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è gū
字數:2字詞語
鷓鴣的意思:
鳥,背部和腹部黑白兩色相雜,頭頂棕色,腳黃色。生活在有灌木叢的低矮山地,吃昆蟲、蚯蚓、植物的種子等。鷓鴣的解釋:
(一)、鳥名。形似雌雉,頭如鶉,胸前有白圓點,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紋。足黃褐色。以谷粒、豆類和其他植物種子為主食,兼食昆蟲。為 中國 南方留鳥。古人諧其鳴聲為“行不得也哥哥”,詩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鄉。
《文選·左思<吳都賦>》:“鷓鴣南翥而中留,孔雀綷羽以翱翔。” 劉逵 注:“鷓鴣,如雞,黑色,其鳴自呼。或言此鳥常南飛不止。 豫章 已南諸郡處處有之。” 元 陳旅 《題雨竹》詩:“江上鷓鴣留客住, 黃陵廟 下泊船時。” 清 尤侗 《聞鷓鴣》詩:“鷓鴣聲里夕陽西,陌上征人首盡低。”
(二)、借指鷓鴣鳴聲。
宋 辛棄疾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詞:“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三)、曲調名。即《鷓鴣詞》。
唐 白居易 《和夢游春詩一百韻》:“酩酊歌《鷓鴣》,顛狂舞《鴝鵒》。” 宋 賀鑄 《菩薩蠻》詞:“《鷓鴣》聲幾迭,灎灎金蕉葉。” 清 孫枝蔚 《題扇上俞雪朗畫江南山水圖長句》:“醉聽隣船唱《鷓鴣》, 江 南樂事輸 姑蘇 。” 任半塘 《唐聲詩下編·格調一》:“《山鷓鴣》,﹝別名﹞《鷓鴣辭》、《鷓鴣》。”參見“ 鷓鴣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