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精選20篇)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一篇
關于橋的作文400字 小橋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村莊。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的環繞著村莊。溪的兩邊,種著幾棵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著,好似一個個美麗的姑娘炫耀著自己柔軟的長發,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小溪的寬約五六米,但它是孩子們玩耍,小鴨們嬉水,婦女們搗衣的好地方一群小孩歡快地奔到溪邊,用小石子扔向小鴨,小鴨嚇得“嘎嘎嘎”地直唱歌。小孩的嬉戲聲,婦女的搗衣聲,小鴨的尖叫聲,小溪的流水聲,匯成了一曲歡快的農家交響樂。溪面上偶爾有幾只水鳥掠過,當水鳥站在他的腰上歌唱時,發出悅耳的聲音。
一條小小的木橋,橫跨在溪上。我喜歡過橋,更喜歡把折好的紙船丟在橋下,讓它們承載著我美好的夢想,一路向前,漂向遠方。
小橋雖然沒有高大偉岸的雄姿,但在我心中十分親切。
每當秋天果子成熟時,人們歡天喜地滿懷希望地將果子運到城里。每當地里的糧食成熟時,農民伯伯哼著小曲,踏著小橋,把豐收的糧食運回家。大家一刻不停地在小橋上穿梭。小橋默默無聞、十分認真地弓著身軀,讓人們踏著它的脊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小橋從沒一句怨言,無私奉獻著。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小橋。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二篇
我的家鄉在潮州,那里風景優美,還是美食的天下。
湘子橋是潮州的一個著名景點之一,也是我國四大古橋之一。湘子橋即廣濟橋,建于宋乾道七年,由八十六只巨船連成,經過多個朝代的修建,成了現在的“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一座浮橋,人們還在一個亭子里建了兩頭鐵牛鎮橋,后來發大水的時候,有一頭鐵牛給大水沖走了,因此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洲,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鐵牛一只溜。”
潮州的美食有許多,如牛肉丸、竹筍果、鹵鵝肉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牛肉和牛肉丸。牛肉有很多種,牛腩、牛雜、牛筋……做法也有很多種,鹵牛肉、做火鍋、泡牛肉粉……其中泡牛肉粉最簡單了,先把粉放在滾燙的湯里一泡就撈起來,再將切好的牛肉放在湯里一燙就可以放在碗里,再放點青菜和調料,一碗可口的牛肉粉就完成了。
我的家鄉風景名勝美不勝數,美食更是豐富,我喜歡我的家鄉。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三篇
有道是:“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場。”對潮州人來說,印象最深的橋梁莫非就是湘橋。他橫跨韓江,東臨筆架山,西臨東門,南臨鳳凰臺,北仰金山。
湘橋始建南宋,初時叫康濟橋,后稱濟川橋,1435年更名廣濟橋,有稱湘子橋。
原先的湘子橋是我國史上第一座啟閉式的橋,世界上開關活動橋的先導。橋的兩端為24座固定的樓臺,中部為18梭船組成的浮橋。所以有一首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生牛一只溜。”它與韓江春潮構成了潮州八景之一—湘橋春漲。它還與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福建洛陽橋合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將梭船拆除,改建成直通橋。神氣冷峻的鋼橋架替代了低矮的木欄桿;平坦的路面替代了左右擺動的船。當夜幕降臨,它就像一條剛出韓江的龍。
自從有了嶄新的鋼筋混凝土的韓江大橋,湘子橋的負擔輕了,承受非機動車通行,方便過往群眾。
有一個神話傳說:“仙佛造橋”,說湘子橋是有韓湘子帶領的八仙和廣濟和尚帶領的十八羅漢有法力造成的。但事實上,它是潮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在南宋,沒有起重機的時代,湘子橋那些幾噸甚至幾十噸重的石墩是怎樣運來呢?原來,潮汕人民在韓江上游取石,然后利用漲水,把石頭綁在大木船下順流而下,因為水漲是漫過石墩,所以當時到達是就松繩,讓石頭自己落下去。橋就靠這樣一次次運石來造成的。
湘子橋真不愧是潮州的瑰寶。不管是現在的還是以前的,它們各有各的風采。
前有蘇聯人在湘子橋上觀察,還不時豎起大拇指稱贊這座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的湘子橋——“橋梁之母”。
現在國家特地撥款下來恢復這座橋的原本相貌,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一睹這條龍的雄姿。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四篇
微雨漸漸,墜落在湘子橋上。
千年沉寂,千年不朽,千年功勛,千年的湘子橋為潮州人搭建了一條便捷的通道,為潮州的老百姓帶來了富裕。
雨綿綿,打濕二十四座樓閣,摘星樓亭兩相應。面對著十八船,惆悵地與對面的樓閣相望。玲瓏頂上淚雨濕。鳳麒洲樓又是一番秀美。江水流淌,流連在湘子橋下。二十四樓閣各有各的姿色,奇觀樓的雄偉,冰壺樓的眷戀,飛虹樓的優雅,凌波樓的風流,得月樓的豪氣。小蓬萊的朦朧……橋的不遠處,江翁垂釣,小舟與微浪一起起伏,漂流。
雨飄柔,輕舞在十八船上。十八木船心連心。:“一橋橫亙鎖煙汀,急溜朝宗去不停;春水依然仙跡杳,行人猶自說湘靈。”雨打在木船上,無聲息地消失了,木船上散發這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氣概,令人對沉醉而無法自拔……其實,鐵鏈系著的,不止是木船,還有的是廣濟和尚與韓湘子的心血。
相傳千年前,韓愈到潮州任官后,由于韓江隔斷了兩岸百姓,所以想修一座橋。但由于水深流急,施工一直難以展開,韓愈便請韓湘子和廣濟和尚來幫忙修橋,其中韓湘子從東段修起,廣濟和尚從西段修起。韓湘子和廣濟和尚二人約定好了東西橋銜接的日期。約定之后不久,兩端橋即將合攏時,兩邊的石料卻用完了。這時,何仙姑放了幾片蓮花瓣在溪面上,化作木船。曹國舅用戲板放在木船上當作木板,鐵拐李還解下了腰帶,縛住了木船木板,遂成中段浮橋。
二十四樓閣,十八木船。湘子橋上,雨情不忘。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五篇
說到揚州,我的腦海里就會立刻浮現出那些各具特色的橋。這些橋有的蒼勁有力,宛如鋼鐵巨龍;有的氣勢恢宏,好像巍峨的城堡;有的傳奇浪漫,身披神秘的色彩;有的別具一格,富有藝術氣息。其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揚州大橋、萬福大橋、二十四橋和五亭橋了。
揚州大橋建于1959年,全長194米。1982年改造時在橋面上增加了鋼桁架結構,大大提高了大橋的荷載能力。同時,橋面上縱橫交錯的鋼梁讓揚州大橋顯得更加剛勁有力。
萬福大橋橫跨在廖家溝之上,橋身分兩層,上層走車,下層走人。橋的左右兩端建有高大仿古的塔樓,車輛從塔樓下川流而過,仿佛穿越回到古代,正瀏覽著一座雄偉的城池;而橋體的玻璃鋼架結構又充滿了現代氣息,讓人不禁迷惑自己究竟身處何地。
二十四橋,身披神秘面紗的二十四橋,至今仍被人們爭論不休,有人說二十四就是二十四座橋。相傳,隋煬帝坐船來揚州游玩時見到一座橋,因當時船上有23個妃子,其中有一個妃子懷孕了,故將橋取名為“二十四橋”。現在,二十四橋位于瘦西湖景區內,長24米,寬米,24根漢白玉欄桿,臺階24級,處處與24相對應,整座橋看起來小巧秀麗、古色古香。
五亭橋也位于瘦西湖內,它是揚州最著名、最具有藝術氣息的橋,享有“中國最美的橋”的美譽。五亭橋上建有五座黃瓦朱柱的亭子,從頂上看,宛如一朵朵冉冉出水的金蓮,所以它還有“蓮花橋”之稱。橋下大大小小的橋洞,共計15個,分別鑲嵌在青石徹成的橋身上,彼此相通。每當“皓月當空,各洞銜月,金色蕩漾,眾月爭輝,倒掛湖中,不可捉摸”,整座橋極富藝術氣息。它不僅是瘦西湖的標志,也是揚州的象征。
揚州因橋而天下聞名,揚州的橋因各具特色而馳名中外。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六篇
廣濟橋上,萬里的清風散了多少的彷徨?曲堤岸上,飄渺的云帆斷了我多少的思念?臨江而立,看韓江拍岸擊浪,卻失了那豪邁的氣勢,緩緩舉起你贈予我的簫管,任那簫洞飄出的泣血的音符埋葬了我迷離的目光!《離觴》曲,君尚記否?湘子,君尚記否?
吸一口滿含韓江氣息的空氣,努力止住愁緒,似笑非笑地踏上廣濟橋的石階,這是我第幾次踏上廣濟橋的……
廿四樓依舊那么古樸,四方亭滿泛著木柱散發的淡淡木香。風,不覺間又侵入我的魂魄!它吹動韓江水波的泠泠聲,多似你吹奏的那一曲《涼州曲》!淚又在眼眶打轉,手不由自主地扶住了欄桿!卻不想,這欄桿太涼,竟似一枝飽蘸了寂寞的毛筆,狼毫舒開的一瞬,直擊透我的心窩,直擊涼了我的記憶!蓄了多久的淚,還是落了!回頭,卻等不到你的身影……
十八舟依舊那么寂靜,鐵索相連的.木船任那潮水深浮,任那濁浪排打,依舊保存著它的傲勢,永遠屹立于浪頭,決不屈服韓水!本最愛踏那橋上舟的,現在,這素傘下的眼瞳,根本就不敢舉目去望十八舟那頭的樓閣,怕,怕這一眺,會看不到你的手像兩年前一樣,向我招著,招著……
不敢再走下去了!湘子橋承載的記憶,太多了!每走一步,心深處封存的痛,便蔓延開一尺;每走一步,都會再回眸看看,盡管,我知道,我是等不到他的!
折回廣濟橋,再度攀上城廓,尋著一個垛口,癡癡地數著穿過橋洞的船只。明知,不管是哪一艘,都不會有你的影子,卻還癡癡地等著,等著一個在水里沉睡了兩年的靈魂,等著一段封印了兩年的故事的歸來!任憑這往復的潮水,笑我的癡狂!
陰風四起,蕭管又飄出幽淡的音符,這曲,是在問天,這天下,誰再與我煮酒論天下,誰再與我倚門撫琴竹?謝香又繞叢郭,君去怎別琥珀?殘枝花零斷鎖,雨絲強牽恨墮,紅英飛過岑國,我仍等你回瑣!
曲終,淚又滑落,這是我第幾次愁結了心腸?
湘子橋,濕了我多少等待?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七篇
柳州這座美麗的城市坐落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這是一個既時尚又有古典氣息的城市。改革開放的步伐讓柳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要說變化最大的那當然是柳州的大橋啦!
柳州的橋造型各異,有的像一條騰飛的巨龍;有的像五彩繽紛的彩虹;有的像一把能奏出優美樂章的大提琴……在這么多美麗的大橋里,我最喜歡的是像彩虹一樣的文惠橋。
清晨,還未從夢中醒來的文惠橋,像披著輕紗的少女,迎接南來北往的車輛與行人。有匆匆忙忙趕去上班的人群,有送小孩上學的父母,還有的可能是慕名前來參觀柳州美景的游客……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文惠橋就像是穿上盛裝的少女在迎接著人們的到來。由南往北,文惠橋的左邊有一座長達三百多米的噴泉,它是亞洲第一大的水上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在鐳射燈的照射下,不停的變換顏色,像是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文惠橋在音樂噴泉的印襯下顯得更加的嫵媚。在它的右邊是長達一百多米的人工瀑布,瀑布從山腰飛瀉而下,直落江面,看到這一幕,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中的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或許文惠橋沒有桂林的橋那樣秀美,也沒有長江大橋那么大氣,更加沒有韓國釜山廣安大橋那么壯麗。但它以獨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愛柳州的橋,更愛柳州這座美麗的城市!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八篇
時逢農歷十五中秋節,我一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回家鄉賞月,正如張九齡說的“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于是我們在漸濃的秋意中,驅車返回故鄉——潮州。
家鄉這兒風景秀美,是賞月的好地方。第二天晚上,我一家乘著微風,擁著滿懷的好心情到寺廟賞月。
我抬頭看,起初的月亮周圍云繚霧繞,顯得有些朦朦朧朧,仿佛籠罩在仙境之中。漸漸的,夜空中風兒開始頑皮地嬉戲,仿佛不經意間撥開屏障,露出了正對我們嫣然而笑的月兒。月亮好似一支輕盈的畫筆,在浮云間細膩而精致地勾勒出一陣陣美妙動人的光暈。
這時,月亮上忽然隱約地現出兩個小黑點,飄忽不定。看著他們悠閑自在的模樣,我不禁浮想聯翩:啊!嫦娥與玉兔一定正在月亮上散步呢!
月亮很慷慨,將月光毫不吝惜地四處揮灑,饋贈給世間每一個人、滋潤世間的每一寸泥土。寺廟前燒起香來,不一會兒便煙火蔥蘢。月光像一雙細膩的少女的手,仔細擦拭著每一絲煙,還讓上面住滿了會發光的小精靈,它門微微閃爍著,一定是在向人們招手吧!
啊!不僅人們被這貌若天仙的月亮迷住了,連廟門前的高貴俏麗紅花都忍不住隨風搖曳著自己的裙裾,仿佛是向風光無限的月亮投去羨慕的一瞥。
我在月光輕柔的撫摸下、在其樂融融之中愉悅地賞了一次月。月亮大概受不慣那么多人對它投去的目光,便讓風把屏障合上。我們便在濃濃的秋意中,與風兒手牽手,走回家了。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九篇
在潮州,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叫廣濟橋,又叫湘子橋,橫跨在翻著滾滾波濤的韓江上。
湘子橋非常雄偉,大約七米多寬,兩旁走人,中間行車,這么長的橋全部用石頭切成,像浮萍一樣漂在水面上。
湘子橋不僅雄偉,而且堅固,有些時候,我回家鄉,會遇上狂風大雨,無論是浪花的拍打,還是雨水的點滴,它都不會銷毀,這點毅力,值得我學習。
湘子橋非常精美,上面托著一個個精美的小亭子,遠遠望去,像大橋上托著一個個可愛的小房子,配上后面那美麗的金山,讓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風景如畫、壯麗迷人· · · · · ·
每當我往返家鄉潮州的時候,會經過湘子橋,每當我眺望湘子橋的時候,總會為它的精細美觀而嘆息· · · · · ·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十篇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十堰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最初人們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用以避邪,后來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的名字。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著吉祥、幸福。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們則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之際,整個城市的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一刻,有的人家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
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每到過春節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里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由掌廚的做出來,而且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砧板聲、爆竹聲,再夾雜著人們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我們這里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點。
一時間,十堰的過節習俗說也說不完,等你到了這里,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十一篇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創建,初為浮橋,由八十六只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橋”。
廣濟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淳熙元年間(1174年)浮橋被洪水沖垮,太守常煒重修之,并創杰閣于西岸,開始了西岸橋墩的建筑,至紹定元年(1194年)歷五十四年間,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等太守相繼增筑,完成了十個橋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規模最大、功績最著而改稱西橋為“丁公橋”。
紹熙五年門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東岸”,筑“蓋秀亭”,并稱東橋為‘濟川橋’,接著,太守陳宏規、林驃、林會相繼增筑,至開禧二年(1206年)歷時十二年,建成橋墩十三座。東西橋建起來后,中間仍以浮舟連結之,形成了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廣濟橋又有諸多興廢,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規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為十墩九洞,計長四十九丈五尺;東岸為十三墩十二洞,計長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為浮橋”,并于橋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間”,更名為“廣濟橋”。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譚綸又增一墩,減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張自謙修廣濟橋,并鑄生牛二只,分置西橋第八嫩和東橋第十二墩,意在“鎮橋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門(1842年)洪水,東墩鐵牛墜入江中。故有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
二十四洲,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二只鐵牛一只溜”。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十二篇
海——人們向往的地方,而行駛在跨海大橋上,觀看兩邊茫茫海景莫過于最興奮的事了。今天,我就駛上了杭州灣跨海大橋,感受它帶給我的瑰麗和壯觀。
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左右兩邊各有三車道,橋的兩邊欄桿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仿佛長虹臥波。在橋邊正中間的位置有一個碩大觀景臺,觀景臺由兩座樓組成,樣子極像一只展翅雄鷹振臂飛翔。登上觀景臺頂樓,便可見“彩虹橋”的全貌,水天一色的美景盡收眼底,所以觀景臺有一個響亮而典雅的名字——海天一洲。我陶醉在海景合一的優美景色之中,甚至有成為大海中一滴水的欲望。
離開海天一洲,我又回到了大橋上,繼續觀海景。打開窗戶,幽幽海風迎面吹來,一群海鷗啟動翅膀劃過天空,一望無際的海水,波濤滾滾的海浪,誰不留戀于此。
汽車又經過了藍紫兩段,駛向橋的那端,下了橋,我仍然在回味著橋上的美妙風景,但“天下無不散筵席”,我與大海就此再見。很快我從陶醉中走了出來,帶著興奮與快樂,走向了新的旅程,在祖國的大地上歡騰著,歡騰著……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十三篇
我的家鄉是潮洲,那兒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家鄉的風景名勝——湘子橋。
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原名濟洲橋,位于廣東省潮洲海陽縣,跨過韓江,始建于宋代(公元1131~1173年),比瀘溝橋還早呢!湘子橋的類型屬于古代橋梁,梁橋,間之梁橋。它曾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湘子橋初為浮船,由八十六只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后經歷代太守修建,筑建橋墩,改名“丁公橋”、“濟川橋”。至明代,逐漸筑成“十八梭船甘四洲”,更名為“廣濟橋”。清雍正二年,于西橋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放置二只鐵生牛,道光甘二年,東墩鐵生牛墜入江中。湘子橋一度成了貨物集散和轉運的重要樞紐,“一里長橋一里市,到了湘橋問湘橋”,這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關于湘子橋,還有一首詩:
潮洲湘橋好風流,
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樓臺廿四樣,
一只生年一只溜。
到了1958年潮洲政府對全橋進行加固維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行架及兩處高樁承臺式橋梁。1976年又一次進行加寬擴建,原7米的橋面作為車行道,橋兩側各加寬2米作人行道。
湘子橋歷史悠久,歡迎大家到潮洲湘子橋觀光!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十四篇
暑假日記--潮起潮落
我早就聽說過海水每天都潮起潮落,很想親眼去看看。暑假我來到爺爺奶奶家,終于實現了這個愿望。
我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到南臥室窗戶邊看海。海岸邊有一個餐廳,名字叫“南砣漁港”,它是一個圓形的五層樓房,房頂探出海岸。在樓房和海岸之間有一條弧形的地方。每當退潮時,弧形的地方就露出了石頭;每當漲潮時,海水就漫上了岸邊的水泥臺,淹沒了岸邊的沙灘,海面掀起了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一浪接著一浪,這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啊!我還做了幾天的觀察記錄,發現海水有時早上漲起來,下午又退去;有時早上退下去,下午又漲起來了。
傍晚,我和爺爺到對岸的體育公園看少年藝校演出,這岸到那對岸有30米寬。我們趁海水還沒漲起來,就踩著石頭走過去了。演出結束的時候,我們本打算原路返回,卻發現海水漲起來了,把石頭都淹沒了,天黑了,也看不清楚,我們只好順著人行道繞了好大一圈才回到家。
回來后,我看了《十萬個為什么》才知道了海水潮起潮落的奧妙。原來月球對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海水每天發生兩次潮水漲落。特別是農歷月初和月中的晚上,月球對地球的引力最大。
大海的潮起潮落可真神奇!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十五篇
我家住在錢塘江邊,一年四季,錢塘江的美景盡收眼底。春夏秋冬,潮起潮落,最美之時還是八月十八的觀潮日。
相傳農歷八月十八,是潮神的生日,所以會有壯觀的潮水。其實是因為八月十八這天潮水受到的引力最大,形成了錢塘潮。
八月十八這天,我們一家早早來到了錢塘江畔,靜候潮水的到來。此時錢塘江邊已成了人的海洋,都是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的觀潮客,他們大聲又興奮地交談著錢江潮的歷史與特色。
下午二時左右,一排排的小浪潮從遠處涌來,雖不夠壯觀,但預示著會有更大的潮水緊隨而至。下午三點多,遠出傳來了巨大的“隆隆”聲,猶如五雷轟頂。已經有一些心急的觀眾吶喊起來了,近了!近了!一排巨浪以飛快的速度向我們撲來,把水天連成一線,如同一塊巨大的銀幕向這邊不斷推進。響聲越來越大,有萬馬奔騰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震耳欲聾,鋪天蓋地,像是要把我們這些觀眾都吞噬進去,氣勢恢弘,霸氣磅礴。這就是壯觀的“一線潮”了。
接著又是“交叉潮”了。兩個方向的兩股大潮迎面撲來,像兄弟一樣互相擁抱,激起千層浪花,驚心動魄,奇麗無比,直讓人目瞪口呆,只有不斷驚嘆的份了……
錢塘江大潮,是大自然饋贈于人們的財富,它既恢弘大氣又有波瀾壯闊之勢,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十六篇
贛州的浮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價值……
?????? 浮橋古時稱為舟梁。它用船舟來代替橋墩,故有“浮航”、“浮桁”、“舟橋”之稱,屬于臨時性橋梁。由于浮橋架設簡便,成橋迅速,在軍事上常被應用,因此又稱“戰橋”。
?????? 贛州建春門浮橋,學名叫惠民橋,又稱東津橋、東河浮橋。浮橋長約400米,寬3米,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纜繩相聯而成,上鋪有木板,始建于宋乾道年間(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由知軍洪邁所建,連接章江的兩端,每天定時開啟,以便來往商船通行。
?????? 80年代時,因為城南、西都架了公路橋,所以拆除了南、西的浮橋,唯獨保留了這條東門的浮橋。這個浮橋在建春門旁,由此而得名“建春門浮橋”。中國其他城市的古浮橋很多已經拆除,贛州建春門浮橋保存完好,所以建春門浮橋成了“國寶級”的文物。
?????? 近千年的建春門浮橋成為贛州市人的驕傲。每當踏上浮橋,不僅強烈地感受到古老的歷史,感受到古老的贛州人民智慧、追求科學創造和崇尚發明創新的精神。在橋上可以看到河邊的洗衣女和橋上的釣魚翁的;水里的游泳健將和來往的商船。城里人、鄉下人來來往往,雖然禁止車輛通行,但是還是有騎摩托車的、推自行車的。挑擔的、背小孩的、走親戚的、上學的、做生意的人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幅安居樂業的景象。
?????? 我時常想起這座橋,因為它令人神往。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十七篇
?大海有漲潮和落潮。
漲潮時、一個接著一個的海浪,飽含著向上涌動的力量,有力地拍打著海岸。海水隨著涌動的海浪一點一點的升上來,淹沒了岸邊的礁石和沙灘。這就是漲潮。
退潮時、同樣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海浪,卻沒有漲潮時所飽含的涌動的力量。只見它有氣無力地拍打著海岸。海水也隨著浪花一點一點悄悄的退去。岸邊的礁石和沙灘又重新露出了海面。這就是退潮也叫落潮。
?海邊的漁民告訴我:“?大海總是不停的漲潮退潮。每天漲兩次也落兩次,天天如此。”
還告訴我說:“每當月亮升起在天邊兒或降落在天邊兒的時候,就是海潮漲到最高的時候。當月亮升到正當空或落入地下看不見的時候,就是海潮退到最低的時候。”?
還說:“漲潮和退潮開始的時間每天要晚(推遲)大約一個小時。”
這三點兒是了解漲潮、落潮的經驗。在海邊生活的人們都知道。因為它是常識。
??由于我原來不知道漲潮退潮。和爺爺打賭……“海水能不能浮起海灘上的漁船”我還輸了呢。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十八篇
在古老的潮州名城,有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橋橫跨于韓江之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子橋。我是你們本次的導游小林。
俗話說:“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可見湘子橋的地位多么高啊,現在,讓我們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湘子橋,是一座歷史名橋。位于橋東與市區間,中間有十八艘船連接,建筑結構十分奇特。從橋上望去,隱隱約約可以望見筆架山。
據說,韓愈到潮州后,時常登筆架山,但深感過江之苦,于是請侄孫韓湘子和廣濟和尚一起造橋。韓湘子去鳳凰山取石,化作黑豬,正趕到半路,被一婦人識破,泄露了天機,于是黑豬再也趕不動了。
再說在桑浦山取石的廣濟和尚,把石頭化作烏羊,沿山路趕去建筑工地,卻遇見一個惡霸地主。那地主說:“喲!你這窮和尚哪來的羊?正好我丟了幾只羊,這分明就是我的!”廣濟和尚被糾纏得不耐煩,只好說:“拿去吧!看你能趕不?”地主將羊牽進籬笆里,那些羊馬上化作幾座大山,傳說這就是浮洋烏洋山的由來。
結果一建起來,橋因缺石,中間缺了幾座橋墩沒建好,于是何仙姑拋下佛珠,化作十八梭船,建成了廣濟橋。
游客朋友們,現在你們知道傳說了吧?不過傳說不是真實的哦!現在有三小時的時間游玩,請游客朋友們自覺遵守時間。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十九篇
我的家鄉潮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廣濟橋是眾多名勝古跡中的一處。廣濟橋俗稱湘子橋,與蘆溝橋、洛陽橋、趙州橋并稱為中國四大古橋。它位于潮州城東門外,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曾被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湘子橋全長大約518米,西面有8個橋墩,10個樓閣;東面有128個橋墩,14個樓閣,中間用鐵索連接了18梭小船。西面第8墩和東面第12墩各有一只鉎牛,東面的那只鉎牛被大水沖到上游去了,因此有人編了一首歌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州,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而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湘子橋是重建后古橋的原貌了。
早晨漫步在湘子橋,只見霧靄中的它,如蒼龍般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置身于二十四座雕欄玉砌的亭臺樓閣中,我仿佛見到古代的商人們正在忙碌地做生意:那賣布的,絢麗的布把路人吸引住了;那賣酒的,香醇的酒味讓路人直流口水,忍不住停住腳步,嘗一嘗美味的酒;那賣小吃的,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整座橋成了熱鬧非凡的“橋市”,真是“一里長橋一里市”。
我站在亭臺樓閣上,面向筆架山,遠眺韓山師院。韓山師院背靠著筆架山,山上是綠樹成蔭,郁郁蒼蒼的樹叢把韓山師院給襯托得更加美麗,更加壯觀。據說這是韓愈來到潮州,學風日上,人們為了紀念他,把學府的名字叫做“韓山師院”。與韓江師院隔江相望的廣濟橋屹立在橋頭,古老的城墻可以抵御敵人的攻擊,保衛潮州城。
放眼望去,如彩虹般橫臥在碧波蕩漾的江面的那是金山大橋,這座橋是潮州目前最大、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橋,六車道的橋面十分寬闊,車道上來來往往的汽車川流不息。江中的鳳凰洲四面環水,洲上環境優美,是個能讓人暢松心情的好地方。它就好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江面上。
我已經完全陶醉在這美景之中了。忽然,一陣清脆的笑聲將我喚過神來,原來是湘子橋迎來了它一天中的第一批游客。形色各異的亭臺樓閣,嘆為觀止的潮州木雕,換來游客們的陣陣贊美之聲,閃爍不止的鎂光燈把游客和古橋融為一體,留下永恒的一瞬間……江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船只如梭,川流不息,與橋上絡繹不絕的游客構成一幅繁榮、生機勃勃的畫卷。
隨著夜幕的降臨,霓虹燈下的湘子橋更像披上了一層五彩斑斕的錦被,底下江水呢喃細語,而它就在“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州,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的歌聲中進入了它的夢鄉……
潮州湘子橋作文300字左右 第二十篇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建于南宋,至今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這座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湘子橋坐落在潮州城東,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共有24個橋墩,橫跨韓江兩岸,全長五百多米,中間用鐵索連接了18條小船。傳說這座橋是韓湘子與廣濟和尚共同建成的,所以取名湘子橋和廣濟橋。廣濟橋分為東部、西部和中間的梭船三段,東岸橋墩13座,西岸橋墩11座。西面第8墩和東面第12墩各有一只鉎牛,東面的那只鉎牛被大水沖到上游去了,所以有人唱起了一首歌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州,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 由于“中流警湍尤深,不可為墩”,中間只能用18只梭船并排構成一列橫隊,用鐵索連成浮橋。每遇洪水或要通船,可解掉糸船鐵索,移開梭船,變成開閉式浮梁橋。這就是“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由來。
湘子橋的特點是“十八梭船廿四洲”和“廿四樓臺廿四樣”--“十八梭船廿四洲”指的是由十八只梭船和二十四座橋墩組成。“廿四樓臺廿四樣”則是指二十四座建筑在橋墩上的亭臺樓閣各不相同。
當初建造的時候因為河中央水流湍急,沒有辦法安上橋墩,于是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韓江兩岸各自建造橋的一半,在河中央用繩索將一些船只連接起來,鋪蓋上木板供人行走。到了春天,韓江水漲高,這些船就跟著高高浮起來,因此就形成了潮州著名的八景之一“湘橋春漲”。
矗立在潮州的母親河韓江江面上的巨大橋墩,就像一艘艘威武的大船,擋住了滾滾急流。橋墩精巧之處,就在于全部用石塊砌成。石塊與石塊之間不加灰漿,只用卯契合。橋上原有24座望橋,橋面用石板鋪架,石條大得驚人,約有10米長,1米厚。在沒有起重機等設備的古代,再加上韓江上下游水位相差很大,有“急流如馬騁”之說,要安裝這么大的石梁,建橋的艱辛可想而知。湘子橋奇特別致的結構,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式于一體,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所有潮人的驕傲,也是中國橋梁的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