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精選13篇)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一篇
今天是新年。新年期間,我們要吃餃子,包紅包,打掃房間,貼春聯。貼春聯是我和爸爸每年都要做的事情。今年也不例外。但是我的祖父母今年不在家,所以我們會貼出它。
一大早,父親把我從床上拉起來,我含糊地穿上衣服。早飯后,我們騎自行車去了馬路。當我們到達爺爺家時,我們首先準備了剪刀和透明膠水。然后我把墻上原來的春聯摘下來,最后是粘貼的時候了。
我先把水平批交給我父親,然后開始切割透明粘合劑,但每次我切割一個,其余的都粘在膠帶卷上,唉,我不得不再次拾取它。然而,我父親很快就發了,我根本跟不上節奏。當他看到它時,他搖搖頭,對我說,“你的方法錯了。如果你試圖用一只手握住膠帶,剛才的情況就不會出現了。”我半信半疑地試了試,但我不認為它真的有效。我的工作速度也提高了。
沒過多久,春節對聯就貼出來了。我父親和我把它貼得整整齊齊,但我們家還沒有貼上。我們仍然必須繼續我們的工作。當我們到家時,我們拿出一對春聯,把它們放到凳子上繼續我們的工作。
此時此刻,我不會像以前那樣處境了,但仍有一種情形。隨著我工作速度的提高,有時我會把它剪得很快,但是在爸爸粘貼完之前,我不知道該把它放在哪里。它不能被切割。樓梯扶手上?這樣磁帶就會變臟;關于爸爸?這將影響他張貼春聯。最后我想了很久,不得不問我父親。他說,“柱子在門上,所以我很容易就能找到。”“這是個好主意。)"
很快我們完成了任務,終于自由了。讓我們一起祝新年快樂!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二篇
今天是臘月二十八,按照我國的傳統習慣,在這一天每家每戶都要貼春聯、掛燈籠。春聯也叫對聯、門聯、門對、對子、門貼。
一大早,我媽媽就準備好漿糊貼春聯。我和爸爸洗漱完畢后,就拿著春聯,端著漿糊來到大門口。我先把春聯鋪開放到地上,爸爸就用毛刷把漿糊刷到春聯上,然后,他拿著上端,我拿著下端,慢慢地把春聯貼到墻上。不一會,我們就把春聯貼好了。
我向后退了幾步,欣賞起我們的杰作。我仔細一看,大叫起來:“爸爸,你怎么把福字貼倒了呀?”爸爸笑著對我說:“福到了就對了,我們就是讓它到了。”“為什么呀?”我疑惑不解的問。爸爸說:“你不知道,這里面是有緣故的啊!”接著,爸爸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個農民不識字。到了春節,他看別人家都貼春聯,他家很窮買不起春聯。于是,他就找到一位好心的教書先生幫他寫一幅春聯。教書先生知道他不識字,怕他貼倒了,就幫他寫了一個‘福’字。他道過謝后就高興拿著春聯回家了。結果他還是貼倒了。有幾個小孩發現后,就笑他把‘福’字貼到了。他卻高興說:“福到了好呀。”后來,他這樣的做法被人們廣為流傳了下來。這就是‘福’字貼倒的緣故。接著爸爸又給我講了許多關于春節的傳說。
春節很快就過完了,我們又回到學校了上課。有時候回想起來,我覺得今年的春節過得最有意思,還學到了不少新知識。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三篇
每年過年,我們家都會回農村過年,而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這是習俗,也是習慣。
對聯,又稱楹聯,俗稱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
走在鄉間小道上,我敢保證,只要有人家,就會有春聯。吃完飯,在村里到處走走,看看春聯,品味品味,絕對也是一種享受。如今的農村,鄉親們的文化品位水平確實提高了不少,甚至還有自家撰寫的頗有個性的春聯,市場上買回來的也都十分新穎,幾十戶人家沒有一戶的春聯是重復的。有幾首至今難以忘懷:春雨絲絲潤萬物紅梅點點繡千山橫批:春意盎然;大地流金萬事通冬去春來萬象新橫批:歡度春節;大順大財大吉利作文/新春新喜新世紀橫批:萬事如意……
這些春聯洋溢著清新、典雅、古樸、率真的韻味。春聯似畫,春聯似詩,分明顯示著家鄉人的氣質和文化底蘊!
春聯是對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祝福,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除夕夜,家人們團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少不了的是祝福,團年飯,大家坐在一塊兒,舉杯歡慶,少不了的也是這份祝福;大家一起在家門前貼上春聯,這也是對家人的一種祝福;春聯離不開祝福,祝福離不開春節,春聯與春節本就是一對。
春節貼春聯,過年送祝福,團團圓圓,幸幸福福,一副小小的春聯卻蘊含著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這就是我的年味,我的年味盡在春聯中:銀蛇勁舞狂歡日金榜題名會有時橫批:學業有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學業有成,事事順心。
同時,我也在渴盼著在明年春節的假日里,再次享受品味春聯的樂趣!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四篇
春節一到,家家戶戶都喜歡貼春聯與倒“福”,給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息。今天,我了解到了春節貼春聯與倒“福”的由來,增長了不少知識。
對聯還有一個俗名叫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春聯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春聯始于五代。公元9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學士辛寅遜在桃板上題詞,又嫌他寫得不工穩,便自己動手寫了“新年納余慶,佳節”。從此,題桃符便演變成寫春聯了。后來,由于紙張大量生產,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木板。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傳統春是寫在紅紙上,寓意紅火平安,現在的春聯已演變成燙金字體,外圈裝飾精美,繪有各種圖案。一般的春聯分為上聯、下聯與橫批,上聯與下聯尾字一般帶有諧音,讀起來朗朗上口。常見的春聯有: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橫批:萬象更新;綠竹別其三分景紅梅正報萬家春橫批:春回大地等等。
春節除了貼春聯,還要在門上貼“福”字,貼“福”可是有講究的,一般貼“福”字要倒貼,讀起來就是“福倒”,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令全城大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于是家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一聽有道理,便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
現在人們還保留著貼春聯和貼倒“福”的傳統文化,但是卻在不斷地演變當中。改變的是文化,不變的是傳承。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五篇
新年的腳步聲漸漸走近,大街小巷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除夕這天,大街小巷都充滿歡聲笑語,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除夕這天,是人們最忙但也是快樂的一天,下午,我跟媽媽從集市買來了春聯,很鄭重地拿來剪刀、膠帶等東西。幫忙貼春聯啦。
大家知道春聯是什么嗎?春聯最初是叫做“桃符”,在周代時出現,桃符是指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后漢書·禮儀志》有記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到了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出現了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的事。《宋史·蜀世家》有記載:“后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我們國家的第一副春聯。到了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就有描寫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只不過不同的是由桃木板改成了紙張——春貼紙。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此后春聯沿習成為了習俗,源遠流長。
新年嘛,當然要除舊迎新啦,所以要把舊的春聯先用手撕下來,舊的春聯好難撕啊,我用小刀、水、抹布等對付它,終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把它給除得干干凈凈的。我把膠帶撕開,撕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想貼在春聯上,但問題來了,“綠竹別其三分景,紅梅正報萬家春。”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我丈二摸不著頭腦,爸爸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他說:“春聯講究平仄,平是一、二聲,仄是三、四聲。一般上聯的最后一個字是仄聲,下聯的最后一個字是平聲哦。”“哦”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最后幫助爸爸把春聯給貼好啦,紅彤彤的對聯充滿喜慶,它寄托了我們對新一年美好的愿望。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六篇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桃符等,它起源于宋代,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再過幾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看見鄰居家都貼著各色各樣的春聯,都各有各的獨特之處,唯有我家的門上還沒貼上春聯。于是,我問媽媽為什么不去超市買一些春聯貼上去呢?媽媽說,去超市買多沒意思,還不如自己寫,既可以練字,又有新意。
我聽了媽媽的提議,連連點頭表示贊同。于是,媽媽去文具店買來了寫春聯的紙,我拿出了寫毛筆字用的工具。
原本是媽媽準備要寫的,但一聽,我要試一試,媽媽就讓我寫了,全家的人都圍過來看我寫。雖然說我的毛筆字寫得不是很好,但是我還是鼓起勇氣,深吸一口氣,便大揮筆墨。哎呀,糟了,“吉祥”的“祥”字一豎歪了。雖說是寒冬,但我的手心卻冒出一陣陣汗來,心里就像揣著十只小兔子一樣怦怦亂跳。
“沒想到弟弟還寫得不錯哎”表姐在一旁看了也笑了表示稱贊,這才讓我那顆快要跳出喉嚨的心稍稍平息了下去。我重新振作精神,又開始寫下去。“時運祥廣百瑞進,晨光熹微萬芒出”橫批“紫氣東來前程似錦”一副春聯終于完成了,我長長地吁了一口氣。
接下來我和表姐一起拿出澆水,開始貼春聯,貼完后,家人一起念了一遍,都連連稱贊,而我看了也很有成就感,不停地打開門去看那副春聯。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七篇
今天是除夕,媽媽忙的不可開交,所以我和姐姐就自告奮勇的要求幫助媽媽貼對聯。
我們說干就干,先準備工具:剪刀、膠帶、凳子,再把紅紅火火的對聯拿出來。OK,準備開始:一推開門,一股冷風就迎面撲來,“我還是把外套床上吧!”我說。
姐姐搬出凳子,我站了上去,把去年的對聯和墻面上清理干凈。開始貼新對聯了!姐姐是總策劃,我是個小兵,姐姐一會兒說低了,一會兒說高了,一會兒又說往左,一會兒又說往右。要是平時我可就不干了,可是現在不一樣,這是貼對聯,這里面包含著我們對新一年的希望,我老老實實的聽著指揮。沒多久,就把對聯貼好了!來來來,快來看看吧:佳年好景隨春到,福樂安康順心來!怎么樣很不錯吧?對了還有橫批:恭賀新禧。
看著紅紅的春聯,媽媽滿意的笑了。愿我們的生活像春聯說的那樣,也祝愿每一個人新年快樂!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八篇
貼對聯,最好在云淡風輕、風和日麗的時候,昨天下午就是這樣一個好天氣。
在一點多的時候,媽媽就把我叫了出去,我當時正在看電視就有點不情愿,心想:什么事啊,早不弄晚不弄,非得現在弄。
我就慢慢悠悠的走到了媽媽面前,看看腳下全是一張張紅色的紙,上面寫著黃色的字,還有長方形的門神。
我就把對聯打開,拿出透明膠,在對聯背面,貼上了,爺爺搬出梯子,爺爺爬上去把對聯粘到墻上,用同樣的方法把對面那門墻上也貼上,門神也用雙面膠粘上往門上使勁一推就粘上了。
不像以前,放把對聯掛的滿天飛,現在好多了,一會就把門口的貼完了,該貼院子里的,我們就搬出凳子來,媽媽站到上面,把兩邊的對聯貼完了就在廚房貼上福,兩邊貼上對聯,又在墻上貼上滿園春光、抬頭見喜……
把春聯貼完以后,把院子里弄得亮麗多彩。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九篇
春節那天,家家戶戶都換上了新的春聯,一樣望去大街小巷煥然一新,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氣氛。今年,我家也換上了喜慶的春聯!
那天我和媽媽來到年畫市場,開始選春聯,這里的對聯可真多呀!
看得我眼花繚亂:有帶金邊的,有紅紙黑字的,有長的,有短的,有寬的,有窄的……我和媽媽都不知道要選什么好。突然一幅嬌小而不失大氣的春聯吸引了我的眼球:“鴻運高照萬事順,金雞唱曉幸福年”,橫批是:“納福迎吉”。對聯內容的寓意很好,非常符合我們一家對新的一年期盼;字體呈金色,落落大方,蒼勁有力。嗯!就選這個吧!
回到家中,我和爸爸張羅著貼春聯。爸爸個子高,負責貼,我手腳利索,負責打下手兼指揮。呦!爸爸還是個貼春聯的高手呀!輕輕松松貼好了上聯,但是下聯卻出現了麻煩,由于這幅春聯的體積較小,想要做到對稱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于是,我就站在遠處,估摸著距離,指揮著:“爸,高點,再高一點點”,“高了高了,低一點點……”唉?平時脾氣急躁的爸爸竟然這么配合我,聽我指揮,一點怨言也沒有,還夸我指揮有方。
開始貼橫批了,橫批一般要貼過門頭,難度大一些,而且我們家的春聯都是貼在柱子上,但橫梁又離地面很遠,難上加難,于是爸爸便搬來了救兵----鐵質折疊四角梯。爸爸爬上梯子,我有些不放心,于是一邊扶著梯子,一邊指揮——在我們父女倆的默契配合下,橫批終于貼好了,一幅春聯被貼得規規矩矩、妥妥貼貼的。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十篇
過大年啰!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們全家和親戚們一同會老家,除了和奶奶嘮嘮家常,最主要是幫奶奶貼春聯。
奶奶家共有11個門,由于門太多,奶奶老了,經不住貼春聯上上下下爬高,所以我們都來幫奶奶貼春聯。我們決定采用效率高,又簡單的“分工合作法”來貼;我們分為:爸爸負責把需要貼春聯的墻壁打掃干凈;媽媽和二娘 把寫好的春聯剪裁一下;我和璐璐負責把裁好的春聯送給貼春聯的大伯和二伯,再把地上被爸爸撕下來的舊春聯掃干凈;由大哥和二哥往墻上刷漿糊;二奶奶呢!她老人家也就樂呵呵的給我們大家煮羊肉湯了。
分工完畢,大家立刻忙碌起來,刷漿糊的刷漿糊,貼春聯的貼春聯,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熱鬧非凡。只見刷漿糊的二哥個子高,是一位一米八的帥小伙,一抬手就 可以刷了,輕松的很,而大哥就不一樣了,有的時候還得踩板凳,但也忙得不亦樂乎,高興著呢;我和璐璐更是連蹦帶跳的,送春聯比媽媽和二娘裁得還快,像兩頭活潑的小鹿被放回森林,異常興奮,雖然兩手都被春聯染成了紅色,但絲毫不影響我們的情緒;老爸的活可是個苦差使,由于爺爺去世得早,家中只有奶奶一個人住,所以樓上樓下都落滿了灰塵,爸爸一掃,灰塵就紛揚起來,害得爸爸又是打噴嚏又是咳嗽,唉!是個好漢就得挑重活呀!
終于,經過我們得不懈努力,春聯全都貼好了,被貼上春聯得奶奶家如同穿上了新衣服,立刻多了一份過年的氣氛,再加上奶奶家院子里的菜地上還有一層薄薄 的積雪,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全家人喝著暖暖的羊肉湯,看著自己貼的春聯,心中有說不出的喜悅。
是什么力量讓我們只用了不到20分鐘就貼完了這么多個門的春聯呢?答案就是團結的力量。如果其中兩三個人不干,也許不會影響大局 ;如果一半以上的人不配合,結果就可想而知了。生活中許多事情都需要我們大家團結協作,才能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十一篇
到了,家家戶戶都貼起了春聯,我也被分配到了任務,往墻上刷黏性很強的熱粥。
我手里端著碗,面無表情地在通往老房子的小路上行走,心里是滿滿的不情愿——這碗里裝的又不是什么瓊漿玉液,還得讓我這么畢恭畢敬地端著它。碗里時不時灑出一些粥,滴在我的手上,又燙又黏,難受極了。
終于抵達目的地了。老房子已經好幾年沒人住了,院子里長滿了一個小孩那么高的雜草,我戴上帽子,跑到了被層層荒草淹沒的后門前,還沒等拿著春聯的爸爸發話,就往門的中間刷了一大塊粥,便想逃離了這個是非之地,唉,還是先想想看該怎么往又高又臟的大門上刷這滾燙的粥吧!
說這大門高吧,絕對不是我信口胡說的,我估摸著只能刷到上下聯的下半部分,至于橫批嘛,想都別想刷到了。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十二篇
每年的除夕人們都會在門框上貼對聯,并燃放爆竹煙花。
貼對聯的歷史還要追溯到幾千年前。那時的人們安居樂業,和睦幸福。但是每一年的除夕,都會有一個叫“年”的怪獸來騷擾人們,它會把人們的雞羊都吃掉。于是每一年的那一天人們就把窗門緊閉,不敢外出。后來人們試探到那個怪獸怕紅色、光和聲響,所以人們就把紅紙裁成門框大小的條貼在門框上。那一天的晚上點許許多多的燈,使光非常強,人們還把竹子放在火堆里燒,火堆里的.竹子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這樣就把“年”趕走了。第二天人們互送禮物表示祝賀。后來人們把紅紙寫上字帖到門框上,這樣就形成了對聯。再后來人們發明了火藥,就取代了以前燒竹的方法。
其實關于對聯還有許多有趣的事呢!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精妙,很多人想得到王羲之的筆跡,所以他家的對聯一貼出去就被人取走。后來王羲之想了一個好辦法,他把一幅對聯寫好后,裁成兩半,一半寫的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王羲之叫人把這幾個貼出去,果然無人去取,但王羲之的夫人看了很生氣,王羲之卻說:“夫人莫急,明日再看。”等到第二天大清早,王羲之叫人把另一半貼上去,就成了一幅好對聯了:
福無雙至今日至
禍不單行昨日行
過年的作文關于貼對聯 第十三篇
今天媽媽帶我去買年貨,路過購物中心的時候,我看見有幾位大哥哥正在一張張大紅紙上寫春聯,寫好了就放在一邊晾干,有好多人都圍在一邊看,看中了就可以拿走一副。雖然天很冷,但寫春聯的人專心致志,他們的字龍飛鳳舞,剛勁有力,可漂亮了!瞧這副:旭日橫空出世,臘梅傲雪迎春。再瞧這副:人壽年豐家家樂,國泰民安處處春。
回到家,我也想寫春聯,于是我找出一張紙,可是,寫什么呢?上電腦搜一副吧?媽媽說:“你為什么不能自己想一副呢?這樣更有意義的。”自己寫?這我可沒寫過呀!可是,我就愛挑戰自己,于是,我開動腦筋,今年是馬年,不如我用上成語吧。我寫道:一馬當先萬事成,吉祥如意年年好。我看著這幅春聯又想了想,覺得"一馬當先"和"吉祥如意"在這里不太相配'。再改改吧。于是,我又想了一會兒,改成:一馬當先年年好,快馬加鞭事事成。
明天我就讓爸爸給我也買張大紅紙,我要把這春聯用毛筆寫下來貼在我家門上,它會給我們家帶來平安和祝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