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āi xī
字數:2字詞語
胎息的意思:
(一)、道家的一種修煉方法。《后漢書·方術傳下·王真》:“年且百歲,視之面有光澤,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李賢 注引《漢武內傳》:“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晉 葛洪《抱樸子·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坐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且説 張果 是 帝堯 時一個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歲。”(二)、指氣息;呼吸。唐 高彥休《唐闕史·王居士神丹》:“則以前藥復滴於鼻,須臾忽蘇,黎明則胎息續矣。”宋 范成大《石湖書事》詩:“兀坐胎息勻,不覺清夢熟。”
(三)、猶師承;效法。清 紀昀《<陳后山詩鈔>序》:“然胎息古人,得其神髓,而不掩其性情,此 后山 之所以善學 杜 也。”清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四:“舍人(譚瑩)樂志堂 集文詩略,亦多胎息六朝之作。”茅盾《民間、民主詩人》:“最近,馬凡陀 的胎息于‘吳歌’的新詩,也頗值得稱賞。”
胎息的解釋:
(一)、道家的一種修煉方法。
《后漢書·方術傳下·王真》:“年且百歲,視之面有光澤,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 李賢 注引《漢武內傳》:“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坐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初刻拍案驚奇》卷七:“且説 張果 是 帝堯 時一個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歲。”
(二)、指氣息;呼吸。
唐 高彥休 《唐闕史·王居士神丹》:“則以前藥復滴於鼻,須臾忽蘇,黎明則胎息續矣。” 宋 范成大 《石湖書事》詩:“兀坐胎息勻,不覺清夢熟。”
(三)、猶師承;效法。
清 紀昀 《<陳后山詩鈔>序》:“然胎息古人,得其神髓,而不掩其性情,此 后山 之所以善學 杜 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四:“舍人( 譚瑩 ) 樂志堂 集文詩略,亦多胎息六朝之作。” 茅盾 《民間、民主詩人》:“最近, 馬凡陀 的胎息于‘吳歌’的新詩,也頗值得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