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小學生作文歌頌新社會(精選7篇)
小學生作文歌頌新社會 第一篇
當鮮艷的五星紅旗伴隨著莊嚴的《義勇軍進行曲》唱響的聲音冉冉升起時,作為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名少先隊員,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必須停止手中的一切工作,面向國旗,肅立起立、行禮。
仰望著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仰望著那幾顆在藍天的襯托下熠熠發光的五顆金星,一種自豪、驕傲之情在我的內心深處油然而生。中國終于站起來了,不用再受到其他國家的欺凌了!中國人終于可以挺直了腰板走路,昂起了頭顱說話,不再低聲下氣了!是啊!我們偉大的祖國終于可以昂首挺胸于世界民族之林了!
那站起來強起來的中國,未來又靠誰去引領?去實現呢?毋庸置疑,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朝氣蓬勃的青少年!
聽說,最近上映了一部愛國影片——《懸崖之上》,票房可觀。周末,我便纏著媽媽一起去看。然而,看完好像并沒有影評的那樣深入人心。于是,和媽媽探討,然而,媽媽并未說出個所以然。隨即,我又想到了我家知識淵博的“教授”先生。
沖進家門,四處尋找著“教授”爸爸的身影。原來,他正在書房聚精會神,目不轉睛地研究著一本珍藏多年的老“教材”。我悄悄地坐在他的身旁,開口問道:
“爸爸,您看過《懸崖之上》這部電影嗎?”
“看過了呀!”他的眼神依舊沒有離開書。
“那您覺得這部電影的用意是什么?”他將書輕輕地放在了茶幾上,轉頭對我意味深長地說道:
“孩子,你現在生活在一個太平的社會當中。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那可是一個軍閥混戰的時期。為了革命的勝利,不計其數的共產黨員執行著一項項艱巨的任務。為什么共產黨員能在敵人的折磨下始終死守住黨的秘密,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著始終不變的東西——信仰。信仰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是每個人值得維護的。它是無比高大雄偉的,它的力量永遠會促使著每個人不怕犧牲,不畏折磨。克萊爾曾說過:人是為了某種信仰而生活著。要是一個人沒有了信仰,那就和一個沒有靈魂的死人差不多,一個人沒有了信仰,就好像一個人沒有了自己的雙眼,生活在黑暗的世界中。你們的語文書上不是有一篇課文叫《梅花魂》嗎?”
我點了點頭。
“文中的外祖父是一個熱愛和眷戀祖國的華僑,他熱衷于梅花,那梅花又有什么品質呢?”
“梅花有不低頭折節,堅毅頑強,不畏嚴寒,有骨氣,有血色的精神。”我答道。
“對啊!梅花傲寒凌霜,它的秉性不正像中華民族那種不畏欺凌,不懼磨難,頂天立地的英雄氣概嘛?”
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爸爸又接著說道:“如今,我們的祖國正在迅速發展著,強國未來的重任需要你們這些少年去完成。但這個不能只說不做,需要你們付諸實際行動,好好學習,長大用創新的知識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爭取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教授”的“講座”瞬間讓我醍醐灌頂,使我真正明白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是曾經一代代有信仰的“戰士”不怕犧牲,不畏折磨長期奮斗而來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一定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練堅強意志,努力成為未來建設美好家園的時代接班人!
小學生作文歌頌新社會 第二篇
現在,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與鄉村,在我們日用品與出行,在我們娛樂與學業,處處都可以,感受到現代文明的氣息。朱德司令說過“錦繡山河收拾好,萬民盡做主人翁”,如今的社會,用這句話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物質上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著,娛樂文化生活漸漸繁榮發展,日益豐富,科學技術也在突飛猛進的不斷進步著,幾十年前,勞苦的人們只能住在破爛不堪,搖搖欲墜的茅草房屋,忍受著一天三餐不飽,沒有東西吃的艱難日子,十幾歲的正值上學的年紀,只能在家干活,工資也只有那么一點點,比起那些貧苦、艱難的日子,我們現在的生活,可算得上是很好的了。現在,我們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房子,華麗的,溫馨的,舒適的……
小學生作文歌頌新社會 第三篇
隨著科學的發展,時代的變化,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裕,方便。下面就跟著我來看一看吧!
四十年前的電影是用放映機播放出來的。它播放出來的畫質是黑白色的,很模糊,若是你稍不留神就不知道整個電影在講什么了。在四十年前,如果你想看電影,還不一定看得到,聽媽媽講:他們村莊上只有一臺電視,不像我們家家戶戶都有,那時如果有新電影,全村就都到那戶人家去,聚在一起看,媽媽說那時候可熱鬧了!
現代呢?是用投影儀播放的,而且是彩色畫質的,十分清晰,富有感染力,無比生動,形象。隨著科技的發達,有了3d的電影,讓你身臨其境,漸漸的又出現了4d的電影,那更是讓你像是走進了電影里那神奇的畫卷里,讓你置身于其中,時而感覺自己在熱帶雨林中,時而讓你感覺在沙漠之中,給人們帶來了無比的震撼感。
從黑白到彩色,從模糊到清晰,從普通畫面到現在的3d,4d。這四十年來,電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光彩有力。最早的電影先是默片時代,黑白的畫質,后來進入了有聲時代,然后色彩電影時代,最后電影本來是模型制作變成了電腦技術的采用,使其有了巨大的飛躍。
人類真偉大啊!在世界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奇跡,科學的技術真發達啊!吧我們的生活改變得多姿多彩,科學家們靠什么來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是靠頑強的努力。
小學生作文歌頌新社會 第四篇
隨著時代永不停歇的腳步,許多新生資源在社會中涌現,其中一種資源相當“惹眼”——-共享資源。仿佛就在一夜之間,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從天而降。共享時代撲面而來。
共享單車
提到共享一詞,共享單車可謂必不可少。馬路旁邊紅色的摩拜、黃色的ofo,成為了繁華都市的一道風景線。我可喜歡共享單車了,因為受益良多。記得以前從學校回家,每次都要坐2站公交車。除了車站等待時間不說,上車和下車后也要走上好一段路程。自從有了共享單車,一切都便捷起來。不僅省下了等車時間,還免去了一大段“長途跋涉”。騎自行車回家只要十五分鐘,共享單車為我在學校和家之間構建了“快捷通道”。
共享單車還為生活在大都市的我們解決了麻煩的停車問題。每次和父親出去吃飯,總會為停車的事情弄得焦頭爛額,以至于影響到吃飯的胃口和心情。兩輛停在家門口的共享單車輕松解決問題,一路上我倆悠閑自在,涼風習習,倒有著說不出的愜意。無需顧念停車一事,心理負擔小了許多。
共享單車為我們提供了便利,也讓我們親眼目睹了科技發展之迅速。
共享書店
共享書店的出現,讓人們不再是低頭看手機一族,而是利用碎片時間看書。隨著城市交通的日漸發達,許多人喜歡地鐵出行或巴士出行,可往往路途中時間會白白浪費掉。共享書店的出現,讓人們能好好利用這部分時間。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每一次出門時,我都會經過家門口等愛心書店,從中選一本書帶在身邊閱讀,不僅消磨了路上等候的時間,也提高了我的閱讀量。共享書店的意義重大,每一本書都是循環使用的,轉經千家萬戶,將書的價值發揮最大化。
我還有過一次捐書的經歷。我覺得有一本書文筆生動,詼諧有趣,于是我就捐了出去,圖書箱的熒屏上跳出來一段話:“感謝您對圖書的一片真誠。愿您的書經過千人之手。”我感覺到有一種奇妙的情思在我心中化開,這是文學給我的力量和我對文學的一片熾心。
共享書店讓我們感受到科技為這個世界創造了太多的美好,增添了非常奇妙的光彩!
“共享”為這個世界提供了巨大便利,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讓我們敞開心扉迎接這充滿色彩的新時代!
小學生作文歌頌新社會 第五篇
青少年時代,初讀辛棄疾的詞《漢宮春·立春日》,對內中的一句:“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感覺很是茫然。隨年事漸長才深切感到,春天,真的是從風開始的。中國古典文學中,春風也叫東風,美好的春天只有借助東風的力量,方能沖破殘冬的封鎖來到人間,如此,才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春風送暖入屠蘇”。更重要的是,隨著東風漸起,天地間節候的輪替,人的精氣神得以復蘇,廣袤的田野流動出有聲有色的煙火氣,到處是怡然自樂備耕春種的人群,隨之出現“萬紫千紅總是春”。
久居繁華的鬧市,如今大多城里人似乎已經失去了對春的敏感,年復一年對春的認知,僅限于眼前出現的花紅柳綠。其實早在“桃花灼灼柳色新”之先,大地就已經寫滿了春的消息。出于個人的癖好和職業習慣,我的‘踏青’總是隨時序而動的。今年的節氣較往年滯后了幾天,“立春”當日已是大年正月初四。“雨水”當天,我就約了幾位文友,到遠離市區的一個“唐家”鄉去“尋春”了。這里地處遼河三角洲腹地,得益于大遼河千百年的涵養潤澤,土沃田肥,水草豐茂,栽種水稻的歷史已逾百年,且品質優良,高產高效,一些地塊畝產已逾800公斤。特別是近年來,依靠水資源豐富,土地礦物質含量高的優勢,大力發展“大棚種植”業,極大提高了農民收入水平。來到鄉間,文友們即刻棄車在阡陌之上徜徉。春節剛過,周遭世界還沉浸在濃重的節日氛圍之中,遠處村落里,一幢幢農家青堂瓦舍,家家紅燈籠,戶戶紅窗花,而近處的農田里,已有眾多鄉親們手持輕巧的農機具在平整土地,準備水稻育苗的苗床了。忙碌著的人群中,不乏有許多身著時裝的青年男女,閑聊中得知,原來是一些返鄉度假的大學生和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趁春節回鄉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抓緊時間搶農時,為父母或家人做些農活——人勤春早,從鄉野里走出的人們,無論走到哪里,對土地的情感終未泯滅,農耕文明的傳統早已滲入了國人與生俱來的血脈之中!“‘雨水’洗春容”,“雨水”一到,中原大地乃至江南水鄉該是細雨飄然而至了,然而眼下北國鄉野間,迎面吹來的風依然讓人有畏縮之感,料峭春寒之中,勞作著的老少鄉親們卻興致盎然。他們邊干活邊商議著泡種的時間;今年育苗如何選擇更優質的品種;怎樣使排灌渠道更暢通,土地更平整,以適應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要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如此涉及全年收成及生活質量水平的重要問題。聽他們聊起來,竟如同家常話般的輕松。
越過幾道寬闊悠長,坦蕩如砥的苗床,眼前出現一片望不到盡頭的大棚區。一幢幢大棚個個都有百米多長,乳白色的拱形棚布在早春陽光的映照下粼粼閃耀。當地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熱情向我們介紹說:村民們除了種植水稻外,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家兼做起了大棚種植業,每年秋后到翌年的春天,大棚里的蔬菜、水果至少可以種植兩到三茬,一些生長期較短的蔬菜品種可以收四、五茬呢。撩開厚厚的棉門簾走進一幢葡萄大棚,眼前的景象讓我們豁然開朗,恍如進入童話世界:百米多長的棚區里,千紅萬紫,堆金疊翠。棚內,尚未采摘的“玫瑰香”、“龍眼”、“新疆提子”等優質葡萄品種碩果盈枝,散放著醉人的香味。細看那一顆顆飽滿鼓脹的葡萄粒,表面還滴著露珠,掛著一層薄薄的白霜呢!棚內墻上溫度計顯示,室溫已達28℃,大棚主人隨手按下電鈕,將覆蓋在大棚上的簾子自動調低一些,讓葡萄不至“傷熱”。在另外幾幢已經采摘過果實的葡萄棚里,我看到土地經過平整,新埋下的幼枝也已經發出新鮮的嫩芽正待上架。走進幾幢蔬菜大棚,眼前更是流光溢彩,蔥綠青翠撲面而來。芹菜、韭菜、菠菜、黃瓜、小白菜……一壟壟,一畦畦,光影婆娑,爭奇斗艷。在一幢堿地柿子大棚里,兩米多高的柿秧長到了棚頂,濃密的葉片間,一顆顆紅綠相間的堿地柿子長勢煞是喜人。熱情的主人拿來托盤,摘下滿盤的成熟柿子請我們品嘗。文友們爭相大快朵頤。鮮嫩的堿地柿甫一入口,一股微甜、稍酸、濃潤之感立刻刺激味蕾,讓人口舌生津,促人閉目遐思。堿地柿子與普通的西紅柿雖屬同科同種,但是不同的土質條件對其果實味道影響極大。來盤錦工作之前,還不知道有“堿地柿”的稱謂,近些年,經農業科技人員研究,在鹽堿含量較高的土質中栽種出的堿地柿子有著獨特的口味,遂大批量地推廣生產,而且一年四季,可在大棚多茬栽種。走出大棚時我看到,每幢大棚門前,都有許多花花俏俏的包裝箱堆積如山,走近細看,方知里面裝的都是大棚內新近采摘的各種蔬菜、水果、堿地柿子,上面寫著省內外諸多城市的地址。原來,這些大棚里的產品不單只在本地銷售,更多的是通過快遞銷往全國各地。聽說,通暢便捷的快遞業,可將一箱發往北京的堿地柿子朝發夕至!眼前的一切不禁讓我心生感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真如一位詩人所言,“播種已經不是春天的專利,收獲也不只在秋天。”只要肯于付出,勤于耕耘,人,都會各得其所的。
沿著筆直的阡陌重新步入鄉路,文友們乘車去往另一處尋春。此時,太陽已漸漸升高,憑車窗遠眺,感覺春天的幕布已然拉開,田野上的一切都在潛滋暗長,處處展示出動人的笑靨。路旁柳樹的枝頭已漾出一片鵝黃;溝渠里積滿的泱泱青水,鏡面似的映著天光;遠遠近近勞作著的人們一行行,一簇簇,躍動著大自然舞臺上的人間煙火。懷想剛剛看過的一幢幢蔬菜、水果大棚里溢彩流金的情景,讓我愈加感到,千百年來,世世代代同胞們賴以生存的廣袤田野永遠不會寂寞。隨著時光的衍進,社會的發展,勤勞勇敢的人們總會用生花妙筆,在這里描繪出更新更美的圖畫,使自然界的天然之美同勞動與智慧創造出的鄉村之美融為一體。難怪遠離故園的人們時常被一種浩瀚、凝重的鄉愁所纏繞,蓋因那曾經養育過他的廣袤田野既優雅凝重,飽經滄桑,又充滿無限生機活力,不斷萌生出新的希望。
小學生作文歌頌新社會 第六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追尋中國夢的路上。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夢的背后,是每一個追夢人對夢想的不懈追求。邁開實現夢想的步伐,無愧于新時代追夢人的使命!
“世間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美好夢想的實現,需要我們抱定征服險遠之途的決心,走向奇偉的夢想之境。一位姑娘求職屢受挫折,港漂戴欣創業時也遭重重困難,在追尋夢想的路上,往往存在著荊棘與坎坷。但正如海明威所說,“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可以被打敗。”困境可以讓我們失敗,但絕不可以澆滅我們追求夢想的心。桑迪亞哥領教過大海與生活的無情,但他仍然揚帆起航,用魚叉擊退鯊魚,為明天的希望奮斗;孔子體會過世人的冷艷,吃過國君們的閉門羹,但他仍為著內心的道義四處奔波。正所謂風雨過后,便是彩虹,抱定攻堅克難的決心,方能在追夢路上越行越遠。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追夢人心有鴻鵠之志,相互鼓勵,相互激勵。正如姑娘收到的點贊和暖心評論,戴欣從其他追夢人身上看到的堅毅與奮斗,我們都是追夢人,同樣也是彼此的助夢人。蘇軾激勵董傳,期盼其能“詔黃新濕字如鴉。”龍江二號團隊成員相互勉勵,因衛星夢團結在一起,共同攝出最美地月合影。白居易和劉禹錫在困境中以詩互贈,以互長精神。獨木不成林,中國夢需要十三億個夢想凝結在一起,而凝結的最好方式,無過于互相鼓勵,從他人身上看到對夢想的追求而產生共鳴。
夢想終于宏大而始于細處。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生活中每一細小處都可能有成就,這給了每一個人成功的可能。戴欣從求職信上看到了照證件照的商機,摩拜單車創始人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中發現了共享單車的妙想,更有大國工匠潛心于消除墻面的不平整而走向國際大賽。夢想常常是宏大的,但夢想的實現既需要我們從細小處發現自己的價值,也需要我們從細微處打磨自己的技藝,這樣我們追夢的步伐便更加踏實。
各位追夢人,讓我們攜起手來,克服難關,精誠團結,邁開追夢的腳步,共同前行,成就新時代的中國夢。
小學生作文歌頌新社會 第七篇
憶長征、心向黨
“人生再大的困難也不比紅軍過草地的艱難,生活再大的坎兒也不比紅軍過雪山的艱辛,只要有勇氣和信心,一切困難都是紙老虎。”當我把這句話摘錄進我閱讀本的時候,還不能體會其中的深意。
直到我讀了《長征的故事》這本書,看到“一定要把病號帶走”中的那種感動、看到“在大風雪里辦公”中的那種毅力、看到“斷腿團長”中的那種心酸。才明白當時的環境下前輩們即使遭受苦難,也不改心中堅定不移的信念。為了勝利,他們不怕犧牲、不怕流血、不怕困難。他們中留下來的人雖然很少,卻造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和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
回想2020年的新冠肺炎,在每個人都歡歡喜喜準備回家團圓的時候,新冠肺炎以武漢為中心向全國擴散,這是記憶中苦難離我們最近的時候。而長征精神也在這時被所有中國同胞看到,面對生死,無數白衣天使逆流而上,為了戰勝病毒一往無前。這是長征精神在無數人心中的傳承。疫情之下,我們的祖國處處團結、友愛互助,表現的不正是長征精神嗎!在死亡的威脅下,他們選擇把生的希望留給患者,那是無比崇高的人生境界,是超越生死的人性光輝啊!
這不禁讓我想起毛澤東爺爺的一首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經歷苦難過后再細細品讀這首詩才會發現,這首詩中的大氣磅礴不僅僅在于長征路上的草地雪山,更多的是前輩們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樂觀主義精神。
長征精神,就是團結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是黨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奮斗的支柱,是中國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如今,我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和諧生活中,更應該努力學習,傳承長征精神,為我們的祖國更加美好不懈努力,貢獻我們螺絲釘的力量。
- 上一篇:一次學電腦作文(精選6篇)
- 下一篇:諸葛亮穿越現代作文(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