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溫州的四季小學生作文(精選7篇)
溫州的四季小學生作文 第一篇
家鄉溫州令人流連忘返,尤其是家鄉的房子象征著我們溫州人的傳統美德。
從這些年來溫州的房子,景點都有很大變化。特別是房子有很大的改變,從幾層樓的矮樓變成了如今的高樓大廈,從臟亂差變成了干凈、整潔、有序,從不講文明變成講文明樹新風。
在江心嶼里有兩座塔,它們叫做東塔和西塔,這兩座塔就像兩位勇敢的軍人一樣守衛著江心嶼。嶼上還有一座江心寺,上面有一對對聯叫: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是永嘉狀元王十朋用“朝”和“長”的多音字寫出了這有詩韻的對聯。
從古至今,溫商精神在慢慢地叫響,溫州人創品牌之路樹誠信企業形象。溫州這座輕工業之城的產品正逐步登上國際舞臺。
而溫州人的素質更是從出口成“臟”變成了一聲對不起,禮讓斑馬線,文明停車,文明行車(出行),文明排隊,成為了城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溫州的變化,使得我們全體溫州人驕傲與自豪,源源不斷向上精神。何為伊人,在水一方。
溫州的四季小學生作文 第二篇
人們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的家鄉就在溫州。溫州是個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的地方。今天,我就帶你們去參觀參觀。
陽春三月,有時,濃霧在樹木之間游蕩,真像仙境一樣美。如果你在這樣的濃霧之中慢慢地走,你會覺得自己就像一位仙女。有時,姹紫嫣紅的花兒們在草叢間爭奇斗艷,草兒們在平地上比誰都長得高,長得綠。有時,百靈鳥們在樹之間嘰嘰喳喳地唱歌,告訴我們新的一天即將到來……
盛夏時節,太陽掛在高高的天空中。這時的太陽不像春天的太陽那么溫柔,而是火辣辣照射著大地。
初秋之時,果園里的果樹長滿了果子。蘋果紅紅的,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梨子黃黃的,像一個個金黃的大燈籠。
寒冬臘月,梅花從樹上飄落下來可美了。下雪了!我們堆了一個個可愛的小雪人呢!
溫州可美了!你們一定要來玩一玩!
溫州的四季小學生作文 第三篇
我的故鄉,溫州,坐落于海邊。那山,那水,那味道,使我終身難忘。
小時候,最愛吃溫州鴨舌的我總是吵著奶奶做給我吃。
奶奶在廚房里做鴨舌,而我在客廳看電視,不一會兒,一股香味滲透過了廚門,穿過了走廊,順著鼻尖吸入了體內,那香味,令人神清氣爽,令人口水直流。腦海中浮現出一盤盤的地道可口的溫州鴨舌。
“開飯了”!隨著奶奶的呼喚,我急忙的跑到餐桌前,拿起筷子,夾起鴨舌,連忙往嘴里塞,鴨舌上的油脂與舌尖上的唾液相融合,無時無刻的刺激著我的味蕾,輕輕一咬,那鴨舌似乎在口中炸開了,肉的香味似乎占據了整個口腔。漸漸的,漸漸的,彌漫到各個角落,這是鴨的味道,山的味道,水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風的味道,大自然的味道,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每次吃完鴨舌尖,我總是不放過那后面的兩根骨頭。許多人直接扔掉,真是錯過了享受美味的一個大好機會,在鴨舌頭末端還有兩個軟骨,吃上去不硬,但十分爽口。
長大了,無論我走到了哪里,也不論吃了什么上等美食,我依舊記得那在我幼時迷戀的溫州鴨舌。
“滋——”一盤鴨舌放入鍋中,翻炒,放鹽,一會兒便出鍋了,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一根根鴨舌上,油光發亮,我對鴨舌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對童年味道的留戀。
溫州的四季小學生作文 第四篇
雖然我并不是溫州人,但是我從小就跟著爸爸媽媽在溫州上學。
這里風景優美,有好玩的溫州樂園,美麗的九山公園,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風景名勝的大羅山。
站在山腳下,仰頭望去,啊!大羅山立在那兒,像巨人一樣看著我們,山上的石街繞來繞去,似乎一條大蛇,卷立在那,沿著石街,路旁的花和草爭斗著,比比誰最美,一旁的松樹矗立著,枝干指著前方,像在為我們指路呢!
爬到半山腰,停了下來,抬頭望去,整個世界像被踩在了腳下,高大的房屋變的是那么渺小,車子變成了螞蟻,人幾乎己經不見了,繼續爬呀爬呀,終于到了山頂,看到了人們口中說的龍脊,一排排的龍骨頭,拼成了一只上活躍的大龍,石頭做的龍骨,很像龍背,所以叫做了“龍脊”。
這就是溫州,我的第二個故鄉。是不是讓你們癡迷了?
溫州的四季小學生作文 第五篇
那年我才七歲,還太小,什么都不會做。唯一的樂趣,便是爺爺用他那滿是厚繭的溫暖的大手,緊緊包裹這我稚嫩的小手,緩慢而又沉穩地邁出一個又一個腳步,走向那小小的"戲院"。
一跨過門檻,我就東張西望,最先映入我眼底的,是那座銹跡斑斑的小型海盜船——我還記得我上的第一所幼兒園就是這兒。時至今日,我仍記得我第一次上幼兒園時的情景。
爺爺對溫州鼓詞似乎情有獨鐘,無論是從田里干活回來,還是滿頭大汗地剝蠶豆,總會哼幾句鼓詞,布滿皺紋的臉上綻放出笑容。
唱鼓詞的藝人們花樣層出不窮,但大抵是一身普通的衣著,左右手一刻不停地擊打著民間樂器,諸如牛筋琴、小快板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伴奏樂器。唱鼓詞的藝人出來了,她年約四五十歲,烏黑的長發用發繩綁著,隱約中可以看見幾絲銀白,她的左手持著一副象牙白的快板,右手優雅地握住一只木棒,在她身前,有一架牛筋琴。
她的唇微抿著,片刻后,木棒輕輕地敲在琴上,激起一個個輕快的音符。她開始唱了,一開口,便使我的心湖泛起漣漪,這是多么熟悉的語言啊!溫州話就如母親對自己幼小的兒子的輕語一般,親切極了!
抑揚頓挫的語調,把我領進一個個故事,見到了不少人——活潑有正義感的孫悟空,他正機敏地對付白骨精呢!美若天仙的白素貞,她正為了丈夫與法海斗智斗勇呢!鐵面無私的包青天,正一臉凜然地開堂公審罪犯呢!博學睿智的諸葛亮,正手執一把羽扇舌戰群儒呢……
然后,爺爺推開了門,在比較靠后的座位上坐下,我也乖乖地坐在竹制的椅子上。圓潤的唱腔引起我無限的遐想,好半天才回過神來,這親切自然的溫州話,在加上這清晰動人的腔調,難怪爺爺這么喜歡!
溫州鼓詞,是我們溫州人的驕傲!溫州鼓詞,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雖然現如今,年輕人更迷流行音樂,但我始終相信,溫州鼓詞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定能傳承下去。
溫州的四季小學生作文 第六篇
我在杭州學習了一個學期,終于回到了我的故鄉——溫州。開啟了我的放假之旅。
我在家里收拾了一下,就去了我故鄉的溫州著名的小吃店吃個夠。溫州的五馬街繁華又熱鬧,沿街各類商店鱗次櫛比。整條步行街保留了原有的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以及第一百貨商店、五味和副食品商場、老香山藥店、溫州酒家等一批老字號。最讓人難忘的就是位于五馬街口的天一角了。里面深藏各種溫州的地方特色美食——燈盞糕、豬油糕、魚丸、豬臟粉、炒螺螄……樣樣都擺在架子上,要什么直接一指就行了。吃起來每種小吃都香濃味美、都讓我流連忘返呀!
我來到了溫州的特色地方——江心嶼。遠看,江心嶼仿佛一艘巨輪,剛從外海游而來,停泊于奔騰的甌江中。
來到島上,第一個要去看的便是古老大江心寺,寺門口掛著一幅對聯“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它是宋朝王十朋寫的,這幅對聯是由多音字組成,含義深遠,別有韻味,第一次看到這幅對聯的人很少能讀正確。我特意請教爺爺,在爺爺的幫助下才讀對。
江心嶼的東塔是六面七層,高約28米。上面長著一棵郁郁蔥蔥的榕樹,據說是鳥兒把榕樹籽叼到上面,然后靠陽光和雨水生長出來的。西塔在江心嶼的西峰上,一共有七層閣樓,高32米。因為塔身有點傾斜,所以在1982年重修了一次。
江心嶼有一個人工湖,里面游著小魚和海龜。春天,湖邊長著一排排柳樹,在微風里搖擺。江心嶼的樟抱榕最為有名,樟樹像一位慈祥的母親抱著孩子——榕樹。
我愛溫州!
溫州的四季小學生作文 第七篇
放寒假了,我回到家鄉溫州過年。
大年三十那天,家里整理得整整齊齊、亮堂堂的,陽臺上掛著大紅燈籠,門上貼著倒“福”字,再插上美麗的鮮花,非常的喜慶、溫馨。媽媽早早地在準備年夜飯了,有年糕、螃蟹、大黃魚、芋頭、醬鴨、醬肉……我在一旁看得直流口水。這桌上的菜也有很多講究,比如:大黃魚的“魚”字和“余”同音,大黃魚就代表年年有余;芋頭的“芋”字和“裕”字同音,吃了芋頭就會富裕。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熱熱鬧鬧的,彼此送上美好的祝愿,爺爺奶奶還給我壓歲錢呢。
晚飯吃好后,外面全都是爆竹聲,家家戶戶爭先恐后打“關門炮”,我們也一起下去打“關門炮”。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這叫打“關門炮”。打關門炮示意舊歲平安。第二天早上,我們起床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打鞭炮,叫做“開門炮”,以圖新年吉利。
大年初一,我們吃的早餐,也就是新年的第一餐,一般是大年三十準備好的,用的菜碟一定要用高盞碗,因為“高”字稱“一年高一年”,也要吃年糕,因為“糕”字與“高”字同音,也稱“一年高一年”。家鄉的年糕是我最喜歡吃的,那真是人間美味,輕輕地咬上一口,甜甜的、糯糯的,非常的有嚼勁。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年糕,那天我還特意去看年糕的生產過程呢!年糕是用白糖、糯米、水、桂花和花生做成的。先要把糯米磨成粉,再把粉倒進蒸籠里面蒸,蒸好了以后就把它放進石臼里面,和白糖、糯米、水、桂花、花生一起搗。搗的時候需要兩個人,一個人拿著搗杵,用力地搗;另一個人粘一下水,捏一下年糕,這樣有兩個作用:年糕太燙,用水沾一下手;給年糕加水,使年糕變成固體。一個人用搗杵搗年糕,另一個人加水,一上一下,非常有規律,直到年糕變成固體,粘粘的為止。然后,再捏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豬頭形的、魚形的、金元寶形的……剛做出來的年糕熱騰騰的,非常好吃。
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了,我希望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進步,天天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