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范文工作計劃范文工作總結范文合作方案范文日志日報范文工作報告范文年終總結范文申請書范文通知書范文請假單范文活動策劃范文活動報道范文簡歷范文委托書范文授權書范文論文范文簡報范文志愿書
語言學課程報告范文(精選5篇)
語言學課程報告范文 第一篇
[1] Brown, .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Andrew D. Cohen.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Peter Newmark.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6
[4] 劉振前,肖德法。 外語學習策略研究。[M].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5] 蘄海林。翻譯理論的實踐價值--從習語翻譯看翻譯理論對翻譯實踐的指導作用 四川外語學院學報 1996
[6] 專八英語考題研究組(主編)。專八英語翻譯考題沖刺60課[M]. 上海: 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06: 26-27, 101-102.
[7] 2007考研英語輔導之王文柯講義 2010
[8] 孫致禮。新編英漢翻譯教程 上海 上海外國語出版社 2006
[9] 廖建華。 心理因素--不容忽視的英語學習因素[J]. 狂英語教師版, 2006(10)。
[10] 伍新春 & 張軍。 教師職業能力測驗教育理論基礎(通用版)[M].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181.
[11] 應國麗。 認知心理學的三個維度與英語聽力理解[J].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 9(1): 82.
[12] 張從益。 文化語言學研究[M]. 陜西: 西安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9: 7.
[13] 西方翻譯簡史 譚載喜著(增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14] 中國譯學理論史稿 陳福康著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語言學課程報告范文 第二篇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畢業設計(論文)題目: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語用學分析學院: 外國語 系:外語 專業: 英語 學生姓名:朱伊琪學號: 050912 指導教師:____
1、課題的背景與意義
最早提出言語行為理論,他主要針對20世紀30年代邏輯實證
主義關于語言意義“真值”觀,認為語言的意義不在于能否被驗證,而在于言語交際的結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Brown和Levinson從語用使用中的一些普通原則:禮貌現象方面進行分析,基于社會學家Goffman的面子行為理論,B&L建立了自己的“面子理論”來解釋交際中的禮貌現象。 Leech 從禮貌原則方面進行研究,因為禮貌原則能成功地解釋人們說話時的間接性,用禮貌原則補救合作原則。 顧曰國從多方面對禮貌原則進行研究分析,不僅從禮貌,語用與文化方面進行分析,而且對現代漢語中的.禮貌現象也做了研究。
禮貌是人們生活中極其平常的一種現象,禮貌現象是語言學、社會語言學、人類學、心理語言學、語用學等諸多學科的重要研究內容。研究者們從各個角度對社會交際中的禮貌現象做了大量的實地研究和理論探討,但很少有人就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進行語用學分析。故本論文試通過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言語行為中的禮貌策略來說明禮貌策略是極其實用的,它對我們學習運用語言、有效地提高言語行為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研究的基本內容:
本文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言語行為中的禮貌策略, 首先進行禮貌策略的理論綜
述,其次分析言語行為的類別與言語行為中的禮貌策略及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
語境恰當性,再次分析在不同語境條件下,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選擇與使用及
其產生的交際意義,最后分析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語用效果。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主要問題是在不同語境條件下,如何正確選擇與使用言語行為的禮貌策略及其產
生的交際意義,從而分析禮貌策略的實用性,幫助我們了解如何學習運用語言、
有效的提高言語行為能力。
3、課題研究方法、設計方案或論文撰寫提綱
課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
設計方案或論文撰寫提綱: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現代學習的理論框架
理論綜述
的禮貌原則
;Levinson的禮貌理論與策略
現代學習的建議性框架
第三章:言語行為的類別與言語行為中的禮貌策略與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語境
恰當性
言語行為的類別
傳統的句法分類
言語行為三分說
以言行事行為類型
言語行為中的禮貌策略
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意境恰當性
第四章:在不同語境條件下,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選擇與使用及其產生的交際
在不同語境條件下,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選擇與使用
對語境條件的分析
根據特定語境,選擇與使用言語行為中的
在不同語境中,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產生的交際意義
第五章:言語行為中禮貌策略的語用效果
第六章:結論
4、總體安排與進度
2011年
9月10日 學生開始查找資料
9月23日 學生確定寫作方向
9月30日 學生和指導教師聯系,確定選題
11月12日 學生提交第一稿開題報告
11月15日 全體指導老師和部分學生代表召開開題報告審題會
11月22日 學生提交開題報告定稿
注: 學生須在完成開題報告定稿后方可離校
2012年
3月20日 學生上交:
1. 畢業論文中期檢查表
2. 師生聯系表
3. 文獻綜述定稿(3000字)
4月20日 學生上交畢業論文初稿(占分60%)
5月10日 學生返校修改論文
5月20日 學生上交畢業論文二稿
5月30日 學生上交:
1. 畢業論文定稿(占分40%);
2.《畢業論文過程管理手冊》(在教師指導下統一填寫);
3.實習日記(24篇);
4. 實習報告(3000字);
5.實習鑒定表(實習單位填寫相應評語并加蓋紅色公章)
6月5日畢業論文第一次答辯
(具體時間以教務處統一安排為準)
6月20日 畢業論文第二次答辯
(具體時間以教務處統一安排為準)
5、課題研究準備情況(主要參考文獻、資料和參考書、完成任務所具備的條件
Leech,G..N.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1983
Gu,Yueguo.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90,
14(2): 237-257
Yule, George. Pragma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嚴辰松,高航,《語用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張慶翔,劉炎,《現代漢語概論》,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
何兆熊,《語用學文獻選讀》,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冉永平,《語用學:現象與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完成任務所具備的條件:
1.本學期學習《語言學》,通過語言學課上盧老師認真的講解,對語言學類論文
的框架和基本的語言學理論有了掌握。
2.指導老師指導并提供相關的書目
3.學校圖書館和資料室有相關的書目
語言學課程報告范文 第三篇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審批表
開題報告人姓名:孟祥熙
申請學位類別: 文學學士
所 在 院 系:外國語學院
年 級:2010級
班 級:英103班
學 號:10
學 科 專 業:英語
研 究 方 向:語言學
指 導 教 師:王曉敏
開題報告時間:2014年03月14日
填表說明和要求
1、本科生閱讀論文、資料的篇數一般不少于10篇(其中外文資料不少于5篇)。
2、文獻綜述報告450字左右。
3、本科生開題報告一般在第八學期內進行。
4、本科生的開題報告應500字左右,用英語書寫,標題小三號字加黑,正文小四號字,A4紙打印。
5、此審批表要求用微機打印。
6、此表作為試卷保存。
一、閱讀文獻
注:可加附頁
二、文獻綜述報告
三、開題報告
語言學課程報告范文 第四篇
隨著文化在越來越發達的傳播媒介中進行交換傳遞,漢語和外國語尤其是英語的譯入和譯出,不僅在內容上有著爆炸式的增長,不同的版本和文體風格也令人感到不知如何選擇。不同的歷史文化,不同的語言習慣,文化傳承們甚至是地方特色的獨有語言詞匯,都極大地影響著譯文的內容和對讀者的影響。
掌握英語的不同方言在翻譯中用于的差異,不僅對于書面語言的理解力提高有著極大幫助,對于我們一直致力于的無差別文化的傳播與協作都有巨大推廣效應。而如果有廣泛的文化背景知識和廣泛的閱讀經驗就會最大限度的消減英語地方語言對翻譯的負面,增加正面的作用,例如幽默和諷刺。
國內外學者都曾經嘗試把英語語言使用國家的國情和文化作為翻譯的接入點,針對這種論調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如果能夠正確掌握不同英語地方語言詞匯的恰當翻譯方法和翻譯風格,理論上可以更好的掌握文化交流的方向,達到更完善的'不同語種的翻譯目的的實現。
語言學課程報告范文 第五篇
在這個星期里,我們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c語言程序實踐學習。在這之前,我們已經對c語言這門課程學習了一個學期,對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僅僅是停留在了解的范圍,對里面的好多東西還是很陌生,更多的在運用起來的時候還是感到很棘手,畢竟,萬事開頭難嘛。
學習c程序設計語言除了課堂講授以外,必須保證有不少于課堂講授學時的上機時間。因為學時所限,課程不能安排過多的統一上機實驗,所以希望學生有效地利用課程上機實驗的機會,盡快掌握用c語言開發程序的能力,為今后的繼續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此,我們結合課堂講授的內容和進度,安排了12次上機實驗。課程上機實驗的目的,不僅僅是驗證教材和講課的內容、檢查自己所編的程序是否正確,課程安排的上機實驗的目的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1、加深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
課堂上要講授許多關于c語言的語法規則,聽起來十分枯燥無味,也不容易記住,死記硬背是不可取的。然而要使用c語言這個工具解決實際問題,又必須掌握它。通過多次上機練習,對于語法知識有了感性的認識,加深對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就會自然而然地掌握c語言的語法規定。對于一些內容自己認為在課堂上聽懂了,但上機實踐中會發現原來理解的偏差,這是由于大部分學生是初次接觸程序設計,缺乏程序設計的實踐所致。
2、熟悉程序開發環境、學習計算機系統的操作方法
3、學習上機調試程序
完成程序的編寫,決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你認為萬無一失的程序,實際上機運行時可能不斷出現麻煩。如編譯
程序檢測出一大堆錯誤。有時程序本身不存在語法錯誤,也能夠順利運行,但是運行結果顯然是錯誤的。開發環境所提供的編譯系統無法發現這種程序邏輯錯誤,只能靠自己的上機經驗分析判斷錯誤所在。程序的調試是一個技巧性很強的工作,對于初學者來說,盡快掌握程序調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一個消耗你幾個小時時間的小小錯誤,調試高手一眼就看出錯誤所在。
通過這次為數不多的幾天計算機實踐學習,我們了解了一些關于c語言的知識,理解鞏固了我們c語言的理論知識,著對我們將來到社會工作將會有莫大的幫助。同時它讓我知道,只要你肯努力,任何東西都不會太難。相信自己,有志者,事竟成。
- 上一篇:上海餐飲消費分析報告范文(精選5篇)
- 下一篇:口腔紅白美學論文范文(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