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介紹朱自清故居作文(精選7篇)
介紹朱自清故居作文 第一篇
第一次接觸到你,大概是源于那篇為大家所熟悉的《匆匆》吧。“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句話不經意間便成了我心中永恒的經典,也許正是在那個時候,我開始認識你,了解你。
你說,“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輕輕地吐出一個又一個字,仔細玩味其間的美妙時,我也意識到必須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謝謝你。
“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你像個孩子似的說給我聽。我第一次知道如此尋常的雨也能被描繪得那么美。《春》帶給我的是華麗優美卻不失樸實,也是它讓我偏愛你寫景抒情的散文,因為我總能在它們中間看到你的灑脫你的淡泊,讀到你悲傷的心境、起伏的心情。
你的那篇《荷塘月色》,一下子把我拉到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一襲白衣的荷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花骨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我仿佛看到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樊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我甚至聽到了樹上的蟬聲和水里的蛙聲。可就在這時,你說,“熱鬧的是它們,我什么也沒有”。一剎那,我又似乎能觸到你的心的凄涼,因為你總是不知不覺地流露出自己真實的情感。
然后我要提到你的《背影》,這又是一篇深深打動我的文章,讀來竟有想哭的感覺。《背影》中,你的語言沒有以往的華麗,多了幾分樸實和平淡。那一個個催人淚下的畫面,那一句句平凡簡短的對白,總能激蕩起我心里的那一泓漣漪。我看到學生時代的你和你飽經風霜的老父,感受到他一股從心中涌出的隱痛。父親是少言的,他們不擅長表達,可他們沒有半點粉飾的愛讓人為之動容,“父愛如山”這話真是一點沒錯。你在《冬天》里也說,“一上桌就眼巴巴望著那鍋,等著那熱氣,等著熱氣從父親筷子上掉下來的豆腐”。我可以清晰地覺察到那氤氳在白水豆腐的熱氣里的父愛,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你心上都該是溫暖的吧。
《正義》里你問道,“人間的正義在哪里呢?”你把正義比作食物衣服,你說“兩石白米堆在屋里,總要吃它干凈,兩箱衣服堆在屋里,總要輪流換穿,一大堆正義卻扔在一旁,滿不理會,我們真大方,真舍得!看來正義這東西也真賤,竟抵不上白米的一個尖兒,衣服的一個扣兒!”我可以聽見你的憤怒,人間的正義究竟在哪里呢,滿藏在我們心里!你讓我們清楚地明白“正義”不止是掛在嘴上,而是要付諸行動的。
你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一如你的名字。有人說它們“清麗”,有人說它們“清秀”,也有人說它們“清幽”,可都離不開一個“清”字,朱自清的“清”。炎炎夏日,我樂意坐在安靜的書吧里,吮著冷飲,和著優美的古典樂,輕聲細讀你的文字,細細品位著字里行間的韻味,細細地讀你,讀一個灑脫的你,淡泊的你。
讀你,真是一種享受。
介紹朱自清故居作文 第二篇
敬愛的朱自清爺爺:
您好!
自從讀了您的散文《匆匆》后,我便一發不可收拾地迷上了您那些平淡如水,欲卻別有一番韻味的文字。
您的文筆之妙,不得不讓我大為敬佩,以至懷著一股無比激動的心情寫信給您。
初讀《匆匆》,只覺樸素縝密,親切自然,像平靜的心湖里扔了一顆小石子,濺起陣陣漣漪的感覺。我不知道您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寫出這樣美的文章。但這篇文,真的讓我感觸良多。生命是一場無法重來的旅行,時間不會等你,留下的只有空白的回憶。看似同樣的清晨與黃昏,其實都在流逝,都在被我們揮霍掉。如果你不去追趕時間的腳步,不去留下一些痕跡,那就等于白活一場,您說,對嗎?
其實我的夢想,就是像您一樣,為文學奮斗!有時候,我挺羨慕您的,文筆那么好,語言洗練,讀起來總是那么娓娓動人。
而我,寫作路上卻是經常碰到難題,突然沒了靈感,腦子里總想不出好句子。但我讀了您的詩歌后,便想通了。每個熱愛文學的人不都是這么走過來的么?一個人不可能剛生下來就妙筆生花,都要去經歷磨難,去努力,風雨過后總會有彩虹。
朱自清爺爺,我想把您的作品都細細品味一下,到時候等我有了更多感觸,再與您闊談一番,如何?
祝: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介紹朱自清故居作文 第三篇
朱自清《春》讀后感
讀完朱自清的散文《春》,望著窗外陽光明媚,我的心也跟著明朗起來,按捺不住也要讀一讀春天。
春風吹皺一池春水,叫天子在云端亮開了又尖又細又快的嗓子,伶伶俐俐,嘰嘰唧唧,春雨灑一片煙,滴一方屋檐叮叮咚咚,唰唰唰唰,春姑娘長袖一舞,雨霽云散,草木泛出油油綠意。楊柳先是鵝黃,繼而轉為翠綠,再就搖擺起來,在水中點出汩汩仄仄的漣漪。
春就是這樣,來了。或許只是在吹開書頁的一剎那,已有某種氣息,不再如針如刺,而是如鵝毛,如嬰兒的小手了……
所以讀春——晴春或雨春,總有溫暖如手、濕潤如膏的感覺。總是有“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的況味,總是夢到了唐宋的煙雨樓臺。或許正是這樣的風聲雨聲吧,更有一種千年遠古的意念。總是冒出詩經和楚辭的章節。“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砍砍伐檀兮,植之河之干兮”,那“清且淪漪”的不正是那一汪春水嗎?那紫薇抽芽不正在春天嗎?那湘夫人那宓妃,不正是浴著春水輕移蓮步的嗎?
冬季沉睡的一切都伸開了懶腰,打起了呵欠——柳的懶腰風的呵欠;睜開了眼睛開始歌唱——小草的眼睛麻雀黃雀的歌唱;跳起了舞蹈,那自然是一剪黑衣的燕子的舞蹈了。
新翻的泥土和新施的糞肥混合著發出了溫潤的芬芳。清新一如千年以前的那一片。那些滑滑的苔蘚和葳蕤的蒼蒲啊,是否記錄著塵世的變遷呢?那靜如處子的春水啊,是否洗浴過洛神的羽衣呢?
它們總是踩著季節的節拍,如期開放,不會猶豫也不會遲疑。謙卑靜默地接受多少代農人或詩人樸素或憂傷的吟唱。
朱自清《春》讀后感
介紹朱自清故居作文 第四篇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國近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48年8月12日病逝于北平,年僅50歲。
我眼中的朱自清,是一個真正名副其實的大文豪。他在寫景一文《春》中寫道“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了”。一個“鉆’字,就表現出了春草沖破土層的擠勁。再加上“偷偷地”修飾生動的表現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給寫活了。又如《荷塘月色》中用了26個疊詞,如“田田”、“層層”寫荷葉的多、密、重疊相連,“曲曲折折’寫荷塘的輪廓、形態“淡淡”、“薄薄”寫云霧的輕靈、縹緲,‘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寫荷塘四面樹叢的茂密,“翁翁郁郁”寫樹色的濃重。寫景文是最不好寫的,但是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景物都栩栩如生地表現在讀者面前,這也正是我最敬佩朱自清先生的地方。
我眼中的朱自清先生,是一個重視時間的人,正如他在散文《匆匆》一文中所寫。《匆匆》因此被列入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材,讀了他的這一篇《匆匆》,老師要求學生們寫讀后感,無數的學生因為這一篇《匆匆》從而知道時間的重要性,從而珍惜時間。拜讀過他的《匆匆》的所有讀者,都能夠體會到朱自清先生那種重視時間的心情,他那種極度重視時間的心情正赤裸裸地表現在讀者面前,引人深思。
介紹朱自清故居作文 第五篇
那陣陣清風,風里夾雜著陣陣清芬,引領我走過這條鋪滿青石路的小巷。
這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院子,地上的青磚早就已經被青苔覆蓋。時不時會有清風拂過。伴隨著清風,走過那扇古色古香的雕像屏門。里面陳列著朱自清的生平介紹等。房間里,木桌子,木椅子……古色古香的家具配上溫暖的陽光,撲面而來的清風里夾雜著古典的香味。這就是清芬的味道,清芬就是一種高尚的品德,也是一種芳香。
在一件一件散發著古典的清芬的家具中,我似乎感受到了房間主人對生活的嚴謹認真。
走過這個院子,映入眼簾的是朱自清的雕像,在雕像后面寫著“清芬正氣傳當世”七個威風凜凜的大字。
在朱自清所處的時代,中國正處于無比的黑暗之中,但,他并沒有認輸,他把筆當做武器,在黑暗之中開辟出一條充滿希望之光指引的道路。即使他身處亂世,寧愿粉身碎骨,也絕不屈服。也要頑強的抗爭。
他猶如清芬,因為他是一位學者,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清芬使者。通過《背影》,那穿著黑大褂的背影,吃力的爬上月臺,朱自清將父愛的力量化作清芬,使其不斷的激勵后人;通過《春》,那剛剛睡醒的萬物,朱自清將春天的勃勃生機化作清芬,讓我們體會到新生命的希望;通過《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池塘,布滿田野的荷葉,朱自清將大自然化作清芬,讓我們與自然更加親近。
他猶如清芬,因為他是一位真誠的知識愛國分子。在反內戰,反饑餓的斗爭中,他雖然飽受胃潰瘍的折磨,但是他依舊保持著知識分子高尚氣節和可貴的情操,拒絕接受美國提供的面粉,最后因為胃穿孔不幸去世。他的這種氣節,情操化作清芬,夾雜著巷口的清風流傳下來。
“結廬在人境,心遠地自偏。”他是一種頑強的清芬,一種永不放棄的清芬,他是一種熱愛祖國的清芬。它將與清風為伴,一直飄向未來。
介紹朱自清故居作文 第六篇
這是一戶鄉下人家,矮矮小小的茅屋前搭一瓜架,南瓜、絲瓜的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一條清澈的小溪從房前流過,一群鴨子在水中覓食、嬉戲。荷花已經開了不少,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有幾個調皮的小蓮蓬從荷葉中探出腦袋,好像著急地等著人們來采摘。
茅屋里有一對老夫妻正說著什么。只聽得老翁操著吳地的方言樂呵呵地說:“今年風調雨順,咱們地里又有了好收成,老婆子,來喝一杯慶祝一下吧!”“是呀!幾個孩子也已經長大懂事了,我們很快就可以享清福嘍!”老婦一邊說著,一邊端起了酒杯。兩人邊喝邊聊,屋里好不熱鬧。
此刻,家里的大兒子正在小溪東頭的豆田里忙活著。雖然他戴著草帽,可是頭頂那熱辣辣的太陽實在讓人吃不消。不一會兒,他便汗流浹背,不得不停下來歇一歇。望著眼前還有很多的雜草沒有鋤掉,他想:父母年紀都大了,兩個弟弟又年幼,以后家里的重活、累活,我得多承擔了。擦了一把汗,他又彎下身子繼續干活。
家里的老二在溪邊晃蕩著,一會兒捉蜻蜓,一會兒逗弄雞。突然間,他看到空地上的雞籠已經破了,便心生一計。他跑到樹林里,撿了不少枯樹枝,在空地上坐下來,學著大人的樣子小心翼翼地補起雞籠來。看他這全神貫注的樣子,跟剛才相比,真是判若兩人。
調皮可愛的三兒子最討人喜歡了,他來到溪邊,伸長了手臂去抓住一個蓮蓬,隨即手又輕輕往回一拉,一個小蓮蓬便到手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順勢趴在地上開始剝蓮蓬。只見他把一個白白胖胖的小蓮子從碧綠的蓮蓬殼里擠了出來,將蓮蓬殼套在手指上當手偶玩。哦!原來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這一家五口的日子過得快樂、悠閑,而又和諧,真讓人向往!
介紹朱自清故居作文 第七篇
游魯迅故居小學作文
今年暑假,我和小伙伴天天、陽陽一起出去旅游。我們的第一站是紹興,路上媽媽告訴我,紹興出了很多名人,有xxx總理、魯迅、秋瑾、陸游等等。我們今天要去的就是魯迅爺爺的家。魯迅爺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寫了很多有名的.文章,其中一篇就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所以我們這次參觀的重點就是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在我的想象里,百草園應該是有很多草、很多樹的地方,誰知道現場一看,百草園就是一塊菜地,中間有塊大石頭,上面刻著“百草園”三個大字。這就是魯迅爺爺小時候玩耍的地方。
三味書屋是魯迅爺爺上學的地方。說是書屋,其實就像我們現在的教室。叔叔告訴我,有一次魯迅上課遲到了,被老師批評了一頓,他就在自己的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從此以后,魯迅再也不遲到了。我偷偷問媽媽:這不是破壞公物嗎?媽媽告訴我,這個故事主要是讓我們學習魯迅刻苦學習的精神。
雖然天氣真的很熱,我們走在路上,就像要被烤熟了一樣。但是旅游讓我增長了見識,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