覽,從山上或急流或緩流而下的瀑布讓我感嘆與欣賞這大自然的杰作帶給我們的美感。這時的我情不自禁的想起李白寫的那首詩《望廬山瀑布》,我把從岸上買的花環戴在頭上,感覺自己真像一位仙女。
第二天,我們一行九人租車出發去西江千戶苗寨。
車子一直沿著山路向上行駛,我在想:這司機師傅是要把我們帶到山頂嗎?當車子終于平行時,我感覺自己似乎與云親密接觸了,透過窗戶往下看,下面的房子很小,足見我們所處的高度。一路上,我發現這里的高速公路中間沒有綠化隔離帶、這里的涵洞很多,最長的有2220米,涵洞里的安全設施齊全,我敬佩建筑業的前輩們。
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到了目的地---西江千戶苗寨,我們來到苗族街上,當地的人都穿著民族服裝,成年女性的頭發都高高挽起,并插上一朵大花,我們也親自感受了穿上當地民族服裝的滋味,行走時,頭上的鈴鐺發出“叮鐺、叮鐺”的聲音,真悅耳!穿著民族服裝觀看了當地人們的特色表演,只見苗族姑娘們隨著民族音樂跳起舞蹈,先生們打著鼓,鼓的聲音被他們有力的敲打得有聲有色,就像鼓本身在唱歌,每位表演者與觀看者的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這真是一次美好的旅行,每一件事情都讓我回味無窮。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十二篇
早上吃完早餐后就來到了西*千戶苗寨,沿旁的風光勝美。路旁的大樹多而茂盛,被熱情的夏天照顧的綠瑩瑩看不到一片枯萎的葉子。小花在草叢里若隱若現,嬌嫩的花瓣被夏天照耀的微微耷拉下來。路下面的小溪嘩啦嘩啦的響著,小溪都經過每家每戶的家門口,讓每個人都能喝到香甜的泉水……
我們進去時以接近傍晚,非常適合看傳說中的天使之翼。每到黃昏時分,千家萬戶就亮起了燈。隨著天*越來越暗,西*千戶苗寨變成了燈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現那牛頭的形狀。為使游客更好地觀賞西*千戶苗寨夜景,景區在路邊修建了觀景臺,還開通了觀光車。燈的形狀連起來就像天使的翅膀,光*奪目驚嘆萬分。觀景臺上站滿了人,旁邊還有賣紀念品的……
接近11點了我們步行回酒店準備吃晚飯。我們吃了苗寨的著名小吃*湯魚,*湯魚,苗族獨有的食品,入口*味鮮美,辣勁十足,令人胃口大開。這道苗寨的家鄉菜吃得我心服口服,再加上其他的風味小吃顯得這道晚餐獨一無二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十三篇
在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風景如畫,還保留著苗族傳統的西江千戶苗寨。
進了大門,就看到一些苗族老漢穿著傳統服飾,吹著一種樂器-笙。笙的聲音悠長渾厚,使人心寬胸曠。
漫步在小巷里,交雜著小販喊“楊梅汁,楊梅汁”的聲音,我們看到了對岸的吊腳樓。從水里立起的一根根木頭,支撐起那古色古香的樓房。
走過小巷,就來到博物館。大門上,用燙金字寫著“苗寨博物館”五個大字。它分為三層:第一層介紹了苗族的風俗傳統、飲食習慣。第二層是服飾,第三層是藥草,紅磚、白瓦,使得整個博物館非常莊重。
看完博物館,就來到風雨橋。風雨橋連接了東西兩岸。走上風雨橋,風雨橋分為四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精美的花紋,向兩邊極目遠眺,偶爾有幾只鴨子從水面上游過,“嘎嘎”地叫著。還有幾個村民,走過田埂,哼著家鄉小曲干著活,河面還吹來陣陣清風,若是與別人聊天一個下午,你一定覺得這兒是人間天堂。
走過風雨橋,爬上一座小山頭,就來到觀景臺。站在觀景臺上向下望,千戶苗寨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向前看,是千戶苗寨最熱鬧、最現代的一個地方。晚上,那兒燈火通明、歌舞院在這兒最顯眼,只有它發著銀色的光,其它的都發著黃的綠的光,像許多士兵簇擁著一位美麗的皇后。
走下觀景臺,來到那個熱鬧的地方。有個地方正在搭建一座吊腳樓,它是用原木制造的,可以看見內部的房梁、屋脊。走過一條條小道,聽著流水嘩嘩的歌聲,我們來到千戶苗寨的歌舞院。苗族人動人的歌聲令我們陶醉,這時,連流水也不再嘩嘩地流了,大概是自愧歌聲不如他們的歌聲吧……
西江的千戶苗寨是個美麗的地方,希望你有時間去細細游賞。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十四篇
早就聽說深山里有個美麗的苗寨,——西江苗寨。這次我終于來了。走進苗寨,清新的空氣吹來,山上建起了高低錯落的小木屋,幾座小橋橫跨河上,淺水緩緩流過整個苗寨。多美的山水畫啊!
腳下的路很美,鋪著鵝卵石和青石板,上面是一些奇怪的文字和圖案。
遠處優美的歌聲把我吸引到了歌舞表演場。一群漂亮的苗族姑娘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跳著“金雞舞”。他們像美麗的“金雞”一樣搖晃著身體,舞動著絲帶,時而飛舞,時而旋轉……美麗!
苗族特產小吃中,最吸引我的是打粑粑。將蒸好的糯米倒入一個大木槽中,然后用木錘反復錘糯米,直到變得粘稠。看他們打得輕松,我也想試試。結果,巴贊和木錘緊緊地粘在了一起。木錘打不起來,但是力量不夠。怎么打?用手蘸點水,撕下一塊蛋糕,咬一口。它的味道鮮美,可以用香、糯、甜來稱贊。
晚上,寨子里家家戶戶都亮著燈。站在吊腳樓上,你會發現山腳下和山坡上所有的燈光,仿佛天上的星星都墜入了凡間。不時有鳥兒從深山里飛來的聲音,像是小夜曲。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地方,有米酒的香味,豐富的長桌飯,美妙的歌舞,芬芳的茶葉。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十五篇
春節,這是以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共同歡慶的傳統節日。在苗族,把春節叫做“漢年”,跟當地傳統的“苗年”并存。
我們去西江千戶苗寨的時候,苗族正在過漢年,也就是春節。當天下午正好有一場當地苗族青年表演的苗族歌舞節目。苗族人自已表演的節目很具有特色,華麗的服飾,歡快的歌舞和美麗的愛情故事使我更加地了解了苗族人的風土人情。苗族還有一個很出名的表演:“古歌表演,”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語演唱其史詩般宏大的古歌。聽當地導游講: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出來的史詩。它的內容包羅萬象,從宇宙的誕生、人類和物種的起源、開天辟地、初民時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遷徙、苗族的古代社會制度和日常生產生活等,無所不包,成為苗族古代神話的總匯。苗族古歌古詞神話大多在節日、鼓社祭、婚喪活動、親友聚會等場合演唱,演唱者多為中老年人、巫師、歌手等。
最后,我們還去了苗族的展廳參觀,看了苗族的服飾、銀飾等。西江的苗族過去是穿長袍的,包頭巾頭帕,顏色是黑色的。所以被稱為“黑苗”,也稱為“長裙苗。”
當地的求婚方式更是另有一番風趣,姑娘們把家底拿出來換成手鐲,帶在手臂上是厚厚一層。以制作的原材料分:有金飾、銀飾、銅飾、鋁飾、玉飾等主,而以銀飾最為普遍。姑娘們把手一晃,手鐲就會發出“哐鐺哐鐺”的聲音。而青年們呢,就尋著聲音去尋找自已心儀的姑娘。當聲音越響,就說明這個姑娘的家底就越厚。而且如果姑娘長得又好看,那追求者就更多了。
苗族當地的風俗是不是別有一番風趣呢!
游西江千戶苗寨的作文 第十六篇
西江位于貴州省凱里市西江鎮,今天我和父母來到了西江的千戶苗寨游玩。我對這里印象深刻,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鏡頭一,建筑
苗寨里的房屋全都是用木頭做的,在這里不能點蠟燭,如果點蠟燭會有可能引起火災,發生火災,不僅是這一個大房子,還會把整個寨子燃燒起來!在每一家房子的房頂下方,有3、4扇木頭圍成的長方形大窗戶,玻璃干凈得連里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走進要住宿的“時光里”,房屋里面雖然沒有我們那里那么舒適、整潔,可也毫不遜色于我們的家。房子十分巧妙、獨特,一間連著一間,連綿不斷,好像看不完一樣!
鏡頭二,打糍粑:道路兩旁,有許許多多打糍粑的人,他們有男的女的,還有一些40、50歲的,旁邊就是打糍粑的道具。一些面團在一個類似船型的大盆里,盆的里面還有一個大木錘,打糍粑的人舉起錘頭,我看見那上面沾上了一些白色的面團。我和爸爸也過去看了看,爸爸先拿起錘子,雙手握住錘柄,用力往上拉,爸爸也用了很大的力氣才拉開,打了幾下就不打了;到了我,我用了很大的力氣也不能將錘子和盆子里黏在一起的的面團拉開,好不容易拉開了,我又差一點被錘頭砸到腳了,我就不再嘗試了。可是那些打糍粑的人毫不費力氣的高高舉起了木錘,打了下去,打了好幾下他們好像也不累的樣子呢(⊙o⊙)!
鏡頭三,苗族的服飾
要說苗族的服飾,那可是十分獨特呀:先說頭飾,頭飾的結構十分復雜,就像一頂皇冠;然后是上衣,在領口有兩道紅色的寬寬的杠上面有一群花,袖子是到胳膊肘的有粉色的、綠色的和紅色的寬杠;腰上也有一樣的寬紅杠,就像是腰帶,下面就是有兩道寬約5厘米的直到腳的玫粉色的杠;還有銀飾,銀飾要戴兩個,先戴一個跟手臂一樣長的,元寶形的下面是20多個銀線,尾部是銀珠。我也穿過這個衣服,頭飾很重,銀飾掛在脖子上也非常重,不過真的銀飾有好幾公斤呢!
西江千戶苗寨真美呀!
- 上一篇:在夏季作文500字(精選23篇)
- 下一篇:將要期末考試的作文(精選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