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24篇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一篇
鄉村的生活多姿多彩,爬樹,摸魚,玩水……這些都不算好玩,捉知了才是最好玩的。暑假的一天,我來到外婆家玩,到午后,天氣炎熱,知了也叫得很歡, “知——了”,“知——了”,“知了——知了”,“知了——知了”……我和小伙伴們帶上外婆給我制作的捕捉工具——一根細長的竹竿,竹竿頂端用鐵絲箍住了 一個塑料袋,三五成群地到樹林里去捉知了。
唉!”我氣得直跺腳,還不住地埋怨要看知了的小伙伴。
有了前一次教訓,我懂得如何制服它們了,只要捉到一只,我就把它裝進袋子里。沒多久,我就捉到了五、六只知了。它們在口袋里拼命掙扎,連吃奶的勁也用上了。
沐浴著夕陽的余暉,帶著“戰利品”,我和小伙伴踏上了歸途。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二篇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件有趣的事。在我的童年里最有趣的一件事是我和爸爸捉知了。
那是去年夏天的午后,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熱得我喘不過氣來。一只只知了不停的叫喚著,吵得我心煩意亂,安不下心讀書。突然爸爸走過來說:“走吧我們去捉知了。”我聽了,立刻高興得手舞足蹈,煩躁的事早也忘了。接著,我和爸爸到了樓下的公園里找知了。首先爸爸教我怎么做一個完美的捉知了的工具,先在公園里找一個又粗又結實的竹竿,但爸爸告訴我也不要太粗,把鐵絲結實地捆在竹竿的一端,然后爸爸再找一個不透風的大塑料袋,往鐵絲的周圍一套,一個完美的捉知了的工具就做好了。我又按照爸爸教我的步驟又再給自己做了一個。
我和爸爸來到柳樹下,尋找知了。我抬頭一看,一眼就看見了一只又大又肥又健壯的知了。我說:“爸爸你看,好大好肥的一個大知了。”爸爸聽了之后,小心地靠上去。還沒靠近知了就遠走高飛了,似乎知道我們要抓住它一樣,這只知了真聰明。我和爸爸沒有因為失敗而放棄,開始了第二次進攻。我選中一只正在吸柳汁的知了,然后舉起工具往上一套,哈…抓住了。這次成功的捕捉讓我信心十足,一連捉了好幾只……
我喜歡童年為我帶來的樂趣。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三篇
發生在我童年的事如一個個大西瓜,小小的我怎么也吃不完。于是我大方地搬出一個又大又甜的西瓜,給你解解“饞”,讓你嘗嘗一段天真、單純的“瓜”事。
小時候,過年探親,我們去了鄉下看望胡子一大把的爺爺。去了那兒,媽媽和一些老太太拉家常,爸爸忙著買花炮。我呢?被幾個孩子拉在一邊玩游戲。
正玩得高興時,我突然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尖叫起來:“哎呀!你們怎么這么瘦啊,媽媽說太瘦了是會生病的!”他們驚恐地看著我,一雙雙明亮的大眼睛里充滿了恐懼。終于,一個小妹妹打破了沉靜:“姥姥說吃了生雞蛋就能長胖,可媽不讓吃。”“去偷!”一個男孩子喊道。“對!去偷!”又一個男孩子在一旁起哄。很快,我們幾個“小偷”雄赳赳、氣昂昂地向雞窩走去。
到了老母雞的窩前,五歲的我有些緊張,要知道,這可是我第一次“下手”啊!我閉上眼,祈求上帝千萬別讓老母雞叫出聲來。讓大人們知道了,可是要被打手心的啊!還是男孩子勇敢,一個高個子飛快地伸出那只“罪惡深重”的“賊手”,從老母雞身下摸出四個雞蛋,老母雞真的沒叫,我長長地松了口氣。吃雞蛋前,我在心里默念:偉大的雞蛋啊!你為我們做出的貢獻,我永生難忘。我捧住雞蛋,用牙齒輕輕嗑出一個小洞,一點一點地吮吸著。那味道有些澀,有些咸,還有些膩。我們都笑了起來,很呆很傻,我似乎看見每個人都在長胖,如充氣的氣球一樣。那只老母雞歪著頭,一會兒用左眼看看,一會兒用右眼瞧瞧,好像明白發生了什么事。
怎么樣?這個西瓜夠大夠甜了吧!這啊,就是我的童年“瓜”事。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四篇
夏日的午后,驕陽似火。茂密的枝葉無精打采,一動不動。知了在樹上一個個大喊大叫,使人心煩意亂。本來想好好睡個午覺,可現在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爸爸問:“我們去捉知了好嗎?”“好啊,好啊!”我高興地跳起來。
我們先到屋后去捉。在一棵茂盛的香樟樹下,我一眼就發現了一只黑色的大知了。我趕緊舉起竹竿準備去粘它,可這只知了好像知道似的,拍著翅膀就飛走了。好可惜。這時爸爸在另一棵香樟樹上也發現了一只知了。爸爸用食指放在嘴邊,意思叫我不要發出聲音。我躡手躡腳地來到樹下。朝爸爸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綠色的知了叫得正歡呢!我舉起竹竿輕輕地靠近它,對準知了一粘,黏住了。知了拼命地掙扎,可來不及了,我已經把它裝進籠子里了。雖然我和爸爸汗流浹背,但是我們收獲不小。捉了十幾只知了。這下我就可以每天逗它們玩了。
我知道知了會吸食樹汁,那它是不是害蟲呢?我又去查了資料,知道了知了還可以食用,營養還很豐富。它蛻的殼還可入中藥。想到這些最后我還是把籠子的小門打開讓它們飛回了大自然。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五篇
放暑假了,我來到了一片青蔥翠綠的外婆家。
我們帶上工具來到了小山坡上,這里到處是高大的樹,樹上的知了“吱吱”地叫個不停。姐姐說:“我想先試一試,看能不能抓到。”在舅舅的指揮下,姐姐抓到了一只,不過被她嚇跑了兩只。我看了后也躍躍欲試,可我太小了,竹竿太重了,我根本拿不起來,更別說捉知了了。舅舅看我們好久才捉到幾只,就急了,一把拿過竹竿,自己捉了起來。雖然我和姐姐很生氣,但我們不得不佩服舅舅捉知了的手藝好,很快就捉了十八只。接近中午了,火辣辣的太陽高高地掛在空中,把熱量盡情地灑向大地,我們又熱又餓,只好依依不舍的回家。
吃完中午飯,我們坐上汽車,再次來到目的地----小山坡。可是,這次舅舅讓我們在車上等他,一個人走了,我和姐姐等了好一會兒,也不見舅舅回來。大概過了一節課的時間,舅舅終于回來了,看看他手中拎著沉甸甸的塑料袋,我們急忙飛奔過去。天哪!這回不知十八只,至少有八十只,舅舅一會兒就抓到了這么多知了,真實太神了!我立刻謝過舅舅,接過知了拿到車上,心里美滋滋地想著:晚飯我和姐姐可以享受一頓美味的知了大餐了。
雖然這次我沒有真正的自己抓到知了,但是這次“鄉村活動”讓我與大自然更加親密接觸了。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六篇
捉知了
一個周末,我在客廳里看書,忽然聽到知了的叫聲。我叫爸爸跟我一起去捉知了。
出去之后,我們聽到小區的小湖旁邊最吵了,我們先圍著一棵高大的柳樹轉了一圈,發現了一個灰色的蟬殼。蟬殼的背上有一條裂縫,這一定是蟬爬出去的通道。我們又換了一顆楊樹,也是只發現了蟬殼,沒有發現活生生的蟬。忽然,爸爸發現一只蟬飛過頭頂,爸爸大叫:“這有一只!”我們跟著蟬跑了一會兒,蟬就飛的不見了。
在小湖邊沒有任何收獲,我們又換到大坤家門口。這里的樹長得矮一點,我和爸爸圍著樹轉了一圈半,還是一無所獲。我對爸爸說:“看來蟬太狡猾了,它們欺負我。”
我和爸爸忙得大汗淋漓,只看到了七個蟬殼,沒有捉到一只蟬,真有點遺憾,但是我們玩的很開心。我們玩累了,就回家吹空調了,真舒服。可是蟬只能在樹蔭下一直叫個不停。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七篇
今天,我們全家全副武裝向黃埔棗林棗樹林出發。
前天,爸爸就把家里所有的手電筒充滿電,下午妹妹一睡醒,我們便準備出發了。手電筒、長竹竿、防蚊液、小桶,所有裝備一應俱全。每個人都是長衣長褲,防止蚊蟲叮咬。早就聽說黃埔的小樹林里知了特別多,不知道這次帶的小桶能不能裝滿呢?
驅車半個小時,我們便到達了目的地。這時候天還沒有完全黑,月亮卻已經上崗了。從遠處望去,樹林里到處都是星星點點的亮光,公路兩旁停了很多車,看來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還不少呢!
由于帶著妹妹這個小不點兒,所以我們捉知了的行程并沒有持續太久,戰利品一共七個。雖然沒有滿載而歸,但是一家人在一起說說笑笑的時光也很溫暖、很幸福,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很多捉知了以外的樂趣,生活從不缺少美,只需要用心體會。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八篇
下午,烈日當空。知了也飛到了樹上叫著。
我叫上了李XX和文文一起去捉知了。文文對我們倆說:“快看,那有一只知了。”可是太高了,我們捉不到。文文說:“那我們就想辦法把它弄飛。”我拿了一個木棍扔了上去。知了一下子飛了,我們注視著知了,看它朝哪里飛。結果它越飛越遠。我們只好放棄了這一個知了。我們一同走在樹下,又聽到了知了聲。我們抬頭望去,發現了兩個知了,文文仔細一看,才發現是知了殼在樹枝上。文文又到其他地方去尋找知了,他看見了樹上有兩個知了。他叫我們倆個去看,我們半信半疑。我扔了一個石頭上去,結果知了沒有飛走,原來是樹皮。
找們正準備往回走,結果在樹枝上發現了兩個大知了。文文剛一伸手兩個大知了就飛走了,文文馬上變得焦燥了:“為什么剛剛我一伸手,它們就飛了?”我馬上回答:“因為你的動靜太大了。”我們又一次發現了一只知了,停在不高的樹干上。我們慢慢地靠近,用手一蓋,捉到了!我們把它放進事先準備的瓶子里。一不留神,知了掙脫了。一下子飛得無影無蹤。為什么飛了,難道這一個知了變得聰明了嗎?
經過了無數的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后我們在一棵上捉到了一只知了,是知了變笨了?不,是我們變聰明了。
堅持就是勝利,做任何事情要堅持不懈,有始有終,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九篇
在記憶的長河里,我有數不清的往事:歡樂的,悲傷的,驚訝的,可笑的……它們都像一顆顆精巧的貝殼,珍藏在我的腦海里。如果要數其中最充滿童趣的貝殼,那便是——捉知了。
記得那年夏天,樓下的小花園里傳來一陣陣“知了,知了……”音響——那是蟬兒在放聲歌唱呢!是好奇心,驅使我去捉知了。我在小林子里尋找了半天,雖然看見許多知了,可是它們都高高的懸在樹的頂梢。我郁悶的緊,但還是不肯放棄。于是,回家搬救兵。回到家,我纏著哥哥,好說歹說,他也不肯幫我捉,我假裝急的要哭,哥哥見狀趕忙答應我。
我和哥哥準備好了工具,便朝林子出發,聽哥哥說蟬十分機警,稍聽到一點風吹草動,便會逃之夭夭。果然,我不小心碰到了樹枝,知了就飛走了,經過這次教訓,我不會在那么魯莽了,我小心翼翼的接近了一只蟬,待它正在享受陽光時,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出了竹竿,“YES!哈哈,你們多么精明,還不是落入我們手里。”我對這知了說。啊,這還是一只剛蛻皮的蟬哩!柔軟的薄薄的翅膀,玲瓏無比的身軀,黑珍珠般的眼睛,簡直是一個活脫脫的小精靈!我捧著它,去給哥哥看,哥哥還夸我聰明呢!
后來我們又陸續捉了幾只蟬。那時候正值七月,烈日當頭,可我們一點也不感到炎熱,有的只是無與倫比的喜悅!
捉知了,是我童年最美麗的“珍珠”,它給我帶來了無比的快樂吧!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十篇
夏天的太陽像個大火爐,把大地烤得滾燙,空氣熱烘烘的,人一動就渾身冒汗。只有樹枝上的知了不停地發出歡快的歌聲,似乎在告訴人們夏天來了,夏天來了。
我的'爸爸是個捉知了高手,從我小班開始,每年夏天他都會帶我去捉知了,今年也不例外。
出發之前,爸爸又和我講解了一些關于知了的知識:“知了,也稱為蟬,分為雄蟬和雌蟬。雄蟬頭小,它的腹部有一對發聲器官,會發出聲音。我們聽到樹上唱歌的蟬都是雄蟬。雌蟬頭大,沒有發聲器官,是‘啞巴蟬’。”這次我們到底會收獲雌蟬還是雄蟬呢?我和爸爸都期待著。
聽很多人說,蟬可以作為一種非常有營養的美食,但是我和爸爸每次都只是把勞動成果在家人面前展示一下,第二天就把他們放回大自然,我想大自然的歌聲肯定比美食更吸引人。
捉知了真的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期待明年繼續和爸爸一起收獲更多的雌蟬和雄蟬。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十一篇
知了報夏,才是一夏,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越來越少聽見知了的叫聲,蜻蜓因為那首膾炙人口的《紅蜻蜓》已成了童年的代名詞之一,我的童年記憶里,抓知了也是一件開心快樂的往事。
回憶童年的故事一幕幕恍若昨日,點點滴滴都是歷歷在目。童年的暑假,大人都去上班,大孩子帶小孩子,常常是跟著哥哥一起學習玩耍,寫完作業他常常代我去家附近的體育場抓知了。
女孩子和男孩子喜歡的游戲當然是不同的,但是哥哥和朋友定好要出去抓知了,我也就必須跟著去,讓我看我就也得細細觀察,發現目標就要馬上報告給哥哥,由哥哥完成接下來的任務。他總是小心翼翼的靠近……知了可不是小笨蛋,它是知道有敵人靠近的,經常拍拍翅膀飛走了,哥哥只能落下一聲嘆息,所以抓知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十二篇
暑假里的一天晚上,爸爸媽媽帶著我去環城公園捉知了,真是太有意思了。
夜幕降臨了,我們走到了環城公園。
爸爸打開手電筒,對著一棵棵大樹開始了 “掃描”,結果沒有“掃描”出任何“可疑跡象”。突然,眼尖的我發現了一個小黑影在樹上爬,于是我就叫起來:“爸爸你用手電筒照一下,看看這是什么東西!”爸爸媽媽聽見了,都趕快跑了過來,用手電筒一照,真的是一只知了!我們的臉上都掛著開心的笑容。媽媽把我看到的知了捉住,放進了瓶子里,我們又開始“搜尋”著下一個目標。
最后,我們一共捉了27只知了,別人看著我們的“戰果”都羨慕不已,我心里美極了。
捉知了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十三篇
大山里孩子,總是無憂無慮。沒有繁多的家庭作業,沒有補習班,放了學提上籃子上田里挖野菜,打豬草,或者趕著一群羊到山坡上放。有時幾個小伙伴在一起騎著樹杈開飛機,或是一個人看螞蟻在樹干上排著隊上上下下。間或揚起頭,看看藍藍的天,欣賞一下山顛之上悠閑的散步的白云。
我懷念這樣的日子,尤其是夏天,聽到蟬鳴心里就會有一種沖動。山里的'蟬叫的像歌唱家在唱歌,有節奏,有韻律。我們當地人叫她們無影娃。她們這樣唱著:無影呀無影哇,中午的太陽怎么這么辣,無影呀無影,無影呀無影,喝口水吧,哎呀呀,哎呀呀!當然這些歌詞是我們小孩子的想像。當唱完最后一聲,無影娃就從一棵樹上飛到另一棵樹上,重復唱著同一首歌。
我們這里的男孩子特別喜歡抓這種蟬。因為這東西很傻,唱不完不換地方,于是我們就在她剛開始鳴唱時,迅速爬到樹上把她抓住,之后聽她們在我們的手里吱吱的叫著,覺得特別好玩。
蟬沒羽化之前,是金黃色的,臃腫的身體,笨的像牛。她們晚上從地里拱出來,再慢慢的爬到樹上去褪皮,第二天就變成那種會唱歌的無影娃了。當然只有公的會唱歌,母的不會唱,我們把母的無影娃叫啞巴。小孩子只愛抓會叫喚的無影娃。剛從土里鉆出來的蟬,我們叫爬叉,晚上用手電筒在樹腳上照,抓一些回去讓大人們給我們炸著吃,可香了。
蟬脫去的皮,叫蟬蛻,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我們小孩子會到樹干上收集這些蟬殼,拿到縣城里醫藥公司去賣,換的錢買學習用品。
離開了偏遠的山村,我現在來到這喧鬧的城市里讀書。緊張的學習,繁重的家庭作業壓的我透不過氣來。沒有了湛藍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氣,有的只是霧霾和擁堵的汽車。夏天偶爾也會聽到幾聲知了叫,吱吱啦啦叫的好難聽。
我懷念山里的蟬鳴,無影呀,無影,中午的太陽怎么這么辣多少次在夢中仿佛我又聽到了她們的歌聲了!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十四篇
生活中,有成功、有挫折;有思考,也有發現;有甜蜜的回憶,也有美好的憧憬……是啊,在那些事當中,我常常想起那一件——
記得有一次,我回爺爺家,看見爺爺在竹竿上纏一些綠繩子,我走過去仔細一看,原來是用來抓知了的“小手”。那時候正是盛夏,天氣炎熱,知了也很多。爸爸準備中午帶我去消滅那些知了,可是爺爺說:“中午太熱了,別中暑。”我和爸爸只好聽從爺爺的話。
終于等到了下午,我、爺爺和爸爸拿著塑料袋和竹竿出發了。一到菜園,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果樹,其次是那些綠油油的大蔥。從樹叢中傳來陣陣蟬鳴,知了,知了……
我們開始分工,爺爺和我負責抓,爸爸負責找。過了一會兒,爸爸突然停住,用手指給我們看,順著爸爸指的方向,有一只知了正在若無其事地唱著歌,但它卻不知道“死神”正慢慢地向它逼近……就在一會兒后,知——的叫聲打破了原來有節律的聲音,變得更加刺耳,成功抓獲。
該輪到我這個新手出馬了,不一會兒,爸爸在一棵茂密的桃樹上發現了一只知了,我小心翼翼地靠近,10厘米、8厘米、5厘米,隨著知了的叫聲,我松了一口氣,把桿子放下來一看,糟糕!原來我速度太快,把知了嚇跑了。后來爺爺一直成功,而我呢,卻一直失敗著。
天邊布滿紅彤彤的的晚霞,它們仿佛是時間的使者,告訴我們應該回家了。或許,你認為我的收獲只有這幾只知了,但我卻覺得,我最大的收獲是這些歡樂的時光!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十五篇
在成長中,我有許多可笑、悲傷事。而最令人可笑又令人覺得可憐的事是捉知了。
我那時在奶奶家,覺得無聊,就找上“蘿卜頭”和他的哥哥一起去田里抓知了。沒過多久,就來到田里,田里種滿了各種各樣的蔬菜,還稀疏的立著幾棵桔子樹,我們這棵樹看看,那棵樹看看,尋找知了的 蹤影。忽然,“蘿卜頭”發現一只大知了停在樹桿上,他不管有沒有刺伸手就去抓,我也爭著去抓,沒想到咱倆的手指都流血了,便用另一只手捂住······傷口不流血了,我們小心翼翼,生怕碰到一顆刺,我抓住一只了,但是它不停鳴叫,震得我手都麻了,我就松手了。“蘿卜頭”也抓住了,他能忍住知了叫時發出的震,拔出襯衫的絲線,把它綁著,左手拿著絲線,右手繼續抓。我也拔了一條襯衫的絲線,綁一個圈,套住了一只知了。“蘿卜頭”和他的哥哥照做了,也抓住了幾只。回家的路上,彌漫著我們的笑聲,可以見到我們每人手中拿一條絲線,兩邊綁著兩只知了,我還說:“買知了要錢,可是捉知了不用錢。”
我對這件事念念不忘。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十六篇
暑假來了,最難忘的就是去外婆家的農田里捉知了!
一回到家,我就和媽媽說去外婆家,我跟媽媽說我要吃知了,媽媽爽快的答應了。第一天到了那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觀察“敵情”,到了晚上六點多,我叫上爸爸和媽媽跟我一起去看一下有沒有知了,爸爸對我說現在去太早了,媽媽也跟著在旁邊起哄:對呀;對呀,現在去太早了,知了還沒有爬出來,等到七點多再去,我相信了他們的話,又等了一會兒,七點鐘到了,我們一家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可是到了那里,看到樹林里的手電燈光如同星星一般多,我們一家驚呆了,但還是決定要進去看一看,走了大概兩三個小時,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讓我們找到了第一只,這時,爸爸鼓勵我們說:“有第一只就會有第二只”我們一家又找了一個多小時,一共找到了二十幾只。在尋找知了的一路上我發現了許多捉知了必不可少的要點:要點一:有雜草掩蓋樹根的大樹,上面肯定沒有。要點二:要在很少有人去的地方才能捉到。
第二天,我們一家又準備去捉知了,一開始我對爸爸媽媽說: 今晚先讓我一個人去看看,到底有沒有知了,如果到了七點我沒有回來,證明肯定有知了,那你們就接著去,那一晚我們總結了上一次的經驗,我們一共捉了七十多只。我們一家的心情,真的是:美了;美了,美了。醉了;醉了;醉了!
從這兩次捉知了的經歷,讓我深深的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須要有認真的學習,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更讓我明白我們的學習同樣需要這種精神。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十七篇
夏日炎炎,外面的太陽特別毒辣,我在臥室里想要睡一小覺,剛迷迷糊糊的快要睡著,窗外的知了卻叫個不停,知了的叫聲在我耳邊嗡嗡作響,我翻來覆去睡不著了。
這時我的朋友來找我玩,我看到他大吃一驚,他拖著一根長長的竹竿,手里拎著一個小包,我問他這是做什么,他興高采烈的說“走,粘知了啊”我一聽也來了興趣,反正我也睡不著了,倒不如把它們抓來吃。
沿著我們這里的河邊走,往前一路兩旁都是樹,走在這條路上就聽到知了的叫聲震耳欲聾,我我感覺我都快要聾了,但這也是個好事,說明這里的知了多啊,粘知了這事我是沒什么經驗,我朋友經常跟他爸爸來,每次都是滿載而歸。
話不多說,我就負責找,雖說是夏日炎炎,但是一排排的樹形成了一個天然陰涼,朋友弄好了裝備,這時我也發現了一個知了,我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把竹竿靠近它,趁知了不注意,一用力,把值了的翅膀粘在竹竿上,知了一個勁的擺動翅膀,奈何為時已晚。
接著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雖說有的知了精明逃跑了,但是大多數還是被我們收入囊中,經過一個下午的努力,我們兩個累的上接不接下氣,但是收獲滿滿。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十八篇
昨天,我去捉知了了。
昨晚,我和爸爸、媽媽拿著手電向康樂新村走去。到了康樂新村,我們分工捉知了:我照樹,爸爸挖地。只過了一會,爸爸就喊我說:“你看,我找到了三只無人要的小知了了。”我忙把知了裝入袋子。過了五、六分鐘,爸爸在地下挖出了一只,又在地上活捉了一只,我馬上拿袋子,讓爸爸把知了扔進去。我們再接再厲,結果沒想到,我看了好多棵樹、爸爸挖了好多次地都沒再有任何收獲,我們只好哎聲嘆氣地去奶奶家休息了。到了八點,正是知了出來的高峰期,我們再次去捉,哈哈!這次突擊成功了,知了沒有防備,沒想到我們又殺了個回馬槍,這下我們大獲全勝。
在回家的路上,我給爸爸媽媽講了一首自己編的“打油詩”
捉蟬妙計
挖地三尺,埋上地雷,
晚上一到,馬上拉雷。
地炸破了,蟬炸香了,
過去嘗嘗,還真不錯!
滿載而歸的回到家,我心里甜滋滋的,因為可以吃自己捉的知了了。你別提那味道有多香了……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十九篇
暑假中的一天,爸爸帶我去鄉下姑姑家捉知了。姑姑家門前有一片很大的白楊樹林子,知了最喜歡白楊樹了,可能是白楊樹的汁液特別美味吧。
晚上8點鐘左右,夜幕降臨了。爸爸、姑姑和我帶上捉知了的裝備(三個手電筒,三個礦泉水瓶子),就朝楊樹林進發。
我們兵分三路,我先來到一棵大楊樹下,靜靜地聆聽知了躲在哪兒,誰知夜里知了不叫喚,看來這個方法不行。我也學著爸爸的樣子,舉起手電筒往樹上照。“哇,這里有!還不止一只,一、二、三,三只呢!”我大聲叫起來。老爸一聽,連忙跑過來,伸手去樹上抓,可惜知了爬得有點高,夠不著。眼看著知了還在一步一步往上爬,再想不出辦法,知了爬到高處就無計可施了。對了,找一根棍子可以把知了戳下來。說干就干,我找來一根棍子,小心翼翼地伸到一只知了身旁,用力一戳。“啪”的一聲,知了摔在了草叢中。我連忙去拾,可怎么也找不到了。掉哪兒了?我用手電筒在草叢里照來照去,終于找到了,可這只知了已變得慘不忍睹,不知被誰踩了一腳。“算了,這只知了要不成了,咱們再捉。”爸爸說。
我們繼續往前走,這里的知了特別多,真是知了的王國。我開心極了,把一個個趴在樹干上的知了捏下來裝進瓶子里,不一會兒就裝了一瓶半。你可能會說,剛才你抓知了,那么艱難才戳下一只,現在竟然這么順利,吹牛的吧。告訴你,這是我爸爸發明的捉知了絕招,不過,你可不能告訴其他人。下午,爸爸提前來到林子里,在好多棵白楊樹干一人高的地方,裹上透明膠布,正好纏一圈,知了往上爬時,爬到有膠布的地方上不去,就停在那兒干著急。所以,當我們去抓時,膠布下面已經爬了好多了。這個辦法不錯吧?
沒多長時間,我們就把帶來的三只瓶子裝滿了,并且還從地上撿了一只瓶子,這只瓶子也裝滿了,今天晚上真是滿載而歸呀!
捉知了,真有趣!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二十篇
下午寫完作業沒事干,就和哥哥一起下樓打球。也許是天氣太熱的緣故吧,惹得院子的知了不停的叫著,我覺得很煩,就提議把知了捉住,堵上它的嘴。
哥哥一聽也很來勁,說:“我去找根木棍,我扶住你,你上樹去捉知了。”哥哥去找木棍,我順著聲音找知了,看到一棵大桐樹上爬了幾只知了。我叫哥哥快來,對他說:“咱們找個離地面最低地樹枝,我爬上去,你在地上等著撿知了。”哥哥不放心說:“你行不行,要不我上去?”我笑著對他說:“我再怎么也比你瘦,你要是上去,非把樹枝壓斷了!”
我爬到樹上,看準了一只知了,拿棍子朝他打去,結果打偏了,知了飛走了。哥哥說:“叫你逞能,沒逮住吧?”我心想:無論如何也要捉住一只,叫你服氣我。我又重新找了一只,這次我小心翼翼地對著它的背部打過去,還真的打準了,它叫了一聲掉到了地上。哥哥跑過去拿起來高興的叫道:“捉住了、捉住了!”我一著急從樹上直接跳了下來,也興奮地說:“我捉住了,是我捉住的!”知了還在“知了、知了”地叫著,好像在說:“我太倒霉了,要趕快逃跑才行。”
我們拿著知了仔細研究著,誰知道它卻趁我們不注意,一下子飛跑了。我兩失望地說:“算了,讓它去自由的飛吧,不要再像我們兩個,總是被埋在作業堆里!”
看著飛走的知了,我們兩個又開始打球了。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二十一篇
夏天,知了停在樹上叫不停,我走到門口準備把這煩人的東西拿下。
我先找出一根竹子,又細又長。然后拿出一個大袋子,再到小店買一個綠色小球。這球是專門放在竹子頭上,只要粘住知了翅膀,知了就只能束手就擒了。
準備好東西,我走到小區的百年大樹下仔細一看,哇,樹上停著數也數不清的知了,我把竹竿一舉,竹子尖端打到了大樹,樹上的知了一下子飛走了一大半,球也沒用了,因為它掉到了地上的沙堆里,第一次捕蟬行動失敗了。
第二次,我小心的走到樹下,不知道啥時候,樹枝把袋子勾了一個大洞,而我并不知情,我把抓住的知了直接放入袋子高興的手舞足蹈,后來發現袋子一點沒動靜,原來落入袋子的知了全跑了,我沮喪極了。
我又一次來到大樹下面,樹上知了叫得更歡了,好像在說:“你又來了,粗心小鬼。”我直接拿著竹竿一撲,一只大知了粘在枝頭拼命掙扎,我把它拿下來放在袋子里,就這樣不一會兒,我捉了十幾只知了高興地回家了。
回到家,奶奶問我黑袋子里是什么?我打開袋口,知了一下子全飛走了。我氣得把手上的東西一丟,跑上樓開空調看電視去了。幾分鐘后只聽“知知知”很大的聲音,原來是大伯過來了,手里拎著一個袋子,里面大概有二三十只知了。
這時我才發現,把知了捉回來才是最煩人的呢。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二十二篇
夜晚,鄉村的夜晚,一只只脫殼而出的蟬在樹葉中,在竹林中流連。夏天是它們的世界,它們在這樣的晚上盡情歡呼。
爸爸和楊伯伯要去捉知了蛹。其實,我很怕知了,尤其是剛蛻皮的知了蛹,“白白嫩嫩”的,看了讓人起雞皮疙瘩,不過我還是鼓起勇氣決定一探究竟。
我們拿起手電筒,在竹林中慢慢前進,每棵竹子我都要拿起手電筒照著看看,會不會有驚喜,卻只發現許多蟬蛻。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已經在半山腰了,怎么一個也沒發現呢?我接著往上走,越來越困難,根本爬不上去,腳也不聽使喚,立在那兒根本上不去,要費好大勁兒才邁上去。一直覺得捉不到知了的我頓時豁然開朗,找到一只大知了,我著急地喊:“快!快!有!”楊伯伯一聽,問:“在哪兒?”我回答道:“在這兒!快!”他迅速趕來,一把抓住,說時遲,那時快,知了早已進瓶。爸爸又叫我:“方赟哲,快來。”我疑惑地慢慢走了過去,一只大青蛙蹲在樹葉中,爸爸抓起來放在我面前。爸爸真壞,明明知道我怕青蛙還放在我前,真可惡!我討厭青蛙!
周圍響起蟬叫聲,一呼一應,很有節奏,仿佛在演奏歌曲。我發現了許多蟬,膽子也越來越大,不怕蟬了,還敢放在手上玩呢!我漸漸有經驗了,知了喜歡呆在樹葉中,或者灌木叢中,還喜歡呆在熱的地方。我又在山洼處找到一只知了,我匍匐前進,生怕驚著它,讓它飛走。我眼睛死死地盯著它,又用手罩住它,把它捧起……就這樣,一只知了被我輕輕松松地捉住了。
爸爸告訴我,他們小時候最喜歡捉知了,三更半夜地跑出來捉知了也不怕。雖然這次收獲不大,但是我從中得到了許多樂趣,這才是真正的鄉村生活。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二十三篇
夏天到了,你們最多的感受肯定就是——熱!熱的時候你們一定都喜歡吃棒冰、開空調吧?可我和你們不一樣,我在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是——捉知了,它可是我的拿手絕活。
知了是一種很特別的昆蟲,雄的知了會叫,雌的知了卻不會叫。更神奇的是,它長著一根針管般又細又硬的嘴,讓知了可以用它穿破又硬又厚的樹皮,吸取樹干里面的汁液。
如果運氣好,你還會在捉知了的時候,偶爾會看到幾個金色的小東西“爬”在樹干上。不用怕,那只是幾個知了生長過程中褪去的殼,正是“金蟬脫殼”中的“殼”。你可以把它拿下來觀察一下,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金黃色半透明的殼上面有一層又短又細的絨毛,整個蟲體的頭、腿、軀干都很完整,看上去就像活的一樣。這個殼脆脆的,一捏就碎,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聽爺爺說,知了的這個殼還可以做中藥呢!
所以同學們,天氣熱也不要天天躲在家里,出來玩一玩也是很有意思的呢!
童年在鄉村捉知了的作文 第二十四篇
暑假我去季憶家里玩,季憶家里很安靜,窗外是幾棵大樹,上面有很多知了,一片喧鬧的蟬聲。
季憶對我說:“吳欣瑤,我們一起去看書吧,那本書很有趣。”我點了點頭。我們正在討論這本書,知了大叫了起來,“知了,知了。”我和季憶煩得不得了。可是,季憶對我說:“沒事,沒事。”可是我們又開始看書,正看得津津有味,知了的演唱會又開始了。我和季憶忍無可忍!我們跑下樓,去捉知了,“知了,知了”知了正在快樂的歌唱,可是我們正怒火中燒。
我們拿起一根小木棍,小木棍很長。季憶看見了知了,先找到一塊突起的樹皮,一腳踩了上去,慢慢的,她來到了知了旁。可是,我一看:“季憶,這是知了的‘外衣’,我們被騙了。”于是,季憶大叫了一聲:“不捉到你,我就不姓季。”看那季憶的樣子,真是咬牙切齒。我說:“季憶,知了不叫了,咱們回去吧,先回去,一會兒知了又叫起來的話,我們再出去捉。”季憶皺著眉頭,點了點頭。可是我們沒走幾步,知了又開始了它的“歌唱會。”可是這首歌的歌詞只有知了。我和季憶說:“它是在笑我們。”于是,我們又開始了“捉知了之旅。”此時此刻,知了還在它的‘舞臺’上開心地歌唱,不知道正大難臨頭。季憶又腳一蹬,開始捉知了。這時,一只蚊子飛到了她頭上,季憶只搖了一下頭,還在往上爬,真是認真。沒過一會兒,季憶下來了,手里是她的‘戰利品’,它還在唱著一首開心的歌。
我們回到家,我們正想把資料放到瓶子里,一只烏龜——沒錯,季憶的小寵物一口把知了叼住,又用小眼睛看著季憶,好像在說:“好好吃,我還要。”季憶白了烏龜一眼:“你還我!”烏龜把頭縮了回去,好像在說:“我有殼,我不怕,哈哈。”就這樣,“捉知了之旅”變成了“打烏龜之旅。”
那天玩的可真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