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ǒng sàn
字數:2字詞語
宂散的意思:
亦作“冗散”。1.閑散,無固定職守。《后漢書·蔡邕傳》:“而今在任無復能省,及其還者,多召拜議郎、郎中。若器用優美,不宜處之冗散。”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及既得之,終不能拔,或納讒而誅之,或放之乎冗散。” 宋 陸游 《辭免賜出身狀》:“欲望敷奏,特賜追寢,以安冗散之分。” 明 王世貞 《辛日之郊外小飲河亭即事》詩:“所欣居冗散,況此樂游年。”2. 指閑散的人。 明 文徵明 《送周君振之宰高安敘》:“鄉貢率起自冗散,其得邑往往鄙小。”3. 疲沓渙散。《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六年》:“兵在精不在眾,宂散坐食,非計也。”4. 謂文章拖沓松散。 明 唐順之 《答王南江提學書》:“今往近作數篇,宂散無可采。”宂散的解釋:
(一)、亦作“冗散”。閑散,無固定職守。
《后漢書·蔡邕傳》:“而今在任無復能省,及其還者,多召拜議郎、郎中。若器用優美,不宜處之冗散。”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及既得之,終不能拔,或納讒而誅之,或放之乎冗散。” 宋 陸游 《辭免賜出身狀》:“欲望敷奏,特賜追寢,以安冗散之分。” 明 王世貞 《辛日之郊外小飲河亭即事》詩:“所欣居冗散,況此樂游年。”
(二)、指閑散的人。
明 文徵明 《送周君振之宰高安敘》:“鄉貢率起自冗散,其得邑往往鄙小。”
(三)、疲沓渙散。
《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六年》:“兵在精不在眾,宂散坐食,非計也。”
(四)、謂文章拖沓松散。
明 唐順之 《答王南江提學書》:“今往近作數篇,宂散無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