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āo zhǐ
字?jǐn)?shù):2字詞語
燒紙的意思:
(一)、迷信的人燒紙錢等,認(rèn)為可供死者在陰間使用。(二)、紙錢的一種,在較大的紙片上刻出或印上錢形。
燒紙的解釋:
(一)、亦作“ 燒紙錢 ”。焚化紙錢等以敬鬼神。
宋 俞文豹 《吹劍錄》:“ 唐 王璵 傳:‘ 漢 以來,喪葬皆瘞錢。后世俚俗稍以紙代錢為鬼事。’……此燒紙、拋珓、焚尸、挽歌之始也。” 宋 楊萬里 《雨作抵暮復(fù)晴》詩之二:“南商北賈俱星散,古廟無人燒紙錢。”《三國演義》第四九回:“ 瑜 令捉至 江 邊皂纛旗下,奠酒燒紙,一刀斬了 蔡和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今日是大太爺頭七,小的送這三牲紙馬到墳上燒紙去。” 巴金 《家》二九:“你給 鳴鳳 燒紙的時候,請你也給我燒一點(diǎn)。就當(dāng)作我是個死了的人。” 巴金 《家》二九:“他默默地看著她燒紙錢,并不眨眼睛。”
(二)、指供人焚化以敬鬼神的紙錢。
《水滸傳》第十五回:“次日天曉,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錢、紙馬、香花、燈燭,擺了夜來煮的豬羊、燒紙……六人都説誓了,燒化紙錢。” 老舍 《四世同堂》四九:“老人教 孫七 點(diǎn)上香燭,焚化燒紙,他自己給 小崔 穿上衣褲。”
(三)、引火用的紙卷。
王統(tǒng)照 《生與死的一行列》:“﹝ 剛二 ﹞便從腰里掏出一卷粗裝燒紙,借了老祖父煙斗的馀火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