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ào shū
字?jǐn)?shù):2字詞語
校書的意思:
(一)、校勘書籍。《后漢書·文苑傳上·傅毅》:“建初 中,肅宗 博召文學(xué)之士,以 毅 為蘭臺(tái)令史,拜郎中,與 班固、賈逵 共典校書。”《三國(guó)志·蜀志·向朗傳》:“年踰八十,猶手自校書。”宋 無名氏《王氏談錄·校書》:“公言校書之例,它本有語異而意通者不取可惜,蓋不可決謂非昔人之意,俱當(dāng)存之。”清 王筠《菉友肊說》:“刻書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書者,列各本異文,纖悉必備也。”(二)、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員。漢 有校書郎中,三國(guó) 魏 始置秘書校書郎,隋、唐 等都設(shè)此官,屬秘書省。
(三)、唐 胡曾《贈(zèng)薛濤》詩:“萬里橋 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薛濤,蜀 中能詩文的名妓,時(shí)稱女校書。后因以“女校書”為妓女的雅稱。亦省稱“校書”。清 富察登崇《燕京歲時(shí)記·財(cái)神廟》:“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開廟三日。祈禱相屬,而梨園子弟與青樓校書等為尤多。”巴金《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詩集里也曾有不少贈(zèng)校書的詩句。”參閱 元 辛文房《唐才子傳·薛濤》。
校書的解釋:
(一)、校勘書籍。
《后漢書·文苑傳上·傅毅》:“ 建初 中, 肅宗 博召文學(xué)之士,以 毅 為蘭臺(tái)令史,拜郎中,與 班固 、 賈逵 共典校書。”《三國(guó)志·蜀志·向朗傳》:“年踰八十,猶手自校書。” 宋 無名氏 《王氏談錄·校書》:“公言校書之例,它本有語異而意通者不取可惜,蓋不可決謂非昔人之意,俱當(dāng)存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說》:“刻書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校書者,列各本異文,纖悉必備也。”
(二)、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員。
漢 有校書郎中, 三國(guó) 魏 始置秘書校書郎, 隋 、 唐 等都設(shè)此官,屬秘書省。
(三)、 唐 胡曾 《贈(zèng)薛濤》詩:“ 萬里橋 邊女校書,枇杷花下閉門居。” 薛濤 , 蜀 中能詩文的名妓,時(shí)稱女校書。后因以“女校書”為妓女的雅稱。亦省稱“ 校書 ”。
清 富察登崇 《燕京歲時(shí)記·財(cái)神廟》:“每至九月,自十五日起,開廟三日。祈禱相屬,而梨園子弟與青樓校書等為尤多。” 巴金 《家》九:“在祖父自己的詩集里也曾有不少贈(zèng)校書的詩句。”參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