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ū jī
字?jǐn)?shù):2字詞語(yǔ)
都畿的意思:
(一)、京都及其周?chē)貐^(qū)。晉 皇甫謐《<三都賦>序》:“而卻為 魏 主述其都畿弘敞豐麗,奄有諸華之意。”唐 白居易《議罷漕運(yùn)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賦不充,故歲漕 山 東穀四百萬(wàn)斛,用給京師。”《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唐 室多故,東方諸鎮(zhèn),兵接都畿,公當(dāng)歸相天子,靜中原以固根本。”(二)、唐 道名。轄今 河南省 西部。《新唐書(shū)·地理志一》:“開(kāi)元 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 山南、江南 為東西道,增置 黔中道 及 京畿、都畿,置十五採(cǎi)訪(fǎng)使。”清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jì)要·歷代州域形勢(shì)·唐》:“明皇 增飾舊章,分十五道,曰 京畿,曰 都畿 ……曰 嶺南。”原注:“都畿,治 東都,河南 陜、汝、鄭、懷 等州屬焉,分 河南 道置。”
都畿的解釋?zhuān)?/h2>
(一)、京都及其周?chē)貐^(qū)。
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而卻為 魏 主述其都畿弘敞豐麗,奄有諸華之意。” 唐 白居易 《議罷漕運(yùn)可否策》:“然都畿所理征賦不充,故歲漕 山 東穀四百萬(wàn)斛,用給京師。”《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唐 室多故,東方諸鎮(zhèn),兵接都畿,公當(dāng)歸相天子,靜中原以固根本。”
(二)、 唐 道名。轄今 河南省 西部。
《新唐書(shū)·地理志一》:“ 開(kāi)元 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 山南 、 江南 為東西道,增置 黔中道 及 京畿 、 都畿 ,置十五採(cǎi)訪(fǎng)使。”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歷代州域形勢(shì)·唐》:“ 明皇 增飾舊章,分十五道,曰 京畿 ,曰 都畿 ……曰 嶺南 。”原注:“ 都畿 ,治 東都 , 河南 陜 、 汝 、 鄭 、 懷 等州屬焉,分 河南 道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