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計劃范文工作總結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報范文工作報告范文年終總結范文申請書范文通知書范文請假單范文活動策劃范文活動報道范文簡歷范文委托書范文授權書范文論文范文簡報范文志愿書
改革發展典型案例材料范文(精選7篇)
改革發展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第一篇
改革創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已有30多年了,改革創新是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曾變化的,那就是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愛祖國是一個人對自己祖國的一種誠摯的熱愛和深厚的情感,是一個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波詭云譎的時代浪潮中揚帆前進,經歷歷史滄桑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有這么一種堅如磐石的改革創新精神,有征服體育界一舉奪得六枚金牌被譽為“體xxx子”的李寧;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們都是勇于拼搏敢于創新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為擁有這樣的先輩而感到光榮、自豪和驕傲。但我們不能安于現狀,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企業大環境里,鑄造出與企業共有的一片輝煌。
社會主義改革創新的行動來自于情感的無畏。雖然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奮進的社會,我們要從小樹立一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努力學習,掌握本領。自信自強,無私無畏。只有這樣,長大了才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改革30年成績喜人,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成為世界大國做出一點點的貢獻吧!我們有權利,更有這個義務去做這件事,相信祖國。改革創新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已有30多年了,改革創新是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曾變化的,那就是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愛祖國是一個人對自己祖國的一種誠摯的熱愛和深厚的情感,是一個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在波詭云譎的時代浪潮中揚帆前進,經歷歷史滄桑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有這么一種堅如磐石的改革創新精神,有征服體育界一舉奪得六枚金牌被譽為“體xxx子”的李寧;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們都是勇于拼搏敢于創新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為擁有這樣的先輩而感到光榮、自豪和驕傲。但我們不能安于現狀,在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企業大環境里,鑄造出與企業共有的一片輝煌。
社會主義改革創新的行動來自于情感的無畏。雖然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奮進的社會,我們要從小樹立一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努力學習,掌握本領。自信自強,無私無畏。只有這樣,長大了才能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改革30年成績喜人,讓我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成為世界大國做出一點點的貢獻吧!我們有權利,更有這個義務去做這件事,相信祖國的明天會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社會主義改革創新屬于我們,加油吧!
改革發展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第二篇
1980年,他組織原合寨大隊果作屯(自然村)村民沖破體制束縛,以無記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額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當選為村民委員會主任,這是我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率先實行村民自治。村民委員會探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村規民約、選舉方法、議事制度等做法,為建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作了重要探索。合寨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稱號。
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
在廣西宜州市屏南鄉合寨村,韋煥能是村民們眼中的“能人”:37年前探索的“村民自治”,引領了一場深刻影響中國的變革;如今“退而不休”的他帶領村民發展桑蠶等產業,日子越過越好。
1980年初,合寨村的村民在當地黨組織的帶領下大膽的突破體制的束縛,以差額選舉的方式產生了第一屆新中國村民委員會,同時也訂立了第一部《村規民約》,村民們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同時也邁開了在中國xxx領導下實現村民自治的嶄新路子。作為“中國村民自治第一村”的首任村委主任,韋煥能是這一歷史的開創者之一,見證了合寨村30多年的變化發展。
在合寨村百年大樟樹下,韋煥能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一切依舊歷歷在目,很是激動;合寨村的選票是在一節卷煙的白紙上,投票箱是從一個村民家里借來的米桶,寫上選舉人名字投進去。盡管選舉條件簡陋,但選舉村民們仍然認真對待,計票、驗票、唱票、監督,流程一樣不缺,現場莊重嚴肅。最終韋煥能全票當選合家寨果作屯村民委員會第一屆主任,與兩名副主任、一名會計、一名出納一起組成了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村民自治的領導班子。隨后一份針對村里賭博,偷牛盜馬,亂砍濫伐等種種亂像的《村規民約》和《封山公約》出爐,村民們“簽字畫押”約定自我規范行為,整治村容村貌。至1980年底,合寨大隊12個自然屯全部選舉產生村民自治組織,訂立《村規民約》,依照村規進行村級事務管理。1984年撤社建鄉后,合寨大隊成立了村民委員會。原大隊各自然屯設立的村委會改為村民小組,韋煥能繼續被選舉為首任合寨村村委主任。“村民自治”讓合寨村的生活很快步入正軌,治安環境大為好轉。37年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合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依靠著不斷完善的村民自治的優勢,合寨村的經濟發展不斷加快,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民風愈加淳樸,鄰里愈加和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回鄉創業。韋煥能高興地告訴大家,“合寨村發生的巨變,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沒有黨的正確領導和深得民心的好政策,就不會有合寨村的今天!”
改革發展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第三篇
新中國成立以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生產力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科技進步的新形勢下,以王啟民為代表新時期“鐵人”精神有它更新更深的時代內涵。
王啟民,1937年9月出生于浙江湖州,于1961年8月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雙百”人物中的xxx員,被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黨組授予“新時期鐵人”榮譽稱號;曾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管理局局長助理,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地質師;xxx第15屆中央候補委員。
早在1960年4月,大學尚未畢業的王啟民便來到了大慶油田進行實習,在葡四井試油隊當技術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王啟民不知不覺患上了風濕病,但他仍以鐵人為榜樣,與工人們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地搞會戰,年底在實習生中被評為唯一的二級紅旗手。
1961年8月,大學剛剛畢業的王啟民便響應國家的號召,重返大慶油田,立志為祖國的石油工業貢獻青春和力量。從那時開始,王啟民的命運就和油田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探索油田開發規律也成了他一生中永恒的課題。
油田剛開發沒多久,為了探索地下油水分布規律,王啟民和幾個同事白天到井上觀察、取材料,晚上分析比較,每天都忙活到后半夜,終于開創了“溫和注水”“均衡開采”的“非均質”理論。由此,油井的生命力旺盛了,日產百噸以上的高產井又呈批涌現了出來。“非均質”開發理論的形成,為大慶油田原油產量不斷增長,趟出了一條注水開發的新路。
1975年,王啟民冒著風濕病加重的風險,依然工作在前線,又開創出了“分層開采”的方法,不僅保持了試驗區中含水期的高產穩產,還揭示了油田不同含水期開采的基本規律和穩產方法。
1976年,大慶油田年原產油5030萬噸。這表明,大慶跨入了大型油田行列,還開創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新紀元。這些榮譽的背后,離不開王啟民的突出貢獻。
1985年,大慶第一個穩產十年的目標勝利實現后,又提出了第二個穩產十年的奮斗目標。王啟民花了七年時間,經過反復實踐,對表外儲層的地質特征、潛力分布、開采條件、產能特點、挖潛效果及開發收益等,有了正確的認識,為“表外儲層”的開發找到了科學依據。“表外儲層”的開發研究成果,相當于為大慶增加了一個地質儲量億噸的大油田,按2億噸的可采儲量計算,價值達2000多億元。
1986年,王啟民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
1991年初,王啟民提出“三分一優”方案。這個方案很快在全油田得到推廣應用,它使大慶油田實現了三年含水上升率不超過1%,有效地控制了產液量劇增的局面。王啟民的辛勤工作,為大慶油田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八五”期間,大慶油田累計多生產原油610多萬噸,累計增加收支150多億元。1996年,“穩控油水”系統工程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王啟民先后主持了8項重大開發試驗任務,參加和組織了40多項科研攻關課題和油田“七五”、“八五”、“九五”開發規劃編制研究等工作,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九五’中國十大科技獎”、“國家科技成果特等獎”等19項獎勵。
改革發展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第四篇
改革開放初期,他解放思想,大膽在海鹽襯衫總廠進行企業改革,創品牌、闖路子,努力搞活經營;嚴格內部管理,打破“大鍋飯”“鐵飯碗”;創新企業文化,激發職工主人翁責任感。在改革推動下,海鹽襯衫總廠面貌煥然一新,一舉成為海鹽縣第一個產值超千萬的企業,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他敢闖敢干、勇于實踐,成為“大膽改革、努力創新”的典型,媒體稱他“剪開企業改革帷幕”,其用過的裁布剪刀被收入國家博物館。榮獲“浙江省先進生產(工作)者”稱號。
1934年,大年三十晚上,浙江海鹽縣,一個婦人聽著高高響起的鞭炮聲生下一個男孩,小名高生。男孩從小多病,念書時起名步鑫生。
步鑫生的老家在海鹽縣澉浦鎮附近的農村。步家是裁縫世家,步鑫生從小就學裁縫。他9歲時父親去世,當時大哥16歲,二哥15歲,一個到上海南京路,一個到上海霞飛路,一個學男式裁縫,一個學女式的。1956年,響應國家號召,大家走到一起來,步家榮昌裁縫鋪也合作化了,步鑫生成為武原縫紉合作社主任。在1978年之前,海鹽縣城人對步鑫生的印象還是那有名的步家裁縫店的后人和總是帶給人們驚喜的好手藝。
海鹽襯衫總廠前身是紅星服裝廠,是服裝加工企業。由于沒有自銷品牌產品,企業發展很慢。后來,通過一家社隊企業的關系與上海盧灣區一家衣帽公司接洽上關系,為對方批量加工服裝。為了促進生產發展,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步鑫生任車間主任時就提出過獎勵工資等建議,未能實施。
當步鑫生接手廠長時,企業有300多職工,卻狀況不佳,老工人的退休金也無處可支。在這種情況下,步鑫生覺得必須進行改革,首先就是學習農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在車間實行了“聯產計酬制”。
當時安徽鳳陽等地的土地承包責任制已經見到很好的成效,步鑫生參考其中的做法,在工廠里實行工人做多少襯衫,就拿多少工錢,上不封頂,下不包底。當時時髦的概括是:“打破‘大鍋飯’!”其次是抓質量,“你砸我的牌子,我砸你的飯碗”,做壞一件襯衫要賠兩件。
三是規定請病假一般不發工資,若真生病要由步鑫生來決定是否補貼。當時,“泡病號”在企業中很流行,即使在企業生產最繁忙的季節,出勤率也只有80%,而真正生病的不到“泡病假”的三分之一。步鑫生當時的做法就是要治一治這種“流行病”。其他的辦法還有每年要開訂貨會、打響“唐人”、“雙燕”、“三毛”三大襯衫品牌等措施。因為“靠牌子吃飯可以傳代,靠關系吃飯要xxx!”正是在改革的潮流推動下,當時地處偏僻一隅、名不見經傳的海鹽襯衫總廠成了改革發展過程中的明星之一。
海鹽襯衫總廠,這個前身是1956年合作化組織起來的小集體性質縫紉生產合作社,從一開始只有60多名職工,到1983年達到600多人,兩年后達1000多人,企業利潤每年以50%幅度增長。
多年后,步鑫生自己也意識到:“那時全國改革已在農村取得進展,城市改革需要突破。在這種背景下,有關方面發現了海鹽,發現了我。沒有步鑫生,也有張鑫生、王鑫生。”
1983年,步鑫生火了!
1984年,短短2個月,全國各地到海鹽襯衫總廠參觀人數達2萬多人。美、英、法、德等各國駐華外交官員、記者聞訊趕來,探討“大鍋飯”“中國懶漢”等“改革銳話題”,步鑫生在廠里接待室舉行招待會,侃侃而談。
“廟多菩薩多,辦一件事要蓋幾十個圖章,必須改革,將某些部啊局啊撤掉……”步鑫生在大會上批評政府機構臃腫。
步鑫生到處作報告,甚至到部隊、機關談改革……
他在這里名揚全國,也曾在這里“敗走麥城”。
西裝!西裝!步鑫生耿耿于懷:“如果西裝廠存活到現在,產品肯定賣到國外!”
當時讓西裝廠上馬,步鑫生承認有點頭腦發熱。“領導1983年要我上西裝項目,我說好吧,弄個年產量六七萬套。結果打報告到省里,領導說,你是典型,要搞就搞個全國最大的,年產量30萬套。”
讓西裝廠下馬,步鑫生急得和領導頂起來。“他說各地西裝廠都下了,你趕緊下吧,我說這幾年我所有的都投進去了,怎么下?再等等,西裝又會流行起來。”
等不了了。1988年,步鑫生被免職。
離開海鹽后,步鑫生先后到北京、遼寧盤錦、河北秦皇島等地創業。他憋著一股勁,“好企業請我我不去,虧損企業我才去,我要體現人生價值!”
2001年步鑫生病切除腎臟、脾臟,出院后退出商界,定居上海。閑時看看歷史書,練練書法,最愛寫“龍”字。
2014年6月,他回到家鄉海鹽定居。
改革發展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第五篇
王伯祥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他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富民強縣為己任,立足壽光種植蔬菜的傳統優勢,全力扶持和推廣壽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試驗,大力發展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創建了全國聞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壽光蔬菜產業化模式推向全國,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大力推動濰坊市農業產業化和工業股份制改造以及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為濰坊經濟繁榮貢獻力量。榮獲“全國優秀xxx員”等稱號。
1986年,王伯祥上任壽光縣委書記時,當地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但百姓手頭還是很緊。“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老百姓沒錢,咱得想辦法。”王伯祥說。
1988年臘月,壽光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給王伯祥捎來頂花帶刺的鮮黃瓜,說東北有人會種“過冬不生爐的大棚”。
“種蔬菜一年就能成萬元戶。”王伯祥決定先試點,xxx員先上。但建大棚要砍20多畝青玉米,當時的觀念還是“以糧為綱”,“殺青”責任誰來負?
“損失縣里補償,政治責任我來承擔。”王伯祥給大家吃了定心丸。不久,17個黃瓜大棚獲得成功,涌現首批種菜萬元戶。
三元朱村能搞,其他地方也可以搞。1990年,王伯祥主持在全縣推廣了5000多個蔬菜大棚,均大獲成功。農民紛紛效仿,還推廣到全國各地。
往事歷歷在目。“一個人做了一件事情,有了成果,普遍推開的時候,心情激動也高興。”已經75歲的王伯祥回憶,當時他和兩個副縣長一起抓蔬菜產業。
菜種出來了,銷路也要做好,得有市場。
“老百姓自發形成了個馬路市場,賣給勝利油田的工人等,但占道嚴重,有時一堵兩三個小時。”王伯祥說。
調研后,王伯祥在當時的壽光鎮九巷村劃出一塊地,專門給菜農交易,隨后逐步擴大。多年以后,交易點搬到了現在的壽光農產品物流園。
凌晨兩三點,大多數人還在夢鄉時,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已是車水馬龍。這個“買全國、賣全國”的蔬菜市場每年蔬菜交易量40多億公斤。
壽光市農業局局長張茂海說,如今壽光已有十幾萬個蔬菜大棚,蔬菜種植面積60多萬畝。蔬菜育種科研、農業設施及服務、農業前沿科技等領跑全國。
在任5年多,王伯祥除推動蔬菜產業化外,還選用能人發展壯大一批骨干企業;并組織壽光北部大開發,使其變成全縣的“糧倉”和“銀山”。
王伯祥離任20多年了,至今仍被當地老百姓掛念。
改革發展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第六篇
韋昌進參加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在彈片擊中左眼、穿透右胸,全身22處負傷的情況下,高呼“為了祖國,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引導炮兵打退敵軍8次反撲,獨自堅守戰位11個小時,由于傷勢過重,昏迷7天7夜,左眼失明,為保衛改革開放和平環境作出巨大犧牲奉獻。從戰場歸來后,他始終不忘初心,義務作事跡報告和宣講輔導500余場次,用自身經歷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榮獲“八一勛章”和“戰斗英雄”“全國自強模范”等稱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韋昌進在邊境自衛防御作戰中的一句“向我開炮”,讓無數敵人聞風喪膽,讓中華兒女為之驕傲;30多年過去了,韋昌進不忘初心,始終視軍人榮譽高于生命,用時刻沖鋒的戰斗姿態做好每項工作,令萬千戰友和廣大人民群眾贊佩不已。
1985年3月,他隨部隊參加邊境作戰。7月19日凌晨,敵軍以2個營加強1個連的兵力,向韋昌進堅守的陣地猛烈進攻。激戰中,他被彈片擊中左眼、穿透右胸,仍強忍劇痛堅持戰斗。
當身邊的4位戰友相繼倒下后,他毅然用報話機向上級呼喊“為了祖國,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向我開炮啊!”用生命引導炮兵先后打退敵軍8次連排規模反撲,獨自堅守戰位11個小時,牢牢守住了陣地,被媒體和官兵譽為“活著的王成”。
戰斗結束后,韋昌進被xxx授予“戰斗英雄”榮譽稱號,榮立一等功。
戰場歸來,他繼續沖鋒,不改本色。在連隊擔任黨支部書記期間,韋昌進注重培育官兵的戰斗精神,連隊黨支部被原濟南軍區表彰為優秀黨支部;在院校當教員期間,韋昌進每年都要給新學員作報告,帶出的學員個個都像小老虎;在人武部任政委期間,韋昌進帶領國防教育講師團成員深入廠礦企業、漁船碼頭、田間地頭,開展國防教育活動。
2009年9月,韋昌進被提升為師職領導干部,有人勸他“歇歇腳”。對此,韋昌進有自己的考慮:個人的成長進步得益于組織的關心厚愛,無論在什么崗位,都要肩扛責任和使命干工作,不愧對組織,不愧對榮譽,更不能愧對“黨員”這個稱呼。
下基層檢查工作時,韋昌進堅持在部隊內部食堂就餐,不收受紀念品,要求下屬嚴禁打著他的旗號辦事,嚴禁代收禮品。韋昌進說過:“當前社會上有一些不良風氣,面對復雜環境,我要管好自己。”
在很多人看來,韋昌進“不太好說話”“火藥味”濃。談起大家的議論,韋昌進有自己的看法:“傳言倒是不假,我確實‘不太好說話’,一是對敵人,二是對工作,三是對作風。”
2014年,韋昌進牽頭抓本單位訓風演風考風、基層風氣、行業風氣、清人清房清車等“8個專項清理整治”,正是他堅持原則的本色,在清退不合理住房,糾治房地產租賃項目,整改超標辦公用房等方面取得較好成效。
調任現職棗莊軍分區政委后,他半個月時間就跑遍了8個單位,晚上加班分析研究單位全面建設情況,不改當年沖鋒的姿態。
改革發展典型案例材料范文 第七篇
王家福參與民法通則、公司法、物權法等多部重要民商事法律的起草和制定工作,為我國民商事立法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基本構想,較早提出依法治國理念,對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和法學繁榮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享受xxx政府特殊津貼。榮獲改革開放三十年首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特別貢獻獎等。
王家福對“以法興邦”的追求無比執著。60多年來,他一次次向中國立法的難點挑戰,一次次為中國法治的進步奔走,在一個個歷史行進的關鍵節點,為推動中國法治進程扛起重擔,被譽為推動依法治國的理論創新者。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xxx、xxx對百名改革先鋒進行表彰,其中就有王家福。
1979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拂動,王家福便向中央提出了制定中國民法典的研究報告。國家剛剛走出混亂無序的狀態,要制定這樣一部法律,需要深厚的法律理論基礎,更需要超凡的魄力和勇氣。王家福多次堅持主張民法是調整中國社會經濟關系的基本法,終于,民法起草小組成立。
此后,作為中國民法學界的資深學者和學術帶頭人,王家福通過在民法、經濟法、商法領域的大量著述,對我國民商法學科建設作出了開創性的理論貢獻,被譽為“中國法學界的一面旗幟”。
“‘法治國家’這個涉及國家基本治理模式理念的提出,是王家福老師以及他所領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對于國家法治事業最大的貢獻。”王家福的學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孫憲忠說。
王家福始終難忘,從四川的家鄉出發,山水迢迢進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習的人生之幸;更終身銘記,為了他熱愛的祖國和人民,必須肩負的職責與使命。
- 上一篇:代部申請書范文(精選8篇)
- 下一篇:感恩宴會答謝詞范文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