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í sǔn
字?jǐn)?shù):2字詞語(yǔ)
石筍的意思:
溶洞中直立的像筍的物體,常與鐘乳石上下相對(duì),是由洞頂?shù)蜗碌乃沃兴奶妓徕}沉淀堆積而成的。石筍的解釋:
(一)、亦作“ 石筍 ”。挺直的大石,其狀如筍,故名。
晉 常璩 《華陽(yáng)國(guó)志·蜀志》:“時(shí) 蜀 有五丁力士,能移山,舉萬(wàn)鈞。每王薨,輒立大石,長(zhǎng)三丈,重千鈞,為墓志:今石筍是也。”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一:“﹝ 王軒 ﹞題詩(shī)畢,俄見一女郎,振瓊璫,扶石筍,低回而謝。”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五:“ 成都 石筍,其狀與筍不類,乃累疊數(shù)石成之。” 清 魏源 《棧道雜詩(shī)》之五:“今朝地稍平,石筍森森立。”
(二)、見“ 石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