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好物未必占有作文500子(精選5篇)
好物未必占有作文500子 第一篇
我說“開卷未必有益”,并不是說不要讀書,而是采取正確的讀書方法。
如果只說開卷有益,那可知書有好書,也有壞書,甚至有“毒書”,怎能夠不加選擇地打開就看呢?況且,那些《烏龍院》、《爆笑西游》、《冬至之雪》之類的所謂漫畫書內容挺搞笑,好像挺對我們小學生的胃口,還有那些有關情殺、算命和惡意調侃歷史人物的笑話的不良書籍,對我們小學生有什么好處呢?不但損害我們的眼睛,還不利于我的身心健康,實在是不開卷為妙。
即使是上了正規書店也不能妥當。現在的書店受市場經濟的影響,競爭激烈,一些不法書商現在為了賺錢喪盡天良,夾雜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一些黃色書刊銷售。我們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不強,看到這類書經不住誘惑,甚至還會廢寢忘食,手不釋卷。一旦迷上,便會走火入魔,上課也沒意思,成績會一落千丈。有的會模仿書中的人物,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開卷未必有益。
其次,再看看我國歷代的先賢大師,如果他們不是讀了思想健康,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好書,而是讀了那些毒害人的壞書,他們能成名成家嗎?漢代的思想家劉向曾經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他的話多么準確生動啊!書既然是一味藥,它就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良藥,勸戒人生,醫治愚昧,向善向美,服了就自然會藥到病除,使人清醒,品行高潔,理想遠大;另一是毒藥,迷惑人性,使人更加愚昧,向丑向惡,使人狂妄,德行低下,胸無大志,甚至置人于死地。難道不是這樣嗎?有位哲人曾說過,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才是智者。因此我始終認為,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要學會選擇書。堅決不讀有害的書籍,不可以好奇地什么書都讀。否者那樣的開卷非但無益,而且禍害無窮。
所以說“開卷未必有益”!
好物未必占有作文500子 第二篇
在文章的開頭,運用景物描寫,為文中所寫的人和事渲染環境、提供背景,能給人以美好清新的印象。寫景的內容,可以是天氣情況、自然風光、建筑設施,可以是動景靜景、遠景近景、美景劣景、大景小景等。小朋友們都愛好景物,也最喜歡寫景,這種開頭,會一下子抓住讀者,有助于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
當然,開頭運用景物描寫,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寫景的文字不能過多,不能一寫到景物,就沒完沒了,無始無終,結果,景物寫了很多,顯得頭大身子小,文章不勻稱;二是要重點突出,主要景物多寫一些,次要景物點一下即可,不能樣樣都寫,結果都沒有寫好;三是寫景是為人和事服務的,要與文中所寫的人和事有密切關聯,景與人事不能脫節,更不能把景物寫成了文章的累贅。
請看下面這個開頭:
瓦藍瓦藍的天,絲絲縷縷的輕云如煙般繚繞,夕陽的光輝灑滿田間,萬條金線接天浮動,玫瑰色的光彩,映在綠得發黑的菜上,葉面上像抹了一層油,亮閃閃的。
這段文字,是習作《路過天堂》的開頭,用的全是景物描寫,主要是仰視之景,夕陽下的美景,藍天、輕云、夕照的光彩、碧綠的菜葉,渲染了美好的情境,為寫“我”下文“路過天堂寨”提供了優美的環境背景。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令人心馳神往,顯然是一個好的開頭。
好物未必占有作文500子 第三篇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完全沒錯,但如果是壞書呢?所以開卷有沒有益這不能一概而論。
我的觀點是:開卷未必有益。比如說:某些兒童一開始接觸的是一些對他們有害的各類圖書,接著,他們就盲目地開始模仿,最終難以回頭,步入了軌道,后來越陷越深,漸漸地便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始終也回不了頭。
所謂,糖吃多了牙不好;藥吃多了身體不好;飯吃多了體型不好,同樣太愛讀數也不好,有的人對讀書太過癡迷了,最終上了癮,干什么多想著讀書,到頭來荒廢了學業,毀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和一生。
課外圖書分很多種類形,好書能讓我們不斷進步、最終成為有用之人,為國家做貢獻;壞書能讓我們誤入歧途、不明是非走向犯罪的道路。
還有,開卷就必定要思考。要明白一些句子的道理、意思,而不是走馬觀花,只是略懂其中一些少數的意思,糊里糊涂的“開卷”,這樣還不如不“開卷”的好。還比如說一些人都是十幾歲了,竟然還看一些低俗的書本,這樣不會長知識的,即使破了萬卷那又何妨,得讀適合自己的書才行。
我的觀點就是這樣,即使開卷也未必有益。得做到:讀好書、適當的讀書、勤思考、讀適合自己的書,這樣才會對自己有益。
好物未必占有作文500子 第四篇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快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
這首熟悉的歌謠,突然在我耳邊響起。我心頭微微一震,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記得四那個星期六,我早早地起床了。吃過早餐后,便乖乖地坐在窗前做作業。寫者寫著,突然遇到一道很難的數學題,我先把題目從頭到尾反復審了幾遍,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個眉目。我不得不耷拉著腦袋,趴在書桌上,啃著筆頭發愣。
就在這個時候,我那和藹可親的好媽媽似乎看清了我的心思,丟下手中的工作,輕輕地走到我身旁。我以為你會因為我上課不聽課不會寫作業而破口大罵,直到我的眼睛濕潤為止。可是你沒有,你只是用你那溫柔而卻長滿老繭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我的頭,靜靜地坐在我身旁,仔細耐心地教我。知道我領會為止,你的臉上才露處一個欣慰的微笑。你的笑好像一朵開的正艷的牡丹花,是那么的美麗。啊!我感到一陣暖流從我心底涌來。
好物未必占有作文500子 第五篇
如果盲目開卷,未必有益。
開卷是否有益,主要還是看誰看書,看什么書和年齡這些因素。
如果是一個心術不正的人看書,不管看什么書,他吸收的總是不好的語言和思想。相反,是一個素質極好的人看書,他就會有選擇性地看書,而且還會去粗取精,把好句好段和好的思想吸收了,不好的語言和思想就會被他排斥。要是兩個心理完全不同的人同樣都是看一本警匪書,心術不正的人看了,就會學著做案的手法,而素質極好的人看了,就會學著破案的思維。
看什么書也很重要,看不健康的書,吸收不好的。就像《蠟筆小新》這本漫畫書,我認為這本是給成年人看的休閑讀物,而現在看這本書的都是毫無判斷是非能力的兒童,學了里面一些不良的語言和習慣。所以,我覺得開卷是否有益是不能一錘定音的。
開卷未必有益。誠然,讀書可以使人增長知識,陶冶性情,修養身心,但“開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漢代劉向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既然是藥,就具備兩種功能:一是良藥,藥到病除;一是毒藥,置人于死地。不是嗎?20年代的德國,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奮斗》,受其不良影響而論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書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一點也不假,現在就有一部分同學迷上了武俠或言情小說,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誕的書籍,而把功課“丟”在一邊,導致學習成績一直往下降,最后造成竹籃打水一場空。試想,“開”這樣的書“卷”,能說是“有益”的嗎?“一本好書勝過珍寶,一本壞書比一個強盜更壞。”因此,開卷是否有益,得先看開什么卷。
有位哲人曾說過,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時,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見書就讀的人,而是會讀書的人。有的人看書不認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隨便翻翻,有的人去讀不適合自己的書,有的人甚至抱著獵奇的態度去讀書,試問,這樣的“開卷”,又何益之有?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作為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自然有它的積極意義,但若作為“開卷”就“有益”的斷語,卻是不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