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寫劉備一個特點的作文500字(精選7篇)
寫劉備一個特點的作文500字 第一篇
《三國演義》中人物眾多,不能說每人都是豪杰,但至少不同的人物有不同個性特點。今天,就來說說劉備。
許多人都不太喜歡劉備,但仔細回想一下,他這一生的成就其實也不算小。從賣草席的一介凡夫到滅黃巾軍的大將,又與關張共戰呂布。董卓死后,曹軍大振,滅了袁紹后,劉孫曹各領一國,成了三國鼎立之勢。在此之前,劉備得賢士攬猛將,使得他的軍馬日益壯大。在孫劉兩家聯合破曹的赤壁之戰中,曹軍大敗。伺候風流一代,主見消退。一個個文官武將漸去矣。最后劉備在即將成大業之際逝去了,也可謂憾也。
實際上,劉備這一生的成就與他的為人有很大關系。劉備論實力比不上曹操,論基礎比不上孫權,但他為什么能與他們抗衡呢?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一是他志向遠大,有奮斗目標。盡管他只是一個賣草席的,但看了招兵榜后就決定“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其次他能做到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他為了得到一位賢士,不怕烈日與冰雪,三次下隆中,最后他以誠心請來了諸葛孔明。這也是他能成大業的原因。第三,劉備謙虛謹慎,他懂得聯合東吳共同抗曹。還有一點就是他愛護百姓,深入人心。在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當中,劉備作為主要人物出現在二十五回左右,要知道,三國中有幾百號人物,當主角出演二十多回,一定是相當的一個大人物了,這些都是劉備取得這么大功業的原因吧。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當然劉備也有不足的地方。劉備太軟弱了。每當孔明勸他占取哪塊土地時,他每次都于心不忍,他每次都說:“這塊地我不能要,因為郡主是我兄弟。”就像劉表死前囑咐劉備,等他一死就讓劉備占領荊州,可劉備就是不忍心。劉備還愛哭,沒有曹操那樣的英雄氣概。還有一點,劉備不能顧全大局,在關張死后,他急于報仇,盡管諸葛亮告訴他時機不好。
劉備此人正反分明,盡管不能說是三國中最杰出的人,卻也不失豪杰的風范。
寫劉備一個特點的作文500字 第二篇
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助自己。從此,劉備的事業突飛猛進,奠定了他三國鼎立的基礎,“三顧茅廬”也成了一段家喻戶曉的佳話。
劉備請諸葛亮用的武器就是一個字——情。諸葛亮也是被劉備這個“情”字打動,出山相助劉備。
如果分解這個“情”,劉備使用“五招”,即義、禮、等、誠、哭。
義——劉備以自己的義氣,換的諸葛亮的信任。他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終于等到花開、石爛。
禮——劉備在三顧茅廬中,不斷遇到跟諸葛亮很近的人,劉備只要見了有點像仙、像龍、像諸葛亮的人,都要親自下馬行禮,認錯人了也不鬧,并且每次都是親自上去敲門。
等——第三顧時,恰遇諸葛亮在睡午覺,劉備一直在階下拱立著,不輕易打擾,足足等了一個下午,諸葛亮才醒來。可見劉備的“耐心”。
誠——劉備每次拜訪都與關羽、張飛而去,可他們幾次不是“拿條繩子將縛來”,便是要“放一把火把他燒起來”,但都被劉備叱責。更可以看出劉備的“真心實意”,二顧時,居然是“亮門立雪”;三顧,要熏身、齋戒三日前往。
哭——劉備做到“三顧”的份上,諸葛亮還是不肯出山,情急之下就“哭”起來,哭得十分動人,衣襟盡濕。
有了這五個字組成的“情”,諸葛亮怎能不出山,怎能不幫劉備完成宏大事業?
不過,有一點需要申明一下,曹操之所以斗不過劉備,倒不是因為劉備有諸葛亮,是因為諸葛亮出山的同一年,他深愛的謀士郭嘉剛好辭世,所以讓劉備的翅膀硬起來了。
但不管怎么說,劉備用他的“情”俘虜了諸葛亮,換來了這名曠世奇才。
寫劉備一個特點的作文500字 第三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的歌詞,可謂家喻戶曉吧!話說三國英雄——劉備,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羅貫中的筆下表現得栩栩如生。他振臂一呼,天下英雄豪杰紛紛慕名前來,于是演繹了108名好漢的故事,扣人心弦,蕩氣回腸。多少人為他瘋狂著迷,多少人為他手不釋卷,這劉備究竟美在哪里?
劉備,他美在禮賢下士——三顧茅廬。他在數九寒天、大雪紛飛的日子里,冒著大風雪趕去臥龍岡。在離茅廬半里之外,便下馬步行。他聽說諸葛亮正在睡覺,便在門外等候。半晌,諸葛亮未醒,張飛大怒,直想在屋后放把火。劉備力勸張飛不要沖動,又立了一個時辰,待諸葛亮醒來,他這才彬彬有禮地上前與諸葛亮交談起來。
劉備,他美在有仁愛待人的品德。在呂布與曹操會戰中,呂布戰敗后特來徐州來投靠劉備。劉備聽聞后,馬上不計前嫌地出城迎接,說話句句謙讓。長沙大戰時,劉備聽說太守手下的大將黃忠英勇無比,是個人才。因此,在魏延獻城后,劉備為了得到黃忠這員大將,便親往黃忠家相請。
劉備,他美在有一顆愛國之心。在黃巾起義的期間里,城池輪流失陷之際,劉備為了報效國家,特與張飛、關羽二位朋友桃園三結義,投靠在袁紹門下斬黃巾英雄立首功。為了剿滅曹操這個反賊,進兵中原,以恢復漢室。
劉備,他還美在他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在荊州期間,劉表想把自己所管轄的城池交給劉備。劉備面對劉表的一番好意,不想奪人城池,當面拒絕,不論諸葛亮怎樣勸說,都無濟于事。為了幫死去的張飛、關羽、黃忠報仇,劉備舉兵攻打東吳。不料陸遜火燒連營,使劉備損兵折將,逃至白帝城,從這點可以看出劉備重兄弟之情。為了共同對付黃巾叛軍,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一起同心協力救國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民。
我想:一個人的價值之大莫過于為國家、為社會奉獻了多少,而不重在回報了多少。在那個時代,劉備是個曠世英雄,今天的社會是多么需要像劉備這樣的領導出現。有這樣的領導,才能慧眼識人才,重用人才,國家才能興旺發達,國富民強。
寫劉備一個特點的作文500字 第四篇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在我心目中劉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他雖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可是他家境貧寒,父親早亡,但他卻有鴻鵠之志,沒有被困難打敗,在亂世之中站穩腳根,成為東南一方的霸主。
通過閱讀《三國演義》,我感受到劉備性格中的忠誠、仁德、聰慧。
從兄弟的度來看,他是忠誠的。在關羽和張飛眼中,是一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好兄弟。所以他們也是死心塌地地跟著劉備,即便是曹操派張遼勸關羽歸順自己也未得逞。劉備當上了蜀王之后也還是沒有在關羽和張飛面前擺架子。而是依舊恭恭敬敬地待他們。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之間的深厚情誼也一直為世人所稱頌。
從百姓角度來看,他是仁德的。“上報國家,下安黎庶”是他貫穿始終的理想。在新野,他反思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接受水鏡先生的批評,要爭取民心,為崛起準備條件。還有在曹操攻擊荊州劉備撤退時,劉備不顧眾將反對,一路上收留難民,扶老攜幼,著實凝聚了民心。
從用人的角度看,全是聰慧的。他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漢中為蜀國的大門,要一位將軍來守漢中,劉備居然沒有用張飛,而是選擇用久不見經傳的魏延,魏延果然不負眾望。劉備還有過人的.識人之功,劉備死前曾經說過,馬謖其實是“言過其實,終無大用”,可是諸葛亮卻被馬謖那一套紙上談兵給蒙信了雙眼,諸葛亮只能揮淚斬馬謖。所以說劉備在識人方面還是要高于諸葛亮的。
在我眼中劉備是一個忠義、仁德、聰慧的人。所以我喜歡他。
寫劉備一個特點的作文500字 第五篇
我不喜歡張飛的張揚,也不喜歡關羽的內斂,卻偏愛劉備的謹言慎行;我不喜歡曹操的足智多疑,也不喜歡孫權的雄才大略,卻偏愛劉備的寬厚和藹。
劉備,字玄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在我心目中劉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物。他雖然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可是他卻有鴻浩之志,沒有被困難打敗,在亂世之中站穩腳跟,成為了東南一方的霸主。
一次的偶然,劉備與張飛、關羽三人情投意合,并在桃園結義——當大哥了,有軍隊了,離自己的志向不遠了,可是誰又知他心底的壓力有多大?
他,曾有一段時間顛沛流離的經歷,投靠了多個諸侯,最終和孫權在赤壁一起攻打曹操,這成為了后世千古流傳的“赤壁之戰”。有誰知道他在顛沛流離的時候,是有多么的絕望,多么的無助?
他,在張飛弄丟徐州的時候,還能控制住心中的怒火,不負兄弟誓言,說友情比徐州更重要。在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能感受到他的心在滴血!
他,當時是漢左將軍宜城亭侯,但他求賢若渴,不顧天氣的寒冷、道路的泥濘難走,在兩兄弟堅決反對的情況下,毅然三次拜訪諸葛孔明,請求出山,最終諸葛孔明被他的誠意打動,這成了后人家喻戶曉“三顧茅廬”的傳奇佳話。
他,在長坂時,不顧自己的危亡,帶著百姓與屬下一起撤退,這種精神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他管理新野、徐州時,都是布施仁政,與民秋毫無犯,深得百姓的愛戴。
他,不只是英雄,更是一位賢德之君,“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劉備在臨終時對自己兒子劉禪的告誡,這做人的道理,也讓后人銘記于心,千古傳誦。
這就是我眼中的劉備——一位胸懷遠大、仁義當先、求賢若渴、寬厚愛民、百折不撓的真英雄。
寫劉備一個特點的作文500字 第六篇
今天,我照常打開了電腦,這時一個高大的身影從電腦中跳了出來。我仔細一看,嚇了一跳,我問:“你是誰”?他說:“鄙人劉備,字玄德。”我“砰”的一下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劉備說:“請問您尊姓大名”?我說“姓路,名致遠”。劉備問:“字什么”?我說:“沒字啊”?劉備說:“如何稱呼您”?我查了一下,在古代都要稱呼別人字。我編了一個理由說:“字致遠”。然后,問劉備“你怎么來的”?劉備說:“我在看書的時候一道光沖了下來把我傳到了這個地方,劉備又說:“腹中無食,饑餓難忍”。我想:可能是餓了。
于是,我帶他來到了餐廳,劉備說:“此為何物”?我說:“是鍋”。我給他做了一碗方便面。劉備吃后說:“甚好甚好”。吃完,出去游玩,這時我看見了我的伙伴說:“你知道這是誰嗎”?他說:“誰啊”?我說:“他就是劉皇叔,劉玄德”。他說:“誰啊”?
我說:“你們別假裝不知道了”。我想:怎么了這是?完了歷史改變了。我趕快回到家,拿出了那本《三國演義》,我一看里面的`內容怎么都改了?劉備簡單的看完后,說:“我以熟知漢朝將來的發展,我走后我與東吳聯手抵抗曹操、三分天下。劉備走了,后來,我想:我怎么沒跟劉備合影啊?這一張能賣到多少錢啊?唉……
寫劉備一個特點的作文500字 第七篇
劉備,字玄德,涿縣人,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劉皇叔,在三國亂世之中自始至終被頌其仁義,而且其匡扶漢室的大業,也是由仁義所成。
劉備專好結交天下豪杰,并以自身的仁義,“鎖住”豪杰為自己所用。其實我們仔細閱讀,可以發現劉備,除了仁義還有個能力——籠絡人才。沒錯,劉備不甚好讀書,沒知識,也不是以一敵百的好漢,為何那么多人才都投向他了?文有龍鳳,武有五虎。除了仁義,也有聰明。劉備并不是個簡單的仁義之士,其中還有頭腦。
舉個例子,新野戰敗后,劉皇叔帶領百姓一起逃亡,但這速度,怎能不被追上?曹軍趕上,只有千余人逃出。這時,趙子龍又殺回敵陣,只因不見了主母和小阿斗。趙云一路殺進來,又單騎沖了出去,見了劉備。劉備直接扔了阿斗,真是“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試想,劉備飄蕩半世,可不像曹操那么多兒子,只有這一個親子,安敢狠摔?何況劉備雙手過膝,扔的話再一彎腰,和置于地也無太大區別,但群臣看就不一樣了,能不“肝腦涂地”?
雖劉皇叔仁義,但也并不永久。如呂布被縛,向劉備求救,以為皇叔面子大,劉備點頭。但當曹問如何處置時,劉備卻欲殺之,具體原因不明。
還有呂蒙用計奪荊州殺云長后,劉備欲起兵報仇,不聽苦勸只是為了昔日桃園結義之義,但對天下之仁卻忽略。終導致大業不成,三國歸司馬氏。
觀全書,人人道皇叔仁義,在我看來,也許只有兄弟之義,“犯我兄弟者必誅”,缺少了幾分對天下的“仁”。皇叔稱得上義氣深重,但并不有多“仁”,大仁和小義間皇叔選了小義,也許就是這導致他大業不成。
我看劉備,他的大業成于義,亦敗于義也。他算得上英雄,但絕不是一代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