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精選19篇)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一篇
今天的作文課上,徐老師拿出了一堆黑乎乎的東西,走近一看,才發現是一堆磁鐵,有的閃閃發光,有的卻黑不溜秋。而且它們形狀各異,有拱形的,有橄欖形的,還有環形的……今天,我們就要來研究研究磁鐵的魔力。
只見一位同學信心十足地拿著拉鏈上去試。可磁鐵理都不理拉鏈,拉鏈放上去一下子就滑了下來。另一個拿了個鉛筆盒上去,只聽“咚”的一聲,鉛筆盒“親”上了磁鐵。哈哈,看樣子鐵皮鉛筆盒真是磁鐵的“親戚”!又一位同學拿著一個小掛扣上去了,老師拿著磁鐵去“勾引”它,只見這小東西蠕動了一下,突然“飛”了起來,被磁鐵牢牢吸住。其他同學也紛紛上前,用各種東西去測試,連剪刀、保溫杯都上了場,有的吸住了,有的卻沒吸住。
后來我們就自己開始玩起磁鐵來。我玩磁鐵的方式可是各式各樣:一會兒拿著磁鐵讓它打轉兒,弄得跟電風扇似的;一會兒讓一個磁鐵追另一個磁鐵,追著追著,被追的那個不管三七二十一撲在另一個磁鐵上,活像見了老朋友;一會兒又將一對磁鐵隔著書玩,這時兩個磁鐵就如同“小兩口”一樣,跟著對方跑來跑去,好玩極了。
磁鐵的魔力真大,真有趣!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二篇
今天,我們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科學實驗。
實驗前,老師拿出一瓶自來水、幾張空白的草稿紙、一個半透明半帶著花紋的普通玻璃杯。我們幾個同學疑惑不解。老師說:“你們猜我要干嘛?”同學們都沒吭聲,教室里頓時鴉雀無聲。老師接著說:“猜不出來吧,算了,還是我親自揭曉吧。”說著老師一邊說著,一邊開始演示起來 。同學們全神貫注地觀察起來:老師往玻璃杯里倒水,都滿了,快溢出來了,老師說這樣才會讓實驗更成功。接著老師把紙輕輕地蓋在水杯上,再輕輕壓了壓,用手抹平。老師說為了讓實驗更完美,這一步也很重要。還說讓實驗做到萬無一失的一步才是最后一步。然后,老師迅速把蓋著紙片的水杯翻轉過來。“哇!成功了,老師太厲害了。杯里的水居然沒有跑出來!牢牢地被紙堵住了!”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老師得意洋洋地:“想試一試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想!”
于是,老師把我們分成四組,每組有四個人,四個人先分好工,再合作。首先,老師先讓第一組做。不一會兒,就輪到我們第二組了。我們興奮極了,但也有一絲兒緊張,因為怕自己這一組的合作失敗。我的心怦怦直跳,還不停地敲桌子呢!我們組的一個女孩負責往杯子里倒水。只見她小心翼翼地拿起水瓶,慢慢地往杯子里倒水,生怕水會跑出來,一會兒功夫,杯里的水裝滿了。該我來蓋紙了,我也小心翼翼地拿起紙,找準位置,讓杯子口正好在紙的中央,這樣水就不容易跑出來。我又照著老師的樣子,把紙輕輕放好后,用手壓了壓。接著我把杯子遞給了陳翊榮,翻轉杯子可是她的事了。這可是最關鍵的一步呀。只見她反著后,小心地握著杯子,快速一翻,哇!雖然掉了一點水,可我們還是很高興。
最后,老師給我們揭示了這個實驗的原理:原來大氣的壓力緊緊地壓住了紙,所以水才不會從杯中掉出來。
實驗過后,我更明白了:做事細心加團結合作才是成功的保證。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三篇
昨天,好不容易做完堆積如山的作業,我長長舒了一口氣,還好媽媽不在,我可以放心地看書了,我翻開剛買的《300個科學問題》看了起來,第一眼便看到目錄上的一行字:“神水”。啥?神水?有意思,我連忙翻到那頁,原來這是一個實驗,看著我也萌發了一個念頭:做一下這個實驗。 我準備好實驗工具:一個玻璃杯、一瓶藍墨水,一瓶熱水,一杯冷水。首先,將冷水倒入45%玻璃杯,再用藍墨水滴入5%左右,接著,將墨水與冷水調均勻,這時,將剛燒開的水的玻璃杯倒滿。天啦!!奇跡出現了,這…這…這…這藍水與清水竟然層次均勻地出現在我眼前!(神水!神水!實在是神水!)中間一條分界線,將藍水清水分開。我接著把這一章“神水”看了下去,我實在弄不懂怎么回事?原來呀,熱水的體積比冷水輕(與水與油不相溶解的道理一樣)所以,熱水當然在冷水之上了!(我恍然大悟!)
科學是一片遼闊的海洋,需要有敢于實踐的船員,才能找到大陸,科學是一座巍蛾的巨山,需要有勇于拼搏的登山者,才能一覽那無限風光,通過這次有趣的科學實驗,既使我身心得到了放松,又讓我明白了一個科學概念:體積輕的物體與體積重的不能溶解,真是一舉兩得,不亦樂乎呀!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四篇
楊競逸
今天,我們的語文課竟然變成了科學課。老師教我們一項小實驗,叫做摩擦起電,什么?我只聽過煤發點,水發點和風力發電,就是不知道摩擦起電,我要弄清楚什么是摩擦起電,接下來就和我去做一做這個實驗吧!
首先,我們來準備材料,需要的東西有碎紙片與尺子。先將尺子在頭上摩擦,擦了幾十秒后,我認為還不夠,再往毛衣上擦,只見我越擦越快,連續擦了幾分鐘,只到明顯的發出了嘶嘶的聲音為止。接著,我把尺子小心翼翼又快速地放到了紙片上,有的紙片絲毫未動,好像在睡懶覺,有的紙片只微微動了幾下。這時,奇跡出現了,一個調皮的小紙片竟然爬上了我的尺子,緊緊抱住了它。耶!太好了!我終于成功了!不過,這是為什么呢?原來尺子在頭發和毛衣上摩擦時,就發了電,而電卻會把紙片吸到尺子上。
原來生活中到處都是科學呀,只要留心觀察,就會有大發現。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五篇
有一次,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了可以自己制作“降落傘”,我一看,便來了興趣。
于是,我便找來了一些材料:一塊正方形的橡皮泥、細線、剪刀、棉布、還有膠帶紙。我照著書上的樣子,認認真真地說了起來。我先把那根細線剪成4根短線,把這4根短線分別貼在棉布的4個角上,再把這四根線聚在一起,用膠帶粘起來,最后在粘好膠帶的四根線上粘一塊橡皮泥,當作一位跳傘員,于是,邊做好了。我把這個降落傘試了一下,還真有點像嘞!這時,哥哥出來了,他的手里拿著一個比我大的降落傘。他對我說:“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在一個高度落下那個后落地吧!”我點了點頭,表示同意。過了一會,哥哥的比我遲落下一會,我和哥哥重新比過,第二次仍然是哥哥贏,第三次,第四次……都如此。后來他告訴我不是降落傘不好,而是大小面積的區別,展開的大降落傘的面積大,落下來就慢,空氣對它的受阻力就大,落下來就慢,經過哥哥怎么一說,我就把這個弄明白了,不再糾結于哪個更好的問題了。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六篇
"“紙能托住水?”同學們這么議論著。為了驗證它的真假,我決定回家做這個實驗。
需要準備的材料很簡單,一般家里都有:大小的紙、玻璃杯、水和水桶。
我先把玻璃杯灌3/4的水,接著把水桶放在桌上,并將玻璃杯放在水桶平坦處,以免水“跑”出來,然后把那張小小的A5紙慢慢放在杯子上,輕輕地來回撫摸,最后迅速把杯子倒過來。我想:肯定可以成功!結果只聽見啪的一聲,哎!水呢,掉入了水桶“無底洞”;紙呢,掉入那些水中,開始翩翩起舞,仿佛在嘲笑我“你呀,真不該驕傲!”我呢,則哭笑不得,“真是應了那句話,驕傲使人落后!不過,我再試一次吧,失敗是成功之母。”
第二次,我把玻璃杯灌滿了水,從玻璃杯的側面看,可以發現一個扁扁的半橢圓形。我按照上面的步驟重新做了一遍,并且更加小心謹慎。這次,紙終于黏在了玻璃杯上了,我整整數了一百多下,它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被我打入了“水刑室”。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七篇
如果我問你:“有一種帶子,沒有正反內外之分,你相信嗎?”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對我說:“世界上根本沒有這種東西!”但是,不論你怎么說,這種帶子確實存在。
我們把一張長方形的紙條粘成一個圓圈,粘的時候把紙的一端扭轉180°,也就是扭半圈兒,將紙條的正面和背面粘在一起,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紙圈兒。因為是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首先發明提出的,所以這條紙圈被命名為莫比烏斯帶。
那些普通的紙條有正反兩面,而神奇又有魅力的莫比烏斯帶卻只有一個面。普通的紙條可以涂成兩個顏色,而莫比烏斯帶物理怎么涂都只能涂一個顏色。
如果有一個像莫比烏斯帶一樣的立體空間,讓你走在上面,當你剛好走完一圈時,你所處的位置會正好在起點的反面。所以可以證明:莫比烏斯帶是不存在內外之分的。
內外不分的莫比烏斯帶的生活用途十分廣泛:在工廠,好多機器的傳動帶就是按照莫比烏斯帶的原理安裝制作的。
如果兩個轉輪之間按照普通的方法安裝普通的傳動帶,那么永遠只能用到帶子的一面,而另一面則完全被浪費掉了。還會造成傳動帶快速磨損,成本也會加倍。但如果按照莫比烏斯帶的原理調整安裝傳動帶,就可以均勻地使用到傳動帶的所有,從而延長傳動帶的壽命。這種即節約資源又減少成本的做法,何樂而不為呢?
莫比烏斯帶相對來說要比普通帶子結實許多,不相信的話親自做個手工實驗一下吧!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八篇
有一天,科學老師說:“回家把小蘇打和白醋混到一塊,再點燃一根火柴放在水面上方會出現什么結果。”
放學后,我就買了小蘇打和白醋、火柴。回到家,我就拿來小碗,先倒進白醋,再把小蘇打粉倒進白醋里,小蘇打粉一接觸到白醋,小碗水面上就冒起了雪白的泡泡,像倒出來的雪碧一樣,同時我聞到有一種刺鼻的味道。我點燃火柴,放到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的液體上方一厘米處,火一下就滅了。
我又把水到掉,只放了小蘇打,又點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但是火沒有滅。我又把小蘇打到掉,只放了白醋,又點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火還是沒有滅。現在我知道了,小蘇打和白醋混到一塊的氣體把火滅掉的。
我想再試一試,先把小蘇打粉倒進小碗里,再倒進白醋。碗里發出“嗤嗤”的聲音激烈地冒出雪白的泡泡,像水煮開了一樣;難聞氣味一下來了。我又劃了一根火柴,慢慢接近水面,離水面一厘米的地方火又滅了。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九篇
我在看書,突然有一點渴了,想去喝水。我正好看到《百問百答》的一個題目,叫“可以自己在家制作汽水嗎?”
我開心極了,就去把材料拿出來,想要制作出美味可口的汽水。首先需要準備好涼水、檸檬酸(也可以用檸檬汁代替)、小蘇打、冰塊兒,還有白砂糖。
我馬上拿來材料。我看著書上一起來做。先把涼水倒進杯子里,放兩勺子白砂糖,喜歡甜的話也可以多放點糖,我就放了兩匙量的糖,再放了三分之一的蘇打粉,然后攪拌均勻。
然后加冰塊。我立刻去冰箱抓了幾塊放進去,還要加二分之一的檸檬酸。我沒有,只好去冰箱里拿一個檸檬來,把它切成兩半,拿一半用手捏出一點汁放進去,然后快速攪拌均勻。
最后,快速拿保鮮膜,把它蓋上,等待大約一分鐘左右。我等了一下,看見杯子里產生了很多小汽泡,和真的汽水一樣,我就拿書看了一下為什么?
我一看書,就知道了。酸性檸檬和堿性小蘇打混合后產生二氧化碳氣泡,制作汽水的時候杯子上罩一層膜就是為了防止二氧化碳揮發。二氧化碳溶于水制的碳酸飲料,具有弱酸性,口感爽口刺激。
我喝了一口,哇,真的好喝,清涼又解渴,如果用一個字來說,那就是“爽。”
科學游戲好好玩,下一次我一定要做出更多實驗。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十篇
今天,老師教我們做了一個小實驗,名字叫作雞蛋的沉浮。這個實驗很簡單,需要準備的材料有雞蛋、杯子、溫水、鹽和一根筷子。
實驗開始啦!我先在杯子里面加入了小半杯清澈的溫水。接著,我小心翼翼地把準備好的雞蛋放進了杯子里,但是,雞蛋就像石頭一樣沉進了水里。然后,我就把很多鹽放進了水里,那一刻,我忐忑不安起來:別人的雞蛋都能浮起來,那我的雞蛋能不能浮起來呢?當我看到像雪花一樣的鹽在水中飛舞時,我咽了一口氣。最后緊張地拿起筷子,一邊攪拌,一邊自言自語道:“雞蛋一定要浮起來,雞蛋一定要浮起來,雞蛋一定要浮起來……”
我攪啊攪啊攪,等到鹽全部溶化的時候,我驚奇地發現,雞蛋竟然浮起來了一個尖頭,我興奮得手舞足蹈,并且跟爸爸媽媽說:“雞蛋浮起來了,雞蛋浮起來了!”過了一會兒,我愣住了,想:為什么在水里加上鹽后,雞蛋就會浮起來呢?于是我就去問媽媽,媽媽回答我說:“因為雞蛋的密度比水大,在水里加上鹽后水就變成鹽水,鹽水越濃密度越大,當鹽水密度比雞蛋密度大的時候雞蛋就能浮起來了。”我恍然大悟:“哦!原來是這樣啊!”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十一篇
稀奇稀奇真稀奇!薄薄一張小紙片,竟能托住一杯水,你說稀奇不稀奇?
今天的作文課上,我們一看到老師拿來了一只玻璃杯和幾張白紙,都興奮地期待著精彩實驗的上演了。老師在杯中盛滿清水,請實驗經驗豐富的萬能上臺表演“杯口朝下水不流”。萬能胸有成竹地走上去,不慌不忙地把紙蓋上了杯口,緊緊按住,快速地將杯子來個180°的轉彎——倒立過來。這時,教室里空氣仿佛凝固了,同學們都緊緊地盯住了杯口,不敢眨眼,生怕錯過這精彩的一幕。我有些擔心紙片萬一支撐不住,水就潑灑出來了。只見萬能緩緩移開托住紙片的手——那紙片像著了魔似的,粘在杯口一動不動。往日不安分的水此刻卻服服帖帖,像被“吸”在杯口的紙片牢牢地鎖在里面了。真是不可思議!大家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我驚訝得目瞪口呆,難道萬能是魔術大師劉謙的徒弟?難道這紙片上有膠水不成?老師見我們滿臉疑惑,請萬能為我們揭秘:“在我們周圍,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大氣壓,大氣壓力比杯中水的壓力大,所以水才不會流出來,紙也不會掉下。實驗中注意不讓空氣從杯口溜進去就行了。”原來是這樣,我恍然大悟。
更不可思議的還在后頭呢!老師這時竟突發奇想,在紙上扎幾個小孔,神秘地笑著問:“我用這張有孔的紙再來做這個實驗,水會漏出來嗎?”許多人異口同聲地說:“肯定會漏水的!”老師露出狡黠的笑容,有些意志不堅定的立馬就遲疑了:“可能不會漏水。”有的似乎已經揣摩了老師的心思說:“肯定不漏!”老師已經準備就緒。全班同學幾乎都站了起來,有些人甚至跑到講臺前,充滿期待地注視著老師手上的水杯。我的心似乎都懸了起來。當老師把杯子倒過來,水仍然安然無恙時,同學們歡呼起來。那些猜對的同學手舞足蹈,但還有些同學不服輸,認為那幾個孔戳得太小了,僥幸不漏。老師干脆在紙片上重新戳了幾個大得多的孔,看樣子老師要挑戰高難度了!“下面是見證奇跡的時刻!”老師再把杯子倒立過來時,眼前的一幕讓我的嘴張得都可以吞下一個大西瓜了——水竟然一滴都沒漏掉!但我們還是覺得幾秒鐘后紙就會掉下來,于是齊聲大喊起來:“一!二!三……”還有的惡作劇似的喊:“掉!掉!掉!”教室里真是群情沸騰。可是等我們數到十之后,那張紙片還是牢牢地貼在杯口上。這太令人稱奇了!有孔的紙難道還會自己把孔堵上?我們個個像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最后,還是老師揭開了謎底:“小孔不會漏出水來,是因為水有表面張力,水在孔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會漏出來。這如同布做的雨傘,布雖然有許多小孔,仍然不會漏雨。”老師的這番話讓我茅塞頓開。
這節課真讓我受益匪淺呀!原來,動動手,動動腦,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十二篇
晚飯后我和媽媽一起在家做了一個既簡單又好玩地實驗—“帶電的報紙”。不用膠水、也不用膠棒,它就能貼在墻上不掉下來。
實驗所需準備的材料比較簡單:報紙和鉛筆。我先把一張報紙平鋪在墻上,右手拿著鉛筆,再用鉛筆固定住報紙使其不會掉下來,然后把鉛筆移開,誰知報紙立刻就離開墻面飄落地上。第二次我仍將報紙平鋪在墻上,用左手固定,右手迅速的用鉛筆的側面在報紙上摩擦幾下,然后拿開鉛筆,奇跡發生了,報紙居然貼在了墻上!我忍不住大叫起來:“太神奇了!”媽媽說:“還沒結束呢,還有好玩的事情呢!”只見媽媽輕輕地用手揭開報紙的一個角,讓我湊近去聽,天哪,我居然聽到“啪啪”地聲音。怎么回事呢?怎么會這樣呢?我用好奇的目光看著媽媽。媽媽笑了笑,似乎明白了我心里的疑問,告訴我:“冬天時每天晚上脫衣服,你會聽到什么呢?”我說:“噼里啪啦的聲音,您說過那是因為摩擦產生的靜電的作用。”我突然想到了什么,興奮地說:“我明白了,報紙也是因為靜電的作用,因為有了鉛筆的摩擦產生了靜電!”
媽媽拍拍我的頭說:“好聰明啊,不過還不夠準確。”后來媽媽仔細地講解了報紙上墻的原理,我又學到了一個知識。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十三篇
今天在科學微課上,老師做了一個紙片托水的實驗,我非常好奇也想嘗試一下。于是,我興沖沖地開始尋找需要的工具水杯、卡紙、A4紙、臉盆。
一切準備好后,我先在杯子里裝滿了水,然后用卡紙蓋住杯口,倒過來,再小心翼翼地放開手,哇!水竟然被封住了沒有掉下來,真是不可思議!我怕水倒出來就用臉盆接著在家里來回走動了一圈,水還是穩穩的在杯子里!
第一次成功了,我想挑戰用比卡紙薄的A4紙,我把卡紙拿下來后,我把A4紙覆蓋了上去,倒過來。“啪!”的一聲,水都倒出來了!我嚇了一跳,哎,失敗了!為什么呢?我想了想,可能是進了空氣吧,因為這個實驗的原理是大氣壓,如果杯子中有空氣那么兩個力抵消了,紙就托不住水了。我不灰心,再一次把水杯倒滿水,把A4紙輕輕覆上去,用手刮平,紙和水面之間不留空氣。最后輕輕倒過來,又小心翼翼放開手!哇!成功了,驚得我張大了嘴巴!為了考驗下實驗的成功,我又走動了10米左右,整個路程我屏住呼吸,生怕自己稍有不慎把紙給驚動了,最終A4紙牢牢的將水托住了,一滴都沒有掉下來!
好開心,通過這次實驗我了解了科學的知識,又在實驗中體會了到了樂趣,我喜歡科學實驗!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十四篇
咦!?這真是不可思議!叔叔對我說蠟燭也可以在水里面燃燒。這怎么可能,要知道水可是克火的,要想證實這是真是假,還得親自嘗試嘗試才行。
于是,我興高采烈地找來材料:蠟燭、盆、水、打火機,便開始了,我先把蠟燭用打火機點燃,滴幾滴蠟油在盆的中央,把蠟燭固定在上面,再把水小心翼翼地倒進盆里,一直到距離火苗大約1、2厘米的地方,便耐心地等待蠟燭往下燒,可它好像被什么神力給定住了似的,好像六個小時才能燒上那么一丁點兒。我十分著急:快點呀,快點呀,你倒是快點啊,干嘛那么慢?半個小時過去了,火苗快要燒到水面了,我全神貫注地盯著火苗,火苗快要滅了,阻攔蠟油的“手”融化了,蠟油溢了出來,水立即開出了白色的玫瑰花,中間還有一個紅色的花心,仔細一看,發現在蠟油溢出來的同時,遇到了水凝固,阻攔了水來撲滅火苗,看來這就是讓蠟燭在水里也能燃燒的秘密啊。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哪,從這個實驗里,我明白了:以后只要我們多觀察,多思考,多多親自實驗,做一個小小的科學家,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十五篇
一天,我在課外書上看到了“鹽水能使生雞蛋浮起來”。我心想:真的嗎?于是我就想通過實驗來確認真假。
一開始,我找了實驗材料:一顆雞蛋、一個杯子、一個勺子和一些鹽。
然后開始實驗了,我先把杯子裝滿水,把雞蛋放了進去。接著,我放了兩勺鹽在杯子里,雞蛋紋絲不動,我又放了兩勺鹽在杯子里,可雞蛋還是毫無反應。我只好又放了一勺鹽、兩勺鹽、三勺鹽。終于,第十勺鹽的時候雞蛋緩緩地浮了起來,又緩緩地落到了杯底。雖然只浮了一會兒,不過說明書上是對的。可雞蛋為什么會浮起來呢?
我去問了我的“無聲”老師——電腦。一般地,密度小的物體會浮在密度大的物體上面,雞蛋本身的密度比水大,所以會沉到水底,但是鹽水的密度比水大,并且根據水中含鹽量的增加,密度也在不斷增加,所以當鹽水中的鹽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鹽水的密度就會超過雞蛋的密度,從而雞蛋會浮起。
如果浸入液體的雞蛋的體積一定,那么液體密度越大,雞蛋所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當浮力大于等于重力的時候雞蛋所受到的合力方向就會向上,根據受力平衡的原理,雞蛋需要受到一對平衡力來保持原有的穩定狀態,所以雞蛋就會浮起以減小液體對它產生的浮力,直到浮力與重力相等的時候,雞蛋就會處于漂浮或者懸浮狀態。
科學的世界真奇妙,快來探究一下吧 。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十六篇
會跳舞的紙片
一天,我在書上看到了一盒科學小實驗——靜電使紙片跳舞。難道紙片真會跳舞嗎?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決定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動手做這個實驗。
這個實驗的材料只有兩個:水性筆或尺子(都要是塑料的,尺子不能是軟尺),一些剪碎的紙片。
先把水性筆放在頭上或者毛衣上摩擦,摩擦發熱后放在紙片上。“咦,怎么吸不起來?書上明明說可以吸起來的呀!”我苦惱地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加油!”老師鼓勵著我說。“好!”我重振旗鼓:“那我再試一次!”神奇的是,這次我竟然真的成功了,紙片終于貼在了筆上,我高興地活蹦亂跳。
“你想知道為什么嗎?”老師的笑臉好像在考驗我似的,“我不知道。”我一邊想一邊回答老師的問題。“我告訴你是為什么,靜電是荷,在干燥和多風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例如見面握手時,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會突然感到指尖有針刺般的刺痛感,令人大驚失色。現在知道了吧!”聽了老師的話,我恍然大悟。紙片都能在我的實驗里跳舞,看來我距離成為一名“小科學家”也不遠了嘛!
這個實驗可真有趣,我以后還要自己動手去做更多的實驗,發現更多生活中奇妙的科學知識!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十七篇
你們知道嗎?紙屑能“跳舞”,你信嗎?如果不信的話,就跟我一起去做個實驗吧!
我把實驗需要的器材準備好,材料非常簡單,有白紙和一把塑料尺。
材料備好了,實驗開始了,我先把紙撕成很小很小的紙屑,越小越好,很小的能上下跳動,大一點的只能吸附在尺子上。然后我再把塑料尺放在頭上摩擦,大約30秒就可以了。紙屑到底能不能跳舞呢?我和你一起來看一看吧!
我把塑料尺放在離紙屑差不多1厘米的地方,那時候我在想,紙屑可以跳舞嗎?有一點不相信,你猜怎么著,紙屑居然真的跳起舞來,有的在上下跳動;有的在尺子上不肯下來;有的只是懶洋洋地趴在桌子上一動不動。太不可思議了,真神奇,好像塑料尺有魔力一般。我問媽媽這是為什么,媽媽說:“是塑料尺子摩擦產生了靜電,把紙屑帶動了,知道了嗎?”“知道了。”我說,“下次我還要玩!”
通過這次實驗我玩到了也學到了,下次我還要做實驗!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十八篇
一個星期天,我在家里看書。這時,有一個科學實驗映入了我的眼簾,它的題目叫做“飛進碗里的硬幣”。硬幣怎樣會飛進碗里呢?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想要親自做這個實驗。
書上清清楚楚的寫著:準備好一個比較錢的碗和一枚一分的硬幣。于是,我從廚房里找來了一個碗,又從爸爸那里拿來了一枚一分的硬幣。實驗開始了,我按照說明,先把碗放到了桌子上,又在距離碗大約20厘米的地方放下了那枚硬幣,然后我再硬幣的上方對著碗用力吹氣,結果實驗失敗了。但是我并不灰心,到開了那本書,尋找失敗的原因。原先,對著玩吹氣的方向必須要與桌面平行。我按照這個方法重新試了幾次,果然,硬幣輕快地跳到了碗里。
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硬幣能飛進碗里呢?便帶著這個問題去書中去找答案。原先是這樣:這個實驗主要是運用了伯努利定理,也就是氣流快的地方,氣壓會下降。我對著碗向著硬幣用力吹氣的時候,硬幣上方的氣流加快,氣壓就會下降。這時硬幣下方的大氣壓力就會把硬幣抬起來,之后隨著你吹氣的方向飛到碗里。
多么搞笑的實驗啊!這次試驗的成功,不但使我明白了硬幣能飛進碗里的原因,而且使我懂得了:只要勇于實驗,就能夠探索科學的奧秘。
用紙科學實驗作文 第十九篇
我很喜歡做實驗。因為實驗里充滿了很多的未知,很有神秘感,而且做實驗也能讓我長不少知識。今天,在三(8)班的教室里,就上演了一個讓我大開眼界的實驗:神奇的大氣壓。
上課時間一到,同學們就已經安靜地坐著了,眼睛都注視著講臺上本不起眼的水杯和紙片。原來,周老師告訴我們,這次寫作前先來做實驗。我們都好激動啊!
周老師從一個角落里拎出一個紅色的大水桶來,放到桌子上,然后,拿出一張A4紙,對半撕開。這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同學們的眼睛都直瞪瞪地盯著那個大水桶,眼神里都是迷茫,似乎都在想:周老師要變什么魔術啊?“今天,我們來做一個關于‘神奇的大氣壓’的實驗”。周老師的聲音從講臺那頭傳來,“我們要把水杯灌滿水,把紙片放在杯子上,然后這樣翻轉過來,看看紙片會不會掉下來。”周老師話音剛落,教室里哄堂大笑,一片嘩然。這怎么可能啊?水不會把紙片沖掉啊?我們都不以為然。
周老師看大家一臉不屑、全然不信的樣子,就說道:“那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實驗開始了。周老師在杯子里灌了一些水,蓋好紙片,喊道:“一、二、三!”話音剛落,老師就把杯子翻了個面。“哄……”教室里炸開鍋了,原來紙片落了下來,水也全倒出來了。我心想:果然不出所料,這實驗肯定失敗啊!
周老師見同學們哄堂大笑,便說:“實驗總有失敗與成功,我們再來一次,你們要學會仔細觀察。”
第二次實驗開始了。周老師還是按照剛才的步驟做了起來,不過這一次,好像杯子里的水全滿了。周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倒數:“三、二、一!”杯子翻了過來。
哇,奇跡發生了。紙片安然無恙,居然沒有掉下來,水也沒有漏出來。“1,2,……25,26,27……”我們一起大聲地數著時間,看看這張紙能堅持多久。周老師最激動了,得意地說:“你們看,這張紙像被用502膠水牢牢地粘住了似的,相信了吧?”見數到“40”還沒掉下來,她更得意了,用手做了一個太極運氣的動作,好像要把身上的什么神功輸送到白紙上,讓它繼續“戰斗”,可沒等她把動作做完,這個“幸運者”在42秒時“壯烈犧牲”,“嘩”的一聲隨著水一起掉進了水桶里,把毫無防備的周老師嚇了一大跳,哇哇叫著,腳都翹起來了。
這兩次實驗,看著步驟都一樣,為什么結局截然不同呢?原來,這是神奇的大氣壓在起作用呢!第一次,水杯的水沒灌滿,杯子里有空氣,再加上杯子倒轉,有了一個水的由上而下的沖擊力,紙片自然就掉落了下來。第二次,水杯灌滿了水,杯子里沒有了空氣,也不會產生大氣壓,當紙片蓋好,杯子倒轉后,外界的大氣壓就托住了紙片和水,紙片就不會掉落下來了。
這次的實驗真是有趣,也讓我學到了知識。我急切地想回家自己試試這個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