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做香包作文總結(精選16篇)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一)
今天是端午節,往年的端午我都與媽媽包粽子,今年我想媽媽教我做香包。
媽媽買了做香包的材料。哇!布、艾草包、針、線、吊墜……一應俱全,就待我開工了。
首先,穿針引線。我左手拿針,右手拿線,瞪大眼睛,湊近了針眼,可這針、線老是打架,怎么都穿不過去。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向媽媽求救。媽媽鼓勵我:再試試,你行的!于是,我抿了抿線頭,又試了起來。真是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穿了過去。我長長地嘆了口氣:哎!穿針也不容易??!我等著老媽也像我這樣出洋相,可沒想到她一穿即中,哎,姜還是老的辣??!
接著,折疊、縫香袋。這個簡單,我將布的反面朝外,對折,準備縫制。只見老媽左手拿布,右手執針,向下一戳,再向上一頂,飛針走線,極其嫻熟。我也依樣畫葫蘆地一戳一頂地重復著。這可比穿針簡單,于是我大意起來,竟走了神。呀,這針縫錯了,方向反了。媽媽將線一回,再一次解救了我。哇!我都有點崇拜我媽了。媽媽提醒我:針腳再密些,平整些。嗯,好的。我又接著縫,從開始的不熟練到后來的得心應手,沒多久,大半部分就縫好了,只留了一道口子。
接下來是最令我享受的一個過程。我將布翻了個身,帶有紅色花紋的一面露了出來,我開始往里塞艾草。一打開艾草包,那撲鼻的香味撲面而來,我情不自禁地將艾草放到鼻子底下,深深地吸了口氣,陶醉其中。
陶醉過后,我將最后一道口子卷到里面,再對角縫起來。有了前面的基礎,這次很順利地完成了。
最后,我還給香包縫上了掛綴、吊墜。OK,大功告成!
這是我第一次做香包,雖然線腳縫得不是很平整,樣子不是特別美觀,但這是我親手做的,在我心中是最美的。它凝結了我的心血,寄托了我的美好愿望。我要將它掛在我的床頭,每晚讓這迷人的芳香,伴我進入夢鄉……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二)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有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重五,聽說端午節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綁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稱為長命線。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泥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吃屈原的遺體。除了以上習俗,我還知道有:掛菖蒲、蒿草、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這就是我向你介紹的端午節,你也試著找一些資料和大家交流吧!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三)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今年的端午節,我和奶奶就要一起縫香囊(香包)。端午節給小孩子佩戴香包,傳說有辟邪驅瘟之意,我就決定自己要學會縫香包。你們想看看我的制作過程嗎?
奶奶先大概給我說了一下縫香囊的過程:“先剪出一個正方形,然后把正方形的布折成一個三角形,再把四周都縫上……”我聽完之后,信心滿滿:哼!不就是一個縫布袋嘛,塞團棉花嘛,有什么難的?
于是,我開始信心滿滿地做了起來,起初剪布,折布還是很順利的,但沒過多久,我就遇到了一只“攔路虎”——穿針。我左手拿著針,右手拿著線,眼睛死死地盯著線頭和針,活像正在做一個危險的實驗。可是,線就是不聽我的使喚,就好似是一個頑皮的孩子,我叫它往東,它偏要往西;我叫它往前它就偏要往后。我使出了渾身解數,一會兒趴著,一會兒站著,一會兒躺著,一會兒一只眼睛睜著,一只眼睛閉著,還是沒有辦法把針穿進去,后來,我的心一下子跌在了山谷下。哎!怎么這么麻煩?。看﹤€針都那么累!可沒過一會兒,我感覺自己找到穿針的妙招了——先把線頭放進嘴巴里潤濕一下子,再往針眼兒里小心翼翼地一串。不知是偶然還是本來就是這個方法這么好用,竟然一下子就穿過去了!我長長的呼了一口氣,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在了地上。這時候,一只飛蟲進了我的視線里,我嚇得急忙躲在了后面,氣喘吁吁地說:“我的上帝呀!”惹得奶奶捧腹大笑!
開始縫合香囊了。奶奶說:“首先我們要把這些布料的底部合在一起,縫合好后再用線把旁邊兒兩條邊縫起來,留一個口兒。接著放香包里的香料了,香料放好后,就可以直接把剩下的部分給縫合起來了?!甭犃四棠痰脑?,我就試著做了起來。我照著奶奶的樣子一針一線開始縫起來,縫好后就準備放香料。我心想:是先放艾草呢還是放花椒呢?就這樣重復了好幾次,最終我選擇了艾草。我也不知道我為什么要這么糾結。奶奶也又被我剛才手忙腳亂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在奶奶的指導下,我終于做好了我人生的第一個香包。
通過做香囊這件事,也讓我體會到做事情要仔細、認真,才能成功。小小的香包,一針一線里飽含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我將把這份“特殊”的禮物永遠珍藏著。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做香囊,真開心啊。我覺得我們應該把端午節做香囊的優良傳統和習俗繼續傳承下去。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四)
我來班補課,要過端午節了,老師給我們準備了香包材料,上課了老師說我們今天來做一個香包,材料一個人發了一個,發到我的手里后,我一看這點東西一定很簡單。
于是老師說:“這里面有一塊布,一包艾草,一個流蘇和一個牛皮條和一個桃木球?!遍_始做了,第一步把里面的東西拿出來,然后拿起布把有顏色的那一半折過去,開始穿線,在沒有穿之前我信心滿滿的想這么簡單,可我穿的時候,左穿右穿,上穿下穿也沒有穿進去。我又一想,一定能夠過去的。然后我重新拿起針,猛的一穿,終于穿了過去,我把線抓了過來,在那縫,老師教了我們縫一字,開始縫了,第一針就讓自己的手指流了血,一針一針左穿右穿的穿好了,沒有縫得很好,但是我已經很滿意了,我想:看起來容易的事情做起來真難。
我以后不要小看任何事情呀。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五)
這周末,小時老師在課上帶領我們做了香包,她說幾個班都沒有做出來成品。我聽了,在心里暗暗想到:這次我一定要成為第一個做出來香包的人!就這樣,我興致勃勃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師發材料。
材料發好了,一個袋子里裝著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有布、線、針、桃木、流蘇、艾草。老師在前面演示,我看了一眼,便開始做,我輕輕拿出針,穿好,可我竟然不會打結!只好找同學幫忙。
也不知過了多久,終于從針上轉移到下一個步驟,沒錯,我已經縫好了一個面。“還有一個面就縫好啦!”我滿心歡喜。這時,小時老師走了過來,她看了看,笑著說:“你縫錯啦,這面不是開口,不用縫,你只需要縫開口的地方!”周圍的同學聽了,哈哈大笑。我呆呆看著老師,什么!我辛辛苦苦縫了好久的布,竟然縫錯了!我無奈的拿起香包,一點,一點把線全部抽出來,重新縫。
嘿嘿,這次我可沒有縫錯,中途有了同學的幫助,美麗的香包快要完成了。只是,在這之前,已經有好幾名同學做完了,而我,還有桃木和流蘇沒按上??磥恚鱿惆蓻]那么簡單呀……
我要把我做完的香包送給我的媽媽!以前過端午節,都是媽媽給我買香包,今年我要親自做一個送給她,她應該很驚喜吧!哈哈哈!
看來做成一個東西可真是沒你想象中那么容易,什么事都不能只看表面,要認真仔細才會成功啊。我相信,下一次在做香包時,我會做的更好!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六)
暑假,整理東西的時候,翻到一個香囊,突然想起了奶奶,于是就動身前往了那個村子。有多久,沒有回到過那個曾經花香四溢的小院了?佇立院中,閉上眼睛,仿佛還能聞到那久違的玉蘭花香?;貞浀臅鴥?,就這樣,在不經意之間,被翻開……
小時候,父母外出打工,我由奶奶負責照顧。奶奶住的小院有一幢古老的房子,原本雪白的外墻經過歷史的一番打磨而掉了漆,露出它灰黑色的本質。房子的內部結構是由木頭做的,灰暗潮濕。門前是一棵高大的玉蘭樹。院墻上長著爬山虎,它用它那瑣碎的綠遮掩了灰白的墻,角落里的雜草一簇兩簇的……整個院落都充滿了生機。
冬天,由于屋內潮濕陰暗,我和奶奶常常搬兩張木質的小凳子到小院里曬太陽,而奶奶常在門口織著毛衣,而我呢,就吃吃瓜子、咬咬核桃。
春天快到了,玉蘭樹抽出了新芽,墻角里的小草瘋狂地長著,爬山虎也不知不覺躥上了墻頭。奶奶為了保持院子里的整潔常常會拿著鋤頭彎腰除草,時間長了,她的腰也就會隱隱作痛。偏偏我還挺能鬧騰,跳上跳下,不得安寧。一次,竟心血來潮躥上了樹,就像劍客一樣。玩夠了,低頭往下,居然發慌下不去了,只得叫奶奶。奶奶見了,一面張開手臂,一面叫我勇敢些、往下跳,她會接著。沒辦法,我頭皮一硬只得下去了,以為這次肯定又要摔破腦袋啦,誰知睜開眼:我竟然安然無恙地落在奶奶的懷里,還有一種洗衣皂的、香香的味道。倒是奶奶,為了抱住我,一不小心就閃了腰。
這下可好,本來就有腰疼的奶奶再閃了腰,只好躺在床上休息了。春天到了,太陽很暖和,可是奶奶卻感受不到,于是我就學著故事里的情節把奶奶的鞋子拿到小院里曬,曬久了再給奶奶套上,這時奶奶就用她那雙長滿了老繭的手撫摸我的腦袋,笑著說:“我們的媛媛真乖!”
轉眼就到了春末夏初,玉蘭花羞澀地開了,那一點點的純白隱藏在濃綠中,香氣一夜就溢滿了整個院子。奶奶的病仿佛也被這花香治好了,她常會在院子里走走,摘下一朵含苞的玉蘭花,用棉線穿起來,把它掛在我的衣襟上,她說,我是這個村子里最香的孩子。
轉眼間,夏末了,我到了該上學的年齡,父母便回來接我到城里去上學。我便不得不和奶奶分開了,臨走時,奶奶給我塞了一個玉蘭花香的香囊和一件毛衣。殘花隨風逝,我就這樣離開了奶奶。在上小學期間,也就回到過奶奶家兩三次。奶奶似乎得了病,卻又不想離開這個院子,一直拖著。再后來,奶奶就去世了。
如今,這個小院沒有了奶奶時常的打點,墻角已是雜草叢生了。玉蘭樹,缺少了奶奶的陪伴,也不像小時候那么挺拔,多了那么一股蕭瑟。昔日整潔、芬芳的小院,現在是那么的荒涼。奶奶一個人在天堂,會寂寞吧。
繞過小院,來到后面的小山坡,那里埋葬著的,是我可親的奶奶,憑著一點點瑣碎的記憶,我找到了奶奶。奶奶的愛,以一種無形的力量叩開了我的心扉,進入了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眼角,有什么東西,潮濕了。
回到家,見媽媽正整理我兒時的東西?;秀敝邢肫鹆耸裁?,翻箱倒柜,終于找到了那件毛衣,積了一層厚厚的灰,似乎很久都沒有穿過了,對,這就是我奶奶給我織的。“這件太小了,以后需要再買吧?!薄安?,不用。”拿著這件毛衣,再找到那個香囊,把它們一同放進一個漂亮的盒子里,小心翼翼地蓋上。
或許,那個香囊,早已失去了玉蘭花香,但奶奶無盡的愛,卻永遠不會散去;那件毛衣,一針一線,都溢滿了她對我濃濃的親情。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七)
窗外的傾盆大雨,伴著電閃雷鳴,硬生生地將我從夢中驚醒,盡管內心的忐忑依舊存在,但枕邊的香囊安撫了我的恐懼。當我再次望向窗外,也就只剩下那淅淅瀝瀝的細雨,其滴落于地的聲響回蕩在我耳邊,更把我拉入香囊的回憶里?
小時候,總聽到老家人說,香囊是個信物,縫制各種不同香囊會伴有不同的寓意。因此每逢佳節,老人家于家中仔細地縫制著各式各樣的香囊。這并不意味著老人家厭于門外的事物,而是她們時時刻刻都在向神靈祈禱自己的子孫能夠健康平安。雖然我對此一直感覺是迷信行為,但仔細回想,她們用粗老的顫抖的手拿著針線無數次來回穿梭才縫制而成的香囊,一針一線飽含的真情,自然是用千言萬語也無法描述的。
一天清晨聽聞雞鳴,透過窗戶照進的一縷陽光,我揉著睡眼惺忪的眼,恍然間看到奶奶正在打理著各種縫制香囊的工具。奶奶臉上沒有以前的那般慈祥,反倒顯現出一種年輕人一樣的全神貫注。接下來奶奶縫制的過程,那么細致,那么認真,那么情意綿綿,那么無限寄托,最后全部濃縮在一個小香囊里,綻放在奶奶縫制結束時的笑容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但又是那么珍貴。我摩挲著枕邊的香囊,沉醉于一種迷幻的草香之中,沉醉于對奶奶的回憶里,久久不愿起床。
猶記當年,我收到由奶奶縫制的第一個香囊時,心中的那一份喜悅,就像是收到了一個無價之寶;再后來,我每到過年就有一種期待,期待著回家看奶奶,期待著早點知道奶奶又會給我做個什么形狀什么花紋的香囊呢?到現在,我只有好好珍藏這些昔日奶奶縫制的香囊,每重新拿出來看一次,就宛如一股強勁的暖流沖蕩于心間,很久不能停緩。雖然只有小小的一包,雖然上面的針織不那么細密,花紋不那么精美,但其中奶奶對孫子的深情與愛意,卻那么厚重,這是市場上任何精致的飄散著各種香味兒的香囊所不能比的。對于奶奶,大概也只有通過這樣簡約但不簡單的方式來完成她心里那些隱藏的心愿吧!
或許那些能夠在你記憶深處留下難忘回憶的人,莫過于像那些為你縫制香囊惦記著你的親人。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八)
每到端午節,我就會想起小時候學的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币荒暌欢鹊亩宋绻澘斓搅?,我想隔壁鄰居劉奶奶又要送來親自包的粽子。其實我也很想在這美味的節日里自己做上幾個粽子,這兩天我和媽媽便向劉奶奶請教怎樣包粽子。
劉奶奶包的粽子既好看又美味,奶奶說首先要把粽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這樣比較好包一點。再把長長的粽葉折疊,圍攏來,中間放進調好的糯米和肉塊,要包出棱角。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覺得好難啊!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而且米會灑下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媽媽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我想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經過艱難一番包扎后,稍微有點型、看著順眼的粽子跟著大人們包的一起放入鍋中了,我包的粽子很“顯眼”哦!接下來就用猛火煮40分鐘,再用文火20分鐘就差不多了。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終于時間到了,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看到里面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的端午學會了包粽子,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這其中的味道可真不是一般的美哦!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九)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在這盛大的節日到來之前,我們迎來了夏至。
夏至要吃餛飩。星期四,奶奶買來了餛飩皮。不知道餛飩是怎樣包成的。于是,我拉著奶奶的手大聲嚷道:“奶奶,讓我試一試,一切皆有可能。說不定我就能包好呢?!蔽以偃龖┣螅棠滩糯饝宋?。
我將餛飩皮放到桌上,把裝餡的盆子端到桌上,往里面放了兩雙筷子,又端來水。我來到衛生間洗了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學著奶奶的樣專心致志地包。“首先拿出一張餛飩皮?!蹦棠棠托牡刂笇?。我按照奶奶說的做,拿出一張餛飩皮,“然后放在手心,放入餡?!蹦棠滩粎捚錈┑刂v解。我的手心沒有餛飩皮那么大,只好放在桌上。餡放多少呢?算了!想放多少就放多少。然后,我將餛飩皮卷成圓柱形。用水干什么?我學著奶奶的樣子用手指在水面“蜻蜓點水”,再在圓柱的兩邊點了點,用力捏一捏,再將圓柱形兩邊粘在一起,一個四不像的餛飩就完成了。把我的“四不像”和奶奶的餛飩放在一起,相差十萬八千里、瞧,我的“四不像”都露陷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雖然只包了一只餛飩,但是我還是很快樂!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十)
端午,應該是人人皆知的日子吧!不但是中國人的節日,有些老外也開始動起手來包粽子、吃粽子、劃龍舟等。當然。我這個小中國人也要開動哦!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等。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劃龍舟,掛艾葉、菖蒲等。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建立的日子。見天,我也來“嘗嘗”端午節的滋味。
“包粽子嘍”奶奶端著兩盆東西走過來,我莫名其妙“啥個?”奶奶笑咪咪的說“來,包粽子”我蹲下來,看著一盆糯米和一盆竹葉,滿心的歡喜,卷起袖子。首先取出兩三片竹葉,把他們卷起來,成一個漏斗形,再往里面灌上糯米?!鞍ミ稀辈缓茫袢~沒整好全散了!我氣呼呼的喃喃“什么嘛,這么小的東西竟然這么難!不……”說著,又重新開動起來。啊!看,一個小巧玲瓏的小粽子出世啦!翠綠的外衣包裹著一顆顆白色的米珠??粗涂谒д?。一個、兩個,十個粽子,哎,總算包完了。
這回該煮粽子了,將粽子放入鍋中,開始蒸。沒幾分鐘粽子便出爐了。“嗯”太香了,我擋不住粽子的誘惑,立馬打開一個粽子沾了沾糖,放入嘴中。啊,味道還真不錯呀。透露點小秘密,我在粽子里摻了點“假”,放了許多綠豆,所以才這么美味呢!
晚上,口中依然回味著粽子的味道,是那樣淳樸,那樣美味。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十一)
爸爸媽媽的手機里一發來了一條又一條的端午節快樂短信,如一句平淡如水的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當然也代表快樂的傳統節日——國際端午節。
為了這次慶祝端午節,我門利用班隊課時間里專門舉行了做香袋的活動,十分有意義!
班隊課開始,楊老師說要教我們做兩種方法。先是做愛心的。楊老師拿出兩塊布,把兩塊布的里面重疊,上右或上左用線縫起來。看著楊老師,我們也一起做了起來。我把最心儀的兩塊布放在一起,學著楊老師的樣子有模有樣地做著??p完以后,把它翻個面,愛心的腳就做成了。接下來楊老師要叫我們做完整的愛心。然后把那兩塊布變成三角形,放進棉花和香料,再把它縫起來就行了,最后一抽,還真像呀!我們不禁驚嘆道,而且很香!
不久,有好多的同學都做完了,一亮相,各有各的長處。實在是眼前一亮!有些男同學也很細心!當然我也做的不錯,把兩個愛心竄在了一起!
后來回家,我又做了好幾個!放在家里,整個家香極了!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十二)
“插艾葉,做香囊,吃粽子,賽龍舟……”這首小曲總是和粽香一齊襲來,預報著端午的到來。此時,在美術課上,我們正做著香包。
這里的“香”很是獨特,是一袋袋滿滿當當的,老師很體諒我們,用的是避蚊的中草藥,雖然味道不是很好聞,但是這阻擋不了我們高漲的興致。細針、細線、細孔,我們卷起袖子,像做女工一般,兩眼虛瞇成一條線,捻齊了線頭,一股勁兒地把線往圓孔里穿。看似簡單,頗為不易,這線像是故意捉弄我們似的,怎么都不肯鉆過那細孔。我不由得高挑著眉毛,急得直撓頭發,恨不得把孔給鑿大些。有些同學不急不躁、動作迅速,一整套工序行云流水,已經順利地開始縫布了。只見她把布反面折疊,細密地縫好兩邊,打個結,翻個身,裝好香料,再將布的兩角捏起并在一邊,針法熟練地又縫了起來。然后串珠,縫繩,一個立體三角形的香包便做好了。看的我好不羨慕!
靜下心來,總結經驗,用心、專注的繼續我的香包制作,最終一個漂漂亮亮的香包完工啦!經過此次活動,我不僅學會了制作香包,提高了動手能力,還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事切不可過急、過躁,凡是用心去做就會有所收獲。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十三)
端午節佩戴香囊是華夏民族的古老習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簡稱。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
端午節佩戴香荷包源于公元前278年,楚國民以“簡棕”(即竹簡貯米)投入汨羅江祭奠屈原,使魚不損傷其遺體;又據《初學記》中記載:漢光武年間,長沙人歐回,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屈原官名)對他妻子托夢說:“你們祭祀的東西,被江中蛟龍偷走了,以后可以用艾葉包住,五色線捆好,蛟龍最害怕這兩樣東西”。于是其妻就用竹簡制粽,并纏上五色絲線投入江中。后來世代相傳,發展為端午節食品及五色絲線纏粽子的民風民俗。到后來,人們又用五色彩線纏、繡各種各樣的香荷包,這種古俗愈演愈烈,據古樂府《孔雀東南飛》中描寫:“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又如:《紅樓夢》書中寫道:“(寶玉)因忙把衣解了,從里面衣襟上將所系的荷包解了下來?!边@里的香囊、荷包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是端午節所佩戴之物,但其古俗含義辟邪、熏香、定情物不免也夾雜在其中。元代雜劇就提到這種香荷包,讓馳聘疆場的武士佩戴在身邊,是用來裝針線的,大的像錢包,小的似手袋。
我國古俗佩戴香荷包歷史悠久,它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據《禮記·內則》記載:“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櫛縱拂髦、忽角衿纓,皆佩容臭。”這里所說的“衿纓”是編結的香囊;“容臭”是指香囊中的香物。這段文字記載說明周代年輕人在父母與舅姑處時,隨身佩戴香荷包(香囊),以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禮儀,也說出了那時的香荷包尚無裝飾意義。
在我省許多城鄉,尤其是西峽,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天,總要舉行隆重的慶?;顒?,并舉辦許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耐人尋味的民俗活動。特別是這天,大人小孩都佩戴各色絲綢,精工制作成的顏色各異、形狀不同的香囊戴于身上、腰間,娃娃們都要帶上布制的肚兜,人們認為這些布制吉祥物都有靈氣,都具有保護子孫平安成長的特性,因此,在端午節這天佩戴香囊,受到人們喜愛和,
香荷包都是采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著丁香、山艾、細辛、甘松、白芷等中藥粉,再用彩綢扎繡而成。它們下邊還垂上紅、綠、青、藍、紫各種線穗,再穿上銀珠光片之類,看上去珠光寶氣,誘人喜愛。有些巧手把許多小香包串起來,組合成很有趣的“八仙過?!?、“魚兒鉆蓮”、“老鼠啃葡萄”、“獅子滾繡球”、“猴娃啃桃”、“虎踏五毒”、“驅五毒簸箕”、“艾虎”。在端午節早晨,大人要把這些香荷包給孩子佩戴在身上。希望香荷包里的香味和小動物可以祛病除惡,祈福降壽。隨著歷史的演變,祛病求福的觀念漸漸淡化,而這制作精湛的藝術品的風俗卻保存了下來,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十四)
小時候,
端午的香包飄著幽香,
姥姥手中的針線又在忙。
長大了,
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禮葬,
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現在,
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
姥姥的愛在外婆橋上。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很期待過端午節。誘人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長長的米粒煮得泛黃,里面包了豆沙或棗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紅的顏色,四角倔強的翹著,可愛極了。包粽子的葉子上沾滿了水,也沁入一點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滿嘴便充滿了米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餡兒。餡兒甜甜的,有了米,這種甜也不膩了;米中融入了棗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滿嘴“小胡子”,媽媽見了笑我是只“大臉貓”。我卻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頭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會笑著看著我,慢慢挪動步子于床前,從枕邊的針線筐中取出幾個香囊。那時外婆還只有我一個孫輩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會有五六個外婆做的香包。這些香包各式各樣,在我記憶中,似乎沒有重樣兒的。外婆那時手還很巧,會做很多種圖樣。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陽、月亮、星星的;還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無論做什么,就像什么,雖說沒達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絕不比路邊買的那些差。
雖然我并不怎么喜歡香包的那種味道,但那無疑是我那時的最好飾品。于是,我國的滿身都是德,猶如天花亂墜。效益看著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說什么,依然“孤芳自賞”,跑去媽媽面前玩了。
現在物是人非,我穿過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長大了,表弟已經七歲,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們家端午節的習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沒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長著,一天又一天。但有時心里卻十分空洞,越臨近端午,越是如此。
懷念我親愛的飾物――外婆充滿愛意的香包。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十五)
又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兩千多年來,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一直是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端午節姥姥總是會編制一個小小的香包掛在我的身上,因為我是個“招蚊體質”。今年端午節沒回姥姥家,我打算自己做一個香包,驅趕“熱愛親吻”我的蚊子們。
媽媽首先給我介紹了做香包的十四種中藥,它們各有各的名字,比如白芷,蒼術,肉桂,金銀花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用途:除濕防蟲。接下來媽媽開始給我示范了,那細細的針和線在媽媽手里仿佛有生命似的,在布上靈活穿過去,穿過來。沒過一會兒,一個清香四溢的香包就做好了。
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開始做起了香包。我拿了一塊正方形的花布、一根針和一根紅色的絲線。先要把花布翻面對折,然后把開口的兩邊用線縫起來,留下一個口子做袋口,我想把絲線穿進針眼里,可這針在我手里就像一個調皮的孩子,不安分極了,在花布上蹦蹦跳跳,我有些急躁了,媽媽摸著我的頭笑著說:“別急,你多試幾次它就聽話了。”
我靜下心來,開始一次一次的嘗試:先把線拉直,對準針眼慢慢地穿過去,再把線尾巴繞在食指上一圈,接著用大拇指一抿,壓住,另一只手拉針,打成一個線結。終于把“穿針引線”這一步完成了。接著,我把針從折好的布的正面插到背面,把線拉過去,在離這個針腳3毫米遠的地方又插針把線拉到布的正面。這樣反反復復,一直把這一邊縫完。到了另一邊,我按照上面的方法繼續將香包的反反復復一針一線地縫起來。我慢慢地縫著,一點兒也不著急。因為我知道,做得快不一定就做得好。終于縫完了兩邊,我打好了結。我把花布像翻襪子一樣翻過來,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袋子。美中不足的是,袋口一圈有很多花布的線頭,我把它們折到里面,又用針線密密地縫了一圈,縫成一條整齊美觀的邊,袋子做好啦!
我得意洋洋地對媽媽說:“不錯吧!我差點扎到手了呢!”“不錯,我再幫你改改!”媽媽幫我在袋口附近打了八個孔,又給我一條紅繩子。我把紅繩子穿過每一個孔,用來扎袋口。最后一步,把藥粉包在棉花絮中,用力塞進布袋里,拉緊紅繩子,封住袋口。一個香包做好了!看著自己的手工作品,聞著好聞的中藥香味,我覺得一切都很完美!
我對媽媽說:“媽媽,這次,我不會接到蚊子的“紅包”啦!”“什么意思呀?”“你看我準備的多么充足,我就是想對蚊子說:“蚊子,放馬過來吧!這個夏天你吃不到我的美餐啦!”“哈哈哈!”屋里蕩漾著幸福的味道。
做家務作文05-29
做獎品01-23
《想和做》01-24
做香包作文總結(篇十六)
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端午節。 漢,壯,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區都流行過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系在一起。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棵上,稱為“長命縷”。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悲痛異常,紛紛涌到淚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讓魚,蝦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師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了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到現在也就成了粽子。 拜拜!就講這么多了,我要去上學了。
- 上一篇:高中軍訓作文(精選11篇)
- 下一篇:父母在我心中初中作文1000(精選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