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ì xiá
字?jǐn)?shù):2字詞語(yǔ)
禘祫的意思:
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種隆重儀禮。或禘祫分稱而別義,或禘祫合稱而義同,歷代經(jīng)傳,說(shuō)解不一。章炳麟 以為,“禘祫之言,詾詾爭(zhēng)論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為 殷 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為禘小於祫,何大祭之云?故知 周 之廟祭有大嘗、大烝,有秋嘗、冬烝。禘祫?wù)叽髧L、大烝之異語(yǔ)。”詳《國(guó)故論衡·明解故下》。《后漢書·章帝紀(jì)》:“其四時(shí)禘祫於 光武 之堂。”李賢 注引《續(xù)漢書》:“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國(guó)語(yǔ)·周語(yǔ)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三國(guó) 吳 韋昭 注:“不窋,棄 之子也。周 之禘祫 文 武,必先 不窋,故通謂之王。”《舊唐書·褚亮傳》:“至于禘祫,俱合食于 太祖。”《新唐書·蔣乂傳》:“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廟。中宗 廟雖毀,而禘祫并陳太廟。”清 錢大昕《廿二史考異·魏書三·禮志二》:“而天子諸侯享廟之祭、禘祫之禮盡亡。”禘祫的解釋:
(一)、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種隆重儀禮。或禘祫分稱而別義,或禘祫合稱而義同,歷代經(jīng)傳,說(shuō)解不一。
章炳麟 以為,“禘祫之言,詾詾爭(zhēng)論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為 殷 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為禘小於祫,何大祭之云?故知 周 之廟祭有大嘗、大烝,有秋嘗、冬烝。禘祫?wù)叽髧L、大烝之異語(yǔ)。”詳《國(guó)故論衡·明解故下》。《后漢書·章帝紀(jì)》:“其四時(shí)禘祫於 光武 之堂。” 李賢 注引《續(xù)漢書》:“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國(guó)語(yǔ)·周語(yǔ)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 三國(guó) 吳 韋昭 注:“ 不窋 , 棄 之子也。 周 之禘祫 文 武 ,必先 不窋 ,故通謂之王。”《舊唐書·褚亮傳》:“至于禘祫,俱合食于 太祖 。”《新唐書·蔣乂傳》:“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廟。 中宗 廟雖毀,而禘祫并陳太廟。”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魏書三·禮志二》:“而天子諸侯享廟之祭、禘祫之禮盡亡。”