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精選16篇)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一篇
清晨,人們都睜開了雙眼,開始了耕種。
他們把豆子都耕種在南山腳下。放眼望去,野草長得非常茂盛。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大自然像一幅美妙的風景畫。
微風在我不經意間悄悄走過,不然這窗外的山怎會如此綠呢?這樣的美景使我頓時心曠神怡,田園生活真好!
我與農人扛著鋤頭來到了山腳下,想要在這種些豆苗。瘋長的草兒使我無法耕種,只得先將雜草除掉。不一會,我的額頭上溢出了汗水,但我心里很高興,也許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直到天黑了,我才頂著月亮扛著鋤頭回家。在歸來的路上,兩旁的小草長的很茂密,行走不便。草上的露珠像調皮的'娃娃,跳到我的衣服上,將我的衣服打濕了。衣服濕了不要緊,只要我能夠天天這樣,過著自由的日子,那我就會十分滿足。累點又算什么?至少我離開了那陰暗、紛紛擾擾的官場,過起了我夢寐以求的田園生活。就算每天這樣辛苦我也很開心!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二篇
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題記
在官場中,你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你不愿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兒折腰,從此退隱江湖,歸隱田園。你是一個做官的人,怎會懂得農田的勞作。在南山下,你灑下一片豆子卻草盛豆苗稀,但你仍樂此不疲。每天迎著朝陽出門勞作。在南山的巍峨下懷藏的是你那寧靜而自由的心。傍晚你背著鋤頭,行走在鄉間小路,即使露水沾滿你的衣角,也從不抱怨。也許這就是你所向往的生活,也許這樣你的心才會慢慢沉淀下來,靜靜的享受這個世界。
多想和你一樣,追隨著內心最渴求的地方。多想和你一起奔跑在自由與愜意的國度里。靜靜地享受著生活的美好,靜靜地享受你帶給我的一切!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三篇
在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一個影響著自我,推動著自我前進的`偶像。或許,他就像天使,在前方為我們指路。或許,他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讓我們獲益匪淺。我的偶像就是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是誰呢沒錯,他就是陶淵明。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一向傳為美談。他堅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品格,成為后世之正直文人的人生標桿。
五柳先生,他閑靜少言,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物。
是的,他就是周敦頤筆下的蓮一般的君子!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證明君子不會在黑暗、丑惡的現實中與權貴同流合污;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說明君子是正直的人,不會被世俗與權勢所折服。君子他只想永遠的像蓮花一般清純,不被環境所染指。君子對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獨特想法,更證明自我要在黑暗的現實中保留尊嚴而不被踐踏。
君子對蓮的態度和認知使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人在任何困難面前都不能低頭,做人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則,在困難面前應昂起頭,挺直腰勇敢的往前走,要活得有尊嚴。
先生“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更讓我明白了擁有金錢不等于擁有一切,金錢,名利,富貴并不代表一切,唯有學識才是我們的全部。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四篇
從“不為五斗米折腰”到“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陶淵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個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立居。超凡脫俗,是我給陶淵明的定義,他是安貧樂道,他自得其樂,他淡泊名利,他不愿與世同流合污,他寧愿過清貧的生活,也不愿生活在世俗中,他寧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無違”。我崇尚陶淵明的精神境界,我向往陶淵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注定不可能如同陶淵明一般,放棄紅塵,舍棄所有,隱居深林,因為這只有心境自然平靜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像陶淵明一樣呢?
現在是21世紀,當然不能同很久很久前那個社會相比較,現在處處需要競爭,而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在當今社會,不競爭是不行的,然而在競爭中卻要做到像陶淵明一樣的不慕榮利,在競爭中,不僅要為自己想,也要為他人著想,做到共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
不過,每天生活在百花間,看百花齊放,聽百鳥共鳴,觀日出日落,又是何等的享受呢?
永遠的陶淵明,永遠的五柳先生,永遠的活在我心中,永遠是我心中的天枰。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五篇
他,逃離官場,遠離世俗,隱逸山間,嗜酒如命。
他,就是陶淵明。
年幼時期,你家道中落,早年喪父,與母親妹妹在外祖父家生活。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卻受到外祖父的熏陶,泛舟學海,攀登書山。
少年時期,你有著“猛志溢四海”的大志。滿腔熱血外出尋官,然而卻屢屢受挫。做官三十年,只有無盡的煩悶和牢騷。于是你大筆一揮,寫下《歸去來兮辭》,甩出一句“不為五斗米折腰”便隱居田園,與世隔絕。
歸隱后,你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雖困頓,卻快樂。雖嗜酒如命,但才華橫溢。于是今天的我們讀到了《飲酒》二十首。
老年時期,你重病在身,但你對此也毫不在意,依然每日喝酒不斷,倒也真是隨性灑脫。
時至今日,每當看到《歸去來兮辭》時,我仿佛聽到了一生悠遠的吟唱從天邊傳來——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六篇
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七篇
我心目中的陶淵明陶淵明是一個自學成才的人,他生性愛創作,因此被鄉民所推薦
陶淵明留著一頭長發,這是他的特征之一,他的第2特征就是寫的書很多。
陶淵明是南朝時代的人,而他卻創作了許多不朽的名著,正因為陶淵明這一創作,所以才造福了廣大讀者,吸引了上億人的眼球。陶淵明曾經寫過一部《五柳先生傳》借以述說自己的生平情狀。該傳寫道:“有一位先生,不知其姓名,也不知道是怎樣一位人。只知他家屋旁有5棵柳樹,因號五柳先生。《五柳先生傳》自序就是這樣寫的。當時的人們說,這其實是述說陶淵明自己生平的真實記錄。陶淵明外表十分文靜,但他天性酗酒。所以親朋好友知道這種情況后,常常擺酒款待他。但他一去,就一定會將酒喝得一干二凈,而且一定要喝得大醉才擺。喝醉了就走,一點也不使自己拘束不盡興。
陶淵明家里十分破陋,不足以遮風避日。家里人穿的也是鄉民般打了補丁的破爛短衫,吃的常常顧了上頓沒下頓。雖然如此,先生還是常常寫文章,給廣大的讀者一部又一部“神來之作”,來抒發自己志向抱負。并以此忘懷世事人情之得失,度過自己的一生。陶淵明就是這樣一位和藹可親的一位老人,他為世人創造了不朽的名著。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八篇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歸隱后的悠閑自在;“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是陶淵明歸隱后的輕松愉快。詩中句句描寫的都是他厭惡官場污穢,返自然的喜悅,可他真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嗎?他真是因為厭惡官場而歸隱?終究是他本身所決定的,他無法適應官場,無法改變自己去適應世俗。天津固然是倔強的,卻是一味錯誤地倔強,歸隱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哪里是輕松,哪里體會出喜悅與自由,無疑是為自己的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罷了。
陶淵明壓根就是一個失敗之人,他不懂得去適應世俗,一個成功之人必定是因世俗的變化,時代的變遷去改變自己,順應社會發展,陶淵明不過無法適應世俗的變化,無法在社會中生存,因此,辭官歸隱,過著他口中的田園生活。辭官歸隱,不過無法適應社會被迫所做的決定;歸隱夠輕松與喜悅,不過無奈之下對自我的安慰與慰藉;哪里有“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不過失敗的借口。
陶淵明,一個失敗之人,一個真真正正的人生失敗者。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九篇
陶淵明的歸隱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從外部看,魏晉亂世,政更迭頻繁,文權人出于厭倦和自保開始崇尚道家,清談成風,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難得的崇尚自由、玄風扇熾的時代。
老莊哲學在魏晉變成了一種生活狀態,道家的美學思想是魏晉風度的根源,人們追求老子所說的美在于體驗、感悟、天人合一,獨與天地相往來,道法自然。
魏晉的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忘我,不刻意,不人為,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喜好飲酒,不務世事,以隱逸為人生的最高追求。
可謂是真名士自風流,美麗的大自然和名士們的心靈交融在一起,竹林七賢、二王、王謝世家從陶淵明的眼前從容走過。這一切與陶淵明隱逸性情的形成不無關系。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十篇
陶淵明先生:
您好。
我不止一次的讀過您的詩,比如田園詩,詠懷詩,飲酒詩,聽過您的事跡。從對您略知一二到深知。
我們最近在學你,我知道,你有一個“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和“采菊東籬下”的悠然心境。向往的社會是和平與安寧、自耕自食、無競逐、無虛偽、沒有相互壓迫和殘害的社會;追求的人生是淳樸真誠,淡泊高遠,無身外之求的人生;喜愛的人生環境,也是恬靜而充滿自然之趣的鄉村。由于這些追求,使他大多數的田園詩呈現出沖淡平和、曠潔悠遠的外貌,但其背后卻充滿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惡與不安,對人生短促、身感無所感的焦慮。
與您的初識是你的《桃花源記》您描寫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的社會。
近期我們學了您的幾首詩,我我對您的詩充滿了敬畏之情,我最佩服您的《歸園田居》。您寫了您種豆的辛苦,可是種的豆,卻沒有幾顆,我喜歡您歸園田居,其樂悠悠的做法。我為您的辛苦感到惋惜。
祝您在天堂生活快樂
對您敬畏的學生石銀豪
20xx年4月2日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十一篇
我不記得第一次聽到陶淵明的名字是什么時候。我只記得我知道他是個詩人和田園詩人。
我曾以為我了解陶淵明,但我總覺得他不令人滿意。別人帶了自己的酒給你喝,但他完全無視別人的感受,自己喝了。他對其他人說:“我要走了,你可以自己動手。”多么任性的陶淵明,你可以不在乎名利,但你要多多少少關心別人的感受。我以為我六歲時就理解了陶淵明。
我想我又一次理解了陶淵明。我認為他是一個孤獨無能的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哪里有競爭,哪里有八卦,陶公能有這樣悠然的心,我想一定是一個人靜靜的采菊;他一次又一次地進入政府,一次又一次地辭職。我已經問過自己很多次了,為什么他不能習慣。當我九歲的時候,我認為我理解了陶淵明。
最近讀《桃花源記》,我突然覺得他有這樣的政治意識。那里有樸素的民俗、可愛的農民、井然有序的生活和美麗的風景。許多人希望建立一個烏托邦社會,但陶淵明希望有這樣一個天堂,但他也清楚地意識到這是很難實現的,所以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夢想,一個美麗的夢想,沒有政治欲望,沒有生活欲望。
陶淵明,我想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理解他,理解他的率真,理解他的本性,理解他對生活的熱愛。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十二篇
陶淵明,這個讓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他,讓我知道了他內心的所向往;《歸園田居》讓我了解了他對官場的厭惡及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說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人;《歸去來兮辭》讓我讀懂了他遺世獨立,心胸獨曠的樂觀精神。
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積極的影響,給我的'感覺總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應該人人皆有耳聞,這也充分地體現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質。
然而,我又覺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為“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于是便有了“遂見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這些外界因素的所驅使,他是別無選擇。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果讓我們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種心情該是多么的難過。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十三篇
滿山的菊花,包裹著白云中醉人的芬芳,穿著藍色的襯衫,洗盡了鉛花。陶淵明,穿越歷史的迷霧,我要探索你獨立的心,駛入你飲酒的河流。
你才華出眾,傲然挺立,有遠大的志向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卻選擇了退休;你在詩中多次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卻不愿意再去抗爭,反而選擇了退縮,渴望平淡的生活。你不想為了五桶米低頭。在人死之前,你的心已經死了。你埋在菊花的芬芳里,感嘆亂世之惡,放下歷史的枷鎖,我在茫茫人海中遇見了你。陶淵明,你出身貧寒,父親早逝。你有很大的野心,想贏得眼前和身后的名聲,但你向往山河之美和鄉村的歡樂。
迷失在背景里,深深的在桃源里。一個衣著樸素,相貌不凡的人慢慢走著,一陣風打在樹上和桃花上。一瞬間,一棵樹芳香四溢,遍地開花。你渴望在桃花源過平靜的生活。《桃花源》桃林之美讓我留戀,淳樸的民風讓我感動。沒有剝削壓迫陰謀詭計。大家安居樂業。因為這個原因,你把激情埋在心里,把對和平與幸福的思考寄托在筆里。
陶淵明,你像世間萬物一樣從我身邊飛過,像風一樣輕盈,像蝴蝶一樣飛舞。回憶往事,你有暢快飲酒的心思,你有歸田的勤快忙碌。很高興認識你,你是我眼中最美的!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十四篇
滿山遍野的菊花,繞入白云間醉人的暗香,一襲青衫,洗盡了所有的鉛華。陶淵明,我透過歷史層層的迷霧,想探尋你那獨立的內心,駕一葉小舟,駛入你飲酒的河流。
你有出眾的才華,挺立的傲骨,更有實現自己志向的遠大抱負,卻選擇隱退;你曾多次在詩歌中表達自己的理想,抱負,卻不愿再去奮斗,而選擇退縮,渴望過著平淡的日子。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人未滅,心已死。你隱沒于菊香之中,嘆息亂世的罪惡……放開歷史的束縛,在茫茫人海中我與你邂逅。陶淵明,你降生于一個貧苦的家庭,父早逝。你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身后名”的宏圖大志,卻又向往山水之美,田園之樂。
落英繽紛,桃源深處。一個衣著樸素,器宇不凡的人,緩緩走過,一陣風襲,滿樹桃花飄搖著。頃刻間,落下一樹芬芳,遍地芳華。你渴望著桃花源里平靜安詳的生活。《桃花源》桃林之美使我眷戀,民風淳樸使我感動。這里沒有剝削壓迫,勾心斗角,人人安居樂業,和睦相處。也正因如此,你將一腔熱血埋藏內心深處,將對寧靜安樂思念寄托筆下。
陶淵明,你化作世間萬物從我身邊飛過,輕如風,翩舞如蝶。憶往昔,你有飲酒東籬的悠然遐思,你有歸隱田居的辛勤忙碌。我慶幸與你的邂逅,我眼中你最美!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十五篇
踏進古詩文的天地,邁著輕快的步伐,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頓覺神清氣爽,慢慢地放慢了腳步。思緒開始無限飛揚。在沒有喧囂,沒有爭吵,沒有污穢的這里,我要追隨你,接受你的洗禮,享受著你帶給我的一切。
桃花源的那次相識讓我難忘。那是一個神秘而又美麗的地方。在天空的映照下桃花源顯得更加美麗。炊煙繞過鳥兒剛剛停息的枝頭。到處可以聽到的鳥鳴犬吠是一天幸福生活的開始。在這里,人人安居樂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姓熱情樸實,為每一位客人備上美酒佳肴。他們在這里過的安逸,幸福,不愿外人打擾。也許你早已厭倦了官場中的阿諛奉承,明爭暗斗,也許桃花源就是你心中向往的天堂。
在你心中,永遠保留著對自由和安適的渴求,你愿做一個安貧樂道,不熱衷于榮華富貴,心中堅守自己信念的隱士。盡管環堵蕭然,短褐穿結,但仍安然自若。
陶淵明退隱作文300左右 第十六篇
在語文課上,語文老師用了落寞兩個字評價他辭官歸隱后的心情,我有不同的理解。陶淵明從小就深受儒家和道家兩大學派的影響,逐漸的思想產生了達則兼濟天下和窮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在家人及朋友的鼓勵下,他五次出仕。然官府的黑暗,兵禍連年不斷,根本無法實現心中的理想。
十三年的宦游生涯,對陶淵明來說,僅僅是一場噩夢,他的《歸去來兮辭》寫得再明確不過了。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是心性與出仕的矛盾;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這是心性與世俗的矛盾;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是心性與時代的矛盾。既然如此,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更何況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呢!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這不是一時的感情沖動,而是深思熟慮后的理性抉擇。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淵明告別仕途,戡破宦海,歸隱田園,是情之所致,性之必然。所以即便是晚年的窮苦潦倒,但內心仍是甘之如飴。所以他是幸福的。
- 上一篇:半夜敲老師的門接下來的作文(精選23篇)
- 下一篇:愛吹牛的羊小學生作文(精選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