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計劃范文工作總結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報范文工作報告范文年終總結范文申請書范文通知書范文請假單范文活動策劃范文活動報道范文簡歷范文委托書范文授權書范文論文范文簡報范文志愿書
乳山牡蠣產業發展報告范文5篇
乳山牡蠣產業發展報告范文 第一篇
隨著乳山牡蠣名頭的打響,冒牌產品雨后春筍般冒頭,很大程度影響了乳山牡蠣市場口碑。針對這一問題,乳山市牡蠣協會積極發揮行業管理職能,出臺專項品牌保護方案,規范“乳山牡蠣”商標的授權和使用,未經牡蠣協會授權不得在牡蠣產品及包裝上突出使用包含“乳山”地名的宣傳詞;統一“乳山牡蠣”品牌形象標識,聘請專業品牌策劃團隊根據乳山牡蠣的人文歷史、乳山市的風土人情、乳山牡蠣的品質特點設計一組“乳山牡蠣”圖形和文字Logo,作為乳山牡蠣對外宣傳、產品包裝的統一品牌形象標識,促進“乳山牡蠣”高端品牌形象的塑造,拉升品牌價值;引進國際首創的基于“三方同權”下的三維空間信息合成、液體可變色防偽標識、區塊鏈證據存儲于一體的防偽技術,建設了全國首個牡蠣防偽溯源體系,讓每一件牡蠣產品帶上可溯源查詢的唯一身份標簽,實現來源可查詢、去向可跟蹤,真假可辨識、責任可認定。
三、存在的問題
隨著乳山牡蠣產業快速發展,一些問題也隨之顯現,具體表現在:養殖主體“低、小、散”,主要以個體散戶為主,大型企業或合作社較少,規模化龍頭企業缺乏,管理分散、養殖密度高、布局隨意性大,不利于整體產業持續發展;傳統養殖方式占主導,雖然近年來引進了一些先進的設施設備,但推廣程度仍然不夠,總體養殖機械化程度偏低,生產效率不高;區域品牌強大但商業品牌較弱,進口牡蠣主導的高端市場占有率低;精深加工滯后,牡蠣產品加工仍以生鮮或冷凍初級加工為主,產品附加值低,保健品、藥品、化妝品、牡蠣精深提取物、萃取物等精深加工產業發展不足。
乳山牡蠣產業發展報告范文 第二篇
(一)保證政策扶持先行
在夯實乳山牡蠣產業根基的過程中,政府先動了起來,用剛性行政力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打造現代海洋產業“八大板塊”的實施意見》《乳山市保護提升乳山牡蠣品牌工作方案》《關于扶持海洋牧場建設的意見(試行)》《乳山市牡蠣養殖保險實施方案》《乳山牡蠣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乳山市海洋經濟發展總體方案(2018—2022年)》《乳山牡蠣產業發展和品牌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從規劃層面和政策上精準施策推進乳山牡蠣產業的提檔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二)規范產業發展秩序
乳山牡蠣產業發展和大多水產養殖業一樣,面臨著小零散亂的局面,為此乳山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摸清牡蠣養殖銷售加工從業主體情況等產業關鍵底數,統一納入規范管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設集牡蠣養殖、初級加工、銷售、物流快遞、生產服務一體化的牡蠣產業融合發展園區和配套碼頭等基礎設施;組建牡蠣協會秘書處發揮協會行業自律管理職能,開展乳山牡蠣區域品牌管理等措施,規范牡蠣產業發展秩序,推動牡蠣產業邁上園區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新臺階。
(三)提高養殖技術含金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傳統“靠天吃飯”的經驗式養殖已遠不能滿足乳山牡蠣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因此多年來,乳山市不斷強化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產學研推合作,不斷引進養殖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養殖技術含金量大幅提升。目前,乳山市成功引進的牡蠣新品種主要有長牡蠣“海大1號”“海大2號”“海大3號”“海蠣1號”和三倍體長牡蠣,2020年底牡蠣新品種覆蓋率已達90%,其中三倍體長牡蠣占比達30%。
新品種引進后需要同步推進其養殖技術更新,近年來,水產技術人員研發推廣了牡蠣筏式生態育肥養殖技術、三倍體牡蠣淺海筏式養殖技術、貝藻生態輪養或間養技術等,在提高養殖效益的同時保護海域生態環境,達到養殖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存。另外,我們也清楚認識到,養殖工具的落后也是導致養殖效益增長緩慢的重要原因,為此經過多方考察學習,乳山市引進推廣了一批先進適用的養殖設施設備,推廣新型養殖籠5萬余個,新型環保養殖浮球50萬余個、新型船用液壓起吊機110余臺、倒籠機約40臺、清洗機約260臺、分揀機約220臺、打包機約40臺等,不僅節約了人力成本,也極大提高了養殖效率。
(四)掌握牡蠣行業標準話語權
多年來,乳山并沒有固步在自身牡蠣品質優越的老本中不思進取,而是主動在產業標準化建設上用心用力,先后制定山東省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乳山牡蠣》和《三倍體單體牡蠣淺海筏式養殖技術規范》,同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制定了《太平洋牡蠣筏式生態育肥養殖技術流程》《太平洋牡蠣、龍須菜生態輪養技術流程》《牡蠣與龍須菜淺海生態間養技術流程》《牡蠣與裙帶菜淺海生態間養技術流程》,乳山牡蠣行業生產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乳山牡蠣升級為標準化產品,站上產業標準高地。
乳山牡蠣產業發展報告范文 第三篇
雖然乳山牡蠣產業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足,但只要正視問題,揚長避短,堅持新發展理念,實施四大產業提升工程,乳山牡蠣產業未來發展大有可為。
(一)實施綜合科技支撐能力提升工程
一是建設牡蠣研究院。建成集育種、養殖、災害預警、產品質量風險監控于一體的綜合技術支撐平臺。二是建設牡蠣種業研發中心,投入運營30萬m2苗種培育車間,配備先進智能化設施設備,建成后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牡蠣種業研發中心之一,將為乳山市養殖戶提供大量的三倍體長牡蠣苗種。三是研發推廣先進養殖技術,如牡蠣塑型養殖技術、生食標準凈化技術、牡蠣促肥技術等。四是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按照“四統一”的原則,確定“一個基地五個中心”的系統布局,采用“生態疏養模式”,使用澳大利亞、日本等先進養殖設施,建成以牡蠣為主導品種的國際一流海洋牧場。
(二)實施標準化建設提升工程
一是使用地標的產品嚴格執行《地理標志產品——乳山牡蠣》標準,構筑牡蠣產品標準體系。二是加快產品加工標準的提檔升級,改變以往簡單清洗、不分規格混合包裝的粗放做法,調整為經流水線篩選、分檔,凈化后再通過冷鏈物流直銷配送的方式,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三)實施品牌化發展提升工程
一是爭取將乳山牡蠣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繼續舉辦牡蠣文化節、國際高峰論壇等牡蠣系列推介活動,并鼓勵牡蠣生產單位參加國內外知名漁博會、展銷會,推動當地牡蠣產業向更廣維度、更深層次、更高目標發展。三是開展乳山牡蠣防偽溯源工作,到2022年所有使用“乳山牡蠣”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牡蠣養殖生產單位實現防偽溯源全覆蓋。
(四)實施全產業鏈價值提升工程
一是精深化推進,把鏈條向加工業延伸。大力研發以牡蠣肉為重點的系列新產品,形成牡蠣從鮮品直銷、初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產業化加工體系,實現由常規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由單一加工向多業融合轉變。
二是融合化發展,把鏈條繼續向服務業延伸。堅持優一產、接二產、連三產,推進產業鏈向服務業延伸,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觀光旅游,聘請專業團隊對海上休閑旅游產業進行規劃,同時研究開發牡蠣旅游食品、紀念品、工藝品,提高綜合效益。
乳山牡蠣產業發展報告范文 第四篇
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牡蠣總產量萬t,山東牡蠣產量萬t(位列全國第三),乳山牡蠣產量38萬t,居全國縣級單位首位。
(三)加工
乳山市現有從事牡蠣暫養凈化鮮品銷售的初級加工企業200余家,年銷售洗凈及凈化牡蠣約25萬t,產值約50億元。現有牡蠣相關加工企業11家,主要生產單凍牡蠣肉、半殼牡蠣、牡蠣肽、牡蠣保健品、牡蠣精華素等,年加工產量7萬余t,產值達16億元,產品暢銷日本、韓國、東南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
(四)銷售
據調查,鮮品泥貨上岸后直接進入煙臺市、威海市、城陽市等地水產批發市場銷售量約3萬t,進入初級加工廠的銷售量約30萬t,用于加工冷凍半殼牡蠣、牡蠣罐頭、牡蠣肽等深加工用量約5萬t(乳山市、蓬萊市、榮成市等地加工廠)。
乳山牡蠣鮮品銷售覆蓋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廣州市、西安市、成都市、深圳市、廈門市等國內大中城市,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居國產牡蠣第一位。近年隨著牡蠣鮮品電商銷售的快速發展,乳山牡蠣銷售范圍更是通達全國各地。截至2020年底,乳山市牡蠣電商從業人員達萬人,年電商銷售牡蠣達15萬t,電商銷售額30億元以上。
(五)廢棄物利用
乳山市充分利用牡蠣殼等廢棄物,變廢為寶,大力發展鏈條“末端”產業。目前年生產以牡蠣殼為原料加工的土壤調理劑、飼料添加劑等多種相關產品4萬余t,產值約6億元。
(六)包裝輔料加工
目前,乳山市包裝輔料加工生產的產品主要包括紙盒包裝箱、泡沫箱、包裝袋、膠帶、手套、蠣刀、冰袋、標貼等產業配套相關方面用品,年產值約2億元。
(七)文化旅游
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是xxx、xxx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決定性地助推了牡蠣產業做大做強。乳山牡蠣敢于堅持“跳出農業看農業,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理念,不斷探索“牡蠣+旅游+文化”的特色發展道路,開展牡蠣生產觀光游,舉辦專題牡蠣文化節慶活動,建設牡蠣文化展館等,向全世界展現了原汁原味的乳山牡蠣故事,打破了以前固有的農業“一產”思維,讓牡蠣連接上了工業的“二產”和休閑服務的“三產”,實現“接二連三”牡蠣產業全鏈條發展,穩步踏上了產業發展的“高速路”。
乳山牡蠣產業發展報告范文 第五篇
(一)育苗育種
圖1 三倍體長牡蠣苗種
乳山牡蠣苗種來源主要有兩種,一是常規工廠化車間升溫育苗(主要),二是海區半人工自然采苗。人工育苗品種主要有長牡蠣“海大1號”“海大2號”“海大3號”“海蠣1號”以及三倍體長牡蠣苗種(圖1),牡蠣育苗企業6家,育苗水體約24600m3,年育苗量億片、43億粒,主要銷往山東省內及遼寧省。
(二)養殖
- 上一篇:邀請信高考英語范文(精選6篇)
- 下一篇:春節慰問老干部簡報范文(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