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作文一年級作文二年級作文三年級作文四年級作文五年級作文六年級作文初中作文初一作文初二作文初三作文高中作文高一作文高二作文高三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50字作文100字作文150字作文200字作文250字作文300字作文350字作文400字作文450字作文500字作文550字作文600字作文650字作文700字作文750字作文800字作文900字作文1000字作文1500字作文2000字作文3000字作文4000字作文5000字作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看圖作文讀后感觀后感散文詩歌日記周記書信演講稿筆記寫人作文寫事作文寫物作文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精選24篇)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一)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創建,初為浮橋,由八十六只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橋”。
廣濟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淳熙元年間(1174年)浮橋被洪水沖垮,太守常煒重修之,并創杰閣于西岸,開始了西岸橋墩的建筑,至紹定元年(1194年)歷五十四年間,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等太守相繼增筑,完成了十個橋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規模最大、功績最著而改稱西橋為“丁公橋”。
紹熙五年門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東岸”,筑“蓋秀亭”,并稱東橋為‘濟川橋’,接著,太守陳宏規、林驃、林會相繼增筑,至開禧二年(1206年)歷時十二年,建成橋墩十三座。東西橋建起來后,中間仍以浮舟連結之,形成了梁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廣濟橋又有諸多興廢,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規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為十墩九洞,計長四十九丈五尺;東岸為十三墩十二洞,計長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為浮橋”,并于橋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間”,更名為“廣濟橋”。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譚綸又增一墩,減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張自謙修廣濟橋,并鑄生牛二只,分置西橋第八嫩和東橋第十二墩,意在“鎮橋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門(1842年)洪水,東墩鐵牛墜入江中。故有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
二十四洲,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二只鐵牛一只溜”。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二)
我的家鄉潮州是廣東省東部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名勝古跡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其中湘子橋最為聞名。湘子橋又名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
廣濟橋是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最令人驚嘆的是橋中間的“十八梭船”,它沒有任何支柱——是直接浮在水面上。它連接著東西兩段石梁橋,構成了一座獨一無二的浮梁橋。有一首歌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就道出了廣濟橋的建筑特色。廣濟橋上有橋亭三十個,全部為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空間大小不一,形態各異。亭臺里面還展示著潮州的一些傳統工藝品,有木雕、陶瓷、刺繡等等,我們在橋上除了可以欣賞兩岸風景以外還能了解到潮州的一些傳統文化呢!在石梁橋上還有一只鉎牛,好像是一個忠誠的衛士在守衛著橋梁。在一些節日里,橋上還會有一些民間藝人展示潮州的傳統工藝制作,比如手拉壺制作、賣桿畫制作、潮繡等等。
站在橋上看兩岸的風景,西岸有濱江長廊,廣濟樓城門;東岸有筆架山,韓文公祠,還有韓山師范學院——潮州的最高學府。到了晚上,筆架山上的燈光秀和廣濟橋的燈光相互輝映,加上有節奏的潮州音樂,讓人感受到了廣濟橋的靈動氣息。若是站在濱江長廊上看這五彩斑斕的燈光,不禁會讓人感嘆——真是現代與傳統的完美結合啊!
廣濟橋是潮州人的驕傲!是歷史的一首贊歌!我愛你——廣濟橋。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三)
在我的家鄉潮州,有一座世界聞名的啟閉式橋梁,叫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它是由宋代的太守曾江組織創建,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了。后又經過多次改建,20xx年7月潮州市政府組織全面修建,20xx年全面竣工,還原了這座歷史悠久、設計獨特的橋梁。
廣濟橋是一座非常雄偉的橋梁,全長500余米、寬9米多。它的設計非常獨特,分為東、西、中三段。橋梁的東岸有十三墩十洞,西岸為十一墩十洞,中間由十八梭船連接而成。這座神奇的大橋,每個橋墩均由巨大的石頭鑿建而成,對滔滔江水起到一個緩減的作用。為了方便通航,中間的十八梭船只在早上8時至下午5時連接上,充分的利用啟閉式設計的特點。橋上二十四座樓臺美輪美奐、形態各異。巨大的牲牛傲立在橋上,護衛著湘子橋的安全。
廣濟橋不僅設計獨特,而且美觀。遠遠眺望,它猶如一條蛟龍橫臥在滾滾的江水上。橋上的亭臺樓閣倒映水中,隨風舞動,這簡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乾隆年間有詩贊道:&ldqu;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rdqu;&ldqu;湘橋春張&rdqu;因而列&ldqu;潮州八景&rdqu;之首。
湘子橋不僅設計獨特,而且美觀。它結合了我們祖先的心血精萃。這座神奇的大橋是潮州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四)
我的家鄉在潮州,這里有遠近聞名的“潮州八景”,其中,“湘橋春漲”說的就是古香古色的廣濟橋。
廣濟橋,又叫湘子橋,位于東門外,橫臥韓江,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民謠唱得好:“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廣濟橋非常雄偉,長500余米,寬10米,由于江中水流既急又深,不能建橋墩,所以中間只能用十八只梭船并排構成一列橫隊,用鐵索連成浮橋。每遇洪水或要通船,便解開鐵索,移開梭船。東岸有橋墩13座,西岸有橋墩11座,這些巨大的橋墩,就像一艘艘威武的大船,擋住了滾滾急流。
廣濟橋不但雄偉,而且美觀。爸爸、媽媽牽著我,大手牽著小手,緩步走上廣濟橋,500余米長的橋上建造了12座樓閣和18座亭臺,亭臺樓閣造型豐富,變化多樣,姿態各異。橋上琳瑯滿目的楹聯亭匾,讓人猶如置身于詩文書畫的藝術長廊中。
站在廣濟橋上,迎面撲來陣陣涼爽的江風,望著遠處朦朧的筆架山、兩岸生機勃勃的木棉樹,看著橋下碧波蕩漾的韓江水輕輕地拍打著橋墩,濺起一串串水花……我們仿佛置身于美輪美奐的仙境中。
廣濟橋奇特別致的結構,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態于一體,凝結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五)
寒假,我和姥姥、姥爺去廣州佛山旅游,正好趕上元宵節和那里有行通濟橋的習俗。行通濟是佛山一項既古老卻又歷史彌新的習俗,我們也趕緊加入到擁擠的人群中并享受著民俗帶來的幸福。行通濟的人可真是人山人海!我看到許多人的手上都高舉著紙制的風車,有長方形的風車,上面掛著八個小風輪;有三角形的風車,上面掛著三個大風輪和一對小風鈴;還有蜜蜂形狀的小風車,黃黃的……據說風車象征著時來運轉、風鈴象征著迎來福音,隨著人流我們緩緩地走上了通濟橋。
我看見,在橋的兩邊有許多鋪面房的窗口上,有很多的人影躥動,有的在攝像、有的舉著手中的照相機拍下這美好的一幕。到了橋尾牌坊前我看見這里懸掛著數百個燈籠和風車,格外引人注目。一幅全新紅字對聯"通途萬里金橋飛跨接天下,濟度千秋富路躍進聯九州"立于牌坊之前顯得很有氣勢。過了橋,我們走了一會兒,就看見許多人手里都拿著生菜,生菜在這里被叫做"勝意菜",行完通濟橋大家都要帶棵生菜帶回家,寓意這一年都會"萬事勝意"。原來人們是取生菜的諧音表示發財的意思,我恍然大悟。凡行通濟橋的人必須一次從橋頭行致橋尾,不能折回復返,而后繞道回家。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六)
這個暑假我去潮汕玩了幾天,潮州的廣濟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里我正好把它推薦給大家。
廣濟橋是一座很有歷史的古橋。它與趙州橋、盧溝橋、洛陽橋齊名,并稱為中國四大古橋。廣濟橋還是世界上第一座啟合式橋梁,它的設計很奇特,由兩端的亭橋連接中間的浮橋組成,亭橋共有二十四座,浮橋由十八艘小船拼接而成,古時一直有“十八梭船廿四洲”的說法。
廣濟橋還是一座很有文化內涵的橋。沿著亭橋一路下來,我們可以看到每座亭橋上都有各式匾額和楹聯,字體各不相同,內容也豐富多彩,充分展現了漢字書法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另外橋上還有專門的展室來介紹潮州的傳統手工藝,包括精美細致的潮繡、精雕細刻金碧輝煌的木雕等。廣濟橋橫跨韓江兩岸,東岸筆架山上的韓文公祠和西岸的廣濟樓、牌坊街,都是有名的歷史文化遺址。
廣濟橋的夜景也很美。每天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的時候,廣濟橋的二十四座亭橋燈火通明,東岸筆架山滿山點綴著繁星似的燈光,西岸的廣濟樓金碧輝煌,再加上兩岸堤道的街燈,映得江面絢麗異常。那個時候吹著江風在岸邊納涼可真是愜意啊!
廣濟橋設計奇特,歷史悠久,景色優美,橋邊的牌坊街還有很多美味的潮州小吃,我強烈推薦大家有機會去那兒看看。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七)
記憶之中,有一座橋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仿佛一個巨人,它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為古代閩粵交通要道,那便是湘子橋了。我的小學——來宜小學,就在湘子橋附近。
在我讀四年級的時候,我迷上了讀書,星期五一到,我便從學校門口坐公共汽車去新華書店看書。因為去新華書店必經過湘子橋,所以每次做公共汽車的時候,我都不忘透過車窗看湘子橋。湘子橋就那樣屹立在江水之上,它的中間是十八只梭船,而靠近兩岸的則是廿四洲,這可謂是一飽眼福啊,更愜意的是,從江面吹來的涼風會吹進燥熱的公共汽車內,帶走嚴熱和汽油燃燒的難聞的氣味。
路上,遠遠地就看到一座橋,屹立在江面上,也不知姐姐騎了多久,前面的橋消失了,轉頭一看,湘子橋已經在我身后了。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以前是怎樣經過湘子橋的。買書回來的時候,經過湘子橋,我會坐正身子,伸長手,抓湘子橋前的樹翠綠的葉子,湘子橋記錄了我童年時的故事。
就這樣,我不知經過了多少次湘子橋,終于產生了一個想法,那就是有朝一日,我要同媽媽,爸爸,姐姐一行人去湘子橋游玩。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跟我說湘子橋被列入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想要到湘子橋上去需要錢買門票。當時我家并不富裕,我不想加重媽媽的經濟負擔,終于沒能去湘子橋游玩,我只有在假日及星期五放學的時候匆匆的經過湘子橋時看它一眼。
不久,新華書店因特殊的原因搬到了綠榕路附近,我就只有在星期五放學的時候能看湘子橋了。時光流逝,我很快小學畢業升初中了,湘子橋離我學校跟遠了。從此,到湘子橋游玩成了我童年遙不可及的夢。
這就是我與湘子橋的故事了。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八)
廣州,是我的家鄉,它是廣東省的省會,也是一個國際知名的大都市。
廣州塔是廣州的地標。白天,從廣州塔往下看,就能看到廣州處處鮮花,片片綠地,好像一張張美麗的地毯似的,怪不得廣州又名花城呢!到了晚上,你可以乘坐著廣州塔上的摩天輪,或者令人尖叫的跳跳機。在摩天輪里,可以看到整個廣州光彩奪目、華燈高照,公路上打著燈的汽車川流不息。而廣州塔呢,它也不甘示弱,它也一樣地燈光閃爍。
夜晚的廣州被各式各樣的燈裝飾著,有的是紅色傳統的小燈籠;有的是垂掛在樹上的點點小燈,好似七彩的瀑布;有的是廣告牌上的霓虹燈;公園也不例外,里面飯店的告示牌上掛了紅藍白相間會旋轉的豎條形的燈,就像小漩渦一樣;地板上還有五顏六色的地燈,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大方陣!
我的家鄉——廣州,真是個美麗而繁華的大城市,我多么喜愛廣州啊!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九)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州,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你們知道這首歌謠描繪的.是什么景點嗎?讓我告訴你吧,那是我們家鄉聞名的廣濟橋,她是我國四大古橋之一。
廣濟橋全長518米,西面有8個橋墩,10個樓閣;東面有128個橋墩,14個樓閣,中間用鐵索連接了18梭小船。西面第8墩和東面第12墩各有一只鉎牛,東面的那只鉎牛被大水沖到上游去了,所以有人唱起了一首歌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州,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
廣濟橋不但造型奇特,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韓愈來潮州任官后,發現韓江隔斷了兩岸百姓,就想修一座橋,于是他請廣濟和尚和韓湘子來修橋。廣濟和尚從西邊修,韓湘子從東邊修,他們修到中間時,石料卻用完了。所以何仙姑把18葉荷葉放在中間擺齊成了木船,共同曹國舅把戲板放在木船上連接的木板,鐵拐李解下腰帶縛住了木船,遂成中段浮橋。
廣濟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十)
“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州,廿四樓臺廿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你們知道這首歌謠描繪了什么景點嗎?讓我告訴你們吧,那就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廣濟橋。
廣濟橋被著名橋梁學家茅以升先生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最令我驚嘆的是橋中間的十八梭船浮橋。它沒有任何支柱,是直接浮在水面上。且每天固定時間,會把船開走,我突然想起,這就是過河拆橋。
廣濟橋上有三十個亭臺,亭臺里展示了潮州的傳統工藝品。最令我驚訝的是潮州麥稈畫,它最初以編織物形式出現。人民使用收割后的麥稈,織成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小工藝品,后來慢慢地變成了麥稈畫,真是“秋蕊盈枝花似錦,玉露凝霜溢芳香”!
廣濟橋亭臺上不僅有美不勝收的畫,也有潮州彩瓷。大大小小的盤子,瓶子上燒出各種各樣的花紋,飛鳥魚蟲竟在上面。彩瓷不但是盤子、瓶子,也有一些人像,如亭亭玉立的貴妃、大詩人韓愈和“中國娃飛”!
廣濟橋,一座橋梁、浮橋和拱橋合為一體的世界聞名之橋。擁有許多潮州物質遺產和許多的傳說的神奇之橋。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十一)
我的家鄉潮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廣濟橋是眾多名勝古跡中的一處。廣濟橋俗稱湘子橋,與洛陽橋、趙州橋并稱為中國四大古橋。它位于潮州城東門外,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曾被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湘子橋全長大約518米,西面有8個橋墩,10個樓閣;東面有128個橋墩,14個樓閣,中間用鐵索連接了18梭小船。西面第8墩和東面第12墩各有一只鉎牛,東面的那只鉎牛被大水沖到上游去了,因此有人編了一首歌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州,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而今天我們所見到的湘子橋是重建后古橋的原貌了。
早晨漫步在湘子橋,只見霧靄中的它,如蒼龍般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置身于二十四座雕欄玉砌的亭臺樓閣中,我仿佛見到古代的商人們正在忙碌地做生意:那賣布的,絢麗的布把路人吸引住了;那賣酒的,香醇的酒味讓路人直流口水,忍不住停住腳步,嘗一嘗美味的酒;那賣小吃的,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整座橋成了熱鬧非凡的“橋市”,真是“一里長橋一里市”。
我站在亭臺樓閣上,面向筆架山,遠眺韓山師院。韓山師院背靠著筆架山,山上是綠樹成蔭,郁郁蒼蒼的樹叢把韓山師院給襯托得更加美麗,更加壯觀。
據說這是韓愈來到潮州,學風日上,人們為了紀念他,把學府的名字叫做“韓山師院”。與韓江師院隔江相望的廣濟橋屹立在橋頭,古老的城墻可以抵御敵人的攻擊,保衛潮州城。放眼望去,如彩虹般橫臥在碧波蕩漾的江面的那是金山大橋,這座橋是潮州目前最大、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橋,六車道的橋面十分寬闊,車道上來來往往的汽車川流不息。江中的鳳凰洲四面環水,洲上環境優美,是個能讓人暢松心情的好地方。
它就好似一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江面上。我已經完全陶醉在這美景之中了。忽然,一陣清脆的笑聲將我喚過神來,原來是湘子橋迎來了它一天中的第一批游客。形色各異的亭臺樓閣,嘆為觀止的潮州木雕,換來游客們的陣陣贊美之聲,閃爍不止的鎂光燈把游客和古橋融為一體,留下永恒的'一瞬間……江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船只如梭,川流不息,與橋上絡繹不絕的游客構成一幅繁榮、生機勃勃的畫卷。
隨著夜幕的降臨,霓虹燈下的湘子橋更像披上了一層五彩斑斕的錦被,底下江水呢喃細語,而它就在“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州,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的歌聲中進入了它的夢鄉……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十二)
但凡到潮州,一定會去瞧瞧韓江上的廣濟橋。
茅以升先生稱之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專家稱它為“梁舟式結構”,名詞專業得夠玄乎。不過站在橋頭,向對岸一瞥,一切也就一目了然了。
從韓江兩岸分別向江心每隔一段距離打下一個樁,然后分別合圍成墩,墩上建亭,墩與墩之間用橫木連接,當修到接近江心時不修了,中間一段改由鐵鏈串聯的木船相連,船與船之間再鋪上厚木板,整座橋就貫通了。當小船經過時,走臨近河岸的墩與墩之間的水道,遇大船經過或者漲水時,把中間用鐵鏈連接的木船撤開,船便經過江心,暢行于韓江之上。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傳說與八仙中的韓湘子修建這橋有關。其實“湘子橋”的稱謂還是文人墨客裝神弄鬼、附庸風雅的結果,算不得俗,據考證:“廣濟橋”真正的俗稱是“箱子橋”,起因是老百姓看見露出水面的一個個橋墩,恰似家里儲物的方形大笨箱子,于是叫它箱子橋。您若不信,看看沈從文先生筆下的湘西,就有“箱子巖”的稱呼,一點也不造作。
說起俗稱,也就是老百姓給取的名字,多和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有關,比如深圳就有大水坑,冬瓜嶺、泥崗等地名。記得途經廣州,有一個地名取得真絕,就叫“牛屎灘”,無獨有偶,香港也有一個地名叫“馬屎洲”,香港大學附近有個地方您猜叫什么?對,就叫“馬尿”,瞧瞧,這才稱得上俗。不過大俗方能見雅,像“小蠻腰”、“羊巔峰”、“智窗”以及“大褲衩”等等,或是當代絕佳俗稱了。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十三)
我喜歡家鄉的橋梁構圖
[例1:我愛家鄉的橋]
[5]
秦橋很雄偉。它橫跨奉化河。橋兩邊的欄桿上,每隔一米就有一個五線譜高音符號,像一個翩翩起舞的小女孩。橋中間立著一個高高的弓架,里面有三十四根整齊劃一的鋼絲繩。它們就像琴弦,是由弓架組成的巨大豎琴。琴橋下,傳來“哇,哇……”就像一首優美的音樂...這些美麗的風景構成了一首歡快的樂曲。傍晚,夕陽下,秦橋如絢爛的彩虹,更加迷人。琴橋兩旁的人行道上,熱得像彩帶一樣的人群。橋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車就像大海上奔騰的波浪。夕陽西下,秦橋的橋燈唰的一下兩下,橋燈閃著白光,就像給秦橋穿上一件銀白色的禮服。站在橋上,眺望遠處的燈火,火光山閃爍著,美不勝收!俯視滾滾東流的河水,波光粼粼,其樂融融。
我愛家鄉的橋,更喜歡鋼琴橋!祝秦橋永遠年輕、美麗、充滿生機和活力!
[例2:我愛家鄉的橋]
我有我的家鄉于正海門,這是一個小城鎮,我的家鄉是一個金花盛開的地方。但是我更喜歡家鄉的橋。
家鄉是水路縱橫交錯的地方,到處都是水的痕跡。因為交通需要,有水必有橋,所以家鄉的橋很多。我家鄉的橋和星星一樣多。你可以在一英里內遇到一座橋。這些橋梁建于不同的時代,從遠到近,有新的也有舊的。
我的家鄉有許多橋,包括小石橋、石板橋、直拱橋和宏偉的于正橋。這是一座非常漂亮的石板橋。兩排是黃色的,中間有長長的豎柱,是欄桿。欄桿上有許多小方石;最美麗的是雄偉的于正橋,橋開口,橋的倒影有一個大大的眼睛。兩邊推開的東西就像一個大“八”。一只石獅子站在石柱上,仿佛在炫耀!到了晚上,當你坐船完全穿梭的時候,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有些橋雖然歷經數百年滄桑,但依然保持著原有的風格,橋上的雕塑依然清晰可見。去年家鄉的路又改革了。原來的碎石路變成了水泥路,沿路的橋梁也變成了又寬又平的水泥橋。
我愛家鄉的橋!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十四)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參觀了潮州有名的廣濟橋。廣濟橋座落在潮州市東城門外,連接韓江的東西兩岸。
廣濟橋建于1170年,全長518米,分為東中西三段。東西兩段為梁橋,中段為浮橋。由于韓江江面寬闊,水流湍急,而且當時的建筑水平不發達,所以人們靈活地運用了浮橋來解決這個難題。中段的浮橋是用鐵鏈把18只木船連接而成的,浮橋會為往來的船只或排洪定時開啟。東西兩段的24個梁橋橋墩用花崗巖石砌成,每個橋墩上都建有不同風格的許臺樓閣,非常美麗而又堅固。
早晨,城市蘇醒了。從遠處看去,廣濟橋像一條巨龍橫貫在韓江上。橋上人山人海,人來人往,人們都在迎接新一天的開始。
傍晚,在夕陽下水面波光粼粼變成了橙色。橋上橋下,有許多的游人在拍照,好像要把這美麗而又壯觀的影像全都記錄在相機里。
這真是一座奇特的橋。不僅因為它的美景,還有它奇特的橋梁構造。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十五)
在我的家鄉潮州的韓江上,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古橋,叫“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它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
廣濟橋的設計非常巧妙,集梁橋、浮橋、拱橋為一體,是中國第一座啟閉式的橋梁。在橋的東西兩端以梁橋為主,它由橋墩和石梁構成,工匠們費盡心思從山上采集巨石,用貝灰加糯米做成黏合劑,將一塊塊巨石黏合組成牢固的橋墩。橋墩上架著巨大的石梁,長約15至16米,重達50至60噸,在古代設備稀少且簡陋的情況下,能架設如此巨大的石梁,難度超乎想象。
廣濟橋不但設計巧妙,橋上還有許多美麗的亭臺樓閣。每一個亭臺樓閣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潮汕童謠所唱“廿四樓臺廿四樣”,其屋頂上融進了潮汕民居屋頂特有的“金、木、水、火、土”樣式,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每一個亭臺樓閣都掛著一個大牌匾,名家用沾金油的筆寫上“鳳麟洲”、“賞月”、“冰壺”……個個名字都高雅好聽。舊時,這些亭臺樓閣大有用途,橋兩岸居民在此交易商品,形成了繁華的“一里長橋一里市”。今日則成為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廳,供游客們觀賞。
廣濟橋體現了潮州人民的智慧與才能,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十六)
在古老的潮州名城,有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橋橫跨于韓江之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湘子橋。我是你們本次的導游小林。俗話說:“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可見湘子橋的地位多么高啊,現在,讓我們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
湘子橋,是一座歷史名橋。位于橋東與市區間,中間有十八艘船連接,建筑結構十分奇特。從橋上望去,隱隱約約可以望見筆架山。
據說,韓愈到潮州后,時常登筆架山,但深感過江之苦,于是請侄孫韓湘子和廣濟和尚一起造橋。
韓湘子去鳳凰山取石,化作黑豬,正趕到半路,被一婦人識破,泄露了天機,于是黑豬再也趕不動了。
再說在桑浦山取石的廣濟和尚,把石頭化作烏羊,沿山路趕去建筑工地,卻遇見一個惡霸地主。那地主說:“喲!你這窮和尚哪來的羊?正好我丟了幾只羊,這分明就是我的!”廣濟和尚被糾纏得不耐煩,只好說:“拿去吧!看你能趕不?”地主將羊牽進籬笆里,那些羊馬上化作幾座大山,傳說這就是浮洋烏洋山的由來。
結果一建起來,橋因缺石,中間缺了幾座橋墩沒建好,于是何仙姑拋下佛珠,化作十八梭船,建成了廣濟橋。
游客朋友們,現在你們知道傳說了吧?不過傳說不是真實的哦!現在有三小時的時間游玩,請游客朋友們自覺遵守時間。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十七)
在我的家鄉潮州,有一座世界聞名的啟閉式橋梁,叫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它是由宋代的太守曾江組織創建,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了。后又經過多次改建,7月潮州市政府組織全面修建全面竣工,還原了這座歷史悠久、設計獨特的橋梁。
廣濟橋是一座非常雄偉的橋梁,全長500余米、寬9米多。它的設計非常獨特,分為東、西、中三段。橋梁的東岸有十三墩十洞,西岸為十一墩十洞,中間由十八梭船連接而成。這座神奇的大橋,每個橋墩均由巨大的石頭鑿建而成,對滔滔江水起到一個緩減的作用。為了方便通航,中間的十八梭船只在早上8時至下午5時連接上,充分的利用啟閉式設計的特點。橋上二十四座樓臺美輪美奐、形態各異。巨大的牲牛傲立在橋上,護衛著湘子橋的安全。
廣濟橋不僅設計獨特,而且美觀。遠遠眺望,它猶如一條蛟龍橫臥在滾滾的江水上。橋上的亭臺樓閣倒映水中,隨風舞動,這簡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乾隆年間有詩贊道:“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湘橋春張”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
湘子橋不僅設計獨特,而且美觀。它結合了我們祖先的心血精萃。這座神奇的大橋是潮州人民的勤勞和智慧的結晶。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十八)
我的家鄉在潮州,潮州不僅非常的美麗,還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所以我的家鄉潮州有一個美稱“嶺海名邦”。
說起我的家鄉,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潮州八景:湘橋春漲、韓祠橡木、鳳凰時雨、龍舟寶塔、鱷度秋風、金山古松、北閣佛燈、西湖魚筏。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廣濟橋了。廣濟橋在潮州城東門外,橫臥在滔滔不絕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關于廣濟橋,還有一段繞口令:“潮州八景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四舟,二四樓臺二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也因為如此,橋上僅剩下的一只鉎牛翹首眺望遠方,仿佛正在企盼另一只鉎牛的歸來。
不僅如此,潮州還有豐富的特產——潮州柑。潮州柑素有“柑桔皇后”之美稱。其外形為扁圓,金黃色,用手在柑皮上一摸,上面有一粒一粒的小疙瘩,像小豆豆一樣。輕輕地剝開它,便可見一條一條的柑絡像少女穿著的輕紗。柑絡下是金黃色的果肉,十來片果肉像十幾個兄弟姐妹似的擁抱在一起。剝成一片一片后,又像彎彎的月牙。俗話說得好: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潮柑真遺憾!潮州柑皮薄,柑粒豐滿,甜感十足,貨真價實。我的家鄉不僅景色優美,物產豐富,還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
潮州刺繡瑰麗多彩,巧奪天工;潮州陶瓷更是名聞遐邇,有著“白如云,薄如紙,細如絲,明如鏡,聲如馨”的美譽;潮州小菜美味可口,名不虛傳;潮州功夫茶以“形美、色翠、香郁、味甘”而揚名天下。
我的家鄉潮州,你是如此的美麗迷人,不管我在這里多久,我依舊會被深深陶醉在你的美景中。我愛你,我的家鄉潮州。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十九)
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
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廣東民謠
這“潮”,指的是潮州;這“橋”,說的便是廣濟橋。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在潮州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居閩、粵交通要律,以“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等同居中國名橋之列,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開合式橋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韓江古無橋。《潮州三陽志·橋道》栽:“由東以入廣者,至潮有一江之阻。沙平水落,一葦可航;雨積江漲,則波急而岸遠。老于操舟者且自恐,閱一日不能四五濟,來往者兩病之。”為渡江,人們往往“日夜野宿,以伺其便”。可見無橋之苦,擺渡之難。
宋乾道七年(1171),潮州太守曾汪“乃造舟為梁,八十有六,以接江之東西岸,且峙石于中,以繩其勢、根其址,凡三越月而就,名曰康濟橋”。這便是最早的廣濟橋。
康濟橋經越3年,于淳熙元年(1174)夏,被無情的洪水沖毀。繼任的太守常祎重修之,并將浮舟增至106只,使“舳艫編連,龍臥虹跨”,十分壯觀。橋成尚有余資,“遂創杰閣于西岸,以鎮江流,名曰仰韓”。其實,這個“杰閣”就是西岸的第一墩。它的創建,拉開了從兩岸向江心筑墩架梁的曠日持久工程的帷幕。西岸橋墩從淳熙元年至紹定二年(1228),歷54年間由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諸太守相繼完成橋墩10座。又以丁允元筑墩最多,功績最著,西橋因此而稱“丁侯橋”。東橋以紹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蟠石東岸”筑“蓋秀亭”為始,經陳宏規、林山票、林會諸公筑建,至開禧元年(1205),共筑成橋墩13座,命橋名為“濟川”。開慶元年(1259),太守林光世“造新舟二十四,鐵纜七十丈,從旁翼而貫之”。至此,全橋格局始定。
此后,該橋亦興亦廢,時毀時修,風風雨雨又經理了二百多年,至明中葉才迎來了它最輝煌燦爛的時期。
廣濟橋結構奇特,形式殊異,華彩奪目,不愧為潮州名城的表征,不愧為我國橋梁史上的特例,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其主要特點,概括起來有三個:
第一、“十八梭船廿四洲”:
梁舟結合,剛柔相濟,有動有靜,有起伏有變化,是廣濟橋的一大特色。其東、西段是重瓴聯閣、聯芳濟美的梁橋,中間是“舳艫編連,龍臥虹跨”的浮橋。這簡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清乾隆間有詩贊道:“湘江春曉水迢迢,十八梭船鎖畫橋。”“湘橋春漲”因而列“潮州八景”之首。從結構上說,梁舟結合,實開世界上啟閉式橋梁之先河。啟閉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排洪,正如《粵襄》記載:“潮州東門外濟川橋……晨夕來年感開,以通舟楫。”而每當韓江發洪水,又可解開浮橋,讓洶涌澎湃的洪流傾瀉。還有關卡的作用,“郡縣以廣濟橋為鹽船所必經,乃始榷取鹽稅”。后來,上級甚至派人與潮州府共管,方志有載:“清雍正三年(1725),由鹽運同駐潮州與知府分管橋務,東岸屬運同擎放引鹽,西岸屬潮州府稽查關稅。”
第二、“廿四樓臺廿四樣”:
廣濟橋草創階段,便有筑亭、“覆華屋”于橋墩上的舉措,并冠以“冰壺”、“玉鑒”、“蓋秀”等美稱。明宣德年間,知府王源除了在500多米長的橋上建造百二十六間亭屋之外,還在各個橋墩上修筑樓臺,并分別以奇觀、廣濟、凌霄、凳瀛、得月、朝仙、乘駟、飛躍、涉川、右通、左達、濟川、云蘅、冰壺、小蓬萊、鳳鱗州、摘星、凌波、飛虹、觀滟、浥翠、澄鑒、升仙、仰韓為名。至此,橋樓之設,乃造其極。誠如明代李齡在《廣濟橋賦》中所云:“方丈一樓、十丈一閣,華棁彤撩,雕榜金桷,曲欄橫檻,丹漆黝堊,鱗瓦參差,檐牙高啄……”古代嶺南風雨橋是常見的,但規模如此之大,形式如此之多,裝飾如此之美,確實是世罕其匹。
第三、“一里長橋一里市”:
廣濟橋是“全粵東境,閩、粵、豫、章,經深接壤”的樞紐所在,橋上又有眾多的樓臺,因此。很快便成為交通、貿易的中心,成為熱鬧非凡的橋市。天剛破曉,江霧尚未散盡,橋上已是“人語亂魚床”了。待到晨曦初露,店鋪竟先開啟,茶亭酒肆,各色旗幡迎風招展,凳橋者抱布貿絲,問卦占卜,摩肩接踵,車水馬龍,正如李齡《廣濟橋賦》所描寫的:“若夫殷雷動地,輪蹄轟也;怒風播浪,行人聲也;浮云翳日,揚沙塵也;響遏行云,聲振林木,游人歌而驛客吟也;鳳嘯高岡,龍吟瘴海,士女嬉而蕭鼓鳴也;樓臺動搖,云影散亂,沖風起而波浪驚也……”活脫脫地就像一幅活動的《清明上河圖》。無怪乎,游客會鬧出了“到了湘橋問湘橋”的笑話。
廣濟橋的夜色又別有一番情趣:“吹角城頭新月白,賣魚市上晚燈紅。猜拳蛋艇猶呼酒,掛席鹽船恰駛風。”明月初上的廣濟橋,酒肆中燈籠高懸,蛋艇里猜拳行令,妓蓬中絲竹細語,真是萬家連一溪橫,深夜如聞鼙舸鼓鳴,待到遙指漁燈相照靜,以是海氛遠去正三更。
經歷八百多年風雨滄桑的廣濟橋,雖已失去昔日的華麗英姿,但至今風骨猶存。人們堅信,在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今天,廣濟橋重著風華的時日將不會是太遠的了。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二十)
我的家鄉最聞名的橋就是廣濟橋,它是我國的四大古橋之一。我很喜歡在這座橋上漫步,感受橋上的風景,這座橋給我很深的感動。
廣濟橋全長518米,西面有8個橋墩,10個樓閣;東面有128個橋墩,14個樓閣,中間用鐵索連接了18梭小船。西面第8墩和東面第12墩各有一只鉎牛,東面的那只鉎牛被大水沖到上游去了,所以有人唱起了一首歌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二十四州,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兩只鉎牛一只溜”。
廣濟橋不但造型奇特,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韓愈來潮州任官后,發現韓江隔斷了兩岸百姓,就想修一座橋,于是他請廣濟和尚和韓湘子來修橋。廣濟和尚從西邊修,韓湘子從東邊修,他們修到中間時,石料卻用完了。所以何仙姑把18葉荷葉放在中間擺齊成了木船,共同曹國舅把戲板放在木船上連接的木板,鐵拐李解下腰帶縛住了木船,遂成中段浮橋。
靜靜地漫步廣濟橋上,讓微風輕輕地吹著,感覺愜意極了。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二十一)
一座橋,就像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連接海岸和海岸的彩虹。我的家鄉有一座橋——清河橋,是水面上的彩虹。
從我的家鄉到城市的路上,有一條河。新中國成立前,上面有一座木橋。新中國成立后,這座橋建于1970年,清河橋建于大約40年前。
橋長約50米,寬約20米,橫跨清河。這座橋有一個大約35米長的大拱門,肩膀上有兩個小拱門,有點像趙州橋的拱門。它不僅節省了石頭,還減輕了橋梁的重量。橋的欄桿上雕刻著獅子、老虎和其他野獸,其中大多數是獅子。雖然和盧溝橋千變萬化的獅子形態不同,但也有自己的特點。獅子的數量在兩側對稱,相互呼應的獅子形狀相同,所以橋上有8對不同形狀的獅子。橋是灰色的,保留了水泥的顏色。橋上的欄桿是暗粉色的,與河水清澈、藍天、河兩岸綠草相映成趣,呈現出一幅完美的畫面。
清河大橋不僅外形美觀,而且結構堅固。
我的家鄉位于南方一個潮濕的地區,離海不遠。受夏季風影響,降水量極高,尤其是7時。8月份臺風盛行,引發無數洪水。結果清河橋經常被淹,幾次沖走兩岸的河岸,但清河橋很少出事,依然穩穩地立在清河上。為什么?原來是橋本身的特點。這座橋的結構是拱上拱。發生洪水時,一部分水流過大拱,一部分水流過兩個小拱,減少了對橋身的沖擊,使橋梁自然安全完好。
清河大橋的建成也給我的家鄉帶來了財富。
這座橋承載能力很好,卡車可以通過。我家鄉的柑橘也是用箱子運出去的。現在每個農民都有很大的年收入,這是清河橋的功勞。
清河橋,你家鄉的翅膀,一座年輕的橋,一座美麗的橋,愿你和你家鄉的人一起飛向世界!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二十二)
家鄉到處都是小橋流水,讓我深深地了解了家鄉的風土人情。
我從出生起就伴隨著這座橋長大,在那里爬,走,摔,童年的記憶就在眼前。我必須每天過這座橋才能上學和回家。果樹種植在橋的另一邊。記得小時候經常遇到鄰居家的孩子摘水果,又香又甜,人放不下。因為沒有人照顧,水果很快就“無骨”了。有一次因為爬的太高,手腳都斷了。我奶奶傷心欲絕的時候,被殘忍地禁止采摘,甚至每天都被護送出去。從那時起,她再也不能享受甜蜜的水果了。
農歷新年的喜慶氣氛特別濃,家家戶戶都在門前豎起春波,放鞭炮,橋熱時發出響聲。橋上擠滿了人,整座橋被一排排燈籠照亮,吸引了很多農村人。非常熱鬧!走進人群,祝賀之聲此起彼伏。期待已久的新年彩車游行在橋的另一端越來越近。每個人都在跳舞,爭相結識。然后是舞龍舞獅隊。當領頭的獅子頭走近時,我們這群“百累星”立刻跑上前,摸著獅子頭和龍身,逗得群眾哈哈大笑。
只是因為只有這座小橋才能和外界溝通,無論是喜事還是白事,都要經過這座小橋。我還記得有一次,一個農村的壯漢突然去世了,他在響亮的哭聲中從橋上走了,告別了家鄉,告別了橋。無知,不知道什么是“死”,經常問外婆為什么不回來。
每天晚飯后,奶奶都喜歡帶我去散步,坐在小橋椅上乘涼。有幾次,我奶奶在暴雨中背著我回家。事情變了,外婆也不在我身邊了。十年后的今天,我重新踏上故鄉的土地和小橋流水,但“桃花依舊,卻沒有孩子氣的倔強性格,也沒有外婆的哭泣。孩子的玩伴長大了,離開家鄉,走自己的路。很難找到當年的純真。
我家鄉的小橋——這個小地方,我的童年,我的夢想,我的歡樂,你都能記住,我對你有著不可分割的感情。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二十三)
在我們古老的塘棲鎮,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廣濟大橋。它屹立在運河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現在就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一下這座橋吧!
來到京杭大運河邊,遠遠地就可以望見廣濟大橋的身影。再走近些一看,雖然它的外表不是那么美觀,但它的氣勢卻是十分的雄偉。走在橋上,塘棲的美景一覽無余。而且橋洞底下還分別有四只獅子守護著廣濟大橋,每只獅子都注視著來廣濟大橋的人的一舉一動,好像一遇上壞人就會撲上去和他進行搏斗。橋的兩岸分別有乾隆御碑、郭璞井來襯托著這座運河上唯一的七孔石橋,這更能體現出這座廣濟橋的氣勢雄偉和它的氣勢之大。
廣濟大橋不但白天的景色十分壯觀,而且黑夜中的景色也十分迷人。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廣濟大橋便亮起了彩燈,彩色的光芒從橋上照射下來,廣濟大橋變得五顏六色,美麗極了。彩光照射到橋洞底下的獅子身上,獅子也變得五彩斑斕了。這幅美麗的畫卷在水中不停地搖晃著顯得更加的美觀了。路邊的行人看見了也是情不自禁地想在這廣濟大橋上走走看,因此夜晚的廣濟大橋也并不比白天要差呢!
廣濟大橋,你是這條運河上唯一的七孔石橋,我相信你一定會在運河上永遠屹立下去。
關于美麗的廣濟橋作文450字(篇二十四)
有道是:“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場。”對潮州人來說,印象最深的橋梁莫非就是湘橋。他橫跨韓江,東臨筆架山,西臨東門,南臨鳳凰臺,北仰金山。湘橋始建南宋,初時叫康濟橋,后稱濟川橋,1435年更名廣濟橋,有稱湘子橋。
原先的湘子橋是我國史上第一座啟閉式的橋,世界上開關活動橋的先導。橋的兩端為24座固定的樓臺,中部為18梭船組成的浮橋。所以有一首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生牛一只溜。”它與韓江春潮構成了潮州八景之一—湘橋春漲。它還與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福建洛陽橋合稱為“中國四大古橋”。
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將梭船拆除,改建成直通橋。神氣冷峻的鋼橋架替代了低矮的木欄桿;平坦的路面替代了左右擺動的船。當夜幕降臨,它就像一條剛出韓江的龍。自從有了嶄新的鋼筋混凝土江大橋,湘子橋的負擔輕了,承受非機動車通行,方便過往群眾。
有一個神話傳說:“仙佛造橋”,說湘子橋是有韓湘子帶領的八仙和廣濟和尚帶領的十八羅漢有法力造成的。但事實上,它是潮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在南宋,沒有起重機的時代,湘子橋那些幾噸甚至幾十噸重的石墩是怎樣運來呢?原來,潮汕人民在韓江上游取石,然后利用漲水,把石頭綁在大木船下順流而下,因為水漲是漫過石墩,所以當時到達是就松繩,讓石頭自己落下去。橋就靠這樣一次次運石來造成的。
湘子橋真不愧是潮州的瑰寶。不管是現在的還是以前的,它們各有各的風采。
前有蘇聯人在湘子橋上觀察,還不時豎起大拇指稱贊這座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的湘子橋——“橋梁之母”。現在國家特地撥款下來恢復這座橋的原本相貌,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一睹這條龍的雄姿。
- 上一篇:迷人星月的想象作文700字(精選11篇)
- 下一篇:最強臺風作文(精選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